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家事新闻两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8:52 体裁作文
家事新闻两则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新闻两则》写作方法

《新闻两则》写作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结构严密。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总分关系”。导语总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主体按渡江地点方位的不同,分中、西、东三路叙述。分述时,对于先后详略,考虑非常周密。因为中路军是“首先突破”的,所以先作介绍;又由于中路军渡江情况在先已有专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过了,所以讲得简明。西路军和东路军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战斗的,先叙述哪一路呢?考虑到西路军渡江情况与中路军相似,连在一起讲,比较方便顺当,因而接写西路军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路的情况叙述较为具体。东路军情况写得最为详细,这是因为此处敌情与前两处都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金汤”防线,有必要具体些,才更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的作风和气势。

2.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3.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又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本则消息标题、电头、导语、背景、结语交待的比较清楚,而主体部分却被淡化。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想借南阳解放之机,告知解放区军民,我军形势一片大好,蒋军败局已无法挽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交待南阳在军事上重要的背景和我军一年多取得战绩的情况及襄阳如瓮中捉鳖的形势。

1 / 1

篇二:新闻两则,学案,含答案。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5课时)

备课人:李萍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

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

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

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

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1)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

典型报告等。

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⑵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 )、( )、事件发生的( )、经

过、( )。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 用

事实说话 ”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4)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_________是

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_引题________或在后面加__副题_______。

_____导语____部分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__主体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

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5)消息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_________、 。

(6)“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被称为 ,它交待了 、发电地点和 ,报道及时。(每则新闻电头的

作用都是这样。)

(7)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

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

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水调歌头

游泳》等。(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家事新闻两则作文)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

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

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

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

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

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

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

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 荻港( ) 泄气( ) ..

殷家汇( )督战( ) 锐不可当( )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B )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

都渡过了长江。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一】

1.在原文中,用/划分出层次,并说说这样划分的原因。

“二十日夜起”前面的内容为导语。从这句到末尾为主体部分。主体共分三层:“二十日夜

起”至“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为第一层,写中路军情况。“二十一日下午五时

起”至“都很泄气”为第二层,写西路军情况。其余为第三层,写东路军的情况。

2.在文中找出议论语句,并说说这些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

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

和平,都很泄气。

作用:介绍渡江时候敌我胜败的现象及原因,揭示:蒋介石的内战不得人心,败局已定这一

道理。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

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衔接西路军、东路军作战情况,承上启下

4.文中的“此种情况”是指?

国民党军队的无力抵抗、溃退,我解放军的势如破竹

5.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

百万 横渡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6.语段的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请你从中各选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

用词准确:

感情色彩鲜明:

用词准确:余部

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

感情鲜明: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因为“不料……又……”一句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

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7.通读全文你会发现在导语之前括号内的一句话,试分析它有什么作用?

括号内的文字叫电头,它交代了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体现了新闻材料的真实可

信,也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应注意,电头不属于导语部分。

【合作探究二】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

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

东流、至德[2]、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

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

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消息_____,这段

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西路军渡江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 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我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 B、D ) (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

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泄气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

兵的___厌战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B、C、D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

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

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

析。

内容上:_突出主题_

结构上: 承上起下

11.“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均”在这里指的是“全”“都”的意思,用在这里体现了新闻用语的准确性,严密性

12.“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里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去。新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去掉之后就不符合现实了!)与新闻的真实性 相背

1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与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

原文回答):

主观: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客观: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4.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视敌军,赞扬我军。

15.文中“此种情况”是指( 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作

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方面略写,后一个方面详写,这些安排材料有什

么作用?

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

政治上完全正确。

16“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

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主要运用得表达方式是( 议论 )

第三课时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

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

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

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同日同时”指的是“21日下午五时”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19.对详写东路军战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东路军更为英勇善战

B.南京江阴段防线比较巩固

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D.东路军取得重大战果

【拓展阅读】

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

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

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

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

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

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

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

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

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

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

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8、这是一篇( A)。

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

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

答:___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导语 主题三个部分各是什么?

