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03:50 体裁作文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各方面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社会适应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多反思,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给阅读教学打开突破口,我采取以下形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1.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及他们的阅历与经验尚浅,所以他们的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对教师的范读还有依赖,教师精彩的范读有助于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教师在范读时,学生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对教师的表情、语气、声调等能直接领略,在这样的过程中能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一些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教师精彩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教师的感情与学生发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通过形象而精彩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2.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多种文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厚、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一课时,就必须采用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的秀丽风光,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我巧妙设计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四季的海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接着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我提问: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海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教师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现出来,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海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轻盈,夏天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在这样声情并茂的情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三、创新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力求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新的发现,鼓励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点滴表现给予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学生大部分都从白衣战士那种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来回答,这充分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内容,但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那些昼夜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

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生命的安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为何说他们是永远的白衣战士呢?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阅读着,感悟着,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贯穿新理念,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在不同的阅读形式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把阅读的情感体验抓好、抓实,向着追求真实的目标迈进,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只有掌握好了语文,才能在各个学科里有所帮助,因此,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然而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梁启超说:“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汉歌》以及《水浒传》的电影片段,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其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基础阶段的相对枯燥乏味的部分。比如,字、词积累,教师可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兴趣。又如,朗读背诵,体悟情感,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

二、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其实,良好的习惯无非就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就拿写字来说,现代社会虽是网络时代,但是教学生写好汉字,仍然是我们母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离不开好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是讲究咬文嚼字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的一面。首要问题是学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都没掌握好,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准确表情达意?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明确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读了

书不进行训练,不能运用于实践,即使读的书再多,也无异于“两脚书橱”,对他人及社会都是毫无裨益的。

任何学科的学习均离不开实践训练,相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显得尤为突出。数学中的许多公式,物理中的许多定律。你记住了就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公式、定律来解题。语文学科则不同,仅以作文为例,老师讲了写作要求:题目要新颖、选材要精当、结构要巧妙,语言要力求简明、朴质、生动,要有真情实感等,学生只记住了这些难道能妙笔生花吗?语文素养的提高绝不能离开训练!

课改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针对初中生好动,好表现自我的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表演。如《空城记》、《孔乙已》等课文,可让学生课前排练准备,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合作参与演课本剧。有时也可以表演局部或个别特定的动作,如《背影》中年老、肥胖、穿大马褂的父亲,买橘子过月台的艰难场面。《我的老师》中蔡老师“假打真爱”的情景,通过实践体验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加深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锻炼了同学的表演、创造才能,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应努力开拓课外活动范围。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进行参观采访,举行辩论赛,实地考察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实践能力增强了。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现实课题,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一、要夯实基础,广泛汲取知识。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没有广博的知识,学生正确的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何谈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未知世界。如果学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新,创造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因此,要引导、督促学生认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语文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向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从过去“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者自觉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自觉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但要引导学生敢问、乐问、会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

五、要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言产生于生活中,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的功用才能得到体现。语文能力决不是课堂上的咬文嚼字,决不是公文般的条条框框,鲜活的语言来于生活,倡导学生到生产一线,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去体验生活。语文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显示其强大的魅力和作用,听说读写基本功最好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普通话不标准,可以随《新闻联播》金牌播音员去练;体会语言的精妙运用,不妨收集各种绝妙的广告词。写作上的空洞单调,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日常生活中听取、感悟。阅读美文,就是用心灵沉入,设置情景,体悟生命的真善美。语言是最活跃的东西,好的语言不在课本上,真实地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树立大语文观念,拓宽语文视野,锻炼语言思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篇三: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摘要:语文素养是我们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诠释:语文综合素养重在综合。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了提高学生素养的途径和办法,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通过培养语感来提高语文素养;在丰富多彩的语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总结了通过开发语文资源、旨在开拓语文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经验。

关键词:素养 语文素养 兴趣 阅读 语文资源

引 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要想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关键一点要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全国的中小学教师都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作为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以及不同的学生个人情况,都是影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因素。

我一直从事于农村教育工作,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突出表现在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针对此类现象,我做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下面是我研究的情况。

正 文

语文素养是我们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有它的意义所在的。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一、什么是“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

从“素养”一词语的概念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来说,它应包括与语文有关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当然还包括应具备的知识和学习运用祖国语言相关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这里的“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缺乏人文性的以应试为目的训练式,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使学生具备上述良好的语文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说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这才能酿成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多读书,读好书。因此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指导学生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读物。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具体做法是:首先要选择观点正确、内容健康,有利于学生思想进步的书籍。如《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等;其次要选和学校教育、教学想配合的课外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习的效果。例如,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打开地下宝库》、《外国科学家的故事》等;与写作训练有关的《写作新苑》、《文章病院》等。再次,可以鼓励学生多读文学经典名著等等。最后要选订自己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要求他们“少吃一根冰棒,多看一份好报”。要求家长为孩子“少吸一包烟,多一份智力投资”。为孩子们开辟一个学习天地,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然后是要交给学生正确选择有益阅读的方法。教师教给了可行性的方法,还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例如我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告诉学生紧扣“小序”中的“怀”和“兼”字,找出怀念子由和政治失意的语句,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独特的思想感情。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

2、挖掘各种资源,寻求阅读时间。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资源可以加以利用,以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2.1挖掘生活资源

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现实生活。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人性的闪光点。在上《散步》这篇文章时,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风景美、人情美。接着引导学生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结果,学生的理解、感悟方面都非常到位。

2.2挖掘课堂活动资源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生阅读的文本,相当部分是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生动的会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就是具体可感的特定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扮演、体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如我在教《变色龙》一课时,让学生课下先好好阅读课文,依照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主要是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

2.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

现在的学校都开设读书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性阅读,学生的素养的形成跟自己的自主阅读是分布开的,这样即保证了学生课外时间的合理利用,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大有好处。

(二)通过培养语感来提高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著名教育家吕淑湘先生也主张“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那么怎样来通过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呢?

