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梅庵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9:10 小学作文
梅庵派小学作文

篇一:古琴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古琴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一)浙派

派 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 始 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二)虞山派

派 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 始 人:严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三)广陵派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秦维翰、释空尘、孙绍 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四)浦城派

派 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

(五)蜀派

派 名: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汉代

创 始 人:司马相如 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姜维、苏轼、张合修(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等。 代表琴曲:《凤求凰》、《雉朝飞》、《梁父吟》、《当归》、《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安咒》等。 重要琴著:《琴清英》(扬雄)、《琴经》(诸葛亮)、《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

(六)九嶷派

派 名:九嶷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杨宗稷(时百)

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等。

代表琴曲:《流水》、《广陵散》、《欸乃》、《离骚》、《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七)诸城派

派 名:诸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八)梅庵派

派 名:梅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九)岭南派

派 名:岭南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清和淡雅。

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卢家炳、杨新伦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

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

(十)虞山吴派

派 名:虞山吴派

形成时期:现代

创 始 人:吴景略

主要风格:华美生动,技巧丰富。 代表人物:吴景略、吴文光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梅花三弄》等。 重要琴著:《虞山吴氏琴谱》

篇二:古琴艺术概论资料

?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

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 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 创始人 相传为伏羲、帝舜、神农氏等

? 起源时间 西周一春秋[2]

? 分 类 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等 ? 代表琴师 伯牙 孔子 师旷 列子 ? 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

?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

? 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实则《大胡笳》和《小胡笳》皆为唐人借题所作。 此外还有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恒谭等。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

? 魏晋: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等,琴风盛行,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长

清》、《短清》、《长侧》和《短侧》4首,合称“嵇氏四弄

? 南北朝: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

戴颙、宗炳和柳恽等。

?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

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期间著名琴人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赵耶利、薛易简、陈康士和陈拙等。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

?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国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古琴的声音

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

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

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

承担的。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余四指弹奏)。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

? 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与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与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两种。 ? 古琴调式有35种,按五声音阶定弦,正调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

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 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而定。正调时琴弦最低的一条空弦音为大字组C音,定弦由第

一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声音阶排列,分别为C、D、E、G、A、c、d。古琴音域宽广,由C—d3,共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古琴常用的还有紧五弦、慢三弦、紧五慢等调式。

?

七弦论考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 1.右手指法 主要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

拂、历、双弹、打圆等。

? 2.左手指法 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等。滑音

有吟、猱、撞、唤、进复、退复、分开等

? 琴式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

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其中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

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

? 文字谱 为一篇详细说明弹奏法的文字,不直接记音高和节奏。

? 减字谱 相传为唐代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

成的复合字。 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属于指法谱(Tablature)。

? 一个字块通常可以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半部表示左手指法及徽位(左上:指,右上:徽位),下半

部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

? 减字谱的谱字,大都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合而成。右手基本指法有8种,俗称“四指

八法”,即大拇指的尸(劈)、乇(托),食指的木(抹)、乚;(挑),中指的勹(勾)、剔(易),无名指的丁(打)、倽(摘)。其他指法实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佳佁(进复)、艮佁(退复)、弁(分开)等等。

? 一般术语,包括调名(定弦法)、弦名、徽名、散、泛、按音与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等。其记写

方法,先在曲名下记明琴调(定弦法),然后将谱字用大字作为正文,用小字作为旁注,分别记出。 ? 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

? 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

? 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

? 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太古遗音》、《风宣玄品》、《琴书大全》、

《松弦馆琴谱》。

? 清代重要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

草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琴学丛书》。

? 民国及现代:《梅庵琴谱》、《今虞琴刊》、《琴曲集成》、《古琴曲汇编》、《古琴曲集》。

? 古琴打谱,是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

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 从前的琴家,在打谱后会在琴谱上标注工尺谱以及断句。当代打谱已经结合西方的五线谱或简谱,这

比工尺谱更快捷和易推广。

? 十大名曲

1.广陵散2.高山流水(唐后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3.平沙落雁4.渔樵问答5.阳春白雪6.潇湘水云7.阳关三叠8.梅花三弄9.胡笳十八拍10[.醉渔唱晚

? 称“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 ? 吴越地区先后还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其他地区有:中州派,闽派、岭南派、燕山派、川派、

九嶷派、诸城派等。

? 演奏名家:古代

伯牙(春秋)师旷(春秋)师襄(春秋)师文(春秋)孔子(春秋)列子(春秋)司马相如(西汉)扬雄(西汉)蔡邕(东汉)

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诸葛亮(三国)周瑜(三国)姜维(三国)嵇康(三国)阮籍(三国—西晋)

赵耶利(唐代)

薛易简(唐代)董庭兰(唐代)苏轼(北宋)郭楚望(南宋)严天池(明末)

