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7:57 体裁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体裁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高2008级作文复习建议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高2008级作文复习建议

自贡一中语文组雷国锋

一、从自贡二模作文说起

1.下述立意,哪些符合要求,哪些一般,哪些偏题?

①宽容、理解、和谐、分享、爱心;

②善良、为人处事、美丽的误会;

③粗心、沉默非金、态度、微笑、背影;

④扩写故事;默写“失街亭”

⑤如某考生的作文标题是《凡人》,其结尾一段是这样写的:凡人,我始终是凡人。你要我大方,要我宽容,要我热情、要我无私、对我又有什么好处,能流芳?虚名,不过是虚名!固然,我的想法太消极,但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尘归尘,土归土,我始终也只是一个凡人。

2.材料作文是否必须引用材料?

二、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类型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

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5个;命题作文9个;话题作文4个。

那么,2008年四川会考什么类型的作文呢?

“话题作文”只要在“话题范围内”立意,就不算跑题,对所给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比如2003年的高考作文在“注意”中就明确提出:“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但是“材料作文”则不行,哪怕你是从材料中引出的观点,也不一定是好的或切题的,因此,对“材料作文”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读“懂”材料,领悟材料所告诉或暗示给我们的主旨。

比如自贡二模作文以“粗心(耐心;要细心)”“沉默非金(要注意沟通。这是从从“缄口不言”引出)”“态度”“微笑”“背影”为主旨的,虽然是从材料中引出的观点,但我们认为那是不合格的。

由于四川已经多年未考材料作文,因此,我认为这次二模考试考“材料作文”是非常好的做法,它提醒我们各位老师要重视材料作文,特别注意提醒学生要重视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四、特别要注意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自贡二模作文的有关问题

1.怎么来看待二模作文的立意呢?

我们认为“宽容”“理解”“和谐”“分享”“爱心”是合乎题目要求的立意;而“善良”“为人处

事”“美丽的误会”“素质”“尊老爱幼”则次之。

至于“粗心(耐心;要细心)”“沉默非金”“微笑”“背影”虽然与材料有关,但却不符合要求。 “亲情”“诚信”“信任”“进取”“态度”则是偏离了题意。

有的考生全文引用原材料,但自己的观点、看法则显现不足,甚至根本没有,这样做当然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至于在原材料基础上扩写、改写、续写故事,或者抛开材料写成想象作文,或者默写《失街亭》则完全是不得要领。

有一个考生是这样结尾的:“凡人,我始终是凡人。你要我大方,要我宽容,要我热情、要我无私、对我又有什么好处,能流芳?虚名,不过是虚名!固然,我的想法太消极,但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尘归尘,土归土,我始终也只是一个凡人。”——该考生题意我认为是把握住了,但其语气,其主张却与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是不合拍的,因此是不行的。

我不主张在作文中喊口号、唱高调,但其思想内容除了要“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以外,其内容还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要求的。

比如2001年的考题要求以“诚信”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个考生就主张要抛弃“诚信”,我认为,这肯定是不行的。

2.材料作文是否必须引用材料呢?

自贡二模阅卷我们商定:只要暗合了材料所暗示的主旨都算正确。但我们建议材料作文都应联系材料,点明材料。

3.关于文体的问题

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2000年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这两年有关文体的要求均是“文体不限”,这样虽然给了考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使他们能尽可能地展现各自的创作....

才能,但这也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比以前增加。

鉴于此,从2001年以后一直到2007年,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都是“自选文体”“文体自选”,也就是说文体可以自选、自定,但必须写啥像啥,不能写成“四不像”。

(二)材料作文审题例谈

1.认真阅读命题人的提示,尤其注意抓文中的关键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暗示考生立意的方向,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1.2007年海南、宁夏卷(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作文题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偶有一定的。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然性)

为他日后的研究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工作创造了条件)。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

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偶有一定的表明他实在)。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然性是个有心人)过化验,发现烧瓶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了20创造需要机遇,更需..

要执著的追求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里我们可以直接用其中的提示语谈“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或“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来作为主旨;

从烧瓶偶然掉在地上碎而不裂、偶然看见报道和别涅迪克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谈“偶然与必然”; 当然我们还可以谈“保留一份好奇心”或“别忽视细节”等。

篇二: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及范文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7广东高考作文为话题“传递”,首先让我们来关注话题中的“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奥运圣火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传递等。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另外从反面也可以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再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

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几个方面来打开思维。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做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如“雷锋精神的传递”“儒道精神的传递”、“长征精神的传递”等。无论哪种,都应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意义。

俗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没有时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作是好的作文,现实主义永远是高考的历史使命,因而命题者也是要“作文合为时而命”,任何脱离现实生活的题目都是不可取的。在过去的2006中,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06到07年,在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无论是“国学”热,还是对外来节日文化的“抵制”,都反映了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思考,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举行,把奥运精神和中华文明如何传递给全世界,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因此我觉得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还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另外,从新课程要求来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也比较好的体现了让学生关心时事,勇于自我探索、思考,加强课内、外的阅读量,做到“厚积薄发”。

具体的写作上,拟题可以在原话题前后添加相关概念,以便化笼统为具体,写起来就会生动的多,如“爱的传递”“微笑的传递”“孝的传递”“传递,在你我心间”等,作文标题最好体现话题及主旨。在立意和构思上,可由物而精神,由现象而本质,总之最后要落在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来,这样才能站的高,看得远,写得深刻。在结构上,可以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并列加层进的模式,文体上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首选,也可考虑记叙性散文和书信体构思。在行文中,可先由所见,所闻或一些现象引题,然后谈开去,把话题引向深入,由于话题是“传递,所以论据中自然要更多联系到历史,在论据方面可选取几个生动的历史画面,或表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或表现大国民族“礼”的风范,或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理念,还有“尊老爱幼” “天人合一”“谦让”等,这些都是由古传递到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发扬和继承。最后可以强调没有“传递”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今天,也更谈不上美好未来的明天。

