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虚心听取意见高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0:38:52 体裁作文
虚心听取意见高中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

全国Ⅰ卷的作文话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你如果说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那就自相矛盾了。在这两者当中,你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也就是说,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来写。

如果你是赞成“相信自己”的观点的,那么,你就得设法为它寻找到例证。这些例证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既包括古代的,也包括现代的。并且要对例证作一点分析。

【比如正面的有古代的“毛遂自荐”的事例,反面的有古代的“郑人买履”的事例和当代大学生求职碰壁的事例。文章如果仅仅写到这里,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它回给人造成一种误导:任何相信自己的举动包括盲目地自信也是好的,这样就太不辨证了。因此还得再写一段,阐明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自己的道理。在这方面,可以举“失街亭”的马谡为例。最后就可以下结论了。(见例文1)】

如果你是赞成“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观点的,那么你得先从正面证明它。

【正面的事例在古代有“齐王纳谏”的故事,现代的有中国共产党倾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的事。然后从反面证明它,反面的事例有古代的“厉王止谤”的故事。然后拓开一笔,阐明听取别人意见必须结合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主见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势必造成无所适从的结局。在这方面,可以举出漫画《老人,孩子和驴子》的故事。最后再下结论。(见例文2)】

你还可以联系具体的人和事进行分析议论。

【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关羽失荆州,虽然不排除有“大意”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还有过于相信自己且不听别人意见这两方面的原因。正是这三个方面的致命的伤痛,不仅使关羽失去了荆州,而且使“一代武圣”搭上了身家性命。(见例文3)】

[范文引路]

例文1 还是相信自己好

到底是相信自己好,还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好,你如果想从名人的言论中去寻找答案,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达?芬奇告诉你:“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也就是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丁却告诉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就是说要相信自己。这不是越弄越糊涂了吗?

其实,到底是相信自己好,还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好,答案只在你的头脑里。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还是相信自己好。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下的一名食客,一直默默无闻。在秦军大举进攻赵国,赵国都城邯郸被围的紧急情况下,平原君要到楚国去搬救兵,想从部下挑选一些人一道前往。这时毛遂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同平原君一道前往楚国。楚王盛情地接待了平原君,但就是不肯谈发兵救赵的事。这时毛遂看不下去了,主动上前以利害关系劝说楚王。楚王终于同意帮助赵国,双方结成盟友关系。毛遂为什么能挺身而出推荐自己?就在于他充分相信自己有说服楚王的勇气和能力。正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所以他成功了。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有一篇“郑人买履”的故事:有一个郑国人想去鞋店买一双鞋子。去之前他将自己鞋子的尺寸用绳子量好,并把它放在座位上。来到鞋店后,才发现把量尺寸的绳子忘在座位上了。于是回家去取。人家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去试鞋子呢?”这个郑国人说:“我宁肯相信自己量下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

如果说,买履的郑人因为不相信自己,而白跑了一趟冤枉路的话,那么,我们当代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由于不相信自己,却把即将到手的工作也弄丢了。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去求职,用人单位的代表看过他的材料后,相当满意。于是例行公事地问他几个“你有什么特长”“得过什么奖励”之类的问题,谁知他吞吞吐吐地说自己既无特长,又没得过什么奖。这样,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

当然,我们说要相信自己,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实力正确估计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盲目地相信自己。盲目地相信自己同样也会吃大亏。《三国演义》中有如此一段记载:诸葛亮调兵遣将,问谁可去守军事要地街亭。马谡挺身而出,愿意带兵去守街亭。诸葛亮反复向他说明街亭若失,蜀军危矣的利害关系。马谡由于相信自己过了头,于是立下了军令状。后来到了街亭,在排兵布阵方面严重失误,又不听旁人的劝阻,终于失了街亭。这一来,随着街亭的丢失,他也把自己的命送掉了。

所以,我们说:要相信自己,但又不能盲目地相信自己。

例文2 兼听则明

有一个成语,它的前半部分叫“兼听则明”,意思是说,多多地听取人家的意见,就能使政治变得清明。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战国策》里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从妻子偏爱自己、小老婆害怕自己、客人有求于自己,都对自己说了假话,自己一直受蒙蔽的教训中,看到了作为一国之君的齐王,他所受到的蒙蔽应该更加厉害,于是向齐王进谏,陈述利害关系。齐王认为他讲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下令广开言路,而且规定根据提意见的不同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这一来,提意见的人还真不少,“门庭若市”。过了一段时间,意见就少去了。再过一段时间,即使想提意见也没什么可提的了。伴随着言路敞开的是齐国政治的日渐清明和外交方面的巨大成功,“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为什么共产党这么重视民主党派呢?因为共产党在与各民主党派患难与共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执政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监督作用。正是因为共产党能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各项工作,所以能迅速地纠正“文革”以来的各种“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相反,如果拒绝接纳别人正确的意见,则有可能导致亡国的危险。《国语》中有一个《召公谏厉王止谤》的故事。周厉王实行暴政,国人对他的意见很大。对于来自国人的意见既“谤”,厉王采取的是“弭”既“止”的态度,也就是千方百计堵住老百姓的嘴巴,根本不想听取百姓的意见。大臣召公从国家利益出发,劝他要广开言路,他硬是听不进去,对来自老百姓的意见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三年以后,周厉王终于被人赶下台,落得个“流王于彘”的下场。