徐青山(明末)张孔山(清末)杨宗稷(清末民国)

近代

徐元白(新浙派)管平湖(九嶷派)李浴星(九嶷派)吴景略(虞山派)吴兆基(吴门琴派)王燕卿(梅庵派)徐立孙(梅庵派)吴兰荪(虞山派)

张子谦(广陵派)刘少椿(广陵派)梅曰强(广陵派)顾梅羹(泛川派)夏一峰(泛川派)查阜西(泛川派)

斫琴名家

汉及以前:蔡邕(汉代以前,名琴已现世,然斫琴可考者唯蔡邕)

唐代:四川雷氏一族(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吴地张越 蜀中郭亮 吴地沈镣 李勉(皇族)

明代:万隆 惠祥 南昌涂氏(涂明河、涂嘉彦、涂嘉宾等) 钱塘汪氏(汪舜卿、汪舜臣等) 张氏五修(即张敬修、张季修、张顺修、张睿修、张敏修)

清代:张之洞等

传世名琴

唐代春雷琴·连珠式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 春雷琴·伏羲式 大圣遗音琴·伏羲式 大圣遗音琴·灵机式 独幽琴·灵机式 太古遗音琴·师旷式 梅花落琴·仲尼式 老龙吟琴·响泉式 一池波琴·神农式 飞泉琴·连珠式 枯木龙吟琴·连珠式

宋代玉壶冰琴·神农式 混沌材琴·伶官式 万壑松琴·仲尼式 铁客琴·凤势式 海月清辉琴·仲尼式

明代 飞瀑连珠琴·飞瀑连珠式 壑雷琴·落霞式 飞瀑连珠琴·飞瀑连珠式 中和琴·列子式 祝公望琴·焦叶式 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

?

篇三:一路搀扶一路歌

一路搀扶一路歌

——写在确立“真远行知”主题建设两周年之际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举措。我们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真远行知”主题建设的过程中,收获了成绩,也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一、理念与目标

作为通州区“学陶促进社”七所成员学校之一,我们认为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依托乡村,接轨城市,挖掘自身,根据乡村孩子生命成长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各项具体的教育活动”应是一条可行之路。

我们高举“真远行知”主题建设的旗帜,追求“活的教育、真的教育和远的教育”,梦想把学校办成通州东部最美乡村学校,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到不比城里差的教育。“活的教育”就是要摒弃“死读书、读死书”,追求“活读书,读活书”,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做到“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生长”。“真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师生认识世界、探索规律的能力,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求真知,做真人”。“远”的教育,意在引领师生“立远志,能致远”,强调要树立远大抱负,炼就刚强毅力,为实现理想矢志不渝,坚韧不拔。东社是三位共和国将军的故里,学校把培养师生的“将军品质,天下情怀”为作为“远”的一种追求。这里的“将军”,是指敢于承担责任、富有梦想、勇于创新的人,一个像将军那样思考和要求自己的人。

二、制度与机制

为推动“真远行知”主题建设,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德育、教学和艺体分工,明确了“真远行知”建设的行动纲领,完善了绩效考核方案,并尽一切可能确保活动经费的投入。

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依托“事件策略”。“事件”本意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这里专指在“活的教育、真的教育和远的教育”三个维度上,能够帮助师生增长知识、获得能力、改变理念的各种教育活动。事件策略就是根据“真远行知”主题建设的要求,精心设计或巧妙转化各种“事件”,让广大老师和学生具体参与其中,进而获得生命成长的策略。东社学校“活的教育、真的教育和远的教育”就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依托“事件策略”,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力求实现“真远行知”的“活、真、远”。

三、资源与课程

农村儿童,是农村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更是农村教育的人本起点。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农村教育有许多亟需破解的难题,但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遗存,又是农村学校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农村教育,不仅要培养农村儿童适应现代社会的种种能力,还要培养农村儿童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意识。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强调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杜威思想的指引下,东社学校“乡”系列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

“乡”系列校本课程可初略地分为“知、行、情”三个分系列:“知(视界)”系列,主要包括暑期“快乐英语”夏令营(外籍志愿者任教)、国学“微”课程(古琴、书画、茶艺)等,预达到打开农村儿童视野的目的;“行(实践)”系列,主要包括春节?元宵系列活动、科技节、传统游戏开发等,预达到培养农村儿童手能力的目的;“情(情感)”系列,主要包括乡土阅读、忠孝文化(依托通州忠孝文化园)、乡土旅行等,预达到培养农村儿童对农村的认同感和建设农村的责任

感的目的。到目前为止,“乡”系列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欢迎,学校将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

课程需要师资的支持,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作用的同时,学校还与一些志愿者团队建立了常态化的合作关系,比如陈鹏刚(国家美术师)、李夏荣(西泠印社)、昝锤炼(梅庵派古琴传人)、季红军(通州福裕文化社区)、何平(茶艺)等文化志愿者团队,葛丁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领导的留学生志愿者团队,通州监狱的李鑫烽(法律)、顾卫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领导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团队。这些志愿者每学期都到学校开展活动,为“乡”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四、平台与途径

