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公园写生作品欣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8:27 体裁作文
公园写生作品欣赏体裁作文

篇一:中山公园写生流程

课程教学大纲

室外写生

写生筹备

一、基础写生要求:

①以水彩、水粉、线描写生为主,要求每位学生一天完成2-3张色彩写生作业; ②以速写写生为辅,(钢笔\炭笔\铅笔表现为主)每位学生要求一天完成1-3张速写写生作业;

③在考察期间要求学生收集创作素材20幅(照片即可)。

二、 地点和时间(日程)安排 (1)地点:中山公园

(2)时间: 4月5号、4月6号

(3)具体日程安排:为时一天,每个孩子由一位家长陪同。

8:00画时代美院集合(附近学生在画时代集合,离中山公园较近课选择9:00在中山公园南门集合)

9:00准时到达中山公园,各个组长清点本组人数。(如果到的早的话可以做活动等一下其它组成员)。

9:00—10:00参观中山公园景点。(希望有相关工作人员带领介绍) 希望您可以把时间细化一下,比如哪个景点停留多长时间。

10:00—12:00,选择合适景点(比较有对比的风景或建筑,离着卫生间比较近,方便孩子上厕所)

1、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授课

2、家长进行美术鉴赏和美术史的讲解(或者美术对孩子成长优势的介绍)

12:10—12:30进行绘画点评、颁奖(对于孩子们对绘画的理解现场点评、发奖状) 中间一个小时有休息一次。 (4)写生作品汇报展(当天), ① 整理提炼考察成果。

② 把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完成设计素材的收集。 ③ 举办基础写生画展。

④ 优秀作品整理成册印刷及网站上传。 三、人员组成及安排: 领队老师: 王主任

职 责:负责统筹安排、写生场地安排。

带队老师: 谷老师、王老师、冯老师、顾老师(每人负责5名学生)

职 责:负责学生管理,具体指导与辅导。各带队老师具体安排好相关工作,分好组,每

组要求有一名联络员,整理好花名单与登记好通讯电话号码,回校后完成作品汇报展。

后勤老师:立丰 职责:负责所有学生及家长的保障,与公园负责人联系,帮助家长协调写生当天出现的问题,

携带药品等。

拍摄及录像:齐设计。记录写生课堂的点滴。为家长留念和公司留档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 四、其他事项:

①安全、纪律: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外出生纪律服从老师安排,注意安全饮食卫生,同学间要有互助精神,遵守国家及当地的法律法规与群众搞好关系。遵守写生期间不能擅自行动,有事请假、找带队老师协助解决。

②写生必备用品:水粉或水彩颜料(一套/每人)画笔、铅笔、钢笔、橡皮、胶带、图钉、画纸、水桶、A4速写纸张或速写本、画板和小凳等按人数分组准备。

③写生生活用品:个人必备药物(晕车药、止泻药、伤风感冒等)保暖衣物、水瓶、雨伞、衣架、插线板等。

五、活动后期 1.新闻撰写 2.总结会议 具体安排如下:

画时代

2014年3月27日

篇二:作品欣赏

《鲁迅像》

作者: 赵延年 创作年代:1961 规格:29.4×42.4cm

材质:黑白木刻

《鲁迅像》是赵延年60年代初代表性的木刻肖像。犀利的刀法,强烈的黑白,简洁的构图,刻画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作者采用独创的透印法,在拓印过程中有意地将衣褶与额纹淡化处理,使作品在强烈对比中富有层次与虚实。整幅作品几乎只用一把斜刀刻出,气韵贯通,一气呵成,无刻意雕凿之弊。

《父亲》

作者: 罗中立

创作年代:1980 规格:215×150cm

材质:布面油画

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1968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去大巴山工作达十年之久。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父亲》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他借鉴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尽精刻微地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农民形象。老人枯黑的脸上满是皱纹,鼻旁长着“苦命痣”,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了一颗牙,已经破伤的双手捧着一个旧瓷碗。这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的父亲!这幅破天荒地展现一个农民形象的作品,以其创造性的思维和深刻的内涵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波及于社会,并引起了一场关于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形式与审美的讨论。此作原名《我的父亲》,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并被评委改为今名。许多人都会记得,一幅如同巨幅领袖像般尺寸的农民头像,曾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力量打动了中国人的心。这就是罗中立创作的《父亲》。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古铜色的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任弼时 》

