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推倒柏林墙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1:08 作文素材
推倒柏林墙文章作文素材

篇一:推倒柏林墙

推倒“柏林墙”

——寝室间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各个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各寝室间发展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志愿式、发展性、训练成长、自我体验式的封闭式团体。

【团体对象】

师教11级2,3班全体学生

【团体人数】

50人,十个寝室,每间寝室的5—6名同学分别与其他寝室的同学随机组成一个

5—6人的小团体。各设团体领导者一名。

【成员招募方式与斟选标准】

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会遇到如是问题的或者正遭遇此类

问题的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2次,每周1次,每次90分钟。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走进彼此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之间更深的了解。

活动准备:

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l张、笔每人1支

活动程序:

(一)“击鼓传花”(15分钟)

1.破冰游戏,指导者鼓声一响,花在个小团体中以顺时针方向传递,鼓声停止

时,花在谁的手上,则自由展示才艺。

2.并阐述自己是如何看待寝室间人际交往的。

(二)“许愿精灵”(15分钟)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

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三)“咱们的约定”(15分钟)

1.领导者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 2.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

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

开”;“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等。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

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

3.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四)“头脑风暴”(45分钟)

1.说说寝室间都有哪些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

2.针对上述成员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

(五)小结(15分钟)

1.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并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

的感受与心得。对每位成员提到的问题,自己通过团体辅导中学到的方法实践,

促进自己以及所在寝室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篇二:推倒柏林墙:清朝的故事

推倒柏林墙:清朝的故事 宋山寨 @ 2010-8-5 10:04 阅读(2984) 评论(17) 推荐值(133)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作者:推倒柏林墙

原文链接: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这就像某个人均 GDP不到三千美圆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地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鸦片身上。其实道光也不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也不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装模作样地表演几个固定节目,所以后来清军和洋人打白刃战时人数占优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到甲午海战时更是在装备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打败。而皇帝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军队一直是好生供养,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抽鸦片的所有条件:金钱和时间。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跟农民差不多,抽了鸦片就更没得玩了,这时道光才知道着急,发了狠要禁烟。但他哪里想得到那些本应帮他禁烟的人,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又是鸦片走私的庇护者。对这些人来说,军队没战斗力关我屁事,大清的江山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老子一个人的,我趁着现在当官使劲捞就是了。

这么一来,禁烟自然是无从谈起,直到最后道光才物色到了一个真正肯禁烟的人——林则徐,和英国人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说来搞笑,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本来当地官员是想拿银子打发他回家的,谁知此人是真心办事,不吃这一套。

今天我们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实当时官员们都当他是神经病,而且这种人真要放到今天的官场他还是要被当成神经病,要不了三两回合就得被和谐。林则徐到广州后不久就要求洋商们交出所有鸦片,还发了份照会: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我对你们这些外夷的伎俩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我们老百姓都很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这个大便不通还不是最离谱的,此前还有大臣建议道光严惩吸食鸦片者,怎么个惩法呢?这个大臣说,他听说红毛们是把吸鸦片的人系在竹竿上,用大炮发射进海里……林则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动不动就绑架民意威胁洋人,但其实言谈之中又经常流露出对民众的不屑。在他眼里,底层民众只有两种人:洋人的走狗与洋人的潜在走狗。可惜洋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往往远胜这些政府官员,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商安德森就建议英国政府:据我观察,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讨厌清政府,等打进去时,我们不能伤害一般群众,而且应该张贴告示,说这场战争不是针对他们的。后来英军也照作了,于是清廷又大骂洋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林则徐的照会一来,洋人第一反应是又他妈来要保护费了,正商量着该花多少钱摆平呢。其实当时洋人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看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觉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转,洋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外出”。清朝关税虽低,但那只是理论税,洋人在中国总免不了被横敲竹杠。而且那些贩卖洋货的中国人必须靠贿赂换取外贸执照,这个钱当然要算在商品价格里,导致洋货价格像中国的房市一样一路走高,本来中国人就不感兴趣,这么一来就更卖不出去了。所以说鸦片除了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民间的财产转移向了政府。 在此之前洋商们一直都没遇到林则徐这款的,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来意,打算先观察观察敌情,回复林则徐说要用七天时间商量商量。林则徐本来觉得自己在这些夷人面前是充满优越感的,完全应该说一不二,想不到对方还要开什么委员

