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温州金融风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35:14 优秀作文
温州金融风暴优秀作文

篇一:对温州金融风暴分析与对策

对温州金融风暴分析与对策

老板跑路跟“温州模式”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国家经济政策是主因,温州人性格风气是次因

(本人以下分析可能略显浅薄,限于温大民办专科毕业的水平,经济学水平有限,敬请谅解。)

跑路风波从温州集中爆发,到蔓延到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出现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的新闻。还没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完全恢复过来,又一轮经济危机让人惊恐。国家做出快速反应,温总理亲自来温调研,各大媒体轮番轰炸式分析。本人潜伏很久,今天把几点一说为快。

由于长期炒房让温州人在外名声不好,墙倒众人推,开始支持声音少,冷嘲热讽话多。很多工薪市民阶层认为是某些温州老板长期不务实经营所致,不用救市。温州老板们的确一定程度上推高全国房价的房价(高房价本质是政策,温州人只是抓住机会而已),但是资本本身就是追逐利润,问题是出在国家政策。更有甚者所谓财经记者、资深媒体瞎扯到所谓“温州模式”失败云云,真是让人鄙视这些人的学问扎实性

1:什么是“温州模式”?我给资深媒体人解释。 看近几个月报道、电视,所谓资深媒体人,竟然没有一人正确解释温州模式!温州模式就是温州商人吗?就是轻工制造业吗?就是勤奋创新吗?请这些记者、会长都先回家做足功课书行吗。

所谓的“温州模式”就是民营个体企业这种产权清晰的私有经济作为地区经济主体的模式!因为在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是摸得的石头过河,全国在不断减少国有经济比重的同时,各地都在探索尝试其他经济形式。最著名的莫过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三大模式代表了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三股发展方向。但珠江模式是外商投资,一般提到国内经济发展方向,除原来国企外,讨论最多就是“苏南”和“温州”两大模式。 “温州模式”不是因为温州人创造财富特别多,其实温州GDP就连省内的杭州、宁波都无法企及,是其实那个年代背景下,三大经济模式最典型在苏南、温州、珠三角三个地区分布,中央智囊团抓典型做总结,用三个地区来命名三种模式。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事实证明“苏南模式”是行不通,集体经济的产权不清,导致种种弊端,苏南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产权体制改革,集体经济改制成私有经济,书记变成董事长,但“苏南模式”失败不代表苏南企业失败,苏南的企业却不断做大做强,沙钢集团变身民营企业,产值高达1500亿。苏州GDP远高于温州数倍,可以说2000年后,苏南模式已死,国内经济模式只有温州模式。无论苏南还是苏北,无论上海还是浙江、广东,还是全国。方向已经明确,集体经济走不通,都在大力发展民营个体经济。可以说,现在温州模式已经没了,也可以说全国都是温州模式。 注:GDP数据:苏州市 9168.00亿元 ,温州市 2925.57亿元

2:如果是“温州模式”出问题,那全世界经济模式都出问题。 各位记者、会长,如此解释“温州模式”,你还认为所谓这次金融危机是“温州模式”出问题吗?如果“温州

模式”出问题,那全国经济模式都有问题,全世界的经济模式都出问题,因为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私有经济作为发展主体。

二、危机的主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恶化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温州作为私营经济最前沿、最彻底的地区,加上温州人比较大胆的性格,导致危机先在温州爆发。如同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一样,首先是在最发达的美国、德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而不会先在自足自给的殖民地地区爆发一样。我个人分析以下五点国家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原因,导致温州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

原因1: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汇率问题是最沉重的打击!

温州乃至长三角,在国内长期的内需不足的情况下,90年代起,主要从事是对外制造业、加工经济等出口型经济,但是近几年来,外贸环境不断恶化,人民币对外升值,以美金作为结算,销售价已经降低。更要命的是,人民币还对内贬值,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升,对外出口的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极大挤压,一些从事低附加值的出口型企业生存困难。汇率问题就是企业倒闭的最大问题。

原因2:制造业转型升级缺乏动力和资金,房地产业抽调制造业的资金! 在汇率问题的打击下,中国的实体经济要通过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转入新兴行业,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很遗憾,中国房地产的丰厚利润,让实体经济的老板把应该作为转型升级的资金,挪到房地产中去了。

1:2000年后,中国房地产进入狂热期,温州市区房价从四五千涨到四五万,商品房制度改革、地方财政依靠土地买卖、官员以GDP衡量业绩三环相扣,让中国房地产高烧不退。而大量制造业企业却在生存线上挣扎,资本追逐利润,最终老板们的选择将实体经济的资本抽调到房地产行业,实体经济被抽调了资金后,缺乏行业升级的资金,实得企业仍停留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企业运营情况进一步恶化

2:房地产热另外一个恶果,奇高的住宅用地价格最终也带动工业用地价格快速上涨,短短的十几年里,从十几万一亩上涨到几百万一亩,土地成本日益成为新型企业最大资金支出,而本应该作为首要开支的制造设备、科研投入、品牌建设的投入被极大压缩。这二个方面,导致让中国特别是温州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进行行业转型升级。

原因3:投资环境不断恶化,让制造业老板苦不堪言!

