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草原帝国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4:25:14 初中作文
草原帝国读后感初中作文

篇一: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读书报告

学生信息:

姓名:许翱鹏

专业:物理学系光学

学号:11006079

书籍信息:

中文译名:草原帝国

英文名:THE EMPIRE OF THE SERPPES

作者:[法] 勒内·格鲁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版本:1995年5月第一版

著作简介:

《草原帝国》这本书是法国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著作。格鲁塞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以研究中亚和远东著称。《草原帝国》是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在研究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的历史方面是比较权威的。书中详细记录了活跃在从中国北边边境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之间、沿着欧亚大陆中部的北方伸展的辽阔地带的一群野蛮人的历史,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当然,这种“详细”也是相对的,因为草原的历史就是各部落在这几千年间不断追逐肥沃的牧场,或是彼此吞并,或是逃亡迁徙的历史,草原文明并没有发展到能够记录自己历史的程度,只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痕迹,那就是当他们和农耕民族发生碰撞,“在黄河和布达佩斯之间的这些不停地流荡的历史,由定居国家的人们保留下来,但是很少,仅仅是当时对他们有影响的事件。”1作者通过对比整理中国、波斯、印度、欧洲等史料,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牵出了一条草原历史的线索和脉络。

这本书除导言、译后记外分三部。第一部为,公元13世纪前的亚洲高原。主要讲述了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领蒙古兴起之前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事迹;第二部为,成吉思汗蒙古人。这一部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到帖木儿时段的游牧民族的历史。这期间的代表民族为蒙古族;第三部为,最后一批蒙古人。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所奠基的蒙古帝国由衰弱走向崩溃,以及这之后的故事。帖木儿帝国崩溃,俄罗斯兴起之后,蒙古人在东欧、中亚、西亚的势力迅速衰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片区域中最后的几个蒙古汗国多数被俄国灭亡。而在蒙古高原、新疆地区的蒙古人则经历了起起落落。三部分各自是草原帝国的发迹史,兴盛史和衰亡史。 整本书中,笔墨最重的,写得最为恢弘的是第二部分,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在这段时期里,草原的主人是蒙古人。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孛儿只斤氏人。可以说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真正历史的开创者,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虽然在之前也有一些蒙古部族被历史记录下来,但是比起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失败者。成吉思汗早年历尽磨难,后来投靠蒙古化的突厥克烈部,之后又打败札木合、克烈部、乃蛮部等势力逐渐统一了整个蒙古。他的军队征服了通古斯人建立的金国的许多地区,为以后灭亡金国奠定基础。之后灭亡西辽、花剌子模,并进军波斯与俄罗斯地区。期间他多次征伐西夏,最后在征伐西夏军旅中病死。在书中,除了这些,还介绍了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概况,以及成吉思汗建立的一些制度。成吉思汗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格的法度,奠定了大蒙古帝国的基础。成吉思汗之后的三个继承人是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灭亡了西夏、金,征服了西波斯、俄罗斯,灭亡了阿拔斯王朝等,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对中亚、西亚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此过程中蒙古军队向西向南开辟了大片土地。蒙古军队血腥与残忍,攻陷了抵抗激烈的城池,甚至会屠尽所有手无寸铁的百姓。当然,这种残暴是由于其文明发展阶段决定的,当时的蒙古人属游牧民族,且人数较少,为了让草原更广阔,为了统治广大领土,采取了屠杀和破坏的政策。再之后忽必烈的统治,实际控制范围局限在蒙古帝国东部,蒙古帝国已明显开始分裂。蒙古实行一种分封土地的制度,大汗死后其儿子、兄弟都会分到领土,这种制度逐渐使蒙古帝国趋向四分五裂。帖木儿帝国崩溃,俄1

罗斯兴起之后,蒙古人在东欧、中亚、西亚的势力迅速衰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片区域中最后的几个蒙古汗国多数被俄国灭亡。而在蒙古高原、新疆地区的蒙古人则经历了起起落落。而元朝内部,蒙古统治者的腐化也非常严重,最终被汉人建立的明朝取代。