会搞民主决议,一下把他给惹火了。林则徐查清英商颠地是“拖延战术”的主要智囊,立刻派人前去捉拿。后来差人去执行任务时耍了个滑头,说是“召颠地入城”,但英国人还是不放心,要求林则徐承诺24小时内放颠地回来。大清可从来没什么拘留最长期限之类的说法,都是想关多久关多久,所以林则徐一听,你这不是他娘的放屁吗,马上抓了两个买办(即汉奸)到英国人那里示威。这下英国人才明白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另一个主角——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登场了。说来搞笑,此人作为鸦片战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王的名誉。义律一听林则徐要动颠地,马上急了,匆匆跑到商馆去,谁知林则徐给他来了个有去无回,等义律一进去就把商馆给封闭了,撤走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接触,否则以汉奸论处,还来了个断水断粮。义律一看这架势,是要把人活活逼死,马上给林则徐写了封信,大意是威胁说你再这样难保两国不会打仗。林则徐在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的?”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不过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徐根本是无知者无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其它内容基本上也是有听没懂,例如林则徐对这封信是这样回复的:先大谈因果报应学说,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人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国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但总体而言,林则徐没直接进去把洋人杀掉,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至于他不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表达天朝对这些外夷宽宏大量的姿态。义律那边被断水断粮也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就理亏,于是跟英商们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这里他也耍了个滑头,说你们这些鸦片损失将由政府来处理。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片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钱,当然是十二万分的乐意,当然他们也知道义律是在打官腔,他本身也没那么大的能量给赔偿问题打包票,于是又集资给一个马上要回英国的商人,让他到议会去活动活动。理论上来说英商本来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在鸦片战争打响之前,

英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咋地我们才不管你们的损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但后来随着鸦片战争打响,情势直转急下,也算这些鸦片贩子好运了。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略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当时英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来说,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朝水师)。战争的真正起因其实是以下两件事:甘结与林维禧案。

英商在义律的怂恿下,把所有的鸦片全部交了出来,林则徐也终于解除了对英商的包围。但禁烟的事却还没有完。林则徐又要英商签订“甘结”,其实就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内容是禁止“一切来人” 进行鸦片走私,否则一经发现,“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甘结的有趣之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连坐效应,他要英商不仅对自己的船负责,还要对别人的船负责,不仅对英国人负责,还要对所有国家的人都负责。其实林则徐早在对付吸食者时就采用了“五户连环保”政策,但他不知道洋人是绝对不会答应这种要求的,不然万一哪天船上有人夹带鸦片,弄不好自己小命也要玩完。林则徐觉得义律是这帮人的头头,要他代表所有洋商签字,义律告诉林则徐:我不能代表那些英商,就算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他们。林则徐一听又怒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这不是存心忽悠我吗?但他还是很有风度地教育义律:你骗我说你自己不能代表也就算了,但你说英国国王都不能代表,你这可是叛国啊,叛国大大的不好……

又是鸡同鸭讲。义律死活不签,最后全体英商撤出虎门,到葡萄牙人的地盘澳门交易去了。但林则徐连自己地盘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命令义律要么回来甘结,要么从此滚出中国,义律却坚决不从,提出以下几点:清朝将无辜者和走私者一起在商馆里拘禁七个星期之久;鸦片贸易受到中国官员的鼓励和保护,事实上他们所从事的贸易里,没有一项是像鸦片这样有“固定收费”的(言下之意其它产品要交的苛捐杂费更多)。义律一是担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胁,二是希望林则徐先检讨一下大清自己的错误,但他们还没注意到一点:林则徐对付过吸鸦片的中国人,对付过提供鸦片的英国人,对付过卖鸦片的中国人,惟独没有对付那些保护鸦片走私的人,这就是清朝官场官官相护的微妙“潜规则”,英国人是无论

如何也不会理解的。林则徐又搬出民意恐吓义律:沿海民人,莫不视波涛如平地,倘一触动公愤,则人人踊跃思奋,虽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结的事久拖不下,双方旧怨未平,新仇又起。当时几个英国水手醉酒后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名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事发后,英国水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但两天后还是让义律得知此事,前来调查,先给受害人家属赔偿,再分别悬赏,请目击者指出致命一击是哪个水手造成的、是英国人先挑事还是中国人先挑事。又过了两天林则徐也知道了(英国水手的钱真是白花了),二话不说,要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杀人偿命。义律哪敢把人交出来啊,那时英国人判案还得给被告个申诉的机会,而我国的衙门就是八个字:大刑伺候,从实招来,狗熊被打完都会承认自己是兔子,而且林则徐根本不在乎是谁杀了人,反正我死一个你也得死一个,随便哪个都行,这一点对尚未查清真相的义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当时英国已经采用陪审团制度,义律提出要设立一个英式衙门,请林则徐前来观摩,林则徐一听愣了,你们这些外夷还有衙门?当下拒绝。后来义律自己把人给审了,五名水手分别监禁三个月至半年不等并处以罚金,义律还特别强调,这些人必须被关押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监狱。