范文示例:

就这样,岁岁年年

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题记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天;狂风暴雨,汪

洋中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天;百川灌河,天高地迥,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金黄,成熟地弯下了腰,带着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被传递到了冬天;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更没有悲伤,就这样,岁岁年年。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做到了呢?记得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故事内容是,晚上妈妈给儿子洗完脚以后,又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立即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2006年,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 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一个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传递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

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是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高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抱石坠汨罗江。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两千多年的辉煌,于是我们听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言,更看到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壮语。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显然,这种需要一代代人传递的民族魂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虽然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但滚滚滔滔的长江、黄河,在经历了九曲十八弯后,仍然横亘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传递着先辈的爱国精神,我们不必为古人独怆然而泣下,因为此时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爱国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在升旗仪式中的铮铮誓言,应该就象孔繁森,象任长霞,象袁隆平,还有象在与洪水搏斗的勇士,象在与病魔斗争的白衣天使,象所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人们。 所以“爱”需要传递,一年又一年,这是使命。

篇三:2007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的思考

2007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的思考

今年是广东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全国共四个省)首次高考,为体现新课程标准和培养选拔新型人才,07年高考语文试题较往年在题型上都有所变化,但从作文命题来看,似乎还是非常平稳,仍然是传统的话题作文(见附录),这一点出乎许多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预想,无论从广州一模还是许多地市级模考以及大量的信息资料来看,老师和同学都把新材料作文作为主攻方向,且化费了大量时间在审题立意的训练上。不过今年作文审题难度的降低,或者说“好写”并不代表能“写好”,从试卷反映的情况看,在学生“都有话可说”的情况下,优秀的作文就要求在内容的丰富上,语言的表达上要有所突出,否则,就会落入一般化二类作文。从结果看全省平均分是39.62分(较去年有所提高),但佳作不多,近51万考生中仅有26篇满分作文,54分以上6395人占全部作文的0.58%,大部分作文得分集中在35-50之间,拉不开距离。作文成绩的一般化,具体反映出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尤其在与新课程的要求上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写作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有个性的表达,语言积累不足,基础不扎实。具体分析如下:

一、07评卷标准说明:今年增加了考查学生能力的说明,有四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二是记叙、描写、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四是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准确、鲜明、生动。其中对有创造性思维的作文给予了鼓励。在发展等级上,设定了四个方面,较以往更加简明,包括立意的深刻、材料的丰富、语言表现情况、见解构思是否新颖。今年加强了对错别字的扣分,但又结合广东实际,制定了较为灵活的扣分标准,错别字1-2个不扣,从第三个开始,3个1分,4个2分,5个3分,6个及其以上扣4分;没有标题扣2分。

二、话题作文的说明:以“传递”为话题,只有一个词,且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在提示语中关于“传递”的作用、内容都比较清晰,学生都有话可说。在立意上,“传递”的意思是一方到另一方,其引申义是广泛的,可以是传播、传承、传送、传达、传告等,只要有“传”和“递”的意思就可以。在构思上,从其含义来看,考生可以写“传”,也可以写“递”,从内容上看,可以写一个具体物体的传递,也可以写抽象的传递(精神、情感、态度、思想、情绪等);还可以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经验、技艺等),总之有“传”的意思即可,次数不限;从传递的关系来看,可以写“传”与“接”,也可以只写“传”或“接”(继承);从传递发生的原因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从传递的方向看,可以是单一的,如一代传给一代,从前传给后等,也可以是双向的,如你和我之间,或多向转折;从话题角度看,可以写为什么传递,包括传递的好处、目的、原因等;也可写怎样传递;还可以写由谁传递等,传递什么。 总之,只要符合题意,在话题范围内,就没有角度的优劣之分,主要从写作的深刻性,认识度,创新性方面进行评价

三、考场作文存在的问题:①文体趋同化,单一化(今年考生选文大多是议论文加散文,占到93%)②内容空洞,俗套化(标语、口号多,讲不出如何传递,没有具体例子,空谈“爱”“亲情”)③材料老套、硬套(一些历史人物象李白,屈原,苏轼年年用,而05年感动中国人物从飞仍然是主角)④思维幼稚化、平面化(写爸、妈、同学、爷爷、奶奶如何关心帮助我,缺乏升华)⑤语言平庸化,语言表达病句多,错别字较多。

虽然审题难度小,但还是有学生离题、偏题现象。如部分考生作文全文写“爱心”“沟通”“追求”“坚强、独立”“腐败”“感情”“交流”等,与“传递”若即若离,有些题目表面上有“传递”,象《语言是传递的桥梁》(实际上谈语言)《传递美德——追求》(谈追求)《爱的传递》(谈爱心);还有反向立意,象《成功不是靠传递》《人格传递不了》(写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有自己风格色彩,但人格传递不了,我们要靠自己);更有作文从标题就跑

或半跑题,象《网》《关爱》《沟通从心开始》《爱在于沟通》《坚强独立》《腐败与反腐败》《交流》等,这些题文章主体基本与“传递”无关,或是试前背好的一些范文,还包括前几年的高考文章,不知变通,导致离题。还有些作文在拟题上不准确,象《刺痛麻木》《人无和而造就未来》《文化》《用心感受》《传递的神秘介质》《人类社会的传递》《世界的传递》《生于传递的社会》《速递》等题目过大或令人费解,都影响了行文和中心的表达。

