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朗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3:32 体裁作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朗读体裁作文

篇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苏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

培新小学 苏羽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字词很熟悉了吧,这里有一些词,看谁会读?第一个词。 生:郁郁葱葱、砍树、甜润、锋利。

众生跟读。

师:下一个词女生读。

女生读:湛蓝。

师:请你仔细看“湛”最后三笔是什么?

生:竖折、撇、点。

师:最后三笔的顺序是什么?

生:撇、点、竖折。

师:看来最后三笔在写的时候容易写错,我们一起书空写一写。

师生共同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以后再写的时候可不要再出错了呀。下一个词男生读。

男生:咆哮。

师:“咆哮”是形容了野兽的吼叫,你从字形上哪能看出来?

生: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就像野兽发出“噢”的叫声。

师:看来这两个字的部首是和意思有关系的,对吗?

生:对。

师:我们一起再读这个词,一二。

生:咆哮。

师:一起读下个词。

生:洪水。

师:词语,同学们掌握得都不错。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句子,你能在括号里填上“扩大”的反义词吗?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很好。这些词句有的描写了小村庄以前的样子,有的写了人们的做法和小村庄的变化,还有告诉我们这样做的结果。你能把这些词和句填到相应的表格里呢?

生:郁郁葱葱是小村庄以前的样子。

师:还有吗?

生:甜润。

师:还有补充?

生:湛蓝。

师:说完了吗?

生:嗯。

师:好。第二个格填什么?

生:第二格填砍树,还有锋利。

师:还有吗?这样做小村庄有什么变化呀?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最后一个格我们一起填。结果是??

生:咆哮、洪水。

师:真棒,看来同学们不但能读这些词句,还能按课文内容把它们分类。哎,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和句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谁来试着说说?

生:以前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不知从何时起家家都有了锋利的斧头。

师:用上这些词,以前的小村庄什么样呀?

生: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天空湛蓝深远。后来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人们开始乱砍树木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就这样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在连续的大雨中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 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对课文很熟悉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回顾一下小村庄的故事。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请一行同学开火车读。)其他同学也有任务,请你边听边想,以前的小村庄是个什么样?开始。

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

师:这些同学读得非常流利啊。其他同学你有没有找到小村庄以前是什么样的?

生: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

师:你从哪个自然段找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找出来的。

师:好,给大家读一读。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觉得以前的小村庄以前怎么样呀?

生:非常美丽。

师:我们用一个词,美丽。 (板书: 美丽)小村庄确实美丽。那么从这一段中哪些词你感受到小村庄十分美丽?

生:郁郁葱葱。

师:“郁郁葱葱”怎么美呀?

生:树木特别多。

师:树木特别多,特别??

生:茂盛。

师:非常的绿,真美。还有吗?

生:“清澈见底”说明村前的河水清得能看到水底。

师:真是清得都能看水底的什么呀?

生:小鱼。

师:小鱼,还有吗?

生:小石头。

师:连河里的小石头都能看得见,真清呀。还从哪些词感受到小村庄美的?

生:湛蓝深远和清新甜润。

师:哦,你找了两个词。

生:湛蓝深远说明天空非常蓝,清新甜润说明空气非常新鲜。

师:看,没有污染的天空一眼望不到??

生:一眼望不边。

师:蓝得那样让人陶醉。没有污染的空气,呼吸一口,感觉怎样?

生:心里特别舒服。

师:真舒服呀,仿佛还带着花香呢!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你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呀? 谁来?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今天读书真有进步,你看那天空湛蓝深远,如果你能读得再美一些就更好了。你们看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小村庄。(课件出示图片)无论是山上的森林还是村前的河水,天空空气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样的小村庄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来,同位同学先互相练练。

生生对练,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想先来读呀?

生朗读。

师:你听,她把那清澈的小河读得多好呀。谁还想读?

