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第一次投稿,陈忠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0:01 作文素材
第一次投稿,陈忠实作文素材

篇一: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素质教育过程测试(一)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基础知识4分,名句积累与运用11分,共1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

恣睢( ) 羞赧( ) 相觌( )诗笺( ) ....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2分 )

高山之( ) 万丈狂( ) 迫不及 ( ) 不( )之客

3、□□□□□,紫绮为上襦。(《陌上桑》) ·

4、□□□□,志在千里。《龟虽寿》

5、蓬莱文章建安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方面表现战斗气氛的句子□□□□□□□,□□□□□□□。

7、《观沧海》中从大处落笔,用小岛点缀,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写出大海雄浑开阔气象的句子是:□□□□,□□□□ 。

8、《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9、《观刈麦》中从侧面揭露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执策而临之曰 ( ) ..

1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者表面在说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实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2分)

13、文章第三段的句式有何特点?形式服务于内容,作者借此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千里马被埋没令人惋惜,在当今的社会里如何才能成为不被埋没的千里马?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乙)阅读短文,回答问题。(5分)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jù):匆忙。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 (2)太宗益刻意临学(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7、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段内容加以分析。(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第一次投稿

陈忠实

背着一周的粗粮馍馍,我从乡下跑到几十里远的城里去念书,一日三餐都是开水泡馍,不见油星儿,最奢侈的时候是买一点杂拌咸菜;穿衣自然更无从讲究了,从夏到冬,单棉衣裤以及鞋袜,全部出自母亲的双手,唯有冬天防寒的一顶单帽,是出自现代化纺织机械的棉布制品。

在这种处处使人感到困窘的生活里,我却喜欢上了文学;而喜欢文学,在一般同学的眼里,往往是被看作极浪漫的人的极富浪漫色彩的事。 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姓车,刚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第一次作文课,他让我们自拟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这是我以前从未遇过的新鲜事。我有兴趣了,来劲了,就去写在小本上的两首诗翻出来,修改一番,抄到作文本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而不再是活受罪。 我萌生了企盼,企盼尽快发回作文本来,我自以为那两首诗是杰出的,会震一下的。我企盼有这样的一次表扬机会。

车老师抱着厚厚一摞作文本走上讲台,我的心无端地慌跳起来。然而45分钟过去,要宣读的范文都宣读过了,甚至连某个同学作文里一两句生动的句子也被摘引出来表扬了,可终究没有提及我的那两首诗,我的心里寂寒起来。离下课只剩下几分钟时,作文本发到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车老师用红墨水写下的评语,倒有不少好话。而末尾却悬下一句:“以后要自己独立写作。”

我愈想愈觉得不是味儿,愈不是味儿愈不能忍受。好容易挨到下课,我拿着作文本赶到车老师的办公室,喊了一声:“报告——”

获准进入后,我把作文本摊开放在桌子上,指着评语末尾的那句话:“这‘要自己独立写作’我不明白,请您解释一下。” “那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自己独立写作。”

“那??这诗不是我写的?是抄别人的?”

“我没有这样说。”

“可你的评语这样写了!”

他冷峻地瞅着我。冷峻的眼里有自以为是的得意,更混含着被冒犯了的愠怒。他终于下定决心说:“也可以这么看。”

我气得说不出话??

⑤①②③④

于是,我突然想到我的粗布衣裤的丑笨,想到我和那些上不起伙的乡村学生围蹲在开水龙头旁时的窝囊??就凭这些瞧不起我吗?就凭这些判断我不能写出两首诗来吗?我失控了,一把从作文本上撕下那两首诗,再撕下他用红色墨水写下的评语。在要朝他摔出去的一刹那,我看见一双震怒得可怕的眼睛。我的心猛然一颤,就把那些纸用双手一揉,塞到衣袋里去了,然后一转身,不辞而别。

我躺在集体宿舍的床板上,我已经做好了被开除的思想准备。

因为这件事,期末时我的操行等级降到了“乙”。

打这以后,在车老师的语文课上,我对于他的提问从不举手,他也不点我的名要我回答问题。

又一次作文课,又一次自选作文。我写下一篇小说,名曰《桃园风波》,竟有三四千字,这是我平生写下的第一篇小说,取材于我们村子里果园入社时发生的一些事。随之又是作文评讲,车老师仍然没有提到我的作文,于好于劣都不曾提及,我心底里的火又死灰复燃。作文本发下来,我揭到末尾的评语栏,连篇的好话竟然写满了两页作文纸,最后的得分栏里,有一个神采飞扬的“5”字,在“5”字的右上方,又加了一个“+”,这就是说,比满分还要满了。

既然有如此好的评语和“5+”的高分,为什么在评讲时不提我一句呢?他大约意识到小视“乡下人”的难堪了,我这样猜想,心里也就膨胀了愉悦和报复,这下该有凭证证明前头那场说不清的冤案了吧?