学校以活动开展为抓手,辅以项目管理的办法逐步形成了“活动引领、项目管理”的模式,成功打开了“真远行知”主题建设的局面,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和课程化。

2013年8月以来,每学年都开展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春节〃元宵”系列活动、科技节、儿童节和暑期“快乐英语”夏令营(英语节)。以今年为例,上半年科技节中的“高空坠蛋”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和创新能力;下半年读书节中的“图书跳蚤市场”,就指向学生的合作能力(如书摊设立、活动分工等)、交往能力(如买卖中的讨价还价)、批判能力(如旧书选择)和创新能力(如广告宣传)等核心素养。

东社学校的学生主体是留守、流动儿童,这些孩子在艺体方面得到的教育与城区的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在上级的关心下,今年我校获得了国家体育彩票公益基金的资助,学校“小红榉”少年宫各项筹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毕。学校将原有的“点典”文学社、书法、素描、毽球、排笛、合唱团、植物水培等社团与少年宫项目有机整合,丰富了校园生活、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实践能力,提升办学品位。

五、成果与影响

我们始终关注学校发展中的“本色”和“特色”。作为南通市课改建设样板学校之一,老师们努力探索“疑趣课堂”,力争在一节节“家常课”上给孩子们以“活、真、远”的滋养。我们坚守“教育是栽培,而不是选择”的教育立场,善待一个个“小红榉”(寓意孩子,榉树是我们的校树);我们关注儿童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大力推广阅读教学,让每一个孩子沉浸在校园的书香当中;我们关注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

自确定“真远行知”主题建设以来,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南通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南通市关爱流动留守儿童活动基地……2014年7月22日《南通日报》以《“真远行知”道路上的追梦人》为题整版报道了我校努力创新、勇于开拓的事迹。《教育家》、《江苏科技报》以及《通州教育》等报刊杂志也对我校做了以《乡村教育,改变靠我们自己》、《不是创新,是良心》《主题建设:乡村学校的文化发展》的专题介绍。

(朱建,2015年11月3日上午,于静思苑)

篇四:古琴流派

古琴流派 (一)浙派

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始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二)虞山派

派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始人:严征(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代表人物:李一凡、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三)广陵派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秦维翰、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四)浦城派

派 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

(五)泛川派

派 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张孔山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朱默涵、丁承运等。

代表琴曲:《凤求凰》、《雉朝飞》、《梁父吟》、《当归》、《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庵咒》等。

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

(六)九嶷派

派 名:九嶷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杨宗稷(时百)

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李浴星等。

代表琴曲:《流水》、《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七)诸城派

派 名:诸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八)梅庵派

派 名:梅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九)岭南派

派 名:岭南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清和淡雅。

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

篇五:适合音乐会海报的乐曲简介

1、 平沙落雁--乐曲描绘雁群在深秋的景色中,比翼成行,高翔万里,飞向远方的情景。

2、 大浪淘沙--琵琶独奏曲,华彦钧传谱,铿锵有力旋律和坚定的节奏,表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

3、 瀛洲古调--瀛洲古称仙境,变即崇明岛,乐风格活泼灵巧,形象逼真,表现了对童心的追求。

4、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5、塞上曲--乐曲描写了汉代王昭君和番,远嫁塞外,思念家乡的思绪

6、霸王卸甲--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描述该下之战,项羽战败自刎乌江的情形,所以乐曲十分悲壮

7、彝族舞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

8、草原小姐妹--这首琵琶协奏曲取材于蒙族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博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昭君出塞: 琵琶独奏,阿炳作曲,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

无限感慨。

《狼牙山五壮士》: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作曲家吕绍恩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作者以高度的热情,独特的表现手法,歌颂了五壮士英勇抗日的英雄事迹,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将士无畏强暴,奋勇杀敌,不屈不饶地与敌人顽强作战的情景。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吴厚元先生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为蓝本而创作的琵琶独奏

曲。乐曲的主标题为“诉”,而这个“诉”字,最为恰当地刻画了原诗当中主人翁的内心世界:琵琶

女用琴声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对诗人诉说着平生的坎坷;而这旋律,也一丝丝地流到了诗人的心里,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绝唱。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创作于1973年。1977年中央乐团首演,由刘

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

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

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

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据华彦钧自己说,此曲是由他父亲华雪梅传授的。但是,我

们从该曲的旋律音调,可以发现有类似广东音乐“乙反线”的特征,似乎有作者所处年代广为

流传的广东音乐曲《昭君怨》的因素。

01.

