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56:51 高中作文
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高中作文

篇一:语文

1.《在山的那边》中,“大海”象征什么?( )

A.理想的境界 B.希望 C.力量 D.困难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的国别是( )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人公是( )

A.我 B.内德 C.杰利 D.爸爸

4.小思的《蝉》采用了什么写法? ( )

A.前后呼应 B.象征 C.对比 D.先抑后扬

5.席慕容的《贝壳》中提到的贝壳是从哪里得到的( )

A.河边 B.买的 C.海边 D.朋友赠送

6.成语“一丝不苟”中的“苟”正确的读音是( )

A.gǒu B.góu C.jù D.jǔ

7.《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 )

A.鲁迅 B.宗璞 C.朱自清 D.王家新

8.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 )

A.大笑 B.狂笑 C.讥笑 D.忍不住笑

9.“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一句中用了什么修辞 ( )

A.比喻 B.夸张 C.描写 D.拟人

10.“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

A.比喻 B.夸张 C.描写 D.拟人

11.成语“盘虬卧龙”中“虬”字的读音是( )

A.qiú B.qiū C.zhā D.zhá

12.《童趣》作者所处的朝代是( )

A.宋 B.元 C.明 D.清

13.《童趣》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沈复

14.“能张目对日”中的“张”字正确的释义是( )

A.睁开 B.姓 C.拉开弓 D.张开

15.“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物外”指的是( )

A.超出事物本身 B.物体之外 C.世界以外 D.自己以外

16.“项为之强”中的“强”是一个通假字,它与哪个字通假( )

A.江 B.将 C.浆 D.僵

17.《童趣》选自哪里( )

A.《浮生六记》 B.《聊斋志异》 C.《笑林广记》 D.《论语》

18.下列各选项中出自《童趣》的成语是( )

A.庞然大物 B.人云亦云 C.不寒而栗 D.呼朋引伴

19.《理想》的作者是( )

A.流沙河 B.鲁迅 C.宗璞 D.冰心

20.《理想》与我们学过的哪一篇文章有内在的联系( )

A.《走一步,再走一步》B.《秋天》C.《山市》D.《在山的那边》

21.成语“可望而不可即”中“即”的意思的( )

A.靠近 B.即使 C.既然 D.立即

22.“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中“濯”字的读音是( )

A.zhuó D.dí C.zhái D.jiā

23.“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描写 D.拟人

24.“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______”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 )

A.点缀 B.风景 C.画面 D.刻画

25.《行道树》的作者是( )

A.张晓风 B.小思 C.宗璞 D.席慕容

2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洗濯(zhuó) 酝酿(niànɡ) 踉踉跄跄(liànɡ) 获益匪浅(fěi) ....

B.霎时(shà) 猝然(cuì) 头晕目眩(xuàn) 忍俊不禁(jìn) ....

C.贮满(chù) 滑稽(jī) 春华秋实(huá) 随声附和(hé) ....

D.雏形(chú) 磅礴(bó) 玲珑剔透(tì) 苦心孤诣(zhǐ) ....

2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喑哑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28. 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

A绝处逢生 一丝不苟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B小心翼翼 闲情逸致 海枯石烂 姿态万千

C连续不断 惊慌失措 水波鳞鳞 踉踉跄跄

D随声附和 骇人听闻 各得其所 恍然大悟

2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发、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___、淡定超然?

A 冷静运筹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B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谦虚谨慎

C 谦虚谨慎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D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冷静运筹

30. 下列说法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当你的同学们做好事,同学们夸你时,你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B.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问我。”

C.当你正在做作业时,妈妈叫你吃饭,你说:“没见我正忙着吗?”

D.当你走在路上,别人不小心撞了你,别人马上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你说:“对不起?以后当心点。”

3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悄然(qiāo) 惩罚(chéng) 一霎间(shà) ...

B. 躯壳(qiào) 档案(dǎng) 窸窣(sū)作响 ...

C. 匀称(chèn) 日晕(yùn) 顷刻间(qǐng) ...

D. 低劣(lüè) 狩猎(shòu) 更胜一筹(chóu) ...

3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你看,电影中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的葱笼、幽雅。

B. 他看到这两个骗子正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C. 小东西接着一阵兴高彩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D.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要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3. 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粼粼:微风吹起的水的波纹。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B. 静谧:安静。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C. 呈报:报告(上级)。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D. 匿笑:偷偷的笑。 精致:精巧细致。

34. 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_________、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 ②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了_________的南京大屠杀,这是铁的事实,不容篡改。

