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淮安书声琅琅绘本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5:39 字数作文
淮安书声琅琅绘本馆字数作文

篇一:晨诵经典书声琅琅 午写汉字翰墨飘香

晨诵经典书声琅琅 午写汉字翰墨飘香 对于习惯的养成,不仅苏霍姆林斯基重视,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和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十分重视,他们也一再强调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平日里,每当谈到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不少教师都众口一词:习惯太差。其实很大原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未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丰富教学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书香校园”,我校全面推进“晨诵·午写·暮读”活动。

一、展诵读之羽翼,沐言语之芬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1.精心选择,诵读积累

经典文化如此丰富,是否更应该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诵读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所以,学校对学生的诵读内容进行规划,把经典的内容融入各年级段。当然,在挑选诵读内容时,尽量避免和教参上的选文内容相冲突,对教参所选入的其他内容进行拓展,本着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宗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诵读之余,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摘抄积累。

2.不同学科,多样诵读

晨诵的宗旨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所以,不妨多一些形式来表达,完全不必局限于“诵”这个形式,更不必过于庄重严肃,让孩子感到拘谨,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们认为,诵读的形式自然也应该多一些。我们针对不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

(1)语文晨诵:老师完全可以在孩子晨诵时给孩子以音乐的享受,让诗歌的意蕴在黎明时驻足孩子的心灵,如果能做到在经典中且歌且行,那么,语文丰富的表意功能和独特的文采性将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清晨诵读的时候,我们的老师都能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教师、学生、文章三者交织在一起。每天早上,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用“开启语+不同形式的晨诵+结束语”,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诵读,能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或领读,或

齐诵,或PK,或带手势、带表情配乐朗诵。每个孩子都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以诵为主,不过多进行技巧指导,以体验、感悟、吟诵、玩味为主,领略优美的语言、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丰富了儿童当下的生命,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

(2)数学晨诵:当然晨诵不仅仅只是语文,数学也可以开展晨诵。我们组织数学老师,开展数学晨诵,主要以口算的形式为主。①听算式口算训练:由教师口头读题,学生只需记录结果,然后汇报、对照。这样,既可提高了学生的专注程度,也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口算训练中。②视算式口算训练:教师直接出口算卡片,让学生回答出结果。③编题互检式口算训练:学生编出口算练习,然后任意指定同学回答。④限时口算训练:利用口算题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数量的口算题。

(3)英语晨诵:英语课的晨诵与语文课的晨诵是相通的,它完全符合语文晨诵的一些理念和操作流程,因此英语晨诵也不仅仅从单词着手,而是更多的着眼于句子、小诗的节奏、趣味,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英语的美。我们的英文晨诵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跟读磁带,模仿单词发音。每周五的晨读时间,将重点放在单词上,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发音有了明显的提高,正确率也提升了很多,同时对于单词的掌握也熟练了许多;

第二,跟读课文,做小小配音员。伴随着课文的学习,由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很少,晨诵活动刚好为老师们提供了一次机会,于是,只要班级有英语晨诵,各班班主任就会打开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的同时,模仿发音,然后出现字幕,让学生来分角色,为课本重新配音,很有趣,学生们这时候就会很踊跃。

第三,唱歌,说韵句,读小诗,英文课本每一模块都设有一首歌或者韵句或者小诗来欣赏,那么与其欣赏,不如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时老师会在早上准备好音乐,教师里会有一名英语组长和学生们一起唱歌,说唱韵句,读读小诗歌,这时候的学生们也很认真,因为他们要学会让其他人羡慕的英文歌了。通过晨诵,养成了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英语,感受美好的儿歌(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

总而言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形式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且都使学生对晨诵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而语言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3.教师引领,提升质量

有人说:“中文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婉转,加上汉语言特有的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法,在听觉上天生富有音乐和节奏感,令人不禁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用这样一段文字来表达语文的美丽,其实再贴切不过了,所以,

