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捕虫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2:24:51 作文素材
捕虫堇作文素材

篇一:捕虫堇养殖方法

食虫植物的养殖方法:供新手

既然喜欢食虫植物就须有细心爱心耐心去养护它,以下内容稍多请为了往后能照顾好你的食虫植物,耐心看完内容,不懂的再到群里发问,讨论。

捕虫堇

捕虫堇的种植要求

捕虫堇品种多分布较广,种植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都喜欢明亮的光线,不能暴晒,怕热,多数需用碱性基质。

基质:因捕虫堇生长环境的不同,它们对基质的要求也一样,基质的配方须考虑品种的习性和当地可以获得的资材两个因素进行合理调配。以墨西哥捕虫堇为代表的种群多数生长在石灰岩山区,需采用碱性或者中性的基质配方,一般使用多种矿物质基质进行混合,也可填加少量有机质基质,如可用2份珍珠岩、2份蛭石、1份石膏、1份沙,1份椰糠或泥炭进行混合。其它种群可使用酸性基质配方,如可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进行混合。

水份: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源,生长季节多数喜干的品种(如多数墨西哥捕虫堇)可保持基质稍高湿度,但不能积水,少数喜湿的品种(如樱叶捕虫堇(Pinguicula primuliflora))可保持基质较高湿度。适合采用盆垫底部供水,植株不宜经常喷水,以免冲淡叶片上的粘液。有休眠习性的品种在冬季休眠期需减少或停止浇水,保持盆土较为干燥的状态。

湿度:捕虫堇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一般种植的环境都可以满足,无须特别加湿。

温度:热带、亚热带种群以墨西哥及美国南部品种为代表,生长适宜温度一般在20-30度,冬季可保持在2-10度,多数可在2-35度下存活,个别品种可承受0度的低温或38度的高温,墨西哥等高山地区的品种喜欢日夜有较大的温差;温带种群以欧洲地区的品种为代表,生长适宜温度10-20度,多数可在0-25度下存活,个别品种可承受-3度的低温或30度的高温。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捕虫堇)

光照:捕虫堇喜欢明亮的光线,也能耐半阴,适合种植在窗台等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也可接受柔和阳光的照射,但须避免强光暴晒。

养份:在生长季节,可使用通用复合肥等稀释五千倍喷施叶面,每月1-2次。施肥宁可薄肥勤施,切勿浓度过高,以免造成肥伤甚至肥死的严重后果,没有经验请勿随意施肥。 不宜投喂食物的方法提供养份,以免影响观赏性。 病害:夏季高温容易烂茎,环境良好的通风、降温、较大的日夜温差都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现茎部已有部分腐烂,一般很难救治,可截取未感染的叶片进行叶插,以使它得到延续。捕虫堇也会受到蜗牛的攻击,有时一夜之间会吃掉一大片叶子,小棵的植株甚至会只留下根茎,可使用罩子、水盘等把植株进行隔离,再等夜间“凶手”出没时将它侵获吧!

捕虫堇的繁殖方法:

叶插:把整片叶子从母株上剥下,斜插或平放于洁净的基质上,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约2个月左右可长芽。

分株:有些品种的捕虫堇会在根茎部、叶缘端(P.primuliflora等)、匍匐茎(P.calyptrata、P.vallisnerifolia等)长出新芽,当长到足够大时,从母株上分离,单独栽培。

冬芽:以温带种群为主的一些品种,在冬季低温的刺激下,莲座状叶的基部会长出一些珠芽,俗称冬芽。等珠芽成熟后会脱落,这时可将它取出,底部朝下轻轻压入洁净的基质表面,等春季气温回暖的时候会长出新芽。

播种:一般捕虫堇都需要进行异花授粉才能结种,可选择开花两天左右的花朵,用牙签等器具粘上花粉后涂抹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如授粉成功后一般1-2个月蒴果成熟开裂,散出细小的种子。播种时可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约一个月发芽。一些温带种群的种子需要冷藏一个冬季才会发芽,也可在冰箱冷藏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食虫植物网!

