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6:26 作文素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作文素材

篇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战争

импер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война),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持续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Австро-Венгрия向塞尔维亚Сербия宣战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

三条主要战线:西线是英、法对德战场;

东线是俄国对德、奥战场;

南线是奥匈对俄国与塞尔维亚战场。

结果: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

主要参战国:

①协约国

英国、法国、沙皇俄国、美国、中华民国、塞尔维亚、比利时、日本、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希腊、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葡萄牙

②同盟国

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

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年6月28日

地点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

经过: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结果: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同盟国败阵

俄国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和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巴黎和会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向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一战中的俄国 东面战线

俄国动员-1914年8月1日俄国参加一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Австро-Венгрия向塞尔维亚Сербия。一向打着“保护斯拉夫人”политика ?защита славян?旗号的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俄国内许多党派,包括孟什维克都支持政府,只有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战争,不断向群众宣传帝国主义战争的危害性,要求把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国内战争。

德俄交战

战争初期俄军出师顺利,但1915年5月德国和奥匈帝国展开全面进攻,结果俄国兵力损失过半,士兵反战情绪高涨。

俄国国内情况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物价飞涨,卢布价格暴跌,腐败和投机倒把现象横行,而当局无作为。此时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

统治阶级上层内部斗争加剧。伪特异功能者、投机家格列高利*拉斯普京Рапутин掌权(曾许诺治好皇太子的不治之症)。利用特殊地位干涉国家事务,干预政府职位任命,此事使罗曼诺夫家族威望一落千丈。1916年年末拉斯普京被保皇派秘密处死,但这一事件并没有挽回势态。专制制度无力控制国家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事实,一场新的革命在俄国酝酿成熟。

二月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7年2月27日(公历3月12日)二月革命胜利 俄国专制制度被推翻свержение самодержавия,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成立

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отречение Николая 1,临时政府成立

十月革命Октябр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1917年10月25日 (公历11月7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вооруженное восстание в Петрограде(十月革命胜利) 10月25-26日 宣布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провоглаш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Совет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通过《和平法令》 和《土地法令》принятие декретов ?О мире? и ?О земле? 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随着一战结束,德国爆发革命,苏维埃政权利用这一机会,废除了这个条约。条约的积极意义-客观上使苏俄赢得了喘息时间,有利于苏俄巩固新政权)

二月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7年2月27日(公历3月12日)胜利

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过:1917年2月26日,因粮食的短缺和大规模地解雇工人引起了彼得格勒工人的示威和罢工。被派去镇压的士兵拒绝向群众开枪,于是军官们亲自开火,打死150人。次日-即2月27日,士兵们暴动,反对军官,与人民站在一起。此时国家杜马开会商议对策,最后决定让尼古拉二世退位。

口号:打到沙皇!Долой царя! 自由万岁Да здравствует свобода!

结果:俄国专制制度被推翻свержение самодержавия

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отречение Николая 1

从“二月”到“十月”

二月革命后形成两种政权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Петроградский Совет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депутатов 1917年2月27-28 工人、士兵代表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Временн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буржуазии

1917年3月2日沙皇退位时立宪民主党及其他改良派政党在杜马的支持下组建 领导人为克伦斯基(Керенский社会革命党人эсер)掌握实权

临时政府的政策:不改体制,继续一战——失人心

临时政府成员想在俄国建立西方代议制度парламентский строй。他们掌权后不考虑改变俄国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问题,宣称俄国的一切问题,包括土地问题,都等待即将召开的制宪会议Учредительное собрание来解决,目前任务是将“保卫革命”的战争进行下去。此政策不符合人民的要求

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要求停战,土地归人民——得人心

二月革命后斯大林Сталин加米涅夫Каменев从流放地回来,参加了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工作,主席托洛茨基Троцкий的威信迅速提高。

布尔什维克党打出口号“打倒战争!”Долой войну“土地属于人

民!”Земля-крестьянам“面包属于饥饿的人!”Хлеб-голодным深入人心。

1917年4月4日(公历4月17)列宁在塔夫里切斯基宫Таврический дворец全俄工兵苏维埃会议布尔什维克成员大会作报告。这个报告提纲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О задачах пролетариата в данной революции为题刊登在《真理报》上,被称为《四月提纲》Апрельские тезисы