僵局继续着。

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是在夜间降落的,校园里一片白。我正扫着雪,有人拍我的肩膀,一扬头,是车老师。他笑着说:“跟我到语文教研室去一下。”我心里疑虑重重,又有什么麻烦了? 走进教研室,里面坐着一男一女。车老师说:“‘二两壶钱串子’来了。”两位老师看看我,哈哈笑了。我不知所以,脸上发烧。“二两壶”和“钱串子”是最近一次作文时我的又一篇小说中两个人物的绰号。我当时顶崇拜赵树理,他的小说人物都有外号,极有趣,我总是记不住人物的名字而能记住外号。我也学着给我的人物用上了外号。

车老师从他的抽屉里取出我的作文本,告诉我,市里要搞中学生作文比赛,每个中学要选送两篇。本校已评选出两篇来,一篇是议论文,初三一位同学写的,另一篇就是我的作文《堤》了。

啊!真是大喜过望,我不知该说什么了。

“我已经把错别字改正了,有些句子也修改了。”车老师说,“我想把这篇作品投给《延河》。” 我那时还不知道投稿,也是第一次听说《延河》。多年以后,当我走进《延河》编辑部的大门深宅以及在《延河》上发表作品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想到车老师曾为我抄写投寄的第一篇稿。

这天傍晚,我破例坐在书桌前,摊开了作文本和车老师送给我的一扎稿纸,心里怎么也稳定不下来。我感到愧悔,想哭,却又说不清是什么情绪。

第二天的语文课,车老师的课前提问一提出,我就举起了手,为了我的可憎的狭隘而举起了忏悔的手,向车老师投诚??他一眼就看见了,欣喜地指定我回答。我站起来,却说不出话来,喉头像塞了棉花似的。自动举手而又回答不出,后排的同学哄笑起来。我窘急中又涌出眼泪来??

上到初三时,我转学了。暑假办理转学手续时,车老师探家尚未回校。后来,当我再探问车老师的所在时,只说早调回甘肃了。当我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处女作的时候,我想到了车老师,我想我应该寄一份报纸去,去慰藉被我冒犯过的那颗美好的心!当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时,我在开着给朋友们赠书的名单时又想到车老师,终不得音讯,这债就依然拖欠着。 经过多少年的动乱,我的车老师不知尚在人间否?我却始终忘不了那淳厚的陇东口音??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奢侈( )②挨到( )③冷峻( )④狭隘( ) ....

19、第一次投稿,让作者终生难忘,这本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题目“第一次投稿”的核心内容,而第一自然段却宕开一笔,从学习处境写起,似乎与题目无关,请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20、在那段不应浪漫的岁月里,本来就喜爱文学的我,在新语文老师的影响下,对学习更有兴趣,对文学更来劲了,阅读第三自然段后谈谈车老师做了哪些新鲜事,带来了怎样的新鲜感受?(4分)

21、精彩的语言能使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传神。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4分)

①他冷峻地瞅着我。冷峻的眼里有自以为是的得意,更混含着被冒犯了的愠怒。

22、为人师,诲人不倦。直到车老师为“我’修改作文并投稿《延河》,“我”才理解他,接受他。通读全文,请写出“我”对车老师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23、片言之赐,得益终生。作者举起忏悔的手,向老师投诚,表明“我”已明白那场“说不清冤案”的原委,这一切结果都源于老师那一句“要独立写作”,联系文章内容,请分析车老师那一句评语有着怎样的深意?(4分)

24、文章结尾反复写自己几次找寻车老师未果,心中有“债”,弥深着那“醇厚的陇东口音”,请体会文章结尾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课外名著阅读(5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A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A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A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林冲见A醉了,便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人劝了,权且饶他。”A道:“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众泼皮见A醉了,扶着道:“师父,俺们且去,明日再得相会。”A提着禅杖道:“阿嫂休怪,莫要笑话。阿哥,明日再会。”A相别,自和泼皮去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25、上面这两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1分)

26、填写下面空白处。 (2分)

文中A指( )(人物) □□□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27、结合选段内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2分)

二、综合性实践与作文(10分)

