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一根冰棍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19:28 字数作文
一根冰棍的故事字数作文

篇一:一根雪糕的故事

一根雪糕棍 今年暑假去住在市区的姑姑家玩,每天与表哥进出小区,总会发现两个奇怪的女人,一老一小。我好奇地问表哥她们也住在这个小区么。表哥说她们两个负责打扫小区的清洁,是一对母女。母亲患有脚疾,女儿智力低下。她们衣着破破烂烂,生活十分贫困。由于政府的照顾,做了小区的清洁员。

两母女在小区尽职尽责地工作着,不怕脏,不怕累,使得小区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得了居民们的连连称赞。 我正高兴地拿着雪糕边吃边走,又看见那两个母女,烈日下,母亲满头汗水,正一瘸一拐,低头弯腰捡着易拉罐和塑料瓶,背影清瘦凄凉,小女孩坐在地上玩着一个脏脏的雪糕棍,女儿似乎发现了我的路过,从地上忽地爬起来,朝我跑过来,她站在我的面前,拿起一根黑黑的雪糕棍,笑着说:“哥哥,我想吃,我把这个棍子送给你,我最喜欢的哦。我们交换好不好。嘿嘿。” 她的眼睛死死盯着我手上的雪糕,我反射地退后。风吹来,我感到更热,看着她脏乎乎的手,我的头上汗水更多,心想她智力有问题,便防备地看着她,最后转身拔腿就跑,就怕她追上来,拉着我不放。那天很热,我的心更烦躁。

后来,我经常看见那两母女将易罐、塑料瓶,收在一个个袋子子里,堆在墙角,心想:她们趁着做保洁员的机会捡废品,真会赚钱。赚这么多钱,还问我要雪糕吃,真抠门!幸好我聪明,没有给。

前不久,在小区环保捐款活动中,我看见她们也来了。我心里想:她们来这里干什么?只见这母女俩走到捐款箱旁边,从口袋里掏了好半天,于是一大把硬币投入了箱内,还有几张皱巴巴的纸钞,票面有一元两元的,还有一角两角的。她们微笑着走下台去。

顿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居委会主任对大家说:“这是她们把我们平时乱扔的垃圾卖到废品站换来的钱……”此时,我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免子,脸红通通的,想起自己曾经的奔跑,想起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恨不得钻进地缝。我做梦也没想到,这对母女会有金子般的心。望着她们瘦小的背影,一种自责驱使着我,我感到她们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自己的心是多么的丑陋,多么的脏,比小女孩手上那根雪糕棍还脏!

那天,我专门去买了雪糕,找个那个小女孩,她看见我,远远跑来,依旧甜甜地笑着喊:“哥哥,我想吃,我把这个棍子送给你,我最喜欢的棍子哦。我们交换好不好。”我点头,说:“好!”头顶的太阳依旧毒辣,满头大汗淋淋,可我的心却感到丝丝凉意,微风拂过,我

突然感到自己因为这对母女,长大了不少。

现在,每次见到她们母女俩,我心里的敬意就油然而生,我被她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折服。虽然她们身带残疾,但她们每天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我们的校园环境幽美,不就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像这母女一样;无私奉献的“校园美容师”吗?

在这,我想对这些将校园打扫得干净,将学校美化得幽美的美容师们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奉献,谢谢同学们的心灵手巧!请大家继续爱护环境,拥有一颗金子般美丽的心。

篇二:卖棒冰的故事

卖棒冰的故事

卖棒冰的故事

关于我的哥哥,在《弹弓、渔网、香烟壳》一文中已有交代。生性顽劣,淘气,所以经常被我娘训斥,责打。

哥大我九岁,我对他又敬又畏。爹和娘不骂人则已,一骂人必定电闪雷鸣,扯着嗓子叫嚣。我哥耳濡目染,从小不会好好说话,但凡开口,必吼无疑。以至于到现在都是家里的霸主,侄女每每提及,心里便不甚舒坦。

