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伯牙绝弦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6:25 体裁作文
伯牙绝弦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伯牙绝弦改编

? 俞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俞伯牙弹琴时,心里

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俞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理解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感到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篇二:国旗下朗诵稿伯牙绝弦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

伯牙绝弦作文

为君死!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和子期,是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篇三:【配套资源】--【学情分析】伯牙绝弦_语文_小学_贾国霞_3707250046

《伯牙绝弦》学情分析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篇四:【配套资源】--【课标分析】_伯牙绝弦_语文_小学_贾国霞_3707250046

《伯牙绝弦》课标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而《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一是能让学生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可以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篇五:【配套资源】--【效果分析】伯牙绝弦_语文_小学_贾国霞_3707250046

《伯牙绝弦》效果分析?

在《伯牙绝弦》一课中有三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即: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课堂上我针对目标设计了三个检测题如下:

它包括了词语的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内容的把握,课后我对课堂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被检测的学生40名,第一题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对题率达98%;第二题句子的停顿考察的孩子们对文言文的诵读,对题率达100%。第三题的考察的是孩子课文的识记,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所以掌握很好,100%正确。

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对一字多义的理解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字义理解的练习。 ?

?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