1917年6月彼得格勒举行了以“全部政权归苏维埃”Вся власть Советом为口号的示威游行

1917年7月时为开始有起义性质,临时政府用强硬手段镇压。《真理报》停刊。 1917年8月前线统帅科尔尼洛夫公开发动政变главнокомандующий генерал Корнилов сделал открытую попытку переворота,布尔什维克党平定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行动深得民心

1917年10月列宁从芬兰回国,要求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ЦК РСДРП(Б)立即举行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 Октябр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1917年10月25日 (公历11月7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вооруженное восстание в Петрограде(十月革命胜利)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крейсер ?Аврора?发出攻打东宫信号,深夜两点东宫被攻下

10月25日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Ⅱ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съезд Советов 会议成果

1)10月25-26日 宣布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провоглаш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Совет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通过《和平法令》 和《土地法令》

принятие декретов ?О мире? и ?О земле?

《和平法令》 建议各交战国同俄国进行不割地、不赔款的民主和谈。意图:尽快推出帝国主义战争,集中精力巩固新生政权

《土地法令》针对全国土地,消灭私有制,无偿的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地主、皇室、修道院、教会的一切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全部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管理和支配。

2)选出了新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加米涅夫任主席

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СНК,列宁任主席

Совет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Совнарком(苏联1917-1946)

意义: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随后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始

篇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提高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大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大战结局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 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 ②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③ 运用问题讨论或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讲述“凡尔登绞肉机”的情况,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1、【检查导学案】 通报检查情况,适当表扬鼓励 2、【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今年3月爆发的利比亚战争吗?新闻中的利比亚城市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困难,国家处于瘫痪,学生畅谈心里感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曾经在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世界性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那么,在20世纪初,为什么会发生一场世界性的大战?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怎样结束的?作如何看待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3、明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和重点难点 4、【展示预习成果】 一、根据问题展示预习成果

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示意图》,要求学生找到萨拉热窝的位置及欧洲战场上的西、东、南三条战线和重要战役的所处大概位置。

问题1: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

问题2: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 问题3: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问题4:一战爆发后,哪个国家是墙头草,两边倒,为什么会这样?

问题5:一战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哪个战役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最惨烈的是哪个战役?

二、情境感受

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解说词形式朗读本课文中有关凡尔登战役的小字,介绍这一战役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惨烈情景。

学生想想读了这段文字作何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文字生动真实地记叙了凡尔登战役的惨烈情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我们应该增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三、合作探究 1、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国家怎样的一种状况?

2. 表中前四项内容与第五项内容之间存在着什么矛盾?这一矛盾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对付俄国,1882年意大利参加德奥军事同盟。 1892年法俄同盟形成,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思考: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 材料三:

则材料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忙于干什么?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2、大战的结束

要求依据课本分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一战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一战 (举例说明)

根据表中资料思考:1. 表中前四项内容说明了四国什么情况?该史实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

2加速大战结束的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什么? 3大战结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归纳: 大战结束的原因是:

首先在于战争引起革命。大战激化了交战国的阶级矛盾,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战运动,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先后爆发从客观上讲就是大战引起的。

其次是革命制止战争。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德国的投降,都是本国内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引起革命的结果。

再次,美国参战和一些中立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也是加速大战结束的重要原因。

最后几次大战役的结果,双方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且伤亡人数近300万人。双方损失惨重。

3、大战的性质

材料一:有关英国参战目的的材料

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磅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材料二: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根据材料提问:材料显示英国的参战目的是什么?其它帝国主义大国发动或参战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帝国主义的参战目的分析一战的性质。

4、大战的影响

讨论: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上产生的深刻影响? 分组讨论一战对世界和对参战国的影响

讨论完后,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示课本资料: “一战”时的《飞机》、《远程大炮》图说明新式武器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的伤亡和破坏。看书了解战争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情况。

教师归纳其影响:

①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②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③大战末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在大战影响和十月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5、【巩固小结】

强调:第一,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第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当然塞尔维亚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第三,大战结束的原因及其结局。

6、【达标检测】

①你身边有见风使舵的人吗?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很自私。而一战中也有个国家见风使舵,先参加同盟国,后加入协约国,它是( )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意大利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 A.美国对德宣战 C.奥匈帝国瓦解

B.中国加入协约国 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原因不包括( )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不利局面 C.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④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D.波士顿倾茶事件

