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石头剪刀布获胜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0:28 体裁作文
石头剪刀布获胜法体裁作文

篇一:石头剪刀布获胜法图解

石头剪刀布获胜法图解

“石头剪刀布”研究采用经济学控制性实验方法——也就是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利用

“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这其中,包含了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内容。

4年前,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开始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

实验共招募36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分成12组,让大学生们对着电脑做 “石头剪刀布”游戏,在线进行为期300轮的两两随机配对的“石头剪刀布”博弈。

这项研究旨在揭示“石头剪刀布”中的宏观周期现象与微观行为基础。研究发现,在宏观尺度下,对于不同激励参数,社会系统普遍存在持续的周期循环现象;而在微观层面,个体行为则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在一定情况下,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名称顺序变动,而平的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反方向顺序变动。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 该成果已多次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讨会讨论的内容,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并开始被正式发表的经济学和物理学类期刊论文引用。

篇二:教师研究“石头剪刀布”获胜法入选麻省奖

教师研究“石头剪刀布”获胜法入选麻省奖

石头剪刀布获胜法

文章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 http://ah.zgjsks.com/

还记得本报去年报道浙江教授做“石头剪刀布”的实验吗?

4年前,这个被视为儿时的游戏,被学者用到一项正儿八经的科学研究中。 现在,这项此前被讥为“吃饱了撑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了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据统计,近5年全世界共有50项成果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年度最佳成果,其中来自中国的共3项。该研究成果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这项由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科学院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完成的成果,叫作“石头剪刀布”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解释了“剪刀石头布”的制胜原理。

“石头剪刀布”研究采用经济学控制性实验方法—也就是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这其中,包含了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内容。

4年前,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开始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

实验共招募36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分成12组,让大学生们对着电脑做 “石头剪刀布”游戏,在线进行为期300轮的两两随机配对的“石头剪刀布”博弈。

这项研究旨在揭示“石头剪刀布”中的宏观周期现象与微观行为基础。研究发现,在宏观尺度下,对于不同激励参数,社会系统普遍存在持续的周期循环现象;而在微观层面,个体行为则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在一定情况下,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名称顺序变动,而平的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反方向顺序变动。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

该成果已多次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讨会讨论的内容,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并开始被正式发表的经济学和物理学类期刊论文引用。

(文章来源:安徽网)

篇三:石头剪刀布每局必胜法热传

石头剪刀布每局必胜法热传(图)

@东南快报:最近在微博上,“石头剪刀布每局必胜法”热传,据说还是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总结的。这种办法在微博上掀起了“石头剪刀布”的玩乐热潮,玩过之后,小伙伴们纷纷表示:“理论虽易,get(掌握)不易”。

对手不会连出三次一样手势网上盛传这项研究确实来自于中科院和浙大的联合研究。他们招募了360名学生,将其分成6组,随机配对玩了300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总结出游戏策略。游戏的获胜策略,理论上很简单。如果你的剪刀输给了对手的石头,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出战胜石头的布;而如果你是获胜者,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沿用相同的出手。攻略还指出,男性第一次出手总喜欢出石头;而有经验的选手第一次会剪刀;对手不会连续三次出一样手势;还有“预备”时看对方手势,如果手指紧握可能出石头,所有手指放松可能出布,如果你一直输,不如出剪刀手。普通人第一次出布可能性大记者查了一下,类似的理论还出现在日本漫画《全职猎人》中,里面有一个游戏高手教“菜鸟”,玩石头剪刀布时,先看对方手势,然后出牌。对于这套理论,网友毁誉参半。网友“丽萨”说:这套理论有点靠谱,她跟别人玩,一般第一把出剪刀,基本会赢,因为大部分人第一把出布,理由是人们第一把出手时还未进入状态,容易受口号尾音“布”的暗示。网友“龙禹含”说,出布的时候人心情最放松,出石头的话人心情最紧张,由于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带有竞争性,心情往往紧张,所以出石头的概率大,在持续几次与对手出手相同时,气氛变得越发紧张,对手下意识出石头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可以出布收割。更多网友表示,理论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反应极其迅速,根本来不及细细推敲。游戏锻炼诸多“高智商才能”这则报道引

发了很多网友吐槽,说研究一个简单的游戏,“中国科学家是搞笑么?”然而也有网友指出,石头剪刀布其实是一个世界顶级策略游戏,它集合了逻辑、概率、心理、抗压性、反应力等诸多高智商才能,熟练掌握了相应的策略和技巧,是可以成为必胜高手的!石头剪刀布大赛在美国和加拿大都举行过。一位认证信息为“前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职员”的网友说,“论文摘要说得很清楚,是为了研究有限次数内不合作对抗的高回报策略研究,这里用了‘剪刀石头布’作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在适当环境下的回应可以产生的较高的社会效率。这是很严肃的社会科学研究。”

篇四:“石头剪刀布”获胜法 获麻省理工大奖

教师研究“石头剪刀布”获胜法 获麻省理工大奖 本报讯 还记得本报去年报道浙江教授做“石头剪刀布”的实验吗? 4年前,这个被视为儿时的游戏,被学者用到一项正儿八经的科学研究中。 现在,这项此前被讥为“吃饱了撑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了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据统计,近5年全世界共有50项成果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年度最佳成果,其中来自中国的共3项。该研究成果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这项由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科学院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完成的成果,叫作“石头剪刀布”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解释了“剪刀石头布”的制胜原理。

“石头剪刀布”研究采用经济学控制性实验方法—也就是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这其中,包含了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内容。

4年前,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开始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