(一)综合性实践

美国科学家约翰·蔓森·布朗曾说:“当你对世界不再有好奇心,你不是在变大,而是在变老。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感谢上帝没有让我的好奇心硬化,好奇心让我渴望知道大大小小的事情,这样的好奇心,有如钟表发条、发电机、喷射机的推进器,它给了我全然的生命。是的,好奇心对于一个人的活力和创造极为重要,有可能会改写你的人生,而且它对人类、对世界也极为重要。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120字左右)

(二)作文(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1)作文题目1:想起你时很温暖

作文题目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非常喜欢鸽子,每天早上他都会到广场去喂鸽子。渐渐的,那些鸽子和小男孩熟悉了,它们会毫无顾忌的飞到小男孩的脚下,甚至飞到他的手掌上和肩膀上。

有一天,美术老师对小男孩说:“你能带一只鸽子到课堂上来吗?我们要学画鸽子。”小男孩爽快的答应了,他带回了一只洁白的小鸽子,那堂课同学们画的格外认真。

然而当小男孩把那只鸽子放飞到广场时,那一群鸽子开始用惊惧的眼神盯着他,他一走近任何一只鸽子,所有的鸽子都会飞走。从此再也没有鸽子愿意飞到他身边。

只是一次的背弃,小男孩就失去了一群亲密的朋友,这是多么让人痛心呀。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次背弃便会造成一条难以弥补的鸿沟。相互间的信任是无价的,一旦失去,用什么也换不回来。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2)作文要求:

1、 主旨鲜明,立意新颖,有创新。

2、 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真情实感,说心里话。

3、 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

4、 书写工整规范,600字以上。

篇二: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作者:程 尚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美距离”的境界的话,那么他的散文的创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外在“生活体验”到内在“生命体验”艺术视界。

一、陈忠实早期散文创作的基本倾向:对比较表象化的外在生活的实录和颂扬

教科书给散文下定义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等”(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P174页)。研读陈忠实早期散文,陈忠实的散文只能用广义的散文,尤其是他的记实性特写和报告文学。收在文集(一)中共有8篇散文和报告文学:《躯干》、《分离》、《山连着山》、《面对这样一双眼睛》、《可爱的乡村》、《崛起》、《万花山记》、《延安日记》、《春风吹绿灞河岸》,写作时间是1979年——1982年,其主题是歌颂时代的人和事。收在1983——1984年的文集(二)中只有《诗情不竭的庄稼汉》、《鲁镇纪行》、《一九八三年秋天在灞河》3篇,几乎没有佳作。收在1985——1986年文集(三)的散文有3篇(姑且将访泰日记算作一篇):《大地的精灵》、《迪斯科与老洞庙》、《访泰日记》,艺术上开始出现亮色。

这一时期的散文属纪实性散文,大多篇目像新闻通讯,这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是颇为流行的,被称之为“轻骑兵”,快捷地报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应该说陈忠实是很擅长写这种文体的,陈忠实在省市和全国性获奖共有11次,其中有3次获奖作品是纪实性的,即获《陕西日报》征文作品奖的《第一刀》,1992年获全国报告文学奖的《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2000年《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的《活在西安》。

陈忠实是农民的儿子,在人民公社当过10年的干部,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决定了他的早期报告文学的这一倾向性,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往往是集体主义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它的主题倾向是歌颂时代的生活。

陈忠实早期纪实性散文可分为两种:一是写“当家人”的纪实性散文。言说是属于公共话语范畴,带着那个时代印记的宏大叙事。陈忠实最早的一篇特写是写于1979年的《躯干》,写的是白鹿原上的陈家坡的“当家人”陈广汉,1979年平反后回到陈家坡,使一个13年间,“就像一个抽掉了脊梁骨的人体,再也支撑不起软瘫的躯体来”的陈家坡全年粮产量创解放来最高的奇迹。显然,作家歌颂的热情有余,思想含量不足。因为“对任何有权力的杰出人物的不加节制的讴歌,都不可能没有节制”。面对任何一个拥有权力者,都不应简单地讴歌,而应透过一层,看到权力可能带来的灾害,认识与权力相关的体制本身的问题。同样颂扬“当家人”的特写和报告文学《可爱的乡村》、《崛起》,把所谓“领导者的作风问题”当作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一种流行的观念,其实是苍白无力的。陈忠实早期纪实性散文歌颂主题的空泛,缺乏新意,没有内在的说服力,带着那个时代的病因,艺术上也没什么佳妙之处。二是写“普通人”的纪实散文。这类散文展示了普通人坎坷的经历与曲折的奋斗精神。写于80年代中期的《大地的精灵》,表现了农村妇女陈秀珍在曲折的生活上坚强的生活意志和打不垮的奋斗精神,正因为这样平凡的农民才被陈忠实称之为“大地的精灵”。获1990年——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与人合写),其主人公是高级农艺师李立科“在这个将关心民众表演化、形式化的时代,确实有打动人的力量”。可惜这类散文太少了,这类散文往往文风朴实,情感真挚。但更多的是过于外在的生活事件的记述和颂扬,“缺乏对人物和自己的内在情思的开掘和宣泄”,缺乏“由情感的抒发显示出来的作家精神境界的把握”。