1:近几年来,国家政策上上演“民退国进”,只有利润高的行业被国营企业把持,或者就是开始收回经营权。当年山西煤矿让温州商人黯然退场,长三角公路建设也民退国进,国家政策稳定性形同儿戏,投资根本没有保障,让温州商人投资实业情何以堪?剩下来都是国企看不上的传统制造业,又是利润稀薄,最终把温州商人逼入炒楼、炒股、炒金、炒钱(高利贷)中。

2:而在税收、劳动法,特别是税收方面,虽然税率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不断严格的税务执法,让原先有空子可钻的私营业主的税收成本不断上升。主要的税种17%增值税,25%

企业所得税,20%股东个人所得税,还不包含名目众多的其他税种和杂费。相比炒楼那点税费,传统制造业的税费比炒楼的税费高出几十倍,不把制造业老板逼向炒楼、炒股、炒金、炒钱才怪。

3:节能减排、拉闸限电,温州市区我不知道,至少我知道某个县有这样干。你说办个破厂容易吗?其他压力已经够大了,你还拉闸,还要不要人活啊!

原因4:温州伪城市化与高房价,造就了比其他城市更为严重劳工荒、劳工贵、人才荒。 户籍制度、高昂房价,阻止农村人口定居于城市以及城镇,阻止了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定居于东部地区。这就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伪城市化,辛辛苦苦为城市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农民工们,无权住在城市,年复一年的春运,没有归属感的农民工,年复一年的寻找更高工资的工作,中国工人成为最不稳定的一族,因为他们在任何一个工作的地方都不可能定居,永远不能稳定,他们对工作地实际上没有感情,只为赚钱。 这个问题在温州特别严重,温州房价让企业副总级以下的外来员工基本没有买房的可能性。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房价,至少还有这种可能性存在。温州只能提高工资待遇来留住员工。

当长三角、中西部经济开始崛起的时候,温州的就业环境显然不能留住内地民工继续前赴后继赶往圣地温州,温州最终造成了特别严重民工荒、民工贵。

原因5:量化宽松快速转向从紧的货币政策,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个根稻草。

1: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家拿出了4万亿救市资金,国内市场货币充足,贷款也很容易下来,正当温州老板们认为形势大好,甚至很多贷款都花的差不多,货币政策突然转入从紧的货币政策,很多贷款到期后无法续贷。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而有些投入资金炒楼的企业,对政府前几年的房产调控政策,一直认为是纸老虎,没想到这次来真的,顿时傻眼了,资金链也陷入断裂。

2:2011年5月份,已经有传出中小企业倒闭,理性的经济学家认为6月份不能再调整存款准备金,如果再回收货币数量的话,由于贷款优先提供给大型企业,会导致中小企业部分的贷款被减少,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潮,应该是用利率这另一货币杠杆来压制通胀。但央行显然被大企业集团利益阶层说服,不断有所谓的官员解释倒闭潮只是个别,最后出台了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率。(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种银根紧缩的大背景,温州银行界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救援,反而某些银行家与高利贷勾结,进一步压榨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变成更为弱势和困难。

三、温州老板自身一些原因也不可忽视!

国家政策大环境必定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潮。但是是否跟温州老板自身完全没有关系吗?不!温州老板一些独特于其他地区老板的经营方式注定让温州首当其冲!率先爆发危机

1:温州人胆子大,喜欢负债投资,借钱投资。(以前优点这时候变缺点) 从王均瑶起,温州人被冠以胆大包天。胆子大到甚至不按牌理出牌,长期“抬会”的风俗,民间借贷风气尤为严重,我身边的温州生意人甚至说“哪有用自己本钱做生意,本钱肯定是借的!”的豪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创业成功率高,谁的胆子大,谁就能成功。

但是进入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进入滞涨状态下,企业进入精细化经营,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和投资,需要长期管理改进来节约成本、提高技术含量。那种靠拍脑袋、靠大量借贷,没有任何风险评估机制下的赌徒式的投资必定遭遇重创。

2;温州人丢掉专心做事的优点,对新兴技术不感兴趣,浮躁不堪,喜赚快钱。(温州 80年代温州人,长期兢兢业业对自己的领域进行专研开发,能潜下心来,在相对有技术含量的机械行业、电器行业、阀门行业都能获得比较高的成果。对技术对事业热爱超过赚钱的狂热。 现在的温州人早就丢掉了八九十年代的专研心态,已经浮躁不堪,很多现在创业主体70后,80后温州人,都希望快速赚钱,快速发财,还要赚大钱,根本没有心情沉下心研究什么技术,从90年年代电脑电子、00年代互联网软件,刚刚兴起的物联网行业均未涉足。而新技术、新材料、太阳能、LED等行业,也只有少数温州企业坚持在专业的领域慢慢发展。更多人希望在传统行业、投机行业、奢侈品行业捞得第一桶金。

3:攀比风严重,把心思花在个人奢侈享受,赌徒心态重。(这个算是老传统了)