教师首先是美的欣赏者,其次才是美实践者,要想欣赏美、感受美,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诗词朗诵技巧,通过读,将作者的感情、诗歌的意境和诗词作品的语言美再现出来。教师的引领大概分为三步:1.分析想象感受,把握作者感情。2.表现形象特点,再现诗词意境美。3.读出韵律节奏,显示诗词的音乐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鼓励老师们多采用表演朗读的方式最能突出语言的美。为了起到较好的晨诵示范作用,我们常常看到,教室里老师让孩子一边看晨诵内容,一边听示范,这样教师既放得开,孩子也在写中受到了诗词意境的熏陶,为下面的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4.积极评价,适当奖励

奖励对孩子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为了鼓励调动孩子们的朗读积极性,老师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开展诵读竞赛,四个大组展开竞赛,同位比赛,男女生比赛,对于诵读熟练,有感情,积极性高涨的获胜者,会给予小粘贴的奖励,每周进行“阅读之星”的评比,获得奖励最多的同学,每周得到阅读喜报,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朗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许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晨诵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美文经典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让诵读奏响生命的乐章。

二、立字育人习惯,墨翰尽满飘香

汉字是距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创造了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汉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古人云:字如其人。美好的字体可以表达一种情愫、一种心境、一种追求。写字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的过程。

经过一年的午写与之前相比我们更是步入了正轨。由语文老师或班主任每周统一制定练习的内容,指导重点,每一个偏旁选课本中的三个生字,每天中午练写一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有“认认真真”的写字态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严格要求、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中高年级语文课堂学习,不可能有充分的练字时间,课下又不能留过多练习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重在平时的训练,把每一次的作业、练习、日记、作文看成是一次写字

练习,认真对待,树立“提笔就练字”的意识。

要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在指导练字过程中,我们的老师都有意识的渗透华夏民族的汉字文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穿插讲一讲一些著名书法家练字的小故事,如《王羲之与王献之》故事、欧阳询是怎样读帖的、柳公权“笔谏”的故事。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领略汉字文化。

我们常说,坚持讲求写字的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规范标准把字写好,做到笔笔到位,字字工整。那么,如何做到呢?

首先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所谓“读”字能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准确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在实际中,我们主要采用“五步法”来教学。

(1)看字形。用投影将生字映示或直接利用书上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形整体感知。

(2)析结构。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弄清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3)记位置。在写字教学起始阶段,要指导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笔画的位置,以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为标准。特别是主笔画和压线笔一定要写好。如“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练字体。放轻音乐,让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加强巡视,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

(5)评议字。通过练习,再来评议一下,可以集中评某一个人的字,可以同学互评等。

然后培养学生“辨”字的能力,在比较辨析中进一步完善。

学生在“读”字之后,再在田字格本上练习。写完后,再与例字相比较,进行“辨析”比较,然后自己再写。教师发现书写时共同的问题,可以利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中一块点评,也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辨析能力。这样之后让学生再观察,针对问题练写。然后同桌互相点评,说说优点,找找缺点,自己再进行练习。这样一个练字的过程就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虽然学生对一个字只练习了几遍,但一个比一个有进步,由这一个字能够学习到其他带有相同偏旁的字的写法,由这一个字能够学习到同类具有相同结构的字。这样就起到了点带面的作用。当然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书写的不良习惯,观察时能够说出笔画的位置关系,自己写的时候又恢复已有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单独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的书写练习,要进行针对性地讲评。用好坏不同的几篇作业进行对比,或者把同一个学生的前后几次作业进行对比,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在讲评之后,再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当场按照指导的方法进行练习,立竿见影,以达到指导的效果。最后自评、互评,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全班展示。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给进步的同学以鼓励,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暮读博览群书,最是书香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倡导读书就是倡导做人的品位。让学生有兴趣读书,有时间读书,有能力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学生读书,尤其读经典的书,接受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文化的传承,精神母乳的哺育。学校目前打算把存储的理念引进阅读,为每个同学建立“电子阅读存折”,每一位同学参照阅读存折中的阅读书目,天天晚上进行自主阅读。一二年级学生每天坚持读书不少于20分钟,三四五年级每天坚持读书不少于30分钟。每周语文教师要根据家长填写的阅读评价,结合学生做的摘录笔记、批注等进行总结反馈,评选“阅读之星”。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考级认证,颁发“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证书。 “晨诵·午写·暮读”是我们倡导的一种回归朴实的生活方式,是我校立足实际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良好习惯,丰富知识底蕴,营造“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会继续努力,为营造一种“书香校园”,为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才而努力。

