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肃宁之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9:52 作文素材
肃宁之家作文素材

篇一:肃宁二小北京专家

二小、北京专家《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王红艳

听了易老师和姜老师这两节课收获颇多,两位老师的导言导语非常精炼,干脆利索。

易老师这节课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她好像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都教给学生,学生没做完一道题都会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理解,砸的很实。而姜老师从始至终渗透着一种教学思想,算理讲的不是太多,大部分时间用到了算法多样化上,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够向更广的层次发展。

这两节课各有千秋,感觉都非常成功。

篇二: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真相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真相

在整个河南,在山东,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个中国,都有这一歌谣流传。过去上年纪的人总爱对年轻人说:“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说凡是过去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瓣的。

歌谣和传说标示着历史对发生在明代的一串惊天动地的“老鹳窝底下”事件的惨痛记忆。

这一切,还须从元末明初说开去。

自宋朝灭亡后,在一百多年的元朝统治中,统治者对农民的盘剥是异常残酷的。到了元末,不堪忍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终于举行起义。官方镇压农民起义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当时中原地区又接连发生水、旱、蝗、疫四大灾害,天灾和人祸折磨得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为了求生,农民起义更是不断爆发。元军出其精锐,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

后来,朱元璋出兵江淮,派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结束了元末长年的兵灾,但水、旱、蝗、疫已使中原之地“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墟”。

山西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相比,却是冰火两重天。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那里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元人钟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记》中说:“当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说明当时山西比较安定,再加上邻省难民流入山西,山西人口更加稠密。

明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人粮剧减,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开封就由上府降为下府。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朱元璋深有所悟“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奏议,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见明太祖实录》、顾炎武《日知录》等)。

多次移民,历史聚焦大槐树老鹳窝。

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十八个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的八百八十二个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

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

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当地官府人员在树下为被移之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一应物品。

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时总割不断故土之情。他们凝眸古槐,见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想着自己这一生不一定能返回故土了,为了让子女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回来时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老家,就指着孩子们最好记的大槐树和上边的老鹳窝说:

“不要忘了,以后若能回到家乡,记不住咱的村庄,就先找这棵筑满老鹳窝的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从这大槐树的老鹳窝底下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顾!”

但这只是从大道理上说,而对当时被迁徙的每家每户来说却都是莫大的悲哀。明统治者定出的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者还不能同迁于一地,好好的一家人便被拆得七零八散。

同姓同宗者为了和亲人迁到一处,不得不改姓。有的因恋家而半路逃跑,被追回后要受残酷的惩罚,有的被割去耳朵,有的在脸上用刀划成标记。

如此所受的心灵上的摧残、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在被迁徙者心中几十年,甚至以后的几代人心中都难以弥合。

好在中原人没有忘本。以后不论走到山南海北,只要一说是老鹳窝底下的人,都亲热无比。中原地区少见老鹳而多见老鸹,后来人们就把“老鹳窝”说成了“老鸹窝”。

再后来,中原地区经济复苏了,而惨痛的记忆却一直传承着…… 在后来人的心中,“山西移来者”的观念影响是深而又重的。传说,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纪律严明,由陕西打往北京,一路对百姓秋毫无犯,但后来进入山西洪洞县,却突然不是那么秩序井然了。李自成拿几个带头违犯纪律的小头目问罪,审问之后,得知士兵们原来都是“大槐树老鹳窝底下的人”,混乱是出于对家乡的感情,不但没有问罪,反倒放假三天,任将士们寻亲访旧。

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民国三年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

第二代大槐树则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自明初移民以降,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十八个省,五百县,有的还远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附录:移民的地理分布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笔记史料的记载,以及笔者收集查阅的家谱、碑文、信函资料和大槐树祭祖园留言簿的不完全统计,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12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个县(市)。其中:河南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古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

一、迁往河南省分布:

河南省简称豫,地处黄河中下游、华中地区,向有“中原”、“中州”

篇三:肃宁县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

肃宁县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试用)

第一章 总 则

家长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具有整合协调社区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学校工作及指导学生课余生活等重要功能。

第二章 宗 旨

家长委员会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增强学校与家庭以及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健全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积极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为培养“合格 + 特长”的人才服务。

第三章 组 织

家长委员会隶属于“家长学校”的管理,是在校长室指导下由教导处牵头、由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群众组织。通过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学生家长之间良性互动以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和学生健康成长。

家长委员会由责任心强、热心教育事业、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愿意为学校教育献计献策的家长组成,由班主任和学校推荐,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批准,并由学校统一发给聘书。原则上一学年作一次调整。

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机构按两级网络设置:

班级选举由班主任组织进行。介绍选举工作的意义、直选工作准备阶段的情况、候选人的产生情况、选举的办法、推选选举工作人员

(发票人、收票人、计票人、监票人等);候选人自我介绍(3分钟);投票;统计;宣布结果;颁发聘书。班级家长管理委员会由任教该班级的老师和家长代表组成,一般老师1人,即该班的班主任,家长代表5人,共6人组成。设主任1人,由家长代表推选担任;常务副主任1人,由班主任老师担任;班委4人,由4位家长代表担任。班级家长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由常务副主任主持“班级”的日常工作,组织、召集、开展班级家委会的工作。定期向主任汇报工作,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

学校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由校长室聘任。学校以校讯通的形式告知家长。

第四章 权 利

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了解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对学校有关工作提出咨询,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办学意见和建议。

参与制定家长学校的办学纲要和办学计划,聘请家长学校教师并协助组织教学。

积极协助学校召开家长会议,总结和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评选和表彰优秀家长,研讨有关事宜并做出相应的决议。

经有关处室安排进课堂听课、评课,检查教学设施,与学校领导沟通交流有关教育教学工作。

适当筹集家长委员会的活动经费,定期审议开支。

参与学校的教育督导、评估,对学校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建议表彰或奖励学校评选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员”。

第五章 义 务

关心和配合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教育信息,争取社会支持,帮助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了解反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宣传学校教育工作的成果,扩大学校影响。

努力办好家长学校,组织、开展学生家长的学习培训活动;学习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

协调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关系,维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合法利益,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积极与社区、关工委等保持联系,优化学校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012年9月18日

篇四:高明勇:我的警察朋友为何不理解白岩松

高明勇:我的警察朋友为何不理解白岩松

长期以来在对警察的报道中,基本以正面宣传为主,与歹徒搏斗必然被描述为“英勇”,案发现场殉职必然定性为“牺牲”,报道基本都是“赞美诗”,这些几乎成了系统内的常识,现在这种常识观念遭遇到“新闻专业主义”后,容易产生幻觉,以为受到挑战,必然容易激起不解情绪

昨天,一位在老家基层当警察的朋友,突然问我:“你作为媒体人,怎么看待白岩松事件”?

当时开会正忙,便随手将刚约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少华撰写的凤凰评论发给他了,标题是《白岩松“不说牺牲”得罪了谁》。中立客观,技术分析,基本涵盖我的思考。

不到一分钟,朋友转发给我4篇评论,标题分别是《欲盖弥彰更显理屈词穷——白岩松肃宁新闻事件回应的理性分析》(来自微信公号“police”)、《白岩松在河北肃宁枪击案中的“死亡”言论,为何会演变成一起公共舆论事件》(来自微信公号“温州徐雪芬律师”)、《和白岩松的隔空对话——不得不说的几句话和很想知道的几件事》(来自微信公号“小警之家”)、《枪案报道不是“感动中国”,但也不是“探索@发现”,更不是你一个人的脱口秀》(来自微信公号“police”)。

无需打开看,凭标题就可推测到,一些警界人士对白岩松的不解、不服和不满,乃至上升到质问、批判的高度。

朋友说,这是他最近看到的几篇文章,并善意提醒:1、不管是媒体人还是警界都应该客观冷静地看问题;2、现在媒体人不容易,当警察也不容易;3、媒体人与警界对立不是什么好事。

说实话,我乐于看到好的公共辩论,因为这是构建好的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路径。好的公共辩论,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人无成见,对事有是非。

朋友的话,我支持第一条,任何讨论,客观冷静的态度是必须的;理解第二条,每个职业都有常人无法理解的一面,需要相互理解支持。

对于第三条,我有一定的保留意见:白岩松在节目中发表自己作为评论员的观点,怎么上升到了媒体人的高度,即便他自己,估计也不愿说要代表所有媒体人?本来就河北肃宁的枪击案发表观点看法,怎么成了与警界对立?似乎媒体人和警界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尽管这一观点在不少警察那里很有代表性,但

我更宁愿看作是观点表达与信息接收之间的简单化带来的误会,而随后那些标签化的讨论,只会激化矛盾,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退一步说,姑且不论白岩松言论的对与错,一句“死亡”就给当事警察定性了?其实,如

肃宁之家

果很多人,包括警察在内,认为白岩松的言论有问题,完全可以进行一场对等、公开、透明的公共辩论。但是,对于一些对人不对事的言辞刺激,还是要保留一份警惕之心。

昨晚11点钟,当《白岩松“不说牺牲”得罪了谁》的评论跟帖,在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内,将近10万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朋友的话很有深意,有必要从警察的角度好好想想,为什么警察不理解白岩松,或者说为什么警察会认为白岩松不理解他们?

