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班生观后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46:12 字数作文
篇一:观插班生有感
观《插班生》有感
星期三下午,我们在学校三楼会议室观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名叫《插班生》。
电影讲述了来自乡下的一个男孩名叫“方翔”,他的爸爸在一座城市里打工,带他住在四合院里,认识了另外三个农民工子女:王小宝、田二丫、陆军。他们非常想上学,但是要想上城关小学,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只有考好了才能上学。最后,在四个孩子中只有方翔考上了,其他三个孩子都没有考上。方翔非常关心他们,给他们开办了一所葡萄院小学,利用每天放学以后的课余时间辅导三个孩子的功课,最后历经千辛万苦,这三个孩子终于考上了顺城小学,成为顺城小学光荣的小学生。
这个电影让我很感动。王小宝从来没有去过学校上课,有一次从学校后门偷偷地进入,结果被校长抓到了。此时,王小宝说了一句感人的话:“我们从来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见到学校的样子,但我们非常渴望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听到了这段话,我的眼泪哗哗直流,被他们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当葡萄院小学告别演出时,听到了四个孩子背的儿歌《心理话》,更是让我振奋人心:“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父母,我们要和城里的孩子比明天”。心痛之余又有一丝欣慰,电影中孩子那求学的精神,使我们深思: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是平等的,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应该坐在教室里上课。他们为了求学而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品质
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很多人生在城市里,有着优越的学习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可却有多少学生不爱学习、不写作业,做题马虎不认真,这是不是不对呀?同学们,我们应该改掉这些坏习惯,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我相信,在政府、学校、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所有农民工子女都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篇二:观电影插班生有感
为梦想插上翅膀
——观《插班生》有感
知识带给我们力量,给予我们希望,我们渴望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带给我们的财富。而电影中的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却没有学习知识的机会。 电影《插班生》中11岁的乡下孩子方翔,因为母亲去世、外婆生病回舅家,于是他只身来到城市。他住进父亲租用的一间在四合院角落的一个小屋子,他遇到同院子的民工子女王小宝,田小丫和陆军同龄的孩子。
四个孩子面临一个问题:他们要上学。
上学,对城市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顺理成章的事,而对于流到城市的民工子女,却是不易的事:无城市户籍、昂贵的学费、有限的插班生名额、考试等都是横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幸运的是通过考试,方翔以优异成绩被顺城小学录取了,而其余三人落选,孩子们的家长凑钱帮助方翔上学。难道能让其他三位小朋友就这样失学吗?让他们白白地浪费时光吗?在城市里晃荡下去吗?四个孩子,他们阳光,他们不自卑,他们组织起了自己的学校 “葡萄院小学”。方翔成为了该“学校”唯一的老师。“葡萄院小学”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学习、玩耍、在这里成长。家里的案板成了他们的黑板,板凳、条椅成了他的课桌,就连在马路边的居民健身园也成了他们体育课堂。?.方翔几乎占用他的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上课。在这里他们也有烦恼,而更多的是快乐。“葡萄院小学”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连房主赵大
爷也自愿的为他们当起了学督。更是在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魏老师发现了这所“小学”。在老师、校长、区教委领导的关怀下,这些农民工的子女都幸福地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一双翅膀,让他们飞向蓝天。
再回头想想我们,我们可以坐在课堂,学习知识,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一切。比起他们,我们更要珍惜我们学习的机会,认真的学习知识,为祖国奉献我们的力量。
篇三:读插班生林可树有感
读《插班生林可树》有感
《插班生林可树》是温州的杨聪老师针对五(2)班的插班生林可树写的跟踪式教育随笔类的真实故事,因为真实更加有借鉴意义。同时,因为自己也在坚持写博客,于是更有了亲切感。
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欲罢不能。