中国食虫植物网: (新手可以里面学习下,看看“常见问题”) 中国食虫植物论坛: http://chinese-cp.com/forum/forum.php?fromuid=6545 (食虫植物论坛,大多玩家高手都在这里集合,新手注册个号多在论坛学习学习,看完帖子你基本不需要问人怎么养了,自己便会了,里可以学到很多技术性养殖繁殖等等内容) PS:网站如果打不开就多刷新几次吧,随便贴个堇的照片(爱丝捕虫堇)

篇二:墨兰捕虫堇

墨兰捕虫堇

墨兰捕虫堇(学名:Pinguiculamoranensis)是一种多年生丛叶状的食肉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与危地马拉。[5]捕虫堇的一种,植物体在夏季和冬季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样貌,夏季时的植株,外形较大,叶片平坦,叶肉质可达10厘米长(4英吋),叶面覆盖著黏质的腺毛用以吸引、捕捉、以及消化沦为猎物的节肢动物。由于植株生长在贫瘠的环境里,其生长所需的养分,要靠这些捕捉到的猎物来补充。冬季时的植株,外形较矮小,在冬季,当猎物与水分供应减少时,植株会产生不食肉的小型肉质叶以利于节省能量。一年可以开两次花,花朵单生在直立的花梗上,花梗可达25厘米长,花的顔色有粉红、紫红或紫萝兰色。

该种是在1799年至1804年期间,在亚历山大·冯·洪堡与埃梅·邦普兰的拉丁美洲探险中首次采得,位置是现今墨西哥行政区划伊达尔戈州帕丘卡山脉的墨兰矿山近郊。[6] 1817年,洪堡、邦普兰与卡尔·西吉斯蒙德·昆特依据这些标本,在《植物新属新种志》(Nova Genera et Species Plantarum)内联名发表了该种的描述。到目前为止,这个十分多变的种类已经至少重新定义了两次,[6][7][8] 基于多样的地理或是型态差异,从该种内分离出数个新种,尽管这些新种的部分合理性依旧是有争议的。[9] 墨兰捕虫堇依然是舞花捕虫堇节最常见与最广泛分布的成员。[6] 由于这类植物的食肉本能和引人注目的花朵,已被人为长期栽培,而该种也是最常见的栽培捕虫堇之一。

由于食肉叶面上类似油状的组织,属名“Pinguicula”起源自拉丁语“pinguis”,“肥厚的”意思。种加词“moranensis”来自于该种的模式产地,墨兰矿山(Mina de Moran)。 习性

墨兰捕虫堇是季节性两形,因为它需经历两段不同的生长习性。夏季生长期间,当雨水与虫子猎物最充足时,植株外形是由紧贴地面的6至8片倒卵形簇生叶所组成,每叶可达95毫米长(3?英吋)。[10] 这些叶片是食肉性的,大片区域覆盖著稠密的柄状黏质腺毛,具有吸引、陷阱、以及消化节肢猎物的功能,最常见的是双翅类昆虫。于10月干季开始时,“夏型叶”会逐渐被缩小的“冬型叶”所取代,冬型叶为无腺毛的肉质叶,此举有保护植株的作用,使植株可以顺利的度过冬季休眠期,直到翌年5月第一场雨后,再重新长出夏型叶。[10] 花单生,花梗长10至25厘米(4至10英吋),一年可以开两次花,一次在夏季,一次在冬季,此项特征在墨西哥产的捕虫堇中非常少见。[11][12][13] 夏花期由6月份开始,至8、9月时达到高峰,冬花期则在10月或11月时开花。[6]

[编辑] 叶与食肉性

墨兰捕虫堇的夏季簇生叶片是平滑、坚硬、以及肉质的,色彩上的变异从亮黄绿色至褐紫红色。叶片是一般的倒卵形至圆形,长5.5至13厘米之间(2至5英吋),而叶柄长1至3.5厘米(?至1?英吋)。[14]

