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抗日战争中伟大的母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3:23 字数作文
抗日战争中伟大的母亲字数作文

篇一:邓玉芬:为抗战献出6位亲人的伟大母亲(图)

这是一个平凡女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伟大母亲的故事。在为抗战接连失去6位亲人后,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经常性住所,她把战士们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她为八路军烧水做饭、缝补衣服,为伤员接屎接尿、喂汤喂药。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一个家,家里有一位坚毅、善良的邓妈妈。

送三个儿子上战场打鬼子

邓玉芬未成年就嫁给了密云县张家坟村的任宗武。婚后她和丈夫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地过活,含辛茹苦地先后养活了7个儿子。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她家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6月,10团组织游击队,玉芬和丈夫商量:咱没钱没枪,可是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了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9月,三儿子永兴受不了财主的欺压跑回家来,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丈夫和四个儿子接连牺牲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抗日战争中伟大的母亲

1942年阳春三月,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可丈夫任宗武和四儿子永合、五儿子永安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听到噩耗,邓玉芬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国难当头,人命如蝼蚁,苦难的事情接二连三无情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1943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家里??

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母亲怀里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邓玉芬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儿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为了躲避搜山的敌人,不暴露藏在山洞里的区干部和乡亲们,邓玉芬情急之下从破棉袄里扯出一团棉絮,狠心的塞进因生病啼哭不止的孩子的嘴里??敌人终于下山了,但孩子已经脸色青紫,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微弱地吐出几个字:“妈,饿,饿??”就这样连个大名都没有取的年幼儿子连病带饿地死在母亲怀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

之下的丈夫、大儿、二儿、四儿、五儿、七儿,咱们胜利了!

人物小传

邓玉芬

1891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后嫁到密云县张家坟村,一生务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舍家纾难,先后献出了丈夫和儿子共7位亲人,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的佘太君”。1970年2月5日病逝,享年79岁。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资料

本报记者孙颖 整理 X133

篇二: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

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

孟母最知书达理的母亲

相传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相传孟子年少时逃学,他母亲就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对他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像这些断线一样,成不了布”。孟子从此勤读,终成著名的学者。

孟母没有棍棒相加,逼迫儿子习礼,也没有谩骂中伤其子须勤学立业,而是设法“训”了孟子一回。孟母的高明教子法在今天看来,也让我辈击节赞叹。

孝庄文皇后 最睿智的母亲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岳母 最爱国的母亲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 报

国”四字。

佘太君 最坚强的母亲

折太君(误称馀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绪年间《岢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户衣)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杨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亻先)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亻先)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亻先)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 (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杨业传》)。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馀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

“一门忠烈”,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张皇后 最贤德的母亲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宣宗,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自尽殉主的谭妃追赠为“昭容恭禧顺妃”。二十八岁的宣宗对母

后张氏十分孝敬,军国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决。当时海内升平,宣宗事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进贡虽非珍玉奇宝,但蔬果野味而已,宣宗都要先奉上太后,自己才能享用。

宣德三年,张太后生日这一天。文武百官入宫朝贺礼毕,宣宗亲自陪着太后游西苑,皇后、贵妃侍奉左右,登上万岁山,宣宗奉上酒杯向母后祝寿,太后大喜,与儿子欣然对饮,说道:“方今天下无事,我母子得以同享此乐。

宣宗连连点头受命。大臣们又献词颂德祝贺大后寿诞,至日落才尽兴而归。

第二年,宣宗又陪着太后拜谒长陵、献陵(成祖和仁宗的陵寝入宣宗骑马在前引导,走至清沙桥下马,亲手扶着太后车驾慢慢前行。百姓们夹道迎接,山陵旁不论老少,都跪在地上,向皇帝、皇太后山呼万岁。太后见了十分感动,对身旁的宣宗说道:“百姓之所以爱戴皇帝,无非因君王能让他们安生养息。皇儿应爱民如子,始终如一,方不负民望!”宣宗唯唯诺诺,俯首听命。

