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9:33:27 体裁作文
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体裁作文

篇一: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11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 飞花【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考点】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 意的关键。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篇二: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所有主观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词与菜名的混搭风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春未透,花枝瘦,脆贝干煸四季豆?……初读这些诗词,妙趣横生,?笑果?十足,这就是当下颇受网友欢迎的?古诗词混搭?的产物,俗称?菜名诗词?。这些混搭诗词颠覆着儿时熟读的经典,却也韵律契合,别有一番滋味。

在不少网络写手看,菜名诗词的盛行,不过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无伤大雅。?那些熟悉古诗词的人,看了这些菜名诗词,只会一笑臵之;那些对古诗词一无所知的人,用这样调侃的方式去了解它,未尝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北京大学的何博认为,这种古诗词混搭的形式只是一种无厘头,?如今,在诗词逐渐脱离生活的时候,融入菜名,为生活加点料,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菜名诗词?的出现是对古诗词的一种恶搞。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恶搞?应有底线。接受调查的近千名网友认为,道德伦理(84.6%)、传统文化(73.1%)等内容不应该成为恶搞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炜觉得,这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颠覆。?很多人已经不懂文言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也不深,人们面对这类现象时,只会觉得很好玩,而不会再去细细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云南昆明的刘保州,从上学开始就对古诗词充满兴趣。在他看传统文化是严肃的、神圣的,?这样的‘改编’让古诗词看起更像打油诗。?这类混搭的诗词在网络上流行,不但会误导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甚至还很有可能使他们对汉语无所适从。

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张家恕谈到,这种诗词混搭的现象反映了网友一种?娱乐?的趋势和提供创意的思维,读者和创作者以更轻松、更搞笑的方法解读古典诗词和文化,共同助长了恶搞的流行。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胡遂教授认为,对经典我们应当保持尊敬的态度,过度地进行调侃,久而久之,会让人们失去对古典精华的敬畏之情。胡遂也表示,诗词混搭只要在一个度里,对这种现象还是应该给予?宽容?的态度。?古典诗词是否会因此变味,主要还是取决于受众。?她认为,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认识的网民,对诗词的理解和认知自然不会受到这种?恶搞?的影响,只把这种?改编?当作玩笑;相反,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的网友看到这样的?混搭?,可能会觉得古典诗词不那么严肃,甚至是很随意的,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不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以下关于“菜名诗词”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些网友将诗词与菜名“混搭”,产生的妙趣横生、“笑果”十足的文字。

B.“菜名诗词”是“古诗词混搭”的俗称,当下虽有争议,也颇受一些网友欢迎。

C.不少网络写手认为“菜名诗词”的盛行无伤大雅,一些大学教授也持有类似观点。

D.一些人认为,“菜名诗词”的出现是对古诗词的恶搞,多数网友反对恶搞文化传统。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臵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使荣耀。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

D.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即: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 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简析第一首诗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4分)

(2)两首诗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

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此地有崇山峻岭, ⑴ , ⑵ , ⑶ 。 ⑷ ⑸ , 序》) ⑹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

乙、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⑶ ,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⑷江娥啼竹素女愁, 。 (李贺《李凭空篌引》)

⑸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⑹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

亭》)

三、(24分) 举炊烹饮日月间

王 芸

①表面上看起,灶是火与土的结合,垒土为台,燃薪为火,便有了灶。可实质上,灶一旦运作起,便是金、木、水、火、土的齐齐相遇,缺一不可。

②灶间的女子俯着一张被旺腾炉火映亮、被暄软蒸汽濡湿的脸,在木窗隔透过的熹微晨曦与浓稠暮色中忙碌。壮硕、丰满的身影在焦黄的墙面上悠悠地晃,腰上的围裙转过又旋过去,早沾了一身嵌在灶台纹路里年深月久的烟尘。灶间女子足不出户,却在举手投足、举炊烹饮间,将金、木、水、火、土统统采进了心里。一日三番,像乡村的日子一般齐整。

