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草药五色梅临床应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0:50 初中作文
草药五色梅临床应用初中作文

篇一:客家草药

1号 鹅不食草 凤尾草 桅子 五色梅 野苋

小叶酸味草 红花地胆头 三棱草 白花墨菜 小飞扬 长春花

13号 苦楝 千年健 白扁豆 海芋

红花羊蹄角 盐肤木

竹叶草(鸭趾草) 朴树

22号 红背叶

三叶鬼针草(一包针)豨蔹草 蛇泡 桉树 赛葵 大飞扬 倒扣草 牛筋草 三荚草 茫草 高脚稔

金耳环(天文草) 茫箕 紫仁 地胆头 铁线蕨 叶下珠 悬钩子 了哥王 无毛拐子藤 垂穗石松

枫香树(路路通) 白背叶 节节花 紫珠 少花龙葵 犁杷草 路边菊 消山虎 半边旗

54号 荷树 木芙蓉 地桃花

58号 八月泡 60号 毛果算盘子 黄花猛 南方荚迷

五指柑(布惊) 土半夏 野烟叶 三加皮 地稔 湖蚯串 乌蔹莓 构树 小蓟 琴叶榕 鹰不泊 三叶仁字草 盐白菜 针筒草 仙鹤草 大叶桐锣樟 痱子草 鱼骨草 假绿豆 大枫子 火炭母 苎麻 老虎尿 青舍里 土防风 辣廖 凉粉 狗肝菜 观音竹 贯众 九里香 棕竹 金不换 鸡冠花 满天星 冬青 曲树草 桂花 牛参

白花墨旱莲 野芥菜 臭草 一点红 英雄草 仙人掌 长春花 罗裙带 麦冬 绿萝 月季 土高丽参 香附 葎菜 节节草 库拉索芦荟 木槿 雀舌草 蛇舌草 柳树 小叶榕 龙船花 苦实

大叶酸味草 沿阶草 艾叶 羊带龟 排钱树 小叶酸桐 扁蓄 阴香树 紫花地丁 木薯 叶下珠 假树豆 龙葵 刺苋 红丝苋 水竹 剑麻 薯箕 楮树 黄藤 贯菜 针筒草 假雪豆 何首乌 山菅兰 薯蓣

大叶虱麻头(地桃花)荆芥子 千层塔 野紫苏 假棉桃 络石藤 鸟不企

广东王不留行 狗肝菜 毛地丁 红花地胆草 凉饭团 千里光 毛叶轮环藤 天香藤 狭叶茯苓 山乌桕 大叶铁包金 山桅子 玉叶金花 桃金娘 紫背金牛 一点红 雾水葛 黄鹌菜 野荬菜 小叶榕 乌蕨 岗松 山甘草 垂穗石松 团叶鳞始蕨 小买麻藤 小叶海金沙 红轴荛花 鬼点火 寄生藤 胭脂藤 五指毛桃 毛冬青 铁冬青 华泽兰 黄鸡卵 三加皮

壁上麒麟(深绿卷柏) 七叶悬沟子 红叶秋 钩吻 翼核果 三丫苦 朱砂根 山指甲 扇叶铁线蕨 小果金缨 鱼骨材

小叶紫珠(螃蟹木) 绒楠 木通 毛赤车 三叶始尾蕨 光叶拔契 狭叶山黄麻 乌蕨 算盘子 白花悬沟子 大叶相思子 牛参 牛交铁 大叶紫仁 山熊胆 消山虎 土防已 山菅兰 石菖蒲 穿破石 山麦冬 凤尾蕨 颠茄 魔芋 臭草

红花益母草 土人参 墨旱莲 水线草 雀梅

三花悬沟子 枸杞 倒扣草 木贼

篇二: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

草药五色梅临床应用

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

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合膀胱、在体合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

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东气相通应。 13、什么是气?气的分类?气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气: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微物质)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的生理功能:①推动功能②防御功能③固摄功能④温煦功能⑤气化功能。 14、什么是气机?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基本形式有四种:升、降、出、入。

15、如何理解气与血在生理方面的联系? 答:气与血的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

为气之母”概括。

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16、什么是病因?

