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电脑工程师学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4:00 作文素材
电脑工程师学习作文素材

篇一:做一个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什么

做一个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些什么呢?

1:网络

基础知识:深刻理解网络基本概念,例如>ISO/OSI、TCP/IP、VLAN、各种LAN、WAN协议、各种路由协议、NAT等等

Cisco:熟悉Cisco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构独立查资料配置;熟悉Cisco一些主要的技术例如VOIP、Qos、ACL等; Nortel:熟悉Nortel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构独立查资料配置;

Huawei-3com:熟悉Huawei-3com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构独立查资料配置;

Foundry:熟悉Foudry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构独立查资料配置;

2:主机

基础知识:熟悉服务器的基本知识,例如各种RAID、各种外设、SCSI卡等等 Sun Solaris:熟悉Sun小型机产品线,掌握各个版本的Solaris使用

IBM AIX:熟悉IBM小型机产品线,掌握各个版本的AIX使用

HP HP-UX:掌握HP-UX的基础知识

Linux:熟悉主流版本的Linux的安装、使用、配置

MS Windows:熟练掌握Windows NT、2000、2003的安装、使用、配置、排错 3:数据库与中间件

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会使用简单的SQL语句,了解数据库复制、数据仓库等高级概念

Sybase ASE:熟悉Sybas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排错、复制

Oracle DB:熟悉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排错、复制

MS SQL Server:熟悉MS 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

IBM DB2:了解IBM DB2

MySQL:了解MySQL数据库在Windwos和linux下的安装和维护

Sybase EAserver:熟悉Sybase EAServer在各个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Oracle AS:了解Oracle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IBM WebSphere:熟悉IBM Websphere各个版本在各个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Tomcat:了解Tomcat在Windwos和linux下的安装和维护

4: 英语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网络不过就是通过拨号上上网,发个E-Mail,聊聊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组建局域网就以为是网络工程师了!其实网络工程师所具备的知识远不只这些,具备了上述所提的只能算是具有电脑维护能力。真正的网络工程师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让学员了解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如何工作

深入学习网络中最核心的路由技术和交换技术

全面掌握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知识

全面学习一个网络应用的建设过程

配置和管理你的计算机系统

使学员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IT系统

对技术有不一样的追求,有理想,有目标。

增加的更为系统的内容:

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通过等级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作为网络专业人员对系统开发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 一般具有以下能力: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4)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5)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

(6)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

(7)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8)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

(9)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

(10)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

(11)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

(12)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3)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熟悉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15)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7)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18)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篇二:工程师培训教程

系统部工程师培训教程

本教程用于CS1000/CS3000系统工程师培训;共分 八章

培训时间: 10天 共60学时 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1:30~5:00

培训教材:TE资料2本(TE33S4C10-01E、TE33S1B10-01)供上课及自学阅读用,练习手册

1本供上机练习用

培训目的:经过培训使学员能熟悉CS1000/CS3000系统,能进行基本的工程组态及操作。

第一章 硬件构成及系统安装

时 间: 6 H (其中讲课2.5H 上机3.5H)

目 的:使学员对CS1000/CS3000的概念及硬件构成有一最基本的了解。 授课内容:(主要内容参见 TE33S4C10-01 SECTION A、SECTION B)

一、CS3000系统构成和设备 0.5H

1.1 系统构成和设备( 以图示方式讲解)

画出基本的系统构成图,介绍 EWS、 HIS、FCS、 ABC等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

1.2 网络介绍

Ethernet、 V-net的功能及相关参数。

二、HIS 硬件构成 0.5H

2.1 HIS类型及区别(通用PC型及专用落地型)

2.2 HIS硬件构成及相关参数(对于通用PC机的配置要求,VF701卡及其地址、操作

员键盘等)

2.3 系统维护画面

三、FCS 硬件构成 1H 3.1 FCS 硬件构成

3.2 FCU 指示灯的含义及站地址的设置 3.3 过程I/O 、Node的硬件构成

介绍NODE(包括RIO型和FIO型)的构成

介绍I/O卡件,使学员了解卡件功能及应用的场合。讲课时应介绍如下卡件的功能及相关参数:

RIO:AAM10、AAM21、AAM50、APM11、AMM12T/C、AMM42T、AMM32T/C、AMM22T/C、

ADM11T/C、ADM12T/C、ADM51T/C、ADM52T/C、ADM15R、ADM55R FIO(CS3000):AAI141、AAV141、AAI841、AAT141、AAR181、AAI135、AAI835、

AAP135、ADV151、ADV551、ADV161、ADV561、ADR541

四、系统软件安装 0.5H

4.1 介绍系统软件的构成(媒体、KEYCODE的作用及常用软件包的型号) 4.2 介绍CS1000/CS3000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

上机内容: 3.5H

进行CS1000/CS3000系统软件的安装练习。必要时指导学员安装WINDOWS2000/NT系统;介绍系统维护画面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第二章 系统功能

时 间: 6H (其中讲课2.5H 上机3.5H)

目 的:使学员了解CS1000/CS3000系统构成及项目生成等工程组态方法。 授课内容:(主要内容参见 TE33S4C10-01 SECTION C、SECTION D)

一、工程功能介绍 2.5H

1.1 项目生成:介绍组态菜单及新生成一个项目的具体方法。参照SECTION C 1.2 工程作业流程:简单介绍一个项目的组态基本流程。 参照SECTION D1-D3 1.3 虚拟测试功能及使用方法 参照 SECTION D7 1.4 系统下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参照SECTION D8 1.5 调整参数的概念及其备份方法 参照SECTION D11 1.6 项目备份方法介绍 参照SECTION D12 上机内容: 3.5H

根据本章所讲内容由老师在HIS上示范项目生成及各种功能的定义和操作,学生上机练习熟悉项目生成、各种功能的使用。

第三章 HIS 组态

时 间:6H (其中讲课2.5H 上机3.5H)

目 的:使学员了解HIS 构成及HIS组态定义。 授课内容:(主要内容参见 TE33S4C10-01 SECTION D)

一、 HIS 组态概述 二、 用户安全级别及其操作范围组态 参照SECTION D4 三、 控制站公共项组态 参照SECTION D5

3.1 I/O模件定义(包括RI/O总线及FI/O总线) 3.2 报警信息及打印信息定义 3.3 开关标记定义

3.4 报警级别定义及含义 3.5 操作指导信息定义 3.6 顺控请求信息定义 四、 操作站公共项组态: 参照SECTION D6

4.1 打印分组定义 4.2 时间表定义 4.3 功能键定义 4.4 趋势定义

4.5 显示窗口画面的分类和分层 五、 操作站上操作监视功能定义 参照SECTION D9

5.1 Printer 5.2 Buzzer 5.3 Display

5.4 Window switching 5.5 Alarm

5.6 Preset menu

0.2H 0.3H 0.5H

0.5H

0.5H

5.7 Equalization 5.8 Multimedia

六、 操作员键盘: 参照 TE33S4C10-01的C1-10 0.5H

介绍键盘上各键的作用及各种画面的调出 。 上机内容: 3.5H

练习各种功能及画面的组态定义。

第四章 FCS 组态 (常规控制功能)

时 间:12H (其中讲课2.5H 上机9.5H)

目 的:使学员掌握现场控制站FCS的常规控制功能的组态方法。 授课内容:(主要内容参见 TE33S4C10-01 SECTION E)

一、 CONTROL DRAWING 功能说明 0.5H 1.1 功能块的调用和连接方法

1.2 SAVE 和 LOAD的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 1.3 WORK文件的产生、消除及其作用 二、 简介常规控制功能块的种类 0.5H 2.1 输入指示功能块 2.2 调节功能块 2.3 手操输出功能块 2.4 信号设定功能块 2.5 信号限幅功能块 2.6 信号选择功能块 2.7 信号分流功能块 2.8 脉冲计数功能块

2.9 运算块(在反馈和顺控中的使用) 三、 常规控制功能块内部功能说明 2H 3.1 输入信号处理 3.2 输入累计功能 3.3 Overshoot功能 3.4 仪表校验功能