篇二: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重点,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胆小害羞,无论教师怎么启发、鼓励,就是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眼神有力,有口无心;甚至有的学生像东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课文学完后都还是不能流利的朗读......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感觉出: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让课堂书声琅琅,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反复小结,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经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热爱读书。

一、 直观形象的画面欣赏朗读。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试验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增强了直观性,特别是低年级的每篇课文,甚至语文园地的相关内容都配有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行看图训练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对画产生喜爱之情,产生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一年级有篇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朗读前,我先让学生仔

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让他们充分的去观察,自由的表达:两岸的树木长的那么茂密,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鱼儿在清清的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有的还跳出了水面,多么高兴,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唧唧的唱着欢快的歌,小男孩撑着竹排多么快乐!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江南的美好,再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朗读,效果很好。有的读第一句“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时像一种跳跃的音符,把鱼儿与鸟儿的的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的读第二句“两案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很陶醉的样子,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有的读第三句“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时则满是憧憬。

二、 如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优美的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能带领人们进入精神的圣域,能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进一步感受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小语课文类型不一,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静夜思》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大致的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了诗人李白孤独、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之后,播放了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思乡曲》,忧伤而悠长的曲调一响起,我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思绪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渐渐,个别孩子脸上有了一丝丝不宜察觉的忧愁,于是我在这安静而平静的氛围中轻轻的朗诵了起来,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接着我轻轻的随着音乐也读了起来。

那停字断句,轻重急缓随着音乐自然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次把古诗唱了起来,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的跟我唱了起来,连下课了也不知道。在如教学《四季》和《小熊住山洞》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季的美,在欣赏四季景色的时候,我配上了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在惊讶之中充分的享受。还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朗读,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又如教学充满音乐感月童真的《小小的船》时,我选择了儿歌《小小的船》,不仅让学生借助音乐记住了课文的内容,更充分的利用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广阔的天宇,给了学生无尽的想像空间。让学生读的像歌,美的像歌,快乐的想飞。如此种种恰当的音乐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诱发了美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三、自主选择朗读内容

只有让学生自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张扬其个性。学生由于审美观、阅读体验的不同,感受最深的句子也迥然不同。作为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朗读内容。教学《荷花》一课,我首先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感受。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围绕着"荷花美"来谈想法,因此,我就以荷花的美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谈谈感受。结果学生是兴趣盎然,课堂上书声琅琅,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学生在快乐着、享受着的同时,事半功倍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重朗读的层次性,促使学生与文本"零距离"交流

学生只有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谈出不同的感受,带着感受再进入文本反复朗读揣摩,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才能达到与文本"零距离"交流。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的感受,激起读者的情感潜流,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荷花》一课,学生汇报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我马上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句子的感受。谈的过程正是学生的理解过程。有的学生说:"因为荷花很美,吸引了作者。于是,就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荷花在池子里跳舞。"也有的学生说:"因为荷花太美了,作者喜欢它,想让自己变成一朵荷花,所以才会有变成荷花的幻想。"对于学生的精彩理解,我由衷的赞叹,但我却不满足。我想再给他们创造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于是,我再次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读着读着,还没等我发问,好多同学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的积极发言。这个同学说:"荷花简直太美了,我都想和作者一样变成荷花,和荷花一起跳舞。"那个同学说:"叶圣陶老爷爷站在荷花池边,他对荷花如痴如醉,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还有的同学充满感情地说:"荷花,你好美呀!你是美丽的天使。我爱你,荷花!"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荷花仙子,他们舞动着白色的纱裙,翩翩起舞。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学生已与文本"零距离"交流。这时,同学们涌动着一种不吐不快,不读不快的激情。此时还有什么比朗读更能释放学生内心的情感呢?于是,千言万语化为

——朗读。我让他们再次美美地、尽情地读以上两句话。学生的感情如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那优美的舞姿,那丰富的表情,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充满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此时,还用多说吗?反复的朗读体会,推动着学生的情感波澜,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作者,学生的脉搏和主人公的脉搏在一起跳动。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一节语文课中,如果老师滔滔不绝,听不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这不是一节好语文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多给孩子们提供读的机会,让朗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变得更加有魅力。

