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共建精神家园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1:17 小学作文
共建精神家园的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让我们共建美好家园

让我们共建美好家园

今天,学校决定让我们清洁街道的环境。我们拿着抹布,怀着欢快的心情大踏步走出校园。我们的任务是:清理“牛皮癣”。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用抹布细心的擦着。我们的心中下定决心,要把一张张“牛皮癣”慢慢的消失,干干净净的,明亮的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行人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好奇的目光;从楼上的叔叔、阿姨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感激的目光;从饭店的老板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支持的目光。我们的任务完成了,该回学校了,在回学校的路上,我好像看见小街正在高兴的微笑。

这一次,我的感受非常深,我感到我能为小街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还感受到,一个人努力永远也无法干出大事情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建美好家园吧!

1

篇二:材料作文:精神家园9篇

材料作文:精神家园9篇

材料作文:精神家园9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文明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

请你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你别让文学成为“冲泡果汁”》 2016届高二1班 虞婕

如今文学作品销量榜上出现的书目,越来越让一些爱读书的人跌破眼镜----《论语心得》、《三国演义儿童版》、《西游记漫画版》??

人们终于意识到了文学的重要性,可惜令人痛心以至担心的是,大家并没有把文学丰硕鲜果制成果汁,而是用甜味剂冲调出的“果汁”饱腹。文学,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终究逃不过被部分人磨碎嚼烂制成副产品的命运,但我要高呼,还文学的纯粹与本真来!

有人会说这是文学适应社会的表现,只要大家能接受,不也起着传播文化的作用吗?的确,心得也好儿童版也罢,都卖的很火,就讲故事而言并不输原作那有些难懂的文言,但我们要传承与发扬的文明仅仅是故事吗?“第一流的小说的故事多半只是花架,用于支撑一园锦绣的花。”照刘长海的说法,贪图故事之乐而忘乎文字之美,正如“看花架而忘了上面的花”。文学之美在乎其整体性,若要真体会其内在,光凭心得和图解的“果味饮料”,----暂且不提其中篡改原作徒增笑料的添加剂----怕是还差的很远。

那么又有人会说,是不是读了原作,多读原作就必定好呢?我记得常春藤是高校的一位同学,你叫的上名字的书他都读过----开头和结尾。信息时代,人人一目十行,只为一句“我读过”带来的钦佩目光,而离精神文明的桃花源渐行渐远,这样的文学是不是商家带着功利的心挤一滴浓缩液冲一桶水的速成产品,营养价值可想而知。

文学应当而且必须是纯粹的,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细细品读的习惯,看似格格不入,但如果真的消失,人类精神家园的宫殿必将轰然倒下,人将成为浮游于物质海洋的渺小生命。犹太人告诉我们爱读书的民族才是智慧的民族,雨果则说书造就了整个民族的强大和人类的光明,无论如何,他们口中的书都不会是书评摘要、心得体悟和专家们的“有

感而发”。精神殿堂可以慢慢筑建,毕竟孩子们可能难以透彻“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韵味,不少成人也读不清“之乎者也”,但慢慢的,坚实地筑建总比草草搭一茅房来得好。否则,“五省共追超女狂”之类的打油诗获鲁迅文学奖的笑话还要再次上演。

文学的世界有如此多的硕果,一口咬下,品品,想想,放弃“冲泡果汁”,多感受文学纯粹的美好吧,人已经破坏了那么多的土地,精神家园可否留下一方净土给后人呢?

2《精神家园》 2016届高二2班 李贺圆

在日益丰富的物资信息时代,各种电子信息设备相继发明创新。可是当这些物质充裕时,即便你有了网上视频,即便你有蓝牙通讯,这些都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血肉之情,日益被埋没的精神家园将在人性中被唤醒。

还记得各大微博上的头条新闻,空巢老人双双惨死在家中的令人惊骇的消息。仅仅是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出差,家中只留下了一位瘫痪在床未起的老人和他的老伴。事发很久,等他们的儿子起疑惑时赶回家中,却是这样惨不忍睹的一幕映入眼帘。可想而知,在当今信息时代依旧是有一批老人是不会使用这些高科技玩意儿的,既然会有特殊事件发生,就被即将遗忘的精神家园唤起人性。

似乎还有很大一批大学生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令人心寒的话,“请问你想过父母吗?”“平时事太多,没时间想,但他们肯定想我,想的程度是多少我就不知道

了。”“那么你多长时间打电话回去?”“啊?这个,基本半年多打一次。”“那打电话回去有什么想说的?”“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

令人心寒的一问一答,甚至是连刚离开父母的大学生便内心再无“想念”的感觉。可是,你真的是课业压力大?真的是没有一点空闲时间?甚至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吗?我看是不见得吧,每个人总有成长,当你长这么大,父母拉扯你也不容易。当你有能力时却把它们当成什么?垃圾?使你难堪?可想而知,大学生成天泡在网上的确没有时间与了家人交流,因为什么?没有共同话题,简直可笑,令人发指。

当今世界有那么多空巢老人在寂寞、空虚、无奈中度过,早晨下棋,中午睡觉,晚上看电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时光蹉跎,当岁月无情抹去,当时光像钝刀一样切割着他们饱满的生命的时候,你们才会暮然回首吗?

