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神七出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4:15 体裁作文
神七出舱体裁作文

篇一:神七航天员出舱

【字体:大 中 小】2008-09-27 07:57:52 来源:新华社

出舱活动分为4个阶段:在轨组装、检查与训练段,出舱准备与过闸段,舱外活动段以及返回过闸段。其中最长的是第一阶段,历时14.5个小时;最危险和最难的,则是舱外活动段。

神七航天员出舱示意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这4个阶段中,航天员要经历数百个步骤,其中有8个关节点尤为重要。 关节点一:穿衣,即首次在太空中穿上舱外航天服。飞船发射时,舱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因此航天员首先要启封服装,然后把各部分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舱外服,再把净化器、氧瓶、电池、无线电遥测装置等可更换部件装上航天服。

在“钻”进服装后,还要对服装进行尺寸调整、气密性检查和全性能测试,一切正常,这才算“穿好”了舱外服。在“穿衣”的过程中,两名航天员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时,另一人读操作手册并进行确认,以确保所有操作万无一失。

关节点二:在轨训练。穿上舱外服后,航天员进行移动和各种模拟操作,以体验失重状态下移动和操作的特点——毕竟,地面上用于失重训练的水槽,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失重状态。同时,航天员还要找好开舱门的位置和手脚的着力点。

在大约100分钟的在轨训练中,航天员要把整个在轨准备和舱外活动预演一遍,以进一步熟悉出舱程序,但运动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间运动病。这些工作结束后,2名航天员将进行几个小时的休息。

关节点三:搬家。神舟七号的轨道舱既是航天员的生活舱,又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过渡”地带即气闸舱。因此,在进入第二阶段——出舱准备与过闸段后,航天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轨道舱里不能耐受低压的物品转移到返回舱。这些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饮水嘴、尿液储箱管路、手持摄像机、医学检查用的血乳酸仪,等等。

当然,在“搬家”完成后,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必须关上,否则,返回舱也成了真空、低压的“太空舱”了。

关节点四:泄压。航天员再次穿上舱外服后,需要检查服装和舱对接系统的状态及气密性。在舱外服加压的过程中,轨道舱慢慢泄压。轨道舱气压泄至3千帕时,舱外服与飞船的气液组合连接器断开,服装转入完全自主供氧和冷却。此时,舱外服里的压力是40千帕——这是人体能够承受而又保证灵活性与气密性的压力值,轨道舱则逐步接近真空。

关节点五:开门。轨道舱气压降至两千帕左右,就可以开门了,航天员进入第三阶段——出舱活动。在太空中开门,讲究不少。首先是解锁,然后拉着舱门的手柄把门开到60度。等到舱内外压力平衡了,再把门完全打开。碰上打不开的情况,就得用一个类似于撬杠的工具把门“撬”开。打开门、出舱之前,航天员还要给舱门罩上一个保护罩,以防止在出舱过程中发生剐蹭。最为困难的是,航天员始终需要用一只手固定身体,上述动作都是单手来进行的。

关节点六:出舱取实验材料。头先脚后,是航天员出舱的“标准动作”。按照计划,出舱航天员半个身子探出去后,首先要对着推进舱上的摄影头“打招呼”,然后取下放置在轨道舱外壁上的固体润滑材料,递给舱里的航天员。固体润滑材料是在飞船发射前安装在飞船舱壁上的,至航天员出舱取回时,材料预计共在外太空暴露40个小时以上。国外经验表明,暴露40小时以上即可获得试验效果。

航天员出舱将身着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关节点七:太空行走。实验材料递入舱内后,出舱航天员将沿着轨道舱壁行走。他身上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联,每一步操作之前,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对于太空行走,挂钩严格的交替换位,是一条最最重要的“军规”。

在失重的环境中,身体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发力点。因此,航天员只能在安全系绳挂钩的帮助下,通过手在飞船舱壁把手上位置的改变来实现身体的移动。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太空漫步,不如说是“太空漫移”。

关节点八:返回。与出舱相反,航天员在进入轨道舱时,采用脚先头后的姿势。接下来,又是一系列与出舱相反的程序:关舱门,轨道舱复压。直到轨道舱内压力恢复后,航天员才能慢慢脱下舱外服。

等到轨道舱与返回舱压力确认为一致后,两舱之间的门被打开,出舱活动全部结束。 编辑:徐辉

篇二:神舟七号开舱惊魂瞬间:宇航员差点被烧死

这次“神七”飞行把出舱时间定在下午的16时30分左右,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国内外站能够共同观测到飞船在天上40分钟的活动情况。