3.5 控制运算及相关功能

3.5.1 非线性增益

3.5.2 控制输出动作类型

3.5.3 调节器控制作用(D or R) 3.5.4 死区控制

3.5.5 输入、输出补偿

3.5.6 输出值(MV)跟踪功能

3.5.7 设定值(SV)限幅及跟踪功能 3.5.8 无扰切换

3.5.9 初始手动状态(IMAN) 3.5.10 控制保持

3.5.11 手动及自动状态回落功能

3.5.12 PID控制类型选择 3.6 输出信号处理 3.7 功能块报警功能

3.7.1 报警的种类 3.7.2 报警回滞功能

3.7.3 报警级别及相关的声光状态

上机内容: 9.5H

老师在EWS上示范CONTROL DRAWING和 I/O 的定义操作,并且辅导用户上机练习熟悉各种功能块的定义操作;上机时可参照《系统组态工程》中反馈和计算功能。

第五章 FCS组态(顺序控制功能)

时 间: 12H (其中讲课2.5H 上机9.5H)

目 的: 通过讲课和上机练习使学员了解系统顺控功能的应用。 授课内容:(主要内容参见 TE33S4C10-01 SECTION F;必要时参照相关的IM资料)

一、顺序控制概念 0.1H 1.1 顺序控制的概念

1.2 顺序控制的几种实现方法及其相应的功能块

二、顺控表 0.4H 2.1 顺控表概念

2.2 顺控表模块介绍(ST16,ST16E)

介绍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个数,操作状态,报警状态。 2.3 顺控表结构介绍 2.4 顺控表扩展 2.5 顺控表举例

可举一简单例子说明顺控表的填写方法。

三、DI/DO在顺控中的应用 0.2H 3.1 DI/DO的用法

3.2 DO的输出类型(SO,PO) 3.3 SO的输出操作

保持型(H)、非保持型(L)、断续型(F)

四、内部开关及信息输出功能 0.3H 4.1 全域开关(%GS)的使用 4.2 公共开关(%SW)的使用 4.3 信息输出

* 报警器信息(%ANN)的使用 * 打印输出信息(%PR)的使用 * 操作指导信息(%OG)的使用 * 请求信息(%RQ)的使用

五、辅助顺控功能块 0.5H

5.1 计时器(TM) 5.2 计数器(CTS)

5.3 代码输入/输出(CI/CO) 5.4 关系式(RL) 六、开关仪表 0.5H 6.1 开关仪表的功能及种类

6.2 以SIO-22为例详细介绍其功能及使用方法。 七、逻辑图的应用 0.5H 7.1 逻辑图功能块(LC64)

介绍逻辑图组态方法。 7.2 逻辑元素

简单介绍AND,OR,NOT,RS,WO,ON延时器,OFF延时器,ON触发器,OFF触发器,GMP-GE,GMP-EQ等个元素的功能。

上机内容: 9.5H

根据本章所讲内容由老师在EWS上示范顺控表的组态,并且辅导用户上机练习熟悉顺控表的组态。上机时可参照《系统组态工程》中顺序控制功能。

第六章 流程图功能

时 间:12H (其中讲课2.5H 上机9.5H) 目 的:使学员掌握流程图组态工作。 授课内容:(主要内容参见 TE33S4C10-01 SECTION I)

一、流程图功能 2.5H 1.1 流程图功能介绍

1.2 流程图属性定义

详细介绍下拉菜单及流程图作图栏、编辑栏中各键的作用;讲解各元素的调用和编辑方法。

上机内容: 9.5H

授课老师辅导用户进行流程图组态练习,使学员能熟练画图,学会活数据、元素色变等功能的应用。

第七章 报表功能

时 间:2.5H

目 的:使学员掌握报表的制作。 授课内容:(本章内容科参照IM资料中报表部分讲解)

一、报表数据的采集 0.2H 二、报表格式的定义 0.5H 三、报表打印程序启动定义 0.3H

篇三:网络工程师学习心得

第1章 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

2、分组交换

3、帧中继交换

4、信元交换

一、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三、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四、信元交换技术

1、ATM信元

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ATDM,ATDM采用排队机制,属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时间独立即应用时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信元标识

ATM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对于给定的多路复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通道的标识基于两种标识符,即虚拟通路标识VPI和虚拟通道标识VCI。一个虚拟通路VP包含有若干个虚拟通道VC