也许我们理解不了他们的内心,但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是爱我们的,想我们的。当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他们已经逝去的青春。图的是什么?是简单而又温馨的问候,是一

个拥抱,是一个眼神。他们不需要更多的,他们只想要一个暖心呵护的可爱的孩子。不要再将它们丢弃,不要再将他们置之不理,你要知道,他们会难过的,他们的心也许在滴血。

常回家看看,看看我们的挚爱,就算你浪迹天涯,别忘了你的家,你的精神家园。

不要再次被湮灭,只求被再次唤醒。

当初的爱!

3《吻火》 2016届高二2班 张施佳

有人曾问徐志摩一个被人津津乐道因而显得有些俗气的问题:生活之于你是什么?这个裹着黑大衣却依旧风雅清明的男人只是点燃一根烟,深沉地望着那灼热的烟头,波澜不惊地说:吻火。

这个一生饱受爱情相思之苦和流言蜚语之忧的浪子,写过那么多瑰丽华美、撩拨人心的诗篇,我去仅仅对这两个字泛起了悲鸣的涟漪。吻火,他像是抱着最崇高最热烈的精神去爱着生活,爱这人间。

因为这团在他内心永恒燃烧的活火,他将今夜的康桥写成几代人梦里的笙歌;因为它对纯洁无暇的精神恋爱的渴望,他任性甚至鲁莽地抛下发妻去追求那朵白莲林徽因;因为它那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与不食人间烟火的孤高,他成了那个时代的临水照花人,细腻柔美的诗悠悠地倒映在波心;因为她的义无反顾和疯狂,上帝点燃了那架飞机,让他化为比世间颜色都更为绚烂的烟火。

他的人生可歌,可泣,可叹。科技是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却始终不减半点我心中对她的热爱。这世上有太多奴颜媚骨,阿谀奉承之人,他一直被人嘲讽的不屈不挠的任性就是现在当今社会最缺少的对命运抗争的声音,是对平庸对不公抗争的声音。

现在的人已少有在乎心底的那些诗意,诗意的栖居被人诟病成夹缝中的苟且偷生,仿佛诗意成了人生最大的欺骗。大多数人为了头上悬着的一顶房梁呕心沥血,又用“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的可笑念头来麻痹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贪婪。没有人再愿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却穷困潦倒的人。我们活在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囚牢里,心更是被锁在一个狭小的冰窖里,于是我怀念起那个心里怀着火焰的人,那个愿意耗尽生命去亲吻火焰的人。

吻火吧,趁你的青春还没腐朽,去跑,去跳,去热爱。张开你的双手去拥抱最真实生活,你的精神将比以往更接近天堂。去吻火吧!去高歌吧!你的心会发出最为灿烂的纯焰。

4《山水》 2016届高二2班 孙星怡

时间拖着科技的车轮轰轰烈烈地向前进发,在古老的山水画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辗痕。

每一个都市女子都有一个水乡烟雨的梦,我亦不能免俗,怀揣这样一颗少女心,踏着烟霏掩映的春色来了苏州拙政园,还填了一首小令:“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倚门走,回首尚把青梅嗅,最爱是苏州。”可惜尚未离开苏州,我便补完了下半阙:“人山人海,声震高楼,相机稠,折花欲将景来留,何处是苏州。”拙政园内,塑料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墨缸一色,莲花与瓜子壳并蒂,轻舟与饮料瓶争渡。更不消说满园的花卉在鬓间争妍,相机人声不绝耳畔。恍惚中有种拙政园菜市场一日游的视觉感,令人不得不喟叹现代工业文明就是这样有机地与古代文明融为一体的。

惨遭科技荼毒的可远不止一个拙政园,让杜子美有了凌绝顶众山小的触动的泰山,让孔子发出小天下感慨的泰山,让姚梦谷产生“汶水,徂来如画”之意的泰山,石壁上是满满当当的“到此一游”。台阶上是两百个工人同时开工也清理不净的垃圾袋和口香糖,往链条上挂青铜锁盼情同锁的,已是理性了,更有甚者要凿泰山石往家里带呢!一幅泰山图上挤下的人,只怕比清明上河图长卷上还多出几倍。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如何也招架不住现代化工颜料的涂抹;缺月疏桐漏断人静的沙洲极少再有四下阒然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变成了科技合成由大喇叭广播,是否还能激起断肠人与通明的路灯共眠的愁绪。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华夏文明的时间轴上铺开一道长卷,无论如何也是少不了山水缀笔的,而这张长卷,这些山水上不该是垃圾遍野,到此一游和科技仿古的。山水无言,但它的背后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有兴衰更替的见证,更有华夏民族的象征意义。如果一个民族是如此粗暴的对待它的过去,那么他该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他的未来?