③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___,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A. 踉踉跄跄 骇人听闻 各得其所 B. 手足无措 耸人听闻 两全其美

C. 手足无措 骇人听闻 各得其所 D. 踉踉跄跄 耸人听闻 两全其美

35.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 十五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付出,我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他们。 修改:删去“发自内心地”。

B. 通过开展“节能环保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的低碳意识进一步增

篇二:12年义务教育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对于社会热切关注的普及12年义务教育问题,教育部日前明确表示,支持有些地方根据自身财力等状况所作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不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于普及12年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免费教育,目前国家尚没有这个财力。

确实,在教育经费投入尚未完成“到20世纪末不少于GDP的4%”的既定目标的情况下,要全面实现全国范围内12年免费教育的目标的确可能勉为其难。据悉,中国甚至还有27个县仍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但同时,不论是现有经费的内部分配形式,还是外部经费的保障形式,也许都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内外合力,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先行一步,实现12年甚至15年义务教育。珠海12年义务教育,地方官员笑称砸锅卖铁照做;中山市则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全免费。国家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一步,这样,中央财政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转移支付到中西部贫困地区。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国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无论是从公平性还是从保障水平来说,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同时,财政支出还存在大量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能够从公共财政入手,强化预算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大幅度提高财政的教育支出比例,并非没有可能。比如仅公车改革一项,就有可能省出几倍于全国免费高中教育所需的经费来。

另一方面,即使在现有的财政教育支出捉襟见肘情况下,也存在着内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一是高度垄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一些地方规定,办个幼儿园都需要2700平方米以上的内部空间和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所;高度垄断使咱们这个素有尊师重教优秀

传统的国度,教育占GDP的比重只有可怜的3%,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也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在教育投入中被严重“摊薄”,撒胡椒面似的面面俱到于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所有公立教育机构,维持最低水平的教育标准。二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教育投入也过度向高等教育倾斜,导致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只要全面开放教育准入,打破教育垄断,就能大大节约政府财政资金,使之好钢用在刀刃上,专门致力于均衡教育资源,并将义务教育向幼儿、高中阶段延伸。同时,还能使教育领域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改变“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的“人才标准件”的应试结构。那时的高中教育,将有可能不再像现在一样仅仅作为高考的应试预科班,而真正成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公民教育,大大增加职业教育、人生设计、潜能挖掘等方面的能力教育。

篇三: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山西省介休市光明小学侯美丽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许多优秀教师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差距甚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创设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时,即不能游离于所要学的知识,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激发探索欲望。如果情境的创设脱离了要掌握的知识,漫无边际,牵强附会,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情境的创设如果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2)在创设具体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超出学生实际,也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境如果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太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或体验过,很难引起学生的

共鸣。(3)进行情境教学,课堂气氛往往很活跃,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昂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即不能活跃到难以控制,也不能过分压制而死气沉沉,要松紧得当。

二、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

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即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只有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只有通过知识的获取产生怜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三、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学生在集体中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非常相似,所以同伴的一些兴趣、生活学习的喜好很容易被他们接受或学习,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示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

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学生意见不一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展示个性的机会。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有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组的学习结果。3、适时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4、教师参与。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使用权每个学习等到发展,保证合作学习有效。

四、追求有效的动态课堂

动态生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要能从千变万化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开发动态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使用权更接近理想的课堂。在关注学生活动、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要活用从课堂教学中捕捉的具有教学价值的信息和教学资源。

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探究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甚至出错。教师要善于巧用学生的“出错”作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经历知识形成的“动态课堂” 教师可以把判断的机会让给学生,如有发现就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再组织学生比较。

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课中一个学生举手告诉我:“老师,你把‘即使’的‘即’字写错了。”我一看,真的,我把“即使”写成“既使”。同学们看着一贯认真的我,眼里充满了疑惑。我心中有些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汗颜。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对了,何不将错就错,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便问:“你怎么知道老师写错了,能说说错在哪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爸爸曾经告诉过我,‘即’和‘既’,容易搞错,要记住只有‘即使’这个词,没有‘既使’这个词”。有的说:刚才查了字典,字典上的解释,‘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发’;‘即使’的‘即’是‘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还有同学说:“老师我还有一个熟记的好方法:‘既’右边是四画,正好读第四声,‘即右边是两画,正好读第二声。这样记,就不会读错、写错了’。??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打岔”司空见惯,教师要容得下学生“打岔”。善于引用学生的“打岔”,使用权这成为教学的亮点,为自己的教学报务,使课堂随机生成,富有生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态课堂”,容许学生“出错”、“打岔”,不追求唯一。成功,固然好,失败了,也是一种财富。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善于抓住课堂上种种“意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选择,使学生课堂精彩纷呈,效果显而易见。