答:病因: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为“邪”。

常见的病邪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失宜、

劳逸过度、外伤、药毒、先天因素、痰饮、瘀血、结石等。

17、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答: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气的异常变化)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本是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

18、中医七情与七情内伤有什么区别? 答:中医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的情志变化。正常人都有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七情内伤:可以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异常

精神情绪。如果七情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④痰蒙心窍;⑤心火亢盛;⑥心火下移小肠。 内容:①治病求本;②扶正祛邪;③调整阴

阳;④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人体的生理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体内阴阳、肝与胆病辨证:①肝气郁结;②肝火上炎;

气血的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19、什么是病机?中医基本病机是什么? 答: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

中医基本病机:从整体上来研究,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 20、什么是痰饮?什么是瘀血?

答: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瘀血:泛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存留在体内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瘀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21、什么是四诊?

答: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

22、简述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

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证; 黄色:主虚证、湿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水饮证、瘀血证。

23、脏腑在舌面上是如何分属的?请简述病理性舌色的主病?

答:舌尖分属心肺;舌中分属脾胃;舌根分属肾;舌的两边分属肝胆。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绛舌主热证; 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 青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24、何谓八纲辨证?说出八纲辨证的意义? 答: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疾病的病因、部位额、性质和正邪斗争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诊断为不同病证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阴阳辨证是概括证候类别的总纲。 25、什么是脏腑辨证?脏腑辨证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应来分析各种病证,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包括:心与小肠病辨证:①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②心血虚与心阴虚;③心脉痹阻;

③肝阳上亢;④肝阴虚;⑤肝血虚; 30、什么是治法?中医的常用治法是什么? ⑥肝胆湿热;⑦肝风内动;⑧寒滞肝脉。 答:治法是在治则的指导下确立的具体治疗脾与胃病辨证:①脾胃气虚;②中气下陷;方法。

③脾不统血;④脾阳虚;⑤寒湿困脾; 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将治法归纳⑥湿热蕴脾;⑦食滯胃脘;⑧胃热炽盛;⑨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基胃阴虚。

本大法,在临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肺与大肠病辨证:①肺气虚;②肺阴虚;③常用治法:①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是运用风寒袭肺;④风热犯肺;⑤燥邪犯肺; 发汗解表药。

⑥痰湿阻肺;⑦寒饮客肺;⑧大肠湿热;⑨②吐法,又称为涌吐法,是运用涌吐方药。 风水相搏。

③下法,又称为泻下法,是运用泻下作用的肾与膀胱病辨证:①肾阴虚;②肾阳虚;③药。

肾精不足;④肾虚水泛;⑤膀胱湿热。 ④和法,又称为和解法,是运用具有疏通、脏腑兼病辨证:①心肾不交;②心脾两虚;和解作用的药。

③心肝血虚;④脾肺气虚;⑤肺肾气虚; ⑤温法,又称为祛寒法,是运用温热性质的⑥肺肾阴虚;⑦肝火犯肺;⑧肝胃不和;⑨药。

肝郁脾虚;⑩脾肾阳虚。

⑥清法,又称为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26、心脾两虚证的辨证依据是什么? 药。

答:心脾两虚证的辨证依据是指心血不足⑦消法,又和脾虚气弱两组表现组成。心血不足则心称为消散法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脾气虚弱或消导法,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是运用具有萎黄,脾心虚则气不摄血可见皮下出血、消导、消散、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舌淡嫩、软坚、化积、脉细弱。

行气、 27、何谓“治未病”?其内容包括那些内化痰等作用

容?

的药。 答:“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为主的思想。⑧补法,又称为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益作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用的药。

展。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31、试述中药性能的概念与内容? 未病先防即重视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答:中药的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害两个方面的工作。

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应早期诊断、早概括。

期治疗,防止疾病向纵深方向发展和转变。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28、何谓三因制宜?说出其含义? 毒性等。

答: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是指治32、四气五味的概念?