已有的辗痕无法消除,对于所剩的山水就更该细心维护,唯有对历史保有起码的尊重,我们的精神才能追上物质的脚步。

5《愿你的心常伴青灯》 2016届高二2班 胡秋月

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平和的人,能够处变不惊,能够做到淡然,在一个狂妄的年纪,以前总觉得应有一个狂妄的性格,高傲,张狂,从不低头看别人,直到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想法。

李叔同是留洋归来的学子,他穿过令他腰可盈握的西洋裙,反串过角色,精通各种乐器,当过音 乐老师。他出家选择常伴青灯后,丰子恺写过一篇还是李叔同学生时代的回忆录。他说他严谨,凡事都小心,为人处事恬然,冷静,他决定出家后也只是将从前的画作赠给了他的学生们,只说,可能用不上了。

我想李叔同并不缺物质上的满足,皈依佛门只是为了寻求内心的一片寂静,外面的世界,太喧嚣。

三毛年少时曾对他父亲说:“我要做那个灯塔上的人。”他父亲问她:“你不怕寂寞吗?那里永远只有你一个人。”他说:“有海,有灯就不怕。”

我看到这里,心里不知怎的竟是满满的感动,我没想过自己是那个守灯塔的人,我只能看见海,来往的船只,以灯塔为目标,然后又擦肩而过,又只留茫茫的大海,一个人是如何的孤寂。年少的三毛想要做那个守灯塔的人,想要照亮大海,此生与它为伴,也是因为他内心有一份宁静,这种境界也并非常人所及。

徐志摩曾在他的文章中写道:“那些僧人只是一把米,几颗青菜??”仿佛从不曾挪动过,我一向很钦佩这种无欲无求的精神,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行为上没有过分的都过分的动作,便总是安安静静,静心。

现在的社会步伐太过匆忙,我们经常沉醉于都市的繁华,霓虹闪烁。对我们来说,每个人都像浩渺星空中的一颗尘埃,不得不随波前进。要做一个清欲静心的人很难,要做出像李叔同那样的抉择,也是难于上青天。家庭、人际社会在不断牵绊着我们,但是在这样的物质横流中,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静静的,是一个不失明智之举,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平和的人。

欧阳修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让心常伴青灯,随着那冷冷的烛光跳动。

6《你的善良还在吗?》 2016届高二3班 刘梦媛

“世界上最好吃的饭是妈妈做的饭。”

篇三: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

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

一个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看山顶的雪。

康德:有两样东西永远以崭新的和不断增长的惊愕和景仰充满了我的心田,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规。

普吕多姆(法):诗是翻腾的内心之叹息。诗是被心谱成音乐的宇宙。天生的诗人兼哲学家的人非常不幸,他最甜蜜的幻想变成痛苦的沉思;他审视所有事物的面,并因此为他们欣赏的东西的消亡而悲叹。(《读者》 2002/6)

欧·亨利: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莫扎特:音乐是我的心声,是我的情感的反映。

莫扎特: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贝多芬: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毕加索:我们大家知道,艺术并不就是真理。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海明威:作家的工作是告诉人们真理。

海明威: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唐寅:画,当为山水传神。

洗星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默罕穆德:如果你有两个面包,就要用一个面包去换水仙花。

钟南山: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理想中,一个人要是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的话,那他的喜怒哀乐就完全跟物质的东西相关。

【音乐关怀】

音乐乃博爱之语,音乐乃心底之风。

本世纪初,我国有位音乐家,把“1、2、3、4、5、6、7”这七个音符译成“独揽梅花扫腊雪”,一语道出了音乐的纯粹之美。(《美文》96/11 李贯通)

【漂泊札记】

俄国著名的风景画家列维坦在自己的风景画中抒情,真实,朴素,坦然,优美,有一种

婉约而悠远而苍劲的意境,有一种爱而不伤的最高诗意有一种无语的却是饱含了震撼力量的深刻。这就使得列维坦的名字和他的风景画越涉了时代与国界的限定,使一切善良的、有真知的、敏锐又热爱自然的人们被深深吸引深深感动。

文森特·梵·高先生的向日葵,站于旷野与历史之岸,不露声色地将一片金碧辉煌如不朽的歌与音乐,融入人们的记忆。

诗人无悔,他只在自己的人生中,为自然,为情感,为所恨所爱,为一切正义,为这个世界唱出美和苍凉。

诗人无悔,他只在沉沉的孤独、漫漫的漂泊之中,为倾慕与崇高,为谷物与土地,为一叶碎萍,为久远的一泓萧韵,而将自己的心:

一步步移近黎明与春光。

一步步移近更深重的苦难与更博大的光荣。 (《散文选刊》97/6 谢明渊)

【重现光辉的俄国幽默大师】

1836年4月19日《钦差大臣》首次公演时,以沙皇尼古拉一世为首的权贵都去观看。演出结束后尼古拉一世走出大厅时说:“所有来看戏的都挨了骂,我挨得最多。” (《博览群书》 97/6 蓝英年)

