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53:40 作文素材
篇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说课稿
魏 杰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厄运中坚不可摧、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教学理念
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
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3、对比教学,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谈迁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说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瞄准“信念”
1、读课题
2、读好课题。
3、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4、他遭受了怎样的厄运?
二、关注数字,感知“信念”
1、 过渡:为什么一部书稿的丢失竟是致命的打击,痛苦的厄运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边读边体会,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跳到了你的眼前,触动了你的心弦。
2、 师生交流
【一】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幻灯二)
①、这位同学发现了四个数字,很多人都觉得数字是冷冰冰的,但是这些数字的背后,却有着怎样的内涵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师生交流
“20多年”——⑴是啊!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0多年,这编写《国榷》的过程,不仅仅是20多年的奋斗,更是谈迁一生的呕心沥血呀!
⑵20多年,多少个朝朝暮暮,多少次风风雨雨,那是谈迁怎样的坚持不懈呀!
“6次修改”——500多万字的《国榷》按正常的阅读速度,尚且需要一个多月,现在,他还要修改,而且是反反复复,前后6次,他为什么要改呢?
“50多岁”——在那样动荡不安、国破家亡的年代里,“人生六十古来稀”。五十多岁的谈迁、这个行将朽木的老人已经是一支火光摇曳、弱不禁风的残烛! “500多万字”——这个数字恐怕是我们六年级的同学连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③ 多么不简单的数字呀!读!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写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⑴“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连续不断地走41个小时。为了一点史料谈迁竟要走上41个小时。
⑵“一点”是多少?也许只是几个人名,也许只有几句话,这对于500多万字的《国榷》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嘛!谈迁为什么还要为了这一点史料走上一百多里路呢?
⑶400多万字的《国榷》该有多少个“一点”呀!又该有多少个“一百里多路”啊!
5、师小结:为了一点史料走了一百多里,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50多岁才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 这些数字分明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信念,这个信念的内容是——【引读】: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些数字分明在为我们阐释一种精神——【指名回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6、【齐读】让我们读好这些数字!
7、这部《国榷》对谈迁来说还仅仅只是一部书吗?此时此刻,相信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来,读!【齐读】——出示:“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幻灯六)
三、展开想象,强化“信念”
(一)挣扎
1、过渡: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2、此时的谈迁,心情怎样?【指名读】你能读出来吗?
3、茶饭不思,他在思什么?夜难安寝,辗转发侧,他又在想什么呢? 4、20多年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如今,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谈迁怎能不老泪纵横啊!【齐读】
(二)挣脱
1、谈迁会从此消沉下去吗?他会怎么做?
2、评:你们真是谈迁的知音哪!请问,是什么指引着谈迁?是什么鼓励着他?
3、这些都化作八个字:厄运打不夸的信念【齐读】
( 三 ) 雄起
1、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2、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和谈迁一起经历重写《国榷》的风风雨雨。【师范读】
3、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评:你看到了四处寻访的画面,你看到了终日奔波的画面,你看到了奋笔疾书的画面。)
4、多么生动而又感人的画面啊!
5、引读
(1)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来到了环境恶劣的京城郊外,白天,他??;到了晚上??
(2)为了《国榷》,谈迁孤身一人,风餐露宿,白天,他??,到了晚上??
(3)为了《国榷》,谈迁从一个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两鬓斑白、百病缠身的老年,白天,他??,到了晚上??
6、生交流
7、引读:
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在风沙中奔波?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四、突破难点,内化“信念”
1、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因为它的翔实可信,这部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直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史实价值。
2、谈迁留给我们的仅仅是《国榷》吗?