文体以议论为主(93%),写得比较多的是“爱心的传递”,比较单一,且写不出“爱心”是如何传递的。写议论文,立意上就写爱心是“奉献”“助人为乐”“捐助”等,立意不高。除开头、结尾外,中间就举几个现当代一些献爱心的例子并列起来;写记叙文,就写爸、妈对我如何关爱的,我怎么由不理解到理解等。象这样雷同、肤浅的立意构思往往得分起点都比较底(35-45)之间。还有文不对题《传递思想,传递智慧》中只写“传递思想”。开头、结尾粗放经营,主题不集中,饶题套作,象开头《信息的交流》“信息的交流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信息交流,化学信息交流,语言交流??我们上午生活离不开信息交流”;《传递永不停止,不断发展》“在政治课本上我们知道世界万物皆有联系??。《原来精神也可传递》“这个社会由我们人类组成,与此同时,我们这个社会也给予我们压力??。”象结尾《传递爱心》“??爱心是一杯清泉,一缕花香,一缕阳光??让我们挽留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传递与交流》“??交流、沟通是我们了解双方必要的手段,如果我们不相互了解,互相学习,我们就不能有所发展,反而停滞。”还有甚至照搬前几年的各地的高考作文,没有一点变通,象《安,我的祖国》(北京05年高考作文“说‘安’”),《沟通,从心开始》(04年广东高考“语言与沟通”),《天使的微笑》(06广东“雕刻心中的天使”)。 在语言与材料运用上,呈现俗套化,单一化。在谈“爱”“精神”等的传递中,就举例感动中国人物,象用的最多的当代人物“丛飞”“林秀贞”“微尘”“丁晓兵”“黄舸”“霍英东”“洪战辉”“邰丽华《千手观音》”等,在历史、文学、科技人物中仍然是“屈原”“李白”“鲁迅”“雷锋”,另外有“孟母三迁”“鲁迅弃医从文”“李时针《本草纲目》”等老套和过于集中的事例。鲜有作文谈到儒家文化,爱国(家乡)精神,诗词情韵等,材料又不够丰富。 在语言表达上,生搬硬套,口号空话连篇,语句不通,知识表达错误,错字较多;另一方面,有的作文语言华丽,滥用一些修辞(排比)堆砌起来,但又与主题无关。象“让我们的爱在传递中传递吧”,标题中“传递,传递再传递”“在这个物欲横流,自私自利的时代,许多人都忘记了人本善良,在他们的观念里,金钱意识,权利意识大于一切”(《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中国是个文化大国,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就必须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选择,丰富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建设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80后是有希望的,过去就过去了,人类思想不断的创新,传递之火也永不灭亡”等,官腔,学生腔十足,象报告一样。用的最多的一句是“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千篇一律。语言逻辑混乱,象“为中国的新民主革命传递了基础”(搭配不当);“学不会传递,社会可能会腐败,世界可能会灭亡”(武断);“人与人之间的传递是巨大的,他们之间感情的传递不亚于导弹的威力”(不准确);“传递是大家都喜欢的工具”(“工具”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把文化传递给后人,使后人轻易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不足”(不具体,不准确)。除语句不通外,错别字较严重[括号中为正确],象“星(薪)火相传、锻(炼)练、留取丹心照汉(汗)青、岐(歧)路、愁(仇)恨、保(宝)贵、扶(抚)养、渊(源)远流长、无微不致(至)、鸦鹊(雀)无声、孝尽(敬)、发辉(挥)、萧(潇)洒、协(携)手共进、奥运盛(圣)火、精采(彩)、问(候)侯、谭词酮(嗣同)、鲁讯(迅)、猿(袁)隆平、霍应(英)东、丘(邱)少云等,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也换了许多姓氏,象马秀贞、王秀贞、李秀贞等。以上错字大都是由于不理解意思而读音又相近所造成,另外也反映了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的薄弱,还有一些是考场紧张原因造成笔误。 另外还有知识性错误,象“李白‘飞流直下三千里’的壮阔”(三千尺);“我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

国”;“中华人民历史也有五千多年了”;“地球在宇宙中存在以有6亿多年了”(应该约46亿);“孔子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韩愈)。

需要提到的是,今年有些文章在表达上,语言非常华丽,修辞运用丰富,引用变化多端,但有穿衣戴帽,背诵抄袭之嫌,全文回避“传递”的问题,是一种华哗众取宠的不良文风。

四、2008作文复习指导:从07高考作文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来看,08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应该要有新的变换,虽然07年作文过渡平稳,但创新不足,反观全国及其他省市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广东07年的话题作文命题思路就略显滞后,象全国卷(Ⅰ)的图画材料作文,“出事了吧”;上海的以“必须跨过这道坎”;浙江的“行走在消逝中”;山东的“记忆永远不会风化”;江苏的“怀想天空”;北京的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为题材作文等,引导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学术,关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广东高考作文历来比较重视思想性,象04年的“语言与沟通”,05年的“纪念”,06年的“雕刻心中的天使”,07年的“传递”,这些作文命题都比较倾向思想意义的阐发,而少了文学性和艺术性。由此08年广东作文在教与学中,在主题思想上同学们应更加关注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的前景与发展,并进行哲学性的思考,在社会的道德与责任,理想与感悟,亲情与生命,环境与未来等方面展开广泛深入的思索。为减少材料的单一化和语言表达的平庸化,平时要多加强对古典文学和一些名著的阅读理解与记忆,尽量多占有材料。对当代一些优秀的散文、小说开展阅读赏析,密切关注社会新闻实事,每天坚持看报纸、电视新闻半小时,并有目标作一些笔记,加强记忆,丰富自身储备,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联想、想象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附录1:2007广东高考作文阅卷分类样卷选登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类(上)卷:散文24+24+10=58分

