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七律,冬之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0:17 体裁作文
七律,冬之韵体裁作文

篇一:七言律诗初学入门及用韵十戒

七言律诗】初学者入门

华盛诗会南国诗苑----外交社长 虞姬老师主讲

1、诗体释义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

2、诗体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1、2句),第二联叫颔联(3、4句),第三联叫颈联(5、6句),第四联叫尾联(7、8句)。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可以变格为: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登庐山》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可以变格为: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可以变格为: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可以变格为: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确切的说,律诗就是由两首绝句格式组成。

20:11:36

3、典范诗作

黄鹤楼

行经华阴

望蓟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等等。

4、七言绝句的写作方法

(1) .首先要构思好写什么内容,这和写别的文章没什么区别.

(2). 先构思好两个对仗联(颌联,颈联),使用什么样词句,用什么压韵.这点很重要,一首七律能不能写好, 某种意义上讲全在这两个对仗联上, 一定要严格把握这一环节, 绝不能迁就, 每个字都要细心斟酌. 这两个联的内容为一首诗灵魂部分,要描写细致,叙述明了,论述充分.透彻.

(3.) 根据内容再来写首联就比较容易了, 因为首联不要求对仗,但 它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为内容承接服务的,还是容易把握的.

20:13:54

4). 尾联和首联差不多,不需要对仗, 较容易写. 但要比首联更有难度, 它是整个文章的总结部分,要有气势. 它的内容一般为作者抒发情怀部 分, 更要精炼些.

5). 要注意容易犯的错误: 没有构思好就动笔写,天南海北凑词措句,结果是句子偏离了中心思想;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对仗不严格,貌似对仗, 实际并没有真正的对仗等等; 还有好多喜欢写委婉的哀愁,怨恨等诗, 但此类风格容易犯无病呻吟的错误, 比如, 写尽了愁呀,怨呀,但致命的是没有写原因. 造成了无病呻吟. 给读者的感觉,是做作.

20:16:42

5、诗韵

近体诗,就是指:绝句、律诗,讲究格律和押平声韵。古体诗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古绝、古风、杂言诗,每句没有格律,但是押韵。古绝诗押仄声韵。

用韵十戒

作者:李晋灵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

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

凑韵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重韵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篇二:七律·庆祝中共建党93周年(新韵外一首)

七律·庆祝中共建党93周年(新韵外一首)

七律·庆祝中共建党93周年(新韵外一首)

其一

神州腾跃巨蛟龙,跨海翻江越九重。

伏虎张弓贪寇败,降魔亮剑祟妖平。

鹏程万里协邻伴,宏业千秋益友朋。

盛世和谐人为本,党旗引向坦途通。

其二

中华崛起展雷鸣,正义无私盖世雄。

凝聚民心惩腐败,匡扶社稷树廉风。

扬威军舰巡东海,亮甲歼十卫领空。

大展宏图韬略广,强国崛起向繁荣。

欢庆香港回归17周年

蒙羞含辱历时艰,雪耻扬眉绽笑颜。

外寇列强称霸易,中原国弱御敌难。

清庭懦怯辖权让,政府坚决宝港还。

荣振尊威归故主,漂泊逊落百余年。

诗词飞扬党旗飘征稿

怀念毛泽东

神州亘古第一人,忠烈满门举世钦。

卓荦功勋彪史册,精神不老在民心。

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

南湖圣火导航船,劈浪穿礁越险滩。

掌舵中枢传几代,航标始向艳阳天。

楹联

南湖星火点起满天灿烂

窑洞灯光映出一地辉煌

联写腾飞新起点

诗吟圆梦好声音

五星指引康庄路

一柱擎开尧舜天

联蕊争芳春染绿

诗花溢彩梦添香

诗词飞扬党旗飘

有感于习总书记吃包子,

不见铜锣开道声,也无记者抢先行。

平常小店平凡客,一屉蒸包一片情。

村夫心声

颐养天年有所依,春风雨露惠桑榆。

微博写满村夫笑,咱与中央零距离。

新农村

难觅昔时吠犬凶,溪边不见捣衣声。

风推稻浪香如旧,潜入林荫瓦舍中。

对联

惠泽黎庶和谐久

政靠清廉盛世长

百卉争芳春写意

九州圆梦富生根

凝聚正能量常绘河山新画卷

弘扬好作风高吟岁月美诗章

党心聚民心 聚起惊天力

特色催春色 催生撼地诗

篇三:诗词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技巧【2】

分类:诗词知识

2010-11-12 09:04 阅读(660)评论(0)