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A.美国参战

⑤加速一战结束的决定性意义的是 ( )

B.战争持久

C.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D.参战国物资匮乏

⑥对普林西普刺杀费迪南德大公夫妇这一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该行为挽救了民族危机

B.该行为没能解决政治纷争

C.该行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该行为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 ⑦第一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战役 D.索姆河战役 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C.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B.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D.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战

篇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式教案)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材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中的第二篇课文,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131—135。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及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1'03'')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法)激烈展开了世界霸权的争夺。

分析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凭什么要求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深矛盾。争霸世界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十分激烈。 做材料分析题。

列宁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展示:两大集团的形成示意图。

欧洲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在哪里呢?——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难怪当时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评价欧洲形势“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那么“火星”又是什么呢?——萨拉热窝成为火星,点燃“火药桶”。

4、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一战”,成为直接原因。

观看视频。整理知识点。(1'23'')

评价: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没有挽救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反而成为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的借口。教训很深刻。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热爱祖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国际冲突需要冷静,也需要和解。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求战若渴”的帝国主义国家又怎能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巨大的战争车轮,沿着连锁反应的斜坡,滚向了浩劫的深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就此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开始:德、奥两国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

2、参战双方变化:

意大利在战争开始时宣布自己中立,后因协约国许诺满足其领土要求,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一方。意大利抛弃同盟国转而投奔协约国的行为让我想起了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一句很著名的话——“在政治和外交斗争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战争开始,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异常激烈和惨烈。

哪一著名的战役成为了双方的转折点呢?

3、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观看视频,整理知识点。(3'14'')

一位诗人写到“你听:飞机在轰鸣,大炮在咆哮,机枪在怒吼。你看:毒气在狰狞,坦克在滚压,房屋在燃烧,战士在倒下,妇女被蹂躏,儿童在哭泣。尸体堆成山,血流汇成河。哦,凡尔登,你就是‘绞肉机’,你就是‘屠宰场’,你就是人间‘地狱’”。

4、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1917-1918年,战争进入了最后结束阶段。

通过刚才的学习,有一个著名的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加入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它是那个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那它什么时间参加“一战”?

美国参战: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力量大增。美国的参战也拉动带动了其他国家一起加入协约国作战。

中国参战: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对德、奥宣战,参加协约国,派出14万劳工到达欧洲前线。 俄国退出: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3月苏俄政权退出“一战”。(这个我们将在9年级下册第1课详细学习。)

各交战国国内人民发动反对战争的革命运动:德国1918年的“十一月革命”。

上述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5、战争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这一天我们现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光棍节)协约国代表福煦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 , 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

“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

(二)、战争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2、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沙皇俄国(1547~1917)、德意志帝国(1871~1918)、奥匈帝国(1867~1918)垮台。英、法、意遭到削弱。以及兴起于亚洲西部、曾一度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并且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1299~1922)覆灭。美、日力量增强。

3、战争引起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什么?

科技成果被应用于战场,是战争发展的需要,“一战”促进了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科技运用应该造福人类。

一战启示:

1、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2、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冲突需要冷静也需要和解。3、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重重,十分尖锐。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建立,两大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4年多的战争,最终协约国取得胜利。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革命,战争改变了了世界格局,人类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欲知战胜国如何处置战败国的问题,我们要到9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进行详细的学习,这里暂且不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布置作业】: 1、《预案》上的练习。 2、《自主学习与测评》P100—104。

3、《填充图册》P39—40。 4、预习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教学反思】:

根据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和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课用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幻灯片的方式放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特别是用动画来演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凡尔登战役的残酷。组织学生讨论:一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的野心、一战的性质、一战的影响等等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发言很踊跃。正是因为给予了学生思维自由飞翔的空间,使他们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了解当今世界局部战争的渴望。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适合初三学生的特点,效果好。

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凑较快。

附:板书设计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4、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直接原因,点燃了“一战”。

二、过程

1、大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

2、交战双方的变化。

3、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4、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5、战争的结束。

三、影响:

(一)、战争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二)、战争影响: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造成空前的灾难;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篇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 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 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

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 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 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 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6)体系的性质不同。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三)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前两次世界格局变动的不同 (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地位变化的。

(3)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的局面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所以,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四)推动或制约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 (五)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的三种类型