4、ATM网络结构

虚拟通道VC:用于描述ATM信元单向传送的一个概念,信元都与一个惟一的标识值—虚拟通道标识符VCI相联系。

虚拟通路VP:用于描述属于虚拟通路的ATM信元的单向传输的一个概念,虚拟通路都与一个标识值—虚拟通路标识符相联系。

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者用来描述ATM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每个虚拟通路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65535个虚拟通道,属于同一虚拟通道的信元群,拥用相同虚拟通道标识VCI,它是信元头一部分。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主要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3、TCP/IP协议集

一、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三、TCP/IP的分层

1、TCP/IP的分层模型

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传输层: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地按序到达。

2、TCP/IP模型的分界线

协议地址分界线:以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寻址,高层寻址使用IP地址,低层寻址使用物理地址。应用程序IP层之上的协议软件只使用IP地址,而网络接口层处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分界线:以区分系统与应用程序。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3、复用与分解

发送报文时,发送方在报文中加和了报文类型、选用协议等附加信息。所有的报文以帧

的形式在网络中复用传送,形成一个分组流。在接收方收到分组时,参考附加信息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解。

四、IP协议

1、Internet体系结构

一个TCP/IP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台。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协议: 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internet协议。

3、IP协议三个定义:

(1)IP定义了在TCP/IP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

(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生以及分组德育的规则。

4、IP数据报: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IP数据报,包括数据报头和数据区部分。

5、IP数据报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报报头的整个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在一个帧中。

6、MTU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IP数据报的重组: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后者较好,它允许对每个数据报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数据报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报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数据报选项:

IP数据报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的方法。

五、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UDP协议功能

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设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SNMP、NFS、DNS

UDP使用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来传送报文,同IP一样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服务。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2、UDP的报报文格式

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报头由四个16位长(8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

3、UDP协议的分层与封装

在TCP/IP协议层次模型中,UDP位于IP层之上。应用程序访问UDP层然后使用IP层传送数据报。IP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UDP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4、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UDP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复用与分解都要通过端口机制来实现。每个应用程序在发送数据报之前必须与操作系统协商以获得协议端口和相应的端口号。

UDP分解操作:从IP层接收了数据报之后,根据UDP的目的端口号进行分解操作。 UDP

电脑工程师学习

端口号指定有两种方式:由管理机构指定的为著名端口和动态绑定的方式。

六、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

1、TCP/IP的可靠传输服务五个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的连接。

2、TCP采用了具有重传功能的肯定确认技术作为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基础。

3、为了提高数据流传输过程的效率,在上述基础上引入滑动窗口协议,它允许发送方在等待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多个分组。滑动窗口协议规定只需重传未被确认的分组,且未被确认的分组数最多为窗口的大小。

4、TCP功能

TCP定义了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可靠的传输而交换的数据和确认信息的格式,以及计算机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到达而采取的措施。

5、TCP连接使用是一个虚电路连接,连接使用一对端点来标识,端点定义为一对整数(host,port)其中host是主机的IP地址,port是该主机上TCP端口号。

6、TCP使用专门的滑动窗口协议机制来解决传输效率和流量控制这两个问题,TCP采用的滑动窗口机制解决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但并未解决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7、TCP允许随时改变窗口小,通过通告值来说明接收方还能再接收多少数据,通告值增加,发送方扩大发送滑动窗口;通告值减小,发送方缩小发送窗口。

8、TCP的报文格式

报文分为两部分:报头和数据,报头携带了所需要的标识和控制信息。

确认号字段指示本机希望接收下一个字节组的序号;

顺序号字段的值是该报文段流向上的数据流的位置,即发送序号;

确认号指的是与该报文段流向相反方向的数据流。

9、TCP使用6位长的码位来指示报文段的应用目的和内容

URG紧急指针字段可用;ACK确认字段可用;PSH请求急近操作;RST连接复位;SYN同步序号;FIN发送方字节流结束。

10、TCP的三次握手

为了建立一个TCP连接,两个系统需要同步其初始TCP序号ISN。序号用于跟踪通信顺序并确保多个包传输时没有丢失。初始序号是TCP连接建立时的起始编号。

同步是通过交换携带有ISN和1位称为SYN的控制位的数据包来实现的。

握手可由一方发起也可以双方发起,建立就可以实现双向对等地数据流动,没有主从关系。

第3章局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1、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2、各种流行的局域网技术