诗词写作技巧【52】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华夏国学网的沈老师,网易博客的沈老师。近日接到很多很多的朋友来电要求讲写作技巧,今天就承诺的內容来谈谈学诗的一些常识(浅谈诗词格律的识别运用与记忆方法)。

依据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建设了二十八种格律诗模型库。这同时还依据《佩文韵府》建设了诗韵库。

二十八种格律诗模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平仄表,它需要对各种拗体诗也能准确的描述,这样就要求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模糊算法。实际格律诗体达数千种,模糊算法就是允许有与模型有一定量的差别,由此使《全宋诗》中的十六万首格律诗由计算机自动标识。

在韵的分析方面,由于《佩文韵府》所定义的汉字,有太多的多音字,且分属不同韵部,尤其是同时分布在平声字和仄声字中。而在建宋诗平仄库中,由于没有宋诗的字组库,那么计算机在识别判断平仄时便遇到了困难,如“相”字,在“相思”词中是平声,在“宰相”中则是仄声,如果有字组表(即通常说的词表),将“字组”的信息也附加上运算,会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虽然可以根据诗的格律来判定当平当仄,可是这格律又是在建库时就要确定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层次分析算法”,即第一步先将固定平仄的字标识出来,允许有一定量的误差,做第一层的格律诗数据库。然后在第二个层面上,使用另一音韵库二次判别诗的平(p)、仄(z),非格律诗的,保留了原来多音字的信息,而格律诗,则以比较准确的形式显示诗的格律。结果证明这一做法是比较成功的,以后对语料库做深加工时,仍有必要使用这种算法。(不懂平仄的高层次专家学者们一看即一目了然,非常明确。)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七律,冬之韵)

一】诗词的运用与记忆方法

标准五律 例如唐朝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黒,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錦官城。“

请读熟此诗,它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个循环,即:“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关于诗词格律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注意粘对与正反叠声(音步、音节、停顿点)相呼应就行了。下面就介绍几个简单的识别与使用方法 (p代表平、z代表仄):

一, 基本叠声与组合方法

标准七绝 例诗: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音节、音步:zz pp zzp ppz pzz zpp pzp zpz

大家只要记住这几个基本叠声,在避免孤平的情况下,就可以随意组合(注:言等于字)。

如(五、七言(律)绝诗的结构四句(联)是:起、承、转、合):

pp.zz.zpp, 平声韵平(起)

zz.pp.zzp。 承句(对)

zz.pp.pzz ,转句(粘)

pp.zz.zpp。 合句(对)

这就是一个基本律绝格式了,只要弄懂其间方法,就不需要用诗词工具来检查格律了。诗词贵在活学活用,现在我就说诗格,(古体四言因格律甚宽 “ppzz,zzpp”,在这里暂且不说。)就五言、六言、七言,平韵还有仄韵的,因为填词也有很多仄韵的词牌;譬如蝶恋花、玉楼春等等....也是依照仄韵诗格来的,所以我们不可忽视仄韵诗格,还有六言诗体。这些诗律句型不下数十种,如果记下来相信我们大家都很难背下来,只有找到其间的组合公式,就好记多了。

例如唐朝杜甫五律<<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黒,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錦官城。“

请读熟此诗,它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个循环,即:“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国人常以甲乙丙丁来代表律诗的四种句型)

关于诗词格律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注意粘对与正反叠声(音步、音节、停顿点)相呼应就行了。下面就介绍几个简单的识别与使用方法 (p代表平、z代表仄): 二,相粘

就是基偶句相粘(这里是指第二句与第三句为例来说的),偶数句,也就是第二句如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下句就必须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即句末三个字必须来一个180度翻转) 其间二四六字处要与上句声调相同,一三五不论。也就是仄对仄、平对平,此谓之粘。注第七字白脚处必须用仄声。(此为平韵脚格式用,仄韵脚格则相反)

三,对句与拗救

基数句如果是仄起,也就是zz(仄ze)开头,那么承句就必须用平(ping)起开头,也就是pp开头。

当然首字可平可仄,但必须要注重音阶互补,如果平起 ppzzzpp 第一字改仄声调的话,那么第三字换为平声可以缓冲音阶的跌宕,也就成了zppzzpp此为【当句救】。