然,儿时的我,眼中的哥哥与英雄无异。他不仅会抓鸟雀、采桑果子、捕鱼,还会做小生意赚钱。

那一年,我哥大约十几岁吧。高小没读完,便炒了学校鱿鱼,放下书包,不读了!那个年代,读不读书,似乎也没什么大碍,更何况他的心思不在于学堂,爹娘也就没多阻拦。

不再读书的我哥,用木头钉了个箱子,批了棒冰走街串巷地做起了小买卖。卖的棒冰分四种:白糖棒冰、奶油棒冰、赤豆棒冰、麻酱棒冰。价格在3-5分之间。

卖棒冰的叫卖声十分悦耳,“棒冰已到——棒冰”四个字,声音嘹亮,字与字之间拉得很长很长,尤其是“到”字,音调最高,韵脚最长,撩拨得你心里痒痒的。有时候,娘看着我们直勾勾的眼神,会从裤袋角落里抠出几枚硬币,买一根三分钱的白糖棒冰让我和妹解馋。可是大部分时间,任凭那卖棒冰的人喊破了嗓子,娘也充耳不闻。看着那个骑着自行车远去的身影,望着那神秘的装棒冰的箱子,我们的眼神也被拉得好长好长??

因此,当哥也开始骑着自行车卖棒冰以后,我心里是多么骄傲,多么自豪啊!更何况,哥还会给我和妹带来“惊喜”!临到傍晚,哥回来时,经常会有几根没卖完的棒冰,对于我和妹来说,是一件极其开心的事!可是,这开心不能表示出来,因为没卖完棒冰,爹和娘肯定要骂哥哥,哥哥虎着脸,坐在一边闷声不响。我和妹乖巧得很,此时,不能表现得很雀跃,待娘把箱子里的棒冰分发给我和妹时,我俩才拿着这美食,躲到一边偷着乐。

夏日的天气谁也说不准。对于卖棒冰的人来说,最怕下雨。一下雨,生意就差,棒冰就卖不完,会化。

那一天,哥出门去卖棒冰,没多久就下雨了。照理,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可是这一天似乎例外。雨淅淅沥沥的,没完没了。娘在屋里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我估摸着娘在担心哥,除了担心他的身体被雨淋,更担心的是棒冰卖不出去。

