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百年孤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16:59 体裁作文
百年孤独体裁作文

篇一:百年孤独_赏析

描写了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衰败和灭亡,由此揭示了布恩蒂亚家族衰败的根源。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分析《百年孤独》中布恩蒂亚家族灵魂深处的孤独,探讨其孤独的滋生、孤独的神话品质以及拉丁美洲的孤独,并试图从哲学层面思考人类的命运,探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明形态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的地位。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充满想象力和神秘感的佳作,以“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的深邃内质至今吸引着千万读者的目光,将人们带入一个神话般变幻且不可思议的世界。《百年孤独》关于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历史图景气势恢弘, 用笔大气, 同时它又被成功地织缀于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色彩斑斓的神奇际遇中, 因此显得极是具体生动

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宿命

如书名《百年孤独》一样,“百年”代表着七代人的宿命,“孤独”则是这七代人不同命运的共同情状:这一切都被遗传印成了家族徽章——孤独,是这个家族永恒的宿命。

与《百年孤独》中经历不同形象各异然而同归于“孤独”命运的家族宿命相呼应,小说的主角———布恩地亚家族的人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那些由于愚昧、落后、保守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独,表现出一种因为不能掌控自身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离感。“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作者本人这样总结孤独宿命的原因。这种孤独的最终结果带来的必将是毁灭,在最后的家族乱伦中,终于生出了长着猪尾巴的祸根,“马贡多”也随之从地球上消失了。

二、马孔多的各式孤独

在这个由百年家族所组成的人物群像里,霍·阿·布恩地亚是第一种孤独者,他对科

学与求知的痴迷如同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痴迷,沉迷于炼金术,地球是圆的后来完全发了疯被绑在树上到死,这是一种先知的哲学家式的孤独;次子奥雷良诺上校也是哲学家的孤独,他身上有一种“尼采”的情结:这个发动了32 次武装起义,躲过了14 次暗杀、73 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枪决的男人,在对好友马尔克斯上校提及战争的起由时说道:“我现在才知道,我是为了高傲而在战斗。”炼小金鱼长子霍·阿卡迪奥代表着野兽的孤独,他天生独有一种反叛的精神,即对自身的放纵和对爱情的大胆愚蠢的追求,在他身上闪烁出一种野兽式的狂野; 美丽的孤独小说中的俏姑娘雷麦黛丝显得很神秘。她整天赤身露体, 但无半点邪意她每天用几个小时洗澡, 好洁成癖有人在混乱中对她动手动脚, 当晚便在烈马蹄一下丧生有人从屋顶偷窥她洗澡, 结果坠地而死。她最终“飞升”了“永远消失在上层空间, 甚至飞得最高的鸟儿也追不上她一了。”在马尔克斯心中, 她是纯美的化身一与象征。她不停地洗澡是要洗去混浊人世的秽物。对她挑衅者的迅速死亡是因为美的纯洁与高贵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犯则受惩。她终于“飞升”是因为美不能与丑陋血污的人间共存, 只能弃世而去

孤独的轮回至于小说中出现的“轮回现象”则更寓有深意马孔多的建立与消失,似乎是用百年时间兜了一个圆圈又依然回归原状祖上曾有过长着“猪尾巴”的孩子,代百年之后又生出一个长着尾巴的女孩甚至令太多的小说家散羡不已的小说开端的第一个句子, 也画出了一个“时间”的轮回“多年以后指向将来 , 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 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指向过去。”将来、过去、叙述者居其中的现在三者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圆”是轮回, 也是封闭, 也必然地有了轮回中的徒劳无益与封闭中的孤独无依。马尔克斯以轮回象征了拉美大陆周而复始的贫穷、愚昧与孤独, 用心

拉丁美洲的孤独

马孔多是一个落后、封闭、被现代化历史遗忘的、处于边缘的小镇,是哥伦比亚的写照,是整个拉丁美洲境况的写照,它只是马尔克斯用来指涉整体的象征和缩影。马尔克斯站在现代性的尺度和西方文化的参照系上,洞见了拉丁美洲“孤独”这一历史宿命

拉丁美洲的发达,无法仅仅以欧洲文明为要素,而必须以印第安文明与欧洲文明深度融合为前提。他们在寻找发展道路的同时,还要面临寻找身份认同的痛苦过程。拉丁美洲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世界的独特性,很早就有人提出拉丁美洲只能探索自己的道路。但是,现中拉丁美洲国家一直在向欧洲、美国寻找思想指引与制度模仿,最后形成的现实是,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巨大,以致拉美化成为贫富分化的代名词。这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同时,由于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历史宿怨,拉丁美洲社会成员之间的同质化程度非常低,很难形成具有高度统一的社会共识与行动意志,而这种同质性恰恰是现代社会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马尔克斯关于拉丁美洲灵魂深处的孤独,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研究的样本。塞缪百年孤独通过魔幻的现实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解剖了人民长期以来因为封闭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心理,