当然也有不需要更换的如:pzppzzp 像此句第三字就不能用坳救了,如果要救,必须用第五字作辅助,也就成了pzzppzp 。

如果第五字不作辅救,那么这句就成了孤平句:pz.zpzzp 说来,也有人认为此句不是孤平,那么我去掉前面的两个叠声作五言看也就成了zpzzp 五言孤平句。

隔句救

如前面的使用了拗句,在下一句用拗句补救。如:zppzzpp,pzzppzp 此为【隔句救】。

四,孤平

顾名思义:大凡介于两个相叠仄声调之间只有一个孤立平声调者谓之孤平。

还有就是除却平韵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调者,谓孤平。此类只适用在五言句中作识别。

zpzzp, .zzpzz 皆为孤平 ,望大家今后多多注意。

二】浅谈诗词中应仄(z)可平(p)处的择声用法

众人都认为:大凡词句格都倚诗律句格为型,含,四、五、六、七言句格,如尊音程与声律过渡转换,一般首字与第三字处应仄可平、应平可仄,只要不伤句格与不滞于音阶流程,亦可为之。(第五字处适可而为)纵观前人之词,亦有此为者甚矣。荐大家为词莫太过限于词格,诗律亦可为,词律又何不可为呢?建议大家只需在韵步与音程上处理好就可以了。八字句有作豆领时必须首字用仄,其它诸如九字、十字、也有作豆领、二领七言六、三断句,四五断句等等依此类推。只要合乎句格与于音韵流畅亦可。

观前人之佳作,亦有用拗句者,相与更觉着音阶上处理的更妙,一般太过遵守定格者,于韵步音程上反显凝滞,如:ppzzzpp亦可为zppzzpp 如此于起句上用上声或者去声于声步上更显气势。此在句意转承时音阶过渡的特殊情况下使用效果更好。

一般来讲奇数处可以放宽平仄,七言一、三、五、(在不伤句型与避免孤平的情况下,可以为之)六言稍许与七言微异需观词谱来决定了,五言一、三字处等同七言句格的变化。

现浅谈诗词中应仄可平处的择声用法:

大凡诗词中四、五、六、七言句型都有应仄可平,应平可仄之处。一般首字处应平可仄的如:ppzzzpp 可转换为 zppzzpp 第五字处仄声不可换,应避免三平尾。其它的句型可依此类推。

现排七言句型演变如下:(p代表平、z代表仄)

仄起平收句型

zzppzzp pzppzzp zzpppzp pzzppzp

仄起仄收句型

zzpppzz pzpppzz pzzppzz zzzppzz

平起平收句型

ppzzzpp zppzzpp zpzzzpp=

平起仄收句型

ppzzppz zppzppz pppzppz=(也可为,但于音阶流程来讲第一字处

换仄似乎可使起手高亢一点,标=的同理)

五言:

zzzpp pzzpp

pppzz zppzz

ppzzp pppzp zppzp

zzppz pzppz pzzpz

六言:

zzppzz pzppzz

ppzzpp zppzpp pppzpp=

标=: 因仄声音阶掉单,于音阶声步失衡,除非特殊情况下少用

四言一般作为对句使用,就要按照词谱格式稍许变通。第一字可放宽 三字处酌情处理。

1) 用韵原则

① 以押平韵为原则。

② 七言绝句的第三句决不可用韵,

2)允许借韵。“借韵”又称作“衬韵”,就是说,绝句(包括五绝)的第一句,可以不押本韵。

3)学会选韵

險韻:在平水韻中,凡字数相对较少又没有阾韻的韻叫“险韻”。没有邻韻的意思是:此韻的韻母和其他韻母都不一样。如“五歌”韻,其音为“ge”;“十二侵”韻,其音为“qin”。这两个韻都谓之为险韻。

用韻:一般习惯,凡五绝、五律大多数首句不入韻,是以体现五言格律诗之风骨。七绝、七律大多数首句入韻以体现七言格律诗之流畅。对于词,则按词谱要求填写,不要随心所欲的选韻或避韻。作诗则要注意选韻:

篇四:黄庭坚七言律诗音韵风格研究

题名: 黃庭堅七言律詩音韻風格研究

作者: 黎采綝

LI , TSAI-LIN

贡献者: 竺家寧

黎采綝

LI , TSAI-LIN

关键词: 黃庭堅

七言律詩

音韻風格

語言風格

拗律

拗救

日期: 2005

上传时间: 2010-04-24T10:15:47Z

摘要: 歷來關於山谷詩作的討論大多集中在「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等詞彙、句法方面的討論,關注黃庭堅七言律詩的音韻特點的人並不多,本文關注的焦點是:黃庭堅如何在七言律詩的音韻上安排屬於他個人的特色,研究的方向為語言的要素:音韻。針對構成漢語語音的聲、韻、調等部分,逐一分析、歸納、詮釋,大致使用了歸納法、分析法、表列法、統計法等。如:頭韻的運用方式、四聲搭配的效果、抝律的特點分析、韻腳安排的音響效果等,分析黃庭堅不同凡「響」的地方。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介紹何謂「語言風格學」,第二節在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三節在說明本論文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第四節在論述前人研究的成果,而第五節則是在說明本論文的組織架構。

第二章、從聲母論黃庭堅七律的音韻風格。一個的漢字語音是由聲、韻、調三部份組成的,韻和調兩部份可以傳達音韻的效果,聲也可使得詩歌的音韻效果更加的顯著。第二章就從一個漢字字音的開端─「聲母」,作為觀察的第一個方向。本章從單一詩句內部以及對句之間聲母相互呼應的情形來論述。

第三章、從四聲運用論黃庭堅七律的音韻風格。古人認為四聲錯綜運用,可以產生優美的音律,而本文從兩個角度來觀察:在一句七字的單句詩文中,黃庭堅應用四聲的情形為何?二、在出句句腳部份,黃庭堅是否也將仄聲三聲細分?

黃庭堅單句詩文及出句句腳運用四聲的其他特點為何,也是本文所要討論的。

第四章、從拗救情形論黃庭堅七律的音韻風格。歷來皆以為黃庭堅的律詩多「抝」,其抝律師承杜甫,那麼黃詩抝救的真實面貌為何呢?本章論一、三字抝,抝多必救,聲調鏗鏘,論第五字抝,抝法多變,格調高古,最後論黃詩抝律,律外有律,師承杜甫。

第五章、從韻母論黃庭堅七律的的音韻風格。分成兩章:第一節論述黃庭堅七言律詩用韻的情形,第二節論述黃庭堅七言律詩韻尾的音韻特點。

第六章、結論。綜和論述各章的結果,歸納出黃庭堅七律的各項音韻特點。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齊?沈約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三》,台北:鼎文書局,1984年

四版。

唐?日人弘法大師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鏡秘府論校注》,台北:貫雅文化,1991。 宋?陳彭年等重修,林尹校定,《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1995。

宋?胡仔纂,《苕溪漁隱叢話》,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

宋?黃庭堅著,任淵、史容、史溫注,《山谷詩內外集注》,學海出版社,1969 。

宋?黃庭堅著,任淵、史容、史溫注,《黃山谷詩集注》,世界書局,1975。

王雲五主編,《康熙字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清?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3。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清?朱彝尊,《曝書亭全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2。

清?董文煥,《聲調四譜》,台北:廣文書局,1974。

二、近人論著

丁邦新

1998 《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王力

1976 《漢語詩律學》,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1984 《漢語音韻》,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1986 《漢語語音史》,北京:新華書店。

1991 《漢語音韻學》,台北:藍燈文化。

1997 《語言學詞典》,山東:山東教育。

1997 《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詩詞格律》,香港:中華書局。

2002 《詩詞格律概要》,香港:中華書局。

2003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王天昌

1973 《漢語語音學研究》,台北:國語日報社。王今錚等編

1985 《簡明語言學詞典》,內蒙古:新華書店。王守國

1986 〈山谷詩美學特徵論〉,收錄在《黃庭堅研究論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王蓉貴、劉琳、李勇先校點彙整

2001 《黃庭堅全集》,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王理嘉、林燾

1995 《語音學教程》,台北:五南圖書。王運熙、顧易生

2000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下,台北:五南圖書。孔仲溫、竺家寧師、林慶勳

1996 《文字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孔仲溫、陳新雄、竺家寧師、姚榮松、羅肇錦、吳聖雄