【成长的烦恼:面对功利】

真正的幸福是超功利的,是属于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是远离权利和金钱的。即使不能说幸福总是与在贫困中相濡以沫的温暖情境关联在一起,至少,它是与尊严、自由、纯洁和高贵密不可分的。在功利主义的泥潭里,飞不出柴可夫斯基的天鹅,看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蝴蝶;也听不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月光下的叹息声。在权利的阴影下,在金钱的腐臭里,也很难孕育出苏格拉底式的人格,也很难形成托尔斯泰的思想,以及鲁迅的像火一样燃烧的批判精神。一句话,凡在权利和金钱受到尊敬和崇拜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高贵和真正的尊严,只有卑贱的感觉和虚伪的自我满足体验;也不会产生真正的文学和伟大的作家,只会产生浅薄的作家和肤浅的作品。(《书市周刊》2002年7月15日)

【罗马帝国的覆亡】

公元410年8月一个闷热的晚上,有一个人,大概是个奴隶,把粮尽援绝的罗马城城门打开了,让在城外扎营的哥德人进城。在哥德人首领阿拉里克率领下的日耳曼蛮族大军,终于进了这座800年来无人攻占的“永恒之城”,连续三天到处抢劫掠夺。消息传出,举世震惊。罗马出生的圣哲罗姆在遥远的伯利恒,悲叹不已说:“在全球最灿烂的光熄灭之时,在罗马帝国被人割去头颅之际,更确实地说全球文化毁于一旦,我愣得不能做声。”对许多人而言,不管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的陷落,不仅意味着整个帝国的灭亡,也好象是世界末日。

【别让杂草毁掉花园】

杰克"伦敦写出《马丁"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加利福尼亚州建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而拥有这一切之后,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他被这些给弄疯了,1916年在自己的大别墅里开枪自杀。

法捷耶夫29岁就登上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苏联作协主席的交椅。然而,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写出一篇小说,因为他忙着出访、开会、作报告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充满很多诱惑——金钱的威力,地位的荣耀,名誉的光环等等,它们其中的任何一种只要在人的身上滋生蔓延开来,

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然而人又是最不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人有理智和良智,有爱和向往,有意志和判断力,它们如养料一样滋养着人、激励着人。 (《羊城晚报》2002/7/6 刘燕敏)

【用智慧统帅知识】

台湾学者傅伟勋到美国一个大学的哲学系教书。在同事中,他与一位叫赛达的年轻教授十分要好。赛达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英才,已出版了一本精彩的伦理学著作,后来傅伟勋移居费城,突然有一天惊悉赛达吊死在自家门前的树上。原因是:赛达虽然家庭生活美满,学术研究成果出色,但是数年来在事业上逼自己太紧,攻治学问的标准过高而影响精神状态,终以自杀了结短暂的一生。

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悲叹这个时代的悲剧:“为追求哲学飞走的密涅瓦的猫头鹰,到现在还没有归来,丧失人生哲学的时代太长太长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善待生命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智慧。我们需要有关生命、心灵等人本身最重要问题的智慧,作为指引知识和生活的明灯。

【大学人文精神谈片】

人文学科研究与商品经济的价值目标和原则,是不一样的。人文学科的灵魂,人文学科的真谛,是对人的命运的关切,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生和生命的意义的探寻。它的最高目标,是对人的解放之路的无止境的追求。

对于大学来说,还有一个更高的层面,是通过学术成果向社会辐射、播散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如果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理的坚守和追求。这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相通,都是对真理的追求,只是所取的对象、所用的手段不同;这种人文精神,也包含了科学精神一个重要之点;科学的也要考虑对于人的生存和幸福的价值所在,也要关切人的命运和前途。(《解放日报》2002/5/22 王铁仙)

【行者无疆】

问:爱因斯坦先生,请问,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不能再听莫扎特。

【自然悟语】

生于德国波恩的大音乐家贝多芬,童年时第一次坐在钢琴之前,启蒙他音乐灵感的,不是音乐教师,也不是琴房里那架古老的钢琴;他音乐灵感的蒙发,是在静夜中听到的马蹄声声。他窗外是一条老街,那儿原是一条石板路,子夜深更欧洲古典式的马车跑在路上,便发出特有的哒哒的声响。这种十分简单而又单调的声音,让他小小年纪就坐在钢琴之前,用琴键模仿马蹄声声,从此一位世界级的大音乐家诞生了。

贝多芬曾经说过,马蹄哒哒之声,让他接触钢琴;森林啾啾鸟鸣之声,让他编织旋律。 车窗外流淌着丝带般的多瑙河,它时而歌声舒缓,时而浪里溅玉。在这一刻,我似乎找到了约翰·斯特劳斯所以能谱写出流传于世并经久不衰的音乐乐章《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原因;以及生于美丽城堡萨尔斯堡的莫扎特,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么多首音乐交响诗——并能攀上音乐顶峰,除了他们自身的艺术天赋之外,怕是这个自然之国对他们的恩泽了。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次坐马车行驶草原,看见车论辗过的野草,迅速地挺直了身腰,于是敏感地联想到从不屈服的高加索人,反抗沙皇的英勇悲壮;从而创作出小说《哈泽·穆拉特》。我国歌词作家乔羽,有一天看见一只蝴蝶,飞进他的窗子,他立刻见景生情地写出了《思