3、【齐读课题】
4、他用毕生的行动告诉我们——【齐读】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幻灯十)
5、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中,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当你面对失败的时候,当你承受痛苦的时候,请你想一想谈迁的故事。让我们坚定地读这句话,把它铭记在心中。【齐读】
6、让我们响亮地读这句话,把它告诉所有的人。【齐读】
五、作业
1、给自己写一条战胜挫折的座右铭。
2、有选择地积累15个词语。
3、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谈迁,请找到《谈迁传》读一读,相信对你的人生会有所启示
说板书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次厄运失心血 偷?
一生信念垂青史 垮?
抓住关键词语,体现课文所讲述的内容。
篇二: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一、说教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20课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语言比较平实,但平实的语言背后人物的精神却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人生奋斗的方向。现在的学生遭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缺少的正是谈迁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学习,应该会对学生有所启迪。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数据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凭借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谈迁写《国榷》的过程,体会谈迁之所以在逆境中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是因为他有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难点:
能从谈迁的故事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师质疑引导,生解疑。从而达到研究的教学
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以小黑板出示写谈迁经历的几句名言,这样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以名言导入看似无意,实则有备而来。)
(二)质疑。通过让学生快速读文,提出自己最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我三个关键问题:1、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2、厄运给谈迁带来了怎样的打击?3、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然后把自己找到的读给组内的同学,充分发挥组内每个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设计意图:在阅读期待中走进文本——点击词语、揣摩句段,在诵读品味中体悟文本——紧扣信念。)
(三)解疑。让学生再次读文,分组交流,学生自己从文本内容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书,抓住关键词、句、段落理解文本内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交流、争论中认识了谈迁,感悟到他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国榷》确实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学习运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先弄清楚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然后让他们先弄清楚厄运给谈迁带来怎样的打击?(致命)最后让他们了解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
(四)总结升华。通过齐读最后一节,及再次朗读名言,让学生内化体验,受到启迪。(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过内容的总结与回顾,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检阅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对学生心中有数,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作业。让学生收集类似事例,准备举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故事会。既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略)
篇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南渡小学 程彩萍
一、说教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这篇课文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是语言背后人物的精神却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文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生自读自悟中,掌握理阅读的方法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批注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本节课教学的着力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展开想象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与主人公进行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从而掌握阅读写人文章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
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1)指名读
(2)范读(指导读的时候要读出味道,读得有味道,才能让人感觉到其中的意思。)
(3)听老师读后,你都想到了什么?
(4)齐读
(5)根据词语完整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交流,师评价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在这一环节,抓住课文词汇丰富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并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似简单的练说设计,既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又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以致用,在“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中掌握基本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二、品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1、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带有数字的词句,然后联系前后文反复读一读,用心体会,读出这些数字背后的意思。
2、生标画语句,品读体味
3、交流(标画了哪些语句?从中读出了什么?)
小结:仅仅抓住这些数字读还不够,要想真正读进去,悟出来,还必须前后联系思考,展开想象体会。
4、这么多的不容易为的就是什么呢?——生: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5、指导朗读:这些简单的数字本来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但当它们和谈迁联系在一起,和这部鸿篇巨制联系在一起,就包含了这么多的不容易,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读出数字包含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小结:看,我们这样前后联系思考展开想象体会,就读出了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这就是会阅读。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谈迁编写《国榷》被盗后谈迁的悲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1、引导: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部浸满谈迁20多年心血的鸿篇巨制却被小偷偷走了,珍贵的书稿下落不明。
出示:“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不停地流淌。”
2、学习要求:轻轻读读这段话,用心体会这位50多岁老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有感情自读)
3、交流谈话:读着这段文字,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何感想呢?(生交流) 是啊!他茶饭不思,思的是什么?——《国榷》
他夜难安寝,想的是什么?——《国榷》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谈迁的热泪里流淌的是什么?(对小偷的恨)
可恶的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国榷》吗?(生谈)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20多年啊!谈迁63岁就去世了,也就是说小偷偷走了谈迁三分之一的——生命
4、积累词语:如果让你形容此时谈迁的心情,你会用哪个词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肝肠寸断??)