1989 《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中國文學語言研究會

1991 《文學語言研究論文集》,上海:新準第店。白政民

2001 《黃庭堅詩歌研究》,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初版。石安石、高名凱

1963 《語言學概論》,北京:新華書店。卡勒(Culler,Jonathan) 著,張景智譯

1992 《索緒爾》,台北:桂冠圖書公司。申小龍

1993 《語文的闡釋》,台北:紅葉文化。早川著,鄧海珠譯

1991 《語言與人生》,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 《黃庭堅研究論文集》,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朱光潛

1962 《詩論》,台北:正中書局。

2000 《談美》,台北:國際少年村。朱安群、杜華平、葉樹發譯注

1993 《黃庭堅詩文》,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朱安群主編

1990 《黃庭堅詩詞賞析集》,四川:巴蜀詩社。吳晟

1998 《黃庭堅詩歌創作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初版。

1998 《黃庭堅詩歌創作論》,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初版。吳孟復

1992 《桐城文派述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李元貞

1972 《黃山谷的詩與詩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李清源

1983 《英詩韻律淺說》。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李漁叔

1968 《風簾客話》,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李殿魁、楊蔭瀏等箸

1986 《語言與音樂》,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竺家寧師

1987 《古音之旅》,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1 《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9 《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9 《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2001 《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周世箴

2003 《語言學與詩歌詮釋》,台中:晨星出版社。武漢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室編 1984 《歷代詩話詞話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降雲、常振國等編

1993 《歷代詩話論作家二》,台北:黎明文化。馬文熙、張歸璧等編著

2004 《古漢語知識辭典》,北京:中華書局。啟功

2002 《詩文聲律論稿》,香港:中華書局。梅祖麟

2000 《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莫礪鋒

1986 《江西詩派研究》,山東:齊魯出版社。郭紹虞

1980 《宋詩話輯佚(上、下冊)》,北京:新華書店。

1937 《宋詩話輯佚(上卷)─王直方詩話》,哈佛燕京學社出版。陳本益

1994 《漢語詩歌的節奏》,台北:文津出版社。陳永正選注

1998 《黃庭堅詩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陳新雄

1989 《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2004 《詩詞作法入門》,台北:五南圖書。陳新雄等編著

1989 《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許清雲

1997 《近體詩創作理論》,台北:紅葉文化。許常惠

1988 《音樂百科手冊》,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曹德輝

2000 《詩詞聲律修辭解說》,廣州:花城出版社。張志烈

1997 《黃庭堅詩選》,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張高評

1988 《宋詩論文選集》(一),高雄:復文出版社。

1990 《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 《宋詩綜論叢編》,台北:麗文文化。

1995 《宋詩之新變與代雄》,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張德明

1995 《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張仲謀

1977 《清代文化與浙詩派》,北京:東方出版社。張秉權

1978 《黃山谷的交游及作品》,香港:中文大學。傅璇琮

1978 《黃庭堅和江西詩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1993 《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卷》,高雄:麗文文化公司年版。程祥徽

1991 《語言風格學初探》,台北:書林出版社。程祥徽、黎運漢

1994 《語言風格論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黃侃

1973 《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2 《黃侃國學講義錄》,新竹:花神出版社。黃公渚選注

1965 《黃山谷詩選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黃永武

1985 《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5 《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5 《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黃篤書

1998 《黃山谷全傳》,台北:五洲出版社。黃寶華

1998 《黃庭堅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黃庭堅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黃庭堅詩詞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雷蒙德?查普曼(英)著,王晶培譯 1989 《語言學與文學》,台北:結構出版群。費尼迪南?德?索緒爾著,高名凱譯

1980 《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書店總店北京發行所發行。楊成鑒 1995 《中國詩詞風格研究》,台北,紅葉文化。楊家駱選注

1967 《黃山谷詩集注》,台北:世界書局年版。

1972 《音韻學通論》,台北:鼎文書局。

1984 《新校本宋書附索引三》,台北:鼎文書局。楊慶存

2002 《黃庭堅與宋代文化》,河南,新華書店。劉堅主編

1998 《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齊治平

1984 《唐宋詩之爭概述》,長沙:岳麓書社。費尼迪南?德?索緒爾著,高名凱譯

1980 《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葉桂桐

1998 《中國詩律學》,台北:文津出版社。董同龢

1979 《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臺靜農編

1974 《百種詩話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劉維崇

1981 《黃庭堅評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年版。鄭遠漢

1998 《言語風格學》,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黎運漢

1990 《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年。謝雲飛

1978 《文學與音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7 《語音學大綱》,台北:學生書局。簡明勇