概括起来,一些警察的考虑或纠结主要有三种:

1、所谓的警界,更多的是庞大的基层警察队伍,对于他们来说,职业的压力可以想象,收入不高,压力不小,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听闻同仁出警遇难(抱歉,作为媒体人,力求客观公正,我也没用牺牲),难免有职业的代入感,悲悯之情,较之系统外更为突出一些。当听说央视报道这不是“牺牲”,产生抵抗情绪,顺理成章。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评论跟帖中,还是有很多网友表达对警察这一职业的敬意和理解。

2、据我和一些警察朋友(大多是以前中学同学,后来走上警察岗位)的交流,由于职业的缘故,在他们的世界里,往往容易产生二元对立思维,既然不是朋友,自然就是“对立面”,虽然未必有恶意,却免不了职业思维的自然流露。这一点,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会从阴谋论的角度,去推测是否存在组织“围剿”白岩松的行为。也包括,为什么在央视以正当理由暂时停播白岩松主持的节目后,仍然遭遇那么多的质疑。

3、长期以来,在对警察的报道中,基本以正面宣传为主,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修辞学,与歹徒搏斗必然被描述为“英勇”,案发现场殉职必然定性为“牺牲”,基调基本是正面,报道基本都是“赞美诗”,这些几乎成了系统内的常识,现在这种常识观念遭遇到“新闻专业主义”后,容易产生幻觉,以为受到挑战,必然容易激起不解情绪乃至不满。何况还是央视,还是白岩松,影响不可小觑。 透过现象看本质,白岩松此次的言论事件,绝不是什么媒体人与警界的对立,倒更像是一次“理智与情感”的较量。在新闻事实并非十分充分,对殉职警察的行

为没有完全定性之前,选择更为中性的“死亡”,而非感情色彩浓郁的“牺牲”,更为审慎一些,这一选择,不仅仅是对新闻职业的尊重,更是对新闻受众的尊重,是对警察形象的尊重,否则,谁也无法预料,在当前反腐的大背景下,一旦出现新闻反转,哪怕只是黑天鹅事件,谁都伤不起。何况,这一选择,只是媒体的评论,并非政治上的定性,也不妨碍流程上的盖棺定论。

所以,问题在于,白岩松的这一“理智”选择,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在正常不过,却在无形中触碰到一些警察最为柔软情感诉求。

也因为此,我相信自己的警察朋友和他的同行,更多的是在情感上无法理解,而非一些言论渲染的那样,无法在理智上理解。

来源:共识网

篇五:我是这样求来如意眷属的

我是这样求来如意眷属的,真实求妻案例戒邪淫孝父母精进修改命

发布:易鹤龙 [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15/10/24 20:38:00 当我看到地藏王菩萨给出这个轮相时,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满含热泪,磕头感恩菩萨------

我是这样求来如意眷属的

2015年7月25日,我在北京举行了婚礼。我和太太蒙地藏菩萨大威神力的加持,相识相处的点滴经历几乎不可思议。我曾在四年前发愿,若觅得良缘,定要举行无烟酒肉的素宴婚礼和放生。四年之后我们相识,竟与当初所求择偶标准丝毫未差。为了感恩天地、十方诸佛、地藏王菩萨、古圣先贤、双方历代祖先和双亲,我们举办了汉式+佛化婚礼,还放生了麻雀和水族众生。

我和太太都是皈依佛门的俗家弟子,举办婚礼的信息发出去后,受到众多师兄关注,也收到了大量的祝福,还有师兄用手机录成一段段的视频来祝贺,报名参加婚礼的人数更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大家感觉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婚礼,也有很多师兄询问我们是如何相识,并走在一起的。有几位师兄获悉我们的经历后,执意要我写出来发到网上,以便更详细的了解。师兄的话提醒了我,就想如果记录下来,或许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并相信因果。

明白了因果,我跪在菩萨面前发愿

我是在2010年底受朋友推荐,参加了一场传统文化论坛,这场论坛让我第一次有了因果概念,台上的老师对照经典和事实,深刻的阐述了“行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则昌;作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则殃”以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祸及子孙”的道理。

论坛在郊区的一座军事训练基地里,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封闭式学习了半个月。那些日子,我被老师讲的课震撼了,回想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悔意连连,从家庭出现的事情到走进社会,从上学到参加工作,每一年的经历,像电影般,一个个的镜头在我的脑海瞬间浮现,清晰的让我震惊。老师说,福禄皆由孝字得,人不孝顺父母不恭敬父母,是没有福报的。

那些天,老师在台上讲,我在台下哭,多数时间是哭的成了泪人,每天都会情不自禁的哭,感叹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为什么没有看到过老师所讲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和《安士全书》这样的经典,以致自己从小没有接受过儒家和孝道的教育,人生因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而失去了太多,痛苦了太久。