1、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都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递三世可全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精神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原文:丘)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能有多少个丛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

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予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大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锈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却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转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评价】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革命烈士的生命传承之火,用他们的奉献精神作为“薪柴”传递给了我们,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材料丰富贴切,立意深刻。标题形象,简洁。散文文体鲜明,字迹工整,有2个错别字。

◆一类(中)卷:议论文23+21+10=54分

2、在传递中发展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处不在。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传递给我们,老师们把文化知识传递给我们,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从书法的发展中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古老的篆体,到秦明的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楷、宋体、草书,最后发展为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这一个过程中就包括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从繁到简,从古到今,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们有接到前人传递的技艺后,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创新,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一代又一代,一种又一种好字体,若不经过一代代的传递,仅凭一代人便可以把书法提升到如此高度吗?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传递的核心是发展。在小说中常能看到这样一段话“如今为师传你本门武学,望你能把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武艺发扬光大”。这种武侠小说的情景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也客观地反映出人类希望通过传递来把学问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人人都在关注奥运,人人都在期盼奥运,其实奥运的精神也是一种传递,而这种传递也是了为发展,奥运的精神,在一届一届的传递中,从最初的“更快、更高、更强”发展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社会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园的国民运动会发展到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而每一站的传递,都蕴含着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传递的核心是发展。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传递,也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传递,我们了解了儒家学说如何在一代代的传递中发展,目睹了基督教如何在传递中壮大。在葵天竺取经,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又一次的伟大传递告诉我们,传递中需要发展,发展才是传递的根本目的。因此,让我们背负着前人的希望,运用我们的智慧把前人传递到我们手中的东西发扬光大,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辉煌的痕迹吧!

【评价】认识深刻,认为“发展离不开传递”“传递的目的是发展”,由此推出中心论点。有创新意思,在内容上,文章用了书法、奥运、唐僧出使等历史中伟大的递者,材料丰富,对社会、生活思考认识比较深刻,议论文体特征突出。当然有一些书法、奥运等知识性方面的错误。一个错别字。

◆一类(下)卷:记叙文23+20+9=52分

3、爱在家中传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到了高三,爸爸妈妈对我更是宠爱,无论多贵,只要对我有好处,买!我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只有在大超市才买得到,且价格不菲,但苹果好啊,所以爸爸还是有空就买给我。爸爸爱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原因是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碰坏了的,这么贵的东西还不买好一点儿的,妈妈当然生气。好的由我吃坏的我妈吃,每次都这样,因为妈妈爱我。

慢慢地我开始疑惑,爸爸又不笨,为什么每一次都买几个不好的苹果回来呢?那一次一个不小心,被我知道了,那一天我先是发现原来爸爸真的聪明了,每一个苹果都很好,肯定不会被妈妈骂,但当妈妈回家后还是又骂了爸爸,我才看到原本妈妈的苹果又有几个碰坏了。当爸爸正在“碰坏”另一个苹果时,我才知道原来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门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脸上甜蜜的笑容。这了一会儿,妈妈来拿“坏苹果”吃。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里又酸又甜,原来爸爸是这样爱妈妈,我是这样被爱的。我明白了,彻底明白了。贵苹果当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坏的苹果出现了,妈妈就会吃。原来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我看到了。

有些感动,又有些自责,于是决定以后有好东西,一家人一起分享,苹果一分为二,我不能永远被爱,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我也要学会去爱,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所有爱我的人。

就这样,这样一份静悄悄的,沉甸甸的爱在我家传递着,以前、现在、将来,绵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个梦,梦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个人手中有一个苹果,全中国,全世界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个苹果。

原来爱到了大家中传递,一个和谐社会。

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大家中传。

爱在家中传!

【评价】一个苹果在传递中分享,表现出父亲对妈妈和我的爱。悬念设置,曾强了记叙的曲折性,文中“苹果”既是线索,又承载了沉甸甸的爱意,是一个很好的意象,故事切合题义,表达考生对传递认识的丰富性。文中的“我”是爱的接受者、传递者,也是故事的见证人,文章正是通过我的叙述和感受传递给读者,丰富了主题,文体特征鲜明。问题是结尾升华不够自然,还缺少书面语的表达和运用。

◆三类(上)卷:议论文15+15+5=35

4、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

悠悠中华五千载,漠漠地广数万里,传递里一部美丽的时光机器,它将几千年的历史连在一起;传递是一位勤劳的信使,它将数万里的土地连在一起。传递,奏响生保卫的协奏曲,演绎出人生的缤纷色彩,描绘出历史的绚丽多姿。

君读过《离骚》没有?可否听过汩罗江边的 故事?一部《离骚》在华夏的天空卷成一段艳丽的虹,它告诉了我们认是屈原,什么才叫爱国。

君读过《史记》没有?可否翻过那本浸满泪番满血的名著?一部《史记》讲述了一位铁血男儿的坚贞不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强,我们该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低谷。

篇四:传 递

攸县三中第二次月考作文讲评

颜紫芝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 ”为 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写完整,不少于800字,只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二、题目分析

