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一钱太守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0:14 体裁作文
一钱太守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一钱太守观后感

一钱太守观后感

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自身廉洁性,我局在每周一中午提供了一个廉政教育的学习平台。近两周观看了在绍兴广为流传的《一钱太守》,影片中太守刘宠主管会稽水利工程,与我局工作环境契合度很高,每每看到太守工作的身影,观众席中总能发出共鸣的回应声。《一钱太守》取材于发生在绍兴县钱清镇的一段真实历史,即东汉会稽太守刘宠亲民、廉政、大义灭亲的故事。刘宠离任仅受铜钱一枚,来也两袖清风,去也清风两袖,却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无穷的思考与启示。

太守刘宠在上任途中,特意骑马沿小道先行,一来为节省开支,拒绝铺张浪费,二来体察会稽民情。刘宠误打误撞进入迎接自己的隆重仪仗之中,反被诬陷成为叛乱之人,而刘宠据理力争,都尉被驳得哑口无言。最后都尉迎得太守母亲才得知太守近在眼前,让都尉颜面全无。初次相见的这一情景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体恤百姓,廉洁自律的新太守,也为太守和都尉这对矛盾体作下了一个铺垫。在太守刘宠在位三年中,都尉孙超多次希望宴请刘宠及收受他的贿赂,但都被拒绝了,最后太守刘宠为用计侦破此案,故意接受都尉孙超的生日宴请。当听到孙超说让刘宠跟他一起湿湿鞋时,为之一怔,就为这湿湿鞋开了先例,而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多少在前为官清廉之人就为这一时的湿湿鞋而一步一步走入陷阱,从此无法回头,所以廉政就要从头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后,弟弟犯下滔天大罪,刘宠不徇私情,只

得将弟弟押解进京。在太守刘宠即将离开之际,百姓感念刘宠恩德,定要送一贯钱给他,刘宠只拿一枚铜钱以领心意,并在离开之际将铜钱扔入钱清江中。太守刘宠不计回报,一心只为百姓办实事,不畏权贵,不顾自身安全,偏向虎山行,这种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也为我们后代作出了榜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通过观看该片,总结以下几点并指导今后的工作:

1、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价值观,牢记入党誓词,永不叛党,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利为党和人民办实事,为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奉献终生。

2、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要求,筑好拒腐防变的堤坝,模范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个人修养,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3、主动接受监督,并且要积极争取监督,将自己置于组织和同事的监督之下,而决不能为所欲为,不接受监督。

4、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社会上争名夺利,金钱欲望的膨胀,不讲诚信,不讲原则等不守道德的精神垃圾或多或少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面前,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社会良知,才能有效保持清正廉洁,维护公务人员良好形象。

5、管好家人、慎重交友。管好家人,特别是管好身边

亲人,严防亲人打着旗号到处承揽工程、收受贿赂,朋友择贤而交,不能择利而交,稍有不慎最先出卖就是看重你权利的所谓“朋友”。

因此,当前我们更应重视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强化勤政廉政意识,提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精神境界。

篇二:与金钱有关的成语,故事,典故,俗语,名言,名谚

与金钱有关的成语,故事,典故,俗语,名言,名谚

2011-08-26 | 阅:2283 转:29

成语

有钱有势:既有钱财,又有势力。

有钱能使鬼推磨 俗语。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一钱如命: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一钱不名:谓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一钱不落虚空地 比喻丝毫不浪费。

万选青钱:比喻文章出众。

食日万钱: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

日食万钱: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青钱万选:比喻文章出众。

钱可通神: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见钱眼红:见“见钱眼开”。

不值一钱:比喻毫无价值。

不直一钱:直:通“值”,价值。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

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爱钱如命: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多钱善贾:亦作“多财善贾”。谓钱多好作买卖。比喻具备充分条件,则事容易办成。 俗语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解释〗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时间就是金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对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用什么手段赚钱比赚多少钱重要

学会花钱比学会赚钱重要

能用钱买来的都不贵

贫穷而知足不失为一种富有

钱多而糊涂的人带来的可能是不幸

富有而不知足,最后则可能一无所有

富人很少有伟人,而伟人一般都曾经是穷人

君子爱财,取知有到

金钱能让你买到一条最好的狗,但是只有爱才能让它摇尾巴.