人类的孤独

篇二:百年孤独读后感

团结的力量—《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断断续续用了很长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是一部意识流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马尔克斯用一种独特的写法,描写了南美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布恩地亚家族几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那么相似,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这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点,诚如小说中写道:“布恩地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哀。 作者笔下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作者笔下的孤独是自闭的,布恩地亚家族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作者笔下的孤独是需要反省的。读完之后,掩卷深思。作者马尔克斯著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几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

在读最后几个章节的过程中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无奈和孤独。想到了随着自己逐渐长大、成熟,能走心的小伙伴越来越少;想到了在漫长求学生涯中很少体会求知的意义;想到了父母的有些唠叨换成我不耐烦的拒绝;想到了处理工作压力和家庭生活的困难;想到了自己人生真正所要的追求;想到了死亡等等。作者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有时候让我感觉他们就是某刻的自己。布恩地亚家族的不懂爱情、不通人道,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因为不能与人分享快乐,而是由于感情的匮乏所造成日常生活心与心的隔阂,这样的孤独可以使昔日繁华的家族逐渐走向衰亡。作者马尔克斯以布恩地亚家族这样的衰亡命运告诉我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而实际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最终如马贡多城一样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然而作者马尔克斯似乎又在书中给予我们解决孤独的答案,他提到“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因此,从作者的思考中启示我们需要一种坚定且团结的力量来摆脱这种世代相传、令人窒息的孤独怪圈。

歌德曾经说过“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团结的力量。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一个人工作,即使你有非凡的能力,也鲜少能在工作中取得巨大的成绩。古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生活上的热心之举、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工作上的团队协作,正是这种凝聚力的累积使得社会和谐发展、科技创新进步、国家繁荣富强。 而“团结”这个词从广义上来说是一种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精神,团结并不仅仅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当中。想要拥有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集体里面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团结的精神,那么这个团队就不能称为团队,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而已。因为只有团结才能化成一种凝聚力,集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方向迈进;只有团结才能产生1+1大于2的化学效果,集体中的每个人集思广益,从各个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从集体的智库中获得启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只有团结才能更加

坚定集体中每个人的信念,有着集体作为坚强的后盾,面对困难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勇往直前,面对各种挑战。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团结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团结,就不会有成功,这是千百年来都不会变的道理。

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当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广大百姓的协作,生活的幸福美满离不开周边人的善心和亲人的关心。在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势必遇到各种问题,存在各方分歧,出现各种社会乱象,但只要每个集体内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大家群策群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实践,社会一定会向我们所期盼地那样稳步、健康的发展。

夜深了,许久没有花心思去思考一些问题。毕业前总想象着今后的工作生活是丰富、精彩的,能结交许多朋友、业余时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享受生活。可当真正迈入社会时却发现并没有太多时间让我去多角度地体验生活。也许书本这种既简单又难得的东西,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去感受这大千社会,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享受这独处的快乐。

篇三:《百年孤独》的作者为什么讨厌中国

《百年孤独》的作者为什么讨厌中国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

这是全世界文学青年耳熟能详的一段话。这段话像“教父”的脸庞一样坚毅硬朗、饱含沧桑,又像少妇们的心房,流淌过诗情画意,拉开壮阔画面的序幕。我曾无数次默念这段历久弥新的文字,再也没读过比这更经典的小说开头。这段经典的文字出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今天,伟大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世长辞。很多人知道《百年孤独》,却未必能记得作者的名字。而我,甚至连《百年孤独》都没有读完,因为实在是记不住书中的人名。但是,我多次通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他塑造了一个为爱而生的男人,写尽爱情的苦涩与浪漫??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1927年3月6日,死于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为现实的双脚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部南美大陆神话般的历史??关于他的伟大生平此不赘述,说一点他的事迹。

马尔克斯为什么讨厌中国?

马尔克斯曾发下狠话: 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上世纪80年代,马尔克斯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被中国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蜚声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经典更是有多个版本

盛行于市。1990年,马尔克斯到北京和上海访问,书店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对前来看他的文化界人士说:“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中国文坛泰斗钱钟书听后颇为难堪,沉默不语。

此后20多年,曾有100多家中国出版机构向马尔克斯本人、哥伦比亚驻华使馆提出版权申请,均未得到回复。直到2010年,新经典文化公司历经数年,用真诚感动了马尔克斯,才拿到了《百年孤独》的中文版权。

也就是说,中国人读到的2011年以前出版的《百年孤独》都是偷来的。2011年6月《百年孤独》正版上市,我专程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本,把家里已有的《百年孤独》扔了。我们有必要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敬,有必要为他的付出付费,有必要向他证明中国人不都是小偷。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依然非常糟糕,盗版横行,抄袭成风。出版社、出版公司向作者隐瞒印刷数量已是世人皆知的秘密,读者购买盗版书籍也是家常便饭。各个环节都在为了利益突破底线,唯独没有人在意作家的艰辛和付出。一个不舍得花钱买正版书籍的读者不配阅读,一个不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又谈何文化繁荣?

