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蟾宫曲九日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0:23 作文素材
蟾宫曲九日阅读答案作文素材

篇一:【高考调研】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2 Word版含答案]

习题课2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练习

题组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萤 火

萧 绎

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 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萧诗用铺陈的手法,用墨如泼,多方勾勒,再现了萤火的形态之美,给读者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虞诗则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萤火,坦露自己的心迹: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都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抒情手法上。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涵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从全诗看,前四句和后四句一悲一喜,但总倾向却统一于悲,所以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是写不尽的“悲”。秋风落叶,历来被用以营造悲的气氛,立足全诗,“雨中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 莲 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 ①萦波:在水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风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如果把这两首诗看成两幅“采莲图”,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姑娘,但两首诗对采莲姑娘的描写不尽相同,试结合作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诗使用侧面烘托手法,白诗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写采莲姑娘。王诗写女子的裙子与荷叶一色,荷花开在女子的脸旁,分不清哪是采莲姑娘,哪是荷花,使采莲姑娘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采莲姑娘的美丽动人,同时也使全诗别具一种令人遐思的优美意境。白诗则直接描写女子的表情动作,使一个欲语还止,含羞带笑的女子如在眼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王诗自始至终不让采莲姑娘在活动的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青青荷丛之中,以荷叶和芙③①②

蓉烘托出姑娘的美丽动人;白诗则描写了采莲姑娘的情态和动作,生动逼真。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溪 居 即 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一幅素淡清新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春日无闲人,大人都干活去了,只剩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玩得痛快的村童??村落宁静,静中有动,一切都和谐而富于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解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明写下岭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解说“表达技巧”,要注意“简要说明”。

6.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 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 ①干戈: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杭州,和朱元璋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

有人评价这首元曲在谋篇布局方面极具特色,请结合整首曲子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首尾照应,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二是巧用对比,通过昔日杭州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对比,描写了战乱导致杭州西湖的剧变,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含蓄地反映了作者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谋篇布局的技巧。首先,在结构方面,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其次,在内容方面,整首曲子巧妙地把今日西湖与昔日西湖对照来写,突出了杭州昔盛今衰的情景,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 ①

题组二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处士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情趣,表现作者对隐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

8.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 事 近

陆 游

艹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频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

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首先要立足于诗句本身的内容。下片中作者以酒为伴,说哪里有酒,哪里就是自己的家,还有“菱芡四时足”,有了这些便不再贪图什么了,任江南江北,四海为家,旷达自适的情怀溢于言表。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寒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解析 这首诗文字通俗易懂,通过所描述的具体内容,诗的题目和小注的提示,可推知诗的前四句写边关将士衣寒难眠的情状,后四句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的安逸生活,前后对比,诗人对战士的同情,对官僚的愤慨溢于言表。

③②①

篇二:优化指导(新课标全国版)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0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优化指导】(新课标全国版)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0

古代诗歌鉴赏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5分)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6分)

答案:(1)“空”:徒然。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

(2)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2.(2011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琅玡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6分)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3.(2012贵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②①

孤 雁

高 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不共凫鹥

[注]鹥(yī),水鸥。

(1)请结合首联具体分析其是如何扣题的。(5分)

(2)请结合尾联,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怀?(6分)

答案:(1)这只大雁刚刚飞出衡阳就与雁群失散了,不得不独自飞翔,漫漫的万里归路上,是何等的孤独凄凉。作者用“失伴”与“单”来紧扣题目中的“孤”字。

(2)托物言志及拟人的手法。尾联意思是:哪怕是独自露宿在芦苇丛里,也要坚韧的忍耐寒夜的侵袭;但绝不会为了取暖而与野鸭或水鸥挤在一起。借此表达诗人孤傲的情怀。

4.(原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

孙 洙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注]①此词是翰林学士孙洙某晚在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因此作此词。②廉纤雨:蒙蒙细雨。③玉堂:翰林院的别称。

(1)词开篇“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5分)

(2)“玉堂今夜长”在全词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1)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牢骚和埋怨但又不敢怠慢的情感。前一句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后一句中的“抵死”,是说死命、拼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

(2)“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是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5.(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晓至湖上

[清]厉 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②①②③①[注]宿,蒹葭夜夜寒。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5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6分)

答案:(1)①喜爱幽静,如诗中写道“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如“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如“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如“安得”。(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6.(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

答案:(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7.(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5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6分)

答案:(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②③①③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8.(2012昆明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不 见[注]

[唐]杜 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颔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一种并作赏析。(6分)

答案:(1)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

(2)直抒胸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

9.(2012宝鸡统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咏史》其二

[西晋]左 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②③①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答案:(1)①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唯门第是举”的政治时弊(西晋门阀制度)的抨击。②抒发了对门阀制度下庸碌世族子弟窃居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埋没屈沉这一社会不公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2)①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②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③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情感也自沉郁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抒写出怀抱。

10.(原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秋雨夜眠[注]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此诗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

(1)诗中是如何刻画老翁“安闲”的特点的?(5分)

(2)诗末“霜叶满阶红”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卧迟”写老翁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说明他具有闲淡的情怀;树叶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打落,令人深有感触,“老翁”却“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清静淡泊。

(2)运用反衬手法。夜间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

11.(2012威海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好事近

吕渭老[注]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吕渭老,南宋词人。1127年靖康之变,局势危急,宋室南渡,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这首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

(1)起句“飞雪过江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2)联系全词分析作者“鬓自此时白”的原因。(6分

)

12.(2012温州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 轼

霜隆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蟾宫曲·九日

[注]

篇三:专题9习题课2

习题课2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练习 题组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萤 火