谒陵完毕,太后一行走过农舍。太后下车,宣召农妇亲切询问其生计如何,又踢给钱钞饮食。村妇们感激涕零,向太后献上农家的蔬食果品,太后欣然接受,还亲口尝了几个,她对宣宗说道:“这是农家风味,不可不尝。”

回宫路上,宣宗见道旁有农夫正在农田耕土,便下马取过农具,推了三次土,对侍臣说:“朕三推已不胜劳累,何况长年累月以此为生呢?”又踢给农夫许多钞币。一路所过农家,都有赏赐。

宣宗在位十年,宣德九年于公元1435年得病而亡,年三十八岁。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年仅九岁为皇太子,次子朱祁钰。太臣们猜测,皇太后是否顾及私利,弃孙立子?也有人议论,太子年幼,不堪重任;甚至有传言说,皇太后已取金符召襄王朱瞻**(宣宗弟弟)入宫,拟立为嗣皇帝。内阁辅臣杨士奇忧心忡忡地对杨荣说道:“我辈受先皇厚恩,理应力保幼主,扶持国祚。”

这时,景阳钟长鸣,皇太后在乾清宫升殿,命杨荣、杨士奇率百官入殿觐见新皇帝。二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入见,只见张太后凤冠霞帔,端坐上首,女官们佩刀执剑排列两旁,好不威风!张太后命召新皇帝出见,众人一齐跪下去,只听见太后说:“这是新天子,年方九龄,全仗众卿扶持!”众大臣抬头一看,正是太子朱祁镇,不由欣喜万分,三呼万岁,响彻云天。于是,新皇帝登位,改明年为正统元年,是为明英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宣宗的孙皇后为皇太后,弟朱祁钰为王。

大臣们提出,新皇年幼,无力亲政,请求太皇太后垂廉听政。张后说:“祖宗已有成法,我等岂能坏此法度?”当即委任五名大臣一起辅政军国大事。

对自己外家亲属,太后则严加抑制。彭城伯张泉、都督张升,都是太后兄弟,太后下令不许他们干预国政,每月只能于朔、望日两次入朝。张升素有贤名,杨士奇屡次请求太后予以重用,但太后都不应允。

当时宫中有一太监名王振,狡黠多谋,权欲很重,朱高炽当太子时就随侍左右,朱瞻基登位之后,在东宫掌权,英宗幼年时即由他照看,故尊称他为先生。英宗即位,命他执掌司礼监,格外宠信。王振凭借皇帝权威,擅权干政,随意责罚大臣。太皇太后知道后,十分生气,宣召王振入宫严词斥责,以太祖时定下禁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喝令将王振处死,经英宗叩头求情,才免去王振死罪。太后在世时的这几年,王振一直不敢过问政事。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得了重病,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召阁臣杨士奇、杨溥二人入宫,命内侍问两人:“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未办?”杨士奇写好三道奏章,每日递上一道,请病中的太后过目。第一,建文帝虽然逃亡不知去向,但不能削去年号,且应修撰建文帝实录;第二,成祖朝时曾下诏,凡收藏建文旧臣方孝孺等人的遗书者,论为死罪。这一条应予取消;第三道奏疏尚未送进宫中,太皇太后已瞑目而逝。张后死后,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昭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献陵。

孝圣宪皇后 最幸福的母亲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祯之侧福晋。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猪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万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徽谥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宋庆龄(国母)

宋庆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7和1929年被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选为名誉主席,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回国,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批评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共压迫人民的政策。1932年底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争取民主权利的革命者。

1933年当选远东反帝反战同盟中国分会主席。后联合爱国人士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成立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积极支持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募集医药物资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斗争。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呼吁美国人民制止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又创办“中国福利基金会”,从事妇幼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历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1950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发言年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1年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1952年,她当选为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贾维斯夫人(母亲节的母亲)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篇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把抗战精神化为实现中国梦的恒久动力

柳建辉 李庆刚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9日 07 版)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历史惊天地、泣鬼神,伟大抗战精神昭日月、铭青史。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神聚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昨天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沉痛的历史不能遗忘,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代代相传。