作者: 邵增虎

创作年代:1988 规格:146×177cm

材质:布面油画

邵增虎是一位风格自定的部队油画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作者的画笔转向了对大自然的描绘,创作了一批感情深沉、风格独特的风景画。这幅作品是他90年代以前的代表作之一,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描写了长征途中的红军将领任弼时的形象。整个画面笼罩在一个金色的暖调子之中,透射出一种闪烁着辉煌的光芒。表现了革命者乐观坚毅的精神。其笔法生涩凝重,产生了一种镌刻的效果,给人以版画般刚劲有力的感觉。在人物刻画上,

作者突破了格式化的领袖形象,使领袖人物以普普通通的姿态出现。在工农红军转战边寨地区的和谐背景之前,他那静态站立的动作,紧闭的双唇,微皱的眉头,开阔的额头,潇洒的头发,抱胸的双臂,点燃的香烟,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生动细节。

《钢水·汗水》

作者: 广廷渤

创作年代:1981 规格:260×168cm

材质:布面油画

广廷渤,满族,他的人物作品大都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与技巧,此画为其代表作。作者从创意、体验生活、写生到完成作品经过了大约三年的时间。他摆脱了此前直接描写炉前工紧张劳动的套式,而通过对四位炼钢工人汗流浃背、解衣透凉、举杯痛饮等情境的细致描写,间接传达了他要表达的主题:优质的钢铁是由工人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画家从纯正面的视角着意刻画了一个端坐的炉前工长的形象,炉光映照出他宽厚的体魄以及微至眉宇、血脉的每一个细部,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以及仍在流淌的汗水。这些精细的刻画不仅强化了人物的刚毅性格和拼博精神,也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以静为主,动静呼应,以暖光统一,又有冷暖对比,均见画家之匠心。为了深入刻画细部的逼真感,作者使用了丙烯颜料。

《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 》

作者: 戴恒扬;马勇民;刘国才

创作年代:1984

规格:193×168cm

材质:布面油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产党的富民政策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激起了艺术家表现这种变化的创作热情。此画没有直接地表现这种变化,而是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描绘一个农民铜管乐队表演的侧面表现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喜洋洋、乐悠悠的精神状态,别具艺术魅力。土生土长的农民拿起了金光闪闪的洋乐器,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红、黄、蓝原色的灯光效果强化了热闹的气氛,仿佛正与这农民铜管乐队的音色相谐。画题源自彼时颇为流行的同名歌曲。此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

《根》

翟亚申 贺大田

规格:200×200cm

材质:布面油画

创作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6年油画《根》,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由中国美术馆收藏。根——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满目黄土的高原上沟壑纵横,一如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息歌哭于斯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

的文化血脉。

《艰苦岁月》

作者:潘鹤

尺寸:160 × 183 × 180 cm

材料:铸铜

创作时间:1956年

作品简介: 《艰苦岁月》创作于1956年,是潘鹤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做,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十一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

《艰苦岁月》遵循了现实际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真实地再现生活,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并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情感,《艰苦岁月》以大的起伏造成丰富动人的神态,真实再现了战争年代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面对艰苦的生活,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苦中作乐,充满了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作品极具诗意性,又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化的加工,提炼,以特定的情节理想的描写,塑造了理想化的对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雕塑家内心对战士们的情感,对未来的希望的向往。

在三角形的构图中,体积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感人,诚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在新中国美术史和雕塑史上,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范围内,《艰苦岁月》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它以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最能在观者心灵中激起共鸣的主题。 《南泥湾途中》

作者:石鲁

创作年代:1960年

规格:67×67厘米

形式:国画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行军队身背行李,手持开荒工具,在蜿蜒曲折的屯耕道路上艰苦行进的景象。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表现当年八路军进入南泥湾垦荒行军途中的一个场景。作品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表现出黄土高坡中的原始自然生态。此时的石鲁已完全驾驭了表现黄土高原的各种环境的景致了。正如他所说的:“特定的内容要求相应的形式,这种形式属于这个内容,穿别人的鞋总是不合脚。我要有我法,但我法又要与古法的一般规律特点相通,也就是要符合艺术形式美的法则。”