看完《插班生林可树》,第一感觉是佩服杨老师的耐心与智慧。第二感觉是这孩子真是个问题生。第三感觉是专家点评到位,对自己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可树经常不完成作业,杨老师找他谈心,给他减少作业,他都答应了,但是第二天仍然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杨老师再把林可树找来,再谈心,问原因,林可树再次答应会完成作业,结果还是没有。一次又一次,杨老师宽容了林可树的错误,林可树终于完成了一点点作业,杨老师如获至宝。可是林可树老毛病再犯,又没有完成作业,杨老师不仅没有冒火,大势批评指责,反而是先帮可树想了很多没有完成作业的理由,以“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得他能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自己说出原因”。看到这里,我自己挺汗颜的,虽然自己也会耐心地和学生谈心,让他们完成作业,可是像杨老师这样,我却是做不到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耐心劝说只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如果学生第二天没有完成作业,则开始泄气,并批评学生。而杨老师的耐心劝说是真正和学生沟通,所以,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他看到的仍然是学生,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看到作业,因此,他能够做到如此耐心。正如他自己所说:“要说我有耐心,不如说我对问题生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杨老师的另一个优点是听学生把话说完。不论出现情况,即使是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他也能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说完,我记得杨老师曾经感叹自己幸亏听学生把话说完,否则自己要犯一个大错。
杨老师不仅有着很强的和学生沟通的能力,他和家长的沟通更是充满智慧,不卑不亢,摆事实,讲道理,多方面考虑,有很强的逻辑性,一层接一层,一环接一环,既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让家长乐意接受甚至非常配合。想想自己,唉,自愧不如呀!
杨老师在课堂上对林可树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的肯定和发挥,让林树可开始在课堂上感觉到了快乐,这是真正的教育。也许此时我们可以说我也会肯定学生的奇怪问题,可是林可树的问题还真不是一般,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甚至有时会背道而驰,但是杨老师却都能给予肯定,并且从林可树的问题出发开始讨论,可以说这给了林可树最大的满足,同时也让林可树慢慢地喜欢上了学习。
杨老师说自己发现对于林可树的爱太多了,林可树有些麻木,于是采用要把林可树开除的方法来刺激他,最后得到了效果。对于这一点,我不是很赞同。他们有着自己学校的特殊情况,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不可模仿的。但是杨老师能有这样大胆的举动,是基于他之前对林可树付出的爱足以让林可树回头。这需要有很好的洞察能力,也需要有很好的掌控能力,更需要在此之前的爱的付出。
杨老师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观点:
1、每天都有不同学生的不同事情发生,有些要延迟处理,必须要做好备忘,否则一旦错过或忘记,都将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老师的威信。
2、对待“问题生”,有时候不能寸寸紧逼面面俱到,反而应该以退为进,让他受压制的情绪有一个缓和的时间和空间。
3、应该学会根据“问题生”的情绪变化对情绪的调控,让情绪为教育服务,而不应该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4、当师生之间发生种种“矛盾”和“冲突”时,“问题生”脸上投射着的其实就是教师自己的表情。
5、师生是否亲近,不是看老师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讲了多少道理,而是看学生是否很有兴趣地对老师讲了多少心里话。否则,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很可能变成隔靴搔痒,甚至南辕北辙。
6、所谓的“问题生”,常常是不安“常规”出牌。做老师的,如果总认为他们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那难免会失算、失望,乃至失败。
7、和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接触和交流,是打开彼此心灵之门的最佳途径。
8、在教育上,教师用心,则学生用心;教师随意,则学生随意!
看了杨老师《插班生林可树》,我感触颇多,获益匪浅,我也要用心记录。
篇四:读后感 狐狸小学插班生
书名:《狐狸小学的插班生》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去狐界的第三实验小学插班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人公是:想当班长的鼓手的风阡阡、追求上进的小狐人陌陌、会许多魔法的大魔法师月亮风,他也是狐狸小学五(1)班的班主任。以及调皮的捣蛋鬼候得驾和可怜的小花子瓜蒌子。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风阡阡想当班长、想当鼓手,总之她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可是,这一切都是虚渺的梦,不但父母不支持,就连老师也不认可。因为,他们一致认为她学习不好。她还喜欢和一个小花子——瓜蒌儿一起交往。这个消息传进了候得驾的耳朵里,被人们一加工,便传进了班主任的耳朵里。风阡阡又被班主任骂了一顿。后来,小陌陌带她去了狐界,虽然只有三个月时间,但她每天生活都很开心,还学了许多魔法,练会了吐珠。甚至还帮瓜蒌儿找到了他的妈妈。可当她回去后,
候得驾却变成了“瓜蒌儿”。看来,谁都有可能会变成“瓜蒌儿”哦!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想:如果我也可以去狐界的话,该有多么美好呀!那将是我生命中最最壮丽的时刻!