我们说要多多听取人家的意见,并不等于说可以没有自己的见解,一味地相信别人。有一组题为《老人,孩子和驴子》的漫画。开头,老人骑在驴上,孩子牵着驴子走。旁人就在议论:这老人真不象话,自己骑着驴,让孩子走路。于是老人去牵驴子,让孩子骑着驴。旁人又在议论:这孩子真不象话,自己骑着驴,让老人走路。于是老人和孩子都骑到驴上。旁人又在议论了:这一老一小的两个真不象话,成心跟驴子过不去怎么的?最后老人和孩子都下了驴,抬着驴子走。旁人又在议论:这一老一小的脑筋有问题,有驴子不骑,却要抬着驴子走路。最后老人和孩子都犯傻了,无所适从。其实,如果你是个有主见的人,你就不会理会人家的议论,自然也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认为:“兼听则明”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有自己见解的“兼听”。

例文3 “失荆州”论

有一句俗话,叫做“关公大意失荆州”。把关羽失荆州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大意”,我认为

是不全面的。在我看来,关羽之所以失荆州,除了“大意”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这两个因素就是太相信自己和不听取人家的意见。

先说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没有错,更何况关羽还挺有相信自己的资本的。别的且不说,光是“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然而凡事总该有个“度”,相信自己也一样。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负”了。或许正是关羽的这些辉煌的历史,使得他自信得过了头,变成了“自负”。

比如说东吴用计,吕蒙诈病,带一干人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平、廖化将此事告知关羽,关羽喝曰:“此敌人讹言,以乱我军心耳!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又如关羽以箭伤未愈之躯,欲迎战曹军大将徐晃。关平谏曰:“父病未痊,不可与敌。”关羽却说出这样的大话:“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想不到与徐晃斗至八十余合,已感力不从心。只得败下阵来。再比如关羽被困麦城,欲从小路突围。司马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关羽曰:“虽有埋伏,吾何惧哉!”结果果然中了东吴大将朱然、潘璋的埋伏,关羽、关平父子双双就擒。正是因为关羽相信自己过了头变成了“自负”,所以一次次地错过了挽救败局的机会,最后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再说不听取人家意见。人家的意见可分两类:一类是正确的合理的意见,一类是不正确不合理的意见。然而这正确合理与否,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正确合理的意见反而被当作不正确不合理的意见而加以拒绝。

比如刘备统大兵入川,留关羽守荆州时,诸葛亮曾送他守荆州的“八字真言”,这就是“南和孙权,北拒曹操”。但关羽并不以“八字真言”为然。曹操派满宠到东吴游说孙权,共同对付关羽。孙权意犹未决。谋士诸葛瑾献计,欲以吴侯之子名义求关羽之女为婚。若关羽答应这门亲事,就与关羽共拒曹操;若关羽不答应,就助曹操取荆州。诸葛瑾见了关羽,说知此事,关羽却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拒绝了东吴的求和,自此与东吴反目。这样,关羽既要对付曹操,又要对付孙权,左支右绌,致有荆州被袭、麦城被困之祸。又如关羽得了襄阳,赏军抚民,沉醉在胜利之中时,随军司马王甫向他献言,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关羽虽然也赞同,但在具体的人事安排上,他却没有采纳王甫的正确意见。不用“忠诚廉直”的赵累却用了“多忌而好利”的潘浚去守江防。正是因为这一人事安排的重大失误,才使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计谋得以实现。

因此,关羽之失荆州,绝不仅在“大意”而已。

篇二:有关谦虚的论据和作文

有关谦虚的素材

(一) 事实论据

1.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2.写我一生的错误

受世人崇敬的周因来,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3.梅兰芳拜师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4.名人谦虚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他们的名字是不能分离的。没有马克思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同样,没有恩格斯也没有马克思主义。然而在表达共产主义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语中,恩格斯却拒绝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既反映了他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忠诚,又表现了恩格斯的无比谦虚。

6、列宁对革命事业作了很大贡献,他的功绩元法估量。可是他从来不谈自己的功劳。谁都知道,二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填写履历表的时候,列宁只写这样一句:"1917年曾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参加过二月革命。"

7.半个多世纪以来,叶剑英同志为党、为人民、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他始终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不居功,不自傲。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内许多老同志都希望他做党的主要领导人,他一再谢绝,曾多次向党中央表示"归读阴那梅水滨"的愿望,并赋诗表示"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8.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842年至1843年任《莱茵报》编辑的时候,刚巧碰到关于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问题的大论争,在这次论争中,他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事后他告诉别人说:“坦白承认,我当时的知识并不容许我对于法国各个梳派的内容本身敢加任何判断。"而在离开莱茵报馆后,他夜以继日地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历史以及一切与此有关的学间,终于批判地继承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的学说。