5、感情朗读: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段话,读出谈迁的悲痛欲绝,读出谈迁的肝肠寸断。(生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读
6、引导:
面对这致命的打击,这位50多岁的老人还能站起来吗?(读)
想一想,谈迁挣脱痛苦,下决心从头撰写,应该怎样读?再读(语气坚定、有力度)
7、同学们,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坚定不移的信念)
8、同学们,是什么让谈迁再次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这部史书的?
(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9、为了这个信念,他已经奋斗了20多年,经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所以他又一次站了起来,我们读——“很多人以为??”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谈迁重写《国榷》的艰难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1、引导:新的《国榷》又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具体数字,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注意前后联系,展开想象,看看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生自由品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3、生交流学习体会
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呈现在脑海中,展开想象体会。
4、比较: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同学们,同样是500多万字,第一次用了20多年,这一次仅用了几年的时间,第一次编写是50多岁,这次是近60岁了,如果把这些数字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感想?
小结:是啊!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不难体会到这部500多万字的明史巨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浸透着谈迁的心血和汗水,蕴含着谈迁的决心和信念,体现着谈迁的执着和不屈的精神。
(四)出示:《国榷》、谈迁
师:同学们,当我们今天看到这部104卷、500多万字、翔实、精彩、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生交流)
师:说的多好啊!这也正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出示:人生??绝望之云
师生齐读
1、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巧妙地针对教材的特点,借助带有数字的词句品读感悟,前后联系思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中,针对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数字和第三自然段中的四字词语,前后联系思考,从而体会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
2、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第二自然段中,教师辅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进行渲染,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其内心的伤和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第三自然段中,有效地捕捉了文本的留白,在示范描述的引领下,放飞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体会,丰富文章的内容,去感悟主人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整块的教学也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前后联系思考,展开想象体会”的阅读方法。
三、再读课题,感悟升华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此时,你对课题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感人故事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可以用上你平时积累的有关名言。
生交流
拓展: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被厄运击垮,大家把课前搜集了资料,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课文的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顽强抗争向我们揭示了“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这样的道理,学生内心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而这一融理解、感悟、表达、运用于一体的“说话练习”,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在无形着净化着学生的思想、指导着他们的行为,这也正是新课标所提出的:“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业:
1、阅读《谈迁传》,进一步了解谈迁,为开展“走近谈迁”阅读交流会做准备。 2、收集有关信念的名言,制成书签,赠给好朋友。
(语文学习的渠道是广泛的,语文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依托教材,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文本,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开放化的大语文教学观,有利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编写《国榷》 20多年 6次修改 50多岁 500多万字
很不容易 几年 59岁
前后联系思考 展开想象体会
篇四: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一、说教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理解全文我主要抓两个关键的突破口:其一,《国榷》被偷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其二,谈迁是如何坚持他的信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紧扣“信念”一词,以“信念”领衔,让“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不断跃然学生脑海,在读悟、想象谈迁经历的千辛万苦中,体会到信念支撑的力量。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
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
二、说教学目标: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理念:
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
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课的导入,我从“信念”如入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谈迁从小就“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围绕“厄运”体会艰辛,在“厄运”中坚定“信念”
这部分内容我以问题导入:谈迁遭遇到的厄运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他来说是厄运?引入第一小节的学习,这一小节中有一个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让学生自读感悟,这几个数字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一个数字,也可以几个数字结合起来说。20多年,一万多个日夜,记载了谈迁辛劳的付出;6次修改是为了明史的翔实可信;50多岁说明年老志坚;500多万字从数量上说明谈迁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过朗读加深对谈迁的认识,认识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一小节中“为了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导学生去比较“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从而让学生感悟谈迁对历史的责任感,在通读朗读去感受人物。在解读关键词语的过程中,在联系前文的基础
上,学生体会到《国榷》被偷是极大的“厄运”,接着引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接着,追问,谈迁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会抓住“很快”、“回到”、“从头撰写”等词语体会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然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揣摩谈迁此时心理在想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四)体会再写《国榷》的艰辛,明确在“奋斗”中坚定“信念”