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抗日战争是一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它与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的召唤下,抗日战争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各社会阶层和海外侨胞等广泛参与的全民族抗战。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中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实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举国奋起,拥有了开展人民战争的无穷力量。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救国洪流,亿万中国人民形成了举国御侮的生动局面。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迫切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行动起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担应有责任、奉献聪明才智。

弘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精神。从古至今,中国的仁人志士崇尚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就是这种价值尺度和道德标准的反映。这是千百年来积淀于民族血脉之中的中华之魂,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饱经沧桑而永葆生机的内在基因。在抗日战争中,许许多多中华儿女“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外敌入侵,无需时刻面临生死抉择的考验。但我们仍然需要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能够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弘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精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气魄!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侵略者狂妄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以不畏强暴的英勇抗争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杰出代表。当前,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场新的攻坚战。我们要继承抗战时期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弘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精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日本侵华战争的凶恶性和残酷性,决定了中国军民必须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以落后的武器装备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达10年之久。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并坚持到底,没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做不到的。这种精神,使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和同盟国中的重要一员,自始至终抗击着

日军主力,先后粉碎了日本“北进”与“南进”计划,有力配合了盟军尤其是太平洋战场盟军的作战。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托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精神,奋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篇四: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血洗百年耻辱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血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解放战争,铸造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世纪之初,面对民族纷争此起彼伏的国际社会,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卫国力量,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各民族形成的历史有长有短,社会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也不相同,但悠久的历史、共同的命运,把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分裂中国的斗争中,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一道,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乐章。

在抗日战争中,蒙、藏、回联合慰劳抗日将士代表团曾通电表示:“国内各民族绝对不可分,惟有团结一致,牺牲奋斗,方可达到保国卫民的目的。”冀中地区的回族同胞表示:“我们回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有抗日的先天任务。”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表达了他们共赴国难的豪迈胸怀。在台湾,高山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其中闻名于世的有1930年的雾社起义和1934年的谋炸日本海军元帅事件。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满族、朝鲜族儿女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壮士一道,踊跃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先投入了抗击日军与伪满傀儡政权的斗争。在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地,蒙汉人民的抗日武装在英勇作战。在河北和山东平原上,活跃着支支抗日回民支队。在海南岛,在滇西南,在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无数少数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捐躯。他们以捍卫祖国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尊敬与信任。

少数民族各界人士反抗日军侵略暴行的爱国行动是多种多样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南京的藏族同胞组织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十三世达赖喇嘛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分别命令各自所属寺庙的数十万喇嘛,举行诵经法会,诅咒侵略者,为祖国抗战胜利祈祷。中国伊斯兰教近东访问团、朝觐团等,利用出访、朝觐等机会,与日寇收买的宗教界败类进行斗争,向国外宗教组织和穆斯林群众揭露日军暴行,宣传中国爱国宗教人士的抗敌业绩。 中国共产党高举起全民族爱国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平等、互助、团结的民族政策,赢得了中华各族儿女的信任与响应,激发了少数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巨大的卫国力量。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引下,制订和坚持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真正平等地对待一切民族,忠实地代表着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与爱戴。

中国共产党以“平等、团结、互助”之心待各族群众,以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实际行动,为各族人民做出了表率。这一切,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任与钦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化为巨大的卫国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成为结束中华民族屡遭外侮的惨痛历史,改变亿万人民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契机,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上,也凝结着无数少数民族英烈的鲜血。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同时,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也大大提高,他们再也不愿作本民族统治阶级的奴隶、农奴和牧奴,再也不能忍受压迫、剥削和奴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天辟地地第

一次走上了翻身解放的康庄大道。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少数民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族主义的羁绊。他们不再为本民族、本部落的王公贵族或头人首领而战,也不再仅仅为属于自己的那块山林、草场或良田而战,而是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战,为整个祖国的疆域神圣不可侵犯而战。依靠着各民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迸发出来的抵御外侮的巨大力量,我们才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各族人民认识到:热爱本民族与热爱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正确和完整的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只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才能使本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无论冠以如何动听的名目,其实质,不仅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出卖,也是对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出卖;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祖国的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过突出贡献,在关心、热爱和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了解、关心、热爱和保护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各民族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应该在平等、团结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各民族的局部利益,都应该服从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整体利益等等。