③乡间土生土长的女孩,多是在灶间完成人生最初的启蒙。她们守着窄窄的灶膛口像守着一扇亮堂堂的窗,从一根根炙红的柴薪、一束束喧腾的火苗里,一路望进了未的岁月。许许多多的美好梦幻,像桔红色的火焰在眼前袅娜地闪耀,升腾。

④当女孩的腰肢摇摇摆摆长过了灶台的高度,女孩便成了那一日三餐在灶间采金采木采水采火采土的女人,在三尺灶台间量度一生的长度与宽度、热度与厚度。柴薪依然在灶膛里旺旺地燃着,将女人的影子夸张地涂抹到墙壁上,孤独地摇晃去。灶,从与女孩眼睛平行的角度,渐渐移转到眼睛的下方,迷朦的蒸汽徐徐上升,弥漫了整个灶间,也遮盖了那一双眼睛和眼睛里沉淀的所有隐秘心事。

⑤灶的故事,就是一代又一代女人的故事。灶曾经青涩,就像每一个女人曾经青涩过一样。最初,男人用他们粗糙的手砌就了灶,给了灶形体与躯壳,却是一代又一代成熟起的女人用她们的双手赋予了灶生命,与善感的灵魂。

⑥女人长长短短的一生,就像一棵柴薪填入了灶膛的过程,由天真未泯的一点潮湿与清凉慢慢被褥热,点燃,直燃出眩目的透红,再慢慢被炙残,灼干,从表到里,沉默

着失去一点一滴鲜活的水分,直至每一脉纤维都全然化作火焰的祭品——灰烬。曾经紧凑的身体慢慢松散开,肌肤憔悴,骨殖破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便软软地坠入灶的底部,冷却为暗淡无光轻软无骨的灰烬。或许,在最后一刻,会燃出一痕灼目的亮,散尽最后一息热。然后是新的柴薪,新的女人,续写一口灶的故事。

⑦男人们在田地里书写清凉的田园诗,女人们在屋子里谱写温热的家园诗。灶,便是那恒定的韵脚,押在每一个日子的晨昏与腰间。

⑧每每从灶屋屋顶上升起的炊烟,就像女人一声声温婉的召唤,也是一座宅屋每天吐故纳新的几缕悠长而拙重的呼吸。不论从哪个角度眺望,男人都能轻易辨认出自家炊烟的形象。由炊烟,又迅速联想到自家女人在灶间忙碌的形象。男人抹一把眉峰淋漓的汗,嘴角不觉微微上挑,露出一抹隐约的笑意。

⑨古时有言,君子远庖厨。不止于此,也不知从何时发端的不成文分工,将灯下苦读归作男人的事,而举炊调羹成了女人该干的活。男人的天地在屋子外面,有本事的男人脚步迟早会越过千册万卷的拘囿,踏千山万水、千沟万壑去求取一纸功名,也求取一生一世的荣华富贵,与一家一族的显赫荣耀。而女人的舞台在屋子里,在灶台间,女人的本事在于将平铺直叙的一日三餐,调配得山高水长,将一个重复了又重复的韵脚运用得飞花流瀑。

⑽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灶离我一直遥远,如同乡村一直遥远。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一个从乡村走出已有十余年的女人,一同在旅游途中,走进大山深处一户黄泥抹墙的人家。进了屋,她直奔灶间,痴痴地守着灶膛口添柴加火,不肯挪步。旺旺的炉火很快暖红了她的脸,红得像屋外檐角下悬挂的一串串干辣椒。饭间,她一直不肯上桌,为一桌人端菜递碗,就在灶间里吃完了那顿农家饭。那是我第一次吃灶烹出的饭菜,吃得热汗淋漓,吃出了百般的滋味与念想。也于一餐饭食间,一下子懂得了乡村生活的些许筋脉。