念》——作曲家谷建芬,将它谱写成一支撩人情思的歌曲。(《解放日报》2002/3/10 从维熙)

【关于莫扎特】

德沃夏克在布拉格音乐学院执教的时候,不允许他的学生轻视莫扎特。他曾经在他的课堂上提问一个学生莫扎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学生回答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德沃夏克非常恼火,抓住这个学生的手,把他带到窗子旁边,指着窗外的天空厉声问他看到了什么?学生莫名其妙,异常尴尬。德沃夏克反问他:“你没有看见那太阳吗?”然后严肃地对全班学生讲:“请记住,莫扎特就是我们的太阳!”

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盲厨师》那篇文章写得很美,文章写的是1786年维也纳近郊风雪呼啸的一个夜晚。给一位伯爵夫人做了一辈子厨师的盲老人,在他的破旧木屋里奄奄一息孤零零地就要去世了。在忏悔了一生所犯的过错之后,他唯一的愿望是能够重新看到早已经故去的他年轻时的恋人,依然出现在早春苹果花盛开的树下,向他走来。可是当他说完这话就嘲笑自己这是不可能的,是自己的病把自己搞糊涂了。怎么可能让一个盲人重新看见人,而且是看见岁月倒流早已逝去的年轻时光的恋人呢?走进他这间小木屋的一个年轻人却对他一连大声说了三遍我可以帮你做到!年轻人坐在盲厨师小木屋里那架落满灰尘的破钢琴旁,为老人弹奏了一支即兴曲。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太神奇了,在乐曲中老人竟真的看见了自己年轻的恋人走在了早春苹果花盛开的树下,老人打开窗子,扑面而来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真的觉得就是那芬芳的苹果花。就在这美妙的一瞬间,老人幸福地合上了眼睛。这个年轻人就是莫扎特。那一年莫扎特整整三十岁。

【攀上心中的颠峰】

你可以一辈子都不登山,

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它使你总往高处爬,

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

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

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刘墉)

【收藏阳光】

从前,田野里住着田鼠一家,夏天快过去了,它们开始收藏食物。只有一只名叫弗雷德里克例外。它说自己也在干活,是在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其他田鼠以为是个笑话,听了都笑了起来。冬天来了,天气变得很冷很冷,其他田鼠想起了弗雷德里克,让它把收藏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弗雷德里克拿出阳光,昏暗的洞穴顿时变得明朗,田鼠们感到很温暖。“还有颜色呢?”它又开始描述红的花、绿的叶和黄的稻谷,说得那么生动,让田鼠们仿佛看到了夏季田野美丽的景色。“那么,那些单词呢?”它们又问。弗雷德里克于是讲了一个故事,田鼠们听得入了迷。最后,它们欢呼:“弗雷德里克,你真是一个诗人。”

【在文学中多活几辈子】

上海女作家王周生曾经有个错误的观念,自卑地认为没有文学,社会照样运转;而一旦没有了自然科学,社会将停滞不前。后来她的想法发生了转变。当科学进展到相当高的层次时,比如克隆,这时人文精神至关重要,脱离了人文关怀的科学研究,只会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异化整个人类,那将是多么不堪设想的景况。

(王周生曾采访过杨振宁)杨振宁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论语》,他认为科学的美和文学

的美是统一的,文学对于人的素养的熏陶,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星球上的小王子每天浇一朵玫瑰,可当他来到地球后发现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玫瑰,伤心极了:我以为我的那朵玫瑰是独一无二的,怎么还有这么多漂亮的玫瑰?直到狐狸告诉他:“你的那朵玫瑰是不一样的,因为你驯养过它。”小王子才恍然大悟。

陈村说过:“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是爱好文学的人,在文学中能够多活几辈子。”

【对理想的思索】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年轻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理想有何用?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自己的精神生活,理想主义便永远不会过时。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文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里!

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摘自2003年5月30日《深圳商报》作者 周国平)

【生命的支柱】

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原来是一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的病人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加德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一张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7年,加德纳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却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变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因为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钵水足矣。但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更无法奢谈什么成功了。 (摘自《当代青年》2003年第7期 作者 韩如意)

【恭维会使人变得平庸】

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若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总是快乐的;遭到别人反对,多半是不舒坦的。那么,能否由此得到结论,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我们应该以此为言行的出发点与终极目标?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倘若真把这点作为一种生活信条,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欲望时,言行的是非将正误难辨,生活的许多快乐也将随之丧失,人生的不少沮丧挫折将会接踵而至。

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么在你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懊恼,这正是自我挫败的因