私有经济发达,老板数量众多,导致了温州攀比风盛行,一个相当规模很小的工厂,老板没有把钱投入公司再生产和技术开发,反而买多辆豪华轿车,买豪宅,奢侈消费,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攀比风跟赌徒心态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地方奢侈浪费盛行,赌博之分肯定盛行,赌博从另一方面是攀比的升级。因为真正不把钱当钱,就去赌博吧。温州人是否喜欢赌博,不用我说吧。因为赌博造成公司资金困难,甚至卖掉公司的也不在少数,而赌博赢来的钱,也不会珍惜,都贡献给宝马奔驰保时捷的车行了。所以赌博是双输,无论赢和输,社会财富会迅速扔掉奢侈品消费中去,受益的只有国外的奢侈品厂家。

四、 温州经济未来,政府和社会应该做哪些努力

无论是分析国家层面,还是温州社会风气层面,目前已经造成这次经济危机,骂政府无能,骂老板奢侈浪费,都于事无补。我个人提的一些应对方法,也许明知政府不会采纳,不会实施下去,但是还是想说说,这些方法也许能带温州走向光明的未来。

1: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增加企业授信额度,应对汇率问题。&

人民币继续升值将在接下来成为趋势,解决汇率问题,目前只有转型升级一条路。低附加值行业肯定会向中国内地,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政府只能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只有生产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应对通胀、应对人民币升值等诸多问题。这个没有办法。 2:对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房地产绑架国家经济的恶果已经显现,不能再犯这种错误。 不断攀升的房价,房地产的虚假繁荣。我在之前环境已经分析,房地产在资金、用工、情感等多头打击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破产,如果要救实体经济,房地产调控一定不能放松。只有在房地产上赚不到钱,而国家又出手救制造业,资金才能慢慢回归实体经济。 / 3:监管贷款资金流向,严防贷款流入房地产、股市、期货等投机行业

不能把钱贷给资不抵债的公司上演新一轮资金唐式骗局,那是饮血止渴!必定导致更大一轮经济危机,而是要把钱贷给真正需要钱的实体经济。并严格控制贷款资金流向,严防贷款资金重新流入房地产、股市、期货等投机行业。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温州未来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严厉打击银行系统人员与高利贷勾结,压榨中小企业行为发生。

4:建设大型农民工廉租房社区,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问题,让劳工资源在温州稳定下来。

从温州层面上,温州跟长三角、跟珠三角、跟内地争夺熟练的农民工,现在我们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工资相差无几,但是我们生活条件差、劳动法执行差、落户买房毫无希望。政府要明白不是争取今年农民工来温州工作,而且争取大量农民工移民到温州,定居下来。成为温州企业稳定的劳动力来源。9

新型的工业区建设,应该配套大量农民工廉住房小区,目前工厂配宿舍的模式,根本不能给农民工家的感觉,圈子小,污染重,设施不完整,而且工作流动导致没有了住处。建成的农民工社区,并配套公办幼儿园、小学、中学,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医疗问题,把农民工社区建成新型镇,大型社区。这样的农民工才会真正变成城市工人,稳定下来,这样就算是外地开出更好的工资,也不会轻易离开

5:积极扶植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大型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成长起来,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原始动力!从2000年后,在温州已经很少看到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了,但是在北、上、广、苏、深等地却看到很多微小企业快速的茁壮成长,这个跟温州政府长期重视规模企业,忽视小微企业发展有很大关系。目前连温州下级县企业冠温州名需要100万注册资金,而台州早就废除了这一条款,而湖北更是废除了冠省名的资金门槛。从这点细节,也反映出市政府对微小企业的忽略。建议政府对微小企业在税收、政策上更大的支持,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

我是很支持陈书记的拆违工作,但是拆违的同时,我们小微企业怎么办?温州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一亩厂房,小微企业根本无力消费,就算有能力,也是极大打击企业实力。我认为应该学北、上、广、苏、深,由政府或村组织建设大量标准厂房,廉价出租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建设科技园区,廉价出租给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使用。而目前很多温州科技园是挂羊头卖狗肉,完全只是企业行为,只看重眼前的租金收入,甚至只是借建科技园,把变工业用途为商业用地的,这点要彻底改变。

6:放开一部分民间借贷,严格打击超高利息的高利贷

对于民间借贷,不能简单的打击了事,我赞同谨慎的开放疏导。任何事物有两面性,这几天报道,好像政府开放一些民间借贷的机构,但是也限制高利贷的过高的利息。我觉的这点很可喜,至少政府明白不是简单打击,要把民间资金引导到合适的地方。

7:引导社会风气,抵制奢侈攀比消费从官员做起,限制高负债企业奢侈浪费。( 温州的社会风气不是一天变成的,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停车场豪车不断。温州奢侈攀比之风已经影响温州经济的健康发展。公务员的消费是社会的风向标作用,应该对于公务员奢侈攀比之风给予限制。 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企业法人资金监管体系,对于不把贷款投入公司运营,而投入投机、奢侈、赌博浪费的企业老板,降低信用评级,减少贷款发放。对于已经高贷款高负债的企业,应该限制其购买豪车、豪宅的个人奢侈品。

篇二:温州金融危机 金融学分析

温州金融风暴对我们的启示 温州正处于风暴中。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的“逃离”成为温州民间金融风暴的标志性事件。疯狂的民间借贷导致了当地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链的可能断裂的巨大危机之中。。在温州民间借贷中,中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介是指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公司想赚取更大的利润违规操作,由于违规操作多在公司账外,很难监控。中介非法集资,违规放贷是本次危机的直接诱因,更使重灾区。