?这得感谢朋友,和那一口灶无言的提示。

?离不开土地与天空的灶,也就离不开乡村。城市的空间再盛大,也容不下一口灶谦卑的脾性与需要。城市的生活向着空中升起,踏地而炊的灶,依然讷言地,隐忍地,依偎在乡村的怀抱里,与泥土紧紧贴在一起。

?当城市像天上的星群日益繁密,灶越离越远。它从日益稀薄的乡村岁月中,伸出被烟熏火撩过千百年的手指,轻缓若无地勾住了城市岁月的衣襟…… (有删改)

11. 概括文中灶间“女人”的形象特点。(4分)

篇三: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所有主观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词与菜名的混搭风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春未透,花枝瘦,脆贝干煸四季豆?……初读这些诗词,妙趣横生,?笑果?十足,这就是当下颇受网友欢迎的?古诗词混搭?的产物,俗称?菜名诗词?。这些混搭诗词颠覆着儿时熟读的经典,却也韵律契合,别有一番滋味。

在不少网络写手看来,菜名诗词的盛行,不过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无伤大雅。?那些熟悉古诗词的人,看了这些菜名诗词,只会一笑臵之;那些对古诗词一无所知的人,用这样调侃的方式去了解它,未尝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北京大学的何博认为,这种古诗词混搭的形式只是一种无厘头,?如今,在诗词逐渐脱离生活的时候,融入菜名,为生活加点料,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菜名诗词?的出现是对古诗词的一种恶搞。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恶搞?应有底线。接受调查的近千名网友认为,道德伦理(84.6%)、传统文化(73.1%)等内容不应该成为恶搞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炜觉得,这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颠覆。?很多人已经不懂文言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也不深,人们面对这类现象时,只会觉得很好玩,而不会再去细细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云南昆明的刘保州,从上学开始就对古诗词充满兴趣。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是严肃的、神圣的,?这样的‘改编’让古诗词看起来更像打油诗。?这类混搭的诗词在网络上流行,不但会误导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甚至还很有可能使他们对汉语无所适从。

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张家恕谈到,这种诗词混搭的现象反映了网友一种?娱乐?的趋势和提供创意的思维,读者和创作者以更轻松、更搞笑的方法来解读古典诗词和文化,共同助长了恶搞的流行。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胡遂教授认为,对经典我们应当保持尊敬的态度,过度地进行调侃,久而久之,会让人们失去对古典精华的敬畏之情。胡遂也表示,诗词混搭只要在一个度里,对这种现象还是应该给予?宽容?的态度。?古典诗词是否会因此变味,主要还是取决于受众。?她认为,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认识的网民,对诗词的理解和认知自然不会受到这种?恶搞?的影响,只把这种?改编?当作玩笑;相反,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的网友看到这样的?混搭?,可能会觉得古典诗词不那么严肃,甚至是很随意的,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不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以下关于“菜名诗词”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些网友将诗词与菜名“混搭”,产生的妙趣横生、“笑果”十足的文字。

B.“菜名诗词”是“古诗词混搭”的俗称,当下虽有争议,也颇受一些网友欢迎。

C.不少网络写手认为“菜名诗词”的盛行无伤大雅,一些大学教授也持有类似观点。

D.一些人认为,“菜名诗词”的出现是对古诗词的恶搞,多数网友反对恶搞文化传统。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臵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使荣耀。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即: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 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简析第一首诗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4分)

(2)两首诗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此地有崇山峻岭, ⑴ , ⑵ , ⑶ 。 ⑷ ⑸ ,

⑹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乙、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⑶ ,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⑷江娥啼竹素女愁, 。 (李贺《李凭空篌引》)

⑸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⑹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登

