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的抗争奋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26:59 初中作文
篇一:铭记抗战史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铭记抗战史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虽是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瞬,但是这段历史所具有的时代魅力和内涵却熠熠生辉,足以照亮未来。铭记历史、汲取文化自信就是我们面对未来果敢前行的精神支柱。
资料图片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虽是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瞬,但是这段历史所具有的时代魅力和内涵却熠熠生辉,足以照亮未来。铭记历史、汲取文化自信就是我们面对未来果敢前行的精神支柱。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心潮澎湃。每次掀开这段尘封的历史,她就立刻鲜活起来,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一个个浴血奋战,面对敌人严刑拷打、酷刑折磨仍然咬紧牙关誓死捍卫革命事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抗日英雄和民族英雄的形象;感受到的是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民族脊梁;收获到的是努力拼搏、不屈不饶、永不言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营养。
两岸携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回首抗战时期,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劳苦大众、被日本人以惨无人道的细菌实验、活体实验折磨致死的同胞们都将为这段历史打上深深的烙印,这是一段值得铭记、必须铭记的历史;革命先烈们以不畏艰难困苦、不惧枪林弹雨、不怕牺牲、不屈服、不认输的中国精神,用血肉和身躯赶走了侵略主义者和霸权主义者,保卫了祖国河山的完整,使人民群众远离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梦魇,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了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种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军人精神和英雄精神使我们敬畏、感恩;缅怀先烈英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们,更是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这一代要肩大任、挑大梁共同守护和平盛世;面对未来,有了英烈们的精神引领,我们必会沿着这条历史的光明大道,两岸携手共同努力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让历史虚无主义者渗透、分裂的言论不攻自破
中国台湾地区和整个大陆的抗战史经过70年岁月的砥砺,以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清晰的文化脉络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抗战的记忆、纪念和精神,历久弥珍,已经成为大众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革命先烈们以强烈的民族感、正义感、尊严感、使命感,在党的领导之下一切行动听指挥,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胜不骄败不馁,在落后的经济条件、匮乏的战略物资和生活补给状况之下,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空前的胜利。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方针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奠定了党的领导地位。这不仅是一段抗战史,一段血泪史,更是一段不屈服的奋斗史,她是有呼吸、有温度、有生命、有骨气的。以史为鉴,可以令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我国党史、军史和历史的阴暗企图无所遁形,可以令阴谋论者毒害渗透大众意识形态的诡辩和缪论不攻自破。
两岸民众以史为鉴凝聚共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台湾少数亲日派竟恬不知耻公开承认自己是“日本国人”,这不仅让台湾同胞感到羞耻,更让全国人民都义愤填膺,与其说他们认贼作父不如说他们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毒瘤的腐蚀已病入膏肓。他们必然会为自己嚣张言行受到大众的谴责和良知的拷问。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与台湾同胞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满腔热血和力量是分不开的,所以面对这一段反日本殖民侵略、反法西斯的抗争史,台湾地区和大陆民众不谋而合的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两岸一致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历史认同,潜移默化的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要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必须课。
篇二:2015年历史试卷四及答案
2015年历史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20分)
1.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2.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如图记录,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是 A.商鞅宣布承认土地私有
B.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秦孝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D.商鞅最早提出使用牛耕
3.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 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927~1937年应该填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国共合作,力挽狂澜
C.星星之火,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4.标语是指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口号,具有宣传和鼓动作用,许多标语往往还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四则标语能见证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有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A、26届联大的召开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
情况。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7.某同学进行一次专题探究,收集了如下图片,那么他研究的专题可能是
华盛顿 孙中山 克伦威尔 拿破仑
A.近代文学艺术 B. 国际工人运动 C. 资产阶级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8、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9.某班同学举行辩论会,下面为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A.英国殖民侵略的利弊 B.法国大革命的利 C.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利弊 D.美国独立战争的利弊 10.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进行社会改革 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③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刺激 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⑤确立“科技立国”的政策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20分)
11、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5分) (1).运用“史论结合”方法,完成填空。(2分)
(2).根据“左史右图”方法,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有( )(填序号)(2分)
①反映了中国八年抗战的形势 ②体现了国共两军共同抗战 ③说明了敌后战场的艰巨和困难 ④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战役
(3).利用“比较与综合”方法,归纳出“▲”处的主题是 (1分)
12、2014年,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某小组以“合作”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部分)和要求,回答 问题。(8分) (1)合作即团结。写出下列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亚洲的国名(1分)。概括史料的主要观点(1分)。列举一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1分) (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2)合作即发展。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注:六国为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六个国家)。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1分)。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1分)。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写出决定这一趋势的经济和科技因素。(2分)
13、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但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着同一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 (1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位伟人,他们 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下列图片来自国家博物馆《复兴之
写出序号处内容。(4分)
① ②
③ ④
(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请问指导中国人民摆脱奴役、彻底解放的伟大旗帜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1分)
2015年历史试卷(四)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CDB 6----10 BCBAD
二、综合题
11、(1).水力、人力、风力、畜力、自然力;(任答一点1分,共1分)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 (2).①③;(各1分,共2分) (3).中西方政治制度;(1分)