果然,还没到傍晚,哥就回来了。人淋得湿透湿透,光着个膀子,头发上滴着水,那件唯一的衫子,被罩在棒冰箱上,估计是想档一下雨水,以免棒冰化得更快。

娘来不及给哥擦一下身上的水,就急着打开箱子,一看,还有小半箱,且软绵绵的,快化了。

娘心疼得一边唠叨,一边叹气,一边骂天骂地骂哥哥。

我和妹开始的时候心里是窃喜的,因为又可以吃棒冰了。可是,看看娘的脸色,再看看哥的样子,便瑟缩在一边,连大气也不敢出。

那一次,娘把那些快化了的棒冰,装在碗里,除了自己吃,还分了些给邻居。

后来,哥好像再没卖过棒冰,我和妹由此带来的“福利”也一去不复返了。

篇三:一根化掉的冰棍

一根化掉的冰棍 杨培瑗

这是发生在一个大热天儿里的故事,在一个胡同里,住着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姑娘,这天下午,小姑娘放了学,回到家里,写完作业,忽然想起了,隔壁的王奶奶,已经感冒,整三天了,不知道现在,她怎么样了呢?王奶奶的老伴儿去世了,她一个人生活,儿子儿媳妇住在挺远的市郊,王奶奶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就没给他们打电话,小姑娘想:应该呀!去看看王奶奶!顺便去帮他,干点活。她来到王奶奶家,王奶奶的病,好多了,奶奶,有什么事,要我做吗?王奶奶抚摸着小姑娘的头,笑吟吟的说:“奶奶呀,没什么事,就是-----就是也不知乍的,这几天哪,就想吃根儿,红豆的冰棍儿,小姑娘一听,跳了起来,奶奶,您等着,我这就去买,说完呢,就像只小蝴蝶,往门外飞去。本来,一出胡同,就有个卖冰棍儿的胖阿姨,可不知为什么,今天,她没在,小姑娘又来到了胡同口的一家,食杂店。可他们只有绿豆冰棍儿,没有红豆的,于是,小姑娘决定到前面,较远的地方去买,终于买到了红豆冰棍儿,她赶紧往家走,这天儿呀,可真热,冰棍,出汗了,小姑娘犯了愁,这,可怎么办呢?她头上的刘海儿被汗,沾住了,汗水从鬓角流到面颊,她也顾不上擦,嗯,小姑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些卖冰糕的阿姨,不总是用一条厚厚的,白棉被,盖住一盒盒冰糕吗?有了,他从兜里掏出手绢儿,盖到了左手的冰棍儿上,可冰棍仍然在迅速的融化,发黏的冰棍水,从她的指缝里,滴落到了地上。此时,王奶奶正躺在床上,突然,门开了,小姑娘泪流满面的走了进来,她的手里捏着一根几乎完全化掉的冰棍儿,严格的说:那不是冰棍儿,只是一根湿漉漉的,木棍儿。老奶奶拉过小姑娘,擦去她脸上的泪珠,孩子,你这是咋的了?奶奶,红豆,红豆冰棍儿全化了,在那个时刻,小姑娘觉得这真是世界上最令人伤心的事了,王奶奶望着小姑娘,好一阵子,说不出话来,王奶奶从小姑娘手里拿到了那根湿漉漉的木棍,就想拿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她爱抚的搂抱着小姑娘,好-孩子,别哭了,现在,奶奶的心里呀,比吃了冰棍儿还甜哪,看着奶奶那慈祥的面孔,满脸泪水的小姑娘,开心的笑了,她笑的是那么美,那么—甜。

篇四:记忆深处的冰棍 阅读答案

记忆深处的冰棍

① 无论是谁,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东西牵引着他回到过去: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种食物。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儿时记忆中,冰凉爽滑的冰棍永远是我的记忆珍藏。

②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夏季,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那时的冰棍品种远没有今天那样繁多,都是五分钱一根的圆柱形冰棍,味道也永远是单调的冰凉甜润。可是,撕开简单的包装纸,将染有色素的冰棍送到嘴里贪婪地吮吸,是儿时的我最惬意的避暑方式,那种高兴劲是今天在麦当劳、肯德基大快朵颐的城市小孩难以想象的。

③炎炎的夏日午后,高温让人绵软无力、昏昏欲睡。这是卖冰棍的小贩们最活跃的时候,他们一天收入的大部分要靠这每日的最高温。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架上托着用泡沫箱子装着的冰棍,他们走家串户地用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冰棍,卖冰棍咯!”

④就像女人对服装没有抵抗力一样,儿时的我经常是这种吆喝的俘虏。有时宁愿冒着被老爸揍一顿的风险,也要缠着他给我买一根冰棍。我从小贩子里小心翼翼地接过冰棍,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让我心花怒放,冰棍冰凉的水汁浇灌着我干涸的肠胃,我浑身舒坦,飘然成仙。人对珍惜的东西总会慢慢享有,有时候,我会把冰棍放在碗里,只为了喝上一口甜丝丝的冰水。

⑤吃了冰棍后,我对包装纸还恋恋不舍。我曾经收集了厚厚一叠冰棍纸,有的是自己吃剩的,大半是在路上捡的,打算用做算术的草稿纸。可惜晒干后的冰棍纸满是水迹,又糙又硬,书写起来非常不便,后来被老妈用作引火纸,付之一炬,也算是物得其所。