义律当时的处境是很尴尬的,水手在中国杀人,本来应该接受中国的法律审判,但当时中英之间的文明程度实在差距太大,到了不能为人接受的程度,这就好像今天中国人到哪个非洲国家打工,一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结果被判用火烧死后由当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国人肯定也受不了。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管这事儿就是了,义律却表示绝不会让大英公民接受“野蛮肉刑”,拒不交出凶手。后来义律无奈之下想了个庸招,他骗林则徐说根据《万国公法》,他是拥有“领事裁判权”的,这件事应该根据英国法律来判。谁知林则徐还真找自己的美国私人医生伯驾翻译了一下《万国公法》,虽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据伯驾所说,没有“领事裁判权”这一说。而中国第二次接触《万国公法》已经是二十多年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讲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倒也不算错,可惜“第一人”也就是这么个“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水准。

说到这个伯驾,虽说他是林则徐的医生,却从来没有见过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不愿与外国人直接接触。好在他的毛病伯驾靠远程治疗也给解决了,伯驾在林则徐的病历上是这么写的:“从医学上看,这个病案没有可以值得引起兴趣的地

篇三:柏林墙材料作文

拆除柏林墙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学者秦晖在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 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 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鼓励有创意的思想;⑶题目自拟;⑷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⑸不少于800字

1、拆除心墙

2、拆除阻碍文化传承的墙

3、 敞开你的心扉

4、思想的禁锢

推倒柏林墙文章

5、 拆掉那些阻碍沟通的墙

6、 两代人----墙

7、 阻碍前进的墙

8、 拆掉种族的围墙

范文引路:

墙后是玫瑰的殿堂

徐宏

我始终向往着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陶渊明笔下的落英缤纷,杜甫眼中的柳暗花明,王勃梦里的落霞孤骛,徐志摩记忆里的星辉斑斓,那就是一个开满玫瑰的殿堂。

然而要寻到那样的天堂,我得推开我的心墙。曾经有人告诉我,墙后便是玫瑰的殿堂。我在思索着要怎样推倒那堵墙。

我试着用陶渊明般的豁达去推倒那堵墙。我不需要桃李满园,我只求青藤上能挂上几个葫芦好让我做个酒壶;我不需要五谷丰登,我只求葡萄架上能结几串瘦果,好让我酿杯美酒;我不需要丝竹管弦,我只求自然给我天籁,好让我伴乐饮酒,好生逍遥自在。

我试着用苏轼的乐观去推倒那堵墙。虽然独自仰望,仍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于荒草芜蔓中,却能赏到满园春色;虽然涉于荒郊小道,仍有松菊相伴;虽然闲于荒园

庭院,仍品雪梅暗香。

我试着用李白的壮志去推倒那堵墙。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怀着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启程,用血与泪筑就厚实的肩膀。以地为席,以天为被,去观赏那滚滚长江。安能为权贵催眉折腰。

我试着用文天祥的满腔热情去推倒那堵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存高洁,身存正气,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有香如故。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虽然零落,但空中仍有那道美丽的弧线。

我在尝试,我一直在尝试着推倒那堵墙,去寻一个开满玫瑰的殿堂,虽然荆棘铺满两旁。 风雨中,我听见水手说,这点痛算什么;征途上,我听见拓荒者说,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困难中,我听见登山者说,因为山在那里。是呀,因为墙在那里,我要去推开它去感受一下,登岸的快感,体验一下开垦的欣慰,触摸一下云端的激动。

渐渐地,我似乎看见了,看见了那开满玫瑰的殿堂。那是解放军过雪山的坚强,那是白求恩越洋救人的真心;那是老师撑起明天的伟岸,那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是一切梦想中的渴望。

终于,我嗅到了那阵芬芳。

筑墙·拆墙

王舒若

我是一名建筑师,我能筑出各种各样的墙,甚至是无形的墙。只要顾客提得出。我就筑得出。

我每天穿梭于城市中,为需要的人们筑墙,高大的、矮小的、美丽的、密不透风的??我筑的墙总能得到顾客的赞赏,为此我很自豪。

这个城市中太多的人需要墙,其实我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墙几乎都是冰冷的,难道人们如此喜爱用冰冷的东西来包围住房子,包围住自己吗?