疗疾病要根据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以及答: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寒、热、温、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不同情况,制定相适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宜的治疗方法。

概括。

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味不仅指药物的真是滋味,更重要是指药物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考虑治疗病证的某些作用。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治疗用药的原则。

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不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考虑治另立,仍称五味。

疗用药的原则。

33、中药配伍的概念?配伍七情的内容? 29、中医治则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答:中药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答: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它是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配伍七情的内容:

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法、处方、遣药具有①单行:是用某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重要指导意义。

的疾病。如独参汤。

②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作用。

③相使:是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可增进主药某方面的功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健脾利水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

④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例如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天南星畏生姜。

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

⑥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⑦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相须相使配伍,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相畏相杀配伍,制约毒性,保证要用安全。 相恶相反是配伍用药的禁忌。

34、中药用药禁忌有哪些?叙述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和内容?

答: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四方面: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病证用药禁忌。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内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即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

十九畏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十九畏内容:硫黄畏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包括母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35、确立中药剂量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 一、药物方面

药材质量:质优的药力足,用量勿过大。次者可大些。

药材质地:一般来说,花叶类质地轻的量宜轻:质地重的宜重:鲜品用量宜大些。 药物性味:药性较弱,药味较淡,作用温和的用量可稍重些;反之则不宜。

有毒无毒:有毒剂量应在安全范围内,无毒者剂量变化幅度可稍大。 二、应用方面

方药配伍:一般单味药用量可大些;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可小些。

剂型:多数药物作汤剂时,由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

用药目的: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 三、患者方面

年龄:小儿发育未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弱。用药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的2/3,5~9岁用成人的1/2,5岁以下用成人的1/4,1岁以内用成人的1/5。

性别:一般区别不大,但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去瘀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体质强弱:强者宜大,弱者宜小。 病势长短:新病正气损伤小用药量宜大,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病势轻重:重者宜大。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另外,在患者方面还应考虑到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36、中药入煎剂时常有哪些特殊的煎法? 答:①先煎;②后下;③包煎;④烊化;⑤另煎;⑥冲服;⑦对服;⑧煎汤代水。 37、请各列举五种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品种? 答:(一)风寒感冒

代表药:正柴胡饮颗粒、午时茶颗粒、玉屏风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二)风热感冒

代表药:感冒退热颗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颗粒、小柴胡颗粒、银翘解毒片。 38、比较麻黄与桂枝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能发散风寒,治疗寒表证及

风湿痹症。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又长于平喘、利尿,治肺寒喘咳、风水水肿等。

桂枝,发汗力缓和,治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皆宜,又善温通血脉、通阳化气。 39、比较荆芥与防风的功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皆宜,均能消散疮疡。 不同点:

荆芥,清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炒炭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

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风通用之品,也是风药之润剂,能胜湿止痛,炒用具止泻作用。 40、比较薄荷与牛蒡子的功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止痒。 不同点:

薄荷,发散风力强,能上清头目,下疏肝气,发汗力强,上述诸症无汗者用之为宜。 牛蒡子,发汗力弱,但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之功比。

41、比较桑叶与菊花的功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不同点:

桑叶,作用偏于肺,疏散风热之力较强,还能凉血解毒。

菊花,作用偏于肝,平肝明目之力较强,长于清肝热、平肝阳,故兼治肝风头痛。又善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 42、什么是清热药?清热药分为哪几类?各

小类举出两味药?

答:清热药:指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清热药分为五类:

①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栀子; ②清热燥湿药,如:黄芩、黄连、黄柏。 ③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白头翁。④清热凉血药,如:生地黄、玄参、牡丹皮。⑤清虚热药:如:青蒿、地骨皮。 4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不同点:

黄芩,清上焦肺热,清热安胎。

黄连,清中焦胃热,清心火、止痛。 黄柏,清下焦湿热,即清实热,又清虚热。 44、泻下药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和代表药物是?

答:泻下药分为3类:

攻下药:里实便秘,如:大黄、芒硝、潘泻叶;

润下药:肠燥便秘,如:火麻仁; 巴豆。

45、大黄的药用部位和主要功效是什么? 答:大黄的药用部位:干燥根及根茎。 (5)另煎;(6)冲服;(7)对服;(8)煎汤代水。

52、简述中成药常见的变质情况? 霉变、皱皮、干裂和硬结、反砂、融化、虫蛀、染色、发酵、气味改变等。

A、桂枝B、紫苏C、麻黄D、防风

7、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的是。

A、金银花B、蒲公英C、紫花地丁D、连翘

8、大黄用于热结便秘的最佳配伍是。 峻下逐水药:水饮停聚,如:京大戟、芫花、答:中成药常见的变质情况有:

53、简述解表剂的定义、分类及代表中成药? A、牵牛子B、芒硝C、芦荟D、番泻叶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46、独活与羌活的功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不同点:

羌活:解表力强,善治上半生疼痛、太阳头痛。

独活: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疼痛。 47、半夏与天南星的功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燥湿化痰,治湿痰、寒痰证,外用消肿散结。 不同点:

半夏:湿痰咳嗽,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风痰,祛风止痉常用。 48、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功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清肺化痰、止咳、消痰散结。 不同点:

川贝母:甘寒清润,多用于治阴虚久咳、肺痨,肺燥咳嗽。 浙贝母:苦寒开泄,多用于风热或痰热咳嗽,瘰疬痈肿等证。 49、三七来源、药用部位、处方别名、功效、性能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药用部位:根。

处方别名:参三七、田七、金不换。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性能特点:①止血作用广泛,效果显著;②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③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④诚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

50、简述传统方剂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 答: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和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含义。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 使药:引经药和调和药。 51、简述中药特殊的煎药方法? 答:中药的特殊煎药方法:

(1)先煎;(2)后下;(3)包煎;(4)烊化;答:解表剂的定义:指以解表中药为主要组成,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表证。 解表剂的分类及代表:

辛温解表剂:小青龙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藿香正气水; 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片、双黄连颗粒; 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丸; 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参苏丸。

54、简述清热剂的定义、分类及代表中成药?答:清热剂的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清热剂的分类及代表:

清热泻火:白虎汤、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

清热解毒:牛黄解毒片、银黄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热消炎宁胶囊、紫雪、感冒退热颗粒;

清营凉血:清营汤、片仔癀;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丸、左金丸、二妙丸; 清热祛暑:十滴水、六一散;

清退虚热:青蒿鳖甲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 2、"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正常人体的阴阳关系,常概括为。 A、阴阳对立B、阴平阳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4、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A、降低毒性B、提高疗效C、改变药物性能D、便于服用

5、一些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时应。

A、先煎B、久煎C、后下D、与它药同煎 6、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

紧首选

9、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肝B、心C、肺D、脾 10、肺开窍于。 A、口B、舌C、鼻D、目 11、经络系统的主干是

A、经脉B、络脉C、经筋D、皮部 12、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湿邪B、寒邪C、暑邪D、燥邪 13、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A、正气不足B、邪气致病C、精神状态D、气

血状况

14、病人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此为。 A、得神B、少神C、失神D、假神 15、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B、寒热往来C、但热不寒D、恶寒发热

16、舌苔黄厚而腻,多为。

A、风寒表证B、食滞C、湿热D、瘀血 17、八纲辨证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浅深B、辨正气强弱C、辨疾病病性D、辨恶寒发热有无

18、“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三因制宜

19、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效的药物是。

A、独活B、桑寄生C、威灵仙D、防己

20、肠胃积滞,腹胀便秘者可选用。 A、砂仁B、厚朴C、白豆蔻D、苍术 21、上济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的药是

A、附子B、干姜C、肉桂D、桂枝 22、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 A、汪昂B、程钟龄C、李时珍D、吴鞠通 23、主治阳阴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是。 A、大承气汤B、清营汤C、白虎汤D、黄连解毒汤

24、理中丸的功用是。

A、温中散寒,补气健脾B、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D、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25、主治梅核气的方剂为

A、金铃子散B、越鞠丸C、四磨汤D、半夏厚朴汤

26、二陈汤主治

A、风寒咳嗽B、热痰咳嗽C、燥痰咳嗽D、湿痰咳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_________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_________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把中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概括,就是中药的性能,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到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 2、用药禁忌包括。

A、配伍禁忌B、证侯禁忌C、妊娠禁忌D、饮食禁忌E、以上都不是

3、黄芩、黄连、黄柏的共同功效是。 A、清热燥湿B、泻火解毒C、除热安胎D、凉血止血E、退虚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膝为筋之府B、骨者髓之府C、脑为元神之府