回顾2011上半年,在宏观政策对流动性收缩的同时,向银行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盛极之时,堪称全民放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二季度调查,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 更富有“温州特色”的是,由于当地公务员拥有特殊的信用等级,单凭信用就可以借50万元,加上向银行抵押屋子贷款100万,每个公务员平均都能不费力凑200万,加入放贷大军。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个银行或多或少、变相涉及民间借贷。最明显的就是,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巨大差异,导致很多贷款流向民间贷款。截至调查时,温州已有89%的家庭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占温州全市银行贷款额的20%,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

温州民间借贷由来已久,大部分温州民营企业都是依靠民间借贷的支持发展壮大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30年间各种非国有经济被强制取消,一切收为国有,在金融领域,更有中国国有独资银行占绝对统治地位,由于一切按计划,生产靠指令,并没有资金短缺的担心,也没有自筹资金的必要。对私人企业而言,由于国家强令禁止,所以也不存在资金需求,供需结构在计划经济的严格限制下达到了均衡。

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随着管制的放松,一批非国有经济经济力量的蓬

勃发展起来,他们以市场需求瞄准大众的需求,迅速成为市场的生力军,这些民营私人企业为了某求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他们迫切需要后续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却无法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处得到帮助。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某些产生与特定时期的国企,他们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法则也无法或不愿进行改革,却能从银行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其实,国有银行也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对生机勃勃的非国有经济,一方面想贷款,另一方面又因为民营经济规模小,有较大的潜在风险,不符合商行的贷款要求。对某些死气沉沉的国有企业,一方面不愿贷款,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规范与各方面压力而不得不贷款,在公有制条件下,当政治需求与市场需求发生冲突时,一般总是前者占据上风。

其次,风险投资也帮不上民营经济太多的忙,我国的风险投资产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期短,规模小,不甚成熟,它们不屑于陪着被投资企业渡过漫长艰难的创业期。再次,民营想同过股市融资更是困难重重,中国股市设立之初,就把国企脱困减负放在首位,这是定位上的错误,股市的最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的流向应由市场说了算,人为的把国企放在了特殊的位置上造成了许多不正常的后果。于是,一大批民营企业被挡在了资本市场的门外。带有利益倾向的政策粉碎了大多数民营企业想通过股市融资的梦想。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手中的闲钱越来越多,其实存银行只是有钱人的一种无奈选择,他们更渴望丰厚稳定的其他投资渠道。于是市场资金富于方与缺乏方都希望存在一类金融机构,他能在官方正式的金融机构的触角不能到达的区域,为社会闲散资金与需求者搭起一座桥梁,这就是市场期望,基于市场这样的期望与要求,民间信用应运而生。总的来说,民间信用是旧的制度与新生的市场经济力量之间的产物。

对于温州金融风暴,主要归结与以下几种原因:

1、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温州乃至长江三角洲,

在国内长期的内需不足的情况下,90年代起,主要

从事对外制造业、加工经济等出口型经济,但是近几年来,外贸环境不断恶化,人民币对外升值,以美金作为结算,销售价已经降低。更要命的是,人民币还对内贬值,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升,对外出口的的行业的利润空间收到极大挤压,一些从事低附加值的出口型企业生存困难。原材料上涨了,但是要提升终端产品的价格却是很困难,很多企业面临着不涨价等死,涨价快死的状况。温州的企业原来采取的就是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策略,如果产品提升价格而别人没有提,那么企业的业务全部会被人吞食掉,那个企业也就没办法生存了。所以,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承受不了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倒闭。

2、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失策: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

机,导致国家拿出了4万亿救市资金,国内市场货币充足,贷款也很容易下来,正当温州老板们认为形势大好,甚至很多贷款都花的差不多,货币政策突然转入从紧的货币政策,很多贷款到期后无法续贷。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而有些投入资金炒楼的企业,对政府前几年的房产调控政策,一直认为是纸老虎,没想到这次来真的,顿时傻眼了,资金链也陷入断裂。在这种银根紧缩的大背景,温州银行界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救援,反而某些银行家与高利贷勾结,进一步压榨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变成更为弱势和困难。

3、 温州老板自身有一些原因也不可忽视!国家政策大

环境必定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潮。但是温州首当其冲,率先爆发危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温州人胆子大,喜欢负债投资,借钱投资,长期“抬会”的风俗,民间借贷风尤为严重。现在温州人已经浮躁不堪,都希望快速赚钱,快速发财,根本没有沉下心研究什么技术等,更多的人希望在传统行业、投机行业、奢侈品行业捞到钱。还有就是温州人的攀比

风严重,把心思花在个人的奢侈享受。在温州,很多老板买豪华轿车,买豪宅,奢侈消费,不把钱投入公司再生产和技术开发,这种现象很普遍。

4、 在汇率问题的打击下,中国的实体经济要通过行

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转入新兴行业,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很遗憾,中国房地产的丰厚利润,让实体经济的老板把应该作为转型升级的资金,挪到房地产中去了。2000年后,中国房地产进入狂热期,温州市区房价从四五千涨到四五万,商品房制度改革、地方财政依靠土地买卖、官员以GDP衡量业绩三环相扣,让中国房地产高烧不退。而大量制造业企业却在生存线上挣扎,资本追逐利润,最终老板们的选择将实体经济的资本抽调到房地产行业,实体经济被抽调了资金后,缺乏行业升级的资金,实得企业仍停留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企业运营情况进一步恶化。房地产热另外一个恶果,奇高的住宅用地价格最终也带动工业用地价格快速上涨,短短的十几年里,从十几万一亩上涨到几百万一亩,土地成本日益成为新型企业最大资金支出,而本应该作为首要开支的制造设备、科研投入、品牌建设的投入被极大压缩。这二个方面,导致让中国特别是温州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进行行业转型升级。