生朗读。

师:小村庄美,你读得也很美。同学们,可是这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却怎么样了呀?(板书: ) 生:结果后来人们乱砍树。

师:结果怎么样?

生:咆哮的洪水把小村庄不知卷到了何处。

三、深入研读:

师: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板书:消失)为什么小村庄会消失呢?这样,让我们一起来默读2至4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请你画出相应的句子,好开始。

学生默读画句子。

师:画完了吗?

生:画完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

师:这几句话是写人们在干什么呢?大点声。

生:是写人们乱砍树木。

师:“乱砍树”这个词概括了这几句话的主要内容,你看老师就把这个词写在了这几句话的旁边。老师这样做叫“批注”。以后你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你看,有些同学学得特别快,已经把这个词写在句子旁边了。

师:写完了吗?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乱砍树的?

生: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 师:“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这里的“谁家”指的是哪一家呀?

生:村里的几十户人家。

师:村里的几十户人家,是吗?你呢?

生:家家。

师:家家,你们说得都对。可是你们怎么知道的呀?

生:课文上面就写了“家家都有了锋利的斧头”。

师:原来你是联系了上文,前面的句子,理解了词语。 你说呢?

生:我是从“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这找到的。

师:好,你跟他方法一样,同样是联系了上文理解了词语。你们真会学习。我们来看家家都这样乱砍树,于是出现了什么?一起说。

生:裸露的土地。

师:那是什么样呀?

生:光秃秃的。

师:光秃秃的,你们看以前郁郁葱葱的森林不见了,变成了光秃秃的裸露的土地。这都是怎么造成的呀?一起说吧!

生:乱砍树。

师:(板书:乱砍树)。这就是造成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还有洪水。

师:还爆发了洪水,在此之前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你一下读了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先来看这段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原因?你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谁来说说,也用一个词。

生:我用的是“减少”。

师:树木减少,对吗?

生:对。

师:那你们来看“一年年,一代代”表示的是什么呀?

生:说明他们每天都砍树。

师:一年年,一代代,表示什么?

生:就这样连续了一年年,一代代。

师:说明时间怎么样呀?

生:很长。

师:说明人们是“长期破坏”,你能刚才那样把这个批注写在旁边吗?

生做批准。

师:写完了吗?我们来看就在人们一年年,一代代的破坏之下,树木都变成了什么?一起来说。 生: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柴烟。

师:你们找的都对,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请你听后说一说听后的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生朗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这样做不但破坏了环境,而且也太浪费了。

师:你是从内容上有所发现,是吗?看(课件点红“变成了”)。

生:有三个“变成了”。

师:有三个“变成了”,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变成了”,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工具,变成了家具,一连用了三个“变成了”,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想要告诉我们很多人家把树木变成了很多东西。

师:人们都把树木砍了,变成了自己用的东西。

生:树木砍得太多了。

师:树木被砍伐得太厉害了。像这样的句子,一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词语,我们管这样的句子叫排比句,关于排比句的知识,哦,又开始做批注了。

生自觉地把“排比句”写在句子边。

师:关于排比句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学到。学得真快啊,看来从今天开始我们又学会做批注的本领。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排比句,老师跟你们一起读。

师生接力读句子。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人们除了把树木变成房子、工具、家具之外,还变成了什么?

生:还变成了篱笆和柴火。

师:柴火已经说了,还变成了篱笆。还有吗?

生:变成了纸。

师:还变成了纸,你说。

生:变成了铅笔。

师:还有吗,你说。

生:变成了筷子。

师:就是我们用的一次性筷子,是吧。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就是

在人们乱砍树,对森林的长期破坏下,(板书:长期破坏)树木就这样一棵棵地消失了。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回顾课文,看看自然遭到破坏的过程。自己来读读2、3自然段。

生自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读?

生朗读课文。

师:当你看到树木都被人们破坏成这样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呀?