笔者的一些感悟: 为了后面更方便的讨论,结合笔者看书的一些感悟,本文先叙述一下古代(火器被大量用于战争之前)草原民族和草原历史的一些特征。草原上的地理条件只容许有很少的几块耕地存在,因此居民们只能采取游牧的生活方式,草原人不断地迁徙,相互争夺,向水草而居。他们的迁徙可以从黄河一直到多瑙河,时间可以跨越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所以很难界定某一个民族的专属区域,各个民族的分布是交错的。游牧是一种类似于数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草原民族的文化还停留在很低级的水准。定居文明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而从农耕民族的视觉来看,来自草原的异族带有很多原始的野性。“他们被展示出来的武器所吓住,被玻璃球和封官赐爵所吸引”,“如果他受到诱惑,他就会像他的图腾‘狼’一样,在雪天潜入农庄,窥视着竹篱笆内的猎物。他还怀有闯进篱笆、进行掳掠和带着战利品逃跑的古老的冲动。”2而草原是马的故乡,草原人拥有比农耕人更多更好的马匹,在火器和能源动力的机械出现之前,马是重要的战争工具。当牧民受到定居文明的吸引,加之有军事上的优势,他们对农耕地区的入侵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游牧民,无论是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或者是通古斯人,由于原来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之下,他们都变得注重实际,冷静而敏锐。他们可以以很迅猛的态势横扫定居人的村庄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屠杀,取得统治者的地位,然后变成中国或印度或欧洲或波斯的皇帝,逐渐地被当地的文明同化掉。但是草原民族建立的王国并不是一个长久的结果,本土人的反抗,草原深处的新部落都会威胁到这个政权。而一旦草原部族被农耕化,他们的骑射手相比起其他草原部族的战士就要羸弱很多了。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会不断发生这样的事件:北方民族占领了汉人的土地,然后逐步被文明化,再被来自草原更深处的民族击败,后晋到辽,辽到金,金到元,就是这种历史的反复重演。草原历史的另一个特点草原人向东西方世界不断来回的挤压,这种运动不断地影响着各种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牵动着亚欧大陆的历史脉络的中亚的一次次的崛起与衰落,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你是否能够设想,汉武帝对匈奴的远征最后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唐太宗消灭西突厥最后的后果是产生了奥斯曼土耳其;还有成吉思汗的伟大遗产,他间接地缔造了今天的俄罗斯。可以说,草原帝国的历史就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这段游牧民任意支配定居民的历史,直到定居民掌握了如何使用大炮,才得以结束。 了解了草原民族的一些特点,并且理清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民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血统关系以后,笔者对以前阅读中国历史时候的一些不解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比起汉人对土地的情感,游牧民族眼中土地的概念是牧场、水、资源、财富,而很少有家园的概念。汉语里的“国家”,“国”和“家”是一种相互的概念,国是每个家的个体存在(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草原帝国读后感)的基础,国破则家亡;而在人类文明比较低级的阶段,“国”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而是类似于封地,是一种个人财产,这也很接近草原人对土地的理解。如果土地是一种财产,那自然是不值得用生命去维护。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突厥血统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借兵轻易地将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人,而被汉人骂为卖国贼。对照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割地也是很常见的求和手段,也是因为各诸侯国把土地看成是财产式的封地,割地跟地主们卖地是一个道理,这也是汉文明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才会比较普遍出现的现象。近代的满清是游牧的通古斯人建立的政权,后来割让给沙俄数百平方公里,也是一种弃中华保大清的心态吧。慈禧也说:“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通过阅读《草原帝国》,笔者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北方民族政权也有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人看待北方各民族往往比较简单的两分。在战国以后,一直到唐代,汉族在对抗北方民族方面并不占劣势,在汉唐时期中国的势力能够把匈奴、突厥这样的虎狼之师驱逐到欧洲,唐太宗时期中国是西域的主宰。在这些时期,汉人的印象里,北方的各个部族都被统称为蛮夷。唐朝覆灭之后,汉人对北方胡人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甚至出现了统治汉人的北方民族政权,随着这些统治者的汉化,我们又将他们跟蛮荒的草原部族区别开来,让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种简单的两分对研究这些北方民族的政权是有阻碍的。各个北方民族的政权,汉化的程度不一样,对待汉人的态度不一样,制定的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不一样。有的北方部族已经完全汉化,比如北魏的鲜卑人,孝文帝在文化上对鲜卑人进行修整;而有的部族,即使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政权,统治者数以亿计的汉人,自身却没有多少汉化,依旧保留着很多草原人的特性,例如元,统治阶级也不怎么会说汉语。他们虽然无法像屠杀其他民族一样屠杀汉人,无法像成吉思汗改造波斯帝国一样改造汉人的2