实验共招募36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分成12组,让大学生们对着电脑做 “石头剪刀布”游戏,在线进行为期300轮的两两随机配对的“石头剪刀布”博弈。

这项研究旨在揭示“石头剪刀布”中的宏观周期现象与微观行为基础。研究发现,在宏观尺度下,对于不同激励参数,社会系统普遍存在持续的周期循环现象;而在微观层面,个体行为则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在一定情况下,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名称顺序变动,而平的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反方向顺序变动。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

该成果已多次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讨会讨论的内容,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并开始被正式发表的经济学和物理学类期刊论文引用。

本报通讯员 陈国利

1

篇五:石头剪刀布,真有必胜法

石头剪刀布,真有必胜法 石头剪刀布(RPS),是我们小时候最常玩的游戏,之所以爱玩,一是因为规则简单,二是因为它看起来很“公平”。

之所以说“公平”,是因为从表面上来看,出石头、剪刀和布的概率均为1/3,因此每局游戏胜负平的概率也各为1/3,所以看起来,对阵双方的赢面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究竟更喜欢石头、剪刀、布中的哪一个呢? 上局游戏的胜负,又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下局游戏的决策的呢?

也巧,还真有人正儿八经地研究过这个问题——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对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他们的成果Socialcycling and conditional responses in the Rock-Paper-Scissors

Game 在2014年12月24日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佳成果(Best of 2014)。

研究共召集了360 名浙江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来做实验,他们对着电脑总共进行了300轮 RPS 游戏(好累!),得到了约10万个有效数据。对这庞大的结果集进行分析,我们还真发现了一些有用的规律。

在展示结果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三种不同的游戏计分规则。

三种规则的共同部分是:双方打平各计1分,若决出胜负,负者计0分,不同之处在于胜者计分。

A 类规则:胜者计2分。如此,一胜一负和两平的得分是一样的。我们称之为“标准规则”。

B 类规则:胜者小于2分(如计1.1分)。如此,一胜一负比两平的得分要少,所以对阵双方可能倾向于打平而不决出胜负,我们称之为“以和为贵规则”。

C 类规则:胜者大于2分(如计100分)。如此,一胜一负远比两平的得分要多,所以对阵双方可能倾向于全力争胜而不愿意打平。我们称之为“鱼死网破规则”。

在三种不同的规则下,我们对游戏做出的决策也会有些许的差别。

(一)石头、剪刀、布,我们更喜欢用啥?

答案是石头。

研究表明,在所有的规则下,总计有约36%的游戏者选择了出石头,与此同时,出布的约占33%,出剪刀的最少,只有约32%。

值得一提的是,最为倔强的“石头爱好者”,在68%的游戏中都选择了“石头”,而最狂热的“布爱好者”和“剪刀爱好者”只分别在58%和53%的游戏中选择了“布”和“剪刀”。

“喜欢出石头”的现象在“以和为贵规则”下尤为明显,在这个规则下,有37%的人选择了石头,出布和剪刀的分别为34%和30%。而在“鱼死网破规则”下,三种决策趋于平均,但选择出石头的人依旧最高,占35%。

所以,在一局定胜负的规则下,不妨多出“布”吧!你的胜率,也许就此提高几个百分点呢!

(二)上局的胜负是如何影响到下一局的?

与单局的结果不同,在多回合的比赛中,不同的游戏规则,对我们决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在“标准规则”中,对于上局取胜或打平的游戏者,他们都更倾向于不改变自己的决策(分别占53%和43%)。而对于输掉的一方而言,他作出三种决策差异不太大,相对而言,他们不太相信对手会选择自己刚才的决策,所以选择克自己刚才选择的决策(如上一局选石头,这一局选布)的人要稍稍少些。

在“以和为贵规则”中,对于上局取胜或打平的游戏者来说,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了(分别高达58%和60%),而对于输家,他们三种选择是基本平均的。

但在“鱼死网破规则”中,情况发生了一些的变化。

对于上一局的赢家,他们依然高概率地坚持自己的选择(约45%),但对于平手而言,他们更期待对方不改变选择,因此更倾向于做出克自己刚才选择的人明显增多。同样地,输家也期待对手不改变自己的选择,所以做出的决策通常是被自己刚才的选择克的(举例:A上一局的石头赢了B的剪刀,B会潜意识认为A依然会出石头,所以下一局会倾向于选择被剪刀克的布)。

总结:

(1)总体而言,人们倾向于做出和上一局一样的决策。尤其是对于上一局胜和平的情况,而输家则更期望能做出改变。

(2)总体而言,人们倾向于相信对方做出和上一局一样的决策,这在“鱼死网破”规则下显得更为明显。它使得上一句

胜者倾向于不改变决策,输家倾向与做出被自己刚才选择克的决策,而平局的双方更倾向于做出克自己刚才选择的决策。

发现了这一小窍门,对于经验不足的对手,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提高胜率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

对手认为我会保持决策,但我偏偏不这么做——

上一局我出石头,这一局你更可能出布,所以我就出剪刀;上一局我出布,这一局就出石头;上一局我出石头,这一局就出剪刀。如果对手没有发现这个诡计,我就能大概率地多赢几局。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机关算尽,我也无法保证自己下一局获胜,只是在对手没有用心的时候,我能更大概率地取得下一局的胜利。所以,石头剪刀布,其实并没有必胜法。

更何况,如果你的对手也深谙此道,那你的这套技巧就失效了,你得找到对付他对付你的策略,然后他又要去找对付你对付他对付你的策略……如此循环下去,两个高手竭尽所能地猜测对方嵌套的逻辑层数,可在旁人看来,或许反而是平庸的呢。

正所谓:高手的世界,我们不懂。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