篇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73-01

何谓本色?《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色”的解释为:“本来的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笔者认为,回归本色的语文,要以读为本,要以生为本,要凸显情味,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真正体现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课堂氛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读为本,让课堂书声琅琅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书声琅琅”作为有效课堂的主要标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只有以读为本,把朗读贯穿于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知、品味,获得知识,明辨是非,才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回归语文本色。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草原》一课时,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首先我让学生听配音朗诵,在优美动听音乐的感染下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风光无限美好的大草原,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我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充分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古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让学生进行评价,再练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读出了感情,品出了意境,感悟到了作者笔下草原的美。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选择地读,多种形式地读,达到以读促学、以读代讲的目的,课堂教学书声琅琅,更具活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以生为本,让课堂议论纷纷

语文新课标(2011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和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议论纷纷的课堂氛围里不仅对课文内容有深刻认识,而且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学贵有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小组合作探究,进而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况,及时进行点拨,引导,确保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孔子游春》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疑问,有学生就提出了孔子对学生说水的道理那段话不是很明白。有学生说:“为什么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还有其他意思吗?”在学生提出质疑以后,我没有就学生的疑问直接进行回答,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的疑问进行交流探讨,然后在小组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全班共同学习交流看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形式更灵活,对问题的看法更独到,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效果更好。

在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课堂既简约,又避免了课件华而不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可以真正有所得,有所获,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三、凸显情味,让课堂情意浓浓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从“情”字入手,紧扣学生心弦,可以架起生本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在“披文入情”的过程中,让语文课堂显得情意浓浓,彰显语文本色。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二泉映月》一课时,采取了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情

感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阿炳的苦难生活,以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艰难历程,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感受最深刻的句子仔细品读,然后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学生纷纷打开课本,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在交流汇报时,有学生说从“阿炳双目失明,靠卖艺为生”感受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很苦。这时我又抓住“卖艺为生”这个词语大做文章,让学生想象,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以及生病时,下雨时,双目失明的阿炳走上街头卖艺的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与作者的心情、与阿炳的心情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语文课堂充满了情味,学生对主人公命运的体验更加深刻。

在语文教学中,紧扣教材文本,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调,将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细胞,从而增强情感体验,自觉地融入到教师精心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去。

淮安书声琅琅绘本馆

综上所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之间是交互作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使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必须合理运用这几个教学环节,使它们真正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篇四: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作者:张文锋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1期

摘 要:朗读是一项声情并茂的语言再创作活动,它能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朗读教学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朗读形式

充满情感地朗读,不仅能使作者的思想、文章的主题凸显文端,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读书声却寥寥无几,殊不知,朗读是一项声情并茂的语言再创作活动,它能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叶圣陶先生说:“只有多读作品,多训练学生语感,才能让学生驾驭文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巧妙设境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想读的欲望,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读、愿意读,是语文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利用初中生好胜、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课时,我故弄玄虚地说:“同学们,多彩的大自然有情有义、有声有色。今天我们一起投入到大自然怀抱中,领略她的风姿、倾听她的声音,现在就让我们与作家李汉荣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拜访他的朋友吧。可是,这是一位怎样的朋友呢?”同学们听到这里,纷纷打开课本,着急地读了起来。再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罗布泊过去碧波荡漾、牛马成群,可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恐惧又神秘的戈壁滩,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找寻答案吧。

二、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提升学生读的能力

为保证学生的朗读机会,为他们创造美妙的朗读环境,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采用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同桌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运用了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学习《黄河颂》一课时,我运用了小组朗读的形式;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时,我运用了个人朗读的形式;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运用了比赛读的形式;在学习《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我运用了同桌读的形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朗读机会,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书声琅琅。

参考文献:

王兴艳.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尝试.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6).