萧 绎

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 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萧诗用铺陈的手法,用墨如泼,多方勾勒,再现了萤火的形态之美,给读者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虞诗则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萤火,坦露自己的心迹: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都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抒情手法上。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涵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从全诗看,前四句和后四句一悲一喜,但总倾向却统一于悲,所以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是写不尽的“悲”。秋风落叶,历来被用以营造悲的气氛,立足全诗,“雨中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 莲 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 ①萦波:在水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风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如果把这两首诗看成两幅“采莲图”,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姑娘,但两首诗对采莲姑娘的描写不尽相同,试结合作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诗使用侧面烘托手法,白诗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写采莲姑娘。王诗写女子的裙子与荷叶一色,荷花开在女子的脸旁,分不清哪是采莲姑娘,哪是荷花,使采莲姑娘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采莲姑娘的美丽动人,同时也使全诗别具一种令人遐思的优美意境。白诗则直接描写女子的表情动作,使一个欲语还止,含羞带笑的女子如在眼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王诗自始至终不让采莲姑娘在活动的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青青荷丛之中,以荷叶和芙③①②

蓉烘托出姑娘的美丽动人;白诗则描写了采莲姑娘的情态和动作,生动逼真。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溪 居 即 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一幅素淡清新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春日无闲人,大人都干活去了,只剩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玩得痛快的村童??村落宁静,静中有动,一切都和谐而富于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解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明写下岭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解说“表达技巧”,要注意“简要说明”。

6.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 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 ①干戈: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杭州,和朱元璋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

有人评价这首元曲在谋篇布局方面极具特色,请结合整首曲子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首尾照应,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二是巧用对比,通过昔日杭州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对比,描写了战乱导致杭州西湖的剧变,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含蓄地反映了作者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谋篇布局的技巧。首先,在结构方面,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其次,在内容方面,整首曲子巧妙地把今日西湖与昔日西湖对照来写,突出了杭州昔盛今衰的情景,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 ①

题组二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处士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情趣,表现作者对隐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

8.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 事 近

陆 游

艹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频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

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首先要立足于诗句本身的内容。下片中作者以酒为伴,说哪里有酒,哪里就是自己的家,还有“菱芡四时足”,有了这些便不再贪图什么了,任江南江北,四海为家,旷达自适的情怀溢于言表。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寒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解析 这首诗文字通俗易懂,通过所描述的具体内容,诗的题目和小注的提示,可推知诗的前四句写边关将士衣寒难眠的情状,后四句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的安逸生活,前后对比,诗人对战士的同情,对官僚的愤慨溢于言表。 ③②①

篇四: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专题9 习题课2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练习]

习题课2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练习

题组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萤 火

萧 绎

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 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萧诗用铺陈的手法,用墨如泼,多方勾勒,再现了萤火的形态之美,给读者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虞诗则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萤火,坦露自己的心迹: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都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抒情手法上。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涵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从全诗看,前四句和后四句一悲一喜,但总倾向却统一于悲,所以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是写不尽的“悲”。秋风落叶,历来被用以营造悲的气氛,立足全诗,“雨中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 莲 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 ①萦波:在水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风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如果把这两首诗看成两幅“采莲图”,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姑娘,但两首诗对采莲姑娘的描写不尽相同,试结合作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诗使用侧面烘托手法,白诗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写采莲姑娘。王诗写女子的裙子与荷叶一色,荷花开在女子的脸旁,分不清哪是采莲姑娘,哪是荷花,使采莲姑娘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采莲姑娘的美丽动人,同时也使全诗别具一种令人遐思的优美意境。白诗则直接描写女子的表情动作,使一个欲语还止,含羞带笑的女子如在眼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王诗自始至终不让采莲姑娘在活动的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青青荷丛之中,以荷叶和芙蓉烘托出姑娘的美丽动人;白诗则描写了采莲姑娘的情态和动作,生动逼真。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③①②

溪 居 即 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一幅素淡清新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春日无闲人,大人都干活去了,只剩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玩得痛快的村童??村落宁静,静中有动,一切都和谐而富于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解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明写下岭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解说“表达技巧”,要注意“简要说明”。

6.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 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 ①干戈: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杭州,和朱元璋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

有人评价这首元曲在谋篇布局方面极具特色,请结合整首曲子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首尾照应,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

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二是巧用对比,通过昔日杭州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对比,描写了战乱导致杭州西湖的剧变,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含蓄地反映了作者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蟾宫曲九日阅读答案)鉴赏诗歌的谋篇布局的技巧。首先,在结构方面,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其次,在内容方面,整首曲子巧妙地把今日西湖与昔日西湖对照来写,突出了杭州昔盛今衰的情景,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

题组二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处士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情趣,表现作者对隐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

8.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 事 近①

陆 游

艹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频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

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首先要立足于诗句本身的内容。下片中作者以酒为伴,说

哪里有酒,哪里就是自己的家,还有“菱芡四时足”,有了这些便不再贪图什么了,任江南江北,四海为家,旷达自适的情怀溢于言表。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寒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解析 这首诗文字通俗易懂,通过所描述的具体内容,诗的题目和小注的提示,可推知诗的前四句写边关将士衣寒难眠的情状,后四句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的安逸生活,前后对比,诗人对战士的同情,对官僚的愤慨溢于言表。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③②①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解析 解答此题既要立足于对曲子中语句的解析,更要关注题目“九日”及小注中对

②③④

篇五:诗歌鉴赏练习12题

诗歌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①(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

野花开暮春时候。

②(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

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①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②③④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

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

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1)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2)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3)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整首诗流露出的是什么感情?

6.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①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②③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7.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

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8.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9.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①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 挼,读ruó,揉搓。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10.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11.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

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12.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①②③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