1990 《律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簡政珍

1989 《語言與文學空間》,台北:漢光文化。羅立乾注譯

1994 《新譯文心雕龍》,台北:三民書局。羅載光

1993 《近體詩的理論和作法》,高雄:復文出版社。

三、單篇論文(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于年湖2004 〈論杜甫拗體的寫作藝術〉,《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11:179-182。

于進海2003 〈近體詩仄仄腳律句的拗救〉,《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第1期:69-72。 王金龍、王玉紅2005 〈近體詩的拗救〉,《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7:86-87。 王達津1994 〈黃庭堅的詩歌理論和詩〉,《河池師專學報》1994第2期:1-10。

王碩荃1996 〈論子美七言以古入律——杜詩拗格試析〉,《杜甫研究學刊》1996第1期:13-18。

王樹芳1998 〈杜詩七律之聲律〉,《湖州師專學報》1998.8:18-25。

冷國儉1996 〈談拗救〉,《佳木斯師專學報》1996第1期:22-24。

呂煦2003 〈英語頭韻探析〉,《石家庄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3.7第4期:69-72。 宋筱蕙〈黃庭堅詩法研究〉,《嘉師專學報》第14期:265-289。

阮永謙2000 〈入乎其律,出乎其律,高於其律,妙合自然——談律詩中之拗律〉,《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48-51。

吳瑾瑋2004 〈從韻律音韻學制約談近體詩之格律問題〉,《國文學報》2004.12:103-138。 金啟華1998 〈論杜甫的拗體七律〉,《堅城師專學報》1998第2期:40-44。

姚榮松2004 〈韻律音韻學與文學的詮釋〉,《國文學誌》2004.12:17-39。

范月嬌〈談黃庭堅與李杜詩〉,《淡江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168-203。

凌左義1995 〈黃庭堅絕句藝術方法論〉,《九江師專學報》1995.4:48-60。

高永晨2004 〈漢語“雙聲、疊韻”與英語Alliteration & Assonance 的跨文化差異〉,《(蘇州

大學外語學校)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第8期:22-25。

莫道才1997 〈黃庭堅論杜甫〉,《杜甫研究學刊》1997第2期:53-61。

莫礪鋒1995 〈論黃庭堅詩歌創作的三個階段〉,《文化遺產》1995第3期:70-79。 梅俊道1995 〈黃庭堅七律的新變〉,《江西社會科學》1995第11期:46-52。

梅俊道、譚耀炬1995 〈論黃庭堅七律的新變〉,《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5第5期:36-39。 張意霞〈杜甫與黃庭堅七律詩聲律風格探析〉221-226。

黃鎮林2000 〈語不驚人死不休——略論黃庭堅學杜〉,《杜甫研究學刊》2000第4期:41-44。 舒志武2002 〈論杜甫的入聲韻腳詩〉,《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第1期:58-64。

劉明華1997 〈完善與破棄——對杜甫”拗體”的思考〉,《杜甫研究學刊》1997第2期:15-20。1998 〈拗體三論〉,《漳州師院學報》1998第3期:17-23。

劉曉南2001 〈宋代文士用韻與宋代通語及方言〉,《古漢語研究》2001年第一期:25-32。 鄧玉榮1995 〈對近體詩”拗救”的再認識〉,《桂林市教育學院學報》1995第2期:12-15。 鄺健行2003 〈近體詩創作中的四聲遞用與抑揚清濁闡說〉,《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2:19-24。

魏紅星2003 〈小議杜甫晚期的七律拗體詩〉,《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3.1:67-70。 羅龍炎1995 〈黃庭堅的詩歌創作論〉,《江西社會科學》1995第11期:49-52。

蘭香梅2004 〈杜甫”大拗”律詩的聲律分析——兼談杜甫拗律的歸屬〉,《杜甫研究學刊》2004第3期:57-62。

龔曉斌、林建、景旭華2001 〈頭韻(Alliteration)的魅力〉,《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第1期:98。

四、學位論文(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王源娥1983 《黃庭堅詩論探微》,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純卿2001 《黃山谷詩論與詩的教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幸樺1995 《黃庭堅律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以詞彙的運用現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元貞1971 《黃山谷的詩與詩論》,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英華2001 《黃庭堅詠物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玲2001 《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周碧香1994 《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能昌2001 《杜甫七律的語法風格》,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梅芬1993 《杜甫晚年七律作品語言風格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 士論文。