十面埋伏

琵琶大曲,又名《淮阳平楚》。

通常分十八段,内容描绘刘帮和项羽的垓下之战,

以琵琶特有的技巧,表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

02. 02.阳春白雪

此曲又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

是六十八板小曲集成的套曲。

03. 03.昭君出塞

这是阿炳父亲雪梅亲传的琵琶曲,

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04. 04.长门怨

梅庵派的主要代表曲目,

塑造了北方妇女哀怨哭诉,

长吁短叹,捶胸顿足的形象。

05. 05.高山流水

清清冷冷,忪恨之细流也;

浩浩洋洋,江海之平流也;

驾风骤雨,瀑布之飞流也。

曲中极尽烟波浩渺,活泼之致。

06. 06.霸王卸甲

梅庵派

乐曲描述公元前202年楚汉垓下之战,

但侧重描写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

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历史人物表现了更多的同情和赞颂。

07. 07.梅花三弄

存谱初见于《神奇秘谱》。

曲调清新活泼、节奏明快,

用以表现梅花不畏严寒,

迎风摇曳的动态。

08. 08.塞上曲

原流传于江淅一带的民间小曲,

后被清人改编成著名的琵琶套曲,

以王昭君出塞与匈奴和番为题材,

抒发了哀怨、凄楚的情感,

细腻的描写了王昭君怀念故国家园的心情。

09. 09.金蛇狂舞

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

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定名为《金蛇狂舞》,

反映了也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 10.小霓裳

原为“江南丝竹”风格的乐曲,

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

因为该曲与它曲名相同《霓裳曲》

(月儿高)相比规模比较小,

故被取名为《小霓裳》。

11. 11.三六

江南丝竹,现用琵琶和小三弦演奏。

乐曲旋律华丽清新,流畅活泼,

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

12. 12.飞花点翠

崇明海门派琵琶名曲。

乐曲描绘了霜寒流时节风吹雪花映松柏,

松柏青翠傲飞雪的清雅、高洁的意境。

01. 台湾风情

乐曲曲调流畅、抒情欢快而富美感,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风情画。

02. 渭水情

近年琵琶新作。乐曲素材具有浓淳的陕西乡土味,内容表现了作者对三秦故园怀恋、赞美的一片深情。

03. 火把节之夜

乐曲描述了彝族人民庆祝火把节的情景。

04. 上茶山

琵琶演奏家傅丹在1979年根据赣南民歌改编成琵琶曲。1981年在《人民音乐》杂志上发表,曲调轻快活泼,极富民族韵味。

05. 澜沧春晓

这是一首轻快而颇有情趣和风格的琵琶曲,乐曲中运用了大量模仿西南少数民族乐器及模仿现代电子音乐的因素,展现了澜沧江一带春意盎然的瑰丽景象。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层层舒展,让人陶醉在雾色弥漫的澜沧春晓中。

06. 送我一枝玫瑰花

根据维族民歌《送我一枝玫瑰花》改编成的琵琶独奏曲,以琵琶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维族青年豪放而大胆的性格特点,新疆生活气息浓郁。

07. 月下欢舞

这是流行于五十年代较《彝族舞曲》还要早的一首琵琶独奏曲。素材取自西南少数民族音调,旋律明快流畅,富与动感。乐曲描述了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在银色月光下轻歌曼舞的场景。

08. 雨打芭蕉

根据传统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改编,乐曲形象生动、充满热情,富有生气,优美动听。

09. 赶花会

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和轻巧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民间风俗画。

10. 田园舞曲

乐曲以鲜明节奏、富于动感的旋律,描写了朝鲜族人民载歌载舞瑰丽的田园风光。

瀛洲古调: 小月儿高 表现皓月当空的宁静景色。 鱼儿戏水 表现鱼儿在水中游玩的欢乐。 雀欲回巢 表现雀儿急忙回家找妈妈。

蜻蜓点水 表现蜻蜓在水面上轻快地跳舞。 后小银枪 表现顽童有调皮。 狮子滚绣球 表现古时农村过新年的欢腾画面。 寒鹊争梅 表现寒鹊争梅报春的情景。

飞花点翠

表现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飞雪的意境。

陈隋古音

乐曲根据古代“汉宫秋月”传抄谱而编,又名“神传”,全曲旋律抒情委婉,细腻有致,表现了古 代宫廷妇女的苦闷与哀怨。

霸王卸甲

乐曲描写在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决战——“垓下大战”中,楚霸王项羽败北的历史故 事,音乐深刻地表现了项羽失败后“卸甲”、“别姬”、“自刎”的壮烈场面。

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吴厚元先生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为蓝本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曲的主标题为“诉”,而这个“诉”字,最为恰当地刻画了原诗当中主人翁的内心世界:琵琶女用琴声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对诗人诉说着平生的坎坷;而这旋律,也一丝丝地流到了诗人的心里,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绝唱。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