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

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六)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1.各国的国家利益。2.各国的综合实力。3.各国的意识形态。4.地缘政治的存在。5.各国的历史传统。各国长期的6.各国的国内斗争。 (七)认识

1.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它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4.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国家间的竞争实际就是实力的较量。 5.冲突和合作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最鲜明的特征。 6.地缘关系也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7.在近现代史上的国际格局中,由于各国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其冲突和摩擦也就不可避免。因此,任何格局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孕育着变动的因素。因而任何一种格局,实际上是一种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八)20世纪中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三次变动后的国际地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条”等,遭到无理拒绝,华盛顿会议签定《九国公约》,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雅尔塔体系中: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作出重大奉献,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两极解体,多极化形成过程中: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 (九)和谐世界

1、我国为建立和谐世界所作的努力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如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等。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加入APEC、WTO、创建上海经济合作组织。

(4)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9.11”后,我国与国际社会相互合作,联合反恐等。 (5)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

(6)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2、建立和谐国际秩序的举措

(1)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2)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4)国际间应该和平共处,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求得共同发展。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

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

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影响: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比较:

篇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自主学习 领悟基础知识

课堂巩固 掌握基本技能

1.(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①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②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③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④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战争的导火线)它是由民族矛盾引发的一次偶然事件,但它却成为一场历时四年的世界性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它是指( )

A.凡尔登战役 B.苏格兰人民起义 C.萨拉热窝事件 D.林肯当选总统

3.(战争的导火线)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 “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储 B.俄国沙皇皇位继承人 C.奥匈帝国皇储 D.匈牙利皇储

4.(战争地点)一战爆发前夕,一位往来于世界各地的英国商人目击了这次大战导火线发生的全过程,那他当时正处在( )

A.北非 B.南亚 C.巴尔干半岛 D.小亚西亚半岛

5.(交战双方)“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

A.英国和奥匈帝国 B.俄国和德国 C.德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

6.(战争性质)一战参战国中,与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

战的国家是( )

A.俄国 B.中国 C.奥匈帝国 D.塞尔维亚

7.(战争过程)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 )

①凡尔登战役②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③意大利参战 ④ 萨拉热窝事件

A .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8.(交战双方)看下图,回答问题

(1)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画出同盟国和协约国。

(2)标出战前是同盟国,战后加入协约国的国家。

9.(战争背景)材料一: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在19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德国居第四位、美国居第五位。

——据《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和相关史实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各国工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联系材料一、二,简答各国由此产生的矛盾和斗争?其结局如何?

课后拓展 演练

基本题型

1.(识记题)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明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有一项不准确。它是( )

A.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D.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2.(理解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反映了德国 ( )

A.要求重?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指钍澜绲囊靶? B.不满意当时的本国领土的狭小

C.对其它帝国主义的不满 D.想称霸世界的野心

3.(理解题)意大利在一战前是同盟国,在战争中却参加了协约国作战,这说明 ( )

A.意大利见风使舵,不值得信任

B.意大利统治者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维护本国的利益

C.协约国力量强大 D.与同盟国之间有矛盾

4.(联系题)阅读下列表格和图,根据所学知识和图表中提供给的信息,表述以下四幅图表所呈现的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二:

图一德国(左)向英国(右) 图二 斐迪南大公遇刺 图三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1916 ) 提出挑战(漫画)

5.(对比题)战争是当前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之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据此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战争性质、作战范围、战争影响等三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堂巩固 掌握基本技能

1.D ,点拨:判断一场战争的性质主要依据是战争的目的。

2.C

3.C ,点拨:根据“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判断出指萨拉热窝事件,得出答案。

4.C

5.C ,点拨:考查三国同盟

6.D

7.B ,点拨:考查一战的重要历史事件前后顺序。

8.略。提示:协约国包括俄国﹑英国﹑法国;同盟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9.(1)英国经济发展变慢,美国和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后来居上。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个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后拓展 演练基本题型

1.B ,点拨:萨拉热窝事件是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2.A

3.B ,点拨: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都是本国利益。

4.简单叙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就可以,注意语言的流畅和连贯。

5.对外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前期具有正义性,后期具有侵略性,作战范围:一战范围欧洲、亚洲等地;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战争影响: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损害了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激起各国人民的反抗。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