9.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之大是无法估量的,然而他在谈到自己的思想改造时,仍谦逊地说:"今后还要继续学习,才能再有一些进步,否则就要落后了。""

10.朱德同志为革命南征北战,劳苦功高,他却多次说,功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靠党和群众的力量。不经过党的领导,不经过工农群众,那里来的功?他还说,人家把功劳归给我,我就把功劳往下推,大家也要这样推才好。

11.解放战争时期,冀南党政军各界代表献给刘伯承同志一幅绣有"常胜将军"四个金光闪亮大字的横匾。刘伯承同志说:"说我是常胜将军,我不敢当。不会是常胜,多数胜就不错了。这是党的功、人民的功,我不敢贪天之功。"

12、红军长征时,彭德怀同志指挥了吴起镇战役,伏击敌人骑兵,消灭了一个半团,击溃了两个团。毛泽东同志特意赠诗赞扬彭总:"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彭总看到这首诗,将-最后一句"惟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

13.1948?年,徐向前同志指挥了临汾战役,歼敌二万五千余人,取得了攻克阎锡山在晋南的重镇临汾的巨大胜利,但当前线随军记者请徐总谈谈对这个战役的正确指挥时,他却答道:"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那第一功就该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后方的同志!"

14、抗日战争时期,在黄土岭围攻战中,聂荣臻司令员指挥部队一举歼灭日军九百多名,击毙其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对于这样二个大胜利,聂荣臻司令员却说:"那次战斗的实际指挥者是杨成武,贺老总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怎么能说是我的功劳呢?"

15、陈毅同志任上海市市长时,特地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买来一个大铜墨盒。它一直放在陈毅的办公桌上,陈毅办公、练书法都用上它。就在这个大铜盒上,陈毅镌刻下他的笔迹,这是十四个道劲有力的字:"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作为他的座右铭。

16、战国时期,齐威王听取宰相邹忌的意见,公开纳谏,并且给以奖赏,结果齐国很快强盛起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7.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领兵救韩,先后两次虚心倾听士兵许历的建议,挫败秦军夜袭阴谋,占据战场有利地形,杀得秦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他又诚心诚意地对那个学生:"闽南有句老话,‘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先生。’我现在虽然是教你们,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1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北京参加一个数学会议时,接到一位中学老师的来信,大意是说:我读了您的《堆垒素数论》,觉得很好,不过经过反复计算,我发现书里有一个问

题的计算是错误的??。华罗庚看完这封信后,连声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立即在会主宣读了这封信,并建议邀请写信人参加会议。这位写信人便是当今闻名于世的数学家陈景润。

19、第五次反"围剿"时,李德、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已经完全统治红军,他们过分夸大自己的力量,贬低、轻视敌人的力量,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实行错误的指挥,采取冒险主义的行动,造成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

20、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不把同盟军的主将威灵顿放在眼内,说:"威灵顿有什么了不起,败军之将,我用不到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干掉它!"此话传开,法军上下一片骄狂。结果,却是法军全线崩溃,一败涂地。

21、三国时的蜀将马谡,自恃有学问有见地,骄傲自大,主观武断,既违背军师诸葛亮的安排,不听参军王平的意见,不仅失掉了街亭,连自己的脑袋也丢了。

22、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眼空四海,目中元人,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但后来带兵打仗却遭到惨败,40万赵军全部覆没。

(二)理论论据

1、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读学风文件随记》

3、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种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种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种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苏)巴甫洛夫

4、山峭者崩,泽满者溢。汉·黄石公《素书·安礼》

5、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清·金缨《格言联璧》

6、不宜炫耀已之长处,尤不宜指摘人之短处。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7、心虚则随处能得益。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备忘二》

8、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言》

9、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好手在后头。中国谚语

12、山鹰高飞无响,麻雀低飞叽喳喳。中国谚语

13、自损者益,自益者损。《孔子集语·文王》

14、责已则攻短,论人则取长。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与李汀州》

1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16、谦虚与伟大是近邻。印度谚语

18、应当多想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土耳其谚语

19、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旧约·箴言》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2、有成绩不要翘尾巴,搞革命要实干,不要图虚名。

——陈毅

5、缺少谦逊就是缺少见识。——(美)富兰克林

6、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苏)高尔基

7、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感到激动。——李四光

8、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英)牛顿

9、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近于伟大的时候。——(印度)泰戈尔

(三)作文

说谦虚

①我国著名政治家毛泽东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取得成就。

②相传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做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所称颂。

③相对而言,骄傲不仅使人落后,还会招致不良后果。比如自满亡国的故事: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3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3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败契丹,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声色,终日与美女在一起。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这个故事充分的表明:人不可骄傲,一旦骄傲,若不收拾,将会祸端骤起,不利于己。

