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商仲永死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3:30 字数作文
商仲永死后字数作文

篇一:伤仲永复习案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复习学案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 掌握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2、 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作者、出处等。

3、 对照注释翻译全文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预习检测

一、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自己动脑,看看谁翻译的最好!老师相信你能行!)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文学常识识记(动动脑,快速记忆)

1、《伤仲永》选自《 》。作者 (1021—1086),字 ,号 ,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 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3、《资治通鉴》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

4、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 家, 家。

5、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6、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7、鲁肃 (172-217),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三、细读课文,梳理重点文言现象(细心一点,可别有疏漏啊!)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现象

4、特殊文言句式

5、一词多义现象

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2、 背诵课文

自主学习(自己动脑动手,看看哪个同学能为小组争夺一面红旗)

默读《伤仲永》一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文中的“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4、文中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或者说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辩论:

A、天资聪慧是成长的关键

B、后天教育是成长的关键

(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默读《孙权劝学》一文,思考下列问题

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写出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

6.文中那句话表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7、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治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 (团结就是力量,看看哪个小组力量最强大!)

1、 比较《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2、 你还知道哪些勤奋学习的故事或成语名言

3、 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4、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人们刮目相待。而天资聪明的仲永却因“不使学”而“泯

然众人”。读罢这两篇文后,你有何感想?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既应反思自己的行为,又应培养自己表露观点的能力)

拓展延伸(我抒我感,我最棒!)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或“由吕蒙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畅谈感受与启示。 要求:①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语言简练。 ②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③时间在2分钟左右。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心中的梦想﹗

达标练习(拼拼看,鹿死谁手!)

一、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即更刮目相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 。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

写作经验谈:

二、阅读《伤仲永》,回答1~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篇二: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

伤仲永 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伤:悲伤,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隶:附属,隶属。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异焉:对此感到惊异。异,感到惊异。焉,代词,此,指这件事。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为:作。这里是“题写”的意思。

收族:团结族人。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自是:从此。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文理:文采和道理。

奇之:认为它是奇才。奇,以??为奇。

稍稍:渐渐地,慢慢地。

宾客:把??当作宾客。

利:认为??有利。

环谒:四处拜访。

先人:祖先,这里指作者的父亲。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二、相关背景:

1.作家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在江、浙等地作地方官的十多年间,在局部地区推行

他的革新措施,显示出不平凡的政治才干。宋神宗时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被迫辞职。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尽改新法,他忧愤而死。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把他的文集叫做《王临川集》又因为他有"文"的谥号,故后人又称他为王文公(公是尊称),把他的集子叫做《王文公文集》。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其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作者23岁时写的一篇短文。

据《宋史》载,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即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可见,在小时候他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他以后在《本朝百年大事札子》中说:“以诗赋记诵以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可见他强调学习,要求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在上神宗皇帝的万言书中说人才是“陶冶而成”的,需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且专门写《材论》,阐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可见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这与本文重视教育作用的思想是一致的。

2.背景材料

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的散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年)。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的人才观。这个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至今仍有其价值。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二、文章脉络

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针砭了当时家庭与社会都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对人成长的决定作用。

第一段写方仲永五岁时的情景。“世隶耕”说明不可能对仲永有诗书熏陶的影响,刚五岁没有读书,没有见书具也很自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忽啼求之”不得不奇了。这里“忽”字很突兀,而且还能“即书诗四句”,还“自为其名”,就更奇了。自此以后,指物作诗立就,简直是再奇没有了。这里从正面尽量写方仲永的奇异,作者还嫌不够,又从侧面来烘托,如“父异焉”、“邑人奇之”等,正面、侧面尽量写方仲永的奇异,写他聪明超过常人,写他受于天者甚厚,简直是个神童,这里“扬”,正是为后面的“抑”作铺垫,作准备。 由于“不使学”,天天去拜会那些邑人,方仲永终于变了,第二段就是写这个变化。变化写得很有层次。先是“闻之也久”,这表时传说的时间长,时间久了说的也可能多了,但

听的究不可信,紧接着便写“见之”,这时方仲永已大不如以前了。再接着“问焉”,就已“泯然众人矣”。

文章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叙事部分与议论部分。叙事部分先扬后押,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方仲永的天资做了不适当的渲染,把他写成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不合乎实际。文中虽然有这不足之处,但本文意在以方仲永的故事的典型的反面事例,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这一立意无疑是十分深刻的。

三、重难点导析

⑴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但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贪财短视的父亲造成的。文章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有两条线索:一条从叙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显露到声誉日隆;另一条叙述仲永父亲从发现儿子才能到以儿子才能为谋利手段。这样写的用意: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衰退以至丧失殆尽,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必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不必多说了。