生:非常不高兴。

师:非常不高兴,那你应该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呀。来拿起书再把这句话读一读,“谁家想盖房”再来读一遍。

生读课文。

师:对这种乱砍树非常气愤,这种心情你再读出来。谁还来读?

生朗读课文。

师:听她读的最后一句,声音多低沉呀,仿佛还带着一声叹息。的却,你们这样乱砍树,长期破坏森林,真是令人又惋惜又气愤。这也是造成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导致了小村庄消失?

生:洪水。

师: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小村庄就在这连续下了五天五夜的什么中?

生:洪水。

师:下了五天五夜的什么?

生:大雨。

师:大雨,(板书:大雨),咆哮的洪水(板书,洪水)把小村庄卷走了。为什么会爆发洪水呀? 生:因为树木都被砍光了,所以没有巩固土地的了。

师:看来,除了连续的大雨之外,砍伐树木也和爆发洪水是有直接的联系的。你说。

生:我知道为什么小村庄会被大水卷走。就是因为,大量的树木可以吸收那些雨水创造新鲜的氧气,如果那些树木都被砍的话,树木就像小村庄的保护神,小村庄没有保护神的话,那么它一定会被卷走的。

师:你说的挺好,说明你课下还学了很多环保的知识,对吗?就在那场咆哮的洪水中,小村庄怎么样了?一起读。

生读句子。

师:好,请把书平放。什么都没有了,你来看看,什么没有了?

生: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

师:包括那些??

生: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这一切都没有了。那么人们曾经靠着这些锋利的斧头得到过些什么呀?

生:房子、工具、家具,还有人们造的犁。

师:除了这些,还有屋顶上的??

生:柴烟。

师:变成了柴火,还有那些靠着斧头过得还都不错的日子,而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什么都没有了,一、二。

生齐读句子。

师:除了斧头创造出的一切,还有什么没有了?

生:人们也没有了。

师:人们宝贵的生命也没有了,还有吗?

生:还有小村庄也没有了。

篇二: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第二课时

怀城镇龙西小学 曾丽娟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爱护家园,保护环境,树立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朗读)的道理。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爱护家园,保护环境,树立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夸村庄。

播放美丽村庄的视频

2、 出示填空

山上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 ),

天空 (湛蓝深远 ),空气 ( 清新甜润 )。

3、 齐读填空

二、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1、 (出示现在村庄图片)感受现在的小村庄。

2、 自由读2—5自然段。

出示自读课文提示:

任务:

找一找,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3、 指名读每个段落。

4、 小组合作:找一找,画一画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5、 小组交流:汇报村庄消失原因

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汇总出示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不断扩大??

(3)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一) 学习第2自然段

1、 出示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

砍下来。”

2、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出示“光头强”演示“砍”。

4、 理解“谁家”

5、 句式训练(一)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

6、 领悟村民们乱砍滥伐。

7、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1、 出示图片及句子:“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

不断扩大??”

2、 理解“一年年,一代代”,“不断”。

3、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看到了什么?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

4、 指导朗读(个别读、分组读)

5、 句式训练(二)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 ),变成了( ),

变成了( )??

(三) 学习第4自然段。

1、 播放洪水视频

2、 感受灾难。

3、 指导朗读。

三、了解小村庄的后果。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总结全文。

孩子们,就是因为村民滥砍滥伐树木,灾难降临了,让他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警告:我们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孩子们,地球是我共同的母亲,为了我们美好的将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课外延伸: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五、布置作业

制作一个保护环境的小标语。

板书设计:

美丽 →→→→→→ 灾难降临 什么都没有了

乱砍滥伐树木

贪图眼前的利益

篇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本文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学生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材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与态度方面: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2、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

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 ,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展开想象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心灵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通过对话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的目的。本课学习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他们互相倾听着、互相解读着、互相体悟着。学生围绕话题精心阅读,在与语言文字的反复接触中,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介入到对文本的层层解读中,使对话得以深入。同时,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在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态势。这既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的交融,也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生命的互动。最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导入自学