D、头者,精明之府E、脉为血之府 5、正常舌象的特征是。

A、舌体柔软灵活B、大小适中C、舌色淡红明润

D、舌苔薄白E、苔质干湿适中 6、功能健脾的药有。

A、猪苓B、茯苓C、薏苡仁D、苍术E、厚朴

7、大承气汤适用于以下哪些病证。 A、阳明腑实证B、热结旁流证C、热厥属里热实证

D、痉病或发狂属里热结实证者E、蓄水证 8、理气剂中用药多为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需慎用者。

A、年老体弱者B、阴虚火旺者C、阳虚畏寒者D、孕妇E、产妇

9、羚角钩藤汤中功用包括。

A、凉肝B、熄风C、止痉D、增液E、舒筋 10、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共有的药物是。 A、人参B、干姜C、茯苓D、白术E、甘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整体观念 2、七情 3、津血同源 4、六淫 5、治则与治法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30空,每空1分,共30分)错填、不填均无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散风寒药多属性味_________之品,主治________________。发散风热药多属性味________之品,主_________________。 4、清热药依其功效的不同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5、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6、麻黄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比例是____________。

7、和解方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虎汤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 9、正治又称__________,常用的正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四君子汤由人参、________、茯苓、甘草组成,其功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叙述辨证论治的内涵。 2、举例说明炮制的目的。 3、叙述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

4、泻下药分哪几类?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及适应证分别是什么? 5、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其意义。

6、叙述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功效、主治证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

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

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篇三:常用中草药

篇四:3000种中医药材第201-300种

篇五:潮汕中草药

潮汕中草药

猫毛草

别名:搭壁竹(潮安、潮州、南澳、澄海)、墙头竹(普宁、澄海)、后坎草(揭阳、南澳、澄海)、狐狸尾(潮安、潮州)、笔须草(饶平)、马尾丝(揭阳)。

形态:本品为禾本科金发草属金丝草。生于山麓斜坡岩缝坑沟岸边旧墙。多年生草本。直立簇生,高约七、八寸,形如小竹。秆瘦细有节,上部有分枝,平滑无毛。叶互生,细小扁平,呈狭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成瘦长的鞘,鞘口有毛。夏秋梢头抽生直立穗状花穗,穗轴纤细,穗上密生黄褐色柔软长芒,状似猫毛。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止渴,解暑利尿,分清浊。

主治:暑热口渴,预防中暑,夏天感冒,小便短赤,热淋,淋浊,尿血,肝炎黄疸,糖尿病,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咸酸藤

别名:酸味草(通用)咸酸仔、咸酸草(潮汕)、咸酸甜(潮安、潮州)、咸酸鸡(潮阳)、小号盐酸鸡(惠来)、水盐酸(澄海)、味酸草、味酸仔(海丰)、鹁鸪酸(陆丰)、盐酸鸡仔(普宁)。

形态:本品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酢浆草。生于山野埔园池边路旁荒地。茎葡匐柔软多分枝,节上生根蔓延繁殖。叶互生,绿色,具长叶柄,掌状复叶,小叶三枚倒心形。春夏秋抽出花轴,上生黄色小花数朵,构成繖形花序,花瓣五片倒卵形,萼绿色披针形。结柱形蒴果,熟则裂开散出种子。

性味:味甘酸微咸,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通络去积散气止痛;外用消肿止痛。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中暑腹痛,流感,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肠炎,神经衰弱,失眠,尿血,便血,咯血。外治手足扭伤,喉痛,牙痛,小儿口疮,皮肤痕痒,毒蛇咬伤。

禁忌:孕妇忌服。

马蹄金

别名:鱼脐草(潮汕)、蛇脐草(饶平)、钮仔草(陆丰)。

形态:本品为旋花科马蹄金属马蹄金(又名黄胆草)。生于田野山坡沟渠路旁阴地。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着地生根,借以繁殖。全草被灰色细毛。叶互生,具长叶柄,长约寸许,叶片呈马蹄形,径约三、四分,全缘,基部凹入。春日腋生钟形小花,花单生,花冠淡黄色五裂,萼钟形,密生绒毛,较花冠长。 性味:味辛淡,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消风散寒,行气破积,散结止痛。入肠胃经。