综合上述几种原因,中小企业由于疯狂的借贷,中介公司的违规操作,利润空间的降低等,使企业由于还不起高额的民间借贷利息而导致企业倒闭!

温州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都是外向型企业,通常直接出口或者外贸公司出口。而温州的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就是一旦中小企业倒闭,我国的失业率就会迅速上涨,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出口贸易额降低。其次,温州式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的房地产方面影响也很大。众所周知,一提起房

地产,大家都会想到温州人,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了上海,3天买走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温州资本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随后几年,约2000亿元温州的资金投向各地的房地产,其中北京上海两地集中了1000亿元。此外温州资本先后大举进入了杭州,青岛、重庆沈阳等城市。其中大多数温州人是通过贷款来投资房地产行业,炒房行为引起高房价。不断攀升的房价,房地产的虚假繁荣。温州现在资金紧缩,并且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直接导致一波抛盘潮,房地产本身就已经呈下降的趋势了,温州的抛盘潮直接导致了房价下降速度加快。

启示: 一、聘请专业法律人士介入民间借贷具体业务;

最近几年,民间借贷法律纠纷越来越多,专业法律人士介入民间借贷的法律业务的也越来越多。前些年,民间借贷一直由中介主导,而很多中介机构根本没有金融资质,没有资格承揽此类业务,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危及债权人利益,专业法律人士介入民间借贷提供法律服务,将会提供更为完善的借贷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债权人的资金安全与合法利益,一旦发生纷争,有助于及时维权。

二、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实力;

债权人把款借出去,是为了生财取利,并不是为了跟债务人打官司,因此很有必要在借款之前考察一下向你借钱的人有没有还款的能力和实力,然后权衡利弊,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纠纷的几率。

三、了解债务人的借款用途;

很多债权人借款不问用途,很多民间借贷机构为了达成协议抽取佣金,也往往不去过问债务人借款用途,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为了保障资金安全和借贷利益,债权人有权利也有必要了解债务人的借款用途,盲目借贷的后果往往是走上法庭去被迫维权。

四、了解借款人的借款担保状况;

篇三:罕见民间金融风暴席卷温州 政府急救高利贷危局

罕见民间金融风暴席卷温州 政府急救高利贷危局

appmc66 2011-09-30 07:11:41 相关标签: 融资 年金 人民币 兴业银行 统计局

一直被冠以民间资本“晴雨表”的温州,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 9月20日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的离境出走似乎是一个标志。胡出走第二天,温州9

家企业主“跑路”。

接下来的9月27日,温州某企业老板沈某被曝从该市顺锦大厦22楼跳楼身亡,温州

企业主所选择的方式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从“跑路”升级为“跳楼”。

“温州现在碰到的困难甚于2008年金融危机。”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直言。

昨日(29日),温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温州将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应对企业倒闭和民间借贷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家韩志国昨日上午通过微博透露,“温州信贷危机

如处置不当恐酝酿中国式信贷危机。”

“民间借贷超出相对安全范围”

《温州日报》官网瓯网刊发的新闻发布会内容显示,企业总体运行良好,但企业关停倒闭呈现从年初个别逐步向群体、由微小向中小型企业蔓延,并有扩大趋势;企业关停倒闭对

银行业机构产生的影响还只是局部问题,但潜伏的风险不断增大。

发布会还透露,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据法院部门统计,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加25.73%。1~8月份,该市公安部门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17起,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涉案金额5.5亿多元。

其中8月份发生了3起,涉案金额7339万元。

发布会消息显示,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左右。今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8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首次突破25%,比年初提高2.08个

百分点,9月份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又升到25.44%,处于阶段性高位。

“民间借贷中,往往利息越高,潜伏的风险越大。”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目前,民间借贷超出了资金链条不能拉到很长、没有多少中间环节的相对安全范围。 据了解,截至8月底,温州全市银行存款余额7332亿元,同比增长12.23%。而在企业密集、民间资本活跃的龙湾区,数据显示,该区8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6.9

1亿元,同比增长25.7%;鹿城区也出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加的现象,城区金融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该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70.6亿元,同比增长25.0%。

“这意味着受恐慌因素影响,部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储蓄。”马津龙认为。

确保银行业不抽资压贷

9月2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与企业对接,保证温州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下一步,温州将组织25支工作组,每组由一位副县处级干部带队,进驻温州25家市级银

行业机构,协助银行业做好银企融资对接,确保银行业不抽资、不压贷。

在信贷资金保障方面,《意见》明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从现在起,银行业机构要按照企业信用等级不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此次银行支持企业是短期政策且贷款新旧有别,原来贷款不能享受现在优惠),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30%;对已出现危机的企业,也要尽可能给予资