“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又是怎么战胜厄运,再次编写《国榷》的?”由这样一个问题过渡到第3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要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理解,比如“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终日奔波”等词语,然学生体会谈迁的艰辛。我抓住其中的一句“他一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设置了想象写话来加深学生对“信念”的理解:1、北京的郊外,风沙漫天,谈迁??;2、夜深人静,破陋的茅屋内一盏油灯依然亮着??;
3、花甲之年的谈迁为了修改《国榷》累得病倒了??让学生对谈迁所付出的艰辛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追问: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他要与什么抗争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读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丰满了人的形象。
正是因为有在厄运中打不垮的信念,谈迁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齐读写新《国榷》的句子。
此时再让同学理解“名垂青史”这个词语, 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学生自然会想到《国榷》,更会想到隐藏在其中的打不垮的信念,二次撰写《国榷》所表现的坚不可摧、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五)学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漫漫人生路,总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你会怎样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呢?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用独到的名言来回答。这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出文中最后一节,也可以积累名言,更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
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六)课外拓展
在你的阅读积累中还有哪些人像谈迁这样具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会联想到海伦凯勒、张海迪、诺贝尔、居里夫人等一些名人,从而更深刻的理
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最后在朗读(最后一节)声中,在对人生的感悟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篇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写史学家谈迁为写《国榷》所付出的努力,可在付印前《国榷》却被偷走了,谈迁并没有被这次厄运打垮,他坚定信念,通过重新奋斗,最终著成了新的明史巨著——《国榷》。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本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列举数据增加课文表现力,在教学时应加以关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已不再是难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也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他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情。并且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并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课后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品读谈迁撰写《国榷》的过程,体会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4、 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依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为: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三、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统一。基于此,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是品读感悟法,让学生自读,并进行交流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从“信念”如入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谈迁从小就“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把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我先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卡的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问问别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B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
事?C。质疑。上课以后就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再让学生接读课文。通过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把课文读通读准。扫除了生字障碍后,就进入了今天阅读的环节。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为什么说是厄运?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之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进入第三个环节。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划出问题的相关句子,并想想理由。
2.学生交流:
围绕“厄运”---体会艰辛
在学生交流时,我适时多媒体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让学生自读感悟,这几个数字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一个数字,也可以几个数字结合起来说。20多年,一万多个日夜,记载了谈迁辛劳的付出;6次修改是为了明史的翔实可信;50多岁说明年老志坚;500多万字从数量上说明谈迁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过朗读加深对谈迁的认识,认识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一小节中“为了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导学生去比较“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从而让学生感悟谈迁对历史的责任感,在通读朗读去感受人物。
此环节,让学生抓住数字,是因为“语言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皆关情”,品词析句对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对词句的品析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当中。随后的感情朗读,进一步使学生感悟谈迁的伟大形象,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受打击之大:
在解读关键词语的过程中,在联系前文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国榷》被偷是极大的“厄运”, 家境贫寒并没有动摇过谈迁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时候,他的内心不知道有多喜悦,简直是难于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悦之中时,他遭受到了这样的厄运,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接着追问:这样的厄运对于谈迁造成了多大的打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到底在想什么?这里安排了说话练习,让学生根据以上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地说一说,进而体现语言的层次感。