二、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奠定了中国在现代国际政治格局中无可争辩的大国地位。

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多时间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没有多少外援的情况下,几乎是孤军奋战,顽强抵抗,使日本法西斯深深陷入“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虽然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牢牢地阻挡了日本军国主义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了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计划,对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侵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也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

1931年,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中国的抗战就开始了,这比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整整早了八年。早在1940年,希特勒横扫西欧时,日本也制定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各岛国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与德、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积极准备“南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当日本海军耀武扬威于印度洋时,陆军却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与之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因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军队从1939年冬开始发起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惨重的杀伤,使日军非但未能为“南进”抽调力量,反而被迫向中国战场增派了两个师团。日军攻打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计划被迫放弃,与德军会师印度洋,击溃英、苏,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就这样破灭了。

这一点,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得十分清楚。他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交通线----”

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 ,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余万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主战场,也是为此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

出现的只有中国”,丘吉尔这样评价中国。

1942年1月,八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日军进攻缅甸,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在强大的日军面前,东南亚盟军节节败退:新加坡沦陷,英、印、荷、澳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战败,缅甸英国皇家空军基地马格威遭日军轰炸---整个大陆乃至世界都面临空前厄运。

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为艰巨的相持阶段。尽管如此,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十万精兵入缅作战,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四倍与几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近5000人。之后不久,他们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困英军。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特意给中国远征军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勋章。

1943年夏,从缅甸转战至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一部在美国空军及工兵的协助下,开始反攻缅北,在与有着“常胜军”称号的日军第18师团鏖战中步步获胜。翌年5月,经过重新组织的中国远征军16万余人开始历时八个月的滇西反攻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清除了日军在云南的据点,继而入缅作战。“在此区作战的华军对盟方战役的整个成就贡献至伟,击毙大部分日军皆因中国地面部队之功也”。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这么说。

苏联一直是日本的头号潜在敌人,1934年3月日本天皇批准了这样的计划:以中国东北为前进基地,攻占苏联整个远东地区,使其同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连成一片,成为日本争夺欧亚,称霸世界的战略基地。。1936年11月,日均进犯随员,企图从西南迂回苏联,后因傅作义将军率部抵抗而失败。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各种抗日武装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日军的抗击。日本关东军驻屯东北边境,本是为了对付苏联,但是由于各种抗日武装的奋勇抵抗,使关东军忙于讨伐,对苏作战的准备一直未能就绪。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西线吃紧,东部防务减弱,对于日本“北进”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日本为何最终未能实施蓄谋已久的侵苏计划呢,这其中既有苏联有所戒备不易下手的原因,但最为更本的还是因为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正因为如此,苏军能以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最终赢得了苏德战争上的胜利。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得以雪洗百年国耻,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赢得美英苏的尊重,赢得国际大国的地位,从而使中华民族以充满自信的姿态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抗敌,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下、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审视这场发生在60年前的伟大的惊心动魄的战争时,不禁深深感到,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篇五: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500字

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血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解放战争,铸造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各民族形成的历史有长有短,社会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也不相同,但悠久的历史、共同的命运,把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分裂中国的斗争中,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一道,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乐章。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得以雪洗百年国耻,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赢得美英苏的尊重,赢得国际大国的地位,从而使中华民族以充满自信的姿态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结论结论结论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抗敌,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下、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审视这场发生在60年前的伟大的惊心动魄的战争时,不禁深深感到,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影响深

在抗日战争中,蒙、藏、回联合慰劳抗日将士代表团曾通电表示:“国内各民族绝对不可分,惟有团结一致,牺牲奋斗,方可达到保国卫民的目的。”冀中地区的回族同胞表示:“我们回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有抗日的先天任务。”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表达了他们共赴国难的豪迈胸怀。在台湾,高山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其中闻名于世的有1930年的雾社起义和1934年的谋炸日本海军元帅事件。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满族、朝鲜族儿女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壮士一道,踊跃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先投入了抗击日军与伪满傀儡政权的斗争。在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地,蒙汉人民的抗日武装在英勇作战。在河北和山东平原上,活跃着支支抗日回民支队。在海南岛,在滇西南,在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无数少数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捐躯。他们以捍卫祖国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尊敬与信任。