五、活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继而听到的就是学生给的“啪、啪、啪”的一片赞扬声,“你真棒!”“你真聪明!”表现好的学生还拿

到好几朵红花呢。一节课上,表扬或掌声不断,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一)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评价要适时适度。我们常说,不能滥用评价,但是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语言。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对于表扬性的我们赞成当时就给予鼓励,让其他孩子也明白她做了什么样的事。而对于批评性的评价,我认为还是留在课后,不要当全班同学的面数落孩子的不是。

(三)评价语言要丰富。具体做到:准确不能模糊;生动还要丰富;严谨不失幽默;中听更要中用;独特不乏创新。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篇四:100个常见别字

100个常见别字

(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甘败(拜)下风、自抱(暴)自弃、一愁(筹)莫展、穿(川)流不息、一幅(副)对联

天翻地复(覆)、言简意骇(赅)、一股(鼓)作气、悬梁刺骨(股)、食不裹(果)腹 迫不急(及)待、一如继(既)往、草管(菅)人命、娇(矫)揉造作、一诺千斤(金) 不径(胫)而走、不落巢(窠)臼、烩(脍)炙人口、死皮癞(赖)脸、兰(蓝)天白云

鼎立(力)相助、再接再励(厉)、黄梁(粱)美梦、美仑(轮)美奂、蛛丝蚂(马)迹

萎糜(靡)不振、默(墨)守成规、沤(呕)心沥血、出奇(其)不意、磬(罄)竹难书

声名雀(鹊)起、谈笑风声(生)、人情事(世)故、有持(恃)无恐、额首(手)称庆

鬼鬼崇崇(祟祟)、金榜提(题)名、走头(投)无路、趋之若骛(鹜)、洁白无暇(瑕) 不能自己(已)、竭泽而鱼(渔)、滥芋(竽)充数、世外桃园(源)、饮鸠(鸩)止渴 旁证(征)博引、灸(炙)手可热、床第(闇)之私、姿(恣)意妄为 欣尝(赏)、迁徒(徙)、脉膊(搏)、松驰(弛)、精萃(粹)、重迭(叠) 按(安)装、针贬(砭)、防(妨)碍、幅(辐)射、气慨(概)、粗旷(犷) 震憾(撼)、凑和(合)、既(即)使、峻(竣)工、打腊(蜡)、了(瞭)望 杀戳(戮)、痉孪(挛)、罗(啰)唆、沉缅(湎)、凭(平)添、修茸(葺) 亲(青)睐、追朔(溯)、发韧(轫)、九宵(霄)、渲(宣)泄、寒喧(暄) 弦(旋)律、膺(赝)品、脏(赃)款、醮(蘸)水、蜇(蛰)伏、装祯(帧) 坐阵(镇)、九洲(州)、编篡(纂)、尤(犹)如猛虎下山、入场卷(券) 泊(舶)来品、渡(度)假村、侯(候)车室、挖墙角(脚)、老俩(两)口 水笼(龙)头、名(明)信片、大姆(拇)指、搔(瘙)痒病、做(坐)月子

