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呼唤绿色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5:34 体裁作文
呼唤绿色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呼唤绿色作文课堂

呼唤绿色作文课堂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有幸赴汉参加了第三界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论坛活动,聆听了“南派”、“北派”及“中部”几位专家代表的课。他们教学流程的美,教学气氛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学情感的美,教学板书的美,在我的心中产生一种震撼和愉悦,荡起了朵朵浪花。

湖北武昌实验小学胡绨老师主讲的《威尼斯的小艇》,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有紧张激烈,也有舒纡舒缓;有引吭高歌,也有低吟浅唱;有强弱的交错,也有节奏的交换,使学生在“和谐、均衡、完整、有序”的教学结构中得到美的享受;她满腔热情,用知识的营养去哺育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爱的光芒,充满亲切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去体会到有一股爱的清泉从心田流过的美感;他的板书不仅体现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的具体体现,整个板书就构成一幅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图案。

从教学的意图上来说,她上的这节阅读课其实是一节作文指导课,把作文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课上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好、方法、特点。她围绕文本威尼斯有“说不完的情趣”这句中心句进行解读,让学生感受小艇的样子有说不完的情趣,船夫驾驶技术有说不完的情趣,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有说不完的情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结构是先具体后概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通过让学生读、探究文章的首尾两段,掌握了文章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扣住小艇的“长、窄、深”,围绕船夫驾驶技术“操纵自如、平稳、速度急快”,感受威尼斯夜晚的静谧,领悟到文章的表达特点----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以关联词“不管??总能??总能??还能”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围绕小艇的“长、窄、深”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趣。

要把语文教学围绕作文来展开,主张阅读课上进行小练笔,围绕作文开展系列活动。胡绨老师在课后布置一个小笔练,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训练)到极度,就是这种理念的诠释。

作文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跑在前头,学生拖鞋、带帽地在后面跟啊跟。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课,就是学生在前面一路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表达形式,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看到学生的表达出了点问题,或没有把握好火候,摔了跟头,教师见了喊停,包扎一下,调整一下。上讲评课,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最有力的起点,研读学生的作文,就是号脉,就是诊断。不号脉就开处方,这种医生是要害死人的;这种作文教学,是要害死学生

的。讲评课,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而是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下准药,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精彩点,由此引发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

目前作文教学的三个误区是:(1)、没有把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作文的源泉,分不清儿童与成人的生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过高;(2)、不知道要求学生写什么?只要把想到的看到的写出来,就行了,其实这样的文章未见得是好文章。这里有一个水平问题,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3)、作文教学是孤军作战。只凭每周的两节作文指导课是难写出好作文的。

针对这三个误区,杨教授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的三个策略:(1)关注童心。就是贴近生活,走进儿童心灵世界,关注儿童文化,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丰富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原生之“竹”转化心中之“竹”,转化笔下之“竹”,写学生会写的,想写的。(2)关注综合。就是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与思考、表达与想象的能力。(3)强调评价。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巧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管建刚老师主张写作是要与人交流的自我表达即称学生的习作是作品,既然是作品就应当发表。要想发表就应当多修改,他强调多改强于多写。他具体的做法,教师每日简评(积累素材),学生每周一稿,周一初选,入围的作品,盖初选录用章,周二终选,学生经过多次修改后,教师以编辑部的名义,颁发录用通知单,一旦被《班级周刊》选用,学生会得到“稿酬”。教师根据作品的文字技巧、文心技巧(说真话)刊登在《班级周刊》的精华版、升级版、大众版上,再由此得到相应的奖励,免做家庭作业一次、免考单元考试一次。这种评价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是拘限一种形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有的提倡以写日记代替作文,有的主张以写童话的形式为训练方式,还有的利用影视进行教学等,但不管是那种形式,只要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都可借鉴,都需要去探索、去研究,去攀登。呼唤绿色作文课堂,成就儿童作文的梦想。

篇二:为作文呼唤绿色

为作文呼唤绿色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

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作文教学便陷入这“一切为了”的泥淖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这种“灰色作文”把学生捺入形式主义的樊笼,套上教条主义的桎梏,泯灭了灵性,熄灭了灵感,扼杀了兴趣。

如何使作文由“灰”转“绿”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绿”在一个“真”上;切身体验,“绿”在一个“悟”上;为做人而写,伴人生而在,“绿”在一个“人”上。

一、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生以记叙文为主要写作方式。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但是我们在教作文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这个问题。如作文题目“记一件有意义的事”,难怪有的学生说:“实在写不出来。”因为他们说没有这样的生活。一个从来不做有意义的事的孩子,怎么能写得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呢?