传递什么,如何传递,决不是那种表面的传递物品,一手来一手去那么简单,而是于传递中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总跟某个方面重要的事件、阶段、人物有关。

学生都有过这种观察和体会,从传递火炬、旗帜和接力棒的具体情景生发开去,写奥运会,写长征镜头,写中国的球员,都无不可。也可以从身边联想开去,师长的教育、家风、校风、班风,甚至某项民间技艺的重视和传承,都是很好的题材。

至于大到新一代肩负的责任,面对世界风云、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都在精神的和物质的各个方面传递,这样写就很大气也可以很出彩了。因此,这个话题不难,叙论均可,但出彩不易。

传递的东西既可以是实际物体,也可以是思想、情感、爱、智慧、记忆、友谊、知识等等抽象的东西。同时,在行文的过程当中带出故事,比如传递的是实际物体,谁传递给谁?传递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为何要传递?传递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但无论是实际物体还是抽象的东西,都必须有故事,有情节,有内容,只有这样,你的情感和思想才有依托物。

三、优秀作文

传递希望

我的手捧着蒲公英,它们随风飘扬,传递生命;我看见满天纷飞的棉絮,它们飞过高楼,飞过大桥,传递生的希望;我走在草地上,雨水轻轻打落在小草上,传递润物的源泉;我看着太阳月亮交替地出现在苍穹,昼夜更换,四季传递着时间的变更。

每当春夏到来,我总能清晰地感觉到生命传递的气息。木棉树上飘飘洒洒尽是包含着种子的棉花,它们飞落在街头,在湖中,在人们身上,像一朵朵的小云,漫天漫地都是它们的身影。也许,这些棉花飘落的地方未必能长成一颗苍天大树。但是,这就是传递,这就是生命,大自然中,有这样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风,带给了它们生的希望。

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句话,我总能体会到人们之间传递的关爱,深情和精神。我至今无法忘怀,在观看2005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时,那位做了20年西部邮递员的憨厚的年轻人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山路,一堆火,一碗酒,一个邮包,这是感动中国的王顺友日常工作生活的写照。不平凡的伟大.他20年来为西部的人民传递信件,无论风吹雨打,他都从没有落下一封信件。颁奖辞给予他至高的敬意: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是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隔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他传递的,不仅仅是一封封信件,更是一份份希望。西部的人民对家书的希望,对看到亲人言语的希望! 传递希望,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爱心慈善机构,在传递希望的火种。在许多无法治疗传染病成为社会的恐慌,人们谈之变色的时候。志愿者们组成了一个个协会组织,给了病人以关怀和生存的希望。他们是最可爱的传递者。他们相信,他们爱心的传递,会让病人的世界永远充满希望,在命运的局限中创造一个个奇迹.在这

些受难的心灵中点燃希望,用我们每一份微薄的力量去传递希望,让她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大家的热情,他们是最可爱的传递者。

希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量和良药,可以强大到无法夺走,也可以渺小到无法找到。恐惧,懦弱,绝望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敌人,而希望是生命给我们最好的尚方宝剑。

希望需要我们的传递.大自然传递着生命,让生物代代相传;生命的意义,就是传递希望,保证希望的火种代代相传,永不熄灭。让我们把希望的火种,传递到人间,传递到我们每个人自己心里。

四、广东省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

传递

传递是一种沟通。自人类产生,结为群体以来,传递便一直存在。结绳记事,甲骨篆刻烤竹雕文,草纸叙史等一系列历史性的手段,是将现在传递于未来;歌以咏事,是将一己之情传递于他人,引发共鸣;然后传递于千古。正是因为传递的存在,才有往事越千年的可能。

传递存在于人际之间,关系感情的深浅,事业的成败.这是传递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虽然最基本,但是也最复杂。俗语云:“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人有男女老幼之分,亦有高矮胖瘦之别,更有肤色毛发之异。其间千差万别,任何细微的差异都会影响传递的成功与否。今年金球奖最佳剧情片《通天塔》,讲述的就是由于言语,习俗差异造成一系列信息传递失败的故事。当今的任何争端,矛盾都是因为传递受挫,沟通失败。

传递存在于自然和人之间,关涉天人之间的和谐和长久发展。司马迁自述其发愤著《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穷一家之言。”古人向来崇尚天人合一,然而千百年来,似乎没有天人合一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传递失败的缘故。

从荀子的“人定胜天”,到毛泽东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中国人在高呼“天人合一”的时候,却离“天”越来越远。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变暖,古人身心合一的“天”早已是千疮百孔。

传递存在于古今之间,涉及文化,道德和价值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先民的经验,教训,成果传递于来者。人类之所以能够穿过历史的迷雾,进入二十一世纪,正是传递在起作用。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横受列强欺凌,国人乃将中国的疲弱归咎于传统,以为中国文化已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毫无用处,只会阻碍中国的强大和发展。于是自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历史文化扫地而尽,最终造成了一代文化沙漠,中华传统文化在传递中断层。

古与今的传递,是一个民族得以继往开来的基础。如果确失了此环节,则我们将体会到千年前陈子昂的悲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交往史,协调史和传递史,在传递中认识,在传递中学习,在传递中发展。从此,人是新人,文化是新文化。

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上,暴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会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递至万世地传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精神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丘(邱)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灵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他们其实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先辈的生命之新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也)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能有多少个从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于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镌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去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转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注:原文照录,未改一字)

简评: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抒情散文。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先烈和英雄,文章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贴切,内容充实,标题形象简练贴切。散文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现力强,结构严谨书写工整,没有病句,错别字两个。得分:24+24+10=58