《盼》

作者:石鲁

创作年代:1980年

规格:46×35厘米

形式:木刻版画

艺术家以全新的创作理念,独特的艺术构思,浪漫的表现手法,娴熟细腻的技巧,把一位翘首遥望的少女形象定格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以玉叶般的台湾岛地图作为铺垫,千姿百态的回归大雁作为引线。恰到好处地与象征祖国大陆的一轮明月遥相呼应。画面的四周,再用

翻滚不息的大海碧波作为点缀,使得整幅作品协调和谐,简洁精练,厚重大气。你站在这幅画的跟前,无需解说和点评,你会领略到《盼》的深刻内涵、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和震撼。

1981年,《盼》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二等奖,并先后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展;新中国版画60年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五角星》

作者:冷军

创作年代:1999年

形式:油画

规格:130×130cm

一九九九年作品《五角星》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钢水·汗水》

作者: 广廷渤

创作年代:1981 规格:260×168cm

材质:布面油画

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画家从纯正面的视角着意刻画了一个端坐的炉前工长的形象,炉光映照出他宽厚的体魄以及微至眉宇、血脉的每一个细部,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以及仍在流淌的汗水。这些精细的刻画不仅强化了人物的刚毅性格和拼博精神,也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以静为主,动静呼应,以暖光统一,又有冷暖对比,均见画家之匠心。 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鲁迅像》

作者: 赵延年 创作年代:1961 规格:29.4×42.4cm

材质:黑白木刻《鲁迅像》是赵延年60年代初代表性的木刻肖像。犀利的刀法,强烈的黑白,简洁的构图,刻画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作者采用独创的透印法,在拓印过程中有意地将衣褶与额纹淡化处理,使作品在强烈对比中富有层次与虚实。整幅作品几乎只用一把斜刀刻出,气韵贯通,一气呵成,无刻意雕凿之弊。

《父亲》

作者: 罗中立

创作年代:1980 规格:215×150cm

材质:布面油画

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1968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去大巴山工作达十年之久。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父亲》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他借鉴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尽精刻微地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农民形象。老人枯黑的脸上满是皱纹,鼻旁长着“苦命痣”,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了一颗牙,已经破伤的双手捧着一个旧瓷碗。这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的父亲!这幅破天荒地展现一个农民形象的作品,以其创造性的思维和深刻的内涵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波及于社会,并引起了一场关于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形式与审美的讨论。此作原名《我的父亲》,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并被评委改为今名。许多人都会记得,一幅如同巨幅领袖像般尺寸的农民头像,曾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力量打动了中国人的心。这就是罗中立创作的《父亲》。

《吉他》

拼贴画

,毕加索, 西班牙 综合立体派

1926年创作

从报纸期刊上剪下来的数字和字母,糊墙纸或一些木材纹理的模仿品拼贴而成。虽然分割开了,但我们还能找到吉他的影子。也就是说经过取舍重组、拼贴,改变方向、大小,组合成新的图形。打破形象的完整性,营造了较为新奇的效果,使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创作的意识。

《家乡的河》

青铜雕刻作品、

1985年,

雕塑高115厘米,

作品刻画了一个北方农村小女孩,大约十二三岁,光脚站在河边,一手用兜兜的下摆兜起一些小石片,一臂张开,正要向河水抛出小石片。这不是人人小时候都玩过的“打水漂”的游戏吗?这健康活泼的少女,仿佛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河水的清凉、回忆的遥远和亲近。家乡的河”获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成为观众喜爱、美术界瞩目的重要作品

《天山之晨》

120X100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作者: 李桦

创作年代: 1947

规格:19.5×27.2cm

材质:黑白木刻

抗战胜利以后,李桦先生在上海、北京从事创作和教学。他投身于国统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洪流,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掌握了阶级分析的观点,先后创作了《快扶他进来》、《向炮口要饭吃》、《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等许多富有战斗性的作品,尤以《怒潮》组画著名,《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正是此组画系列中的一幅。画面上那武装起来的愤怒

篇三:《校园风景写生》新课标教案设计

?