二、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第二课时

一、准备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创设情景,读中释疑

1、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自读课文思考:这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 [板书:美丽]

②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村庄的美丽景色。

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贴画。

④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思辨探知。

(一)前后对比,产生疑惑

1、教师引导:多美好的生活环境啊!你们愿意居住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吗?可是,一年年,一代代过去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变得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引导:是什么没有了? (教师把贴图逐一擦去)

3、指导朗读:什么都没有了。

4、引导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小村庄这样的变化,心里有什么疑惑吗?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后。感受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课的重点。)

(二)探究阅读,感悟交流

1、探究:小村庄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①默读思考: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请用“——”划出相关的语句。

②四人小组交流: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自主交流中营造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汇报交流:

句子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① 引导想象,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随意性和严重性。

②师小结: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用锋利的斧头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

③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着急的感情。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拎起”等一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与限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篇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

一、 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品析句段,强化感受。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村庄曾经的美丽。

1、看插图,交流村庄的美丽。

师:孩子们,这里美吗?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插图,背景音乐:鸟语花香)

师:那么课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呢?(出示第一段内容)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小村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

师:是啊!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板书:美丽)

2、透过文字,赏美丽。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小村庄的美丽的?

生: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课件出示这些短语)

3、指导朗读第一段。

师:小村庄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向往啊!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走进它吧!(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呼吸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

(二)可是,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1、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生1: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

生2: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板书:消失了)

(三)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过渡:如此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小村庄的人也许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洪水卷走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找原因吧!

1、出示学习要求:①读一读:认真默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②画一画:用“﹏”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用心体会体会。

2、品读2-4自然段(汇报交流)

(1)村民是怎么对待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的?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我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

②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拎”:

a)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

b)如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师引导:这个“拎”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提”“拿、抓、捡”等)

c)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d)“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很随意,根本不受约束。 e)指名读。

b、“谁??谁”: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指导品读,加深体会:不论是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砍树的数量不限)

a)村东头的王叔要建房,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b)隔壁的张大伯想造犁,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老李头的小儿子结婚要做家具,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一棵一棵”:说明砍的树很多很多。(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师:是啊,人们想去就去,想砍多少就砍多少,没人阻止,多么自由啊!

D、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土地? 生:就是没有树木,什么都没有的光秃秃的土地。

(出示图片对比理解)这就是裸露的土地。它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因为树木被砍伐,土地已经失去了保护,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已经开始(恶化)

师: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我们继续交流,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和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 生:从两个“不断”中我体会到: “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生:一年年,一代代: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

② 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省略号)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细心,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能给我们传达很多信息。它省略了什么呢?现在的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③ (引导学生对比原来村庄的美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树木不再郁郁葱葱,变得越来越少;河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变得混浊变黑;天空不再湛蓝深远,变成茫茫一片;空气不再清新甜润,不断被污染??

(2)那树木变成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我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你从哪里看出来?

③“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指名读

④句子训练: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变成了??)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③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

(4)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小村庄。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①问:“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没喘气儿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是谁在“咆哮”?(洪水)

师:来看一看这“咆哮”的洪水(课件渲染洪水“咆哮”的情景)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④洪水为什么这样咆哮,这样猖狂?

(因为小村庄的人们不爱护树木,随便乱砍滥伐。)

(5)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怎么啦?

①“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②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③学到这里,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是怎样呢?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 ④是啊,我们感到心情沉重的同时也会感到惋惜,假如你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请以下面的格式写写你的感受:假如我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我会对他们

说:

⑤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如果人们不是乱砍滥伐,原本可以为村民们带来财富和幸福的生活。

(老师觉得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只有过度的砍伐才会造成灾难!) 早知道这样,你们就不该乱砍乱伐。

(我听出了你对他们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谴责。)

你们应该边砍边种,砍得少种得多,就不会被洪水冲走了。

(多有远见呀!多好的建议啊!请你一定要把这个建议告诉幸存下来的村民! 你们要吸取教训,一定能让美丽的小村庄再次回来!