④综上所述,“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取得成就,赢得别人的称颂,而骄傲却令人不思进取,招致不良的后果。这充分说明,虚心是取得成就的第一步。

篇三:谈谦虚

学会谦虚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却称自己是在海滨玩耍的孩童;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却认为自己越学越无知;莫言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瑞典学院致辞时却称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他们都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但都秉持着一种最高贵的品德——谦虚。他们一身荣耀却不自夸,更不会趾高气扬,反而以更加默默无闻的努力来追求更高的成就,因为只有谦虚,才能使人不断进步。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怎样才能学会谦虚?对于人而言,唯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取得成功。齐威王广开言路,察纳忠言,民与国爱之,更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秦孝公听从商鞅的谏言实行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称雄于六国;唐太宗李世民从善如流,听从魏征的劝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他们都是帝王,享有无上的权力和荣耀,但他们却都拥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和察纳雅言的气度,以谦虚的心接纳如潮水般袭来的逆耳忠言,终成一代明君,名垂千古。他们被世人铭记,不只是因为强国富兵的丰功伟绩,更是因为他们虚心纳谏的胸怀。身为帝王,却能如此谦虚,怎能让人不赞叹!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内敛深沉,沉稳冷静,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成就自己的人生。而骄傲自满往往会使人刚愎自用,嚣张傲慢,慢慢蒙蔽自己的耳目,从此固步自封,被他人超越,成为失败者。

项羽,人称楚霸王,出身贵族,力能扛鼎。巨鹿之战他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智谋大败秦军,登上了人生的顶点,自此他睥睨一切,以王者自居,沉沦于“君临天下”的虚荣中,鸿门宴上“有一范增而不用”,最终为自己的霸王基业画上了句号。项羽的傲慢源自对自我的满足,对权力、对富贵的欲望让他成为趾高气昂的愚者,如井底之蛙陶醉于自己创设的一方天地,看不到他人的威胁,听不进贤臣的谏言,最终自刎垓下。所以,学会谦虚,要常怀不满足的心态,不断向前奔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谦虚,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是一种不满足的心态,让我们学会谦虚。

谈谦虚

谦虚,一种态度,一种心境,一种成功。

谦虚是一种处事淡然的态度,即使功成名就,依然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晏子无疑是成功的,但他从没有显出一丝一毫的骄傲之气,他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所以他永远沉稳冷静。反观车夫,他也只是晏子的车夫而已却趾高气昂。无形间,他失了定位失了方向。这恐怕也是他不如晏子的原因吧。试想,一个谦虚的人,他从不因为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欣喜若狂,那么再大的风雨也能淡然待之,若是这般,还有什么能够束缚他前进的脚步呢?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要想学会谦虚,必须要有不骄不躁、收放自如的心境。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毛笔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体现出的就是心静如水的洒脱心境。执笔之人心无杂念,即使胸中有万千笔墨,落笔后依然一撇一捺,该轻则轻该重则重,绝不会急于挥洒豪情就失了力道方位!反观骄躁之人,时机未到,却急于宣扬炫耀自己的富贵荣耀,唯恐“复归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放弃百二秦关,最终自刎垓下。倘若项羽能有不骄不躁的心境,学会谦虚,怎愁守不住江山美人呢?

学会谦虚的人,我不能以偏概全说他们全部都会青史留名,但在世人眼中他就是成功的。晏子是,莫言也是。

莫言热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而我最受震撼的是“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样一句话,我不禁想,是什么让他在获得诺贝尔奖拥有如此殊荣后说出了这样一句简单至极的话语?莫言是谦虚的,这就是答案!在莫言的眼中,他只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定位只此而已。所以他可以在此之上不断超越,不断完善自我,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再次创新发掘。撇开获奖不谈,我认为莫言就已经成功了,因为他有处事淡然的态度、不骄不躁的心境。他是谦虚的!

谦虚是一种处事淡然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它来正确定位自己;谦虚是一种不骄不躁的心境,我们需要它来守住一方净土;谦虚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成功,我们需要它来创造新的奇迹!

收起我们装饰的棱角吧,学会谦虚,成就自我!

有感于季羡林三辞桂冠

年近百岁的季羡林先生7月11日仙逝了。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著作等身,学养深厚,精通12国语言,在古文字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东方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温家宝总理称其为“人中麟凤”,人民网、新华网发稿称其为“国学大师”。他的离去令国人深为叹惜。

季老之所以受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尤其他不图虚名,三辞桂冠,在社会各界已传为美谈。

