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自相矛盾成语的寓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22:23 体裁作文
自相矛盾成语的寓意体裁作文

篇一: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自由读,齐读成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相矛盾”这则成语。(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把每个句子读通顺。

3、出示:楚国 卖 矛盾 戳穿

夸口 锐利 坚固 张口结舌

对这些字的记忆和运用你有什么好方法或建议。

4、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品读夸口话,理解矛盾之缘由

1、师:那个楚国人到集市上去推销的是什么产品?

2、师:你了解矛和盾吗?(幻灯片)结合图简介矛与盾,在战争中,它们有什么作用?(矛:长矛,古代用于攻击对手的的盾;盾:盾牌,古代用于挡住别人矛的进攻。)

3、他是怎么说的?

4、什么叫夸口?(吹牛,说大话)

5、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他吹?(坚固得很,随你 都)

他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一种矛可以戳穿,他的盾是天下无双的。

6、你能通过读表现出那个楚国伯夸口来吗?

7、第二句呢,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夸口,吹牛)谁再来读?

8、围观的人听到那个楚国人说的话,会有什么表现?(学生想像说话。)

9、那个楚国人听了,有什么表现呢?请看插图。

出示: 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能换一个词语吗?(“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

能进行一段话的描写吗?可以写出那个楚国人的神情,动作。(同桌讨论)(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4)此时此刻,他脑子里会想什么?又怎么做?

你还想对这位楚国人说些什么?

除了责备,埋怨,就不可以给他点善意的忠告? (5)这个人的矛锐利,盾坚固,如此好的商品不卖出去,实在可惜,让我们来帮帮他修改广告词。

小组讨论一下

10、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11、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 盾》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2200 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矛盾》吗?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读。

3、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课文说说古文大概的意思。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五、拓展练习:

提出写作要求:

1、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自相矛盾》。

用下面的开头:

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2、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3、把句子写通顺,注意语言的生动。

4、写完后自己读一读。

篇二:自相矛盾

此课为2009年校级教研课

自相矛盾

希士小学 施恩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

读得真好!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读字词:矛 盾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3)让我们继续读。生读字词:锐利 、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也行。)

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4)接着读。读词:拿、卖。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5)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师:“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显示: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读一读。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a.我听出来了,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自相矛盾成语的寓意)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播放FLASH动画)

(自夸、耍小聪明、不动脑筋、愚蠢可笑、爱说大话)

4、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男女生分读)有问题吗?

(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

还可以怎么问他?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

3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

(4)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 (相互抵触、不一致。)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谁来说说!

(7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哎,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谁能告诉大家,这段古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

学 故事 夸口 张口结舌

明 道理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篇三: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课件:自相矛盾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个成语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成语接龙。

(1)成千上万—万马奔腾—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

(2)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知故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当机立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见天日—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山

穷水尽—尽心竭力—力争上游—游山玩水??

4、简介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5、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生疑惑)

师:怎么啦?

(师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

(生笑)

师:又出问题啦?

这也是矛盾的?

板书“矛”“盾”

“矛”是什么东西?(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盾:又是什么东西?(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不是两种东西了,它就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些句子,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知道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吗?

简介韩非子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今天,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内容。

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后同桌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楚国 卖 矛 盾 戳穿

夸口 锐利 坚固 张口结舌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抓住“夸口”理解课文内容:

1、师:在文中,用了“夸口”这个词,来说那个卖矛又买盾的人,“夸口”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看看,夸字的上面是个什么字?(大)。夸口就是说大话。

夸口就是说大话,文中的楚国人,说了什么大话呢?

出示: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读句子,要读出“大”的感觉。)(自读、指名读、齐读)

现在,我们把句子变一变,加上一组关联词说一说。

(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现在我们再来把句子变一变,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一说。

(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能不能再变一下,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也用上面的方式变一变,说一说。

(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说大话好不好?

2、(遮住夸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个什么字?亏可以组成什么词?(吃亏、亏损、盈亏)

3、说了大话就要吃亏,楚国人说了大话,他就要吃亏了,他吃了什么亏?

(当有个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

(板书:张口结舌)

4、张口结舌什么意思?(由于理屈、紧张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5、我们把问的人的问题画出来,并试着回答他的问题。

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他的盾( ),这跟他说的“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这说明矛不( ),这根他说的“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

也就是说,他说的两句话不能同时成立,要么前一句不对,要么后一句不对。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

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

师:是呀,你们看,本来矛和盾都是两种兵器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抵触呢?正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哪。

6、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启发、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

(五)代写反思提升认识

代写反思:那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我们来帮他写一写。(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写反思然后起来交流。)

(六)、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篇四:自相矛盾

8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难点:

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课前的比赛中,大家说了许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正音。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现场表演:

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对比读现代文。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自相矛盾》

篇五: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

新平县第五小学:郑 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3、其实刚才说的成语中有很多都是一个小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寓言故事,还有的来自神话传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看他们都属于哪一类

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

历史故事 滥竽充数

神话传说 画龙点睛

3、寓言往往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自相矛盾”这则成语故事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1

4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齐读

板书 矛 区别 茅 与 盾

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兵器,看图(矛:长矛,长柄,有刃,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人称“干”, 通常左手持盾以掩蔽身体 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4、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讲述的就是自相矛盾这则故事

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试着联系刚才看的视频概括一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读课文,正音。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3、故事的主人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夸大其词 不讲实际 说大话

哪个词展现了他的这个形象

“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 板书:锐利 戳穿

坚固 戳不穿

2

指名朗读,他读得怎样。(不仅肯定而且夸张 重读:得很 随你)

师:谁不看书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加上动作 拍拍胸脯 昂起头)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故意这样问的明知故问)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板书“张口结(jié)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学表情)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会产生有什么样的后果?(板书: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再看看这段视频,请同学试着练一练,分角色朗读。

谁愿意来演一演

6、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很多成语是出自古代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3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作业:小练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来源:小精灵儿童网站

4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