(我相信经过你们一年年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再见到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世界上多几个你这样的环保专家,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过渡:哎,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擦去板书,留下“故事”二字)

课外延伸:1、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抓住村庄前后变化的对比,凸显情感落差

首先让学生品读第一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读书,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再展示课文后部分对比,问“同学们,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与课文前部分形成对比,凸显情感落差。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一读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四、以情动情,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小练笔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但是在让他们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并提出环保建议这个环节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加上词语积累不够,所以口语表达也就不流畅。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必要的目标。

篇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之二

【教学说明】

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东方北师培训中心,联合在北京航天二院礼堂举行“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四位在全国教坛德高望重的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位教师交流语文教育艺术、回味语文教育人生。这时,我的师傅靳先生却因肾病病情加剧而卧床在家,不能出席这次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照常进行,总策划庞玉先生和靳先生商定,由我代先生在活动中做课,还是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而且要我重新设计。这样安排,一是因为这是靳先生的代表课,二是因为要体现靳先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正在弟子继承和发展,三是体现我与靳先生十余年的师徒情谊。我知道,这样安排,不仅是先生对我的鼓励,也包含先生对我的信任。

我根据“感悟式教学”的理念和引导实践、指导练习、诱发感悟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重新设计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我选取的教材版本仍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册综合复习材料中的版本。10月21日这一天上午,活动如期举行,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我走上台,对着台下一千多位教师深深地鞠一躬,说:“老师们,今天,本来应该由我的师傅靳家彦先生做课,可是靳先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席这次活动。先生要求我代他做一堂课,而且就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现在我谨尊师命。”随后,我就做了这堂课。也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这个课我仅上这一次,此后再也没上过。 上午的活动结束时,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周一贯等均对我的课给予肯定。支玉恒老师认真地对我说:“课上得好,有你师傅的影子,也有你自己的东西。”四位名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三位师伯对我也是爱护有加,我向他们问课时,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提出修改意见,就像对自己的弟子一样。我觉得,支老师这句话既是评我,也是评我的师傅。

【教材原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教学现场】

一、初读全文,练习朗读,了解故事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课书,(板书课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一共六个自然段。

师:围绕着这个小村庄,故事开头是怎样讲的?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个字。)

师:你可能是因为紧张落掉了一个字,这次你再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师:开头讲“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板书:很像样),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小村庄被河水冲走了。

师:课文可没有说“冲”走了,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卷”。

师:被谁卷走了?

生:咆哮的洪水。

师:“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嘴里。)从谁的嘴里?(猛兽。)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

生:(齐)洪水。

师:洪水发出的声音非常可怕,像猛兽叫一样。所以我们也说洪水在咆哮。有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兽。

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会写什么?

生: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师:好我们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裸露”一词的读音。出示投影片讲解“犁”的意思。) (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导如何断句。学生练习。)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生:砍树。

师:(板书:1、有过,很像样——2、3、4、砍树——5、6、什么都没有了)这样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归纳,课文读完了,课文的结构就在脑子里清晰的呈现出来。

二、细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出示小村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小村庄的景色。

师:被卷走的小村庄到底是什么样的,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只有一个词语说他是“很像样。”能想象出来吗?我们看一看。(出示小村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描述小村庄的景色)哪儿美,用心去体会。小村庄的前面是什么?一条小河,看看河水是什么样的;村庄的后面是什么?一片山坡,看看山坡上的树林是什么样的;你再去感受,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置身其中,一定会心旷神怡。

师:这个小村庄美吗?请你用三五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小村庄,山坡上的树林,村前的河水,这里的天空,这里的空气,还可以写一写你感受到的其他的景物,给你三五分钟,好,写吧。