1、从优秀的篇章中获得语感的培养。

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如课内外的一些大家的名篇,或是一些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多读,多背,慢慢语感就会形成。

1.1听说结合,培养语感。

在语文课堂上,听和说从来就是不能被分离开来的。如我喜欢在课前进行一段课前美文欣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1.2读写结合,培养语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结合时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

1.3注重课下积累知识,丰富语感。

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大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在语文素养方面不够丰富,注意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2、对积累的语文素材吸收、加工、运用,培养语感。

这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积累如吸气,运用如吐气,只有吸够了气,才能吐出气。因此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来获得,除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鉴赏,能够惬意地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这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沟通,需要学生与作者在心灵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会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能抒发读完文本后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反复训练与内化,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学生才会对语言敏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必须注重课外实践。生活是个大课堂,课外实践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借助语文教科书涉及到的内容,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

1、备一本笔记,学会积累。

中学生只读还不够,还要多积累。摘抄是积累的最好方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都说明了作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美妙的诗篇,精彩的段落,不论其从艺术表现手段还是思想道德层面,总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当我们在阅读有所感悟的时候,就要及时的记下来,这些感悟或许是零碎的、散乱的,甚至是片面的,若不记下来,也会慢慢遗忘的。为了使所学的知识长久的保留下来,学生不妨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载自己阅读的经历和内容,诸如名言警句,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句,自己的心得或体会、读后感。但你回首,会惊喜地发现其中记载着学习生活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2、品味文章语言,学会创作。

新课程语文教学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词汇训练,新课堂的语文课堂常常有这样一个环节: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词、句、段、背下来,然后试着模仿说一段话。这样,学生在领悟语言的魅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带动了作文教学,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在山的那一边》时要求学生说说你喜欢的语句,并谈谈喜欢的原因,有位学生说了喜欢“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

脸”,经过讲评之后,我说:你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你们能否运用拟人手法,说上几句话呢?同学们努力回忆,积极发言,他们能够体会到个人的主观感情能使大自然的一切受到感染,把事物赋予人的感情和思想,这就是拟人,他们知道了,悲伤时能感觉草木也会沮丧落泪,快乐时能感受小鸟也会放声歌唱,一下子又联想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创建班级文学专栏。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创立小小文学角,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学习指导,每次活动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把写得好的作品在学校或是学校宣传栏展览,还可以向校外杂志推荐。这样以来就会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4.开展多姿多彩的广播活动。成立校园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前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学生提供,可以是从课外阅读读物中选的美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比如我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去作文,更容易产生灵感。这样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结 论

以上是我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和体会到的一些关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其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全面做好相关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正确引领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道路,既符合本地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贡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

(2) 张隆华主编,《语文教育学》

(3)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4) 陶行知,《中国语文改造》,人民教育出饭社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苏霍姆林斯

基,《给教师的建议》,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5) 《中学语文教育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篇四: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界经常争论的话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小观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从“素养”一词语的概念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来说,它应包括与语文有关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当然还包括应具备的知识和学习运用祖国语言相关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缺乏人文性的以应试为目的训练式,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使学生具备上述良好的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作了一下小结: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强大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四)树立“大语文”的概念

什么是“大语文”观?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但要走出书本、课堂,还要注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浸润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灵活多样的语文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全方位的收获。反过来,文本诸多因素的潜移默化造就的理性思维又会自觉地指导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不断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审美、探究的能力以及他们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实”学和“活”用相结合,“钻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磁县乐善学校:叶改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既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二)让学生大胆的说起来

口语交际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在生活生产中、工作中无时不存在着。大到论文答辩、演讲??小到与人沟通、待人接物、见面问好等。要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少,老师要多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学生只有对口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口语,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向师心很强,任何事都喜欢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每一节语文课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我们教师一段生动优美的导语,几句精辟的总结??都给学生起着模范表率作用,学生也会在平时交际中努力地要求自己尽量把话说流畅、连贯。经常这样的练习也会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其次,还要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配乐诗朗诵,想象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要他心中有话可说。最后,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愿意与人交流。

(三)夯实阅读指导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1、自觉运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实。2、抱着研究的目的读。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3、变眼读为心读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地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4、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5、带着明确的任务读。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

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总之,课外阅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使得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体现,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展示。但却有许多的孩子怕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仅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行的,还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我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例如学完《找春天》后,仿写《找秋天》。学了《我会变》,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儿童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庆六一大联欢”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献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总之,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让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