正在我思索时,一个女孩找到了我,我认识她,一个星期前,他是我的顾客。她有一个相交几年的好友,可前久她们大吵了一架,竟闹到要绝交的地步。于是她找到我,让我为她们之间筑一面墙,她说再也不想与她的那个朋友有任何联系。

于是,我用“猜忌”为她筑了墙。

对于她的再次到来,我疑惑不解,她是要再筑墙还是不满意我的作品。

女孩解释道,有了这面墙后,她确实与好友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见到好友。却在冷静后越发感到后悔,怀念起好友的好。她请求我为她拆去那面墙。

我十分惊讶,这是第一个要求我拆墙的人。带着这份震惊,我为她拆去了墙,在遗留的痕迹上涂了一层“包容”。

女孩非常开心,这样明媚的笑容竟是我筑了最美的墙也无法从顾客脸上看到的。我竟有些疑惑。

没想到过了几天,一个富翁找到我,他也是我曾经的顾客。一个月前,他花重金让我为她筑一道高大的墙,以围住他那非常美丽的庭院。我记得,那面墙我是用“自私”筑成的。 他也要我为他拆去那面墙,他解释道原本他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到他美丽的庭院筑起墙。但这一月来,只有自己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却越发让他感到无聊与空虚,所以希望我拆去墙,让大家都可以观赏到美丽的庭院。

我依样照做,这次已不再惊讶。最后,我用“分享”抹去了墙的痕迹。

我又再次看到了明媚的笑脸。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找我拆去我曾为他们筑的墙。墙拆后,他们都流露出真心的喜悦。

我也终于明白了很多,人世间,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仅凭一时的想法就筑起一道道冰冷的墙,将这些事物与情感与外界隔绝开来,是非常不明智的想法。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都应该拆去彼此间的墙,使自私、冷漠、猜忌减少,让和谐、包容、分享增多,这样的世界才会美好。最后,我将这座城市外的墙拆去了,在遗留的痕迹上,涂抹了一层“温暖”。这时,我也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为心墙打开一扇门

付思蓉

梦里是高墙,我们不能成云而跃,那就为心墙打开一扇门。

曲折百转的无头之路,我们在寻寻觅觅,迷迷糊糊,是梦与现实的冲突让我们纠纷不已,是渴望与毁灭的对弈让我们焦虑犹生,是雨凝欲滴的愁落,是苍鹰辽海不渡的惆惜。

在梦的高墙里,我们努力地攀爬,外面的世界近乎让我们痴狂。光明、自由已冻结成逝去的潦水。我们在追寻什么?这早已心不知明。是华丽与虚荣蛊惑了我们无知的心,是富丽堂皇的桂殿兰宫牵制了我们的脚步,而那真谛,已悄然逝去,黑暗,滚滚而来。

孰不知陶渊明,一生壮志未了,但在年迈之期却寻得归隐之趣,以万物为友,与自然齐乐,感叹今是昨非。他纵然跨不了官场名利之墙,但亦可寻得人生的乐趣所在,有琴书相伴,篱菊相衬,乐其所乐。他为自己的心打开了一扇门,门外,才是他真正的寻求的真谛。 亦有李白,放身荡游于四海之间。曾有力士脱靴,贵妃磨砚,也不曾虚荣半尺,他潇逸的灵体,为他打开了无束之门。官利之墙,也阻挡不了他追求自由,洒脱的神志。 纵然有千古豪情,也要得之坦然,亦要失之坦然。

为心墙打开一扇门,让形体不再受愚昧的心志所蒙役,让阳光跃过高高的隅角,让清风畅然穿过阁门初开时的缝隧,让花朵摇溢的花香,漫扑你的身心,让溪流灵动的烁光,映上你心神驰往的怡颜。

愚公移山未见其为智者,真正的智者,能进之无路,而另择其路,也许是心之固然蒙蔽了我们发现真理的慧眼,为心墙打开一扇门,也许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收获的,是不一样的喜悦。

乘风欲济沧海,也不可呼啸而行,顺波随流,才可达梦之彼岸。攀峰欲览其众山小,也不可贸然而行,觅其捷径,才可顺利,快速到达巅峰。

为心墙打开一扇门,梦里的,不再是高墙。

墙推倒了就是桥

刘进宇

一堵墙,默默立在雨中。就那样,一动不动的站着,好像永远都不会疲倦一样,没有倒下。

我,就是那堵墙。我在这里站了好久好久,我已经累了,我想倒下,我想去做一座桥。可是谁又会猜透我的心,把我推倒呢?

