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1:01 体裁作文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体裁作文

篇一: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作文题: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审题的关键

这个题目审题的关键,是句意的理解。

理解“知足知不足”一句的关键,就是对“足”的理解,“足”就是“足够、充足”的意思,知足,就是一种满足,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就是不满足。两者的意思是相对的,合在一起,知足知不足,那就是要我们得清楚、明白: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知足,可心安;知不足,方可上进。

有为有不为,其中的“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这里的关键是“应该”一词,这关乎是否要越过道德底线,法律红线的问题。因此,古人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训诫。

如此看来,这两句话所饱含的人生哲理,不仅可当作为人处世的箴言,更足以成为读书治学的座右铭。

二、审题的误区

最容易失误的地方,是第一句话,即“知足知不足”。很多考生把“足”理解成“长处、优点”,把“不足”理解成“缺点”。这是不准确的,也不符合这句话的表达习惯。实质上这句话包涵了意思相对的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辩证认识与分析。这是立意的关键,也是构思的关键。

三、失分标题

1、人在世上(太笼统)

2、心灵的种子(含混朦胧)

3、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偏)

4、认清自我,把我未来(偏)

5、人贵有自知之明(偏)

6、认识自我(偏)

7、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离)

8、知之为知之(离)

9、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10、以退为进(离)

11、坚持才会胜利

12、懂得取舍(偏)

13、谈做人(太笼统)

14、认识你自己(偏)

15、给自己一面镜子(偏)

16、知行合一(离)

17、扬长避短(离)

18、认知才能而为(偏)

19、君子(太笼统)

20、为人处世之道(太笼统)

21、正视自己(偏)

(划横线的标题的偏题程度还要取决于文章具体内容。)

四、规范标题

1、知足知不足

2、有为有不为

3、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4、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5、为与不为

6、知足常乐

7、为当为之事

8、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9、怀抱梦想 永不知足

10、底线

11、把握人生尺度

12、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相关资料

名言——

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庄子

吉莫吉于知足。

——《素书》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吕邦献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

——魏禧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陈自崖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无可无不可,应世法也。有为有不为,守己法也。

——《守世守己》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裘法祖

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

——列夫·托尔斯泰

【引申】知足是一种境界,只有知足的人才会体现出对生活和事业的洞察力。知不足是一种智慧,只有知不足的人才会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热情。知足和知不足结合在一起,代表的是一个人完美的人格,推及到企业家身上,可以说是完美的企业家性格。

故事——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从前,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住在“一座破旧的小木棚里”。老头儿天天撒网打鱼,老太婆天天纺纱织线。

老头儿打到一条金鱼,不要任何报酬,将她放回了大海。老太婆知道这件事以后破口大骂,硬逼着老头儿去向金鱼要一只新木盆。金鱼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但是老太婆又破口大骂,让老头儿再去要一座木房子。金鱼给了她一座木房子。

老太婆还不满足,她不高兴再做平凡的农妇了,要做世袭的贵妇人。金鱼满足了她的要求。老太婆当上贵妇人以后,却把老头儿派到马房里干活儿。老太婆说她不想再做世袭的贵妇人要当个自由自在的女皇。金鱼又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

当老头儿回来时,老太婆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吩咐左右把他从眼前赶开。然后,老太婆又不高兴再当自由自在的女皇,而要当海上的女霸王,并且要金鱼亲自侍奉她,听她使唤。这一次,金鱼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还收回了以前送给她的一切。

当老头儿从海边回来时,他看到的仍旧是那所小木房,老太婆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

青年人与法布尔的故事

有位青年,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事业上,收获却很少。”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

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这位青年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点燃了这张纸。

接着,法布尔对有些茫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这位青年恍然大悟,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其实,不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这种不会舍弃的毛病,有所专长的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

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人,一只兔子也抓不住。样样“通”的结果,只能是样样“松”。人无所舍,必无所成。