二、陈忠实中后期散文:从外在“生活体验”抵达内在的“生命体验”,达到生活、生命、艺术“三重体验”的和谐统一

陈忠实前期散文最大的不足是自我的缺失,表现在重事轻情,选材上似乎行使了记者的客观报道生活的职能,视野还较局限。显然,作为现代文学散文,这是不够的,陈忠实的小说创作也表现出与之相类似的不足:缺乏个人视境,这使他一度陷入了创作困境。直到他经过“第二次反省”(“第一次反省”是在七十年代末),在经过艰难的脱变、写出当代长篇力作《白鹿原》后,陈忠实的笔终于伸向童年往事和早期生活经历,才开始表现出作家的精神境界。

陈忠实终于写出了一系列不可多得的美文,收入1987——1995年的文集

(五)有散文、报告文学31篇,收入1995——2000年的文集(六)共入散文40篇,收入2000——2004年初的文集(七)的散文计42篇。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中认为,“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是可贵的,应该具有这种欲望”(傅德氓著《外国作家论散文》1994年10月第1版P62页)。陈忠实写出的这些“属于自己的最真切的最牢靠的关于生命和艺术的体验”的当代散文珍品,构成了陈忠实的一部“心灵史”。

“生活体验”成了陈忠实“生命体验”的必经之路。作家深有体会地说,“生命体验由生活体验发展过来”,而他的这种体验“包括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而成的一种独特体验”。

读他的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散文,阅读快感绵绵不断。小说家散文真可称之为另一种形式的“大散文”,至少给我这样的印象,它没有那种小花小草、雕虫小技的感觉。总的感觉,这是一组组艺术性体验的散文。这种体验可概括为“三重体验”,即生活体验、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他后期的绝大多散文达到了“三重体验”的完美统一。

陈忠实散文给人一种独特感受,它的散文没有过重的书卷气,不靠寻章摘句,不靠“抄”,不靠过分的理性。他虽然只有高中毕业,他虽然来自社会最底层,但是他没有给人土气、浅薄、俗气、小气的感觉,通过对艺术的不断学习、体验和追求,他的散文给人一种厚重、深沉、正道、正色,于厚重的生活之中透出“体验”所带来的空灵的感觉。

(一)关于陈忠实的系列散文

陈忠实的散文属于艺术多样化的一种,不是整齐划一的。他的系列散文,这是他的散文的一大亮点。仅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告别白鸽》中,这种“丛生”“簇拥”的系列散文就占了这本集子中15/38。其中《歪看足球》系列2篇,《生命中的第一次》5篇,《意大利散记》系列2篇,《美、加散记》系列3篇,从中可以找寻到他生活、生命、艺术体验的足迹。从“看足球比赛联想到战争”,可谓“古典式”。他还呼吁“不仅从足球场,而是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停止犯规”。

“第一次”系列,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作者的人生本相。第一次体验往往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产生“首因效应”,甚至成为人生的某一个贯穿人生的挥之不

去的“心结”。《最初的晚餐》写作者借衣服聚餐,他70年代的生存状态略见一斑,《尴尬》写作者第一次难看,揭了他爱面子的伤疤,《沉重之尘》记录了作者第一次记录长篇前查阅三县县志的“沉重”,其中,《第一次投稿》经历值得一说:

陈忠实写于1988年1月6日的散文《第一次投稿》写了作者少儿时期沉重而美好的体验。我发现这篇散文的价值还在于为我们分析陈忠实文学创作的动力成为最好的证据。少儿时期求学的陈忠实,常常感到“丑笨”、“自卑”、“屈辱”、“难堪”,作家写道:“在这种使人处处感到困境的生活里,我却喜欢文学了。”而作家受压抑的未能满足的(性)欲望不能满足,积在无意识中形成了文学创作的欣赏的动力,曲折地表达和实现这种本能欲望。作家陈忠实的这一真实记录,再次证明了精神分析文艺美学动力理论的合理性。