主治:感寒腹痛,色寒腹痛,中暑腹痛,跌打损伤胸腹积痛,小便不通,小儿风痰结胸。

鹅仔不食草

别名:鹅仔晤食草、鹅不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鹅仔草(汕头)。

形态:本品为菊科石胡荽属石胡荽。生于田野畦畔池沟边斜坡路旁。茎淡绿色,纤弱,多分枝,披散倾卧,长二、三寸,基部着地生根。叶互生,无叶柄,叶片小,呈楔形,长约二分,先端钝尖,边缘有粗锯齿一至二个。四时开花,顶生和腋生,球状头状花序,径约一分许,花冠黄色,全部为管状花,总苞片二列。 性味:味辛,气香,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散气去积止痛;外用取嚏通窍去翳。入脾肺经。

主治:跌打损伤,感冒鼻塞,小儿疳积,百日咳;外治目生翳点,鼻痧,慢性鼻炎。

禁忌:孕妇忌服。

灯笼草

别名:灯笼泡草、打卜草(潮汕)、天泡草(普宁)、天灯笼(汕头)、苦灯笼(南澳)、卜仔草(揭阳)。 形态:本品为茄科酸浆属苦蔗。全草有短毛,多分枝,直立或斜卧,高一、二尺。茎绿紫色,节稍膨大。叶互生,具长叶柄,叶片广卵形,长达二寸,先端稍尖,基部心形而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浅锯齿或浅波状。夏秋腋生下垂短花梗,花冠漏斗状,浅黄色。结绿色圆形浆果,由膜状萼片包裹,形如灯笼。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根味甘。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外用消炎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肺热喉痛,肺病,腮腺炎,热疝,血淋;外治皮肤疮肿,天泡疮,牙龈肿痛。

黄花仔

别名:黄花草(潮安、澄海)、千打槌(普宁、海丰)、四稔槌(普宁)、七寸金(南澳)、千下槌、四稔槌(普宁)。

形态:本品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地耳草。生于田野畦畔坑沟路旁近水湿地。茎草质绿色,直立瘦弱有四棱,高四、五寸。叶对生,卵形,长二、三分,无叶柄,基部抱茎而生,有明显纵脉三条。夏秋开小花,为黄色整齐五数的离瓣花,着生于聚撒花序上,萼片五数绿色,与花瓣等长,雄蕊多数,雌蕊一枚,桂头三分枝。

性味:味甘淡微苦辛,气微香,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去湿行气散瘀;外用解毒消肿。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胁积痛,胁肋疼痛,肝炎,黄疸,痢疾,小儿疳积,产后腹痛;外治身上生瓜,蛇咬伤。

五瓣梅

别名:五瓣梅(潮州),五合梅(潮阳、揭阳),钟仔草(普宁、汕头、南澳),土羚羊(揭阳),田白菜、涂格篮、肺炎草(潮安)、五瓣梅、田五瓣梅(普宁),通泉草、虎仔草、石淋草(泉州)。

形态:本品为参科通泉草。本草生于草坡、路旁及田野湿地。春、夏、秋三季均可采。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区。

性味:苦、平。

功效:有止痛健胃、解毒的作用。

主治:偏头痛、消化不良、疔疮、脓疱疮、烫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喉痛、肺热咳嗽出血:五瓣梅40克,水煎冲蜜服。

②治妇女乳痛初起:五瓣梅、水煎冲酒饼1粒内服。或捣烂加酒敷患处。

③治狗咬伤、疔疮:五瓣梅、菊花叶等量加红糖捣烂,外敷或水煎内服。

④治痈疽疮肿:五瓣梅干燥研末、调冷开水敷患处,1日2次。

接骨消

别名:软枝接骨消(潮安、汕头、澄海)、串骨消(汕头、揭阳、澄海、海丰)积骨消、有骨消(潮安、澄海)、痛骨消(普宁)、金钱薄荷(普宁、饶平)、白花蚶壳草(潮阳)、透骨消(广州)。

形状:本品为唇形科连续单属连续球。生于田野阴湿处、通常多人工栽培。多年生匍匐状草本。茎方形细长,基部带红色,节上着地生根,蔓延繁殖。叶交互对生,具长叶柄,叶圆形或肾形,径约寸许,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叶脉明显,形似蚶壳草。春夏开花,花轮腋生,少花,花冠唇形,淡紫色而有紫斑,