⑥一天,又听到卖冰棍的吆喝声,我像听到出击的暗号似的立马跑出来。卖冰棍的人竟是我刚辍学不久的小学四年级同学,大大的草帽下是一颗瘦小的脑袋,满脸热得通红,汗珠滴个不停。同学和我都是一怔,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家里穷,没法念书了,爸妈叫出来赚钱。”他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用兴奋的口气告诉我,卖冰棍可赚钱了,三分钱批发的冰棍每支能赚两分钱。我心想:多好啊!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同学远去,直到那嫩稚的吆喝声再也听不见为止。

⑦晚上吃饭时,我向爸妈骄傲地宣布我“宏伟”的计划:“从明天起,我不念书了,要去卖冰棍赚钱。”老妈笑得喷饭,老爸当即甩我一巴掌,骂我没出息,不想好好读书考大学,只想着卖冰棍。

⑧自然,后来我没有去“卖冰棍”,而是在老爸的严逼下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读个不停。我“卖冰,棍”的愿望没有达到,而老爸却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儿子考上大学。

⑨现在,由于冰制品种的繁多和冰柜的普及,农村里很少再有从事卖冰棍的苦差事了,而“冰棍,卖冰棍咯”的吆喝声,也只有在我的记忆和梦里才能出现,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大快朵颐:

(2)付之一炬:

2.读第③段加横线的“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一句觉得很有意味,说说你的理解。(2分)

3.一根只有五分钱、含有色素的冰棍自然远比不上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但作者为什么吃得那样贪婪,认为能吃上冰棍就是他“最惬意的避暑方式”?(3分)

4.作者回忆小时侯吃冰棍的经历,为什么要插上对自己辍学同学卖冰棍的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一根冰棍的故事

5.看到同学卖冰棍,年纪还小的作者认为很好,“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那么,到底辍学卖冰棍好不好?结合第⑥段的描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

6.文章的记叙顺序是 ,详细描写的 ,重点描写的是 。

7.文章开头说:“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在你心目中肯定也有珍藏的记忆,请选取精彩的内容形象地描述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1)形容事物鲜美,吃得很满意。(2)一把火全部烧掉。

2.句子用了“热辣辣”和“冰凉”两个从感觉上完全相反的形容词,把卖冰棍人的辛苦和冰棍的诱人形象地描写了出来。 3.因为作者小时候,国家正处于十分贫困,食物相当短缺的年代,吃冰棍确实不是一般农村孩子·都能够得到的享受。而作者的冰棍也是在“冒着被老爸揍一顿的危险”的情况下买来的,因此就吃得贪婪,感到“惬意”。

4.为了进一步说明当年农民生活的穷困,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小学生只好辍学靠卖冰棍来养活自己,资助家庭。

5.同学卖冰棍实属不得已,要赚一点钱,需要付出许多辛苦,从⑥段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大大的草帽下是一颗瘦小的脑袋,满脸热得通红,汗珠滴个不停”。

6.倒叙;小时吃冰棍的感觉;见小学同学卖冰棍自己想缀学。

7.略

篇五:6位成功人士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故事 陶华碧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时,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在街边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而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在中国,一瓶280克的老干妈辣酱,网购价格为人民币7.9元;而在美国,亚马逊[微博]卖

3.9美元(约人民币24元)。2012年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人民币37元一瓶)。”美国“老干妈”绝对算的上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市里 2013年,老干妈实现年销售收入37.2亿元,上缴税收5.1亿元。

马云: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都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 第三次高考,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马云曾经还在数学考试中只得到了1分。

后来,马云辞职后换了几份工作,包括做过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的店长助理。1995年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因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那时的马云与其说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一位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的老乡这样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而他还是一遍遍地“对牛弹琴”。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中国黄页

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竞争者,当时最强大的当属本地的杭州电信。实力悬殊的竞争使得马云最终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但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失去决策权的马云完全施展不开手脚。

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远走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中,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

出惊人财富的18人创业团队也合作至今。 诞生了,打造

马云: 8.9%的股份 王健林 马化腾 126亿美元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

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

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竞争者,当时最强大的当属本地的杭州电信。实力悬殊的竞争使得马云最终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但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失去决策权的马云完全施展不开手脚。 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远走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中,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诞生了,打造出惊人财富的18人创业团队也合作至今。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早身阻止 偷井盖视频