写树的系列,从自己动手栽树到“享受绿荫”,从“从人蛛大战”保树的成果,从对山坡上最上边的一棵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发出了“做为一棵洋槐树的生命的全过程”的礼赞,无不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审美愉悦。

作家陈忠实文学创作动力来源于童年的“心理压抑”。他的文学成就,依我之见,主要是来自他锲而不舍的文学崇拜。《兴趣与体验》堪称陈忠实的“创作宣言”,这一篇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白鹿原》书上做了序言:

“到了50岁才捅破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

“到50岁才捅破一层纸,创作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体验的展示”…… “刚刚交上知天命的50岁时,写完了《白鹿原》。写完这部长篇,关于文学和创作的两层纸捅破了,也发觉自己固执于独特体验的已见了。”……

这正是写作的揭秘,这正是文学和创作的诗的礼赞,这正是活生生的文艺理论,这正是文艺创作的真谛。他的这种“三重体验”的理论也成为他近年来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别人作品的视角。

(二)关于陈忠实的陕西艺人题材散文

这组散文可以鲜明地窥视到作家陈忠实对艺术体验的乐趣和审美愉悦。 陕西作家传统在现当代文学史里是厚重的。陕西为什么能出大作家?是传统?是精神?是环境?再一次证明了经济与文化并不同步的原理。

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蒙万夫……,探究陕西作家的作品,探究陕西,探究秦晋文化。陈忠实的作品甚至激起读者对西安的向往。

仅《告别白鸽》散文集中收入作者6篇叙写陕西文化人的散文。事实上,陈忠实的每一篇这样的散文都成了通向文学殿堂的一次深刻的艺术体验的展示,从中思索,从中升华自己的艺术之魂。《刀声》写陕西作协青年版画家郑文华的艺术经历;《秦人白烨》给人一种“细活”,“老少皆宜男女皆宜”的印象;《柳青的警示》使读者明白了“作家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解读徐岳》让人记住了“十个老陕九个通,一通便成龙”;《虽九死其犹未悔》,为纪念50猝逝的陕西作家邹志安写的,在短短几年写有几百万字,其生存境遇很差,不足100元工资,要维持一家8口人生活,自己吃的是酸黄菜,真可谓“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再一次说明,英雄磨练和成功靠勤的真理。《朋友的故事》从抓到“贿”,表达了作者高度的悟性。

陈忠实笔下的人性美,人情美,真实的独特的体验无不令人濡染。

其实,每读一篇杰出的作品和每写一篇好的作品,都应是一种艺术体验,每一天都应是一种艺术体验,每一天都应是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

艺术灵气从中而来!创作实力从中而来!艺术修养从中而来!

(三)关于陈忠实的国际视野题材的散文

这组散文可以说是作家陈忠实走出“黄土高坡”,走出国门接受中西文化碰撞的一次次最好的文化观念的思索和体验。这种体验对于扩大作者文学视野和转变更新文学创作观念甚至是解读社会历史、文化生活无疑是影响深远的。

《告别白鸽》散文集中一共收录7篇,《口红与坦克》是由美国一尊雕塑引起的。“意大利”2篇中,《中国餐与地摊族》是对中国人在意大利生存现状的思考,《贞节带与斗兽场》是关于人性、妇女问题及世界和平的思考。“美、加”3篇,分别对生存环境对北美历史的感悟,在国外不会外语的感受。《秦国掠影》则好象不值一提。

总之,陈忠实散文不在卖弄知识上,而在视野上下功夫,而始终以厚重的生命体验与思索为主线贯穿其中,别具匠心,别具美学韵味。

(四)关于陈忠实的一组“关中辩证”散文

“小说可以批量生产,散文不可复制”(作家刘庆邦语),道出了散文创作需要亲历实感的不同于小说独特之处。年过花甲的著名作家陈忠实新世纪以来的创作,则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继《白鹿原》引起强烈反响之后,2004年,他

篇三:2014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出题人:张静霞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部分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部分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倦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

2.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 ..

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 ..

3.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

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又马,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

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

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数却:多次退却。 ..

B.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竟:竟然。 .