定居地,却也没有融入到汉文化里,在统治上采取二元政策,他们统治之下的那一大片农耕地,实际上只是他们获得粮食、器皿、丝绸等物资的供应地。在这些方面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欧洲人可能会理解得更透彻吧。 《草原帝国》的作者格鲁塞虽然是个法国人,但是他对中国、波斯、印度等地的历史也非常了解,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这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讲是很难的。书中花了很重的笔墨来写草原与中国的关系,他对中国历史的分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相比起中国人看自己的历史,作者的视角要更为宏观。例如他在分析北宋对待北方民族的策略的时候,就指出北宋统治者的重大失误。笔者以前接触的中国历史教材,或者是史籍,分析这段历史的时候,着眼点都是宋徽宗本人过分专注于艺术,疏于政治,没有注意整顿军力,没有收复河山的雄心等,并没有提到类似于格鲁塞的观点。(当然,笔者读书不多,也许中国史学界也会提到格鲁塞的观点,原谅笔者的才疏学浅。)书中提到,宋徽宗“犯了‘以夷制夷’和‘远交近攻’的错误。”3格鲁塞认为宋朝的领导人不应该抱有从契丹人手中夺回北京和大同的幻想,“契丹人当时已经是一支文明,温和和相当中国化的蒙古族人,已经成为了宋朝的友好邻邦。”4契丹可以让中国免受更偏远地区的蛮族人的入侵。而女真人,当时还是一支很野蛮的部族,宋朝正是和野蛮人联合来消灭阻隔在宋与偏远蛮族地区之间的辽,这是个极大的错误。笔者认为,格鲁塞的观点切合当时北宋的实际情况,分析得非常合理。外国的历史学家在看待中国历史的时候能够不代入情感因素去看问题,这样有某些问题反而能够看得比很多国人更通透。

3

4 见《草原帝国》 第二章 第18节 177页

篇二:《草原帝国》读书报告

人文学院本科课程论文

2014 ——2015学年第 二 学期

题 目: 《草原帝国》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 世界文化史 教学班号: 1543 序 号: 84

专 业: 汉语言文学班 级: 133 学生姓名:党金鹰学 号: 13010328

指导教师: 卢培栋 职 称: 讲师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5 日

成 绩:

《草原帝国》读书报告

汉语言专业13010328党金鹰

简介:《草原帝国》这本书是法国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著作。格鲁塞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以研究中亚和远东著称。《草原帝国》是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在研究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的历史方面是比较权威的。书中详细记录了活跃在从中国北边边境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之间、沿着欧亚大陆中部的北方伸展的辽阔地带的一群野蛮人的历史,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当然,这种“详细”也是相对的,因为草原的历史就是各部落在这几千年间不断追逐肥沃的牧场,或是彼此吞并,或是逃亡迁徙的历史,草原文明并没有发展到能够记录自己历史的程度,只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痕迹,那就是当他们和农耕民族发生碰撞,“在黄河和布达佩斯之间的这些不停地流荡的历史,由定居国家的人们保留下来,但是很少,仅仅是当时对他们有影响的事件。”作者通过对比整理中国、波斯、印度、欧洲等史料,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牵出了一条草原历史的线索和脉络。

这本书除导言、译后记外分三部。第一部为,公元13世纪前的亚洲高原。主要讲述了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领蒙古兴起之前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事迹;第二部为,成吉思汗蒙古人。这一部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到帖木儿时段的游牧民族的历史。这期间的代表民族为蒙古族;第三部为,最后一批蒙古人。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所奠基的蒙古帝国由衰弱走向崩溃,以及这之后的故事。帖木儿帝国崩溃,俄罗斯兴起之后,蒙古人在东欧、中亚、西亚的势力迅速衰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片区域中最后的几个蒙古汗国多数被俄国灭亡。而在蒙古高原、新疆地区的蒙古人则经历了起起落落。三部分各自是草原帝国的发迹史,兴盛史和衰亡史。

整本书中,笔墨最重的,写得最为恢弘的是第二部分,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在这段时期里,草原的主人是蒙古人。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孛儿只斤氏人。可以说成吉思汗是蒙古

族真正历史的开创者,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虽然在之前也有一些蒙古部族被历史记录下来,但是比起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失败者。成吉思汗早年历尽磨难,后来投靠蒙古化的突厥克烈部,之后又打败札木合、克烈部、乃蛮部等势力逐渐统一了整个蒙古。他的军队征服了通古斯人建立的金国的许多地区,为以后灭亡金国奠定基础。之后灭亡西辽、花剌子模,并进军波斯与俄罗斯地区。期间他多次征伐西夏,最后在征伐西夏军旅中病死。在书中,除了这些,还介绍了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概况,以及成吉思汗建立的一些制度。成吉思汗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格的法度,奠定了大蒙古帝国的基础。成吉思汗之后的三个继承人是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灭亡了西夏、金,征服了西波斯、俄罗斯,灭亡了阿拔斯王朝等,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对中亚、西亚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此过程中蒙古军队向西向南开辟了大片土地。蒙古军队血腥与残忍,攻陷了抵抗激烈的城池,甚至会屠尽所有手无寸铁的百姓。当然,这种残暴是由于其文明发展阶段决定的,当时的蒙古人属游牧民族,且人数较少,为了让草原更广阔,为了统治广大领土,采取了屠杀和破坏的政策。再之后忽必烈的统治,实际控制范围局限在蒙古帝国东部,蒙古帝国已明显开始分裂。蒙古实行一种分封土地的制度,大汗死后其儿子、兄弟都会分到领土,这种制度逐渐使蒙古帝国趋向四分五裂。帖木儿帝国崩溃,俄罗斯兴起之后,蒙古人在东欧、中亚、西亚的势力迅速衰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片区域中最后的几个蒙古汗国多数被俄国灭亡。而在蒙古高原、新疆地区的蒙古人则经历了起起落落。而元朝内部,蒙古统治者的腐化也非常严重,最终被汉人建立的明朝取代。