编辑 李建军

篇五:书声琅琅 激情飞扬

书声琅琅 激情飞扬

作者:胡玉伟

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9期

在上学期进修学校听课时,教育局的王庆老师提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在这之前我也曾在书上听到过这一理论,但从未认真地去思考过。这次培训中,这一提法触动了我。大语文观?是啊,我们一教就是一个循环,确实应从一个高度、一个整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于是,我在这一届的教学中,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朗读中的一些做法。

一、发现问题,及时反思

在刚教这一届的一年级时,学生说话、朗读的声音很小,而且有拉长声的,有唱读的,有咬字不清的。有一次学校教导主任到我班听课,她也说学生朗读声音太小,朗读能力需提高。对此,我反复强调,但依旧不见效。当时确实很苦恼,不知该从哪儿抓起。班级唯一一个诵读还可以的若琳同学,有时还出现吞音的现象,每次到前面背诵时,都会把两只小手向两侧翘起,像小鸟一样。我当时觉得很奇怪。直到有一次我去幼儿园为幼儿诗歌大赛当评委,发现幼儿都有这样的动作时,才知道是幼儿老师指导这样做的。回到班级后我告诉若琳,那种动作作为幼儿做起来很可爱,但你现在是小学生了,就应该从坐、立、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她改掉了这个习惯性的动作。我开始思考,怎样改变学生朗读的声音、神态、语气呢?我以前只是要求学生好好读,可自己从来没有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经过反思,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要到位。

二、提高自身,勤学苦练

教师要想指导好学生,首先就得自身提高,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我不是师范毕业生,要提高朗读水平就得从头开始勤学苦练。于是我开始上网查找关于朗读的技巧,在视频中欣赏名家的朗读,并模仿练习;平时在单位不断向朗读好的同事虚心请教,不断地听课,学习优秀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在家里看电视时也会细细揣摩播音员、演员是如何发音的,并跟着练习;在观看歌唱演员唱歌时,我会琢磨对方是怎样换气、用胸腔发音的;在单位练大合唱时,我也由高低音的变化联想到朗读中语调的变化。平时给学生上课,我都会将要学的课文反复读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五项基本功比赛中,我的朗读一举夺得了一等奖,同事们对我刮目相看。

三、耐心指导,促进学生提高

对于学生的指导,我先从指导学生咬字、发音开始,纠正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比如带韵母“o”的字“pó、mō”等字,要求学生张开口,把字咬准。同时教他们带有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字应该从什么部位发音,怎样用胸腔发出声音。最初学生能够按要求去做,但很不自然,我

就不厌其烦地领着学生练习,即使有些学生做得不是很好,我也没有着急,我知道学生的提高是需要过程的,不能急于求成。除了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外,我还不断地激励和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每次学习课文时,我都会找不同的同学朗读,而每一个同学的朗读,我都会认真去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老师一句实实在在的表扬,就像一剂兴奋剂一样,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喜欢朗读了。

记得在一次业务交流会上,李校长曾说,班级里只有一两个优生不算优,要全面发展才可以。这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我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我更加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最初我会给学生范读,或者叫朗读好点的同学读,让其他同学评价,然后让其他同学再读。这期间我也会发现有些好同学在朗读技巧上依然处理不好,如发鼻音、唱读、不投入等现象,我在指出他们易犯的毛病后,让他们自己有意识地纠正,同时也常提醒他们。慢慢地,他们有了改进。

为了培养学生朗读的勇气,我让学生到讲台前去读。刚开始,有些同学紧张得声音发颤,小脸憋得通红,手不停地拽衣服。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后,我给他们更大的鼓励。慢慢地,爱紧张的同学也能够很大方、自然地到前面朗读了。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我在赛前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当时因为校领导忙,我就让各科老师当评委,当场打分,当场公布成绩,当场颁奖,为学生营造了严肃认真、公平竞争的比赛氛围。由于比赛公平公正,同学们都十分认可、接受,在比赛中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最近学校又举行了一次诗朗诵比赛,我让同学们准备充分后在班级演练一次,发现有些同学在朗颂时依然出现一些问题,我一一进行了指正。之后,在开家长会时,我又让十多个同学在家长面前朗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了这样的基础,我班参赛的同学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包揽了一二等奖,这更增加了我指导学生朗读的信心。

其实,只要我们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有收获。我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共同进步,希望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断反思,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付淑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