有人说,今天的学生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所以就写不出文章来。其实,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它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它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如当学生丢失或捡到物品时,教师可指导他写寻物启示或招领启示;当同学之间有了纠纷时,可让他用文字将事情经过写下来,并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学生对班级、社会上的某一种现象有了看法时,可指导他们写建议书,倡议书;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部好电影,可让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学生多有自己的偶像,可让他们收集偶像的资料,鼓励学生给偶像写信,介绍自己、班级、家乡的情况等等。

因此,应该在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上面做文章,在诱导小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功夫。我们的命题,一定要从生活中来,我们要设法了解他们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的作文题目才能够贴近他们的生活,才不会把孩子们吓倒。

二、感悟生活,激发个性化的表达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展现其个性,只要用心想象,用情感悟,生活就会色彩斑斓,习作内容也会鲜活而具有个性。例如:写自己的爸爸,我引导学

生回忆生活,从多方面再现爸爸的生活情境:

1、爸爸在工作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在家庭生活中爸爸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事例。

3、在社会交往中爸爸还有没有有趣的给你印象深刻的事。 4、爸爸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尽可能鼓励学生寻求多个观察点变换角度去观察、回顾,去感悟。然后以“我眼中的爸爸”,“假如我是爸爸”的方式充分让学生交流自己感悟结果。于是,学生习作的内容冲出了以往常见的“爸爸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而且关心我的身体,爸爸工作认真负责等俗套,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典型事例写爸爸而发愁。《小气爸爸》、《好爸爸》、《严厉的爸爸》、《开朗的爸爸》??内容精彩纷呈,这不能不归功于学生平日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三、体验生活,练出个性化的童趣

知识来自实践,作文来自生活,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的,小学生体验生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的现实生活,二是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精神生活。目前,从学生作文总是缺乏真实、新奇、有趣的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极为单薄,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生活的机会更是甚少。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全方位开放自我封闭的作文教学状态,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

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记得今年夏天,滑板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曾与孩子们玩了几回,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自有学问,值得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玩滑板》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竟高兴得欢呼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学生从滑板的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其中隐含的原理、带给人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跟我玩??》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也令我自愧不如,让我真正感受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乐趣。感触更深的是那跃然纸上的童趣竟撩起我的一丝羡慕与忌妒,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的确,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童趣是永存的,走进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玩,亲自体会玩的乐趣,并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走进学生的作文,学生一定能写出无穷的童趣来,一定能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来。

四、联系生活,育有个性化的真人

陶行知老先生曾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充分说明我们要学作文,先要学做人,做真诚的人,做真正的人。做出“真我”需要从生活中来锻炼,育出“真人”更需要生活中的活教材。只有结合生活才能真正发挥作文教学的“练文育人”的综合功能。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仔细一看,才发现XXX同学正趴在桌子上,吐了一地,可是没有“处理”。我心想:这群孩子太不懂事了,我看着孩子们却没说一句话。学生好像觉

呼唤绿色作文

察到了什么,有的低下了头,有的茫然若失??好聪明的一群孩子,我心思一动,主意有了,便转身走向黑板写了一个“吐”字,在同学们惊愕的眼神中亲切地发问:“同学们,你们‘吐’过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吐的?为什么吐?吐的时候难受吗?当你吐的时候最需要什么?(一生答:最需要别人的关心帮助!)希望别人怎样帮助你?(生纷纷抢着发言)”“很好!”我指着XXX同学,继而又在黑板上添上了“她吐了??”我指着省略号问同学,为什么要加一个省略号?正当同学们纷纷想为自己能否猜中老师的意图来搏取一声表扬时,我戛然而止,打了一个暂停的手势,微微地笑了一下说:“请同学们暂时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在这个周末小练笔中把你的所见所想说出来。”我又指了指省略号说:“同学们,省略号里的故事可感人了,大家想把这个故事写完吗?”在一片响亮的“想”字声中我提醒孩子们,下课后大家可别忘了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好人好事哟,就这样,一场“疾风骤雨”式的训话课悄悄地演变成了一场作文指导育人课。一下课,同学们都抢着打扫卫生。不言而喻,这篇作文写得真叫“百花争艳”。

总之,只有热爱生活,勤于观察,才能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做到说真话;只有热爱生活,善于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才能准确提练中心;只有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愿我们的孩子写出自己的开心与快乐!