有钱办事事事通

典故

一钱太守故事

青钱学士:《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孔方兄:亦称“孔方”。即钱,中国旧时铜钱外圆内孔方形,故称(鄙视意,谐称)。据说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我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就这样成了“钱”的代名词。

名言

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金钱来购买。——莱曼特

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 莎士比亚

有钱的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 —— 巴尔扎克

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往往不贪财;亲手赚钱的人才有一文想两文。 —— 柏拉图

为什么一个人要富有?为什么他一定要有马匹,精致的衣服,漂亮的住宅,到公共场所与娱乐场所去的权利?因为缺少思想。你给他的心灵一个新的形象,他就会逃遁到一个寂寞的花园或是阁楼上去享受它,这梦想使他们那样富有,即使给他一州作为采邑,也还抵不过它。但是我们最终是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才发现我们没有钱。我们最初是因为耽溺于肉欲,所以才觉得一定要有钱。—— 爱默生

金钱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我们应该知道它的领域。并把它限制在那里;当它想进一步发展时,甚至要把它们踢回去。 —— 卡莱尔

一个人要在年轻的时候,感到世界上一切都生气勃勃、趣味无穷,那才需要钱财啊。老天爷为什么不把通常的过程颠倒一下,让多数为首先获得财富,慢慢把它花掉,然后让他们在不需要再有钱的时候,变成一个穷光蛋死去呢? —— 马克吐温

人从生到死的生活每一步都应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钱买卖关系,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登天堂的话,那么天堂也就不是为政治经济学所支配的地方,那儿也就没有我们的事了。 —— 狄更新

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区性方面军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 —— 查尔斯·兰姆

一个非常喜爱钱财的人,是很难在任何时候也同样非常喜爱他的儿女的。这二者就仿佛上帝

和财神一样,形同冰炭。 —— 塞缪尔·巴特勒

金钱!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是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再没有其它东西比在金钱上有更多的卑鄙和欺骗,因而也没有其它方面能为培植伪善提供这么丰脾的土地。 —— 马卡连柯 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甚至以一种过于有意的不自然的慷慨去处理钱财,也是不得去费心指挥和关心的。 —— 蒙田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菲尔丁

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 如果您失去了勇气, 失去一切。 (德)哥德

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金钱来购买。 ——莱曼特 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 ——《伊索寓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名谚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除了天堂的门,金子可以叩开任何门

语言无法做到的事情,金子可以做到

金钱是毒蛇

金钱是陷阱

金钱是万恶的渊薮

贪财是万恶之源

我们靠金子活命,有人却为金子送命

花过多的精力去赚钱,会使许多人窒息

金钱是个好仆人,但是个坏主人

有钱是可怕的,没钱是可悲的

没有钱苦恼,有了钱烦恼

有数的钱多数人都会花用,太多的钱只有少数人会享用

钱多而有头脑,带来的可能是幸福

钱袋轻的人有时可能心事很重,钱袋重的人只会有短暂的轻松

故事

一钱太守的故事

东汉刘宠,是齐悼惠王刘肥(汉高祖刘邦子)的后人。刘宠在汉桓帝和汉灵帝两朝大大小小当了不少官。直到建宁二年,因上日食策而被免职,回归乡里。他虽然最高的官做到了卿相,但清约省素,家无货积。最后以老病逝于家中。

刘宠在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市)太守时,政绩卓著,操守廉政,朝廷调他为将作大匠(主管工程建设的官)。在他离任前,会稽郡山阴县若耶山谷五六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各带了一百文钱(即一百个铜板),想送给他,可刘宠不肯受。

老人们流着泪对刘宠说:“我们是山谷小民。前任郡守屡屡扰民,夜晚也不放过,有时狗竟然整夜叫吠不止,民不得安。可自从您上任以来,夜晚狗都不叫吠了,官吏也不抓捕老百姓了。现在我们听说您要离任了,故奉送这点儿小钱,聊表心意。”刘宠说:“我的政绩远远不及几位老者说的那样好,倒是辛苦父老了!”老人们一定要他收下,盛情难却,刘宠只好收下几位老人各一文钱。

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钱投到了江里。后人将该江改名为“钱清江”,还在钱清镇建了“一钱亭”、“一钱太守庙”。从此,“一钱太守”的美称便在当地传开了。

元朝时王叔能参政路过太守庙下,题诗道:“刘宠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路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褒扬刘宠之余,也幽默地讽刺了元朝官员的贪污。

历朝历代像刘宠这样的清官虽然不多,但也不少。明朝就有一名清官,名叫黄绾,可称为“刘宠之后”。明世宗嘉靖时,黄绾担任刑部主事,却因为谏阻世宗南巡而被杖打。后任刑

篇三: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8: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9: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篇四:修身的经典故事

古今廉洁修身的几个经典故事

(一)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二)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

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六)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七)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于谦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土木堡之变”,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也甘愿冒这个天大的风险。国难当头,于谦没有临难退缩、明哲保身,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

益,只要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铁骨铮铮、忠心赤胆的于谦尽管以悲剧告终,但于谦“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爱国爱民情怀,却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楷模和丰碑,给我们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之魂。