篇四:构筑学生写作的精神家园

构筑学生写作的精神家园

作者:陈吕红 杨 斌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10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目前作文教学(考试)的现状离上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生害怕作文,学生作文中灰色作文、虚假作文、病态作文相当普遍,另类作文也竞相登场。有人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也有人认为是时下流行的新概念作文惹的祸,但我认为这不仅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或是某个作文大赛的导向问题,它反映出一种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表现出一种庸俗化、功利化的倾向,从而反映出学生写作的精神家园的坍毁,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放任自流随波逐流的结果。

找到症结,不愁矫正乏术。虽无良方,仅有浅悟,愿得专家同仁指教。

一、以源头活水浇灌干涸的情感家园

我有幸参与高考作文阅卷工作,为不少考生在考场短暂的时间紧张的氛围中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叫好的同时,却更多地看到了相当部分学生的作文材料贫乏、情感枯竭、语气平淡。2004年高考作文,可以武断地说,有相当多的同学面对作文话题“买镜”,在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买镜子的情节,更有一部分同学除引用所给材料外,再没有另外任何一个材料,文中反映出的主体意识是缺乏喜怒哀乐的。这样的文章离课标要求“说真话,有真情实感,表达对人生的独特感受”相去甚远,又何谈感染力!由此可见,部分学生的写作情感几近干涸。

那怎么办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哪里又是学生的源头活水呢?

语文课堂。现代新诗《再别康桥》的细腻,《大堰河我的保姆》如泣如诉的沉痛,《致大海》渴望自由的激昂,无一不在学生心头泛起波澜;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的静美中萦绕着的淡淡喜悦和哀愁,《我与地坛》对苦难的深沉的体验,主人公在苦难中涅槃,无一不对学生产生震颤的力量;李白的飘逸洒脱,苏轼的豁达旷放,李清照的凄婉哀绝都呈现出直锲人心的撼人魅力。如果我们的老师把握住了语文课堂,就会让它成为我们学生情感家园里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

课外阅读。课余时间浏览报纸,吃饭时间看看电视,同学之间的交谈,都是学生关注生活,多角度、多侧面感知社会人生,把握时代脉搏的有效途径;而几乎所有学生爱看的杂志《读者》、《特别关注》、《语文报》、《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无一没有学生需要的时文精华、优秀范文;名著、名人传记的阅读还可让学生思想更有深度。当我们的学生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民族仇杀、恐怖事件扼腕之时,当我们的学生为所欣赏的文章,为所了解的人物而喜而忧时,我们应当知道学生心底已经流淌着一条是非爱憎的感情长河。

读书摘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构筑和夯实学生情感家园的物质基础,必须要求学生作好读书摘记。高一、二阶段课余时间较多,可引导学生每周作是1000字摘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高中阶段至少拥有100000字的摘记,这是学生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摘记可分类为时文精萃、论据材料、格言谚语、名人名言、优美语段、诗词赏析、书报剪贴等,每月进行一次整理、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评比,予以表彰。物质基础夯实了,情感就有了寄托,学生笔尖流淌的就会是有灵性的欢歌,作文中展示的就是一个有灵魂的自我。

二、以体验之心栽植空落的审美绿茵

我们知道,自然万物、社会人生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当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体味生活、感悟美好时,那么其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就有了活力,并充实着自己精神的内涵。

在我的记忆里,一次高三的调研考试中一个学生拒写作文,原因是:“我不想再说那些没有丝毫情趣的假话空话,我不想把古人翻出来咀嚼无数遍。”作文教学陷入这种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学生审美情趣失落所致。

很多学生常常感觉不到自然的美妙,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感觉不到写作的乐趣。

苏格拉底与人相约去游览一座山,许多年后,两人都发现那山太遥远,那人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去,结果什么也没看到,真叫人伤心。”苏格拉底说:“这一路有许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没注意?”那人尴尬地说:“我一路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外有美景啊!”

心寂寞,所以世界寂寞。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不是缺乏情趣,而是缺少心情。

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局限,加之学习压力,常体味不到轻松愉悦的心情和情趣,但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即使在这种局限狭窄的校园空间内也一样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栽植心田的审美绿茵。

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情感角色的自由转换意识,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学习诗歌《虞美人》,不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抒情主人公李煜,发挥想象,体会登楼眺望,故国凄

凉物是人非之感,国破家亡之愁,似一江春水滚滚东流,真实而深沉;学习散文《荷塘月色》,不妨先找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在一个类似荷塘的地方坐一坐走一走,即使没有这样一个荷塘,月下静坐任思绪飘飞,不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心理体验吗?