《校园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对校园生活的写生与表现,以校园风景写生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实践方向,设计过程围绕校园风景的速写与素描展开探索。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将目光投入校园风光,在校园中选取适当的视角指导学生进行表现,既锻炼学生的构图、画面安排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该课有前两个活动的铺垫,在体验选择、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直接带领学生室外写生,与前两个活动衔接。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为六年级的孩子,刚刚由小学到初中,对校园的认识度有较强的新鲜感。

2、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3、学生已经学过透视与构图的相关知识。4、学生能够简单应用线条和明暗解决绘画问题。

课题:校园风景写生(1)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绘画透视规律和风景学生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以线描的形式进行简单的校园风景写生。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写生。

3、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校园,以艺术的眼光关注校园的各个角落,激发绘画表现愿望。

教学重点:绘画透视知识及其运用,风景学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如何取景、构图,以及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如何表现。

评价要点:

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校园或其他环境。

能否运用透视规律对景物形象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基本正确地进行表现。 能否在表现校园景色时对景物形象适当取舍,做到主次分明。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探究、讨论、启发诱导、示范讲解、实践练习等 教学准备:

教具:石膏立方体、长方体纸盒、风景图片、本校校园环境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教师示范作品、取景框等。

学具:自行搜集的风景画图片、绘画铅笔及作业

教学设计:

本课采用两课时上课的方案。

首先进行室内教学活动,用时不超过25分钟。

一、情景导入:

校园风景展示,可播放校园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校园风景写生作品。 导入要点:校园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如果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就会发现校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教材中的这些风景写生作品,都是来自美丽的校园,想不想让校园的景色在你手中也变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校园的美,学习校园风景写生。

板书课题:校园风景写生

二、新授内容:

1、感知质疑:什么是风景画?什么是风景写生?怎样才能画好风景写生作品?(辅助手段:大屏幕图片展示、实物出示等)

2、以教室为例,观察前排桌子和后排桌子的不同,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欣赏教室的平行透视图,让学生所说自己的理解,师总结。(以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

公园写生作品欣赏

3、出示教学楼效果图,让学生分析视平线和消失点各在什么位置,结合石膏立方体,师生共同总结成角透视规律。

4、出示一组风景照片,请2——3位学生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分析各符合什么透视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三、作品欣赏:

欣赏课本27——28页实景照片、平行透视图、成角透视图、取景框和几幅速写风景照片图片。

欣赏方式:先由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言,发表对每张图片及作品的理解、对风景画的看法,教师全程参与,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加以补充、修正。

重点欣赏27页平行透视图、成角透视图和28页同一张风景照片不同的速写照片。同时大屏幕拓展播放其他风景照片,学生交流如何取景和构图。 大屏幕欣赏画家作品并作简单介绍,然后到校园进行写生教学活动。

四、实践体验:

室内教学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事先选择好的某个位置,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学生同时拿出自制取景框。介绍取景框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用取景框在校园的同一位置对不同范围进行取景,教师展示不同取景内容的不同写生范作,讲解合理取景和构图对表现校园景色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安排写生自选区域和位置进行写生练习。学生写生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讨论、纠正。

六、作业展示和互动评述:

1、鼓励学生主动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介绍写生过程、写生时遇到哪些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将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作品向全班介绍,分析其优缺点。

3、指导学生相互交换作品,相互发表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改进措施。

4、小结学生实践体验过程中的得失,表扬绘画主动、方法得当的学生,鼓励突破和创新,同时鼓励讨论评述过程中积极发表看法,并能运用美术语言发表意见的学生。

七、课堂小结:

概括回顾本课所学习的风景画的概念,以及本课所了解的绘画透视规律和构图的方法等,布置学生课下、课余时间关注周围环境,关注生活,留心校园外边景色的美,随时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八、教学反思:

校园风景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本课教学通过做实验、课件演示、小组讨论汇报等方法进行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种教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整个课堂的气氛民主、开放。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每一堂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课题:校园风景写生(2)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中的第一个活动。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课 题:优美的校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运用 观察、分析、探究、讨论、启发诱导、示范讲解、实践练习等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

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小组研究,分析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能对"视平线"、"地平线"、"消失点"的理解和应用。

活动安排:

体验与选择:

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现你的感受?

学习与研究

1、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

写生与表现:

1、怎样取景与构图才能表现好校园?

2、采用什么表现方法才能显示校园的美感?