篇三:呼唤绿色

呼 唤 绿 色

宿迁中学 初一(13)班 沈 丽 娜

绿色,犹如一位画家,以大地为纸,轻风为笔,给大地涂满了蓬勃的色彩。绿色,又以它那迷人的色彩,给大自然送来了青春的活力和欢欣。

“绿”是一道永不褪色的亮丽风景线。何必惧怕炎热的夏日,那层层叠叠的绿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就更不用说什么氧气的制送,水源的储积,气候的良性循环之类的分内之事。

绿色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生命之色,可是人类不知道好好珍惜,肆意的破坏和索取。

昔日的河岸绿树成荫,绿禾如海。可是现在,人们为了盖房子,砍走岸上的树木,拉光河岸的泥土,挖空了河坝。于是,雨季一到,泛滥的河水淹没了两岸碧绿的庄稼。小河在呜咽,绿色在叹息。昔日无边无际,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已变成大片大片的沙漠。牛羊在哀鸣,绿色在叹息。碧蓝广阔的天空如今已被一层层浓烟覆盖。天空在无奈,绿色在叹息。

人类啊,快醒醒吧!大自然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几乎每年都在向我们发出怒吼。肆意的洪魔、旱灾和台风已给全世界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教育课。

其实保护环境非常简单,只要你在购物时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这就是对大自然的感恩。 呼唤绿色,是一种时尚,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当环保

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绿色,也就渗进了我们的文化与文明。为了人类后代能有一方纯净的沃土,为了人类能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的绿色家园! (指导老师:陆永春)

篇四:绿色作文

开辟绿色通道 抒写绿色作文

上盘镇滨海小学 宋爱珠

摘要:针对学生写出来虚假,空洞的,没有灵魂的,缺乏鲜明的个性的“灰色作文”这一现状,尝试从生活和阅读入手,让“绿色”作文的源泉汩汩;张扬学生个性,打通“绿色”作文的关键通道;开启多元评价,使“绿色”作文的生命青春长驻。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开辟绿色通道,抒写绿色怍文。

关键词:生活 阅读 个性 绿色作文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学生的作文污染了,我们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呼唤绿色。现在的孩子一写作文就头疼,即使咬断笔头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一凑、二抄、三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何不给作文教学也来一场“革命”,让它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孩子们在绿色的土壤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写出充满绿色情怀的文章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为学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引导学生抒写绿色作文。

所谓绿色作文,就是以童心写童真、叙童情、表童趣的“无污染”作文,其基本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真实性,即表达自己真实的愿望,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真实的自我,展示纯真的童心、童趣。二是独特性,每一个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即使同一个经历,不同的个体,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作文应该展示不同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三是富有童趣性。小学生作文应该反映精彩的童心世界,内容充满儿童情趣,语言淳朴率真,童言无忌,说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释放心灵,写出童真、童趣。

一、生活和阅读——“绿色”作文的沃土

1、拥抱生活,为绿色作文引进活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大地、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寒暑假,可以带孩子们游山玩水,去繁华的都市,开拓视野,增长见闻;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一次简单的自我介绍,一次独立购物的经历,一次活动的体验,学校班级里同学的变化,家中最熟悉的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校长的一次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餐桌上的闲聊,课间同学间的活动;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次电话,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总之,学校中的所见所闻,家庭的生活小事,街头议论、读书心得、电影观感等等,都是学生们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内容。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鲜活生动的场景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使学生文思泉涌,语词的仓库被开启,生动的描写跃然纸上。老师要教会学生即时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素材——“绿色”作文的土壤,就会越来越肥沃,写作兴趣也会随之逐渐浓厚起来。

2、加强阅读,为绿色作文激活灵感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以读促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而后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转变狭隘的纯语文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作为一种休闲和享受去完成。

(1)丰富阅读内容。阅读内容应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各个方面:有关科学的小资料、童话寓言、名人名言、中外名著、科普读物、诗歌、作文选等等。