用心营造氛围,创设感悟与思考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角色转换进而提升审美情趣的方法。春天里带学生去踏青,看万物吐绿,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冬天里让学生到室外去看雪,去溜冰、打雪仗,让思绪情感随风而飞随雪而动。我们的学生自然会学会分享蚌在壳里孕育珍珠的痛苦,自然会学会把自己当成一只受生态破坏无栖身之地的鸟儿,自然也能从早晨起床的忙乱中欣赏到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自然能从乞丐肮脏的脸上感受到人最渴望的关爱与帮助。当学生有了如此体验的时候,其写作的情感家园不一定花团锦簇,但一定绿草如茵。

三、以创造之意激发久违的写作激情

新的课标注意学习过程,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有待老师精心设计。如果老师每次作文都是“今天我们来作文”,那么台下一定是一片哀叹声。但是,如果老师事先给学生一则材料,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新近的鲜活典型的材料,这堂作文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营造作文课堂教学的氛围。2004年香港凤凰卫视主办的“中华小姐”大赛中,一位西安小姐在回答主持人提问后遭到众人非议。在“丈夫与钱”“钱与父母”“祖国与钱”三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上,这个小姐毫不犹豫地选了“钱、父母、钱”。媒体一片唏嘘,有人指出西安小姐根本不配代表西安这个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的城市来参加比赛。

作文课上,我把材料交给学生,并提出:如果你是选手你如何作答?课堂议论热烈非凡。当老师进一步强调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入情入理的要求后,学生发言更是踊跃。作为老师的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不但能各抒己见,而且能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有的学生指出当祖国利益与个人(金钱)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应义不容辞的牺牲个人(金钱)利益;还有不少学生发出了“当个人生活经历平凡,国家处于太平盛世,祖国这个概念离我们遥远时,选择个人(金钱)利益有何过”的诘问。

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设结论,没有给答案。充分的民主意识、人本意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观点有价值。这节议论为主的作文练习课,学生真正达到“气盛则言宜”的效果。学生作文中呈现的是热情、自信、有理、能关照他人的强烈主体意识。

创造性还体现在选好主题、激发写作兴趣上。平时练笔要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这是学生诉真情、有话可说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堂作文课成功的首要因素。即使是高三作文训练,也要通过对话题的讨论分析”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的主题。“时尚”是个引人争议的话题,要想让学生愿写这次作文,写好这次作文,就必须引导分析:你认为什么是时尚?在你眼里什么代表时尚?这类时尚有何意义有何价值?在这些问题上,学生基本能有所共识:衣着、服饰、发型、追星、上网交友,只是时尚的表象。而对时尚本质的认识却呈现千姿百态:有人认为应

把追求时尚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在寝室讲普通话说英语是时尚,参加周末英语角口语对话是时尚,把时尚追星转变为熟练一门技艺,专攻一门特长……有了这些独特的有个性的主题观点,他们的作文怎么会不精彩呢?他们又怎么会失去写作兴趣呢?

四、以辩证之法让思维闪耀理性的光芒

如果说丰富的源头活水充实了情感内涵,真切的体验提升了审美情趣,创造性的练习设计激发了写作冲动,那么辩证思维则是芟除杂草,显露美好,让学生精神家园不至于污秽繁杂的最好工具。辩证思维,让学生思想闪耀理性的光芒。

高考的特殊性让不少学校不顾新课标要求,不顾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而在学生进入高中后不久就将他们分成文史类和理工类。大部分理工类学生从未接触过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缺乏辩证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见解片面、思想幼稚,有时甚至表现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低俗。如何弥补和矫正呢?

笔者认为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定要用时间给学生作专门的理论指导的。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灌输引导,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关于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这个人物的评价练习,几乎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活该!”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作多层面的发现和挖掘。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不安于现状,但渴望过好日子的追求并不为过,只是境界并不算高远;玛蒂尔德丢项链后表现得善良、诚实、质朴,勇于承担责任;还债时表现得坚韧、忍耐、吃苦,并且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玛蒂尔德身上虽然有让人“可恶”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人性中美好的品质,从而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学生掌握了分析评价人物的方法,逐步养成多方面的看人看事的习惯。如果经常作一些这样的训练,并把它迁移到生活中学生如何评价同学、老师、家人、朋友、集体、国家或是发生在身边的小情大事上,如何评价人物的优缺点,看待社会的积极面与阴暗面,分析事情的利与弊的训练上,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思辨能力增强了,在写作中就会表现为关注更为全面,观点更为严密,分析更为透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说理更为深刻,更为新颖、独到;形象更为真实,更为丰富感人。

2005年高考湖北卷材料“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是一块试金石,缺乏思辨能力的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写作起来更是东扯西拉。

而优秀作文,除个性突出外,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强大的逻辑力量,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渴望更多的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写作的精神家园,渴望更多的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构筑起丰润而牢固的写作精神家园,让我们能从一篇篇作文中惊喜地发现它的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

世界,自然脱俗的审美情趣,热烈真挚的写作动机,发现他们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表现事物的角度和成熟的思辨能力。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成为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篇五:走进生活写作文

走进生活写作文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朱国建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学生愁、教师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呢?

“生活,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物。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让学生阅读大自然,吸吮大自然的乳汁。我国古代弟子从师,周游世界,就是让学生寻找生活题材、积累丰富写作内容的一种方式。要充分让学生参与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他们常常觉得无新内容可写,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为什么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呢?主要是他们没有学会观察生活。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融入生活呢?