一辞“国学大师”。他说,我从小就读经文、古文、诗词,对一些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被称为“国学大师”,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术泰斗”。他说,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现在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说起呢?请从我头顶上把“学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他说,一次会议上,北京市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自己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季老不要辉煌头衔,我想他一定深知,当国学大师,须知史地、解古物、通经学、晓诸子百家、懂诗赋词曲,还应熟知佛学与理学、文学与戏曲、科学与艺术等等。我国还有56个民族56种语言,还有回藏蒙维满等少数民族文字,都应有所了解。按这样的要求,哪个可以顶得起“国学大师”之头衔?正因为如此,他把自认为“当之有愧”的东西统统甩掉,只要“一个自由自在身”。先生的言行风范,不能不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从季老三辞桂冠的感人事迹,使我不由联想起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些人们:他们有那么一点文字见诸于报端或发表于网络就自视为“作家、诗人”,在影视剧中跑过龙套即让人倾力吹捧为“影星”,在歌坛上混个脸熟便自诩为“大腕”,在电视台整过几年毫无名气的栏目即以“著名节目主持人”自居。还有,一些大款们为捞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头衔则不择手段,一些官场人物为青云直上,请人吹喇叭抬轿子制造政治光环,等等。这类人喜欢虚张声势沽名钓誉;喜欢打着“名家”招牌招摇过市;喜欢道貌岸然作一方神圣;喜欢小有成绩到处吹嘘显摆。他们自认为是个“人物”了,其实按老百姓最通俗的说法,他们也就是“腰里别个死老鼠——冒充打猎的”,稍给点口水便如泥脚巨人轰然倒下。这些人的做派,归根结底还是精神严重缺钙,文化素养人格品行均在海平面之下。和季老的道德风范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纵观季羡林先生一生,他不为世俗所媚,不为流行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惑,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先生犹如空中的白云,地上的清泉,天上的明月,山间的清风,表现出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成熟的人生理念。我们要做一个淡泊名利、祛除浮躁、品格高尚、追求卓越的人,季老先生可作永远的楷模。

大儒无声亦有声

晏子身高不足六尺,却表现的志虑深沉,令人仰慕,而身长八尺的车夫仅仅因为是名相的车夫而趾高气扬,喜形于色。可见,真正财富满车的人并不需要高调的表现,别人自会心生敬仰。

季羡林老先生曾三次被别人封上桂冠,而他却三次摘冠,他满腹才学少有人能及,可他却偏要低调行事,在学术研究上笔耕不辍,即使在最艰难的十年文革中也毅然将蜚声世界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翻译出来。

曾有人冠以他“学界泰斗”的头衔,他却说:“泰者,泰山也;斗者,北斗也。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东西,我只是在国外教书十年,在国内教书五十七年而已,哪里能要这称号!”季老身为一代大师,却如此谦恭,是有多少人所无法企及的。

季老不张扬,不矫作,他一生奉行着自己的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不因外界极高的评价而喜形于色,也不因被尊为“国学大师”而趾高气扬。当他对西域的罕见文字研究到了无人能及的程度时,也从未满足过。

大唐名相魏征曾说过:“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季老很少对某件事高谈论阔,但只要他所说的都是微言大义,他秉持着谦和低调的态度努力追寻着学术的制高点。

其实,喧嚣与傲慢是在制造小丑,而非大师。真正的大儒应做到桃李不言,拥有人淡如菊的态度,不喜形于色,也不轻易满足。

在当今的社会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因一点小成就而到处宣扬,你也可以看到有些人即使一身荣耀也仍在默默无闻的做事,他们永远不会觉得自已有多么的了不起,更不会因此而趾高气扬,往往这样的人会在自己的经历中学到更多。(反例)

梅,剪雪裁冰,不畏严寒;兰,孤芳自赏,怡然自得;竹,筛风弄月,挺立尘世;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这四者都是淡雅无所奇特的植物,但它们与招展满园中的牡丹相比,却更得人们的喜爱,因这四者都清华其外,不需招蜂引蝶,也可屹立于尘世之中。

真正有才学的人不须喜形于色,更无须趾高气扬。因为,大儒无声亦有声。

篇四:高考满分作文

完美的瓢

■崔君

操起一把虚心的刀,站在并不陡峭的高度,方能割成近乎完美的瓢。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能够虚心接受《咬文嚼字》专栏挑出的错别字,再一次见证了这亘古不变的真理。

每个人都是一株葫芦藤,费尽千辛万苦,结出或大或小的葫芦。生命像煮在水里的青蛙,不知不觉就到了沸腾的迟暮。如梭的年华,河一样流着,在哗啦的节奏中,总得结出一两个沉甸甸的瓜。在乎生长中的瑕疵,追求更美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态度。

有句话说得漂亮: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虽然有些指责的义正言辞让你眉头紧皱,但此种愤怒是疯狂且荒诞的。如果不是你的过失,别人也不会指着你的鼻尖。感谢扶正你藤条的人吧,他们的话语不是霜华下深黑的树枝,而是废铁上芬芳的蔷薇。

顺着正确的方向攀爬吧,不学忧愁的百灵鸟,不学哑掉的鹌鹑,面对切割疼痛的勇气全来自于自己。伟大如星斗的英雄,褴褛似草芥的乞丐,生命何曾两点一线?“没有谁和你故意过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重重。”也许你误入歧途,也许你滚进泥潭,也许你一蹶不振,但只要切去身上那块腐肉,终有一日,会愈合出结实的伤疤。

