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多才多艺的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2:29 体裁作文
多才多艺的我体裁作文

篇一:多才多艺的我

多才多艺的我

嗨!大家好!我叫侯翔,在清徐县子弟二校读书。爸爸妈妈之所以给我起这个名字,是想让我这棵幼苗在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在祖国的蓝天上展翅飞翔。

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扎着两根麻花辫,一张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我喜欢穿一身粉红色的运动衣。但是,我非常活泼。所以,每天回家粉色运动衣就变得黑不溜秋的。因为这个,家里人老叫我“假小子”。

我的兴趣十分广泛,每当写完作业,我便会画画、读书、唱歌。如果你来我家做客,一走进我的书房,你就会看见墙壁上贴着美丽的图画。如果你路过我家,就会听到优美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

在学校里,我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我经常帮老师收作业和检查作业。我还乐于助人,同学们一有不会做的题就都来问我,我就会一一给他们耐心解答。我也有缺点,学习上常常粗心大意。今年期末考试,因为粗心,语文才考了93,数学考了96.5。这是我后悔不已,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让粗心在我身上永远消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改正缺点,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祖国的有用之才。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职工子弟二校五年级一班 侯翔

篇二:多才多艺的我

单元:独一无二的我

学情分析:

1.学习材料分析

通过《独一无二的我》这一单元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外部特征、个性、爱好、特长、优缺点等等,培养学生了解自己,产生自我,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了解别人眼中的我,学会接纳与自己不一样的别人。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等内部的独特性,能在积极的社会评价氛围中产生良好的自我评价,喜爱自己,欣赏自己,憧憬未来的我,为明天而努力。

课题:多才多艺的我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学的东西很多,让他们通过唱歌、表演、歌伴舞、诗歌、游戏、合唱等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体现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收获,学生会很喜欢的。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提高热爱学习才艺本领的意识。

(2)使学生体会学习才艺本领的辛劳和乐趣。

(3)明白学好才艺的好处和意义。

(4)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投入到才艺学习之中去。

学习时间:一教时

学习准备:

教师: ppt

学生:学生事先准备好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一:听故事《小动物比特长》

任务目标:通过听故事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导学要点:边讲边议,明理。

二.学习任务:才艺大比拼:

任务目标:通过看其他同学的才艺表演,使学生体会学习才艺本领的辛劳和乐趣。 导学要点:相互讲评,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学习才艺的艰辛。

篇三:多才多艺的我

多才多艺的我

我叫高立辰,今年九岁,我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我圆圆的脸蛋,一双秀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炯炯有神。

我酷爱书法,从小就跟着徐老师学习。虽然很累,但我克服困难,坚持练下去,练了一手好字。记得在语文下课时,我交上作业,就去上体育课。当我们回到教室时,“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语文老师吧作业发下去,但没有我的,于是我急忙问老师:“老师,我的作业本呢?”老师没有回答。过了一会,老师说:“没有发到作业本的站起来。”我忧郁地站起来,发现有两个同学跟了我一起站起来。不一会,老师就把我们的作业给大家展览。老师说:“这个作业非常好。”这时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也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好好练字,写得更好。一直到现在,我孩子坚持练字。

我钟情于五子棋。记得在康成小学时,每周三下午的下棋活动上,我

多才多艺的我

都要向其他同学挑战,他们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下过我,我很兴奋,但我不骄傲,我会继续加油!

这就是我,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

篇四:多才多艺的我

多才多艺的我

三年级六班 郭叶蓁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多才多艺的小女孩。

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弹一首钢琴曲,音符在我的手指间流淌,优美的钢琴曲在我的耳边萦绕,顿时我就把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学钢琴磨练了我的意志,这跳跃的音符;这优美的旋律;这美妙的乐普,一直伴我走过了5个春秋。

如果我写作业写累了,我就会打开音乐,伴随着那优美的音乐,我就会翩翩起舞,看着镜子里那优美的舞姿,我心想:学舞蹈不但有苦,更有甜,舞蹈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一包调味剂。

你看,我像不像一位“小才女”呀!

篇五:多才多艺汪国真

昨天( 2015年4月26日),我刚从杭州出席首届浙江书展归来,得知文友汪国真先生于当天凌晨病逝,终年59岁。

在我收到的书信之中,论书法,诗人汪国真给我的信要算是够漂亮的。他的信,用毛笔写在八行红格宣纸信笺上,竖写,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八行书”的标准。《后汉书》称,古人写信,“书唯一纸,纸八行”。汪国真的信,字大,虽然不是“书唯一纸”,也不过“二纸”而已。他的信,内容很简单,如果用电脑写成E-mail,两、三行而已:

叶老师:

您好!新年将至,送上贺卡一张,谨祝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希望您多多保重,我和许许多多读者在等着看您的新作。得便望联系赐教。

好!