素材——

做人三境界:不知足 知足 知不足

做人要有境界。在“足”与“不足”间,人的境界一分为三。

做人第一境:不知足。

篇二: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前几天,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介绍裘法祖教授事迹的报道, 裘教授的座右铭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看 了这个报道,我深深地为裘教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所感动。 裘法祖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医学家、同济大学教授。裘 教授 1914 年 12 月 6 日生于浙江杭州,他从事外科学医疗、教学、科 研工作近 65 个春秋,改进 20 多种普通外科手术,有“中国外科之父” 之称。他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是推动我国腹部及基本外科发展的主 要开拓者。 他主持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 官移植研究所,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同时他 又是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裘教授一贯重视科学研 究,由他提出并亲自主持和指导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获“首届全 国科学大会奖”,肝移植研究获 1979 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教授身为资深科学家,今年 6 月份因病 去世,在他逝世前还在为汶川地震伤员会诊。 几天来,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对待做人、做事、做学问 的问题。我理解,做人要知足,这里讲的是生活态度问题,我们大家 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 因为有了好的心情, 才能快乐工作和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做人要低调,不要攀比;做事要知不足,这是事业心 的问题,就是说做事的起点要高、标准要高,要力求更完美;做学问 要不知足,这是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做学问要永不满足,要不懈的追 求,要活到老学到老。前天,我出差到沈阳,在 1057 次列车上遇到 了河南汝阳的地税干部小徐,她毕业于河南财专税务专业,通过考试 进入公务员队伍,她很珍惜这份工作,她负责发票管理,练就了识别 真假发票的硬功夫, 她说, 假发票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这次旅途中, 我还遇到了一位在河南郑州军校上学的博士生,她是唐山乐亭人,父 母都是由于企业破产后退休的职工,她认真学习,学完了大学之后, 又读了硕士研究生,接着又读了博士。我为小徐的敬业精神和唐山乐 亭的这位博士的学习精神所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是认为生不逢时,生活上喜欢与别人攀 比,向高标准看齐,越比越觉得郁闷,对生活缺乏信心;有的人做事 低标准, 遇到困难就退缩, 一有责任就向外推, 缺乏担当责任的勇气; 有的人做学问不是持严谨的态度,而是耍小聪明,美其名曰走捷径。 这些人与裘教授比差距是多大呀! 裘法祖教授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向裘教授那样

,做人要知足, 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篇三:2012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导写素材

2012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导写

【文题】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审题的关键

这个题目审题的关键,是句意的理解。

理解“知足知不足”一句的关键,就是对“足”的理解,“足”就是“足够、充足”的意思,知足,就是一种满足,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就是不满足。两者的意思是相对的,合在一起,知足知不足,那就是要我们得清楚、明白: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知足,可心安;知不足,方可上进。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其中的“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这里的关键是“应该”一词,这关乎是否要越过道德底线,法律红线的问题。因此,古人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训诫。

如此看来,这两句话所饱含的人生哲理,不仅可当作为人处世的箴言,更足以成为读书治学的座右铭。

二、审题的误区

最容易失误的地方,是第一句话,即“知足知不足”。很多考生把“足”理解成“长处、优点”,把“不足”理解成“缺点”。这是不准确的,也不符合这句话的表达习惯。实质上这句话包涵了意思相对的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辩证认识与分析。这是立意的关键,也是构思的关键。

三、失分标题

1、人在世上(太笼统)

2、心灵的种子(含混朦胧)

3、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偏)

4、认清自我,把我未来(偏)

5、人贵有自知之明(偏)

6、认识自我(偏)

7、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离)

8、知之为知之(离)

9、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10、以退为进(离)

11、坚持才会胜利

12、懂得取舍(偏)

13、谈做人(太笼统)

14、认识你自己(偏)

15、给自己一面镜子(偏)

16、知行合一(离)

17、扬长避短(离)

18、认知才能而为(偏)

19、君子(太笼统)

20、为人处世之道(太笼统)

21、正视自己(偏)

(划横线的标题的偏题程度还要取决于文章具体内容。)

四、规范标题

1、知足知不足

2、有为有不为

3、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4、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5、为与不为

6、知足常乐

7、为当为之事

8、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9、怀抱梦想 永不知足

10、底线

11、把握人生尺度

12、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相关资料

名言——

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庄子

吉莫吉于知足。

——《素书》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吕邦献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

——魏禧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陈自崖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无可无不可,应世法也。有为有不为,守己法也。

——《守世守己》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裘法祖

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

——列夫·托尔斯泰

【引申】知足是一种境界,只有知足的人才会体现出对生活和事业的洞察力。知不足是一种智慧,只有知不足的人才会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热情。知足和知不足结合在一起,代表的是一个人完美的人格,推及到企业家身上,可以说是完美的企业家性格。

故事——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从前,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住在“一座破旧的小木棚里”。老头儿天天撒网打鱼,老太婆天天纺纱织线。

老头儿打到一条金鱼,不要任何报酬,将她放回了大海。老太婆知道这件事以后破口大骂,硬逼着老头儿去向金鱼要一只新木盆。金鱼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但是老太婆又破口大骂,让老头儿再去要一座木房子。金鱼给了她一座木房子。

