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为西江月谱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2:06 字数作文
为西江月谱曲字数作文

篇一: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光明小学 赵娟红

一、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

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三、重难点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目标设定,我认为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应体现在以读为本: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在读中理解词意,感受词境。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课前,我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播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恬静、优美的歌曲就是由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谱曲而成的。词人辛弃疾生活在南宋,他极力主张抗金,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

2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

辛弃疾同行吧!简介“词”的相关知识。齐读课题,提示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略作停顿。从课题中,你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吗? (“夜”是时间,“黄沙道”是地点) 谁能说说你对“黄沙道”的了解? 盛夏之夜,月明星稀,作者漫步黄沙道中,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相伴辛弃疾,与他一同走过夏夜的黄沙道。

(二)初读,感受诗情。

1.先听老师把这首词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注意读音和节奏。 (见读xian。这个字在古代有“显现”的意思。)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节奏。

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老师要提醒大家,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这首词前四句为上阕,后四句为下阕。上下阕之间就像我们平时学的课文的段与段之间一样,读时要注意停顿。)

3、再请一位同学读。

4、大家想不想也这样读一读?齐读。

(三)读中入境

1、你们的读让我仿佛欣赏了一段节奏欢快的乐曲,可是同学们,古人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

三、四声,读得短促。这样才有美的韵味,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这首词美的韵味。

2、放配乐范读课文。

3、这样的朗读,真是让我们心旷神怡啊!请大家也像这样读一读吧,读出平仄,读出韵味。

4、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展示你的韵味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5、通过朗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谁愿意把你脑海的画面展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四)抓重点词句,境中悟情。

首先看上阕,你的脑海中呈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学生任意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并感情朗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导:你就是辛弃疾。炎热的夏夜,漫步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遥望渐渐升高的明月,你会发现“明月————”(引读:“别枝惊鹊”)“别枝惊鹊”是说喜鹊怎么样?(明月升起来,月光惊动了喜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离开树枝惊叫)“明月————”(引读:“别枝惊鹊”)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正是睡意浓浓时,却被惊醒而不得已离开树枝,这里的“别”是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让我们带着文字背后的情再读这句“明月————”(齐读)与此同时,和喜鹊惊叫声相附和,来了一曲二重唱的又是谁?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蝉噪声。这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啊!深更半夜,徐徐凉风伴着蝉声更显出夜的什么?好一个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生活在战争中的词人心中一定是喜不胜喜。让我们读出词人行在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吧!(齐读一、二句。) 除了这幅美

景,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五)小结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篇二:为圆周率pi谱曲

凯里学院2011数学建模竞赛试题A题

数字和音乐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串数字可以表现一种音乐旋律。请你根据圆周率π的数字串特点及含义,用数学建模的方式为圆周率?谱曲。

13401第一排3

基于圆周率π合成音乐的建模

摘要

本文从用圆周率π谱曲的角度进行研究,介绍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在音乐中的应用。我们分析了音乐的基本组成要素:主音 节拍 音符 ,并对他们进行量化。然后挖掘出π的特性及数字串规律,通过π的数字串规律及特性来量化音乐要素,从而谱出π的乐谱。

关键词:圆周率π 谱曲 数字串 量化 乐谱

1、问题重述

数字和音乐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串数字可以表现一种音乐旋律。请你根据圆周率 ??3.1415926?的数字串特点及含义,用数学建模的方式为圆周率?谱曲。

2、问题分析

根据圆周率??3.1415926?的数字串特点谱出的乐曲能否用音乐器材弹奏呢?数学建模需要严格的定量分析,而音乐通常更多的是感性上的表达,。所以我们把音乐要素转化为乐谱要素,根据π的数字串特征,保留前10001位,从中找出π的取值规律。然后将音乐要素进一步量化,与π的特性和取值规律建立对应的函数关系,从而根据所确定的音乐要素,写出对应的曲谱。

3、模型假设

(1) 假设主音频率只与弦长有关,其他变量固定不变。 (2) 傅里叶级数对π的计算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3) 假设所以的乐谱都能唱出来。

4、符号说明

L :弦的长度; T :弦的张力;

ρ:弦单位长度的质量;

D :表示π相邻位取值差的绝对值; Qi: 表示距离的比值。

5、模型建立

5.1 模型一

在用圆周率π谱曲的过程中,数字变化引起声音的变化,所以数字变化的频率与整个乐谱的音律息息相关所以首先要能够估计出每一时刻的振动频率,这在识别中被称为基音检测或基音估计。

用一种“坑函数”匹配技术来寻找各个谐波的频率,在获得基频的技术,其余的各种基音估计技术,误差都比较大,效果不好。那么就是使用“坑函数”。 在19世纪,数学家傅里叶的研究将人们对音乐的物理本质的认知推向了最高点。 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其图像就是一个正弦函数,如:x(t)?0.001sin(400?t)

?t?0.02sin2000?t?0.01sin3000?t, 如由小提琴奏出的乐声f(t)?0.06sin1000

任何乐声的图像都是有规则的周期性图像,它有固定的频率和音高,听起来稳定而和谐.而傅里叶定理指出,任何一个周期函数都可以表示为三角级数的形式,

为西江月谱曲

1

a0?