就这样,岁岁年年

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题记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天;狂风暴雨,汪洋中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天;百川灌河,天高地迥,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金黄,成熟地弯下了腰,带着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被传递到了冬天;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更没有悲伤,就这样,岁岁年年。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做到了呢?记得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故事内容是,晚上妈妈给儿子洗完脚以后,又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立即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2006年,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 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一个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传递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

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是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高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抱石坠汨罗江。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两千多年的辉煌,于是我们听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言,更看到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壮语。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显然,这种需要一代代人传递的民族魂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虽然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但滚滚滔滔的长江、黄河,在经历了九曲十八弯后,仍然横亘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传递着先辈的爱国精神,我们不必为古人独怆然而泣下,因为此时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爱国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在升旗仪式中的铮铮誓言,应该就象孔繁森,象任长霞,象袁隆平,还有象在与

洪水搏斗的勇士,象在与病魔斗争的白衣天使,象所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人们。

所以“爱”需要传递,一年又一年,这是使命。

风,把春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亲人,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于是有了舍生取义??就这样,岁岁年年。

【点评】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范文。。文章语言优美,抒情味浓,联想自然,议论透彻,逻辑严密,大气淋漓,容量丰富。显示了作者具有很强的写作功力。作者行文时能紧扣话题来进行高远的立意。文章从生命的生生息息中,选择了什么需要“传递”和“传递”什么的问题,写出了自然界在传递,更写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孝道的传递,对爱心的传递,结尾自然总结出了主题。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美传统和浩然正气,充分显示了作者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再次,文章拟题恰当、形象深刻,用“就这样,岁岁年年”作标题,意味深长。成功运用了两个小标题,层次清楚。引用较多,随手拈来,文采斐然。事例既有古代的,又有当今的,论述很充分。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排比有气势。两个段首设问句,启人思考,富有张力。

【评分现场】①基础等级评分:本文题意、内容、语言、文体皆为优秀。49分。②发展等级评分:10分。③总分:59分。

五、场外作文

花落有声更传情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二10班 陈晨

今晨,它们将从枝头滑落,轻轻地。

今晨,空气中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墨绿中,它们是最后一点闪烁的点点火红,它平静地,庄重地等待着下一刻的来临——飘零。花落枝头,为的是传递大爱的无;花落有声,为的是那传递的生命。

明天,它们将是繁华尽落,委地成泥。

遥想初生时的俪影,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遮颜娇羞,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流光溢彩。新生的华丽,展现无遗,但是它们知道,今天的风彩,是昨日落花的消逝,今天的飘落,也是生命的延续,就这样,一世世,一代代,永无止境。

微风吹拂,如同在倾诉着厚重平和的秋日私语,点点水珠洒落。序幕开启,地上一片落花的世界。花儿在洒泪,挥别逝去的落花,感激落花的真情,落花有声,一声声临行的嘱托,一声声永别的期望,无不都在倾诉着落华对树的情意。为那生命得以传递,它坦然无悔。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中,安宁。也许昨天,它还俏立枝头,炫耀令人悸动的娇颜,招蜂引蝶,孕育生命。但是今天,它却了无眷念。去了,昨日的荣耀,别了,昔日的艳丽。它毅然决然地在风中飘然零落,为了新生儿的生长,为了生命的传递,它慷慨赴义,在生命的最后一瞬,展现大爱的光彩,显示生命的美好,翘望枝头新生的花蕊的生长,浮想明天的满枝芬芳,它舒心地笑了,落而无憾,花落有声,大爱无言。

生命,在喧哗中诞生,在沉默中逝去,年复一年,日得一日,轮回般地不断传递,不断延续。花落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朴实的大地,重新滋润来年的生命。

花是如此,人是如此,万物如此。在传递中闪耀无私的爱。牺牲自己,孕育新生,无私奉献,在所不惜。该开时,勤勤勉勉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俏立枝头也好,飘零凋落也好,为了生命的传递,不忘奉献每一丝爱,付出每一分力。

生命在传递,大爱在闪耀。花落有声,大爱无言。清晨,阳光温和地穿透大地,“一绿树成荫子满枝”,一种新的生命方式,一种新的生命的芬芳,已然挺立于枝头——这景象,让人浮想联翩,让人怦然心动。

篇五:2007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的思考

2007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的思考

今年是广东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全国共四个省)首次高考,为体现新课程标准和培养选拔新型人才,07年高考语文试题较往年在题型上都有所变化,但从作文命题来看,似乎还是非常平稳,仍然是传统的话题作文(见附录),这一点出乎许多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预想,无论从广州一模还是许多地市级模考以及大量的信息资料来看,老师和同学都把新材料作文作为主攻方向,且化费了大量时间在审题立意的训练上。不过今年作文审题难度的降低,或者说“好写”并不代表能“写好”,从试卷反映的情况看,在学生“都有话可说”的情况下,优秀的作文就要求在内容的丰富上,语言的表达上要有所突出,否则,就会落入一般化二类作文。从结果看全省平均分是39.62分(较去年有所提高),但佳作不多,近51万考生中仅有26篇满分作文,54分以上6395人占全部作文的0.58%,大部分作文得分集中在35-50之间,拉不开距离。作文成绩的一般化,具体反映出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尤其在与新课程的要求上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写作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有个性的表达,语言积累不足,基础不扎实。具体分析如下:

一、07评卷标准说明:今年增加了考查学生能力的说明,有四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二是记叙、描写、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四是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准确、鲜明、生动。其中对有创造性思维的作文给予了鼓励。在发展等级上,设定了四个方面,较以往更加简明,包括立意的深刻、材料的丰富、语言表现情况、见解构思是否新颖。今年加强了对错别字的扣分,但又结合广东实际,制定了较为灵活的扣分标准,错别字1-2个不扣,从第三个开始,3个1分,4个2分,5个3分,6个及其以上扣4分;没有标题扣2分。

二、话题作文的说明:以“传递”为话题,只有一个词,且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在提示语中关于“传递”的作用、内容都比较清晰,学生都有话可说。在立意上,“传递”的意思是一方到另一方,其引申义是广泛的,可以是传播、传承、传送、传达、传告等,只要有“传”和“递”的意思就可以。在构思上,从其含义来看,考生可以写“传”,也可以写“递”,从内容上看,可以写一个具体物体的传递,也可以写抽象的传递(精神、情感、态度、思想、情绪等);还可以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经验、技艺等),总之有“传”的意思即可,次数不限;从传递的关系来看,可以写“传”与“接”,也可以只写“传”或“接”(继承);从传递发生的原因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从传递的方向看,可以是单一的,如一代传给一代,从前传给后等,也可以是双向的,如你和我之间,或多向转折;从话题角度看,可以写为什么传递,包括传递的好处、目的、原因等;也可写怎样传递;还可以写由谁传递等,传递什么。 总之,只要符合题意,在话题范围内,就没有角度的优劣之分,主要从写作的深刻性,认识度,创新性方面进行评价

三、考场作文存在的问题:①文体趋同化,单一化(今年考生选文大多是议论文加散文,占到93%)②内容空洞,俗套化(标语、口号多,讲不出如何传递,没有具体例子,空谈“爱”“亲情”)③材料老套、硬套(一些历史人物象李白,屈原,苏轼年年用,而05年感动中国人物从飞仍然是主角)④思维幼稚化、平面化(写爸、妈、同学、爷爷、奶奶如何关心帮助我,缺乏升华)⑤语言平庸化,语言表达病句多,错别字较多。

虽然审题难度小,但还是有学生离题、偏题现象。如部分考生作文全文写“爱心”“沟

通”“追求”“坚强、独立”“腐败”“感情”“交流”等,与“传递”若即若离,有些题目表面上有“传递”,象《语言是传递的桥梁》(实际上谈语言)《传递美德——追求》(谈追求)《爱的传递》(谈爱心);还有反向立意,象《成功不是靠传递》《人格传递不了》(写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有自己风格色彩,但人格传递不了,我们要靠自己);更有作文从标题就跑或半跑题,象《网》《关爱》《沟通从心开始》《爱在于沟通》《坚强独立》《腐败与反腐败》《交流》等,这些题文章主体基本与“传递”无关,或是试前背好的一些范文,还包括前几年的高考文章,不知变通,导致离题。还有些作文在拟题上不准确,象《刺痛麻木》《人无和而造就未来》《文化》《用心感受》《传递的神秘介质》《人类社会的传递》《世界的传递》《生于传递的社会》《速递》等题目过大或令人费解,都影响了行文和中心的表达。

文体以议论为主(93%),写得比较多的是“爱心的传递”,比较单一,且写不出“爱心”是如何传递的。写议论文,立意上就写爱心是“奉献”“助人为乐”“捐助”等,立意不高。除开头、结尾外,中间就举几个现当代一些献爱心的例子并列起来;写记叙文,就写爸、妈对我如何关爱的,我怎么由不理解到理解等。象这样雷同、肤浅的立意构思往往得分起点都比较底(35-45)之间。还有文不对题《传递思想,传递智慧》中只写“传递思想”。开头、结尾粗放经营,主题不集中,饶题套作,象开头《信息的交流》“信息的交流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信息交流,化学信息交流,语言交流??我们上午生活离不开信息交流”;《传递永不停止,不断发展》“在政治课本上我们知道世界万物皆有联系??。《原来精神也可传递》“这个社会由我们人类组成,与此同时,我们这个社会也给予我们压力??。”象结尾《传递爱心》“??爱心是一杯清泉,一缕花香,一缕阳光??让我们挽留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传递与交流》“??交流、沟通是我们了解双方必要的手段,如果我们不相互了解,互相学习,我们就不能有所发展,反而停滞。”还有甚至照搬前几年的各地的高考作文,没有一点变通,象《安,我的祖国》(北京05年高考作文“说‘安’”),《沟通,从心开始》(04年广东高考“语言与沟通”),《天使的微笑》(06广东“雕刻心中的天使”)。

在语言与材料运用上,呈现俗套化,单一化。在谈“爱”“精神”等的传递中,就举例感动中国人物,象用的最多的当代人物“丛飞”“林秀贞”“微尘”“丁晓兵”“黄舸”“霍英东”“洪战辉”“邰丽华《千手观音》”等,在历史、文学、科技人物中仍然是“屈原”“李白”“鲁迅”“雷锋”,另外有“孟母三迁”“鲁迅弃医从文”“李时针《本草纲目》”等老套和过于集中的事例。鲜有作文谈到儒家文化,爱国(家乡)精神,诗词情韵等,材料又不够丰富。 在语言表达上,生搬硬套,口号空话连篇,语句不通,知识表达错误,错字较多;另一方面,有的作文语言华丽,滥用一些修辞(排比)堆砌起来,但又与主题无关。象“让我们的爱在传递中传递吧”,标题中“传递,传递再传递”“在这个物欲横流,自私自利的时代,许多人都忘记了人本善良,在他们的观念里,金钱意识,权利意识大于一切”(《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中国是个文化大国,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就必须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选择,丰富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建设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80后是有希望的,过去就过去了,人类思想不断的创新,传递之火也永不灭亡”等,官腔,学生腔十足,象报告一样。用的最多的一句是“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千篇一律。语言逻辑混乱,象“为中国的新民主革命传递了