感悟:为了后面更方便的讨论,结合自己看书的一些感悟,本文先叙述一下古代(火器被大量用于战争之前)草原民族和草原历史的一些特征。草原上的地理条件只容许有很少的几块耕地存在,因此居民们只能采取游牧的生活方式,草原人不断地迁徙,相互争夺,向水草而居。他们的迁徙可以从黄河一直到多瑙河,时间可以跨越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所以很难界定某一个民族的专属区域,各个民族的分布是交错的。游牧是一种类似于数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草原民族的文化还停留在很低级的水准。定居文明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而从农耕民族的视觉来看,来自草原的异族带有很多原始的野性。“他们被展示出来的武器所吓住,被玻璃球和封官赐爵所吸引”,“如果他受到诱惑,他就会像他的图腾‘狼’一样,在雪天潜入农庄,窥视着竹篱笆内的猎物。他还怀有闯进篱笆、进行掳掠和带着战利品逃跑的古老的冲动。”而草原是马的故乡,草原人拥有比农耕人更多更好的马匹,在火器和能源动力的机械出现之前,马是重要的战争工具。当牧民受到定居文明的吸引,加之有军事上的优势,他们对农耕地区的入侵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在长达十几个世纪

的时间里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游牧民,无论是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或者是通古斯人,由于原来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之下,他们都变得注重实际,冷静而敏锐。他们可以以很迅猛的态势横扫定居人的村庄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屠杀,取得统治者的地位,然后变成中国或印度或欧洲或波斯的皇帝,逐渐地被当地的文明同化掉。但是草原民族建立的王国并不是一个长久的结果,本土人的反抗,草原深处的新部落都会威胁到这个政权。而一旦草原部族被农耕化,他们的骑射手相比起其他草原部族的战士就要羸弱很多了。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会不断发生这样的事件:北方民族占领了汉人的土地,然后逐步被文明化,再被来自草原更深处的民族击败,后晋到辽,辽到金,金到元,就是这种历史的反复重演。草原历史的另一个特点草原人向东西方世界不断来回的挤压,这种运动不断地影响着各种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牵动着亚欧大陆的历史脉络的中亚的一次次的崛起与衰落,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你是否能够设想,汉武帝对匈奴的远征最后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唐太宗消灭西突厥最后的后果是产生了奥斯曼土耳其;还有成吉思汗的伟大遗产,他间接地缔造了今天的俄罗斯。可以说,草原帝国的历史就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这段游牧民任意支配定居民的历史,直到定居民掌握了如何使用大炮,才得以结束。

了解了草原民族的一些特点,并且理清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民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血统关系以后,我对以前阅读中国历史时候的一些不解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比起汉人对土地的情感,游牧民族眼中土地的概念是牧场、水、资源、财富,而很少有家园的概念。汉语里的“国家”,“国”和“家”是一种相互的概念,国是每个家的个体存在的基础,国破则家亡;而在人类文明比较低级的阶段,“国”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而是类似于封地,是一种个人财产,这也很接近草原人对土地的理解。如果土地是一种财产,那自然是不值得用生命去维护。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突厥血统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借兵轻易地将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人,而被汉人骂为卖国贼。对照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割地也是很常见的求和手段,也是因为各诸侯国把土地看成是财产式的封地,割地跟地主们卖地是一个道理,这也是汉文明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才会比较普遍出现的现象。近代的满清是游牧的通古斯人建立的政权,后来割让给沙俄数百平方公里,也是一种弃中华保大清的心态吧。慈禧也说:“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通过阅读《草原帝国》,我自己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北方民族政权也有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人看待北方各民族往往比较简单的两分。在战国以后,一直到唐代,汉族在对抗北方民族方面并不占劣势,在汉唐时期中国的势力能够把匈奴、突厥这样的虎狼之师驱逐到欧洲,唐太宗时期中国是西域的主宰。在这些时期,汉人的印象里,北方的各个部族都被统称为蛮

夷。唐朝覆灭之后,汉人对北方胡人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甚至出现了统治汉人的北方民族政权,随着这些统治者的汉化,我们又将他们跟蛮荒的草原部族区别开来,让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种简单的两分对研究这些北方民族的政权是有阻碍的。各个北方民族的政权,汉化的程度不一样,对待汉人的态度不一样,制定的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不一样。有的北方部族已经完全汉化,比如北魏的鲜卑人,孝文帝在文化上对鲜卑人进行修整;而有的部族,即使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政权,统治者数以亿计的汉人,自身却没有多少汉化,依旧保留着很多草原人的特性,例如元,统治阶级也不怎么会说汉语。他们虽然无法像屠杀其他民族一样屠杀汉人,无法像成吉思汗改造波斯帝国一样改造汉人的定居地,却也没有融入到汉文化里,在统治上采取二元政策,他们统治之下的那一大片农耕地,实际上只是他们获得粮食、器皿、丝绸等物资的供应地。在这些方面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欧洲人可能会理解得更透彻吧。