12、(l)日本(1分)全力共同抗击法西斯。(1分) 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1分)
(2)美国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持续发展;合作(建立欧共体(欧盟》;(3分)
(4)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 13、(1)辛丑条约(1分)
(2)①民主革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新中国。 ③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毛泽东思想
(4)①杰出人物可以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③政策的制定、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要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
篇三: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习近平
二、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4年07月03日09: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在出访和接受国外媒体采访等很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老百姓热议中国梦,社会舆论聚焦中国梦,海外华人述说中国梦,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梦,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1.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生动诠释了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旅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句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生动叙说。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历经上下求索、千辛万苦,中华民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2.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了广泛的包容性,成为回荡在十三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素来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和磨难,也没有自弃沉沦,而是始终怀揣梦想,向往光明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因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十三亿个鲜活生动的个人梦想百川归海汇成中国梦。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〇一三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无论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这是一条通
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要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级巨轮,我们每个人在这艘巨轮上,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推动“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奋力前行。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现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共同梦想,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应同心共圆中国梦。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巩固
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团结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4.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人间万事出艰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共产党人最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奋斗成就伟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实现中国梦,最终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
篇四:生命的抗争日志
生命的抗争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精神与悲剧意识
中文本科函授2005级 薛丽丽 指导老师
[摘要]路遥以其澎湃的激情专注于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人情物事,他的《平凡的世界》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 “典型”的人物形象,尽情展示着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本文通过对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作者的生活经历,黄土地的苍凉,对黄土地的深情与热爱,黄土地的悲欢离合与爱情悲剧等方面分析路遥作品特有的苍凉、悲壮的悲剧情结。
[关键词]路遥 孙少平 孙少安 拼搏悲剧意识
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1}他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孙少平、孙少安,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
“不能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作家追求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史诗性的品格”。{2}它以1975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的历史为主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一幅当代农村生活全景性的图画,是对十年浩劫生活的总体反思。也从中透露出作者对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现状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焦灼的关切之情。作品看起来写的都是一些普通平凡的事情,而实际从总体上构筑了一个有拼搏和抗争、有胜利的喜悦、有悲欢离合的极不平凡的艺术世界。
《平凡的世界》质朴、真切,格调严峻,苍凉,语言风格是细腻中显出凝重。它所具有的审美力量虽不是惊心动魄,富有刺激性,但却透露着温馨动人的情素,很能触动普通人纯洁、高尚的情感。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透过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展现给读者的。“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有矛盾就有苦难,有苦难就有抗争,同样会有生活和爱情的悲欢离合。这一串串闪亮的音符,构成了路遥小说的生命之歌。
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易传》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路遥是一个具有自觉的精神追求的作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自强不息、不甘屈服于苦难顽强抗争的精神特征,使其作品具有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在谈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时,我们不得不将其与《人生》的的高加林加以对比。高加林是处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魄力和闯劲,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时代前进的步伐促使他前进,但心高气盛的他却在生活中饱受折磨,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弥
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注定了他在顺境时如鱼得水,逆境时则颓败消沉。所以,最终高加林成了一个“遗弃了故乡却又被城市所遗弃的人”。{3}
孙少平与高加林一样都是有着知识的现代青年,他们都属于奋斗型人物,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为!但孙少平与高加林不同的是少了一份虚狂,少了一分浮躁,而增了一分稳重,显示了新一代农民的出路。与高加林不同的孙少平虽家境贫寒,但从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他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的好处将是一生受用不尽;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摆脱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并且勇于同苦难做斗争。求学期间饥饿时时折磨着他,褴褛的衣衫使他在女生面前不体面,苦涩、凄楚,心中郁结着难言的悲愤,但是他挺过来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汉的豁达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但是摆脱狭隘的农民意识,追求具有人生价值的精神生活这种崇高的意念却从未在他的心中停止过。“路遥擅长在对生活的细腻刻画中纤毫毕露地呈现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压抑”。{4}如《平凡的世界》中描写孙少平背石头的那一段文字,由此更能体现出孙少平与生活的抗争中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与其本身的鲜明的个性。他在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勇敢地挑战困难。他不贪图和哥哥合办砖窑的收入,而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地闯入陌生城市,去开辟新的空间。先去黄原当揽工汉,后又去铜川当煤矿工人,种种煅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抗争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难的铁钻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获得崇高与自豪的心理感受。他的奋斗史中贯穿他的思想主线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其间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生存环境之苦。然而他却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他深深体会到的苦难意识,给了他一个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一个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生!