基础”(搭配不当);“学不会传递,社会可能会腐败,世界可能会灭亡”(武断);“人与人之间的传递是巨大的,他们之间感情的传递不亚于导弹的威力”(不准确);“传递是大家都喜欢的工具”(“工具”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把文化传递给后人,使后人轻易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不足”(不具体,不准确)。除语句不通外,错别字较严重[括号中为正确],象“星(薪)火相传、锻(炼)练、留取丹心照汉(汗)青、岐(歧)路、愁(仇)恨、保(宝)贵、扶(抚)养、渊(源)远流长、无微不致(至)、鸦鹊(雀)无声、孝尽(敬)、发辉(挥)、萧(潇)洒、协(携)手共进、奥运盛(圣)火、精采(彩)、问(候)侯、谭词酮(嗣同)、鲁讯(迅)、猿(袁)隆平、霍应(英)东、丘(邱)少云等,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也换了许多姓氏,象马秀贞、王秀贞、李秀贞等。以上错字大都是由于不理解意思而读音又相近所造成,另外也反映了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的薄弱,还有一些是考场紧张原因造成笔误。 另外还有知识性错误,象“李白‘飞流直下三千里’的壮阔”(三千尺);“我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国”;“中华人民历史也有五千多年了”;“地球在宇宙中存在以有6亿多年了”(应该约46亿);“孔子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韩愈)。

需要提到的是,今年有些文章在表达上,语言非常华丽,修辞运用丰富,引用变化多端,但有穿衣戴帽,背诵抄袭之嫌,全文回避“传递”的问题,是一种华哗众取宠的不良文风。

四、2008作文复习指导:从07高考作文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来看,08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应该要有新的变换,虽然07年作文过渡平稳,但创新不足,反观全国及其他省市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广东07年的话题作文命题思路就略显滞后,象全国卷(Ⅰ)的图画材料作文,“出事了吧”;上海的以“必须跨过这道坎”;浙江的“行走在消逝中”;山东的“记忆永远不会风化”;江苏的“怀想天空”;北京的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为题材作文等,引导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学术,关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广东高考作文历来比较重视思想性,象04年的“语言与沟通”,05年的“纪念”,06年的“雕刻心中的天使”,07年的“传递”,这些作文命题都比较倾向思想意义的阐发,而少了文学性和艺术性。由此08年广东作文在教与学中,在主题思想上同学们应更加关注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的前景与发展,并进行哲学性的思考,在社会的道德与责任,理想与感悟,亲情与生命,环境与未来等方面展开广泛深入的思索。为减少材料的单一化和语言表达的平庸化,平时要多加强对古典文学和一些名著的阅读理解与记忆,尽量多占有材料。对当代一些优秀的散文、小说开展阅读赏析,密切关注社会新闻实事,每天坚持看报纸、电视新闻半小时,并有目标作一些笔记,加强记忆,丰富自身储备,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联想、想象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附录1:2007广东高考作文阅卷分类样卷选登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类(上)卷:散文24+24+10=58分

1、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都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递三世可全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精神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原文:丘)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能有多少个丛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予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大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锈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却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转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评价】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革命烈士的生命传承之火,用他们的奉献精神作为“薪柴”传递给了我们,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材料丰富贴切,立意深刻。标题形象,简洁。散文文体鲜明,字迹工整,有2个错别字。

◆一类(中)卷:议论文23+21+10=54分

2、在传递中发展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处不在。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传递给我们,老师们把文化知

识传递给我们,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从书法的发展中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古老的篆体,到秦明的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楷、宋体、草书,最后发展为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这一个过程中就包括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从繁到简,从古到今,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们有接到前人传递的技艺后,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创新,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一代又一代,一种又一种好字体,若不经过一代代的传递,仅凭一代人便可以把书法提升到如此高度吗?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传递的核心是发展。在小说中常能看到这样一段话“如今为师传你本门武学,望你能把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武艺发扬光大”。这种武侠小说的情景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也客观地反映出人类希望通过传递来把学问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人人都在关注奥运,人人都在期盼奥运,其实奥运的精神也是一种传递,而这种传递也是了为发展,奥运的精神,在一届一届的传递中,从最初的“更快、更高、更强”发展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社会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园的国民运动会发展到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而每一站的传递,都蕴含着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传递的核心是发展。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传递,也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传递,我们了解了儒家学说如何在一代代的传递中发展,目睹了基督教如何在传递中壮大。在葵天竺取经,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又一次的伟大传递告诉我们,传递中需要发展,发展才是传递的根本目的。因此,让我们背负着前人的希望,运用我们的智慧把前人传递到我们手中的东西发扬光大,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辉煌的痕迹吧!

【评价】认识深刻,认为“发展离不开传递”“传递的目的是发展”,由此推出中心论点。有创新意思,在内容上,文章用了书法、奥运、唐僧出使等历史中伟大的递者,材料丰富,对社会、生活思考认识比较深刻,议论文体特征突出。当然有一些书法、奥运等知识性方面的错误。一个错别字。

◆一类(下)卷:记叙文23+20+9=52分

3、爱在家中传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到了高三,爸爸妈妈对我更是宠爱,无论多贵,只要对我有好处,买!我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只有在大超市才买得到,且价格不菲,但苹果好啊,所以爸爸还是有空就买给我。爸爸爱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原因是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