⑵“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表明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叙事一气贯通而又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又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又意旨鲜明。这种见闻录的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 文章叙事部分按时间顺序把“闻”“见”“闻”三个片断结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过渡句就是“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⑶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结尾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里要注意,“受之人”是说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而不是说人自身的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方仲永因其父“不使学”而根本无从学习,无从努力),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后者并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内。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我们认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的关系不无裨益。

四、参考译文

金溪县的乡民方仲永,家里世代务农。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见过纸、笔、墨、砚等文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感到惊奇,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争着)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非凡,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觉得那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就不像先前那样聪明了。又过了十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告诉我)说:“(仲永的才华已经)消失,像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类文品读】

奕秋

《孟子》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奕:下围棋。奕秋:秋是人名、因善奕,所以称奕秋。

1、给下列字注音。

奕( ) 诲( ) 鹄( ) 缴( )

2、解释下列词。

⑴夫: ⑵数:

⑶通国: ⑷诲: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一句中有三个“之”字,试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

5、两个人一同学习下棋,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

(参考答案:1、略 2、⑴句首语气词⑵技艺⑶全国⑷教导 3、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的话。 4、⑴代鸿鹄;⑵⑶代专心致志学习的那个人 5、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而另一个人却心不在焉。)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 A、奴隶 B、属于 .

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A、曾经 B、尝试 .

⑶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A、从此 B、自己于是 .

⑷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A、乞讨 B、求取 .

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父环谒于邑人。( ) A、进见 B、拜访 ..

⑹泯然众人矣。( ) A、消失 B、泯灭 .

⑺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A、通晓 B、连通 .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是( )

篇三:七下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蝉蜕(tuì) 花圃(pǔ) 木屐(jī) 玉簪花( zān ) ....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cu?n ) ....

C.桑葚(shèn) 臃肿( yōng ) 骊歌(lì ) 掸子( dǎn ) ....

D.菜畦(qí) 倜傥(tìtǎng) 拗过去(?o) 弥漫(mí) .....

2、选择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相宜 鉴赏 人迹罕至 性子很燥

B 确凿 讪笑 臃肿可笑 接连不断

C 丑陋 碎裂 来势汹汹 指物作诗

D 嫉妒 篱笆 泯然众人 攒成小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意双关,含义丰富,既指夹竹桃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C《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

4.根据提示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侧重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几句是 ; 。 , ; , 。

(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 。

(3) , 。深林人不知,名月来相照。

5.下列句子均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分)

⑴各地政府赦免农业税是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的原因之一。

⑵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活动,主动接轨上海,是我们战略重大的决策。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18分)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

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貌岸然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

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

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而已其贤也,不受这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

天,固众人,又不受这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隶: 异: 文理: 通悟: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稍稍/宾客其/父 D不能/称前时之/闻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10.课文标题“伤仲永”中的“伤”是 的意思,“伤”的是方仲永由一个

沦为“ ”的经历,并由此说明的道理是( )(4分)

A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是成才的关键 B先天的禀赋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C物质利益毁灭人才 D乡人称誉使人骄傲

三、现代文阅读。

(一)《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14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

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1、第1段中“我”为什么着急“快回家去!快回家去”?(2分)

12、“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一句中“好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3、“我”回家时看到爸爸养的花怎样了(用原文答)?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3分)

14、请分析文中两次写出弟弟妹妹们的院子里玩的用意。(2分)

1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分)

16、“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应怎样理解?(3分)

《痴心石》三毛(15分)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18.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3分)

19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①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

石头的画面。

20.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

21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四、[作文题目](5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品读试卷所写的文章,我们看到,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而《生死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生命状态,没有一点乐观精神,又怎能灿烂如此?

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

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要求:内容健康,文体不限,书写整洁,600字以上。

第一单元测试

1C 2A 3D 4略

5.(1)把“赦免”改为“减免”

(2)把“重大的”移到“战略”前

6、8略

7/9/10答案在领航课堂第一单元测试卷

11,急于回家向爸爸报喜,我的成长与爸爸的教育、鼓励是分不开的。

12不能,如果去掉,与原意不符,这知识一种感觉和猜想,不是现实的。

13(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2)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预示着爸爸的病加重了,就像这花、这石榴一样,生命将走到尽头。

14、他们还是小孩子,不懂事,只知道玩。

15、是感觉到长大了。因为“我”感觉到“我是小小的大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16、实际上家中的花儿落了,而作为需要爸爸抚育的花儿——“我”,也长大了,可以自己成长了。 17.A

18.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想把“我”想得到的一切都给了“我”;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为“我”付出太多而愧疚,“骂”实际上是反语。(答出大意即可)

19.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石头、洗石头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答出大意即可)②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答出大意即可)