一、走进社会,体验多彩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

生活中的嬉戏,大自然的奥妙,是滋润孩子习作灵感的甘泉。我们教师要打开学生习作的生活之源,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一些快乐驰骋的空间。课余,让学生享受草地上的游戏,懒洋洋晒太阳的感觉;春游,让学生去吮吸油菜花的芬芳,躺在田间草丛里倾听蜜蜂的呢喃细语;大街上,让学生作为小小调查员去采访,去观察,去发现??自然万物,社会百象,都在向孩子悄悄传递成长的力量,渐渐地渗入血液和灵魂,但有多时候,他们虽然经历了多彩的个性化体验,却难以在心灵深处留下印记。所以,在学生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醒他们时刻感受生活:欣赏冬天过后那一片嫩叶萌发,那一朵花蕾绽放的美丽姿态;聆听清晨鸟鸣、风过树梢的美妙声音;感受雪花滋味、心跳节奏的动感瞬间??教师

只有善于抓住契机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多方面诱发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让他们明白不管是校园的书声,城市的喧嚣,还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成长的平坦坎坷都是习作的题材,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感受。

二、走进课堂,感受作文即生活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只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教学的落后局面,要适时地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的美。而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可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我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实现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时就有话可说。在习作前,自己“下水”写例文,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学生在生活中也就会有的放矢的留意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田野小河、飞禽走兽??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多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注重还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参观工厂、采访企业家、访问敬老院、调查社区环境卫等等。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题材广泛,构思新颖,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得到的体验也是迥异的。50位学生每一位每周都有几种不同的感受的话,加在一起就有上百种不同的感受了,怎样使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呢?让他们个人的独特感受,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交流。我把每周的语文兴趣课作为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所,让每一位学生交流两条,这样下来我们就有一百条了。如果这周只有一条,那下周要补上。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有些学生在别人交流的时候还做了笔记。学生在作文的时候不仅仅只能写自己的事情和感受了,他们把同学间对同一类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感受进行分类和整合,概况

出一种全新的看法和感受。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提高,对写作也更有兴趣了。

三、生活写真,提倡个性作文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世界如此多彩!”作文教学以个体感知为手段,以情感体验为灵肉。只有体现自己的思考、情感、态度的习作,才是有价值、有个性的魅力之作。要引导学生找到一个习作构思的支点,在支点上实施思维、题材的爆破,或一段鼓动人心的导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或一个有意创设的情景,要在课堂上多营造亮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引爆的学生的表达欲望。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不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的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那一份份童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感人心扉。其中学生有这样一篇《我的烦心事》中的片段:“近来,我没有一天是心情好的,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了。我被父母的吵架烦死了。爸爸没日没夜的打麻将,经常不回家,一向勤恳的妈妈也像着了魔似的沉迷于斗地主,几乎天天和爸爸争吵??”五十多位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写出来的作文也迥然有别。

同时,要充分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去叙事抒情。阿?托尔斯泰把“语言”比喻为一种“神奇的电波”来“传情达意”。在写作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让读者通过阅读个性化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情节,产生鲜明可感的立体效果。可是,只要随手翻

共建精神家园的作文

阅厚厚的作文薄,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语言缺乏新意,譬如“童年趣事多得犹如海滩上的贝壳,其中最美的那一个是??”、“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其中最亮的那一个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等这样千人一面的“陈词”。文章通篇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让语言个性化成为作文的亮点,让他们以孩子特有的童真出发,去感悟人生的真谛;以幼

稚多彩的笔触,去描绘世界的多彩。如果,每个孩子都选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作文就会成为他们绽放个性的晴空。

四、互动欣赏,走进彼此生活

学生的生活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更多的是不同,但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生命的标志!而且,在作文中找不到自我:写人,生编硬造一些好事好人;写事,总要挤出些思想,拔高些精神,一副概念化的模样,看不出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状物,形象意义固定化,比如, “春天”代表美好,“蜜蜂”象征勤劳??孩子们在这种“固定模式”里几乎不能自拔,甚至已经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话语本能。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的的精批细改,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体讲评修改等。这种指导其实是漠视学生的生命意义,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你的文章我来赏”,不是精批细改,而是浏览学生的习作,捕捉个性化的习作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启发部分学生完善习作;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评,而是组织交流欣赏,进一步启发全体,鼓励修改,师生合作完成习作。

很多学生写《我的老师》会把生活中的老师塑造得光辉灿烂,把虚构的的经历写得曲折动人,他们笔下的老师形象不是带病坚持上课,就是冒雨送学生回家。殊不知,作文如作人,谁也不喜欢虚情假义的人,谁也不爱读言不由衷的文章。

对于学生的创意表达,教师重在赏识,多方启迪促发展,保护和发展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坚信好作文是自己写出来的,老师是“画龙点睛”的合作伙伴。可以自由交流,教师并非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鼓励学生将作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供同学欣赏评点;可以自主评议,评改作文并非是老师的特权,引导学生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读同学的习作,诚恳地与同伴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可以多途径发表学生的作文,合作编写作文报或作文集,人人参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自编自赏,共建精神家园。

作文是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他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生活作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用丰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把他们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反映出来,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有感而发的工具。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