老太婆还不满足,她不高兴再做平凡的农妇了,要做世袭的贵妇人。金鱼满足了她的要求。老太婆当上贵妇人以后,却把老头儿派到马房里干活儿。老太婆说她不想再做世袭的贵妇人要当个自由自在的女皇。金鱼又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

当老头儿回来时,老太婆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吩咐左右把他从眼前赶开。然后,老太婆又不高兴再当自由自在的女皇,而要当海上的女霸王,并且要金鱼亲自侍奉她,听她使唤。这一次,金鱼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还收回了以前送给她的一切。

当老头儿从海边回来时,他看到的仍旧是那所小木房,老太婆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

青年人与法布尔的故事

有位青年,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事业上,收获却很少。”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

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这位青年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点燃了这张纸。

接着,法布尔对有些茫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这位青年恍然大悟,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其实,不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这种不会舍弃的毛病,有所专长的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

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人,一只兔子也抓不住。样样“通”的结果,只能是样样“松”。人无所舍,必无所成。

素材——

做人三境界:不知足 知足 知不足

做人要有境界。在“足”与“不足”间,人的境界一分为三。

做人第一境:不知足。

不知足是一种贪婪,而贪婪是人的天性。我们贪婪阳光,贪婪雨露,贪婪食物,贪婪舒适,贪婪读书,贪婪游戏等等。贪吃可以成为美学家,贪玩可以成为旅行者,贪读可以成为学问家。大凡有所成就者,都需要一种“贪”的精神。鲁迅先生说,不知足是人上进的车轮。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必须有一种不知足的精神。社会上的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状元不是贪婪的结果?百姓口中的三教九流,哪一流的魁首不是贪婪的产物?有句话说,不痴不傻不足以成大事。所谓的“痴”和“傻”,本质就是一种贪婪,不过这种“贪婪”,是对工作事业的贪婪,是对人生的执著而已!但是,此种贪婪虽能成就人,但却不能成就人的境界。按照一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的看法,人的境界来自对人生的觉解。觉解不同,境界自然有异。因此,不知足的冲动只能算是最低境界而已。

做人第二境:知足。

知足常乐。生活本来是快乐的,人世间为什么还有苦闷呢?其根源就在于贪婪无度。贪婪具有两面性,用得好可以为人造福,用不好只会徒增烦恼。这就需要对人生的觉解。《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这个“止”就有“足”的意思。在生活中,当我们能做到“止”,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一“止”固然有限制的意思,但也由

此为人生找到了一个支点,一块基地。人的事业、功业将由此生发新芽,人的境界也将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于是《大学》接着讲,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觉解到这一程度,生活何忧?当然,知足并不是差不多,而是一种对自我的真切了解;知足也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源于对标准的真切认知。但是,知足毕竟还存在着这种消极的倾向,这种“缺陷”决定了其必然为更高的境界所超越。

做人第三境:知不足。

知足而知不足。没有知足,就没有知不足。只有真正达到了“知不足”的境界,才能自觉克服“知足”所内含的弊端。比如做一件事,做了个马马虎虎,便以知足搪塞。殊不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足,或只能算是消极意义上的知足。积极意义上的知足是知不足,即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什么。由于知晓己之不足,前进的目标自然会更明确,前进的信念也会更坚定。由此,人之内在力量就会爆发出来,人之进步才能获得更为持久的动力。与人生第一境的“不知足”相比,“知不足”不是“一根筋”式的苦干、蛮干,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式的积极作为;不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建立在自我觉解基础上的持久自觉。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二者相差无几,但是在精神面貌上,“知不足”自然会更为自信,更加从容。 做人就是做境界。我们需要这份执著,也需要这份情操??