宗庆后:家庭非常贫困,共有兄妹5人,父亲因为解放前在汪伪政权下做过职员,回到杭州后找不到工作,全家只靠在杭州做小学教师的母亲的工资度日。18岁,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农场,茶场。再后来,知青下乡,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在茶场种茶、割稻、烧窑,宗庆后一待就是足足15年。1978年,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在校办厂做推销员,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依然郁郁不得志。待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42岁的沉默的中年男子。对多数人而言,42岁已是到了被生活磨得心疲力竭、转而把人生愿望寄托到下一代的岁数了。1987年夏天,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钱,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借来的14万元钱,也不敢全部用完,只用了几万元钱,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代销冰棍、汽水,还有作业本、稿纸等,主要是为学生服务。一根冰棍4分钱,卖一根只赚几厘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开始为人家代加工产品。风里来雨里去忙活了一年,年底一算账,居然有了十几万元的进账。尽管赚了一些钱,但宗

庆后认为,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1989年, 宗庆后带领校办工厂的100来个员工,开始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当时,国内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就连方便面都是稀罕玩意儿。”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经面世便迅速走红。

1991年,宗庆后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兼并了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正式成立。1991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2.17亿元。1994年,娃哈哈响应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兼并了四川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建立了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涪陵公司。此后,娃哈哈迈开了“西进北上”步伐,先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60多家分公司。1996年对于娃哈哈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有经济学家曾认为,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是宗庆后搭建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砖。2014年 宗庆后家族1200亿 人民币 69岁 13年 12年夺得内地首富

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全球捐股第一人”,1958年1月25日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因为吃不起饭,亲生父亲开价50块钱把我卖了。”由养母抚养14年。197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进入乳业工厂,从基层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同时也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成为“中国冰淇淋大王”;1999年离开伊利,创立蒙牛,后用短短8年时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牛根生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企业家,第二阶段是慈善家。全球最早捐股的有3个人,2005年是牛根生,2006年是巴菲特,2008年是比尔·盖茨。世界财富大亨比尔·盖茨和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也已经坚持多年慈善事业。盖茨承诺把大多数财富用于自己和妻子梅琳达创办的慈善基金会,巴菲特则承诺捐出99%的个人财富。老牛与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被并称为“全球四大捐赠巨头”

李书福: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刚刚高中毕业的李书福没有继续求学,19岁就试水商海,1982年,就拿着父亲给的120块钱做起了照相生意,掘到了第一桶金。经营着照相馆的李书福经常买一些零件自己组装照相机。他把自己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制造冰箱

1984年~1986年,任浙江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生产冰箱蒸发器。一开始,李书福就是自己一个人生产,然后装包里,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后来,他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他出任厂长。

1986年,他在自己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牌电冰箱,到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为红星厂生产冰箱、冰柜。“北极花”牌冰箱当时已成为国内驰名产品。而26岁的李书福也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不过,最后其冰箱厂因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而终结了。

怀揣千万元的李书福在放下冰箱厂后,去了深圳“充电”。不过,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不错。随即他就返回台州,又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装修材料。

1989年~1991年,任浙江台州吉利装潢材料厂厂长,生产了中国第一张美铝曲板,并建立了全国第一张铝塑板的生产厂。

1993年,李书福吸取了“北极花”的教训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并率先研制成功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摩托车销量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

汽车制造

1994年,摩托车生意红火的李书福有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造汽车”。刚开始,尽管得不到主管部门的许可,李书福还是在临海市征地850亩,打着造摩托车的幌子,筹建了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1997年,四川一家生产小客车的企业濒临倒闭,精明的李书福看到了机会,最终吉利投资1400万元,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并拿到了小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1998年8月8日,没有准生证的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七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吉利终于获得了轿车生产资格。到2001年,吉利拥有了临海(豪情)、宁波(美日)和上海浦东(华普)3个汽车生产基地,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