《草原帝国》的作者格鲁塞虽然是个法国人,但是他对中国、波斯、印度等地的历史也非常了解,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这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讲是很难的。书中花了很重的笔墨来写草原与中国的关系,他对中国历史的分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相比起中国人看自己的历史,作者的视角要更为宏观。例如他在分析北宋对待北方民族的策略的时候,就指出北宋统治者的重大失误。在以前接触的中国历史教材,或者是史籍,分析这段历史的时候,着眼点都是宋徽宗本人过分专注于艺术,疏于政治,没有注意整顿军力,没有收复河山的雄心等,并没有提到类似于格鲁塞的观点。书中提到,宋徽宗“犯了‘以夷制夷’和‘远交近攻’的错误。”格鲁塞认为宋朝的领导人不应该抱有从契丹人手中夺回北京和大同的幻想,“契丹人当时已经是一支文明,温和和相当中国化的蒙古族人,已经成为了宋朝的友好邻邦。”契丹可以让中国免受更偏远地区的蛮族人的入侵。而女真人,当时还是一支很野蛮的部族,宋朝正是和野蛮人联合来消灭阻隔在宋与偏远蛮族地区之间的辽,这是个极大的错误。我认为,格鲁塞的观点切合当时北宋的实际情况,分析得非常合理。外国的历史学家在看待中国历史的时候能够不代入情感因素去看问题,这样有某些问题反而能够看得比很多国人更通透。

书籍信息:

中文译名:草原帝国(THE EMPIRE OF THE SERPPES)

作者:[法] 勒内·格鲁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版本:2007年第一版

篇三:大秦帝国读后感

我眼中的奴隶社会

——吴姐姐之夏商周

戴志军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因为治水,舜把王位传给了禹,禹在年老之时,没有遵守禅让制,把王位给了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而奴隶社会慢慢地踏进原始社会……

启将部落合并成国家,创造了军队,发明监狱,而且还创造制度,夏朝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夏朝晚期,夏王桀不理政事,贪酒。征战有施国,明 明已经胜利, 因为美人妹喜而撤军,为妹喜造宫殿,不惜重金买象牙等珍贵物品。这时,一个小诸侯慢慢强大,就是汤,汤深得民心,很受百姓信服。一年,汤在宰相伊尹的辅佐下,进攻了桀,将夏朝灭亡,建立了商朝。

继夏桀之后又有一个暴君,叫纣,字帝辛,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国王。他极为凶残,为了看孕妇胎儿的生长,竟然派人解剖孕妇的肚子,随意把人砍头、跺脚,连年征战。得到妲己后,他更加凶残。在妲己的怂恿下,他发明了“炮烙之刑”,就是把铜柱子放在地上,在下面放上火炭,把铜柱烧热后,把人绑在上面,直到灰飞烟灭为止。纣王还让人造“酒池肉林”,游玩时,饿了,就从树上取肉吃;渴了,就盛酒喝。纣王不仅如此,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建造异常繁华的鹿台。 纣王的荒淫无度激怒了各路诸侯,周武王集齐了六十万人马,发动了牧野之战,终于把无比残暴的纣王消灭了。

周幽王是一代昏君,为了让裹似笑,听信了奸臣的馋言,正所谓“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啊!

知道了夏、商、周的故事,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如“得贤者昌,失贤者亡。”如……

篇四: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

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

《狼图腾小狼小狼》是一本由作家姜戎写的关于蒙古小狼的奇书,原本我以为不怎么好看,可是看着看着,感觉就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完全把我吸引住了,让我欲罢不能。

这本书主要写了北京大学生陈阵养了一只小狼,并与它结下了生死之情的故事。在陈阵养育过程中,小狼的自由独立、小狼的强悍卓越、小狼超强的智慧和才能、小狼不屈不挠高贵的灵魂、小狼坚不可摧的团队意识、小狼的亲情和友情以及小狼和草原万物的关系……,让我一次次的感到震撼和感动。

这本书时而让我笑得前仰后合,时而又泣不成声。我特别佩服的是小狼的聪明才智。小狼为了刨出一个洞避暑,居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屁股和尾巴。只看见小狼在沙圈里撅着屁股和尾巴,拼命地刨土掏洞,顿时沙土四溅,就像礼花似的从地洞里喷出地面,不一会儿,一个完美的避暑地洞就造好了。看到这里,我被小狼的生存能力和智慧所震撼,想想自己平时每次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都不先去思考,而是第一时间让爸爸妈妈来教我,真是惭愧呀。我应该像小狼那样遇到难题不是先想着去依赖别人,而是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独立完成。