(2)多元阅读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网上看书和查阅资料,深受学生喜欢;可以办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充分享受图书馆的阅读资源;还可以设立班级“虚拟书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

通过各种渠道,努力使学生丰富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幸福与快乐,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让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拓宽思维,然后,才让他们进行复述故事、扩写、续写、改编故事发表看法等等进行“借题发挥”。这所借之 题,可以是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关涉全篇的艺术手法,也可以是一句名言或一个细节。总之,只要是书中的某一精彩之笔点燃了读者蓄积在心的灵感,读者就可以捉住这电光石火发挥成

文,我们就不愁作文没有灵魂,没有血肉,没有个性,我们的作文将会是原生态

二、张扬个性——“绿色”作文的关键

“个性”是“绿色”作文的关键,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创造,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绿色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差异性,写作能力及其作文必表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写作要呼唤个性,培养个性,展示个性。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别具—格,绽放出个性光芒,那才会具有绿色作文的生命力。

1、提倡个性化的构思。

“个性”是“绿色”作文的基础,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如本学期初,我让学生写《爱的故事》这一命题作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学生构思了许许多多有关“爱”的故事:有小蚂蚁过不了河,大树无私地飘下落叶,小蚂蚁把它当作小船过河的故事;有母亲不嫌弃犯罪的儿子,千里迢迢去探望的故事;有老猫为了留住小猫,与主人奋勇拼搏的故事等等。其间,一位学生非常大胆地构思了独特的爱的故事——死对头之

间的爱,它描述了在一个荒岛上,蛇与老鼠互帮互助,从仇人到朋友的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合理生动。这样的构思打破了学生固定的思维格局,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们应多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孩子这种独特的想象,让他们抛弃一切世俗的,僵化的观念,在宽松的作文氛围中,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2、鼓励个性化的语言。

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语言有这个年龄所具有的特点。小学生的语言要有个性,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和个体的特点等。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言文字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的思维是文学性的思维,儿童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的确,当看到月亮被乌云遮住,他们往往想不到要下雨了,而会说:“啊,月亮也怕被雨淋着!”这种充满文学性感觉的语言,会一直延续到儿童期。艺术的本能在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上,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我们要学生讲自己的话,就要注意到儿童的这种缪斯天性。所以,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自己的话。

三、多元评价—— “绿色”作文的法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以及展示式评价相结合,这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单一评价倾向,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让学生在评价展示活动中或体验成功或取长补短或激发欲望。如此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享受习作的乐趣,情趣,更有信心兴趣去写绿色作文。这样学生的习作心情永远绿色,绿色作文的生命将青春长驻。

1、因人而异,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

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份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

2、 畅所欲言, 自我评价。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当然,让学生自改,决不是放任的,而是靠老师有计划的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完全自改,要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步,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然后对作文评价的项目,一一评出分数,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

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3、激活思维, 开展群评。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4、开拓视野,学生互评。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每组循环阅读其他组的四篇作文 ,四人先将拿到手的四篇作文细细阅读,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按每组组员的理解给作文按具体项目评出分数。

5、 寻求亮点,家长参评。教育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打破校内、校外 的界限,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在作文的评价中。我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请他们对孩子作文进行评价。有的给孩子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有的给孩子提出了希望,还有的与老师共同探讨作文改革的问题。家长参与作文评价虽不能从写作技巧上给予学生多大的帮助,但是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使校内外的教育得以延伸。但这只能适用在家长自身素质高的个别孩子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真文章者,必有真人品!”在习作教学中,开辟绿色通道,激活孩子们的生命活力,使作文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心灵史记,让孩子们写出“清水出芙蓉”般的“绿色作文”,我们的写作教学定会出现杜牧所描绘的那种可喜景象:“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果满枝。”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时晓铃的《绿色作文——心灵栖息地》。

2、《小学青年教师》:赵谦翔的《在绿色文章里诗意地栖息》。

3、《教学艺术》:王剑制的《荡涤灰色污染,培育绿色作文》

4、《教学月刊》:朱华贤的《让小学生在真切的实践中感悟写作真谛》

5、《教学月刊》:叶立新的《走近小学生作文》

6、《语文课程标准》

7、《小学德育》:朱凡的《让孩子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篇五:呼唤“绿色”作文评价

呼唤“绿色”作文评价

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心诚意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此,教学中我们推出了作文教学绿色评价: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大胆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收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一、绿色评价--淡化文本,关注学生