范文引路

无为与有为

鹰击长空,是因为它不甘平凡,高远长空,方是它的归属;鱼翔浅底,是因为它淡泊宁静,柔波浅底,才是它的家乡;寒梅傲立,是因为它一枝独秀,冰凌冬季才是它的天堂鹰不甘于低空徘徊,鱼不屑于尘世纷杂,梅不欲与百花争艳,它们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而谱写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篇章,更为人们所赞扬铭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权贵所伏,坚守自己清白,是举世皆醉我的醒的超然达观陶渊明,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他是一位农者,是一位隐者,更是坚持自我的杰出代表他不肯为那区区五斗米折腰,更不愿因世间的浑浊搭上自己的清白,于是他归去来兮,于田园之中且行且歌,享受风飘飘而吹衣的快然自足,他虽误落尘网中,但他深知自己的归处,深知自己做人的原则因此,他不为官,不入仕,只做那淡泊自足的隐者,门前五柳,诗中圣哲,正因为如此,他被后世文人墨客铭记,实现了自己别样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那庸俗之行,为那君子之义,是敢于剖析,坚持自我的高大正义鲁迅,在日本留学途中,观看到国人麻木的影像,于是立即改变自己的志向,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此时的医术根本无法挽救国人,救其内心才是根本于是,他弃医从文,于广阔的天宇间独自彷徨,他千夫所指,却以笔化剑,一遍遍剖析中国人的劣根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他坚持自我,敲响了世人的警钟他的无为与有为,改变了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为与有为,是面对困境,不为与小人同流合污,宁可为那感天动地的大义之行李清照,寻寻觅觅,自赵明诚客死他乡后独身一人肩负之重,难以想象再嫁那张汝周,想不到却是卑鄙小人,但易安坚持自我原则,宁可自己入狱,也要揭发那小人之行一个柔弱女子,是以何等的勇气做了这样的事,正由于她的坚守,后人在记住了她那凄切婉转词作的同时,更记住了她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她是当之无愧的乱世中的美神。

无为与有为,一对矛盾,一个选择,选择正确,为该为者,不为不该为者,坚持自我,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四:知足知不足(作文导写)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作文导写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这也成为谢家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写作此题,我们先要分析此联的内容。

(1)知足、知不足

“足”是何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足”为“长处、优点”之意,“不足”即“缺点”,知足知不足,即正确认识自我。二、“足”是“足够、充足”之意。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就是不满足。知足知不足,那就是要我们得清楚、明白: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知足,抑制自己的非分欲求,在尘世生活面前超然淡泊,可心安,可常乐,可不辱;知不足,不甘人后,锐意进取,方可上进,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2)有为、有不为

“为”,是“做”之意。“有为”指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有不为”指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有为”告诉我们要积极进取,“有不为”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底线(道德、良知等),如刘备有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徐特立也有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有为有不为,即正确处理事情。

然后,我们要根据写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立意。“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幅对联可分为几个角度?可分为两个: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容易体现辩证性。也可以分为四个: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好写,但是易于肤浅。也可以看成一个: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写作难度大,但易于出彩。

精美例文一

“知足”与“知不足”

江西南康中学 林荟

我们常常被告诫:做人要“知足”。同时,我们又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不能满足于现状,否则就会一无所成!“知足知不足”——谢子修老先生这样告诉我们:要学会满足,同时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这样才能学会做人。

人要“知足”,确实应该学会满足。这“满足”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克制自己的贪念和欲望。贪念和欲望不仅使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最后更会葬送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毒奶粉”、“达芬奇家具”、“毒胶囊”??最熟悉的,恐怕还是让人防不胜防的“地沟油”。为了牟取暴利,不少黑商从油料公司,建立起一条非法的利益链,其间的差价大得吓人,由此,“地沟油”在市场上横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一切损人利已的行为都源于商家的贪得无厌的欲望。如果他们能克制自己对金钱的贪欲,这个社会将会少很多威胁,将会更加安定和谐。

在学会“知足”的同时,我们“知不足”,善于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发现缺点,并改正缺点,才能进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不自省,不弥补,缺陷越积越多,将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学业、事业无成,甚至会导致人格的缺陷。”有一位古人,小时候常常犯错。有一天他觉得这样下去最终会害了自己,于是他拿来两个罐子,一个盛红豆,一个盛黑豆。一天下来,做了几件好事就往罐子装几粒红豆,而做了坏事就往罐子里放黑豆。最初,每天罐子里黑豆总是很多。于是他就每天晚上反省自己,思考自己为

什么会犯错,然后时刻警醒自己不得重犯。日积月累,罐子里的黑豆不再增加,而红豆越来越多。他犯的错误不断减少,个人能力素养也不断提高,最终成为一位为人民做好事、负责任的清官,他就是被世人尊称为“贤相”的北宋政治家文彦博。由此可知,不断找不足,完善自己,对一个人成材具有重要的影响。

要“知足”,也得“知不足”。在懂得满足避免贪欲产生的同时,又要不满足于现状,找出不足,完善自身,积极进取。“知足”让人精神充实,淡泊乐观;“知不足”让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知足知不足”——这是成功的关键!

推荐理由

本文由生活场景引出话题,开篇明确提出“知足与知不足”的观点,接着从“知足”与“知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思路明晰。文章论证方法多样,既有“地沟油”的反面论证,又有文彦博的事例正面论证,还有曾子的引用论证,这让文章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指导教师:黄绍文)

精美例文二

有为有不为

江西南康中学 魏娟

看见老人在街头昏倒,扶不扶?