正如同捕虫堇属的所有成员一样,墨兰捕虫堇的叶片上也高密度的覆满黏质腺毛(捕虫腺毛)与无柄的消化腺体。捕虫腺毛是由一支毛状的柄及少量的分泌细胞所组成,毛状柄是由单一细胞所构成的,分泌细胞就分布在毛状柄的顶端,这些细胞会制造一种黏质的分泌物,黏液呈露珠形的微滴出现在腺毛顶端,使得叶子表面看起来好像布满水滴,这样的潮湿外观可能有助于引诱正在找水喝的猎物,类似的现象也有在毛毡苔观察到。腺毛分泌出的黏液,主要是用来诱捕虫子,黏液中只含有少量的酵素。只要虫子触及,就会由腺毛基部的特殊储存细胞中释放出更多的黏液。只要虫子挣扎,就会触发更多腺毛,而且还会被包裹在黏液内动弹不得。墨兰捕虫堇会经由向触性来轻微弯曲自身的叶缘,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腺毛去触及已被诱捕到的虫子,让猎物不易逃脱。无柄的消化腺体分布在叶表上,其主要作用就是消化虫子猎物。一旦猎物自投罗网,被捕虫腺毛捉到后,消化作用便会开始,透过消化腺体释放氮触发酶开始涌出,这些酵素,包含淀粉酶、酯酶、磷酸酶、蛋白酶、以及核糖核酸酶,会分解掉可消化的虫子躯体成分。当消化作用完成后,这些消化液会经由角皮孔回收到叶子内,叶表上仅残留较大体型虫子的甲壳素外骨骼。[15]

角皮孔允许这项消化机制引发对植物体的挑战,这些消化酵素除了可以消化猎物外,同时也会破坏叶子的角皮层(蜡质层),而角皮层有防止植株过于干燥功能。[15] 于是,墨兰捕虫堇通常被发现生长于相对较潮湿的环境中。捕虫腺毛与无柄消化腺的生产也是代价很高的。一项新近的研究发现,这两种腺体的密度与环境梯度有关。举例而言,当猎物量变少的时候,捕虫腺毛的数量反而会生长的更多,密度变的更密集;而消化腺的密集度则和猎物的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猎物越多时消化腺的数量也会变多。[10] 这些结果暗示食肉特征中的投资量是一项对环境梯度的适应性。

篇三:认识捕虫堇 - 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中的捕虫堇属(Pinguicula) - 食虫植物资料

捕虫堇拥有温文秀雅的线条,它的叶片通透洁净却又暗藏杀机,它的花朵也非常鲜艳美丽,是一种人见人爱的食虫植物,在园艺中也被广泛栽培。

捕虫堇属(Pinguicula)为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低矮草本食虫植物,可直接称为捕虫堇,是一种粘液型的食虫植物。分布于除澳洲和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全属共有约130种,其中30多种为亚种、变种或者变型,另外,本站还收录了园艺品种约300种。

食虫特性:

捕虫堇是一种粘液型的食虫植物,可以捕食一些蚊子、蚂蚁等小型昆虫,一些苍蝇这样的“大力气”昆虫则比较容易逃脱。在其叶片、花茎和花瓣背面有短短的腺毛,这些腺毛顶端能分泌粘液,并且能散发出一种诱惑猎物的气味,当猎物被粘液黏住时,挣扎会刺激叶片表面的另一种腺体分泌消化酶,将猎物溶解成营养液并吸收,捕虫堇的消化能力是比较强的,通常被它消化后的猎物只剩下很少的残渣。捕虫堇在捕获猎物时还能卷曲叶片,扩大叶子与猎物的接触面积,加快消化速度,但其卷曲幅度很小,肉眼基本上察觉不到。

捕虫堇的叶片还能分泌杀菌防腐的物质,用于防止昆虫腐烂。在欧洲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用捕虫堇的叶片治疗皮肤溃疡,促进愈合,瑞典和挪威等地还使用捕虫堇的叶片制作奶酪。

原生地:

捕虫堇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中南美洲高山地区。以墨西哥为主的中美洲一带种类最为丰富,超过50%的种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其中高山捕虫堇分布最广,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俄国、加拿大、美国甚至是寒冷的冰岛都有分布。我国的山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藏南也有,生于海拔2300-4500米的阴湿岩壁上或高山灌木丛下的湿地上。