三、(24分) 举炊烹饮日月间

王 芸

①表面上看起来,灶是火与土的结合,垒土为台,燃薪为火,便有了灶。可实质上,灶一旦运作起来,便是金、木、水、火、土的齐齐相遇,缺一不可。

②灶间的女子俯着一张被旺腾炉火映亮、被暄软蒸汽濡湿的脸,在木窗隔透过的熹微晨曦与浓稠暮色中忙碌。壮硕、丰满的身影在焦黄的墙面上悠悠地晃,腰上的围裙转过来又旋过去,早沾了一身嵌在灶台纹路里年深月久的烟尘。灶间女子足不出户,却在举手投足、举炊烹饮间,将金、木、水、火、土统统采进了心里。一日三番,像乡村的日子一般齐整。

③乡间土生土长的女孩,多是在灶间完成人生最初的启蒙。她们守着窄窄的灶膛口像守着一扇亮堂堂的窗,从一根根炙红的柴薪、一束束喧腾的火苗里,一路望进了未来的岁月。许许多多的美好梦幻,像桔红色的火焰在眼前袅娜地闪耀,升腾。

④当女孩的腰肢摇摇摆摆长过了灶台的高度,女孩便成了那一日三餐在灶间采金采木采水采火采土的女人,在三尺灶台间量度一生的长度与宽度、热度与厚度。柴薪依然在灶膛里旺旺地燃着,将女人的影子夸张地涂抹到墙壁上,孤独地

本卷第4页(共9页)

摇来晃去。灶,从与女孩眼睛平行的角度,渐渐移转到眼睛的下方,迷朦的蒸汽徐徐上升,弥漫了整个灶间,也遮盖了那一双眼睛和眼睛里沉淀的所有隐秘心事。 ⑤灶的故事,就是一代又一代女人的故事。灶曾经青涩,就像每一个女人曾经青涩过一样。最初,男人用他们粗糙的手砌就了灶,给了灶形体与躯壳,却是一代又一代成熟起来的女人用她们的双手赋予了灶生命,与善感的灵魂。

⑥女人长长短短的一生,就像一棵柴薪填入了灶膛的过程,由天真未泯的一点潮湿与清凉慢慢被褥热,点燃,直燃出眩目的透红,再慢慢被炙残,灼干,从表到里,沉默着失去一点一滴鲜活的水分,直至每一脉纤维都全然化作火焰的祭品——灰烬。曾经紧凑的身体慢慢松散开来,肌肤憔悴,骨殖破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便软软地坠入灶的底部,冷却为暗淡无光轻软无骨的灰烬。或许,在最后一刻,会燃出一痕灼目的亮,散尽最后一息热。然后是新的柴薪,新的女人,来续写一口灶的故事。

⑦男人们在田地里书写清凉的田园诗,女人们在屋子里谱写温热的家园诗。灶,便是那恒定的韵脚,押在每一个日子的晨昏与腰间。

⑧每每从灶屋屋顶上升起的炊烟,就像女人一声声温婉的召唤,也是一座宅屋每天吐故纳新的几缕悠长而拙重的呼吸。不论从哪个角度眺望,男人都能轻易辨认出自家炊烟的形象。由炊烟,又迅速联想到自家女人在灶间忙碌的形象。男人抹一把眉峰淋漓的汗,嘴角不觉微微上挑,露出一抹隐约的笑意。

⑨古时有言,君子远庖厨。不止于此,也不知从何时发端的不成文分工,将灯下苦读归作男人的事,而举炊调羹成了女人该干的活。男人的天地在屋子外面,有本事的男人脚步迟早会越过千册万卷的拘囿,踏千山万水、千沟万壑去求取一纸功名,也求取一生一世的荣华富贵,与一家一族的显赫荣耀。而女人的舞台在屋子里,在灶台间,女人的本事在于将平铺直叙的一日三餐,调配得山高水长,将一个重复了又重复的韵脚运用得飞花流瀑。