(学生听着音乐写话三分钟。教师纠正学生写字的姿势。)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见底,山坡上的树木很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里的

空气很新鲜。

生:村前有一条小河,河面碧波粼粼,河堤上的绿树荫在了水面上,美丽极了。村后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树木,放眼望去,一片绿树红花的好景象。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天空晴朗,使人心旷神怡。

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

师:这样美的小村庄。最后被毁灭了。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

生:没有。

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

生: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

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

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板书:品读)品读,就是像喝茶一样,喝一口品一品滋味再咽下去,你读一句也要细细地品一品,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这样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一句一句地去品,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朗读、默读、思考,也可以画下来你认为重要的句子、重点词语,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开始。

(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成小组研讨、读书。持续五分钟。)

师:很多同学向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的理解是,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不断”一词品味出小村庄毁掉的原因,请你把原因写到黑板上。 (生板书:不间断地砍树。)

生:“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师:时间很长。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学生板书:世世代代。) 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觉得他们砍树看得很过分,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应有尽有的家具,您刚才说的做家具是做必备的家具,而他们是必备的要做,没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应有尽有”,这就很过分。

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

生:很过分。(生板书:很过分。)

(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

多的房子。

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

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

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学生板书:大量)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每间房子都要烧柴火,房子越多,冒出的柴烟越多,砍的树也就越多。

师:你把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去感受,真好。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②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

(生齐读这段话。)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 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我补充一点。“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

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

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

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

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柴烟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幸福安康。

师:是幸福安康吗?看课文原句“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体户体会,怎么理解?

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树木被砍伐,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可以。 师:对,课文没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而是在不错前面加了一个字“还”,你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表示什么?

生:还都不错,表示他们的日子一般般。

师:你再读这句,体会体会。

生齐:“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我觉得,村民只管砍树,不去种树,毁掉了小村庄。

师:说得好。我们在看课文的三四两段。(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刚才,我们把这两段联系起来体会。发现,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他们管吗?(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管吗?(不管)看到柴烟污染天空,他们管吗?(不管)他们只管什么? 生:只管过自己的日子。

师:这样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叫“品读”。还有什么感受,继续说。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我觉得,他们砍树很随便,很随意,一点不觉得可惜。(学生板书:很随意。) 生:我体会,“谁家想盖房”,谁愿意盖房就可以去砍树,谁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树,很随便,乱砍树。

师:随意砍伐,一点计划都没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叫“乱砍滥伐”。(学生板书:乱砍滥伐)

生:我该他们补充,我觉得,他们感到砍树是毫不犹豫的。

师:体会得好。你体会这个句子,“想盖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头”中间有没有空隙,又没有犹豫?

生:没有。一想了马上就砍,而且没有想一想后果。

师:都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了。你们这样读课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把我们的感受再放入课文中去,课文的内涵就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就丰富了,是谁丰富了课文、丰富了课堂?是你们,是你们的品读。

小结:

师:(手指学生写下的板书)你们认为小村庄村民,世世代代不间断地砍树,很过分地砍树,随意砍树,乱砍滥伐,这样毁了小村庄。(看到学生讲“滥”字写错)“滥”字怎么写?谁来写给大家看。

(一生上来写下一个大大的“滥”字。)

师:(指导学生认识“滥”字,齐读“乱砍滥伐”一词。)

3.品读结尾,感受村庄被毁

师:这样的砍伐小村庄能不消失吗?我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文字: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话“小村庄”后面有一个逗号。

师:有逗号一般就要停顿。听老师读。(范读这句话。)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起小村庄的村民,为他们担心。

(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什么都没有了”后面一个破折号,解释都是什么没有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还有吗?(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吗?(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吗?(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老师有个问题,“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已经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了,可是后面还要写“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有必要吗?

生:没必要,这样写就重复了。

生:有必要,这是强调。强调就是因为这个锋利的斧头,所以小村庄被毁灭了。 师: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代表了什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