捕虫堇是不耐旱的,大都生于高山潮湿岩壁上,部分生于湿地沼泽中,少数与苔藓一起附生于其他树木上。捕虫堇原生地的光照大多都不强,大都生长于其他草本植物难以生长的贫瘠土地,这样也避免其植株被其它植物“淹没”。墨西哥的捕虫堇一般都生长在贫瘠的弱碱性土壤中,但其在中性土壤中也可以生长的很好。部分品种则能生长于偏酸性的沼泽泥炭地中,比如野捕虫堇、高冠捕虫堇和葡萄牙捕虫堇。卡萨布托山捕虫堇、半附生捕虫堇和附木捕虫堇等品种则附生于树干上。

形态特征:

已知可能为一年生的捕虫堇有迷你捕虫堇、沙氏捕虫堇、齿瓣捕虫堇和高木氏捕虫堇,其余为多年生草本食虫植物。

捕虫堇是一种比较低矮的食虫植物,叶片像花瓣一样,呈莲座状生长,肉质,光滑,质地较脆,大都呈现明亮的绿色或者粉红色,表面有细小的腺毛,腺毛分泌粘液,能黏住昆虫。大多数品种的叶片边缘向上卷起,这种凹形结构有助于防止猎物逃脱。其叶因品种不同可长达2-30厘米,通常呈水滴形、椭圆形或线形。一些品种还能在叶片末端长出新的植株,比如异叶捕虫堇和樱叶捕虫堇。

捕虫堇的的花非常艳丽,深受玩家们喜爱,许多亚种、变种或者变型都只能通过花进行区分。 花序从莲座状中心长出,可长多根花茎,一茎一花,为单生花,左右对称,有圆柱形、圆锥形或钻形囊状距。花瓣(花冠)绝大部分为二唇形,上唇2裂,常短于下唇,下唇3裂,常为紫色、蓝色、粉红色、白色或黄色等。种荚椭圆球形,种子多数,椭圆球形或长球形,细小,种皮具网伏突起,有时两端成翅状。

捕虫堇的根都比较脆弱,不发达,通常根系比地面上植株的范围小,不深扎入土壤,呈白色,温带种群的根还会在冬季枯萎,仅有固定休眠芽的作用。

生长习性:

捕虫堇的分布范围较广,涵盖热带温带两大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其生长习性差异也较大,一般按其原生地的分布和习性可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种群:

1.热带不休眠种群:绝大部分生长在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有17种左右。一年四季变化不大,都具有捕虫叶,一般至少在春秋两季会开花,如巨大捕虫堇和黄花捕虫堇。少数生长在温带地区,比如冰晶捕虫堇。

2.热带休眠种群:大都生长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有51种左右。在春季开始生长捕虫叶,在凉爽的深秋捕虫叶开始枯萎,并生长肉质、紧凑型的不具有捕虫功能的叶片度过冬天,直到春季回暖时继续生长捕虫叶。一般至少在春秋两季会开花,如墨兰捕虫堇和石灰岩捕虫堇。

3.温带种群:生长在温带或者寒带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的地方,约有34种。在春季开始生长捕虫叶,在深秋开始停止生长,通常根部和大的叶子会枯萎,在其莲座状的中心长成水滴状的休眠芽,通过休眠芽度过寒冷的冬天,当春季回暖时发芽生长。其中大部分品种能在休眠芽的基部长出一些小的冬芽,比如大角捕虫堇,这些冬芽在春季会长成新的植株。它们都生长在温带或者寒带地区。

此外,园艺界还经常将墨西哥产的捕虫堇单独划分为一大类,共有约42种,它们都为热带种群,其中沙氏捕虫堇、高木氏捕虫堇、凹瓣捕虫堇为热带不休眠种群,其他39种都为热带休眠种群。