而孙少安则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善于思考,勇于奋斗的农村先进青年的典型,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孙少安的发展立足在他的现实性和农村实践的基础上。他是结合了农村的现实情况之后求发展的,他没有空想,他身上同样具有同苦难抗争的奋斗精神。而“当他具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是精神匮乏,反映了农村文化经济统筹发展的现实性和迫切性。”{5}孙少安是农村青年中扬弃了传统意识和道德标准,对生活采取现实态度较为典型的奋斗者形象。他只想通过自己拼命的劳动改变自身贫困的“世事”,无论他的搞分担包产,亦或是后来的办砖厂,无一不是为了摆脱苦难,一家人能过上安适幸福的生活。作者对孙少安坚强地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的品格和令人荡气回肠的道德情操,倾注了深情的赞美。《平凡的世界》第二部42章写到:“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这是作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对孙少安创业奋斗精神的由衷赞美。”{6}也许正因为有了苦难体验,使路遥作品中主人公自强不息精神有了发生的土壤。不在苦难中爆发,就在苦难中灭亡!孙少安不甘于贫困和落后,奋发图强,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这种积极昂扬的生活姿态,这种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读者都需要的,具有激荡人心的伟大力量。
生活中的矛盾,对人来说意味着困难。在矛盾冲突中不避艰险,战胜困难,才更显人格的伟大。作品细致而突出地展示了他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表现出的英勇和信心、思考和追求,以及那种为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而焕发出来的“失败了再干”的“挣命”精神。作品正是从主客体、人和环境的尖锐冲突中,显示了孙少安的刚强性格和抗争精神,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理想与现实反差作用下的悲剧情结
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蕴来自作家的悲剧审美意识和特定时期的现实生活,正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契合中,孕育出苍凉、悲壮的人生况味和沉雄、崇高的悲剧美。路遥笔下的爱情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挣脱不掉的悲剧性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巨大惰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以及地位、身份的各种不同作用,最终酿成了他们的悲剧情节。
生活的平凡而个性气质的不平凡,赋予了两兄弟深受女性的崇敬。在高中读书期间,少平不凡的气质,就受到出生高级干部家庭的田晓霞青睐。晓霞从小爱读书,善思考,对事物常有超出年龄的不凡见解和独立分析判断能力,长大后逐渐养成了豪爽、洒脱的男孩子性格。后来碰到打工的孙少平,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到仍是衣服破烂的孙少平没有被生活同化,言谈举止间都表明他已经是一个对生活有独到见解的人,随着交往建立起了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超凡脱俗的爱情。田晓霞在日记中写道:“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碳丈夫而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是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7}可见,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之深,爱之切,已完全上升到一种新的境界。“他们破陈旧的爱情观,以最纯真的感情演绎并推动着现代意识的发展,追求的是心有灵犀,平凡的人格及自我尊严,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既给予又获取并在给予与获取的征途上实现自身、肯定自身、持正自身价值的共享状态”。{8}
然而,社会现实是残酷的:田晓霞,一个省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孙少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煤矿工人。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结合无异于天方夜谭。路遥作为一个忠于生活的作家,从现实主义出发,迫于无奈,含泪安排了悲剧结局——田晓霞在抢救落水儿童的英勇献身,令人惋惜。从而这个晶莹剔透的爱情故事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艺术魅力,也为整部作品笼罩上了更深一层的悲剧色彩。细读我们会发现孙少平是一个毫无爱情支配能力的弱者,他对爱情很无奈,他很清楚田晓霞对他只是一个青春童话,离开他是最终的必然,然而他又害怕,不愿晓霞离他而去,他爱的很懦弱!这就是社会以及性格所酿成的悲剧!正如恩格斯所言“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的产物。