例如任何一个周期函数都可以表示为f(t)???(ancosnx?bnsinnx)

2n?1

即 f(t)??Ansin(nx??n)

n?1

?

其中频率最低的一项称为基本音,其余的称为泛音.由公式知,所有泛音的频率都是基本音频率的整数倍,称为基本音的谐波.所以,傅里叶的研究说明,任何乐声都是一些简单声音的复合!下面我们就傅里叶分析在和声中的应用来说明数学对和声的指导作用。

5.1.1 傅里叶变换

对于?,我们假设采用的它的一段“数字声音”的频率为44100Hz。为了获得这一时刻的基频,需要在这个时刻附近截取一小段的样本。这一小段的长度不可过长,因为我们是要知道“瞬时频率”,却也不可过短,至少最低的基频也有机会振荡几周。我们计算397个样本值,总样本数为4410,有397/4410=0.093(秒),这就是我们的周期。这样,低至100Hz的周期信号,也有机会振荡10周左右。

那么,当获得了某一瞬时的397个采样值构成的片断之后,我们是不是就直接进行397点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呢?那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将要测量的是频率值,即与变换后的数组下标有关系,从测量精度考虑,也是频点越密,精度越高的。

因此,在这397个采样值后面补零补到1000个点的长度,做1000点的FFT。做完之后获得的1000个点的复数值,前面一半500个点就代表了全部的频率信息,第500个点对应于频率22050Hz。我们只对前面100个点感兴趣,它覆盖了从0Hz到2691Hz的语音信号,对于识别基频是足够了。而这样变换后的频率点的间隔为2.7Hz,是此方案的测频量化误差。

大家知道,一个周期为T,或者说频率为fb=1/T的信号函数s(t),总是能够表示为傅里叶

级数的形式:

s(t)??aksin(2?kfbt??k)

k?1

N

其中的N在一般是无穷大,而在实际情况中是有限的。我们的目标,是要测量上式中的基频fb。因此,对s(t)做傅里叶变换再取模得S(f)后,在频率点fb, 2fb, 3fb, ?处将会出现单位脉冲的冲击。而在实际操作时s(t)是有限长的,因此就不是冲击而是一个尖锐的峰值。

2

图(1)是一个小片断的FFT变换后绘制的图形,在这个瞬间由于正处于“乐音”中,所以明显看出等间隔的峰值。

图(2)则是各乐符转换中产生的清音,并不是周期信号。虽然其中有杂乱无音的各个峰值,却明显不是乐音,遇到这种声音片断应当不进行基频估计。 注意我们只关心FFT变换后取模获得的频谱函数,对于相位不感兴趣。

观察图 1,我们希望将函数中对应于周期函数的频谱的各个峰值点

f1,f2,f3,?, 都能够被搜索出来,在这些点处,函数通常都有一个取局部极值的针形的拔地而起的峰值形状。

因此,首先我们寻求一种坑函数?(f),坑函数?(f)是这样一种函数,它在其它地方的函数值都约等于1,而在原点则以极快的速度下降为0。如图 3所

3

篇三:1、为三月谱曲

__年__月__日 星期__ 总学时:_1_节 学习内容:

1、为三月谱曲

共 2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蔡小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 课文中读ní)。 3、会写并写好6个生字。 学习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 课文中读ní)。

2、会写并写好6个生字。

课前准备:1、展台 白板 PPT 2、布置观察春天。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黑体)

__年__月__日 星期__ 总学时:_2_节 学习内容:

1、为三月谱曲

共 2 课时 第 二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蔡小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 背诵。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

4、本课中很多诗行开头的词语是相同的,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学习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 背诵。

课前准备:1、展台 白板 PPT

2、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黑体)

篇四:为三月谱曲

总第 01 课时

总第 02 课时

篇五:《为三月谱曲》教学设计

1 为三月谱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课文中读ní);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 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

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

(1)“呢喃”读准音níná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只要求初步感知。)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也可以读一个字组一个词,体会字义。

2、指导写字。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板书设计:

1为三月谱曲

谱 巢 烁

呢n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留心观察春天景物,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

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4、试背第一、二小节。

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

(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

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感受。最后试背这两小节。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

以“我?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鹂吹搅??”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