以上文字转自食虫植物网,本文章去除了原文中的图片。

篇四:墨兰捕虫堇

墨兰捕虫堇

是一种多年生丛叶状的食肉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与危地马拉。形状酷似夏季盛开的平坦莲花,肉质叶可达10厘米长,覆盖著黏质的腺毛用以吸引、捕捉、以及消化沦为猎物的节肢动物。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取得,来自于可将贫营养基质补足的猎物。在冬季,当养分与水分供应不足时,植株会产生簇生而不食肉的小型肉质叶以利于节省能量。在可达25厘米长的直立花梗上,单个粉红、紫红或紫萝兰色的花朵一年可开两次。该种是在1799年至1804年期间,在洪堡与邦普兰的拉丁美洲探险中于墨西哥伊达尔戈州的帕丘卡山脉首次采得。由于这类植物的食肉本能和引人注目的花朵,已被人为长期栽培,而该种也是最常见的栽培捕虫堇之一。

篇五:食虫植物的捕虫方式- 食虫植物资料

捕虫方式:

食虫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寒冷的高山到炙热的热带地区,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大多生长于缺少营养的土地中,恶劣的生长环境迫使它们进化出了特殊的本领,它们可以依靠捕食昆虫等小型动物,来为自己补充营养。不同的环境因素,同时也造就了它们各具特色的捕虫方式,其捕虫方式可大致总结为三大特点:

1.主动型:以捕蝇草、貉(与“河”同音)藻、狸藻为代表的主动型食虫植物,它们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将靠近的猎物“抓”住。其次,茅膏菜和捕虫堇在捕猎时,也会运动其叶片,但其运动往往需数十分钟,肉眼不易察觉。

捕蝇草和貉藻拥有非常知名的捕虫器官,这些捕虫器官外形和贝壳类似,被称为捕虫夹。当“猎物”进入张开的捕虫夹,触动夹子内的感应器官“触毛”时,捕虫夹会瞬间关闭,可怜的猎物就只能乖乖等着被消化掉了。

狸藻则拥有中空的捕虫囊,这些捕虫囊附近通常都有水,并且由“囊瓣”将捕虫囊与外界封闭,“聪明”的狸藻会使捕虫囊内部会产生“真空”负压,当猎物触动捕虫囊上的“机关”时,捕虫囊上的囊瓣瞬间打开,猎物就像面条一样被吸入囊中,随后囊瓣关闭,狸藻就这样将猎物收入腹中,我们不得不感叹其“陷阱”设计之巧妙!

2.粘液型:捕虫方式为粘液型的食虫植物有茅膏菜、捕虫堇、露松、腺毛草、花柱草、捕虫树、穗叶藤和菲尔科西亚属(属名:Philcoxia,?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⑾植⑷啡系氖吵嬷参?。这类食虫植物的身上有许多腺毛,腺毛的顶端长有能分泌粘液的腺体,这些粘液在光线下就像水晶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当猎物被吸引到叶片上时,便会被粘液黏住,挣扎只会使其粘上更多的粘液,直至被困死、消化和吸收掉。其中茅膏菜和捕虫堇的腺毛会缓慢运动,其他则不会。菲尔科西亚属是2012年公布的食虫植物,其捕虫叶只有1-3毫米大,以线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3.陷阱型:捕虫方式为陷阱型的食虫植物有猪笼草、瓶子草、土瓶草、眼镜蛇瓶子草、太阳瓶子草、螺旋狸藻和布洛食虫凤梨。它们大都通过精心设计的陷阱捕捉猎物,这些陷阱都不会运动,猎物一旦进入则很难再出来,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其中螺旋狸藻的陷阱为生长在地下、螺旋管状的捕虫叶,一眼看去容易误解为根部,其实这是螺旋狸藻进化出的变态捕虫叶,这些捕虫叶内部像迷宫一样,并长满“倒毛”,

猎物进入后通常被迫往迷宫深处走去,

很难再活着出来。其他的食虫植物则为瓶状陷阱,这些陷阱内部都非常光滑,有的还长满“倒毛”,陷阱底部有液体,猎物进入后往往被困淹死,直至被分解,成为食虫植物的营养来源。眼镜蛇瓶子草和瓶子草属中的鹦鹉瓶子草的“陷阱出口”都比较隐蔽,也有类似“迷宫”的功能。

以上文字转自食虫植物网,本文章去除了原文中的图片。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