14时,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做出最新预报。结果显示,当前空间环境平静,飞船在轨运行和航天员出舱无安全隐患。下午16时11分,航天员 对航天服做最后检查,飞控中心确认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医监医生与航天员通话,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16时20分,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

10分钟之后,“神七”已进入测控区,“远望三号”发现目标。轨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16时35分,“神七”状态良好,舱外航天服正常。飞船工作正常,轨道舱泄压正常。

16时35分,翟志刚开始实施出舱。在太空打开舱门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转动把手一拧就开了。航天员第一个动作就是解锁,然后拉住舱门手柄把门开到60度,等到舱内外压力平衡,这时候舱门才能完全打开。

神舟七号开舱门画面,这是宇航员遇到的第一个突发情况

因为空间狭小,只能一个人接近舱门操作,只见翟志刚艰难地移动到舱门旁,抬起手臂,非常费劲地开始逆时针转动把手。

神七出舱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分多钟。舱门上的把手转动到了打开位置,可是,当翟志刚拉动舱门时,舱门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顺利打开。以下曝光宇航员差点被烧死,有一画面让人胆战心惊...

他调整了一下身体,重新用力拉了几次,因为使劲,不禁发出粗重的喘息声和用力声。接下来,舱门开动了一点,但立即又收压回去,关死了。地面上曾经担心过的问题到底还是出现了。

这时候,翟志刚与地面进行了保密通话。他一边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一边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说,门自动弹回去了,有一股向外抽的力量。这门怎么需要这么大的劲?

翟志刚后来回到地面上的时候,仍然不时回想起这既短暂又漫长的时刻。翟志刚说,虽然开舱门这个动作在地面练过很多次,但在空中实施这个动作和地面很不一样,差别比较大。

宇航员费尽力气却无法打开舱门

地面时是在水槽里模拟一个失重环境进行训练,但在太空中,我跟伯明将舱内压力卸到只剩一个千帕时,开始开启舱门。但撬开舱门一个缝,感觉还有一股向外抽的力。这种力很顽强,也很大,这在水槽里是没有的。

本来,开启舱门时,按照事先规定好的程序,当气闸舱泄压到1千帕时,就已经完全达到了打开舱门的必要条件。但翟志刚用力拉了三次,舱门都没有丝毫反应。像这种情况在地面训练中还从没有遇到过。

在地面训练时,只要将气闸舱泄压到2千帕以下,打开舱门就没有任何问题,而现在到了天上,开启舱门竟成了最要命的难关。

看到打开舱门不顺利,旁边的刘伯明也有些着急,不禁为翟志刚捏了一把汗。刘伯明说,舱内位置很小,我主要是提供精神鼓励。我当时让他加油,也感觉到他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了。

当时也有点急,看到他用了这么大的力还没打开,就说还给你鼓最后一次劲,如果真是没力气了,我们就交叉换位,我可以用全力帮你把门打开,然后再交叉换位,你再出去。这在地面的时候也都练习过。

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翟志刚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稍事喘息,刘伯明在舱内把翟志刚腿部抱住,起到一个固定作用,才帮助翟志刚找到着力点。

时间在毫不通融地往前推进,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航天员必须尽快打开舱门,在下一个测控区完成出舱活动。翟志刚用辅助工具撬了两次,刚打开一点缝隙,残留的气体把舱门又紧紧吸上了。

篇三:神七今天17时将返回地面 2套出舱服仅手套回家

神七今天17时将返回地面 2套出舱服仅手套回家

神七今天17时将返回地面 2套出舱服仅手套"回家"

核心提示:神七将于今天17时左右返回地面。据悉,翟志刚和刘伯明实施舱外活动时穿着的两套航天服,因体积、重量限制,将只有手套跟随返回舱被带回地面。 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落入大气层

返回舱经过黑障区开伞减速

接地瞬间反推发动机工作,返回舱成功着陆

京华时报9月28日报道 昨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神七将于今天17时左右返回地面。

王兆耀说,后续飞行中,神舟七号还将进行卫星数据中继试验。安装在“神七”飞船推进舱的中继卫星终端,将通过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与地面接收站进行数据传输试验。

根据飞行计划安排,神七飞船将于今天17时左右返回地面。但具体时间还会根据运行情况做一些微调。返回是风险比较高的时段,王兆耀表示,依据多次成功经验,认真、谨慎对待这项工作,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据悉,翟志刚和刘伯明实施舱外活动时穿着的两套航天服,因体积、重量限制,将只有手套跟随返回舱被带回地面。