教具准备: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具准备: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课堂教学

一、导入主题

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

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七、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篇四:室外写生知识

小班幼儿写生画有感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绘画的时候,孩子们实际上是在用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绘画对孩子的启蒙作用是相当大的。它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发展。当新的《规程》颁布以后,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能摒弃传统的绘画教育观念和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写生——语言引导——欣赏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

怎样引导小班孩子观察写生,经过一年的教学探索,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 抓住幼儿兴趣点,即时观察写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应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即时引导幼儿观察写生。有一次,天突然下雨了,小朋友们兴奋地用手接雨,有的孩子跑到雨里去踩水,他们高兴地叫着:“下雨了!下雨了!”。我赶紧利用孩子对雨的兴趣,让孩子观察雨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雨像线一样,有的孩子说雨细细的……我再让孩子观察雨到地上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兴奋地说雨到地上变成水塘了,变成圆圈了……那雨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雨是白色的,有的说雨是黑色的,有的说雨是绿色的,还有的说雨是蓝色的等等。接着,我请孩子们把看到的雨画下来,孩子们兴致很高,他们画出了长长短短、各种颜色的雨,地上还画了一个个圆圆的水晕。胡馨小朋友画的雨像妈妈的项链一样一串一串的,她说:“我画的是珍珠雨!”

二、 选择造型规则、色彩明快的事物。

小班孩子的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如直线、弧线、圆形、椭圆形等。根据这个特点,选择写生对象的外形是非常重要的。如萝卜、草莓、枇杷、西瓜、菠萝、番茄、小蝌蚪等,它们的外形基本上都是圆的、椭圆的。萝卜和菠萝的叶子、枇杷梗、西瓜皮上的花纹可以用直线和弧线来表现,小班孩子对这些物体写生时困难不大,易于成功,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选择的事物的色彩也要简单明快,不能太复杂。上面提到的物体的颜色基本上是单色的,如萝卜、草莓、番茄基本上是红色的;枇杷、菠萝基本上是黄色的;西瓜是绿色的;蝌蚪是黑色的。符合小班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涂色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敏感性,到了小班下学期可以让幼儿感受更多色彩的事物。如春天来了,许多花都开了,孩子们在公园、幼儿园、小区绿地、街心花园看到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花,非常喜欢,这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的色彩,画出色彩各异的花。

三、教给孩子观察写生的方法。

写生的灵魂在于观察,只有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出好的写生作品。例如带孩子写生“迎春花”,首先观察迎春花的整个外观,远远看去黄黄的一片。走近观察,迎春花的枝条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再看看花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大还是小?每一朵花有几片花瓣?这样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幼儿了解了迎春花的主要特点,为写生做好了准备。

那么怎样把观察到的物体画下来呢?还是以“迎春花”为例。在观察迎春花的时候,我让幼儿边说边书空练习。如迎春花的枝条是长长的、弯弯的,让幼儿边说边用手指学着画一画长长的、弯弯的线条。这样,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画到纸上时就能较容易的完成。另外,在幼儿绘画的时候,鼓励幼儿把自己对事物的感觉表现在画中。由于小班孩子爱把自己最注意或最喜欢的东西重点夸大地表现出来,所以,有的幼儿画的迎春花花瓣大大的,有的纸上就是涂了黄黄的一片,很有自己的味道。每个孩子画的迎春花都反映了他们对迎春花的独特感觉。

四、正确评价幼儿写生作品。

作品评价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积极性的评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每个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我认为对幼儿的写生作品不能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应以作品是否有孩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为出发点。有一次,我们到外面画“柳树”,经过细致的观察,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的看到的柳树,形态各异。汤镇阳小朋友画的柳树是五彩的,我问他为什么你画的柳树是五彩的呢?他认真地说:“因为太阳光照在柳树上,有点红、有点黄、还有点绿。”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真切的感受!如果我们用像不像来评价汤镇阳的作品,无疑毁灭了一幅好的作品,抹杀了孩子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

经过小班一年的写生画教学,很多孩子从不会画到现在能自如地画,从怕画到喜欢画,他们绘画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感受,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同时,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观察力都得到了发展。

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思考

艺术创作的源泉 ,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过程的再创造。儿童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

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的。其目的,已经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以培养技法为目的。而在小学低年级,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多以记忆画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三类同学,一类,下笔很有力,直接,敢于表现,尽管表现得很拙气,但是却能打动同龄人甚至是我们成年人。第二类,知道要表现什么,却不懂得用什么样的线的语言去表达,往往画的很小或不自信。第三类,心中没有表象,不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只是涂鸦。可是,不管这三类同学在低年级绘画的语言如发展,随着孩子们的长大,随着他们眼前的事物变得不再那么抽象,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他们都会有一个困惑,如何表达眼前的事物。在他们心中少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形,一个是线。形和线如何结合。