狼的智慧、勇气是我最敬佩的地方,狼的热情、豪迈也一次次的激励着我,我一定要像狼一样,培养自己独立、自尊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刚刚看到这本书时,我很疑惑什么是狼图腾呢?带着这个疑惑,我走进了小狼的世界。

狼——狗窝里的小霸王

自从陈阵掏出小狼崽,就把小狼崽放进了狗窝里,让他的那只母狗伊勒来喂它狗奶。只要小狼一进窝,狗窝里就不得安宁。它并不急于吃奶,而是先把两排奶都尝个遍,把那几只温顺的正在吃奶的小狗崽挤到一边去了。然后在伊勒的腹部中间挑了一个最大、最鼓出奶量最足的奶头叼住便不放了。

狼——智慧的精灵

在烈日下,小狼受不了那滚烫的烘烤,就自己给自己刨了一个用来避署的洞。这个洞的方向是由北朝南的,深度到极限了就往宽里刨,刚好把自己整个儿身体全都放在了这个无论从那个角度都照不到阳光的安乐窝里。不管天气再怎么炎热,也奈何不了它了。

狼——猎杀的高手

张继原抓了一只老兔子,给小狼当食吃。这是小狼第一次吃活物,它咬一口吃一口,生吞活剥,毫无章法的在老兔身上胡乱摸索猎杀方法。最后小狼终于把老兔子的要害——肚子给咬开了。把肠、肚、心、肝、肺和肾统统吞到了它的肚子里。 狼——团结合作的榜样

牧民们把羊圈用石头盖得很高也很结实,连人也翻不过去,于是牧民们都安心睡觉去了。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看,羊死了一大片,血滩了有二指厚。他们仔细察看了羊圈才发现,原来是昨天晚上有几只狼在一只头狼的带领下袭击了羊圈。有头最大的狼在墙外站起来,后爪蹬地,前爪撑墙,用自己的身子给狼群当跳板。然后,让一条饿狼从几十米以外的方向冲过来,蹬上大狼的背,就“飞”到了羊圈里。等这只狼吃饱了以后就会再当跳板,把里面吃饱了的狼再送出来。最后一只吃完的狼,它硬是叼来死羊一只只都摞起来,搭成羊梯。“噌”的一声也就顺利“飞”走了。

狼——天下第一兵家

母狼一般都是晚上捕猎,黎明时回窝喂狼崽。陈阵他们想掏一窝狼崽,就想利用母狼回窝的时候跟着它去掏狼崽。没想到,他们的行踪被母狼发现了。母狼临时改变了路线,把陈阵他们骗到了一个空窝里。还像真的是护狼崽一样跟狗拼命,要不是杨克炸了它三炮,说不定母狼会跟他们熬到晚上呢!

当他们最后找到真正的狼窝时,却只能大失所望。因为它们狼窝的洞口越往前就越窄,而且那个卡口后面是缓缓向上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防御工程,为了防止它们唯一的天敌——人进狼洞内,所以洞口越来越小,只容得下母狼缩着身子进出。而且它们把窝建在通道的上面还可以预防人往窝里灌水,以免被呛死。

草原人活着学狼,死了还要喂狼,并把狼认为是腾格里(天上)派下来保护草原的神。所以他们把狼作为他们的图腾来崇拜它。

在我的印象里,狼就是个大坏蛋,就像成语“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里的比喻一样。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又重新认识了狼。姜戎叔叔笔下所涌现出的狼是如此的狡黠和智慧。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前些天,我看了姜戒写的《小狼,小狼》让我顿时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是一本关于蒙古小狼的奇书。全书有几十个世人难以猜度的神秘“狼故事”一气呵成。精灵一般的草原小狼随时随处都能从书中呼之欲出。

陈阵和杨克为了探索狼世界的奥秘,因此掏了一窝狼崽,自己留了一只最壮的,其它的都去见腾格里(天)了。本书写了狼的各种习性、特点,讲了狼的自由独立、强悍卓越、超强的智慧和才能、不屈不挠的高贵灵魂、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狼的友情和亲情、狼和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在看狼图腾小狼小狼之前,我们华夏民族一直把狼视为冷血动物,我们把很坏的人说成狼心狗肺,把欺负女人的人说成大色狼,说最贪心的人说成狼子野心,把美帝国主义说成野心狼,大人吓唬小孩就说狼来了。但蒙古人却把狼当做神一样供起来,活着的时候学狼,死了还把尸体喂狼。这都是因为狼的生存环境和它坚毅的性格让蒙古人信奉狼。

这本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主要写了:一个北京知青在额仑草原的11年生活,围绕他斗狼、爱狼、养狼??的生活,讲述他对狼的认识和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狼性的思考,对农耕、游牧型社会的思考,对人道、天道的思考??

