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光的折射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6:52 英语作文
光的折射ppt英语作文

篇一:《光的折射》复习提纲

第六章《光的折射》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属于近法线

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

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

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课本p83图6-4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

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1、 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

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练习:☆ 写出两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答: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

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② 把凸透镜放在书上,让凸透镜逐渐远离书,直到看到书上的字模糊不清时,此时字处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用刻度尺测出书面上的字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小宇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

水晶、塑料制成,小宇想探索“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帮他设计探索过程。①这次探索需要器材有哪些?②写出探索的主要步骤 ③请设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④这次探究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①三只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②分别让三种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三种透镜的焦距;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④控制变量法。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

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

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像变大 (增大) (减小) (变小) ⑸成虚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距减小 像变小 (增大) ((变大) 练习: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 v

物距、像距之间关系图象 60

如图则凸透镜焦距为:( )40

A 60cm B 40cm

C 20cm D 10cm

(提示:2f时物距与像距相等 0 20 40 60 或物距越大像距越接近f)

u

篇二: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是仪阳中学的胡宝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光的折射》是人教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旨在向学生介绍说明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同样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学科的探索欲望,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从整个初中阶段光学体系来说,光的折射是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规律。但不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因而,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考虑到光学现象比较抽象,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有比较短,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预测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困难:

(1)能够感知光的折射现象的存在,但在区分入射角折射角以及比较角度大小时可能会出现障碍;

(2)与光的反射现象相混淆,对于成虚像的原理区分不开;

(3)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障碍。

基于存在的障碍,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感知光的折射现象的存在;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折射规律;三是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

2、会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理解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18页;课标1.doc

(2)恰当的使用行为动词,让学生明确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应达到的要求。课标2.doc

教学重点:

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折射规律的探究 依据: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课标3.doc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折射规律。 依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课标4.doc 折射规律实验装置的组合使用以及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记录与比较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如何对实验数据分析,寻找规律,是本节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前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折射现象的存在,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进入折射规律探究做好准备;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第三个环节是知识的运用。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引导“适度”而不“过度”,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贯彻到底。

说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会合作。

2、分析归纳法: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数据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我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抓住观察点,总结规律,通

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教具准备

光的折射演示仪、激光灯、碗、水、筷子、多媒体课件。 选择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二)、探究准备(情境创设)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视觉冲击更加明显,比观看视频导入或枯燥的语言导入更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实验探究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

用光的折射演示仪演示光的折射:

学生可观察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得出光的折射现象

此时点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折射角和入射角、法线。 教师提问1:在光的折射中,光会发生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光的传播方向。

设计意图:由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就可以顺利过渡到角度的变化,为探究折射规律做好准备。

教师提问2:类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你还能提出哪些与折射规律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

(1)课前没有安排复习旧知这一环节,此处回想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相关问题,学生自然会联想与反射规律相关的问题,可谓一箭双雕;(2)学生已经有了探究反射规律的经历,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难得的,也是宝贵的,合理利用已有经验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折射规律的探究是本节的重点,合理的确定和实施实验步骤是探究实验

篇三:光的折射说课稿

4.4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八年级组:李凯丽

说课流程:(四方面)

一、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

本节课是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光的折射》。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节教材重在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是为以后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所以本节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说教材

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身边生活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光的折射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说学情:

学生对光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对光的折射学生学起来并不困难,对生活

中折射现象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比如筷子的“弯折”,池水变浅等等,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光的反射的经验,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可以按照“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模式来进行,主要从两方面“三线的位置关系,以及两角的角度问题”来进行探究,通过启发对比光的反射,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刻。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针对限时高效素质课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1.四环节教学法(预习探究、交流反馈、点拨提升、运用创造)2.观察分析法3.启发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时30分钟。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通过实验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同时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说学法:

教师通过小实验 “筷子的弯折” 学生经常见到的现 象,问题导入,筷子为什么会“弯折”,这是什么现象?等等,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对比光的反射现象、总结归纳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并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用时2分钟)

【演示】: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以生活现象引入新课,贴近生活,学生急于知道为什么,激发求知欲,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用时15分钟)

【演示一】: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会看到:光线发生偏折

【演示一】:结合教材P81页,图4.4-1,光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是学生了解不仅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会发生偏折,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也会发生偏折,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

注意点拨: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里时,在透明物质的分界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透明物质里而发生折射。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点: 0 ; 法线:MN

入射光线: AO ; 入射角: i

折射光线: OB ; 反射角: r

学生通过看图得出:三线指什么,两角是的是什么?

让学生回忆光的反射定律,三线的位置关系,两角的大小关系?

这一环节:折射光路图要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意在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自己作图对光的折射现象印象深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三个结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水),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启发学生思考:1.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教师起引导作用,是学生自己又得出折射的三个结论: ①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②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水),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③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④ 学生得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利用光路可逆性,对比画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光路图:并且让学生自己从第二个光路中指出折射光线是如何偏折的?两角是否相等?