金帮扶,支持重组。

《意见》称,对资金确实困难的企业,缴纳税费时经申请审批后予以展期。要进一步规

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对于已经出走的企业主,温州市还表示,敦促其尽快返回,组织处置;对继续回避的,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强势介入,严查快办;对恶意久薪,搞“假倒闭”、“假出走”、“假破产”的,要从严从重处理。企业主管部门、银行业机构和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必要时控

制相关人员出境。

与此同时,《意见》也对民间借贷作出规范要求,如加强典当商行、担保公司、各类投资公司、寄售行、旧物调剂行等的管理。近期暂缓各类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审批设立。加强风险防范,各类经营费率、业务手续费等严格控制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防止出现非法金融活动。对顶风作案、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

起。

同时,支持在商业银行基准贷款利率4倍以内的正常民间借贷,对在规定时限内自行

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并退出非法收入的利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呼吁削减借贷中间环节

“温州目前出现的问题不正常,主要是区域性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1~8月份,私营企业实现利润8871亿元,同比增长4

5.6%,银根紧缩,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情况,温州投机气氛较浓厚,目前市场波动比较大,

呈现出现危机较为严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戴志敏则认为,温州问题现在已经暴露出来,温州企业投资遍布全国甚至海外,投资产业多元化,可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政府出

台的只是临时性政策,关键要靠企业自己。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日前建议说,中国的监管体制为了适应民间的发展,也有必要从“单线多头”的监管向“双线多头”式的监管转变,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监管,在地方政府这一级建立单独的监管机构,来对区域内的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监管。 在呼吁政府规范民间融资的同时,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常务会长、温州市侨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溪认为,中间环节不仅抬高了民间利率,而且扩大放贷范围与风险,可以建立类似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模式,借贷双方皆有保障,资金通过银行直接流向借方,这

或许也是一次较好的尝试。

篇四:关于金融危机对于温州经济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融危机对于温州经济影响的调查报告

?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正在席卷全球。中国的些许内陆地区也许因为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条件不够发达,以及从事的行业性质等原因并不能那么深刻地感受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但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 ------浙江温州,影响却颇大。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题目作为我此次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因为我切身地体会到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父亲是在温州从事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的个体经营户,在父亲工作的废旧金属市场里,总共有100多户与父亲一样身份的个体商。而在金融危机开始正式席卷前,废旧金属回收行业行业就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因为废镍、废钛、废不锈钢等等金属的价格一路下跌,父亲从2007年的9月份开始便待业在家,一直到现在的2009年,行情一直得不到回升。更有甚者,在废旧金属市场里,有些个体商甚至因为废旧金属价格暴跌而亏本将近上百万元。正因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家庭的影响颇为巨大而且深刻,所以我选择了这样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 鉴于我所了解的只是金融危机对于废旧金属行业以及我家的影响,故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具体方式包括:

1、我在校内网(校内网是一种面向全国在读大学生的网络页

面,各大学生在该网络上注册账号后,便可以拥有自己的主页进行互相交流学习。附地址:www.xiaonei.com)上设置了一个投票选项,用来作为对于金融危机影响的初步了解。附截图:

投票网站:

(http://abc.xiaonei.com/knowabc/investigation/Voted.action?invID=2588814)

2、除了在网站上进行投票调查以外,我还前去温州市永中镇第三小学、温州市越秀中学以及我的母校浙江省龙湾中学三所学校,分别抽取一些班级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见附件)

温州金融风暴

3、除了以上两种形式的调查外,我还上网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关于温州经济在金融危机下的影响的相关报道和文章。

4、同时,我还采取访谈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为此我咨询了曾在温州私营企业工作,目前已经退休在家的舅公。因为舅公是家族里面学识最渊博的人,也是见证并且为温州经济发展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老一辈。而目前舅公虽退休在家,但是却天天阅读报纸,观看电视新闻,所以他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也是见识颇多。

? 1、网络上开展的投票,82%的同学认为金融危机带了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影响,只有18%的同学认为影响不大,或者完全没影响。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带给温州的影响,还是普遍地存在于温州市民的现实生活中。而通过该网络投票的进行,我也初步地对本次主题进行了相应的了解与认识。为以后开展的工作打下基础。

2、在三个学校派发的问卷总共合计100份。共收回实际有用问卷89份,现将问卷各个题目的所选人数统计如下。单位(人)

? 通过以上四种调查研究形式的开展,不仅使我的想法更加完善、全面,而且让我对金融危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我所整理得到的关于金融危机带给温州经济的影响归纳如下: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先行者的身份,全市民营企业数不胜数。就我附近的同学以及朋友的情况而言,十人中,至少有五人的父母是在经营家族企业或是个体经营户。面对如此大的规模,金融危机来临时,民营企业受害力度也是最大。

如调查问卷所示,将近91%的家庭是个体户或是经营民营企业。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温州最具代表性的两家民营企业-----康奈集团与正泰集团也都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康奈集团的销售额比同期增长5%,增长幅度下降。而正泰集团2008年9月份的利润增长开始放缓,11月份的利润增长率已经降为一位数。由此可见,连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都受影响到此程度,其他企业的受影响程度可想而知。