行事应如一只猫,窄狭处谨小慎微,宽广地大步流星,权衡黑夜下的街道应该踱步还是飞奔,蹲坐在高高的屋脊,在流泻的夕阳里闲适地掏耳朵。请别学习旅行者的诡辩,企图用夹心面包换取一瓶黑啤酒,唯有血汗才配赢得尊重。

短短的旅途,驾驶马力强劲的机器,靠背肌体验地势的起伏,一旦走过生死的桥,忘带橡皮,忘带感冒冲剂,都不能够再回来拿了。无论批评者出于什么理由向你提出疑问,在辨别之后,善意的指正像饱满的黄豆,给你最清新的营养。取得再光辉的成就都要不得蛮横的骄傲,医生也会生病,保鲜纸也会过期。耐得住反刍一样进行探讨的事物,早晚会发光发亮。 在底线之上,姿态低一点,再低一点。凭着最好的胃口,阳光暴晒下麦子唱出闷香,蓝天之下就差你一个完美的瓢了!

虚怀若谷与成熟壮美

■李星逸

不知是否应该弹冠相庆,我们仿佛蓦地被抛入一个思想形态百家争鸣的时代,当人民勇于挑战权威时,这个民族才有了一种成熟的力量。

而真正让民族有了澎湃的生命力,却是权威面对挑战时的云淡风轻。一种强大的自信,使中华文化有了家园亲和感。《咬文嚼字》开设专栏,号召全社会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在修辞语法上挑错,此创举一时间颠覆了中国文坛“为尊者讳”的传统美德,令天下文人开始对高山仰止的大师吹毛求疵。精密至苛刻地纠正大师在千古名作中的一字应用之差。

真正永恒经典的著作,固然需要千锤百炼的推敲商榷,但归根结底,是源于作家一种对生活的沉淀与思考,对历史的一种使命与记载,些许的文字瑕疵,无法遮掩住一部经典的璀璨。但大师们不会去作无谓的辩解,文化的魅力在于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师的襟怀,代表了当代文学的强健自信!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对读者的爱护表示诚恳的谢意。以一种全新的魔幻写实主义风格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文学泰斗莫言也坦言:“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最好办法。”

这就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魅力。

如果说文学是一个国家的神韵,那大师们对待文学的亲和与包容,也该为我们的行政管理和民生建设带来启发借鉴。说一个最近的事例吧:5月30 日,《新西部》杂志的两名记者到潼关县国土资源局要求查询被举报金矿相关手续,遭一赵姓局长破口大骂,甚至拳打脚踢聚众围殴。为什么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面对社会问询时,不能以一颗平常心像文学大师那样虚怀若谷地接受置疑,从容地面对人民的批评呢?唯有如此,我们的祖国才会像中国文学一样,馨华瑰丽,壮美无垠!

莫言与“咬文嚼字”

■朱相如

长期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一次次翘首等待,一次次垂头失望之后,竟没有一个中国作家获得过它的青睐。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不仅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

时期文学的肯定。有人说:“莫言的高度,就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高度。莫言有多高,中国当代文学就有多高……” 我觉得他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就在舆论一边倒的时候,《咬文嚼字》杂志却向他发起了挑战。在《檀香刑》中,他们发现孙眉娘“打躬”这个细节,是经不起礼节的拷问的。“打躬”是男子用的礼节。女子向人敬礼应该用“万福”这个动作。《生死疲劳》中读蓝大头这个人物,会让人想起金庸笔下的天山童姥,那小老太双脚一跺,就飞到了参天大树之顶。但这儿应用“姥”,而不是“佬”。《酒国》开篇中有一句“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中,莫言犯了外行错误,他把司法人员的“侦查员”写成了军事人员的“侦察员”……

《咬文嚼字》两次把错处寄给了莫言。莫言第一次看读者意见便坦言:“挑得很对,非常感谢。”第二次他又说:“读者在我的作品里找到错误,对我是个莫大的鞭策,那我就更要善待读者,一丝不苟地继续写下去,而且一定虚心改正。”

现在许多“专家”老虎屁股摸不得,动辄发火骂人、甚至动刀动手。我觉得莫言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非常好,他在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后,依然谦虚道歉、真诚认错,堪称名人的榜样。

我更佩服《咬文嚼字》杂志的较真和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它们的工作是咬文嚼字,不针对哪个人,也不是银样蜡枪头,坚守职责,锋芒所及,无论领导、教授还是专家概莫能外。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社会里的正常现象。只有在这样良性的互动里,大师的作品才会更上一层楼,刊物的格调才会更加炉火纯青,社会才能进步。

莫言教会我们的事

■景翠红

莫言曾说:“人到中年,我除了想努力争做一个坦率的人,我还想努力争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坦率的人是为了夜里不失眠,做一个谦虚的人是为了能够进步。”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符号化的人物,莫言最难能可贵之处,获奖之后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喧嚣浮躁,而是依然端坐在书桌旁,面对苍生,背对文坛,安静地写作。即使他处在文坛最高峰时,有读者给莫言的文字纠错,莫言仍坦诚相对,勇于承认错误,这种谦虚接受批评的态度更让人肃然起敬。