容易写错的成语

直截了当勿写成直接了当 既往不咎勿写成既往不究

委曲求全勿写成委屈求全 无耻谰言勿写成无耻烂言

先发制人勿写成先法制人 不假思索勿写成不加思索

记忆犹新勿写成记忆尤新 随声附和勿写成随声附合

迫不及待勿写成迫不急待 一望无垠勿写成一望无银

阴谋诡计勿写成阴谋鬼计 摩拳擦掌勿写成磨拳擦掌

墨守成规勿写成墨守陈规 流连忘返勿写成留恋往返

不可思议勿写成不可思义 独当一面勿写成独挡一面

甘拜下风勿写成甘败下风 要言不烦勿写成要言不繁

一抔黄土勿写成一杯黄土 秘而不宣勿写成密而不宣

一丝不苟勿写成一丝不荀 一如既往勿写成一如即往

目不转睛勿写成目不转晴 史无前例勿写成史无前列

不可偏废勿写成不可遍废 拾金不昧勿写成拾金不味

三令五申勿写成三令五伸 一窍不通勿写成一窃不通

调兵遣将勿写成调兵遗将 如火如荼勿写成如火如茶

唉声叹气勿写成哀声叹气 兴高采烈勿写成兴高彩烈

川流不息勿写成穿流不息 投机取巧勿写成偷机取巧

走投无路勿写成走头无路 各行其是勿写成各行其事

大庭广众勿写成大厅广众 勇往直前勿写成永往直前

热火朝天勿写成热火潮天 胆大妄为勿写成胆大枉为

发人深省勿写成发人深醒 汗马功劳勿写成旱马功劳

如愿以偿勿写成如愿以尝 不知所措勿写成不知所错

形迹可疑勿写成行迹可疑 打抱不平勿写成打报不平

再接再励勿写成再接再厉

常用错别字百例(一)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6.“BP机”是“BEEPER”的缩写,不要写成“BB机”;可直接写成“寻呼机”。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10.“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2.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们”“诸位先生们”。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19.“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22.“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23.“订”和“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24.“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25.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26.“蜂拥”不能写作“蜂涌”。

27.“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

28.“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2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

30.“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31.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

32.“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

33.“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34.“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

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35.“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36.“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

37.“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

38.“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

39.“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

40.“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

41.“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

4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43.“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

44.“候”与“侯”。“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

“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

45.“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

46.“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

47.“会合”与“汇合”。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

48.“荟萃”不要写作“荟翠”。

49.“竟然”不要写作“竞然”。

50.“竣工”不要写作“峻工”。

51.“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

52.“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53.“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54.“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55.“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56.“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57.“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

58.“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也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

59.“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

60.“家具”不能写成“家俱”。

61.“请柬”“柬贴”的“柬”不写作“简”。

62.“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

63.对“空穴来风”,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几年来使用这个成语的实例分析,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还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

64.“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

65.“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

6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67.“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68.“了望”不能写作“了望”。

69.“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化写成“另”。

70.“啰”与“罗”。按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啰嗦”的“啰”不要简化写成“罗”。

71.“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

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

72.“澜”与“斓”。“波澜”不能写作“波斓”。

73.“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

74.“谜团”不要写作“迷团”。

75.“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误写作“哈蜜瓜”。

76.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

77.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

78.“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中的“哪”不要写作“那”。

79.“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80.“年轻力壮”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不要用“轻”,“年轻人”不要用“青”。

81.“偶尔”不能写作“偶而”。

82.“砂”和“沙”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纸”“砂轮”“砂岩”等词中,通常写成“砂”。

83.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

84.“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

85.“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

86.“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气化”是中医学的专门术语,指人体三焦之气的运行变化。“蒸汽”指水蒸气,“蒸气”指的是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如“水蒸气”。 “暖气”指把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中,散出热气,使室温增高。“汽暖”则是指上述供暖方式。

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不很合字的本义,但因为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而定型的。

87.“乡土情结”“文学情结”的“情结”不要写作“情节”。“情结”是指内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于事情。

88.“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

89.“熔”、“融”和“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

90.“擅长”不要写作“善长”。

91.“生”与“身”。“终生”多指事业,如“终生当医生”;“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95年”;“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

92.“事迹”不能误写作“事绩”,没有“事绩”这个词。

93.“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94.“蒜薹”“菜薹”不要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95.“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

篇五:文稿错误128例

文稿错误128例

作者:新华社高级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吴锦才。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6、"BP机"是"BEEPER"的缩写,不要写成"BB机";可直接写成"寻呼机"。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10、"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2、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

"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19、"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22、"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23、"订"和"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24、"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25、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26、"蜂拥"不能写作"蜂涌"。

27、"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

28、"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2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

晚辈。

30、"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⒈淼摹都蚧肿鼙怼坊指戳?quot;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31、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

32、"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

33、"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34、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35、"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36、"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

37、"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

38、"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

39、"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

40、"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 "寒暄"不能写作"寒喧"。

41、"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

4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43、"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

44、"候"与"侯"。"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

45、"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

46、"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

47、"会合"与"汇合"。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

48、"荟萃"不要写作"荟翠"。

49、"竟然"不要写作"竞然"。

50、"竣工"不要写作"峻工"。

51、"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

52、"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53、"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54、"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55、"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56、"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57、"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

58、"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也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

59、"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

60、"家具"不能写成"家俱"。

61、"请柬"、"柬贴"的"柬"不写作"简"。

62、"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

63、对"空穴来风",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几年来使用这个成语的实例等,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还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

64、"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

65、"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

6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67、"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68、"了望"不能写作"了望"。

69、"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化写成"另"。

70、"啰"与"罗"。按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啰嗦"的"啰"不要简化写成"罗"。

71、"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

72、"澜"与"斓"。"波澜"不能写作"波斓"。

73、"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

74、"谜团"不要写作"迷团"。

75、"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误写作"哈蜜瓜"。

76、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

77、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

78、"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中的"哪"不要写作"那"。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