我非常感恩讲课的刘余莉、李承臻等老师,是他们让我顿悟,就在我人生最灰暗时,向我的心房照进了一束光,给迷途中的我,指向了一条幸福的路。

刘余莉老师讲解的《太上感应篇》,如“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还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思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到时还会以不正当的方式败散掉,走的时候还附带着凶灾,因为这是凶财。李承臻老师因为从事杀生的生意,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痛苦,最后是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觉醒,随后信佛。

那次论坛让我洗心革面,完完全全的换了一个新的我,我当下决定:断荤食素,按照圣贤的教诲去做,彻底的改变自己。

论坛结束后,我通过朋友借了很多民间善书,有《说与苍生作证明》《现代因果实录》《寿康宝鉴》《王凤仪言行录》《阅微草堂记录》等等,这些书大多含有儒释道方面的内容,它们有一个特点:符合人性,顺应自然规律。教育人要有孝心孝道孝行,还要忏悔。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我心中那种芜杂、邪淫的念头逐渐淡化了许多。当时,我在论坛上遇到一个信佛的师兄,他比我小很多,我把和女朋友同居、堕胎的经历告诉了他后,他说我身上的负能量很多,脸色也有点萎靡,这些都是念头造成的,邪淫严重的消耗自己的福报,他说,我教你一个咒吧,叫“嗡 班扎萨多轰”,后来我才知道,就是这个“金刚萨垛心咒”让我心情越来越好,笑容越来越多,做事越来越顺。

那位师兄还说,这个咒又叫“忏悔咒”。现在末法时期,外界污染太重,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纯净纯善的,所以,每天都需要念一些,念得越多受益就会越大。针对我的情况,师兄格外叮嘱,

只要在想起来的时间范围内就一直的念这个咒。我也很听话,师兄说这个咒好,我就念,每天念很多。说来也奇怪,后来真的就越来越少了,真的很感恩那位师兄。随着后来对佛法的理解和落实,我现在几乎都是善的念头,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每天的邪念像趵突泉一样往外冒,都控制不住。其实人的命运大多是由念头造成的,在论坛学习时,我们观看了《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俞公前半生穷困潦倒,衣食不周,由于自己还有点恭敬心,感动了灶神,造神托梦于他,告诉他之所以落此下场,大多是由自己的意恶造成的。后来,俞公痛改前非,命运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看到此,我茅塞顿开,想想自己前半生的经历,真的和心念有莫大的关系,意念的干净与否,善良与否,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吉凶祸福。

慢慢的,我信了佛,一点点的看佛经,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当见了地藏王菩萨像就很亲切,尤其是《地藏经》是佛门中的“孝经”,光母女(地藏王菩萨的前世)发大愿救拔在地狱里受苦的母亲,并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感动了佛陀。释迦摩尼佛在忉利天宫聚会,面对天龙护法、十方鬼神、文殊、观音、弥勒菩萨都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和大愿,我唏嘘不已。想到自己曾经无数次的伤害母亲,我要好好地听从地藏王菩萨的教诲,恭敬的诵读《地藏经》。有段时间,我每天跪在地板上诵一部地藏经,大概坚持了50天,有天早晨,我梦见母亲正襟危坐,好像是坐在了一把老式的椅子上,笑眯眯的表情,我手里拿着《地藏经》,问:“娘,我给你诵这部经,好不好?母亲笑眯眯的回答:好,好。随着我就醒了。我想了想,从母亲在我上大二时去世到现在,自己几乎梦不到母

亲,就连我的哥哥姐姐也很少梦到,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思议的事情,觉得这梦很吉祥,此后我更加的相信地藏王菩萨了。

那时,我在成都工作,还和前任女朋友同居,经常为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无缘无故的吵架,也想了很多次要放弃这段感情,然而,每次回到老家河北,日益苍老的父亲和哥哥姐姐便一直劝说,咱家条件也不好,你年龄也不小了,差不多就结婚吧,别再挑挑拣拣了!每回家一次就说一次,我也就动摇一次,面对早逝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我的心情很复杂,也想着好好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总是被无端的小事掀起波澜。再加上成都那个地方离婚率之高,婚外恋在身边的熟人范围内,发生的也太多太多。又因为我不再吃肉,她感觉特别的别扭,加上自己当时的修行也不很如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断然食素,而不考虑恒顺别人,让两人的矛盾不断的激化。

有段时间,我跪在地藏王菩萨像面前,推心置腹的把我的心里话告诉了菩萨,我说:如果我和她是善缘,希望我们能心平气和的相处,若是违缘,就请菩萨加持,尽快结束这段感情。后来,我们就和平的分手了。当时,确实有点舍不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完全放下了。 当我来到了北京,感觉天都不一样了,很亲切。我一直认为,北方就是我的根我的家,我将永远依偎在它的怀抱里。那段时间,我心情也好了很多,觉得当时的分手,都是在善待彼此,也是让双方都得到了解脱。既然不合适,又何必要继续下去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