⑽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灶离我一直遥远,如同乡村一直遥远。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一个从乡村走出来已有十余年的女人,一同在旅游途中,走进大山深处一户黄泥抹墙的人家。进了屋,她直奔灶间,痴痴地守着灶膛口添柴加火,不肯挪步。旺旺的炉火很快暖红了她的脸,红得像屋外檐角下悬挂的一串串干辣椒。饭间,她一直不肯上桌,为一桌人端菜递碗,就在灶间里吃完了那顿农家饭。那是我第一次吃灶烹出的饭菜,吃得热汗淋漓,吃出了百般的滋味与念想。也于一餐饭食间,一下子懂得了乡村生活的些许筋脉。

?这得感谢朋友,和那一口灶无言的提示。

?离不开土地与天空的灶,也就离不开乡村。城市的空间再盛大,也容不下一口灶谦卑的脾性与需要。城市的生活向着空中升起,踏地而炊的灶,依然讷言地,隐忍地,依偎在乡村的怀抱里,与泥土紧紧贴在一起。

?当城市像天上的星群日益繁密,灶越离越远。它从日益稀薄的乡村岁月中,伸出被烟熏火撩过千百年的手指,轻缓若无地勾住了城市岁月的衣襟…… (有删改)

11. 概括文中灶间“女人”的形象特点。(4分)

本卷第5页(共9页)

篇四:2012高考语文精练即学即练专题试题15)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 (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

鉴赏。一二两句写的是隐者所处环境,远离世俗,清静幽远。三四两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

足不出户,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

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 (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

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联系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阮籍的处境和思想。明确阮籍身仕乱朝、处境危

险,不得不处事谨慎,因此思想情感反映在诗歌中比较隐晦曲折,往往借助象征等手法表达

心意,这首诗就是以凤凰自比。抒写自己高洁的品格、艰难的处境,表达自己志存高远却报

国无路的哀伤。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思考“凤凰”的品性。

饮醴泉——体现爱洁净,提取“洁”;

栖山冈——体现居高处,提取“高”;

彻九州——以声高写才高,提取“才高”;

望八荒——以望远写志远,提取“志远”。

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3. (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送人归京师

②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

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4. (201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

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

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答案:暮春 飞花

1. (201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①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

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题目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4分)

2. (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①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②③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考点一 鉴赏人物形象

1. (2011·厦门市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①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②,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

美好愿望。

2. (2011·龙岩市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

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请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并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作者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情境: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昭君竟把

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以为是“汉宫月”来凝视遐想。在犹抱琵琶的恍惚中,她魂魄逸飞,

似乎跨过了千山万水,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身行万里,心怀祖国,

魂系故土的悲剧形象。

示例二:一曲弹罢,昭君鬓发低垂,泪洒衣襟,举头望明月,竟以为身处汉宫。一刹那

的恍惚与时空的交错,编织出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神话。一个一往情深,魂系故土的昭君形象,

悲情地站在我们面前。

3. (2010·三明二中质检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顾炎武,在明亡后一直从事反清活动。

这首诗中的“精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目标远大,矢志不渝,英勇顽强,坚毅不屈,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

4. (2011·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诗人形象

5. (2010·南平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岩居僧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远离俗世: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②淡泊、平静: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

藤。⑨品性高洁: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或:远离俗世,生活俭朴,心境淡泊,品性高

洁。)

考点二 鉴赏事物形象

6. (2011·福州一中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

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

7. (2011·厦门六中高三检测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的诗题为“咏柳”,诗人托物言志,请分析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

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8. (2011·山西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①小孤山

②(宋)谢枋得

③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

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2016年高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目录