中国人应该感谢马尔克斯!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这样介绍他: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中国文学第一次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我看来,莫言之所以能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选择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实现了想象与中国现实生的完美融合,而帮助莫言打开魔幻现实主义窗口的人正是马尔克斯。莫言曾说: 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之后的十几年,我一直在和马尔克斯“搏斗”??

我一直都无法定义写作的意义。但是我相信,再过50年,100年,依旧会有人读《百年孤独》,依旧会有人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或是清冷的夜晚,与一位故人心灵相通,唏嘘不已!他孤独地走了,留给我们一个精彩的文学世界

篇四: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看了之后,我常常思考,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作者因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个家族兴衰的过程及结束的原因?还是告诉读者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无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真实再现?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并在其中终其一生。虽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

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布恩蒂亚家族在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年来不断奋斗,这个创业史其实就是拉美大陆的殖民者们不断拓荒与发展的历程。这也是包括哥伦比亚在内的,拉美许多个国家的建国和奋斗的缩影。而其中的哥伦比亚,尤其命运多桀。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这也难怪,马尔克斯在书中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悲观之情,布恩蒂亚和马贡多镇最终被风吹走,正是这种悲观的最好表达。

孤独,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共同命运,每个人都逃不脱。一家七代人从创业到败落到复兴到毁灭,都与孤独这个主题紧密相关,作者也一直在描述孤独,每个人都看上去是孤独的,他们无法沟通,无法互相支持,无法携手共振家族,只能任孤独把一个又一个家族成员扭曲和毁灭。马尔克斯把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外在表现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孤独就在每个人的个性中凸显出来。

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愚昧、落后、保守、僵化,这也是为什么结局让他们毁灭的原因。马克克斯在最后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

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我想这是一种深沉的悲怆,更是一种改变自身性格和命运的希望——对拉美,对哥伦比亚,对他自身。

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来宣泄自己的孤独,表面上他们是漠不关心的,而内心深处,他们渴望被人爱,被人认可,被人同化??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马尔克斯那冷静沉着的笔调描绘出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划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让我在悒郁中又带着一点点讶异,同他们热烈的交谈,慢慢感到幸运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怆和荒凉,在酷烈的悲剧力的撞击下,灵魂战栗不已。仔细品味,书中表现了另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

对于我们平淡的而又前进的生活,我想这本书给了我更多思考的深度,开阔了另一种世界,另一种幻想,那种孤独的镜像,好像很远,在拉丁美洲那片传奇而又广阔的土地上,又突然的好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

《百年孤独》是值得读好几遍的书,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想我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也许孤独,轮回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不能长期的陷入书中的孤独,悲凉,窒息的气息中,偶尔吸收一下现实中的新鲜空气,还有一条前进的路,要慢慢走下去。

篇五: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孤独百年

――读《百年孤独》有感

孤独,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须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 是一种状态 ,是一种圆融的状态 ,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于此处。孤独者, 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而百年的孤独,又意味着什么?

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而这本书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马尔克斯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他写这本书的意图,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它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的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溶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这是一本介绍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阴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在马贡多这个孤独的小镇与以马贡多小镇为中心形成的一个范围里,他们完成了生命的升华,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以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

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家族,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孤独二字。孤独,打自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紧的相连在一起,他们生来是孤独的家族,死后也并没有逃脱孤独二字。

百年孤独

这本书最离奇的地方是在于它的叙事手法非同一般。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情节,使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从一个起点开始,经历百年后,又回到了命运的原点。整个小说纵贯百年历史构建虚拟创造出小镇马孔多的布恩蒂亚家族7代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男男女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拉丁美洲民族革命运动大背景下,无法逃脱直接或间接地被孤独所折磨至死的命运结局。

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比孤独的,即使他有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活动来塞满自己的生活,也许在他内心的某个角度还是充满着孤独。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能找到一个人能够百分百的了解你。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

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

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沟通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唯一与独立。外表接受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间。在此间隙,肉体与表面光滑无损,思想与灵魂历千锤经百炼、在无数思考疑问中打磨淬火、最终到达片刻的成熟。

马尔克斯对于生活也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他们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笔下的世界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却还是愚昧落后没有任何进步相反还逐渐走向没落。

百年孤独,孤独百年。人生百年,看尽沧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