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塞下曲,许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3:15 字数作文
塞下曲,许浑字数作文

篇一:许浑《塞下曲》高考诗歌鉴赏

许浑《塞下曲》鉴赏

古诗鉴赏

0122 1332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许浑的《塞下曲》是同题诗中最短小的一首。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有一位战士,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还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这是一个在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诗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现实。表面看来,对诗中的边塞战争既不歌颂,也未诅咒,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由于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帝国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惋、哀伤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以少总多”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诗纯用白描手法,四句诗纯是叙事,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流露出来。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令人不忍卒读,也不忍回味,悲剧的气氛很浓。 (刘文忠)

篇二:边塞诗练习及答案

边塞诗练习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①早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②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③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补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②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①更喜欢本诗。

②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③“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④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比较鉴赏,写出为什么)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好处。

答:①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

②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

③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中“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答:汉代羽林军穿棉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是借代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

① (结构上)“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

② (内容上)“无定河边骨”和“深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

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

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③ (情感上)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

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3)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可怜”“犹是”两句,以特别伤惨和沉痛的心情,用跌宕有致的语句,表达诗人①对阵亡战士的哀伤和悼念,为后方闺中人不知实情依然梦里与爱人相会的令人痛彻肝肠的情感与伤怀(②对闺中人的哀怜与同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指灵州。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

① 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

② 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

③ 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

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

④ 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

⑤ 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

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①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

②他的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黄昏时分独自吹奏着边庭的乐曲,

③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通过河湟旧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①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

②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①“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②高度戒备,不事张扬,表现战事的紧张状态。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答: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①这首词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②这里是匹马驰骋疆场,那边是蒙尘貂裘战袍;这里是壮心在前线站场(天山),那边是退居家乡(沧州)

③作者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激起读者对爱国志士产生很大的同情,对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塞下曲,许浑)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篇三:边塞诗

边塞诗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出塞八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六首(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塞上 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杂诗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哥舒歌 无名氏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塞下曲 顾炎武

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 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篇四:边塞诗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好处。

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中“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答:汉代羽林军穿棉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是借代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深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3)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可怜”“犹是”两句,以特别伤惨和沉痛的心情,用跌宕有致的语句,表达诗人对阵亡战士的哀伤和悼念,为后方闺中人不知实情依然梦里与爱人相会的令人痛彻肝肠的情感与伤怀。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指灵州。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他的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黄昏时分独自吹奏着边庭的乐曲,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通过河湟旧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答: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 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这首词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

这里是匹马驰骋疆场,那边是蒙尘貂裘战袍.

这里是壮心在前线站场(天山),那边是退居家乡(沧州)

作者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读者对爱国志士产生很大的同情,对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艺术表现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以少总多”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纯用白描手法,四句诗纯是叙事,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悲剧性质。

《军城早秋》赏析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

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1]

严武(726—765)唐代诗人。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初为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乱时,跟随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公元761年(肃宗上元二年),出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当时杜甫流落至成都,受到他的关照,二人交谊很深。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入朝。公元764年(广德二年),再任成都尹,任职期间,曾率兵击退吐蕃贵族军队的侵犯,收复当狗城、盐川城等地,以功封郑国公。但为官专横,征敛无度,生活奢靡,死时年仅四十岁。擅作诗,杜甫称其诗“诗清立意新”,并赞其为“出群”之才。《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5]

(《出关》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赏析]

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首句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土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清诗别裁》)徐兰是一个爱作惊人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子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而从意象与用

篇五:课内诗歌赏析

课内诗歌赏析

1.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第三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 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为什么用“抱”而不用“枕”?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诗人脍炙人口的名句。试比较“黄河入海流”与“黄河远上白云间”写法上的不同。

(2)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3.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回答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我们还学过苏轼的一首《浣溪沙》,请对这两首《浣溪沙》在形式上的异同做简要比较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是怎样抒发伤感之情的?简要分析这首词借景抒情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诗歌比较阅读

1.阅读下面二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1)试比较分析二首诗的感情基调。

(2)卢纶的《塞下曲》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2. 阅读下面二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吴绮

城北风光绝点尘,

垂杨个个斗腰身。

榆钱飞尽荷钱出,

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吴绮诗

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

城中最美丽的景色,请你谈谈这句诗的妙处。

3. 阅读下面二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甲诗和乙诗分别描绘了月夜与雨夜,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说说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好在哪里?

4. 阅读岑参的二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比较二首诗在构思上的异同。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其成功之处是什么?

课外诗歌赏析

1.(2012·广东省肇庆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

节的图画?

2.(2012·株洲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 (2012·玉溪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乡村四月

◆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 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2012·成都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秋夜曲

① 张仲素

②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5.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