(八)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九)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十)省委书记自定菜单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带省委调查组到花垣县进行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定菜单:一荤一素一汤。每到一地,他就亲手将菜单交给负责同志,反复叮嘱按菜单备餐就连元宵节那天,也不例外。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当地的干部讲廉洁

(十一)三辞新居

王树声就任总军械部部长后,按照规定有关部门打算给他修建一套设备齐全、装修较好的住房。但王树声谢绝了。他考虑,国家正在搞经济建设,到处都需要花钱,自己能为国家节省一点是一点,只要能住下,有个办公、会客的地方就行了。他坚持不建单独小院、楼房,只建一般平房。这样,他全家六口人,就居住在一幢狭窄低矮的平房里。这所房子外无围墙,屋内装饰一般,陈设简朴,只有一些日常的木质家俱,和普通的人家没有什么区别。

总军械部撤销后,他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原来居住的大院房产转属另一单位。组织上考虑他多有不便,决定为他另觅地方,建造新居。有关部门的同志很重视,积极帮助王树声挑选房址。开始,规划人员给王树声找的房址在玉渊潭附近。这里紧靠八一湖,近临引水河,绿荫环抱,环境幽静,风光宜人。老将军一眼就看中,正待说定,忽然看见不远处有几间民房,即问这碍不碍事。规划人员说,如果要在这里建房,就动员那几户人家搬迁。王树声思忖片刻,摆手说,“还是算了吧,凭什么要撵人家老百姓!”

后来,规划人员在故宫筒子河畔找到一处明清时古建宅院,当时无人居住,就请王树声过目。陪同的人怕老将军看不上,就指着护城河说:“您瞧,这地方难得呀。将来盖起了新房,坐在窗下就可以钓鱼了。”王树声连连说:“嗯,不错,不错!”接下来他问:“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没有人居住呢?”陪同人员说,这原来是西藏某上层人物的住所,“文革”中搬走了,如果首长选中这个地方,把老房拆改一下就行了。王树声一听,连连摇头说:“不妥,不妥,少数民族同志

的住房不能占,这是民族政策,他现在不住,以后还是会把他请回来的。再说这是古建筑,破坏不得的,麻烦你们再选一处看看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规划人员又在北京饭店西边,找到一处四合院,也无人居住。王树声到现场看后也比较满意,但一问,这原是某民主党派的办公场所。王树声断然说:“算啦,算啦,怎么好占人家民主党派的机关呢。”陪同的人忙说:“他们早就被红卫兵赶跑了!”“那是胡闹!”王树声浓眉一锁道:“民主党派关系到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我王树声怎么能占人家的房子,他们迟早要回来办公的。”

就这样,建新房的计划一再落空。王树声一家仍住在原来简陋、低矮的平房里,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他去世。

(十二)“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周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

篇五:故事会

“敬廉崇洁,诚实守信”主题故事会

一、廉洁小故事:

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关于廉洁还有一首小诗呢!《为官谣》

清心雅性不为浊,正己安人不沾邪;勤力苦心避趋惰,俭朴淡泊远离奢;

廉洁奉公务戒贪,明镜高悬必消晦;贤能恭谨定祛愚,德兼才备终免佞。

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我们跟随毛主席行军,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行军中,出发早,吃饭早,各人都自带午饭。有一次我们行军休息,大概是上午十点多钟,大家照例拿出自带的午饭吃。那天毛毛主席因起来得晚些,没带上午饭。我们吃饭时,毛毛主席到了。他坐在我旁边,对我说:“起来迟了,早饭没吃,也没带上午饭,我的肚子饿得很,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我就把饭给他吃了。现在想想,那时的毛毛主席已是我们红军的领导核心,毛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廉洁名言:

以最廉洁的行为从事最开放的事业。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

二、诚信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以真诚为骨

其实做文章也和做人一样,要以诚信为本。一位老作家写道:“写文章以天地为心,以真诚为骨。”他把真诚无散和为他写作的准则,他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求无愧于读者,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现在有些人为了赚稿费,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就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地写一些文章。这其实是在欺骗读者,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欺骗。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

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诚信乃为人之本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诚信小诗

我是人类美好品德之一

欺诈、财富、声誉总与我格格不入

我走过城市与村庄

穿过沙漠,跃过大海

经过集市、商店、学校

自发的扣击着每一扇心灵之门

如果谁想欺诈

他会很快尝到后果

如果谁为了财富、声誉而把我晾在一旁

他将很快失去财富与声誉

这是我的职责、权利,也是我的义务

所有跟随我的人,就会得到人们的敬仰

而那些鄙视和怀疑我的人

只会落得贫困、悲伤和失败

我不是想存心折磨人

我只是在尽我应尽的责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