我,一堵墙,一堵柏林墙。我因为战争而被砌起,我硬生生地拆开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一对又一对的恋人。每天每夜,每分每秒,我都会看见一双双因哭泣而红肿的双眼,一颗颗因失去与亲人的联络而破碎的心。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我想倒下,去做一座联络亲人的桥梁。这样,我就不会看到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头发一夜变白,不会看到姑娘本该红润的脸蛋变得苍白无力,更不会看到本该享受童年的欢乐的孩子的脸上,竟也会有悲伤。

可是,我又能怎样呢?我只能做一堵令人讨厌的墙。纵使我想躺下去桥,又能怎样呢?没有人把我推倒,我不允许被推倒。于是,我就这样,一直站着,等着。

我,一堵墙,一堵立于高级住宅区里两户人家之间的墙。我很漂亮。左边是清新的绿色,右边是梦幻的紫色;左边有美丽的花朵,右边有闪烁的星星。但是,我还是想到下,去做那最朴素的桥。但谁会把我推倒呢?我不知道。

按理来说,左边的人和右边的人应该会认识,并且互相帮助。毕竟是邻居,每天出出进进,总会遇到的。可俩人完全是陌生人,他们连招呼都没打过,只是知道,那人住我隔壁。 我不想隔着他们,他们应该是好朋友的,但我又能怎样呢?有一天,左边的人生病了,到大门口打车去医院,可那是个雨天,怎么也打不到车。这是右边的人正好开车回来。左边的人认出了他,想请他帮个忙。但忽然发现,他们从没说过一句话,他要怎么开口呢.?没办法,只好忍着痛继续在雨中打车。

看到这幅画面,我想做桥的愿望更加急切了。我不想做那堵墙。这样,我就不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了。可是,终究没有人来将我推倒,让我做一座桥。于是,我就这样一直站着,等着。

一堵墙,默默立在雨中,一直站着,站着。他在等待着,等待着有人把他推倒。这样,他就可以去做一座桥了。

忽然有一天,墙轰然倒下,他终于成了一座桥。

一枝红杏出墙来

董嫣红

见惯了盈月当空,可曾想过新月伴夜的独树一帜;见惯了广袤俨然的森林,可曾偏爱于峭壁之上的紫云之颠的孤松;当你见惯了墨守陈规的庸俗,可曾渴望那一枝红杏或那一缕清风将你带离这樊笼高墙?

我渴望,挣脱世俗的枷锁。远离那灯红酒绿,屏弃那莺歌燕舞。撑一支长篙,漫溯在比青草更青,比蓝天更蓝的无人之境。就像那元亮兄一样,远离官场的高墙。如一只白鹤一般,飞出牢笼,鹤唳鸣出久久不得的畅快;如鱼一般,畅游桃花流水,鱼跃跳出复得返自然的质朴;如花一般,绽放南山下,灿烂笑出美好生活的真谛。

我祈祷,穿越欲念的海洋。风生水起得意之时,淡然处之。萎靡不振失意之时,泰然自若。如孔明先生所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如非放不下欲念,我们又何来烦恼呢?情人为爱,仇人为恨。爱恨情仇伤离别,如不及时放下,所得到的不过是人生路上一幢幢难以翻越的铜墙铁壁,阻隔你通往幸福之门。唯有堪破,放下,莞尔一笑。欲念消除,痛苦随风而逝,幸福之花才会在墙外盛开。

我期待,敲开人与人间的心墙,和墙外的人共舞。曲高和寡的你如何找到孤芳自赏的我,共赏阳春白雪,共煮黄酒言欢,共听琴瑟和鸣?只有敲倒心墙,二人才能实现美好的憧憬。推倒心墙,你受到的是别人友善的关怀,像沐浴春日的阳光;你听到的是知己的情话,像百灵的歌唱;你看到的是陌路人温暖的微笑,像天使散发光芒;你得到的是拥有全世界的满足,一如茉莉花一扫往日的阴暗。

挣脱世俗的枷锁,自己寻一片明月蓝天;屏弃灯火酒绿,自己开垦一片菊花园田。这是世俗的高墙,我冲破它,得到的是如莲香一般的安心。

穿越欲念的海洋,驾一叶扁舟于浩浩江河;放下诸多杂念,点一盏心灯照亮远方。这是欲念的高墙,我推倒它,得到的是如红杏一般怒放的生命之花,爬满残壁。

放开自己的心,便拥有全世界的爱;走进别人的心,把幸福传递给他人。这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敲开它,生命便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绽放。

一旦你冲破,推倒,敲开这一幢幢墙。你会看到,有一枝红杏怒放开来,如此美丽,如

此耀眼,洒满你生命最灿烂的春天。

你的心有一道墙

牛昱

一直一直,你的心都有一道墙,而墙上长了满绿色的青苔。若我能跃过你心上的墙,我会欣喜若狂。

你的心有一道墙,没有尽头也就无所谓了开始。我要跃过那道墙,看我们的过去,看我们的将来。人性的疏离,彼此相隔那样近的两个人,却始终分裂,灵魂的分裂,不可融合,不可相互洞穿。