C.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 阴:暗中。

D.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 军:驻扎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①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②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

B.①因以法诛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C.①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①分王其地,南面称孤。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河南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B.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C.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劝他赶快反叛。

D.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二).用“/”给下面的文言语段的划线部分断句。(10分)

7.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9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移家,搬家。

8.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5分)

9.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四)10.默写(6分)

(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4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私下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

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苦读的人,却也是极端浪漫的。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姗姗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余光中,这位诗文大家,有一天,中国亦以他的名字为荣。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感到无法理解。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的女儿姗姗与父亲朝夕相处,所以非常了解他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对余光中的评价也是非常准确到位的。

D.“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E.余光中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是个唯美主义者,也是个在文章、生活、品德等诸多方面的完美主义者。

(2)、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余光中为什么自称为“艺术的多妻主义者”?结合文章分析。(6分)

(4)、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她的小学和初中的都是在很普通的学校里上的,虽然师出无名,但今天她....

却成了这一领域中的杰出人才。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

C.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间逐渐增加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友好睦邻关系。

D.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回国后,中国人民因人成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1964....

年终于取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成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你毕业时送给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

B.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

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C.他觉得过去的日子太平凡了,每次想起那些峥嵘岁月,他都感觉汗颜。 ....

篇四:2013-2014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聿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创建/创伤 亵渎/案牍 裨益/稗官野史 ......

B.隽永/隽秀 剽悍/缥缈 妊娠/莘莘学子 ......

C.呕吐/吐露 胸脯/逮捕 慰藉/浑身解数 ......

D.应届/应酬 虹膜/女红 令嫒/方兴未艾 ......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一些网络小说错字连篇,内容恶俗,让很多读者斥之为不刊之论。相比之下,当代作家陈忠实的 《白鹿原》不孚众望,凭借着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为了长篇小说中的经典。近期,由《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台湾金马奖4项题名,这也是该影片参加柏林电影节后角逐的国内重要电影奖项。

A. 泥沙俱下 B. 不刊之论 C. 不孚众望 D. 题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 12月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 3 点半进入前海深 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离CBA 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 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高校毕业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①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 民族凝聚力

②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 ③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

④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⑤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

⑥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 结、祖国统一

A.①⑤③④②⑥ B.②⑤③④①⑥ C.④①③⑥②⑤ D.④②⑥①⑤③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虔诚/乾坤 贬谪/嫡系 攒钱/人头攒动 ......

B.储存/贮藏 饯别/栈道 勾当/勾心斗角 ......

C.证券/眷恋 馈赠/匮乏 划算/整齐划一 ......

D.悭吝/信笺 鞭笞/怠惰 着实/着手成春 ......

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贫困县,偏要打肿脸充胖子,筹措亿元巨资建

造一个超级豪华的文化宫。尽管公众议论纷纷,不赞一词,但当地的某些官员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仅以“有问题上级会查”来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权的极大轻视。

A.打肿脸充胖子 B.筹措 C.不赞一词 D.不以为意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B.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2012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均呈下滑态势,降到了自2010年经济复苏以来的最低点。

C.在一些市场垄断的领域里,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将会使他们应有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限制,甚至于完全不能享受。

D.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屋后的山在冬天可以阻挡呼啸而来的北风,起到防寒的作用。

②池塘既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又能调节气候,给村庄带来勃勃生机。 ③岭南地区的村落,家家户户周围都有山丘、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

④许多人认为,好的住宅就应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

⑤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过水面,穿过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

⑥屋前的池塘与池塘边种植的树竹融为一体,在整个房屋布局中不可或缺。

A.③④①⑥②⑤ B.③④⑥②⑤① C.④③①⑤②⑥ D.④③⑤②⑥①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脾性/稗草 诅咒/咀嚼 肖像/惟妙惟肖 ......

B.倘若/徜徉 肋骨/勒索 笼罩/笼络人心 ......

C.迁徙/歼灭 砧板/粘贴 哄骗/哄堂大笑 ......

D.暴发/瀑布 逶迤/倭寇 重量/量力而行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3月16日,美国NBA火箭队取得了在西部联赛中连赢第22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队只能望其项背。 ....

B.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厂长想尽办法,狠抓内部管理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可(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第一次投稿,陈忠实)谓处心积虑。 ....

C.受雪灾影响,广东今年冬天的物价同比上涨幅度超过8%,这对商家来说倒

是正好可以火中取栗,获得较好效益。 ....

D.几位从一线退下的老干部,对当今不良的社会风气很是看不顺眼,整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的能力才不腐烂的。

B.1932年,他的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不仅填补了国内地质学领域的空白,还一跃成为国际领先地位。

C.现代生活产生了许多文明病,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因为我们过度使用生命,不懂得节制与生生不息的道理。

D.余华的《兄弟》不惜笔墨地渲染暴发户李光头的种种劣迹:玩世不恭,下作,粗俗,丑陋。作家对此态度很暧昧,是客观展示还是玩味?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射窗口定在凌晨。 。火箭 ,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 ,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 …… ① 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 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

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③⑥⑦ D.②④⑥⑧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毗邻/蚍蜉 窥伺/窥视 假释/假日 ......