书中陈阵和小狼的故事让我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深深地震撼,小狼出生不久,就被阵阵捕捉并且收养起来。刚开始,它看见狗“汪汪”直叫,就一遍又一遍地学狗叫,但是隔天又忘记了,急得它团团转。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小狼很可爱也很执着。后来它听到野狼的嗥声,小狼非常聪明,它挺直胸、竖起耳,仔细倾听野狼的嗥声,接着坐稳身子,开始学叫。不知情的小狼甚至一遍又一遍地学着狼王的叫声:“你是谁家的孩子,快回答!快回答!”虽然最终弄巧成拙,导致狼王放弃救小狼,但小狼仰天长嗥的雄姿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太多要学习小狼的精神。中国有句俗话:狼可杀可拜,但不可养。是啊,狼是多么独立向往自由的、不屈不挠的动物阿。它的团结分工合作、忍耐和智慧,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我真的希望中华文明除了龙图腾,再多一个狼图腾,让大家好好的学习狼,对狼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在我们的性格成长过程中,要像书中的草原小狼一样,培养更多自由独立,更多的自尊和不屈不挠的特质,让我们的心灵由此变得更加坚强,未来的人生更加精彩!

篇五:《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书海浩瀚,何时可畅游?

作者:信息林 2014-02-17

假期读完《读书成就名师》,发现如书名中所述,名师离不开读书。虽然12位名师成长过程中各自看的书并不相同,但共同点是爱好阅读,勤于笔耕。而且越看,对他们所看的所说的好书越感兴趣,恨不能一一拿来读一遍。于是,罗列一下名师们阅读的书单如下:

于永正:

《离婚》《骆驼祥子》《任瑞卿先生二三事》《华威先生》《月牙》《天职》《参考消息》《报刊文摘》《读者文摘》《教育诗》《父母必读》《塔上旗》《论语》《语文教学文集》《给教师的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孟子》《三字经》《水浒》《三国演义》《唐诗》《宋词》

推荐书目:《叶圣陶教育文集》、《吕叔湘文集》《给教师的建议》

吴正宪:

《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中国通史》《雷雨》《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物种起源》《唐诗三百首》《矛盾论》《实践论》《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学与教的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发展》《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给教师的建议》

推荐书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思想概论----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

程红兵:

《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上海的早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新文摘》《文史哲》《读书》《小逻辑》《艺术哲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语文学习》《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世间最美的坟墓》

推荐书目:《什么是教育》《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

华应龙:

《十万个为什么》《老子》《小学数学教师》《读者文摘》《请把试卷认真读完》《读书杂谈》《乐学歌》《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优质课的设计与施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让思想冲破牢笼》《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读者》《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书》《优质课的设计与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失误分析100例》《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小学青年教师》《读者》《“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专辑》《理解意义,培养数感--“数的认识”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图形与变换”教学漫谈》《大教学论》

推荐书目:《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好玩的数学》《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

窦桂梅:

《红楼梦》《小刀会》《西游记》《大刀记》《一块银元》《周扒皮》《三国演义》《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爷爷总会有办法》《天空在脚下》《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简·爱》《文学理论》《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存在与时间》《苏菲的世界》《思想的盛宴》

推荐书目:《思想的盛宴》《道尔顿教育计划》《先知·沙与沫》

李镇西:

《“教育学视界”辨析》《爱因斯坦传》《舒芜口述自传》《爱的教育》《悲惨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凤凰琴》《一碗清汤荞麦面》《帕夫雷什中学》《关于人的思考》《红岩》《高玉

宝》《欧阳海之歌》《烈火金刚》《草原烽火》《敌后武工队》《苦菜花》《红旗飘飘》《毛泽东诗词》《青春万岁》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推荐书目:《新教育之梦》《南渡北归》《草房子》

王崧舟:

《蟋蟀之话》《人所能忍受的温暖》《与神对话》《奇迹课程》《一念之转》《遇见求知的自己》《论语心得》《品三国》《史学九章》《晚学盲言》《太极哲学》《哲学人生》《积极的人生》《第五项修炼》《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吟赏风雅》《我的精神家园》《沉重的肉身》《语感论》《语文:表现与存在》《诗论》《新批评》《文学理论》《聊斋志异》《荡寇志》《薛仁贵征东》《狄青征辽》《儿女英雄传》《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楼梦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学的承诺》《论语》

推荐书目:《语文:表现与存在》《诗论》《致青年教师》《活法》《西藏生死书》

闫学:

《那五》《今夜有暴风雪》《草青青》《红楼梦》《后现代课程观》《大教学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漫话》《民主主义与教育》《重读之书》《泰戈尔诗选》《小王子》《傅雷家书》《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推荐书目:

《瓦尔登湖》《新月集·飞鸟集》《帕夫雷什中学》《先知·沙与沫》

钟志农:

《烈火金刚》《平原枪声》《普通一兵》《海鸥》《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日日夜夜》《童年》《叶尔绍夫兄弟》《毛泽东选集》《鲁迅选集》《雷锋日记》《生涯规划与辅导》《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我该如何停下来----认识和理解冲动控制障碍》

推荐书目: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发展心理学》《辅导与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周益民:

《孩子、老人和雕塑》《到江边去》《白色的塔》《儿童文学的本质》《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儿童小说叙事式论》《中国童话史》《童话艺术空间论》《墨写的黄河----汉语文化诗学导论》《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回忆和话语之乡》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推荐书目:《回忆和话语之乡》《小王子》《周作人论儿童文学》

张云鹰:

《易经》《向警予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夸美纽斯的著作、《教学论稿》、陶行知的著作、《教学论稿》、《乡村女教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大众哲学 》《教育人类学》《母亲》、赞科夫、布鲁纳、蔡元培等知名教育家的书 《教育的陷阱》《华为的世界》《张瑞敏如是说》《第五项修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世界是平的》《曾国潘:成大事的三种力量》

推荐书目:

《梦的解析》《海边的卡夫卡》《话语的德性》

吴非:

《静静的顿河》《普希金诗文集》《叶尔绍夫兄弟》《象棋的故事》《悲剧世界》《对马》《岁寒图》《升官图》《资治通鉴》《好兵帅克》《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三帝国的兴亡》《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获得教养的途径》《药》《疯狂星期二》《猜猜我有多爱你》

推荐书目:

《第三帝国内幕》《捕蝶者》《孤独的异邦人》

一.读什么书

从上述所列,名师们所看的书品种繁多,当然也绝不止于这些,而且名师们都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闫学老师也说:只读学科教学与教育理论书籍是不够的,还需读大量的人文书籍。“王崧舟老师的课有味道。心平气和,不疾不徐,轻言细语,娓娓道来,40多分钟的一堂课,听者完全被诗意与意象构建的世界所吸引,并兼有历史学、心理学、文艺学及至哲学的奇妙体验。”这么有味道的课,涉及的知识面这么广,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我认为教师读书的范围应广泛,教育类、人文类、管理类、企业类均可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其实也是可以融会贯通的,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我把12位名师所看书目与所推荐书目列整理出来,也是为了以后想找书看的时候就从那里找就可以了。

二.如何读书

书中各位名师均有自己的看书方法,其实也大同小异。我最欣赏的是张云鹰老师所讲的读书法,也就是“全息”读书法。坚持手到:读书须动笔,坚持记笔记。坚持心到:应该强调的是研究性阅读,读而不思犹如观而不察,如此就是“读书死,死读书”,说的都是别人的话,做的都是人家的主张。坚持身到:把读书学习与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要学以致用,做到知识迁移。

二.何时读书

我很佩服闫学老师看书看到深夜一两点,第二天还有精神上班,本人可能睡眠质量不行,不睡够8、9小时,第二天绝对晕乎乎的,这样就少了不少读书时间。我记得我有一段时间是在上班开电脑的时候会看一下书,等开好电脑也就看完一篇文章了。看书的时候,以练书法的形式做做笔记,整理一下思路也让人感觉充实,只是好习惯的养成难,破坏容易。事情多了,忙了,心里烦了,就没心情去看书了,时间长了就忘了看书。看长篇的书,我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看,而且不间断地看,断了再续就有接不上的感觉,还得往前翻一翻。在学期末好不容易忙完了所有的事情后,我有半天时间没事做,才在办公室拿起书来看,还好那天也没有人干扰,没有压力,安安静静地看了几十页书,看书的感觉真好,有一种心如止水,充实心灵的感觉。日常生活中教学工作繁忙,家务事繁多,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想多读点书。例如,我下载了一些电子书放在手机里,接孩子的时候看一下,去医院看病的时候看一下,但时间长了,感觉眼睛受不了。我还找了一些读书软件,或许多听也行吧,能听多少是多少,但听说带耳机多了会致聋,又被吓着了。也许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我们工作很忙。现在,我还在努力寻找读书的时间。

三.读书的好处

华应龙:“在我的意识里,阅读是一种偷懒,一种积极的偷懒。偷懒不是敷衍工作,而是为了更高效的工作,是对工作的一种近乎虔诚的热衷,也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以阅读来偷懒,“偷来了技巧,偷来了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也偷来了自己的进步”,何乐而不为?

张云鹰:“少走弯路的办法只有多阅读”。

所以,阅读看似占用了我们的休息时间,其实阅读是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我们的

工作水平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阅读的好处那么多,大家一起来阅读吧。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