汪国真上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信中所附贺卡,也别具一格。贺卡上印着椰子树下,一对夫妇牵着孩子的手在徜徉,旁边印着汪国真的诗《深深的心愿》:

有一个深深的心愿

愿孩子们身体健康

生命像那奔流不息的江河

有一个深深的心愿

愿年轻人心情快乐

生活像那轻盈美丽的云朵

有一个深深的心愿

愿中年强健 老人长寿

回忆美好得像诗也像歌

有一个深深的心愿

愿我献出的不仅是一颗爱心

还是人间一片瑰丽的景色

我与汪国真相识,是1992年8月在北国边陲的一次笔会上。他,斯斯文文,俊秀的脸庞上戴着一副秀琅架眼镜,越发显得文雅,帅哥一个。36岁的他,看上去像个大学生。他毫无锋芒毕露的那种诗人狂态,却腼腆得如同一位姑娘。

那时候,正值苏联解体——“8·19”政变一周年。我们参加笔会,一起从中国东北越过中俄边界,前往俄罗斯远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那时候的俄罗斯又穷又乱,汪国真被小偷偷去一千卢布,而我的旅行包则被小偷用刀片拉了一刀,照相机险些被盗。对于我们来说,此次俄罗斯之行是难忘的。

那时候,汪国真正处于大红大紫之中,在中国文坛刮起了“汪旋风”。

那年初,汪国真来上海,在上海文坛掀起轩然大波:他在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签名售书,那天下着蒙蒙春雨,读者排成长蛇队,从楼上一直排到楼下,盛况空前。他在短短3小时内,签售了4000册“汪诗”,用掉7支签名笔!须知,任何上海作家签名售书,从未出现如此壮观场面。至于上海诗人,在我的印象之中,似乎未曾有过签名售书。

我不由得记起,曾经在上海接待印度诗人苏尼尔。他告诉我,印度文学界有句夸张的话:“诗人比读者还多!”诗的稿酬本来就比长篇小说少,而印度诗集的出版又异常艰难,所以诗人的稿酬犹如胡子上的饭粒。在印度只有安贫乐道者,那才是诗人。

在中国,诗人的境遇跟印度差不多。除了唐诗三百首以及唐宋诗词之外,出版社几乎很少出版中国当代诗人的诗集。诗集的征订数难以逾千,有时甚至连100册都不到。诗人们不得不拉赞助,不得不“包销”诗集,惨淡经营,才勉勉强强印了千把册,算是“问世”了。可是,汪国真的诗集,却如此走俏,如此红火,几乎成了奇迹。汪国真的诗集,不仅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而且还有那么多盗版本呢——盗版书商的眼睛,向来只盯着畅销书。我在文学圈里,听到不少关于汪国真的议论,说他的诗不是诗,浅薄得很,是“迎合”少男少女??甚至有人掀起一番“倒汪运动”。

在我的心目中,汪国真是一个谜。

我曾找了“汪诗”来读,觉得别具风味,给我清新之感。不过,这样的诗,会在中国诗坛上刮起猛烈的“汪旋风”,我仍不可理解。

在这次北国之行中,一个夜晚,他跟我长谈,这才使我渐渐了解了他,明白了“汪旋风”最初是怎么刮起??

在我看来,他不是一团稻草,不是一桶汽油,不是在顷刻之间腾起烈焰。他如同煤球炉,经过慢慢的引燃,炉火渐旺,终于“红”了起来。

他的经历很简单: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中学毕业以后,曾在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后来考上暨南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他是一位青年,他为青年写诗,写青年之诗。他曾经自称他的诗歌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他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

他的诗,最初是在许多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青年杂志的发行量大,拥有众多的青年读者,他的“青春诗”渐渐在青年心中扎了根。这样,年复一年,他在青年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自己庞大的读者群。然而,此时文学界对他几乎一无所知,虽说他也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一些诗。

他的诗,在青年中不胫而走。青年杂志《女友》看准了“行情”,特邀他开辟了“汪国真专栏”。他还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的专栏作者。

出于对“汪诗”的喜爱,有的青年读者收集“汪诗”,抄录成册,出现了“汪诗”手抄本。他得到了“上帝”——青年读者的认可和拥戴。一位女教师把“汪诗”手抄本交给在北京学苑出版社当编辑主任的丈夫看,她的丈夫主动找到汪国真,愿为他出版第一本诗集。

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0日便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据汪国真向我透露,此前,他曾把自己的诗集交给南方一家出版社,在那里未遇“伯乐”,压了很久未能出书。

1990年5月19日,《北京晚报》为汪国真诗集的出版发了一条几行字小消息,翌日王府井新华书店立即涌来大批青年读者购买“汪诗”。

《年轻的潮》竟重印5次,总印数达15万册——这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是不可想像的数字。

1990年7月4日,汪国真的诗集《年轻的潮》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图书仅此一本。

1990年10月,汪国真应邀到北京许多大学作诗歌演讲,受到大学生们的热捧。 ??

这清楚地表明,“汪诗”不是“自上而下”、由诗坛权威捧起来的,却是“由下而上”、由青年读者拥戴而形成“热点”。

与汪国真同行的那些日子里,不论在宾馆、在餐厅以至在大街上,他常被青年们认出(因为他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露过面),要他签名。有的青年,当场背诵“汪诗”。这样,他仿佛成了青年中的“上帝”。

在当时,论资历,汪国真很“嫩”;论作品,他也不过出了几本薄薄的诗集。然而,他已成了中国诗坛一颗耀目的新星。他的成功,道出了一个真理:不论作家还是诗人,应该真诚地贴近广大的读者,尤其是贴近年轻读者。只有和广大读者心相通、心相连,才可能使文学家走出象牙之塔。

他的诗集一部又一部出版,一直处于畅销之中。他的诗集《年轻的思绪》获1991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汪国真爱情诗精品赏析》获1992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汪国真哲思短语》获1993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此后,1996年12月19日在北京大学与汪国真见面。后来又多次在全国文学界会议上见到汪国真。

2006年8月,我与汪国真在河北石家庄重逢。他告诉我,最近他正在筹备书画展,而且正忙于为400首古诗词谱曲。他还主持电视节目。

多才多艺的他,人到中年,益见光彩。

令我叹息不已的是,汪国真猝然而故,他写给我的信,真的成了“历史的绝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