现代的美术教学往往绝对的否传统的教学方法.否定老师带着画,或用临摹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之规。房子怎么画、树怎么画、花怎么画、鸟怎么画??认为: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就会被束缚住,依赖性也变的很强,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眼睛。离开了老师,画一个新的东西,自己就不会动笔了。 其实我们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会发现,现代和传统的美术教学,就像一条皮带,传统的过于紧了,而现代的过于松了,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也许是新美术教学的关键。

我在长期的写生教学中,不断的寻找出路,不断的总结出一系列的引导和训练的方法。

(一)形和线的起蒙--简笔画。

一直以来,简笔画被人们遗忘,甚至被一些人否定。因为他不是一种能打动人的画种,很多

人认为简笔画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但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发现,其实简笔画可以帮助儿童对形和线有初步认识和体会的启蒙良师。 我做过这样的尝试,二个不同的孩子,一种是画画不会去观察,但用笔非常奔放的孩子,一种是非常注意细节,不会也不敢表现的孩子。从简笔画,我教他们认识各种线条,还有观察形。非常惊人,通过几节课,他们就开始有了形和线的概念。

(二)贴近儿童写生能力的写生训练。

大家都认为:写生是高年级的事,与低年级无关,可是,数学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五年级的学生居然画不好正方体。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只有到高年级才能教孩子去认识和表现真实的世界呢? 是不是教低年所的孩子去认识三维的世界又是不合时宜的呢。经过第一阶段,儿童对简单的形和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开始尝试让他们写生一些简单的东西。孩子们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因为简笔画是平面的,要他们突然过渡到立体的事物。他们非常不适应,看不到透视。全是平面的。我曾经产生过担心,教他们透视,他们是否能理解。可是,他们眼前的真实物体,让他们很快进入状态。对于透视,他们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他们的面前是真真实实的物象,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经。

(三)复制“劣作”中的创造性因素。

现代美术教学否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画,那么所画的都是老师所画的复制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去观察,那么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彩多姿的。在逻辑思维中,1+1等于2,是不存在任何解释的余地。可是仅管我们都知道在美术创作中,不存在一个儿童画树、画人或进行一种设计的任何限制。儿童和成人的眼光是不同的,儿童和儿童的眼光也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却可能忽视,儿童可能会因为绘画语言的贫乏而处于无从下手的境地。在这个时候复制“劣作”也就是临摹会带给老师和学生一片光明。在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之后,让学生有目的的去临一些他们所需要的绘画语言,就相当于给他们的绘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可以在临摹中各取所需。

(四)重新回到生活写生

绘画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当经过一个出前几个阶段的训练,让学生重新回到写生中来。这个时阶段的学生,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已经不同于以前。

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大师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深入生活以写生为基础,从写生习作中提炼、概括、夸张、强化而成为感人的艺术品。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画出的自由奔放、充满活力,超越一切力量的骏马,是他经过长时期无数处对马写生的结果。齐白石老爷爷画虾栩栩如生、跃跃欲跳,简直是前无古人。这是他长期对虾写生的结晶,可见绘画写生之重要。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是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和概括生活的最有效的方法。写生课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也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主要课业。下面就本人的的浅见,谈写生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写生课内容的选择: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写生课由于受环境和学生年龄水平所限,不能象专业画家那样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但可以因地制宜,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写生计划。写生课从内容上可分为静物写生,动物写生,人物写生和风景写生,从形式和工具上可采用铅笔、碳笔、钢笔、毛笔,油画棒或彩笔较为方便。写生内容可按高、中、低不同年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呈阶梯状的结构系统进行。低年级适宜用油画棒或彩笔,中、高年级适宜用碳笔、钢笔或毛笔。静物写生的内容面广且好安排,不受环境、天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写生的静物有:如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玩具、电器、乐器、瓜果,

花卉等。动物写生的面比较窄,只可以到动物园写生或找一些常见且容易买到的小动物,如小兔、小鸡、小鸭、小猫、鸟等。人物写生可选课堂上进行自画像或同学之间自由写生、可选有活动课的班级、课间活动等情景进行写生。或写马路上的行人。风景写生可以选取校园景物,校园附近的街景,马路、商场、店铺、公园等。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较紧的人和事作为写生对象,让学生感悟到一切美的东西都源于生活,周围的一事一物都常常会闪耀着美的光环,通过写生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写生教学的方法:

俗语讲“教无定法”,写生教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但我认为写生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敏锐而正确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训练创造能力为重点,启发他们用视觉、触觉学会比较,认识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颜色、质感和量感。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沉闷气氛。可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观摩,讨论,提出问题,表达感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引导和启发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轻松,学得舒畅。下面是我的一节《水果》写生课:

课题:《水果》写生对象:一年级教时:1节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每人可带1-2种水果。(供堂上写生用)2、各种水果的挂图或幻灯片。3、写生用的果箩、碟、果刀。

4、学生优秀习作。

教学目的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水果的形状,色彩和质地的特点,并把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画成一幅好看的画。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表达出水果的形状,色彩和质地。初步懂得水果疏密、聚散的构图原理。

教学难点:处理画面的主次、聚散、疏密、前后等构图问题和丰富色彩的表达。 教学过程

⑴老师挑选几个同学带来的鲜美水果,问:这是什么?你爱吃吗?老师小结:我们都是爱吃水果,水果不但好吃,熟透的水果它的形和色都很美,很多画家都喜欢画它。我们这节课就来画《水果》。板书课题:《水果》写生

⑵欣赏书中画家的名作和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了解一些看似极为平常的水果经画家叔叔阿姨的艺术处理都成了好看的美术作品。老师指导鉴赏:原来他们在摆布水果的时候注意安排有多有少,有前有后,有大有小,有聚有散的搭配,主次分明,还特别注意寻找水果中丰富的色彩,画面色彩既和谐又丰富,构图饱满,大胆表现,给学生一个惊奇的发现,体会艺术美。

问:小朋友,你能在老师手上的水果中寻找出几种色彩?看谁的观察力最敏锐!老师继续拿出几种水果让学生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果形状色彩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从了解到喜欢,从喜欢到跃跃欲试,要把画画出来。

⑶分组实践:

①10人左右围坐一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摆在桌面。老师分别给每组发一只果箩、碟、果刀等。让学生对眼前被画的物体形状、颜色、质地进行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很感兴趣。显示出了小主人般的欢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摆布好水果后,老师简要地强调画面的构图要领并把各组摆的水果调整一下,如把大的,多的水果摆在重要的位置,作主体、然后放一、二个零散的作呼应的陪衬物,让学生懂得有聚散、疏密、多少、前后对比的构图概念。把水果安排在画面上时要饱满、适中,不要画得太大和过小,或偏于一角。

③示范着色方法:如画苹果,先让学生观察苹果的颜色,有红、绿、黄、白等,以红色

为主要颜色,红色也有不同深浅的红。(朱红、深红、橙红等)使学生对苹果的颜色有更深的了解。老师直接演示用各种颜色画出一个苹果,色彩要厚重,并提示给学生,摆在前面的苹果颜色要亮,后面的苹果颜色要稍暗,才显出前后的感觉来。画出的苹果与实际的苹果更鲜更美。从而使学生懂得一切东西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⑷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大胆作画,可左右走动以不同角度取物画画,可边触摸比较边画,这个过程是学生观察分析,大胆表达的过程,是开发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学生可按自己个人感受到的大胆去表达,只要是自己直接观察感悟,出自真切的理解,哪怕是画出来的色彩与物体固有的色彩完全不一样,画面也是可贵的,动人的。老师在巡视作业时应多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有节奏的线条和色块作画,这样,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会宽些,心境会轻松些,情感会真切些,画面会体现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如图1、图2能注意构图饱满,有聚有散,水果前后关系也处理得较好。色彩丰富厚重,主体突出。这类同学占班中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图3、图4水果的色彩都较丰富厚重,能注意把大的,多的部分放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但构图显得较为松散,聚散不明显,这类同学占班中人数三分之一多些,还有极个别同学对处理水果的色彩较生硬,一个颜色画一个水果,画面显得色彩凌乱,还有待今后加强辅导。

⑸展出画面构图饱满,新颖,色彩鲜明大胆的学生作业并简单评讲。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鲜果品尝会,可以互相品尝,边吃水果边欣赏作品,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又加深学生间的沟通和友爱,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这样的写生课,形式生动活泼,留给学生一个很大的艺术创作空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不妨一试。