2016年高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目录

一.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汇编

1.薛宝钗 咏白海棠 曹雪芹 2.桃夭 《诗经》 3.芣苢 《诗经》 4.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33.金陵图 韦 庄 34.春暮西园 高 启 35.黄氏延绿轩 高 启 36.新雷 张维屏 5.早兴 6.邯郸冬至夜思家 7.余杭四月 8.题李世南画扇 9.子 规 10.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11.早过大通驿 12.吴松道中二首 13.醉落魄 咏鹰 14.寻诗两绝句 15.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16.送人归京师 17.雨 18.咏山泉 19.江阴浮远堂 20.月圆 21.奉陪郑驸马韦曲 22.春日忆李白 23.岁暮 24.严郑公宅同咏竹 25.月 26.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27.江汉 28.寄远 29. 齐安郡中偶题 30.暮热游荷池上 31.鹊桥仙?七夕 32.金陵晚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 珽 蔡 肇 曹伯启 岑 参 查慎行 晁补之 陈维崧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 储光羲 戴复古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杜 牧 杜 牧 杨万里 范成大 高 蟾

37.己亥杂诗(其五) 38.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39.菩萨蛮 ?北固题壁 40.访隐者 41.残春旅舍 42.钓船归 43.临江仙 44.骤雨 45暮春 46.暮春山间 47.雨过至城中苏家 48.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一) 49.清明 50.望江东 51.题竹石牧牛 52.好事近 53.送邹明府游灵武 54.山寺夜起 55.雨雪曲 56.次石湖书扇韵 57.【折桂令】问秦淮 58.春日登楼怀归 5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0.龙标野宴 61.听蜀僧濬弹琴 62.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6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

龚自珍 顾炎武 郭 麟 郭祥正 韩 偓 贺 铸 侯 蒙 华 岳 黄 庚 黄公度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黄之隽 贾 岛 江 湜 江 总 姜 夔 孔尚任 寇 准李 白 王昌龄 李 白李 白

64.望庐山瀑布 李 白 65.庐山瀑布 徐 凝 66.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67.古风(其十) 李 白 68.古风 (其三十九) 李 白 69.菩萨蛮 李 白 70.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李 端 71.三峡吟 徐 照 100.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101.早发 罗 邺 102.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103.《汉宫秋》 马致远 104.阮郎归 西湖春暮 马子严 105.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106.江城子 欧阳炯 107.劳停驿 欧阳修 72.望江南 73.春行即兴 74.春日即事 75.端居 76.度破讷沙 (其二) 77.晓至湖上 78.溪亭 79.雨后池上 80.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81.登城 82.望湖楼晚景 83.柳梢青·送卢梅坡 84.咏素蝶诗 85.小斋即事 86.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87.乌衣巷 88.人月圆 89.[中吕]山坡羊·燕子 90.柳堤

91.征人怨 92.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93.登崖州城作 94.秋夜纪怀 95.鹊桥仙 96.好事近 9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98.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99.木芙蓉 李 纲 李 华 李弥逊 李商隐 李 益 历 鹗 林景熙 刘 攽 刘长卿 刘 敞 苏 轼 刘 过 刘孝绰 刘一止 刘禹锡 刘禹锡 吴 激 赵善庆 柳中庸 柳宗元 李德裕 陆 游 陆 游 陆 游 陆 游 陆 游 吕本中108.临江仙 欧阳修 109.琅琊溪 欧阳修 110.梦中作 欧阳修 111.晚泊岳阳 欧阳修 112.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113.鹧鸪天 酬孝峙 钱继章 114.未展芭蕉 钱 珝 115.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元好问 116.江城子 秦 观 117.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118.点绛唇 元好问 119.画堂春 秦 观 120.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121.小重山·端午 舒

122.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123.送蜀客 雍 陶 124.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125.木兰花 宋 祁 126.减字木兰花 苏 轼 127.蝶恋花 苏 轼 128.醉翁操 苏 轼 129.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苏 轼 130.望江南 超然台①

作 苏 轼 131.阮郎归·初夏 苏 轼 132.海棠 苏 轼 133.牡丹花 白居易 134.东坡 苏 轼

2

135.九日和韩魏公 苏 洵 136.双调·蟾宫曲 自乐 孙周卿 137.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138.醉眠 唐 庚 139.移居(其二) 陶渊明 140.望江怨 万 树 141.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169.阮郎归 无名氏 170.[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171.华清宫 吴 融 172.过华清宫 李 约 173.绝句 吴 涛 174.[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175.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176.小孤山 谢枋得 142.次北固山下 143.鹧鸪天预