西方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听惯了谀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

谦虚的接受别人的批评犹如人生的黑金,以它独特的光芒,指引人们走向高处。曾有一老农到“胡庆余堂”买药,认为“鹿茸切片太久,容易返潮,希望人来买时现切较好”。掌柜见老人是个农夫而不屑一顾,胡雪岩却说,“老人家,您的批评我们虚心接受,这次的鹿茸我们不收钱。”从此,胡雪岩下令以后鹿茸不得事先切片。在世纪更迭、战火纷纷的岁月中,无数金字招牌未能幸免于难,“胡庆余堂”却因为胡雪岩的谦虚诚恳传承至今。他虚心承认错误,不仅没有失掉药店的声誉,反而让他赢得了人们对“胡庆余堂”的信任。

反观现在,一些人或企业,不能谦虚地接受批评,面临岌岌可危的处境。曾经以“农夫山泉有点甜”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农夫山泉,最近却深陷舆论危机,被指瓶装水的生产标准还不如自来水。面对质疑,农夫山泉刻意回避质量问题,称自己在国内就是最权威的水研究专家,

拒不认错。当品牌遭遇危机,在我看来,首要的就是要坦诚。回避,只会进一步损害企业形象。只有改进自己,才是自证的最好途径。

成功时谦虚诚恳,才不会跌倒在自身的优势陷阱;辉煌时听得进意见,才能享受长久的掌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地完善自我,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阅读和文字

■凌寒

2012年被过度“消费”的莫言出现在了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中,但不是关于他和诺贝尔文学奖,而是莫言在被读者“咬”出文字的错误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看后甚喜!

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的确令国人欢欣鼓舞,但他获奖后社会上各种喧嚣也的确令人讶异与忧虑。莫言作品在实体卖场和网店一度卖断货,怎么一下子会出现这么多热爱文学的读者?我曾在课堂上做过调查:你会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你对文学和阅读的态度吗?学生们都很诚实地摇头。作为一个在非中文系教授文学的老师,我深知文学在这个功利世俗的社会中如何边缘如何被冷落,它的地位和状况如何会因为一个奖项一夜之间而改变?

著名作家张炜面对莫言获奖后的种种现象曾说过:“不应如此喧嚣。如果将名头和奖赏当成全部,心灵深处热爱和骄傲的那份文学也就失了分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他更希望诺奖的东风能唤醒更多人对阅读的兴趣,他说:“阅读不仅可以挽救一代人,还可以造福无数代人。失去阅读能力的民族,一定是最贫穷的民族。”而现在很多人就失去了阅读的能力。曾读到过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韩国是10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左右。从这个层面而言,国人的阅读氛围真的是太淡。作为老师,我对此深有感触。

读者给莫

虚心听取意见高中作文

言的文字纠错,这样的读者,至少不是那些盲目跟风赶时髦的读者,应该是热爱阅读的读者,而且这样的阅读是认真的阅读,否则不可能发现书中的错别字。这样的读者才是令人期待的。

由文字纠错又想到了现在的错别字现象。可能大家都有同感,如今,生活中的错别字无处不在:“装潢”写成“装璜”、“年轻”写成“年青”、“停车”写成“仃车”、“鸡蛋”写成“鸡旦”等。银屏字幕经常出现错别字,网络更是错别字的重灾区,网友们随心所欲地使用谐音替代或简化用语:“怎么”成了“肿么”,“什么”成了“神马”,各种另类语言比比皆是。前几天,有人在群里询问:V587怎么理解?很快有人回复:可能是威武霸气!学生作业里的错别字也是屡

见不鲜。一次批作业,有学生竟然把“建议”两个字全部写错。本科生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真是让人忍无可忍。

出现这种局面由好多原因造成:社会上无处不在的错别字,好像并没有什么具体部门来监管,大家对之采取了冷漠甚至默认的态度。现在的教学中对写字教学忽视,学生对文字书写不重视。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对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咬文嚼字》的严谨认真应该提倡,名家们的谦虚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汉字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而且是我们祖国文化的标志。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应该是对每个会写字的国人最基本的要求。 热爱阅读,规范文字,每个人都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而努力,这是我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想到的。