而具体的受影响程度有多少呢?我觉得可以用下面这组数据来说明问题:2008年9月份,温州市政府委派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温州市36个工业镇和1800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

现其中停业的有1460家,占企业总数的8%左右,倒闭的企业有304家,占企业总数的1.6%。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作为与外省乃至外国贸易交流的门户,外贸进出口行业一直比较旺盛。与舅公交流后我发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温州市的进出口情况同样令人担忧。舅公透露说,目前的报纸,以及电视新闻都有相关报道。目前温州市2008年1到10月份的进出口同比下降了7.9%和14%。而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舅公降调,温州的外贸企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是该保住市场,还是该保住效益。而该保住市场,还是该保住效益,这两条路子,具体解释便是如此:

1、保住市场。也就是说这部分企业降低自己外贸产品的降格,有些甚至得降低到生产成本一下,以此来保住自己产品的销售市场,保证自己的产品不被淘汰。但这个措施,有个致命缺点,便是企业得不到效益的不断增长,甚至会出现亏本经营,入不敷出的情况。

2、保住效益。这也就是说外贸企业保持自己原有产品的价格,继续推进自己的外贸出口。但是这个措施,有风险,主要表现在,在保住效益的同时,容易失去市场,在当今的形势下,仍旧保持产品价格便会很容易丢失市场,从而失去一大批的消费群,最终被市场淘汰。

篇五:关于温州与宁波的金融危机

温州与宁波的金融“地震”

摘要: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收紧,一场由民间高利贷引起的严重的金融风暴在2011年秋袭击了温州,波及面之广,态势之严峻,而另一民营经济的重心城市——宁波的经济金融秩序相对稳定。于是,温州市政府和宁波市政府都纷纷出台相观激励政策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维护本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温州民营企业 民间高利贷 宁波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

融资困境 应对措施

正文:2011年,金融危机再次席卷了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浙江民营经济的重心城市——温州和宁波市,也在本次金融“地震”的泥潭里打滚。如今,民众们可以知晓温州的民营企业已经受到严重地打击而宁波的民营企业经济相对稳定。那为什么本次的金融危机对这两个相邻市造成的影响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一、 造成温州和宁波的金融危机的原因

1、1融资问题

温州的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由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造成企业资金链断链,向民间借高利贷,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倒闭。近年,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以至于发展需求不足。中小企业不仅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比较难,而且民间的融资风险高成本高,还有一些农村信用社、乡镇银行的还在发展中,体制不完善。所周知,温州企业是自发形成的由民营企业组成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在曾经的企业创立阶段,由于正规金融融资困难造成的信用约束显著,温州企业家则通过民间借贷起家,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压力。因此在2011年,温州企业也是调动了民间的金融机构,打算缓解资金的短缺。可是民间的金融是十分动荡的,不完善的,而且利率很高,温州老板承受不起而“跑路”了,出现了“三逃”现象:中小民营企业的倒闭和逃跑、担保公司逃跑、银行逃跑。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隐现了,不仅造成金融“地震”,而且造成了信任危机。

也由于部分企业不务正业,转实为虚,将企业融资用于放贷,炒房等,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这么多因素的积累结合促成了温州金融风暴的内驱力。而且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根据相关的数据,2011年民间规模为1100亿元,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高达40%,表明许多温州中小企业其融汇的资金,并非由于自身扩大生产,而是进入投机行业,如房地产之类的。因此企业自身负有责任,不扎扎实实做好制造业,而过度倾向于房地产之类的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业

但是宁波企业却与温州的状况不同。作为东部沿海城市的宁波,经济比较发达,贷款体制比较完善,在商业银行的融资相对轻松。而且宁波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乡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体制发展较完善,支持企业融资,因此宁波的民营企业的融资不像温州那样困难重重。同时,宁波也不存在像温州这样的民间金融借贷和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各种高利率、信任危机等类似的问题。

1、2政策

我认为温州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政策没有对温州企业给予支持和温州市政府出台的政策的滞后。2010年以来中国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引燃温州民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造成了更大的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因为从宏观政策环境来看,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地震”,政府更依赖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社会资源更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温州中小企业“挤出效应”明显。同时为应对金融“地震”,政府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楼市和股市泡沫开始膨胀,制造业企业丧失发展主业的动力。因此,温州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将资金抽离进入楼市和股市,即便是贷款难问题有所缓解,中小企业业主更愿意将银行贷款转投向楼市和股市,以获取行业外的高利润。根据温州市经济普查数据,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分布中制造业占42.4% ,个体经营经营户也集中在工业(27%)、批发和零售业(46.6% )。温州中小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虽然温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来支持发展服务业,但由于政策出台滞后、实施还不到位等原因,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得到的政策支撑还很不足。

然而相反的是宁波的企业在这场金融“地震”里却是得益于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宁波企业充分利用了国家、浙江省、宁波市出台的产业政策,适时集中相关资源,加快现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比如宁波市安排外贸扶持资金超过5亿,并在出口信保和金融信贷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还搭建了外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建立了外贸企业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因此,在金融危机下,良好的政策和市场为宁波民营企业提供了保护墙,使得宁波企业的总体情况较平稳。