B.讪笑/缠绕 河畔/绊倒 唱和/平和 ......

C.讣告/卜卦 窠臼/瞌睡 积攒/攒动 ......

D.角隅/丰腴 戕害/怅恨 圈套/圈养 ......

1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商机。但由于沿线车站选址大多离原来的市区较远,围绕高铁沿线打造新城区,既可以带动附近区域的经济建设,又可缩小城市各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成了许多地方的当然选择。未来的高铁新城,目前虽仍只是“纸上谈兵”,但规划中的一座座“高铁新城”正一触即发,我们从中可以一窥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A.风驰电掣 B.差异 C.纸上谈兵 D.一触即发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C.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胀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 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 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 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4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2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①邀击:拦击,截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迫近 B.数其残暴斩之 数:列举 ..

C.次铜锣峡 次:停留 D.永忠与相比 比:匹敌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桥傅于城,遂克之 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

B.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 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

C.复旋绕而出 故止封侯而不公 ..

D.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及杨宪为相 ..

1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2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3分)

(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4分)

(3)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3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篇五:九年级语文第一次网上适应性试卷

镇江市区2014年中考网上阅卷答题卡模拟训练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路遥已经形成的开阔hóng大的视野,深沉ruì智的穿射历史和现实的思想,成就大事业者的强大的气魄,朝着创造的目标实现创造理想时必备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耐力,充分显示..

出这个古老民族的最优秀的品质。

2.默写(8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 《行路难》)

②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水何澹澹, ▲ 。 (曹操 《 观沧海》)

④何处望神州, ▲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 ▲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⑥ ▲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自然理趣,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其中陈莲河先生给父亲看病时开的药引子是一对蚂蚁。

B 《骆驼祥子》中,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事卖掉了。

C 唐僧在黄风岭被黄风怪所抓,孙悟空没有办法打败黄风怪,只好向观音菩萨求援。

D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办法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着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

(2)阅读《名人传》的片段,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人名。(1分)

他短小粗壮,身体结实,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骼。他的大脸膛面色红润,额头宽大,向前隆起。他头发乌黑,格外浓密,乱蓬蓬地竖着,似乎梳子从未将它理顺过,恰似“梅杜莎”头上的乱蛇。他的鼻子又短又方,鼻孔仿佛和狮子的一样粗大。他的嘴长得很精致,只是下唇稍微向前突出。

文中描写的“他”是 ▲ (填写正确的人名)

(陈忠实《告别路遥》)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吴用劝道:“兄长既设此会,人皆欢乐饮酒。他是个粗卤的人,一时醉后冲撞,何必挂怀。且陪众兄弟尽此一乐。”宋江道:“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如骨肉一般。因此潸然泪下。”

①为什么宋江要说“得他气力来”?(1分)

▲ ②宋江待李逵“如骨肉一般”,但是在小说结尾,宋江却害死了李逵,为什么?(2分)

▲ 4.修改语段(3分)

①“……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的原因,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②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告,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③从而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让灵魂纯净。

(摘自人民日报《“去哪儿了”是一种反思》)

(1)①句词语赘余,应删除 ▲ (1分)

(2)②句用词不当,应将 ▲ 改为 ▲ (1分)

(3)③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1分)

5.“韩流”已经成为亚洲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韩剧开始在亚洲流行,带动韩国电影和音乐走出国门。韩国的娱乐明星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令人羡慕。三星、LG、现代等公司的产品在亚洲乃至世界风靡。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国追韩热潮依旧火爆。“韩版”衣服热卖,“炸鸡和啤酒”在本是淡季的冬天销量大增,年轻人相约去韩剧中的外景地旅游,女孩子热衷去韩国整容,男孩子热衷将自己装扮成“花样美男”,凡是打着“与韩剧同款”旗号的商品无一不热卖。

材料二:韩国先后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涉及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多个文化产业的关键领域。2001年,韩国还专门成立了系统支持文化产业的专门机构——“文化产业振兴院”。此外,政府每年还会拨出500亿韩元的文化产业基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以及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推广支持。基金重点向影视剧、音乐和游戏动漫等领域倾斜。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专业,用于输出韩国文化。

材料三:韩国的影视产品有着细腻的情感、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音乐。至于《来自星星的你》中随处可见的天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剧情细节,更让不少业内人士汗颜韩国的编剧在剧情设计上的精心和功底。

材料四:“都教授”的手表、毛衣,千颂伊的耳环、太阳镜无不流露出“不跟随”的特点。韩国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也不完全是情感的表白,更多的还是对个性的追求。

(整理自央视《亚洲报道》栏目及凤凰资讯)

① 请根据材料概述什么是“韩流”。(3分)

▲ ② 请结合材料分点概括“韩流”在亚洲流行的原因。(3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贾亭的西面,至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2分)

7.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2分)

8.“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注释】①弋:捕鸟。②烛邹:人名。齐国的一个官员。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臣之妻私臣( ▲ ) ②王之蔽甚矣( ▲ ) ..