20.“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意近即可)

21.提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

篇四: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32题,含答案)

——文学常识

1. 【2013年·重庆】

【试题】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5.(3分)D(A.《老王》不是朱自清的作品;B.《社戏》是小说;C.俄国作家契诃夫) 2. 【2013年·甘肃平凉】

【试题】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文忠”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死后的封号作书名。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讯》《形而上学论》等。

【答案】略

3. 【2013年·广西百色】

【试题】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C.《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D.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答案】

4. 【2013年·贵州贵阳】

【试题】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

三个部分。

B.戴望舒,我国现代诗人,他的诗作《我用残损的手掌》选自《戴望舒诗全编》,其诗集还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

C.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清代小说家。

【答案】A

5. 【2013年·贵州遵义】

【试题】

【答案】A

6. 【2013年·湖北鄂州】

【试题】4.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的作者分别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和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

国第一部语录体史书。

【答案】4.C(2分)

7. 【2013年·湖北黄石】

【试题】7.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人称“凤辣子”。她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对上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女强人。

C.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了300多部短篇小说,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除了我们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等。

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答案】7.A(应为“现实主义”)

8. 【2013年·湖北荆门】

【试题】6.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该书属纪传体史书。

B.《雪》选自于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C.《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典型—夏洛克。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 “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答案】6D

9. 【2013年·湖北十堰】

【试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

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各家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B.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C.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质朴而率真的双喜阿发、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

【答案】4.C(3分

10.

【试题】

【2013年·湖北随州】

【答案】A

11. 【2013年·湖北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

【试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B.《陈太丘与友期》(《期行》)《伤仲永》都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C.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给巴特勒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答案】4.B(2分)

12. 【2013年·湖南衡阳】 【试题】

【答案】C

13.

【试题】

【2013年·山东省**市】

【答案】

14.

【试题】

【2013年·湖南邵阳】

【答案】略

15. 【2013年·江苏扬州】

【试题】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的作品,语言有的凝重,有的泼辣,有的清新;主题通常都是深刻的,如《孔乙己》《故乡》等小说,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底层的苦人儿。

B.文学关注人性。《威尼斯商人》揭示了夏洛克的冷酷无情,《热爱生命》讴歌了淘金者顽强的开拓进取精神,《汤姆·索亚历险记》赞美了儿童的天真纯朴。

C.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也写了不少风格清新的词,如《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描绘雨后清新美景,寄寓人生哲思。

D.童话虽然大多篇幅短小,但并不妨碍其思想的厚重,比如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就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爱的情怀。

【答案】B

16.

【试题】【2013年·辽宁本溪】

【答案】C

17. 【2013年·辽宁丹东】

【试题】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D.《泊秦淮》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宋代诗人。

【答案】6.D

18. 【2013年·辽宁锦州】

【试题】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他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

B.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如《使至塞上》。

C.《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写于一九三一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出自德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答案】C

19. 【2013年·辽宁沈阳】

【试题】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篇五:语文版语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论语

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习),不也

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了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习,向

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商仲永死后)

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也有,则)加以改正。?

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方元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有回。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伤仲永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岁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的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邀他父亲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木兰诗

唧唧又唧唧,木兰地着大门纺织。听不见织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问木兰想什么,问木兰怀念什么。木兰也没有什么想的,木兰也没有什么怀念的。

昨天下午见到军中的文告,可汗正大规模地征兵。好多好多卷的文告啊,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无买鞍买马,从此替父出征。

去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买笼头,去北市买长鞭。早上辞别爹娘,傍晚到了黄河边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到了黑山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在啾啾嘶鸣。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飞越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用刁斗报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很多很多的将士战死沙场,很多很多年后将士回到故乡。 回来后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大殿上。记了许多许多次功勋,颁发了许多许多的奖赏。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要做官,只希望驰骏马,送我回到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迎出外城;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饰;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霍霍磨刀宰杀猪羊。打开东屋的门,坐在西屋的床,脱掉战时的长袍,穿上过去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黑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走出门看望战友,战友们都惊慌:在一起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哪能分辨出哪是雄哪是雌?

26.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以为了不起。他曾在自己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卖油的老头儿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的技术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头儿说:?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手浮熟练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卖油的老头儿说:?怎么敢呢,我是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说完,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进入葫芦,但是钱没有打湿。卖油的老头儿接着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卖油的老头儿走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寂静的涧谷中,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所以,打鱼的人往往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的叫哦,不禁泪湿衣裳。?

戴震难师

戴震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先生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先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先生说:?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宋朝人。?戴震又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先生说:?周朝人。?戴震问:?周朝、宋朝相距多少时间了??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知悉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先生没法回答,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小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