制动飞行阶段:当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经过好望角上空时,测控指挥部门向飞船注入返回指令,飞船调整飞行姿态,点燃发动机制动,完成离轨操作任务,进入返回轨道。 自由滑行阶段:飞船保持无动力飞行状态,当飞行高度降至距地球约140公里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穿越大气层时烧毁,返回舱下降。

再入大气层阶段:返回舱距地球约100公里,飞船在约240秒的时间内暂时失去与地面的联系,返回舱距离地球约40公里时,返回舱恢复与地面通信联系。

着陆阶段:返回舱降至离地面约10公里时,拉出减速伞等,飞船缓缓下降。距地面1米时,反推火箭发动机点火,飞船以1米-2米/秒的速度软着陆。

飞船再入大气层角度:飞船制动方向决定再入大气层的角度,再入角度不好,飞船会擦着大气层外缘“飘”出去。因此,飞船在指定位置精确制动,是回收技术第一个关键点。 进入大气层时防热:飞船冲进大气层时,船体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温度高达1600多摄氏度,须采取防热技术,阻隔热量向舱内扩散。

黑障区跟踪测控:当飞船距离地面80公里到40公里这段范围内,进入测控黑障区。对飞船在黑障区的跟踪测控,是确保飞船安全着陆的最关键环节。

着陆时减速:飞船下降过程中,速度从每秒数千米减至每秒8米,才能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飞船采用减速降落伞和反推火箭技术分段进行减速,航天员的座椅也具备缓冲保护功能。

篇四:神七.图片

“神七”返回舱内部环境首度曝光

“神七”返回舱内部环境首度曝光

“神七”返回舱内部环境首度曝光

“神七”轨道舱。(资料图片)

我国今明两年拟发10颗北斗导航卫星

http://news.QQ.com 2009年04月12日03:14 人民网 我要评论(32847)

篇五: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政治

、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据此回答第3~4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是否可以被感知的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正确的运动观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

6.“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

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8.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往往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据此回答第14~15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它( )

A.包括人类的全部智慧 B.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C.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 D.能保证人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 )

A.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

B.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D.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

1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 )

A.是全部科学的总和 B.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都是科学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据此回

答第13~14题

13.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

C.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

14.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

①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②是“科学之科学”③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④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5.2007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七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的变化而变

16.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封建迷信有所抬头,有的地方甚至呈蔓延趋势。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与唯物主义和一切科学知识根本对立的 ②它是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③它的出现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④它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美双方举行能源政策对话,在提高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合作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盲目征服自然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上述材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不可以改造的

C.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能够驯服自然界 D.自然界是变化多端的

18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 )

A.加大改造自然的力度,人定胜天 B.崇尚自然,崇拜自然

C.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D.回避自然,顺应自然

19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生活处处有哲学。在中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据此回答第6~7题

20.歌曲《不想长大》中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这句歌词。但是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再长大了,这主要强调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具有能动 21两位画家以《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画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22.《中国日报》报道,一种常被用作安眠药的药物对脑部受损伤、处于植物人状态好几年的病人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服用这种药物后,这些病人被唤醒,一些病人甚至能够和家人交谈。这说明( )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

B.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23.2006年7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省地震局已于7月初对地震的发生作出了准确预报。但昭通市政府并未将可能发生地震的预报传达下去。面对各方指责,有关官员表示,“地震预测根本不存在准确预报的可能”。对昭通市有关官员的这一说法,你认为( )

①可以赞同,因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隐藏在内部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认识和实践才能得到②可以赞同,因为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科技条件、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等的限制③不能赞同,因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④不能赞同,因为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2007年4月4日,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在上海参观“神

六”实物展时透露,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已经获得圆满成功,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为今后建立大空间站作准备。据此回答第24~25题。

24.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遵循规律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5从“神一”到“神六”,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

A.实践的发展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经验,推动认识向前发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能一步一步地认

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这是意识自然起作用的结果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必须积极发挥意识的作用

2006年8月,被称为“台风之王”的“桑美”在浙江登陆,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资料显示,“桑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仅次于1956年第十号台风登陆时的923百帕,成为5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据此回答第26~27题

26.在台风来临前,气象部门已作出科学预测,有关部门也作了必要的防备,但台风仍然给浙、闽、赣造成了巨大损失。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客观性的制约③规律是客观的,人无法完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胜天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7.台风登陆前后,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台风的袭击:浙、闽沿海强令出海渔船、渔轮泊港避风,临海居民暂时移居;江西等内陆省份的电力部门加固电线、电缆杆,确保台风来临后电力、通信的正常运作;国家防总急调各种抗灾物资运往灾区??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

A.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

B.意识具有能动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D.党和政府对防洪救灾工作、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