③是罪一也 ( ▲ ) ④数烛邹罪毕( ▲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2分)

11.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12. 从劝谏目的和劝谏方法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1分)

哭与哭的不同

?江苏卫视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首场国际PK赛上,来自中国“最强大脑”战队的四位选手郑才千、杨冠新、李云龙、吴天胜,与来自意大利的脑力精英展开对决,最终中国战队以3:1赢得了开门红。看过这场比赛的观众,相信都会对李云龙、安德烈这对选手记忆深刻:都是12岁、都是过目不忘、具备超强大脑的少年。然而,二人在场上的迥异表现令人唏嘘。

?比赛中,李云龙先于安德烈完成了模型的摆放,但安德烈完全不受干扰继续自己的任务。按照比赛规则,安德烈先报自己的模型摆放结果,正在等待的李云龙此时却突然痛哭失声,站都站不起来:“我记对了,可是我摆错了。”台下的李父、主持人和顾问们也纷纷安慰。不料,当李云龙将自己的结果报出来时,却发现没有错误,他跌至谷底的情绪一下又兴奋起来。而这个时候安德烈很担心李云龙,也难过地哭了。

?如果说,这只是李云龙一时的表现失常,我们大可不必在意,然而,在此之前的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他对严格训练他的父亲有什么要求,他小声地说,想多玩几天;面对“你有没有梦想”的问题,李云龙一脸茫然;他每周都不能休息,因为父亲要他“子承父业”,成为最强大脑……当这一系列画面组合在一起,他的眼泪既是偶然,也是种种重压之下的一种必然。李云龙最后虽然胜利了,但是很多网友们纷纷讨论这样的精英教育让孩子对结果看得如此之重是否正常,都表示无法为这样的胜利开心,因为比赛仅仅是游戏,但孩子似乎把比赛当作生死。而反观安德烈,这个12岁意大利少年是意大利版“最强大脑”的冠军,他有自己的游戏时间、运动时间,比赛成绩也很不错。安德烈享受比赛、友爱乐观的态度给网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不敢想象,假如李云龙后于安德烈完成比赛,他会不会因为害怕失败就中途放弃?他将如何面对以后漫漫人生路上无以数计的“比赛”?还有多少孩子与李云龙一样,终日在培优、训练、参赛中度过?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考试的失误哭泣、出走甚至轻生?鹰爸虎妈层出不穷,又有多少父母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化为对孩子的严苛要求,粗暴地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④著名羽毛球金牌教练李永波说的很对:“其实他们两个人都完成了挑战,只是李云龙用的时间稍微短了一点,这样看,他确实是胜利了。可是他失去了自己童年很多快乐的时间,我觉得这样的胜利未必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的确,孩子的生活不能只有学习、培优、训练和比赛,不应该缺少玩耍、交友、旅游甚至撒娇和犯错;孩子的成长不只是智力发达,更应该身心均衡、健全人格。倘若大人的强硬意志主宰了孩子的童年,赢了比赛输了童年,这样的“胜利”不要也罢。

⑤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日渐走红,该节目的口号是“让科学流行起来”,李云龙的眼泪让人们反思:“为李云龙哭,为这样的教育哭。” 当综艺节目中的眼泪不再用来娱乐大众赚取眼球,而是促进思考当下国内教育的问题,恰恰说明教育也是一门科学,需要老师、家长、孩子和社会各界去正确认知与思考,不断践行与修正。 (选自3月16日华商报,选文有改动)

13.通读全文,作者借李云龙和安德烈的PK,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14.文章开头叙述“最强大脑”中意PK赛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15.“当这一系列画面组合在一起,他的眼泪既是偶然,也是种种重压之下的一种必然。”这句话中的“偶然”和“必然”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原文回答。(2分)

16.探究全文,题目中的“不同”具体指哪些不同?(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5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拿薇坏拇耗唷?/p>

②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那样娇柔,那样敏感。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

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