中国共产党高举起全民族爱国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平等、互助、团结的民族政策,赢得了中华各族儿女的信任与响应,激发了少数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巨大的卫国力量。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引下,制订和坚持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真正平等地对待一切民族,忠实地代表着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与爱戴。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成为结束中华民族屡遭外侮的惨痛历史,改变亿万人民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契机,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上,也凝结着无数少数民族英烈的鲜血。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同时,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也大大提高,他们再也不愿作本民族统治阶级的奴隶、农奴和牧奴,再也不能忍受压迫、剥削和奴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天辟地地第一次走上了翻身解放的康庄大道。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少数民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族主义的羁绊。他们不再为本民族、本部落的王公贵族或头人首领而战,也不再仅仅为属于自己的那块山林、草场或良田而战,而是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战,为整个祖国的疆域神圣不可侵犯而战。依靠着各民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迸发出来的抵御外侮的巨大力量,我们才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奠定了中国在现代国际政治格局中无可争辩的大国地位。

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多时间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没有多少外援的情况下,几乎是孤军奋战,顽强抵抗,使日本法西斯深深陷入“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虽然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牢牢地阻挡了日本军国主义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了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计划,对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侵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也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

1931年,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中国的抗战就开始了,这比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整整早了八年。早在1940年,希特勒横扫西欧时,日本也制定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各岛国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与德、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积极准备“南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当日本海军耀武扬威于印度洋时,陆军却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与之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因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军队从1939年冬开始发起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惨重的杀伤,使日军非但未能为“南进”抽调力量,反而被迫向中国战场增派了两个师团。日军攻打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计划被迫放弃,与德军会师印度洋,击溃英、苏,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就这样破灭了。

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 ,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从1931

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余万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主战场,也是为此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丘吉尔这样评价中国。

1942年1月,八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日军进攻缅甸,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在强大的日军面前,东南亚盟军节节败退:新加坡沦陷,英、印、荷、澳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战败,缅甸英国皇家空军基地马格威遭日军轰炸---整个大陆乃至世界都面临空前厄运。

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为艰巨的相持阶段。尽管如此,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十万精兵入缅作战,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四倍与几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近5000人。之后不久,他们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困英军。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特意给中国远征军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勋章。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这么说。

苏联一直是日本的头号潜在敌人,1934年3月日本天皇批准了这样的计划:以中国东北为前进基地,攻占苏联整个远东地区,使其同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连成一片,成为日本争夺欧亚,称霸世界的战略基地。。1936年11月,日均进犯随员,企图从西南迂回苏联,后因傅作义将军率部抵抗而失败。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各种抗日武装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日军的抗击。日本关东军驻屯东北边境,本是为了对付苏联,但是由于各种抗日武装的奋勇抵抗,使关东军忙于讨伐,对苏作战的准备一直未能就绪。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西线吃紧,东部防务减弱,对于日本“北进”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日本为何最终未能实施蓄谋已久的侵苏计划呢,这其中既有苏联有所戒备不易下手的原因,但最为更本的还是因为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正因为如此,苏军能以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最终赢得了苏德战争上的胜利。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得以雪洗百年国耻,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赢得美英苏的尊重,赢得国际大国的地位,从而使中华民族以充满自信的姿态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精髓的一部分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远离当年侵略者引发的硝烟战火但是却要时刻警惕法西斯主义的复辟。居安思危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安宁的环境下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随时都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当日本侵略者悍然人侵

我国后中国共产党人认清形势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无畏精神扫:

组织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一场民族

8

基础。这一胜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抗敌,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下、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审视这场发生在60年前的伟大的惊心动魄的战争时,不禁深深感到,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影响深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