你的心有一道墙,揭开了我迫切想靠近你的欲望。我要越过那道墙,看我们曾经在缝中深藏的梦想,却只能任凭岁月默默的在你心墙上剥落。

你的心有一道墙,使我无法走入你的过往,通透你的灵魂。我要跃过那道墙。你那不为我知的过去,埋藏了我对你的深深眷恋与痴迷。你那些不为我知的过往,埋藏了你沉重的记忆。

你的心有一道墙,遮住了你无垢的眼。我要越过那道墙,我怀一个虔诚的梦在你的天空画满祥云。可逆酝酿了一场滂沱大雨,势必将我那个美丽的梦淋得狼狈不堪方才罢休。 你的心有一道墙,墙上的裂痕像你掌心缠绵的线。像我与你交织的日子一般纠结。我要跃过那道墙,或许相遇就是一段错误的篇章,眼看你心墙变作一组无解的方程式,我真的不知道翻跃该如何继续。

你的心有一道墙,闪电的交叉让我看到了你心墙上的创伤。我要跃过那道墙。若烦恼会在黄昏中风干,我想纵情的在你心中奔跑,或许汗水能为我懵懂的执着解渴,或许清风能降温我的落魄。

你的心有一道墙,墙后有我想念的美好。我要跃过那道墙,看你微笑时妩媚的睫毛,那时我生命中最美妙的八分音符,真的好想在歌声中沉醉,那里有觥筹交错的回忆。

我一直在努力地去试图去跃过你心中的那道墙。在婀娜的季节里树影也忘记了斑驳,秋风也忘记了萧杀。

我一直在不顾一切忘乎所以的去翻跃你心里那道墙。我想真正得进入你的世界融入你的生活,我以为坚持不懈就可以打动你。可是你懂我纯白坚持后的隐忍哀伤。

你的心有一道墙。墙隔开了两颗心。而两颗心的距离也就注定了我们的分离。

墙,推倒了就是桥

我只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不下飞过的痕迹,带走的不止是那些细微的记忆。当我停留在生命指针重合的那一瞬,这些细微的记忆,将我带回到降生的世纪。

倏而,时光回流。孩提时的画面重现眼前。 那时,稚气未脱的我趴在石桥上看小桥流水。潺潺的水声好像美丽的女子哼着歌谣。 瞬间,年华散去。桥的桥的前面建起了一堵高大的墙,上面缠满了‘岁月之锁’,生满了‘往事之草’。我到不了桥!

回不去,我只好顺着历史的脉络继续往前走,当我再次回首时,却发现早已没有了那堵墙的影子!

我奋力往回跑,可终究赛不过时间啊!

但是心中一个强烈的信念告诉我,我必须找回桥!

于是,时间走,我也走。我总是努力要比它快!

历经了多少看似熟悉,却毫无印象的往事啊??

有一天,我在梦中,又来到了那堵桥前面。我惊奇的发现,上面的‘岁月之锁’变少了,‘往事之草’也只剩下稀稀零零的几棵。桥后面的东西在召唤我。我心中有种强烈的感

篇四:柏林墙推倒20年

柏林墙倒塌20年特别报道:拆墙20年

2009-11-2 11:08:49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13953 网友评论 5 条 1989年的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在柏林墙倒塌20年之后,那里的人们是否真正“跨跃”了那道墙?

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的飞地西柏林,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年的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在柏林墙倒塌20年之后,那里的人们是否真正“跨跃”了那道墙?

南都周刊主笔·石扉客 德国柏林报道

1989年11月12日,成千上万的德国人聚集在柏林墙。

柏林墙拆得太彻底了

每个到过柏林的人,都会对柏林墙纪念馆或者旅游商店里那些小块砖头印象深刻。这些自称柏林墙碎片的砖头,被装在塑料袋或者罩在有机玻璃盒子里面,根据大小被标以从1欧元到数十欧元不等的价格,一卖就是20年。

难道那堵墙上敲下来的碎砖头,卖了20年还没卖完吗?

2009年夏天旅居柏林的那段时间里,我也有这种狐疑。勃兰登堡门附件一家商店的女店员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放心好了,即使它不是柏林墙上的石头,也肯定是柏林的石头??