1、3经济开放程度

虽然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但是温州市的经济开放程度不高,民营企业的外贸进出口远不如宁波的发达。温州大多民营企业是从事对外贸易加工,没有自主创新的品牌,开放经济的困境必然对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事实上,温州开放经济过去过度依赖于“侨贸”,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举步维艰,成本也很高,存在很多障碍没有得到清除,金融危机背景下,这方面问题突显出来。

宁波市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开放型港口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而且经济向外程度比较高,它的外贸进出口程度较高,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从事外贸进出口的工作,也吸引很多的外商投资。

1、4人力资源

温州一直是缺乏人力资源的,特别是在技术人才、高端人才的稀缺局面还是没有得到完全改变。。由于温州市中小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结构性短缺突出,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而且企业制度建设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对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视和管理不够等等造成了人力资源的短缺。当然,温州高校的层次还不高,回温、在温、来温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和质量上还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温州中小企业没有好的人才,它的发展也就受到制约。在金融“地震”来临之际,中小企业便受到严重地影响。

而宁波在人力资源这方面就很充裕,可谓人才济济。宁波拥有很多知名的高校,如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理工等等,各高校都培养着本校的精英人物,涵盖多个领域。因此,宁波的民营企业能够招聘到好的人才为本企业服务。宁波民营企业自身在不断的改进和体制的完善,在金融“地震”之际,能够力挽狂澜。

二、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2、1温州市的应对措施

温州受到金融“地震”的严重冲击,政府当即采取相关的措施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

(1) 温州市政府的第一步措施: 正式出台 《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推出八条“组合拳”措施。其中的重点,在于要求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银行今后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30%,贷款增速要高于平均水平。银行贷款政策要向中小企业倾斜,扩大抵押物范围,提高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同时还要确保银行资金不会流入民间借贷市场。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企业,《意见》要求重点保护受牵连的企业,防止出现连锁反应。对于行业内出现资金运作困难的企业,由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使损失降到最低。对于最受关注的如何规范民间借贷问题,《意见》提出下一步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将温州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到100家,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在扶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同时严格整治非法担保公司等。(摘自解放日报)。

(2) 温州市政府的第二步措施: 做出了打击借贷非法行为的决策。据温州市公安局介绍,将严厉打击下列几种非法行为:一是有债务危机的企业主和非法集资人员逃匿行为。对有债务危机且有出逃迹象的企业主,公安机关将切实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已经出逃并造成后果、涉嫌犯罪的企业主,将组织力量进行全力追逃,依法进行查处;二是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突出对涉及金额大或故意隐匿、转移财产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类犯罪的打击,最大限度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三是暴力讨债、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逃避支付员工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经劳动保障部门等政府相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将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查处;五是哄抢企业财务、堵塞交通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以讨薪为借口实施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和哄抢、损坏公私财物等行为,将依法予以查处。(摘自新华网)。

(3) 温州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众所周知,“温州模式”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小民营企

业成长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业化模式,既有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地方和产业组织特征。温州市只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温州中小型企业应进一步发展“温州模式”,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善机制,发展开放经济,发挥“世界温州人”的资源优势,才能更好更快的走出金融“地震”这个“冬天“。

2、2宁波市的应对措施

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宁波被虽然没有被此次的金融“地震”严重地打击到,但是宁波市人民政府对此事毫不松懈,也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1)宁波市政府发布了宁波中小企业扶持新政策,即为税收支持、专项资金、社保扶持、拓展市场、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兼并重组、解决转贷困难、鼓励民间投资、优化企业服务、逾期贷款调解、产业链培育、宣传引导等几项激励政策。(摘自8718专题报道)。在这些有效及时的政策下,宁波的民营企业才没有出现温州民营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不良现象。

(2)宁波市政府的明白了是民间高利贷引发了温州市如此严重地金融危机,于是为了加强管理宁波市的民间借贷秩序,积极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一、加大督促引导,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支持 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改进优化金融服务 三、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 四、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建立多渠道融资格局 五、规范民间金融秩序,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六、维护金融生态,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摘自宁波市8718公共服务平台)。因此,宁波的民间借贷是不受温州的不良形式影响的,是良好有序的。2011年在全宁波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宁波市金融机构坚持“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下,存贷款余额双超万亿元,全年贷款新增1263.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宁波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3)、积极创新是宁波民营企业“过冬“的最好粮食。宁波商人是在逆境中成长的,是在危机中新生的。在如今的金融“地震”面前,宁波民营企业家要坚持科技创新,做好实体经济,实现管理创新、研发创新;宁波民营企业要做到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创新升级,敢于进行草根创新,发扬“山寨”精神,更要加强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的活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实现民营企业的大转型。只要企业能保持有效的创新,就能最大限度的化解金融危机。这些都是企业“过冬”的最好“粮食”。

三、 总结

在2011年的金融“地震”中,虽然宁波和温州的民营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之后,但是之后,温州市和宁波市的民营企业还是能够跳出金融危机这个大泥潭。毕竟这两个市的经济基础还在,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鼓励政策推动下,在民营企业家的坚持奋斗下,相信民营经济会逐渐恢复并再次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民营化之路——轨迹与现象的理论解释》金祥荣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经济突围——金融危机下的生死转型》吕英胜、林汶奎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百度百科:/FixService2093-31855.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7770ea8471fe910ef12df81a.html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