三、多写生是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有利因素

提起写生,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这可能是写生的东西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儿童们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可能是新鲜、舒畅、无拘无束,大有舒展自己思维空间的余地。在写生课中,我是采取尊重孩子们自然纯真的感受,而不强求他们如摄影般的描写,毕竟儿童的审美角度与成人不一样。在景物写生课中,我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触摸、比较,慢慢感受着物体形状、颜色的美,诱发美的升华,从而达到热爱美,创造美的目的。带学生到室外风景写生时,孩子们更显得像小鸟般的欢乐。带着画具欢蹦活跳,有说不完的兴奋,有提不完的问题。带着好奇和欢乐走出校园,看到室外的景物一个接一个出奇般好奇,好象突然发现新的问题:“我们看到的马路为什么越远越窄”,“楼房和行人为什么越远越小”?“树木为什么越远越模糊”?“??”?真是新鲜极了,本极熟悉的马路好象突然从天而降。怀着走向大自然的兴奋和欢乐,抱着满脑子的新鲜,孩子们表露出来的这种情感是纯真可爱的。坐下来画的情景更是动人。同学们按自己的角度选择、取舍、概括、拿起油画棒,手起笔落,线条肯定、落笔干脆,无拘无束,信心十足。着色更不受固有色、环境色的影响。各人按自己的感觉画,有的画面以红为主调,象炽烈的夏日,烈焰升腾;有的偏绿调子,画面显得温馨,充满生机;有的蓝调子偏多,画面显得宁静而晴朗;有黄调子的画面显得阳光灿烂,充满希望。虽然它们的画面无成年人画家那样慢慢推敲,注意准确的透视和比例,但是孩子们表现的是确切的童真,是按儿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这正是区别于儿童画与成人的根本所在。儿童在写生练习中得到的思维训练是多层次的,得到的欢乐感受是真切的,在写生中它们情感投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心情兴奋,被生活中,自然景物中的美吸引着,打动着,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这种激动可拼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我认为,小学美术的写生课,不仅能提高儿童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有人称“美术课是眼睛工程”,那么,写生课便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注重写生画教学,

篇五:李呈修国画作品欣赏

李呈修国画作品欣赏

坐看云起时65x96cm

李呈修出生于山东,早年入伍,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在九州出版社从事多年的美术编辑。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写生参展、交流学习使他与大自然能很好的深入融合,这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一种大境界、大气象、大胸襟。李呈修正是凭着这种“游心大地山河,囊括万物之心”的天地观,成为大自然的造境者。

苍塬无语自有情 75x144cm

李呈修这些年一直在艺术实践中去不断的探索绘画的新技法,博采众长,匠心独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其作品承古出新、坚实大气,这种极具个性化的笔墨语言,使天地万物有了一种苍茫空旷的大气象。梳理李呈修的作品大致有“黄土系列”“太行系列”“民居系列”“雪域系列”,这些作品构成了他对大自然最完美的诠释。

蝉鸣老屋静68x96cm

《民居系列》可以说是李呈修在描绘南方民居建筑上的又一种表现手法。那种温润、潮湿的南方水乡特点表现出神入化,相比北方的粗犷,南方的这种民居意象,更能看出艺术家得心造境的艺术造诣。李呈修的这一批南方民居系列作品构图新颖,意境优美,画风淡雅,极具艺术感染力。其实南方的民居是非常有特点的,它有山水笔墨的韵味。李呈修正是抓住这样一种笔墨的意境美,他才能在民居特殊化处理中,找到民居的绘画最核心的本质。

常听塬头春风起68x96cm

李呈修曾经说过,创作需要“不择手段”,这里说的“不择手段”其实指的是在创作中的一种创新思维,就是说你可以用各种工具、各种技法、各种方式去服务于画面,服务于自己的绘画理念,服务于最本真的艺术审美,在这一方面李呈修探索的道路无疑是成功的。现在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是真正能融入并且能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是了不起的艺术家。

春融千里图 136x68

李呈修初涉中国山水画创作时,其实也是与许多艺术家一样,都要经过一个磨砺的过程,而他之所以能推陈出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与感悟,而在此基础上,他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摸索出一条独行于自然的那种“大道之美”,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正如画家所深知的,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灵魂的,它们蕴含着一种深邃的哲学体系。对于一个普通的欣赏者来讲,李呈修的作品最大的审美情趣就在于作品散发出的一种天地气韵,涤濯心魂的艺术境界,在这一点上李呈修的探索可谓是令人欣喜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