答:标题:受奖反遭人妒嫉 导语:第一段 主体:2-3段

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____引题及标题就是主要内容_

第四课时

【自主学习】

1. 生字词

阌乡( ) 潢川( ) 鄂豫皖( ) 绥靖( ) 阻遏( ) 管

辖( ) 襄阳( ) 逃窜( )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篇三:答案 八上 新闻两则

学校导学案(教师版

)

篇四:《新闻两则》 学案

《新闻两则》 学案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能力目标: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过程与方法:教师诱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教材解读:

文本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并且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是学生中学时期实效接触的新闻体裁。它既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感受新闻体裁语言的真实与准确。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新闻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这了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新闻的特点,在教学上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同时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是学习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和比较中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

重难点剖析:

重点:新闻的一般特点、文本的语言风格。

难点:革命的传统教育、分析语言的准确及文本行文的有序条理。

教学基本思路:

1、教师课前明确新闻的常识,收集文本新闻的背景资料。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基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完成字词的积累工作。

3、两则新闻分三课时完成,重点教学第一则,第二则重在自主探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堂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则新闻。

2、重点教学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古往今来战争知多少……(由战争话题导毛泽东的《人》,进而转到作者这一话题)

二、众说纷纭话作者(不求学生全知,但求人人知一点,而后教师明确作者常识,具体内容略)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自主诵读,圈点勾划要点、疑点及精典语句。

2、合作完成字词积累,由学生提问学生解,教师适当归纳。

3、复述故事,探究文章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薪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战领广大南岸广大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四、二读课文,探究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大江

导语:(1、2句):概述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实。

主体:(3—末句):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状况。分中、西、东路军三部分述写。 背景:(8、9句):内容略。

五、三读课文,自我反思新闻的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六、能力迁移训练,听读新闻一则,一边记录其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七、作业设计:课外阅读新闻,理清内容,找出六要素及结构五部分,下节课堂前相互交流。

八、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闻的六要素: 结构的五部分:

时间——地点——人物 标题——导语——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时

本课堂目标:

1、 课本第一则新闻语言的赏析

2、 课文行文的条理明析

3、 毛泽东及人民解放军形象探讨

教学流程:

一、新闻交流平台

二、再读课文,精典语句欣赏

事情的起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整个南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中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炽不得不被迫弃城逃走。

经过和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逃走,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肉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敌方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4、 互动探讨新闻的结构五部分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1句)概述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2-7句)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加顾过去一年多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主体:(8-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加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具体分层略,可参见《教参》)

5、 个性阅读,品味此则新闻的精妙之处,张扬个性感悟。

三、写作训练

1、 听读报刊新闻两则,再次感知新闻的特点。

2、 听读教师新闻一则,感知如何写作身边新闻。

3、 口头作文,入格训练。

4、 写作:要求,根据自已所了解的最新事件写一则简明的新闻,要注意六要素

的完整,结构五部分的合理运用。

四、板书设计

写 作: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事件的背景,结语

其 他:语言运用要规范,力求个性化

篇五:新闻两则专项小练习含答案

新闻两则专项测试

学号: 姓名: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歼灭( ) 锐不可当( ) 要塞( ) ...

阻è( ) suǐ( )靖 击kuì( )

2.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主体部分第二层,完成3~5题。

3.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5.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6.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7.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9.选文第一段明确说明“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爆炸”,为什么又说“美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呢?

10.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11.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了什么态度?

12.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宇航局的专家们作了几种推测,各是什么?

13.选文第二段中哪些语句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

14.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意思。

三、试一试

15.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

(1)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新网酒泉10月15日电) 本社记者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十五日上午九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次载人飞行和第九百五十二人次进入太空。同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七十一次飞行,也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九次获得成功。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2.抄下新闻的导语部分。(2分)

3.根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考虑,第3段属于结构中的那一部分?说一说它的作用。(3分)

4.“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你能举出例子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吗?(2分)

5.你看,图片中胜利归来的杨利伟多么潇洒自豪!如果你是迎候英雄凯旋的一名少先队员,请你对他得体地说几句话。(3分)

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3.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视敌军,赞扬我军。

4.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

5.B

二、6.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及记者姓名。

7.导语

8.“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9.因为阿波罗飞船的爆炸是在发射台上,并没有升空;而“挑战者”号是升空后在空间爆炸的,所以说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10.概述“挑战者”号爆炸情况及事故严重的程度。

11.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美国宇航局官员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

12.两种:燃料箱尾部断裂;助推器燃料外泄。

13.“据??专家说”“可能”“有的专家认为??的迹象”等词语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

14.报道事故原因的调查情况。

三、15.(1)中国连派克钢笔都生产不出来。(只要答出讥讽之意即可)

(2)钢笔是战利品,这支钢笔是美国的耻辱,是美国败于中朝人民之手的明证。(只要答出针锋相对之意即可)

16.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17.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18.嫦娥奔月

19.背景,补充介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在我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意义。

20.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