柏林旅游局局长布尔哈德·基克也是后悔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游说当局采取更多措施,重新发掘柏林墙的历史价值。他说:“在柏林,每块石头都代表了一段历史。而我们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以德国人的行事方式,把柏林墙拆得太彻底了。”

旅游局长的呼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20年前推倒柏林墙时,西德路德教会牧师曼弗雷德·菲什尔呼吁保留部分柏林墙的声音,他说:“我们一些人意识到,即使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也不应该将所有证据毁掉,人们需要一些东西将他们与过去联系起来。”

其实这只是拆墙20年来,德国公众情绪折射在柏林墙废墟上的浮光掠影而已。更隐秘幽深的复杂情绪,从来都是深藏在这个商业化片段的噱头后面。

人心中的高墙与现实的差距

据新华社报道,柏林自由大学200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2%的前东德居

民和11%的前西德居民表示,如果柏林墙没有被推倒,柏林的形象会更好些。柏林墙拆除20年后,许多前东德居民认为,前西德接管了他们的文化和政治;而前西德民众说,他们已经厌烦前东德人对前共产主义时代的缠绵怀念。

如果这项调查可信,那么说明20年后的今天,怀旧情绪依然浓郁。诚如记者访问过的原东德边防军上校刚特·雷奥所言,柏林墙早就倒了,但许多柏林人心里依然有一道“心墙”无法跨越。这种怀旧情绪,实际上在柏林墙倒下的20年中从未消失过。

高墙倒下的第三年,统一后的德国百废待兴。1991年12月,中国新闻代表团应德国政府之邀访问德国,代表团成员任正德后来在《望》杂志刊文记载,接待他们的德国经济部官员抱怨,德国统一步伐之快出人意料,现在碰到的困难之多也出人意料。连在统一时宣称“没有一个人会比以前过得糟糕”的前德国总理科尔,也承认对困难估计不足。

《明镜》周刊的编辑们,在18年前的那时就发出更直率的预言:柏林墙一天之间拆除了,但要拆除思想上的柏林墙,恐怕还需一两代人的时间。

到了2000年,另外一位国内媒体记者诸友琼在访问德国时,发现“统一”正在使德国人陷入困惑,只不过这种困惑比9年前任正德访问时要更具体而微观:东德人抱怨实行私有化,失业率大大增长了,西德人心疼掏腰包交纳“统一税”太多;东德人不习惯完全陌生的资本主义“规则”,不适应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生活方式,认为东德被西德“殖民化”了,使东德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沦为“二等公民”;西德人则埋怨东德人太不知足,认为他们应当对西德人“感恩戴德”才对。两边的德国人都说“统一的代价太大了”。

最极致的例子出现在到柏林历史博物馆参观者的留言中,有一些人写下了“重建柏林墙,而且要建得更高一些”的主张。

必须得承认,这道人心深处的墙,有其现实和物质的基础。德国之音今年10月4日报道:1990年在东德(不包括东柏林)居住着大约1450万人,现在还剩不到1300万人。仅在2008年,从德国东部就迁出了5万人。从东部迁往西部的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留下的是老年人和社会弱势群体。

两种社会性短视

事情就是这么吊诡,如果没有强大的西德,德国没有可能那么快统一,柏林墙推倒后也不可能这么快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可依赖的朋友,同时也是被抱怨的对象。

柏林墙推倒20周年之际,洛杉矶国立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两个德国的艺术——冷战文化”的展览,展出了1945至1989年间120个东德和西德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将东德和西德的艺术家融合在一起。最近一期德国《时代周报》盛赞了这种做法,同时报道了莫里兹堡博物馆在收藏东德艺术家作品上偷工减料的

做法。该报发表评论,担心重新统一后的德国人对历史的判断和修订太过草率,似乎大家一致认为东德艺术应该与整个时代一起被忘记。

《时代周报》称这种习惯于简化历史的现象为“社会性短视”。

需要指出的是,对我们而言,更需要警惕另一种习惯于简化当下的社会性短视,即将德国民族性格中短于自我表彰而长于指出问题的审慎悲观,理解为某种价值观的回归与颠覆。不理解这一点,就会误把德国社会和媒体20年来一直喋喋不休的提醒和警惕,解读为东德人民真的希望回到20年前的柏林墙时代。

除了20年前的既得利益者,很少有人真正希望这么做。事实上,这种抱怨和怀旧,这种抑郁而缓慢的行进,才是正常社会里的真实面目。曾作为前东德反对派长期活跃于政坛的东德神学研究者弗里德里希·绍勒莫曾说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20年前欢欣鼓舞的时期过去后,现在就像酩酊大醉后醒来的抑郁,或是蜗牛爬行一样缓慢地走向磨合的正常状态。”

为了纪念20年来这个写下历史的一天,德国人整整花尽了今年一整年的时间。

2009年新年刚过,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在播客中表示,围墙倒塌20年后的此刻,重整和清算德国共产党的独裁体制显得特别重要,除了历史不能遗忘外,应该让年轻人认清独裁的危险。