苛责,是因为值得苛责

■王月鹏

《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专为当代知名作家的作品挑错,此举曾在文坛和学界引起很大反响。铁凝、莫言等作家在被“咬”之后,坦诚接受批评,真诚向读者致谢,且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一部作品存有几个错别字,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对自己创作的文本追求一种近乎“洁癖”的完美,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一个极高的自我要求。读者对知名作家把持更为严苛的尺度,是因为他们承担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教育和引导责任,不该略过丝毫的硬伤与瑕疵。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对读者“咬文嚼字”的坦然面对,对存在问题的虚心接受,不掩饰,不粉饰,不放过“一点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自信。“一点点”反映大问题,也体现大境界。20多年前的美国“挑战者”号航空飞机爆炸事件,根源就出在一个非常小的零件上。本来发射前已经检测出这个零件的温度有点差异,结果没有引起重视,导致了特大空难的发生。人的境界高低,往往表现在对一些微小问题的态度上。境界高的人在对待小问题上可以看出大气魄和大手笔;境界低的人,常常在一些大问题上暴露出了小家子气。《咬文嚼字》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权威,不止步于既定的规则,同时又不仅仅凭借一腔热情和豪情,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之上,力避娱乐化,这是值得尊敬的。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回避和遮掩问题。这是更大更严重的问题。谈论问题,倘若仅有热情与豪情,倘若背离了建设性的旨意,倘若缺少了必备的谨严态度与理性思考,则难免失之偏颇和浅薄。

篇五:议论分析句

(一) 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

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因果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因果分析法的语言标志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考纲要求:

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 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

3、有文采。

4、有创新。

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

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1)直接陈述原因

有时候 磨难,恰恰能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

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憾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打压,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

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将是另一片蓝天。

(2)自问自答

请用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列材料 。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二) 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

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假设推理一般用关联词:

“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

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李白壮志凌云,怅然失意,却成为“诗仙”;李煜国破家亡,阶下为囚,却成一代词宗;辛弃疾一生力主抗击金兵收复中原,是一代伟大的爱国词人。

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经历国土沦丧,家园消

亡的苦难,那么辛弃疾也只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普通词人而已。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假设反问论证

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爱因斯坦,在物理科学研究上,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终使相对论问世。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的时候是公认的差生,但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成为享誉中外的数学家。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刚进校成绩很差,外国学生都瞧不起他,笑他笨,他暗暗憋着这口气,勤奋学习,一个学期下来,他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呢? 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假设排比论证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 ,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然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株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假设排比论证

假如杜甫在那个世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

假设反向论证

论点:不盲目模仿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论点:尝试

用“如果……却…… 就不会……”

假设 + 反向 + 结果

如果雏鹰梦想自由翱翔,却不敢尝试第一次的跌落,它就不会投入蓝天的怀抱;如果蚯蚓

梦想在土壤中自由穿行,却不敢尝试掘土的痛苦,它就不会做到食土饮泉,?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獬鄢遥?/p>

如果人类,梦想探索奥秘,却不敢尝试付出巨大代价,我们就不会征服地球乃至宇宙。

尝试是梦想暗夜里的启明星。

(三) 对比分析法

主要步骤:①提出观点;②列举相反事例;③对比分析;○4正面强调回扣观点 运用对比论证时注意:

第一 对比要鲜明、具体。

第二 对比对象要有可比点。对比的各方必须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才能进行对比。如果两种事物间没有可比性,就没有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论点的目的。

第三 要两两相对对比均衡,眉目清楚,扣着双方的对比点举例分析。当然,有时为了突出正面的需要,正面例子可以多举几个。

第四 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典型示例:

1、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观点】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德国在战后用一切方法来弥补他们的罪过——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更有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然而同样在那幕惨剧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日本,战后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 【列举相反事例】同样作为二战中的侵略国家,德国人在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用理性的力量向世人展示他们虔诚的忏悔的灵魂。从而赢得世人的尊敬。而日本人这种一意孤行偏离理性的“纪念”却遭来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对比分析】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正面强调回扣观点】

2、从容是面对得失时坦然置之的豁达。【观点】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的王义夫一枪失准,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步枪选手埃蒙斯在倒数第二轮领先将近4环,金牌几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却重演了雅典的严重失误,最后一轮仅打出了4.4环,又一次与金牌擦肩而过。【列举相反事例】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能沉着冷静从容面对失利,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整旗鼓,打出最好的成绩,最终赢得金牌。而埃蒙斯却没能让自己的从容状态保持到最后,心理上再次崩溃,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对比分析】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从容地面对一切。【正面强调回扣观点】

3.化危机为转机要有必胜的勇气,不沉沦,不堕落。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和项羽力量相差悬殊,面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面对兵力几倍于自己的楚军,刘邦可谓危机四伏,尤其是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更可谓鬼门关。但刘邦面对危机从容不迫,冷静应对,谋臣运筹帷幄,誓死护主。在不利的条件下,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而项羽却刚愎自用,谋臣不能施其谋,武士不能效其力,一次次坐失良机,反而变主动为被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是对这一道理的最好诠释。

注意:

1、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反问法、类比法、比喻法等。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2、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分析方法口诀 :

议论文写作要注意,证明论点要论据。论点论据要分析,细分析,讲道理。 前后勾连成一体,原因结果紧相连。事物转换须条件,正反对比观点明。 点面结合显周全,假设分析开思路。比喻类比很形象,意义分析不可忘。 层层分析细剥笋,看待问题要辩证。具体问题具体析,尊重客观规律性。 一分为二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内因和外因,抓住主要和次要。 万物联系又发展,质变前提是量变。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