那么少安和润叶呢?恋爱时男女双方都具有清醒理智的头脑,他们关注的更多是婚后具有现实意义的世俗生活。即使热恋中,也只是悄声细语中进行情感的交流,他们的爱情就是一幅宁静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但是,因为城乡差别、家庭环境的制约,少安性格的压抑,以及少安小农意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时代的悲剧——相爱的人不能相爱,却只能擦肩而过!少安“真找个没人的地方,一个人抱头痛哭一场!他多么幸福,亲爱的润叶竟然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可他又多么的不幸,他不能答应和这个爱他的也是他爱的人一块生活!”留给读者的只是无尽的叹息。后来娶了秀莲以后,生活便取代了爱情,一切平淡了,生活便是真实的生活了。亲爱的秀莲和少安一块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苦与乐,帮少安跨过了生活的一道道坎坎。正当少安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一个晴天霹雳,秀莲因过度操劳而倒下了,再也不能和少安携手相依直到老去了。从另一个层次,加深了全书的悲剧氛围。
路遥笔下的少安、少平两兄弟的爱情悲剧真实地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痛苦,表现出作家的清醒冷静及其悲壮情怀。
三、结语:生命的交响乐
读《平凡的世界》,使我们感到一颗洋溢着真情的心灵的震撼和悸动,他笔下人物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变迁中所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在平凡的世界里,蒸腾着不平凡的真
情,一群普通人演绎着奋斗的悲壮人生。虽然有太多的无奈与遗憾,太多的感伤,但又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有血有肉。他们默默地承受,不懈地追求,用他们的倔强与拼搏,演奏着生命的交响乐,让我们感受到光辉的人生意义,从而让我们体会到平凡的世界中的不平凡人生!
参考文献:
{1}{2}《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一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5期
{3}《高加林论》张明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86年第七期
{4}《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二月版312页
{5}《评孙少安》五月书评
{6}《论路遥农本文化意识的表现》张喜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 {7}《平凡的世界》
{8}《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特色》曲建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0期
篇五:2014-2015上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
二.判断。(2*10=20分)
1.我是一名学生,国家大事与我无关。 ( ) 2.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办。 ( ) 一.填空.( 50分)
名姓 班 级年
1.人类走向( )的过程,也是( )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2. ( )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 ),也会给自己带来( ),带来( )。
3.1985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高喊“( )”、“( )”、“( )”等口号。
4.( )、( )、( )、( )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5.由于中国的( ),多少年来,中国人抬不起头,被外国人讥笑为( )。
6. ( ),( ),( ),( )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7. ( )是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
8.卢浮宫有三件镇馆之宝,( )和( )都是古希腊雕刻作品中的杰作,( )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稀世名画。 9.每年的12月25日,许多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 )。 10. ( )是全世界穆斯林盛大的节日之一,它是穆斯林庆祝斋月结束的节日。
3.吸烟喝酒可以体现出男子汉的豪气,我可以学习。 ( ) 4.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能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 ) 5.求神拜佛,烧香叩头可以逢凶化吉、祛病消灾。 ( ) 6.麻将常常伴随着赌博,是不好的游戏。 ( ) 7.1949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史称百团大战。( ) 8.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李鸿章等人上书皇帝,主张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 ) 9.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 ) 10.在28届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110米栏记录,并平两位世界纪录。
( )
三.问答。(30分)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用科学的思想 武装自己,破除迷信和识别伪科学?(10分)
2.面对外国强列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是什么激励着他们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抗争和奋斗?(10分)
3.任意写出五个中国常过的节日。(10分)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