这位出身东德的总理,今年10月,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女作家米勒祝贺,表示“在柏林墙倒塌20周年后,一个柏林女作家获奖,这是个极其美妙的信号”。米勒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永远需要警惕那个扼杀自由和人性的时代重来。

默克尔和米勒的表态,可视为拆墙20年来,德国朝野主流声音的一次呼应。

在这个世界上,拆除各种阻隔和限制交流的高墙的努力,在热爱自由的人们心里,会永不停止。

篇五: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

南方学院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二班 n111002227 许恒玮

摘要: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The Berlin wall, the official name for the anti fascist protective wall, is the system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stablishedin its territory around WestBerlinborder, to free personnelexchanges between stop GermanDemocraticRepublicand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of West Berlin.

关键词:柏林墙(The Berlin wall) 二战(World War II) 明主德国(The main German) 今天城市法律法规这门课上,我们观看了“柏林墙的倒塌”这一纪录片。该记录片主要记录了柏林墙的由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以及后来在东德西德的同胞们不懈的努力到最后柏林墙的倒塌这一过程。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1]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民主德国政府称the

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柏林墙。目的是制止民主德国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联邦德国。柏林墙修建后,[2]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民主德国边防军将其视为非法越境并向越境者开枪射击。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1982年《开枪射击令》下达后,枪击穿越柏林墙者被合法化。截至1989年,共有61人因穿越柏林墙被民主德国边防哨兵枪杀。

1970年,虽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民主德国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外逃。1971年9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四国柏林协议》,允许放弃任何单方面改变柏林现状的尝试,给西柏林人一个自由出入城市和在东柏林探亲的国际法保证。1971年12月20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签署《通行协议》,人员往来限制略有放宽。1972年5月,美、苏、英、法四国又签署《中转协议》,以缓解西柏林局势和方便东西柏林的居民通行。1980年,柏林墙的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

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大批公民外逃的现象,政局发生动荡。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

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两德统一。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这期间,柏林墙的出现,便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

1989年,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89年5月起,大批公民通过匈牙利外逃至联邦德国。

1989年10月1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辞职。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放宽出国旅行和对新闻媒体的限制等。新当选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表示,民主德国要在世界开放的形势下革新社会主义,进行彻底改革。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在人民议院的有关新的旅游法规生效之前,私人旅游和关于公民移居国外的规定立即生效。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和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行政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同时,在柏林墙时期,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逃亡事件,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

隔离设施。民主德国政府通过广播发布紧急通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应华沙条约组织的请求决定从即日起对柏林内部和周边地区建立有效的控制??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81个路口均被封锁,剩余的也即将关闭,共和国与西柏林之间所有的交通线路全部切断,地铁和有轨电车也不再通行”。 柏林墙是沿着西柏林而建的,它可以分成两大段:第一大段是在柏林市内隔开东西柏林的,这段长约45公里,另一段是在柏林城边沿,把西柏林的其余地方也围起来的一段,长约120公里,两段总长165公里。 柏林墙是一道全面、立体的封锁线的统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堵墙,它是由两堵墙构成的宽约50米、极为复杂的军事禁区。就墙体而言,高约4米,为防人攀爬,墙头铺有光滑冰冷的铁管。 两墙中间,铺设苏制铁丝网,上有报警器,一旦被触动马上会自动发出刺耳的警笛声,附近配套的自动射击装备便会猛烈开火,置触动者于死地。最外面的那堵墙下,不仅有铁丝网,竟然还有另一重“死亡保险”——宽约4米到15米的浅色沙面地带。即使是在夜晚,上面的异样人体和物体,均会清晰地被哨兵发觉。万一侥幸没被发觉,松土带中埋设的70万颗地雷会随时引爆。 即便如此,柏林墙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就见证了偷渡与反偷渡的惨烈较量,给东西方冷战作了最生动的注解。自从柏林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

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还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19岁的民主德国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民主德国公民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民主德国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1997年3月,两名开枪的东德士兵Rolf Friedrich和Erich Schreiber分别被判刑20和21个月。 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不能否定柏林围墙倒塌的正面意义,但更应为二十多年来所付代价作反思。苏联集团解体诚是历史跃进,但若世界思维仍停在“敌消我长”这种战略利益窠臼中,那么历史跃进的意义会被抵消。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围墙被拆毁。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苏联东欧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波兰“团结工会”运动、捷克斯洛伐克“七七宪章”运动,到柏林墙倒塌的第2年,即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而整个苏联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

因此柏林墙倒塌,乃是欧洲及世界史的里程碑事件。它淘汰掉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专制封闭的政治形式,让全球统一进了以自由化、民主化和市场化为主导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