接着,追问,谈迁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会抓住“很快”、“回到”、“从头撰写”等词语体会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
品读“重编《国榷》”,体会艰辛
“谈迁是怎样重撰《国榷》的呢?”这个问题引入第3自然段的教学。
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并圈画出谈迁重撰《国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交流:
多媒体出示“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已经不多”这个重点句段,并抓住句中“四处寻访”、“亲自”、“一袭破衫”、“奋笔疾书”这几个词语,让学生个别读、齐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谈迁重撰时的顽强信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此时,我还
将以“四处寻访”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谈迁在寒冬腊月、炎热酷暑之下,为写《国榷》而到处寻访的情境,紧接着我设置了一组想象联系来加深学生对“信念”的理解:
(1)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2)那是一个漫天飞雪的清晨,……
在想象练习的基础上再看一组动画,让学生对谈迁所付出的艰辛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追问: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他要与什么抗争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读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丰满了人的形象。
此时再让同学理解“名垂青史”这个词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名垂青史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练习说话,进一步体会谈迁坚定信念及顽强的意志,这设计将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首先,我总结全文,启发学生从谈迁写成《国榷》的经过中感悟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并让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主题。
从读到写是仿造积累,文本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发展。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一个以“谈迁,我想对您说??”为题的小练笔,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的渠道,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 布置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应因材施教,所以我设计了1个必做题和2个选做题作为回家作业:
1、必做题:背诵、摘录最后一个自然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选做题:
(1)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如贝多芬、海伦·凯勒、凡高、司马迁的事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2)自行组织一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故事会,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书稿被偷 致命打击
从头撰写 名垂青史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这里碰撞,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以升华,让我们的语文走出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三度设疑:提升思维的坡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实录及反思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 柏海山
教学设想: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清末明初的史学家谈迁在厄运的打击下重新撰写《国榷》的故事,赞扬了他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本文语言浅显、情感浓烈、蕴含哲理,教学此篇文章,抓住“厄运、信念、打不垮”三个关键词,采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明理的方法便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课堂往往一览无遗、索然无味,它还需要一条不断制造张力的教学路径,它还需要一个思维的坡度不断召唤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笔者无数次地细读文本,于无疑处读出了三点疑问:一、仅仅是一本书被偷了怎么能说是厄运呢?二、书丢了可以再写,而且第二次写得比第一次还要翔实、精彩,这怎么能叫厄运呢?三、厄运一定要和灾难、不幸、悲惨划等号吗?笔者抓住这三处疑问巧妙设疑,不断制造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的落差,有效地激活了阅读期待,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智慧的、深刻的、多元的。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
前的人生态度。
2、能够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和概括主要
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多媒体课件。
课堂实录:
板块一:导入新课,指导读题
师:(点击课件)同学们请看一组词语,谁会念?(指名读;齐
读。)
家境贫寒 一贫如洗 家徒四壁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志向远大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痛不欲生
四处寻访 考察历史 奋笔疾书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不屈不挠
明史巨著 鸿篇巨制 名垂青史
师:其实,这些词语中包含着一个人物的命运,他是谁?
生:谈迁。
师:(点击课件)这就是谈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谁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读了信念)
师:他强调的是信念,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读了打不垮)
师:他强调的是打不垮,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读了厄运)
师:他强调的是厄运。同学们,你们看,一个课题、一句话因为
我们理解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齐读一遍课题。
板块二:一度设疑,一石激起千层浪
师:(板书:厄运)看老师写厄运一词,同时思考:根据你的理
解,什么叫厄运?
生1:灾难。
生2:倒霉的事情。
生3:悲惨的遭遇。
师:字典中是怎样解释的呢?(点击课件)(厄运:灾难,困苦,
不幸的遭遇)课文中谈迁的厄运是什么呢?
生:他写的《国榷》被小偷偷了。
师:只是一本书被偷了怎么能说是厄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2小节,边读边思考不要放过一个词,一句话,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读书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因为谈迁从小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本书是他一
生的志向。
师:眼看自己的志向就要实现,转眼间却化为泡影,这的确是厄
运。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才完成了这部史书。
师: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这难道不是厄运吗?
生: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他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
打击。
师:是呀,一个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
打击,而且要想重写这本书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看来,这的确是厄运呀!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在文中这
样一句话上。(点击课件: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这句话中有几个数字。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