篇五:电影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
当画面定格在方枪枪在老师对方枪枪的呼唤声中倒在石头上时,我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看着一个个短小的关于孩子的片段被没有过度的串联起来的。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方枪枪,一个父母无暇照看的孩子,一个寄宿制幼儿园的插班生,一个挺有个性、挺可爱、挺有办法、挺有思想的孩子。可爱的同时还有几许悲凉吧。一个花蕾尚未来得及开放就已经在幼儿园里被摧败了。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插班生观后感作文)站在老师的角度: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给了老师真正的换位思考的机会。难得。当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会给孩子们带来那些伤害。剧情中,老师装扮大猩猩导致孩子们最终把老师当成妖怪这一戏剧性冲突,深刻且讽刺地表现了这一点。按照老师的行为标准,老师所做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出格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是,却一步步地把孩子逼向孤独的深渊。事与愿违。 站在家长的角度:方枪枪的爸爸一直没有出现正脸,仅仅有几句话的交代,他的妈妈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现。方枪枪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缺席是一大诱因。
看了影片《热血教师》,心情也如影片的题目一样——热血沸腾。克拉克老师的成功在于他的理念“敢于做梦 勇于冒险”,在自己的人生中,教育教学中,他都秉承这样一种观点。时时、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在他的孩子身上,他也贯彻这种理念,有了这种理念,这种思想,你的心中就会有一份自信,一份不服输的动力。如果教育能激起孩子心中的那份动力,你的教育就一定会成功!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你也会时时、处处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发现孩子的优势,不断地鼓励他,坚持不懈,“敢于做梦 勇于冒险”,你一定会成功! 周冶萍:春风化雨师道情
爱心+责任心+恒心+创新会等于什么?看了《热血教师》这部电影,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爱心+责任心+恒心+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
从克拉克身上我看到了,身为教师自身要拥有优秀的素质和高贵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爱心、耐心、尊敬、信任,且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这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也在反思我的教学中该向克拉克先生学习什么,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用正面、孤立、引导性话语告诉学生,老师爱他们,大家是个大家庭。
看了这部电影后大家都会觉得感同身受,回想起我们当初所经历过的高中三年,那不得不接收应试教育的三年。联系现实,影片所要表现的便是单纯的应试教育与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提高之间的矛盾。如今社会,在寻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往往首先关注一个人的学历,是博士、硕士、本科还是专科,毕业院校是否是985,211等等。而得以有机会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进入更为优秀的学校,唯一的途径便是在考试中取得比别人更高的分数,作为学生,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接收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往往自己的想法被束缚,对老师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不愿意自己去摸索,去发现,只等着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做等等。 影片中John Keating老师认识到了预备学院中应试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弊端,他想要改变这一现象,让同学们快乐地学习,并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能够像惠特曼等诗人那样,充分释放被传统教育束缚了的思维,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真正成为有用之才。John Keating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为学生所想,然而他所忽略的,没有考虑到的便是社会现实。面对现实,作为教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这两种教学模式之间最大的区别便在于教师和学生两者间,谁是主要角色。素质教育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应试教育是教师灌输知识。那么两者之间的转换要点便在于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去学习,而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成功的,需要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于是从小学阶段起,甚至是学前教育便要在教师引导下,开始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点,在保证学生
能顺利应试的同时,去帮助同学们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专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这个平衡点的寻找并不容易,需要一个教师丰富的经验积累,要能更为主动地深入同学当中,与同学们交朋友,充分了解同学们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学生身上不同的平衡点,将同学们引上一条真正通往他们成功的成才之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