报 王144.定林 145.壬辰寒食 146.示长安君 147.葛溪驿 148.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149.舟下建溪 150.送魏二 151.从军行七首(其二) 15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53.日暮倚杖水边 154.晓上空泠峡 155.山居即事 156.新晴野望 157.秋夜独坐(节选) 158.夜深 159.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160.南柯子 161.[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162.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163.秋斋独宿 164.秋斋独宿 165.含山店梦觉作 166.宿渔家 167.鹧鸪天 168.梦江南 王 湾 177.武夷山中 谢枋得 178.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寂

179.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王安石 180.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王安石 181.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王安石 182.落叶 修睦注 王安石 183.出关 徐 兰 王安石 184.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方惟深 185.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王昌龄 186.军城早秋 严 武 王昌龄 187.江行 严 羽 王 观 188.思远人 晏几道 王 寂 189.鹧鸪天 晏几道 王罔运 190.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王 维 191.野菊 杨万里 王 维 192.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王 维 193.三江小渡 杨万里 周 弼 194.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王 旭 195.渡江 张 弼 王 炎 196.渡江 张 籍 王 恽 197.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张伯淳 李商隐 198.凉州词(其一) 张 籍 韦应物 199.商调·黄莺儿 赠燕 张 漸 招兵问 200.春江晚景 张九龄 韦 庄 201.初见嵩山 张 耒 郭 震 202.示秬秸 张 耒 魏 初 203.鄴都引 张 说 温庭筠

204.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3

205.西江月 黄陵庙 张孝祥 206.鹧鸪天 张 炎 207.卜算子 张元幹 208.竹轩诗兴 张 镃 209.秋暮吟望 赵执信 210关河令 周邦彦 211.?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212.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213.夜 归 周 密

214.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215.秋 夜 朱淑真 216.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二.高考语文史传文阅读专题练习106篇(按传主音序排列)

1.安重荣 2.白居易 3.丙吉 4.卜式 5.曹彬 6.查道 7.彻里 8.陈公弼 9.董槐 10.杜环 11.杜慧度 12.樊英 13.冯道 14.郭浩 15.郭生 16.郭原平 17.韩擒 18.韩文 19.韩休 20.韩延寿 21.何灌 22.何远 23.贺兰祥 24.贺钦

25.侯可 26.胡叟 27.花云 28.嵇绍 29.季布 30.江公皋 31.康保裔 32.寇恂 33.来护儿 34.来懋斋 35.李超 36.李迪 37.李东阳 38.李丰 39.李揆 40.李疑 41.廉希宪 42.梁煕 43.廖刚 44.刘敞 45.卢象昇 46.马文升 47.卖酒者 48.孟尝

4

49.孟德 50.欧阳发 51.欧阳晔 52.欧阳颍 53.裴侠 54.申甫 55.沈周 56.叔孙通 57.疏广 58.宋均 59.宋清 60.宋庆礼 61.苏涣 62.孙傅 63.孙谦 64.唐临 65.陶澍 66.万贞文 67.王德用 68.王公桢 69.王筠 70.王昙首 71.王祎 72.王衷裒

73.韦凑 74.韦丹 75.魏德深 76.吴德基 77.吴汉 78.夏侯端 79.萧燧 80.辛公 81.熊鼎 82.徐谦 83.许逖 84.许曾裕 85.阳城 86.阴兴 87.尹赏 88.优孟 89.于休烈 90.虞溥 91.辕固生 92.詹鼎 93.张诚 94.张文瓘 95.张养浩 96.张自新

97.张祖 98.赵立 99.赵良淳

100.郑濂 101.周访 102.周维城

103.周顗 104.朱晖 105.朱筠

106.朱昭

三.高考语文外国小说阅读试题汇编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