长约四、五分。

性味:味微苦辛,气香,性微温,无毒。

功效:内服祛风通络去积止痛;外用去积止痛,入肝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背积痛,腰痛,风湿腰痛,四肢痉痛,沙石淋;外治手足扭伤痉病。

臭黄藤

别名:臭黄藤(潮汕),黄藤根(揭阳、潮阳、汕头),假茉莉、许树、水胡满、苦喇叭香(南澳),沿藤(澄海、饶平),臭屎茉莉(陆丰)。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苦朗树。本草生于海边滩头、路边、坡地杂草丛中。根、茎全年可采。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用。

主治:跌打损伤、流感、疥癣、疮痈、疟疾、肝炎、湿疹、阴道霉菌发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跌打损伤:鲜臭黄藤15克,捣烂取汁,加酒适量,炖60分钟服。

②治跌打撞伤、不省人事:臭黄藤根60克,浸酒500毫升,内服少许,外擦患处。另外取生叶适量捣烂加酒适量外敷患处。

③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臭黄藤根30克,文火水煎,分3次服。

④治腰腿风湿痛:臭黄藤根15克,钉地根、马鞍藤各10克,水煎服。

⑤治皮肤湿痒、疥癣:臭黄藤、白花磨其草各60克,苦刺心90克,水煎洗。

⑥治湿疥:臭黄藤叶、漆大菇、橄榄叶、紫苏叶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鸡掇鼻

别名:鸡掇鼻、土牛膝、土牛七、白花土牛膝(潮汕)、方骨相思(潮安、潮州、南澳)。

形态:本品为苋科牛膝属土牛膝。生于山野村边路旁旷地,或人工栽培。一或二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多分枝,稍呈方形,多少被毛,高二、三尺,基部带木质,节膨木似牛膝,叶对生,椭圆形,长二、三寸,有短刚毛,全绿,先端尖,基部楔形,有叶柄。

性味:味涩微甘,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怯风去积通络壮筋骨;外用解喉毒。入肝肾经。

主治:疟疾,痢疾,腰部痰痛,风湿痰痛,妇人白带,外治喉痛。

臭花

别名:臭尿花、五色花、猪尿花(潮汕),刺苏、红花刺苏、臭番仔(潮阳),如意花(海南、惠阳、广州、新会)土红花(漳州、晋江、厦门)。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五色梅。生于村边、路旁、园边。全年全草可采。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

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有臭味,有小毒。

功效: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功用。

主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湿疹皮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感冒高热:臭花叶、山梅根各30克,水煎服。

②治湿疹:臭花晒干研为细末,每服10克,用温开水送服。再以鲜榕树叶煎水外洗。

③治口角炎:臭花、桑白皮各10克,生地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④治松毛虫皮炎:臭花1份,松柏树叶1份,共煎水外洗。

白饭草

别名:白饭藤(潮汕)、白饭菜、枯维饭(惠来)、白米缀桃(潮安、澄海)、老虎尿、蝴蝶草(澄海)、火炭只药(饶平)、水拖沙(潮州)、沙坝仔、白饭仔(陆丰)乌饭藤(海丰)。

形态:本品为黎料葱属火炭母。生于埔园坑淘边路旁近水湿地。有根茎,地上茎红色园滑,新枝每节一拐,蛇行上升,高可达五、六尺。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形,长三、四寸,先端短尖,基部略呈截形,边缘有浅密波纹,中部有暗斑,托叶膜质鞘状。

性味:味甘淡微酸涩,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拔毒消肿。入肝肺经。

主治:湿热痢疚,小便混浊,白带,喉痛,失音,血淋;外治皮肤红肿热毒,乌疱,久年烂疮,湿毒,妇人乳痛。

指甲花

别名:指甲花(潮汕),急性子(南澳),指甲花、凤仙花、急性子(揭阳),白凤仙、灯盏花、指甲花、急性子(湛江),透骨草(福州、厦门、闽东)。

形状:本品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凤仙花。本品8-9月果产成熟前采收。本草全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性味:微苦,温。

功效:有活血通经、软坚消积的功用。

主治:闭经、难产、骨鲠咽喉、肿块积聚等。

单方验方:

①治毒蛇咬伤、腰胁引痛:指甲花全草30克,捣烂冲酒服。

②治风湿关节痛:指甲花全草30克,或加商陆根15克,猪赤肉适量,水炖服。

③治闭经:指甲花3-6克,水煎服。或全草15克,水煎服。

④治骨鲠:指甲花种子3克,研末,开水送服,或鲜全草捣烂取汁,约1汤匙服。

⑤治指甲沟炎:用鲜指甲花叶捣烂拌红糖外敷。

白花蚶壳草

别名:白花蚶壳草(汕头、潮安、南澳、潮阳、揭阳、普宁、澄海),白花鼎盖草(南澳)、落水金钱、荷兰豆草、消毒药、倒地红(潮安)、白花雷公根(陆丰)。

形状:本草为堇菜科堇菜。生于山野沟边,近水湿地。7、8月采收。分布于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辛酸、寒。

功效:有清热、拨毒、散瘀的功用。

主治: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急性结膜炎:白花蚶壳草10-15克,水煎服。

②治肺热咳血:白花蚶壳草、冬瓜册各30克,水煎服。

③治心烦火盛、口渴、小便赤:白花蚶壳草15克,灯心5克,山梅根10克和冰糖煎服。

④治跌打肿痛:鲜白花蚶壳草适量捣烂和红糖敷患处。

⑤治刀伤:鲜白花蚶壳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猫须草

别名:猫须草(通称),猫须公、猫须草、灵芝草(惠阳)、肾茶、猫公草(湛江),肾菜、猫须草(福建)。 形状:本品为辰形科猫须草属猫须草。生于林中空旷草地,多为栽培,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

性味:甘、凉、微苦。

功效:有清热去湿,利尿排石的功用。

主治: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感染、水肿、泌尿系结石、胆囊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肾炎:猫须草、六角英各30克,水煎服。

②治肾炎水肿:猫须草、白花蛇舌草、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③治泌尿系结石:猫须草30克,接骨消、海金沙各15克,石韦25克,水煎服。

④治胆囊炎:猫须草30克,郁金、青皮各10克,海金沙15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服。

铁马鞭

别名:凤颈草(潮安、澄海、南澳)、龙牙草(澄海、南澳)。

形态:本品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马鞭草。生于山野村皮路旁旷地。多年生草本。全草深绿色。茎方形瘦长,高二、三尺,有短刚毛。叶对生,卵形至矩圆形,长一、二寸,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和三深裂,背脉突起。夏秋开花,花轴顶生和腋生,穗状花序,长八、九寸,无花柄,有苞片,花冠唇形分裂,淡紫色或蓝色。结小坚果。

性味:昧微苦辛,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破血去瘀,消胀利尿;外用消肿杀虫。入肝经。

主治:跌打损伤,疝气肿痛,肝炎,目赤肿痛,喉痛,妇人经闭,小儿疳积;外治中耳炎,小儿皮肤湿痒。

红花虱母头

别名:红花虱母头(潮汕),鸭蹄草、八卦拦路虎、八卦葫芦草、红花虱母头(南澳)、红花虱母头(海丰、澄海)。

形状:本品为锦葵科梵天花属。生于向阳山坡、旷野。全划秋全季采挖。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性味:性平、味淡微苦,

功效: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行气活血的功用。

主治:风湿关节痛、痢疾、感冒、肠炎、疟疾、消化不良、淋症、白带等。

单方验方:

①治白带:红花虱母头50克,白鸡冠花20克,水煎去渣,加入猪赤肉100克,煮熟食肉饮汤。 ②治感冒:红花虱母头25克,水煎服。

③治心脏病水肿:红花虱母头30克,猪赤肉100克,水煎,食肉饮汤。

④治肾炎水肿:鲜红花虱母头30-60克,水煎服。

⑤治痈肿:鲜红花虱母头根捣烂外敷。

⑥治乳腺炎:鲜红花虱母头叶洗净,和酒糟捣烂敷患处。

天文草

别名:山天文草(澄海)、雨伞草(揭阳)、大黄花(普宁)。

形态:本品为菊科千日菊属拟千日菊。生于田野沟池坑边路旁,或人工栽培。茎带紫红色,被稀疏细毛,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