进一步完善光的折射规律: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堂记忆(用时3分)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 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③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

④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用时5分钟)

筷子向上“弯折”池水变浅 ; 渔民叉鱼;海市蜃楼等

利用光路图解释现象(这一环节,因为用光路图解释现象比较难,这一环节只需要老师对大家讲解,不需要学生解释,学生听会就行)

强调出 : 看到的 A’比A的位置要高

教师总结: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时,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都是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的虚像 说明:通过讲解光路,是学生认识上有一个提高,清楚折射现象的原因,只要能指出生活中那些是光的折射现象就行)

补充扩展: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的?(3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p83页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自己得出结论: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一种折射现象。让学生知道,折射不仅发生在两种介质之间,一种介质也会发生折射,认识上有一个提高。

【课堂小结】(2分钟)

? 认识光的折射

? 光的折射规律

? 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案,课堂练习,以及课后巩固

(2)完成基础训练《光的折射》练习

四、说得失:

通过这一节课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并观察实验现象能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性,学习的热情很高,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互动效果好,老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一个“引导”的角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恰到好处的把握住学生的思维从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我的教学过程也有不足之处,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时,语言叙述不规范 ,这可能与老师的引导有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提高。

篇四:《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2、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进一步了解物理和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探究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能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三、难点:

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幻灯显示海市蜃楼现象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从生活中的现象 “筷子插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把直尺放在玻璃砖下面”入手,让学生先看多媒体再做实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结合上一章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光的折射现象(板书)

(二)、新课教学

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看到什么现象,进入玻璃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结合课件展示) 师生共同得出:光的折射现象(板书)。

介绍光的折射的几个名词,注意“一点、一面、二角、三条线”。(画图演示)

继续演示刚才的实验,把演示器材让学生传,近距离观察,看看二角、三条线的关系,再结合课件展示。

3、一是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砖;二是演示光从水和玻璃砖斜射入空气。同时结合课件展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和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光不沿着直线传播了?从而总结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4、如果光垂直于水面入射,折射光线怎么传播?

再演示当光以某一入射角斜射到玻璃砖时,看折射角是多大?反过来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注意使第二次的入射角等于第一次的折射角,看第二次的折射角是多少,得出折射光路可逆原理。(结合课件展示)

5、通过多媒体图片简单解释“用鱼叉叉鱼时对准看到的鱼的什

么位置叉、笔插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 、岸上的人看水地底部为什么会变浅?”几个折射现象。

6、布置课外活动实验。

(三)、课堂巩固练习(见PPT)

(四)、评价与反馈(小结)

1、本节课那些东西什么?

2、你是怎么学到的?

3、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说明:本教学目标的设计查阅了《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和近几年的《中考说明》,借鉴了网络资源。

篇五: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

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

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 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

1、 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

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 教具:

杯子;适量的水;铅笔;多媒体课件。

三、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

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平面镜,对光的

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

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

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

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 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

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

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

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

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复习提问: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2、新课引入: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

有鬼迷惑小孩。是真的有鬼吗?(课件演示)

学习完本节课后,我们就能用科学解释这是为什么了!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课件演示)

实验一: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要求学生自行动手实验并观察。

实验二: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

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3、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课件演示)

光的折射ppt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光的折射及相关的物理术语。(课件演示)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课件演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课件。

利用课件演示:(课件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 光线垂直射水中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课件演示)

光的折射规律: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③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④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当改变入射角角i的大小时,折射角角r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改变入射角角i的大小,观察折射角角r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课件演示)

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3)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物理规律

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课件演示并总

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同学们已经知道,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那么,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能沿原路返回吗?

(课件演示)

结合课件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物理 -- 生活 -- 社会:

(1)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现象一〗: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 [利用电脑课

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

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

请代表发言]

〖现象二〗:插入水中的钟铅笔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

件解释?

〖现象三〗: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 [学生讨论,代表回

答]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2)从物理走向生活

例一: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要向看到的鱼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酵恫?才能叉到鱼.为什么?(利用

课件解释)

例二:“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境奇观,这水中画面

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例三: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如高楼上的红旗),问:比实际高了还是低了?(利用课

件解释)

5、知识小结:

(1)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由光在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决定,速度大角度就大,反之则小。

⑤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⑥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6、交流与评价:

(1)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___(偏向/偏离)法线方向。

(2)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 (偏向/偏离)法线方向。

(3)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 。

(4)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内。

(5)画出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大致方向。(课件出示)

(6)画出光线从水中进入进入空气中的大致方向。(课件出示)

(7)光从空气倾斜穿透玻璃砖时,光线将会怎样传播?试画出你猜测的光路图。(课

件出示)

7、课后实践(课件出示)

(1)课后利用身边的器材,你能设计多个光的折射小实验吗?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市蜃楼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