看到街边迫于生计而无奈行乞的孩子,帮不帮?

遇到一脸谄媚的小人往你手里塞现金让你“帮个小忙”,干不干?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时至今日,“有所为,有所不为”已经不仅仅是君子需要遵守的规范了,它已发展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标尺。

有所为,固然指的是好事,善事应该当仁不让。正如前面所说,见到沿街乞讨的孩子,能帮便尽量帮一把,付出的只是一点现金,传递的却是一份温暖。这是一个善意的小举动,但汇聚起来,却是人间的大爱暖流。

台湾的卖菜阿姨陈树菊用她的行动撑起了他人人生的蓝天。陈树菊自幼家贫,父母去世得早,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便压在了她稚嫩的肩上。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卖菜,在养活了一家人的同时,她还不忘回报社会。几十年间,她累计向慈善机构捐赠了100万台币。她瘦弱的身躯散发着人世间最美的光辉,那庞大的捐款数额与她家中的一贫如洗之反差,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陈树菊,真正将“有所为”诠释到了极致。

有所不为,指的便是那些坏事、丑事绝不做。近来,老人摔倒不扶的事件层出不穷,可以理解,在“彭宇案”“许云鹤案”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似乎已降到了冰点,然而,我们总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决不做那个冷漠无情的路人,对此,已经有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天门山旅游景区内,一位老人突犯急病,昏在长长的阶梯上。这时,一位先生走过来对着老人的胸口便是一捶,奇迹般地,老人居然苏醒了过来。事后,那位先生说自己是个医生,有急救经验,当时也没想太多,只顾救人了。我不禁为这位医生捏了把汗,这一捶下去,要是捶死了,好心也会被当成驴肝肺,甚至被千夫所指,同时,我又由衷地敬佩这位医生的勇气与崇高品德,他没有做那个冷眼旁观的路人,而是选择挺身而出。

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从现在起,让我们将它作为做人的标准吧,用“有所为”创建人间温暖的避风港,用“有所不为”构造社会公平正义的点点滴滴!

推荐理由

文章由三个直指人心的反问开篇,促人深思,同时又不动声色地紧扣主题,接着由三个反问句生发,阐述“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标尺”的观点,选择卖菜阿姨陈树菊与天门山旅游景区某医生救人等富有时代感的事例加以论证,结尾之处把“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

篇五: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

最近,在网上见到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知不足,做学问不知足”,很受启发。 在生活中,很多矛盾不好把握。比如:“拼搏进取”和“知足常乐”,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缺一不可、互为补充的。什么时候要拼搏进取,什么时候要知足常乐?什么时间上要拼搏进取,什么事情上要知足常乐?我们常常无所适从。网上的三句话给我们一些启发。 做人要知足。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财富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心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每个人都应知道。人要知足,是良好的、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和和谐的人生的基石。不知足的人,不管你是有万贯家财,还是只有一所小房,分家时都会闹得亲人反目,打得头破血流。知足的人,即使家境贫寒,下岗待业,也能保持“知足常乐”的正确心态。 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不可能同时种地、织布、打铁、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感激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来到学校、企业,要感激老师、师傅的教育之恩;与同事、客户打交道,要感激他们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心理,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感激要报答,用我们的一生,用我们的劳动,回报关心帮助我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在回报的过程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同时也会在我们回报社会、他人的同时,得到社会、他人的丰厚回报!

做事知不足。既要看到成绩,更要找准问题。很多人事后总结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总是只看到成绩,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要强,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不足,爱对别人的工作评头论足。敢于正视问题,树立正确态度。有的人在总结时爱听表扬意见,不爱听批评意见,一有人批评就蹦高、记仇,寻找客观原因,反驳贬低他人,老虎屁股摸不得。这种听到表扬虚心,听到批评闹心的人,不能正视自己存在的不足,是一种对待人生的错误态度。

持续不断改进,不断超越自我。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持续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超越昨天的自我,使自己在人生的轨迹上不断进步!

做事业不知足。把自己的职场生涯当做一个事业来经营。要只有“短视眼”,不珍惜、重视自己现在的工作,在工作中“喜新厌旧”,你永远就是一个“打短工者”;若你前三年因工作新鲜,努力工作作出成绩,做过几年有了经验,提为经理、主管,在人生事业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可能一辈子就是一个“平庸者”。把超越自己的昨天作为自己每一天的奋斗目标。一个人有点进步并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富有的人,和谐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持久坚持会得到一个灿烂的人生。只要

你坚持一辈子把自己的职场生涯当成终身的事业来经营,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一定会有一个无愧自我、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