3、高速局域网技术

4、基于交换的局域网技术

5、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城域网技术

一、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即LAN: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1、局域网三个特性:(1)高数据速率在0.1-100Mbps(2)短距离0.1-25Km(3)低误

篇四:电脑工程师岗位职责

雷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中心

硬件研发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岗位编号:

(一)软件工程师岗位职责

(1)充分理解文档中提出的需求内容;

(2)参与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3)参与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文档的编写;

(4)系统模块编码;

(5)系统单元测试模块编码;

(6)参与系统单元模块测试;

(7)参与系统模块整体测试;

(8)参与用户手册文档的编写。

(二)软件工程师工作内容

(1)指导程序员的工作;

(2)参与软件工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等过程;

(3)协助工程管理人保证项目的质量;

(4)负责工程中主要功能的代码实现;

(5)解决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

(6)协调各个程序员的工作,并能与其它软件工程师协作工作。

篇五:什么语言适合软件工程师学习

什么语言适合软件工程师学习

什么语言适合软件工程师学习?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一个新手,或者说准备学软件开发的人。现在主流的开发语言有两种:.NET和Java,这两种语言哪个好?谁也说不准,好比肯德基和麦当劳哪个好?各有各的说法,编程语言也一样。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这两种语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哪一种。

Java技术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1.平台无关性

平台无关性是指Java能运行于不同的平台。Java引进虚拟机 原理,并运行于虚拟机,实现不同平台的Java接口之间。使用Java编写的程序能在世界范围内共享。Java的数据类型与 机器无关,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是建立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之上,实现Java二进制代码的解释执行功能, 提供于不同平台的接口的。

2.安全性

Java的编程类似C++,学习过C++的读者将很快掌握Java的精髓。Java舍弃了C++的指针对存储器地址的直接操作,程序运行时,内存

由操作系统分配,这样可以避免病毒通过指针侵入系统。Java对程序提供了安全管理器,防止程序的非法访问。

3.面向对象

Java吸取了C++面向对象的概念,将数据封装于类中,利用类的优点,实现了程序的简洁性和便于维护性。类的封装性、继承性等有关对象的特性,使程序代码只需一次编译,然后通过上述特性反复利用。程序员只需把主要精力用在类和接口的设计和应用上。Java提供了众多的一般对象的类,通过继承即可使用父类的方法。在Java中,类的继承关系是单一的非多重的,一个子类只有一个父类,子类的父类又有一个父类。Java提供的Object类及其子类的继承关系如同一棵倒立的树形,根类为Object类,Object类功能强大,经常会使用到它及其它派生的子类。

4.分布式

Java建立在扩展TCP/IP网络平台上。库函数提供了用HTTP和FTP协议传送和接受信息的方法。这使得程序员使用网络上的文件和使用本机文件一样容易。

5.健壮性

Java致力于检查程序在编译和运行时的错误。类型检查帮助检查出许多开发早期出现的错误。Java自己操纵内存减少了内存出错的可能性。Java还实现了真数组,避免了覆盖数据的可能,这些功能特征大大提高了开发Java应用程序的周期。并且Java还提供了Null指针检测、数组边界检测、异常出口、Byte code校验等功能。

.NET具有以下特性:

1、Web Service: 基于SOAP协议的功能抽象层,利用xml作为载体的文本内容完全可以通过http协议访问,具有穿透防火墙的能力,同时满足远程/本地调用以及b/s c/s调用,能极大程度的隐藏实现细节;不同的service可以部署于不同的host进行分布式调用而分散压力;当然这不是.net特有的。

2、smart client: 对于客户端的操控能力强于html browser,可以通过http发布,还可以自动升级,部署成本近乎为零。

3、ASP.NET User Control: 大大简化传统browser页面开发的复杂程度,增加代码重用的机会,提高模块化程度,最大的优点是大大增强了页面功能,其事件模式改变了b/s开发的模式,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页面-服务器的事件也是效率的最大敌人,因此不可滥用。

4、XML: .Net 的xml支持作的相当不错,有专门的name space来处理xml相关问题,同时dom对xml的处理速度还是比较理想的。

以上就是.NET和Java技术的一些特点,他们各有优缺点,没有哪个更加好,只要精通其中一项技术,那就是不可多得的IT精英。

(ps:本文章由北大青鸟广安门校区搜集自互联网)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