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许多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的负责。其实,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学生的社会阅历少,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片面,布局谋篇往往出现或多或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必须进入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切忌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儿童的语言,要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尽量不随意改动。作文批改,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它不仅有总结和反思,还包含对作文质量的整体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绿色评价--淡化统一,关注个性

个性化评价,淡化统一的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个性化评价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行为以及写作心理的投射表现;通过习作、日记、小练笔等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个性化写作档案,为实现评价个性化提供依据。 在个性化评价理念指导下,我们不吝啬赞许与鼓励,同时努力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看到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

写作能力的进展,评价同学的写作能力与表现,学会给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写评语。尤其是当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或个性内向的学生写作感到困窘时,师生更应给予热情的鼓励与帮助,多给机会,允许宽限时间和向他人求助,使之有勇气逐步创造成功。例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回答精彩,但在书面写作时辞不达意,按照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就给他们做口头作文的机会,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同时不忘提醒:“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很好,那就更棒了!努力吧!”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这种个性化的评价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绿色评价--淡化单一,注重多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评价,评价形式从单一到多元。

1、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我还待改进之处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它应包括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2、相互评价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我便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常常采用自找伙伴互相评改,按相同内容或按相同表达形式为小组互相评改,或者把学生的作文本全部展出,让学生自由选择评改等方式,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学生在批改作文方面所展露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有的让老师也自愧不如呢!如:(1)丢字现象严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遗失伞?(2)句子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仿佛炎热夏天喝了一瓶冰镇汽水,舒服极了!

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合作,学会评改。

3、合作评价

这里的合作评价,就是指开展灵活而有趣的改文活动,如设立“作文病院”,让学生做“大夫”,相互合作“诊断治疗”;建立“啄木鸟兴趣小组”,把修改的典型文章寄给校报,组织班级“编辑室”,让学生修改、编发稿件等。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自居,不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师生、生生互议互评,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辩的灵感,激活学生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四、绿色评价--淡化结果,关注过程

1、关注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为此,我们应该淡化习作结果的评价,关注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中

选取作文材料。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作文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去观察、去体验。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河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有了这样的观察体验,学生必定会写出文思独特的佳作。比如,春天到了,我组织学生去公园春游后,让他们说说见闻感受,有的学生写美丽的春光,抒发了热爱自然之情;有的学生写愉快的活动,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写美好的传说,赞扬了美的创造者;有的学生则写游人的言行,倾注了对公园里一草一木的关怀之情??这一篇篇习作,不能不说是小作者心底流出的“泉水”。

2、关注习作的修改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我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注意学生的修改方法。对认真修改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学生中涌现出的好的修改方法加以推广。我告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习作修改好以后,要大声朗读给家长、同学或老师听,这样,别人会帮你发现一些自己很难发现的问题,还可以帮你修改。学生改完后,我阅读改后习作,进行总结,好的适时表扬,对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表现出态度、情感加以记录,为在习作批改时酌情提高等第作为依据。我总把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作为修改的范例与学生比较品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

五、绿色评价--淡化甄别,关注体验

新的作文理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体验的教育环境。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在评价时应该更多地加以肯定。我发动学生进行投稿,稿件的内容自选。有几个学生大胆尝试,习作居然被编辑选种,登在了校《春泥报》上,当他们拿到登着自己文章的《春泥报》时,是多么地激动和兴奋。个别

同学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羡慕。有许多同学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向我自荐,争取发表。为鼓励学生投稿,我专门印发省内外小学生报刊、杂志的邮编、地址,供学生选择,使投稿有针对性。学生作品一旦发表,我便立即向学生表示祝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我所教的学生多次在区市作文比赛中获奖,在2003年全国小学生情感作文比赛中,我指导的学生有十余人分获金、银、铜奖,其中,辛梓同学写的作文《我给妈妈洗脚》获“特等奖”,并刊登在《小学生阅读报》。此外,在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习作园地,并在一旁附有师生的小评议,诸如“自由谈”、“心里话”、“新发现”等。当学生读着师长、同伴的热情赞扬、由衷评价时,心中的自豪感不由而生,那一张张欣喜的笑脸是最好的见证。

总之,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他们的世界是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有自己的失望与希望;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运用绿色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才能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精彩习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