洪雅惠2003 《高適七言古詩語言風格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徐裕源1985 《黃山谷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逸玫1995 《東坡詞語言風格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穩如2003 《韓愈古體詩之音韻風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張靜宜1995 《李賀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詞彙與句型結構分析》,淡江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

張嘉玲2003 《杜牧七言律詩語言風格研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範圍》。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瑞玲1992 《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顏色字的使用及其詩句結構分析經》。

篇五:七律.教师颂

七律.教师颂

大山中学 黄国超

杏坛洒汗耕种忙,育苗何惧饭菜凉。 三尺杏坛长相伴,两袖清风举世扬。 心忧久旱苗枯萎,只为普天培栋梁。 鬓发微颓桃李艳,迎来金秋丹桂香。 押韵平仄对仗的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写作方法(暮天新雁)

标签: 平韵 淮水 平仄 粘对 七言 文化 分类: 诗词夜话

押韵平仄对仗的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写作方法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010-12-29 20:04:50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声,其中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即为仄声。

律诗规律:平仄交替,粘对循环 (以下平声仄声分别以-、1表示)

一、平仄交替

五言基本格式有四: 七言各前加两字即可:

(1) ---1 1 (1)1 1 ---1 1

(2) 1 1 1-- (2)-- 1 1 1--

(3) 1 1 --1 (3)-- 1 1 --1

(4) --1 1- (4)1 1 --1 1-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

(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

(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

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

A.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

C.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 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

又如,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

D.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涯 闺人赠远(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七言句式可看作是五言句式的增长。在五言律句前加与首节平仄相反的二字既成七言律句(就是七言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所以就不介绍五言绝句的写作?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耍┫旅娼樯芤幌缕哐跃涞乃闹指袷健?/p>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曾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刘禹锡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绝句和律诗的写作方法

概述:

绝句和律诗起源於唐代,并沿用至今称为近体诗。

绝句分为七言(四句每句七字),

五言(四句每句五字)两种。

律诗分为七言(八句每句七字),五言(八句每

句五字)两种。

绝句和律诗除应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

述前三种条件,否则不能称为绝句和律诗。

(一):(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子。

(二);(甲.乙.丙.丁)四种粘对格式。

(三): 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

(四): 用词与用字的要求

(五): 变格和拗句的补救

下面就简要介绍这五条要求的內容。

下面就三种要求(也称为三要素)分别介绍

一: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子。

这是由四种不同平仄关系组成的四种句子,以汉语拼音为标准、 前二声为平声用(一)代表,后两声为仄声用(┃)代表。 甲句:平起仄收(一一┃┃一一┃)。(┃┃一一┃)。 乙句:仄起平收(┃┃一一┃┃一)。(一一┃┃一)。 丙句:仄起仄收(┃┃一一一┃┃)。(一一一┃┃)。 丁句:平起平收(一一┃┃┃一一)。(┃┃┃一一)。 绝句和律诗都是由这四种句子组成的。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每句的一.三.五可不分平仄,也就是可平可仄。

而每句的二.四.六是节奏奌,所以必须平仄分明。(采用 正格)。

每句的第一个字一般可平可仄,所以(平起)或(仄起) 以第二个字为准。

而(乙)句的第三个字也是必论的,因除了韵脚之外. 只有三.四两个平声字,第三个字如用仄声就只剩下一个平 声字就是犯了孤平,这是不充许的。

五言绝句和律诗的三要素,与七言的要求相同、把七言 每句的前二个字去掉,剩下的就是五言的四种句子、和四种 平仄关系。

二:甲.乙.丙.丁四种粘对格式。

绝句和律诗要求押平声韵,凡是平收的句子都要 入韵、而仄收的句子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另外还要求奇数句子(一.三.五.七)为仄收。 而偶数句子(二.四.六.八)为平收。

这四种粘对格式,都可以达到上述两种要求。

但 粘对的确切定义并不在此,而在句首。粘对的确切定义是: 相邻兩句的句首《头两个字》,平仄相同的为粘,平仄相反 的为对。

为了简单好记,我们用四首七言绝句为例来说明。 甲式:

〈雪〉和人生放歌

草原昨日金袍将,(甲)

今日銀袍換素装。(乙)

窗外梅花傲雪放,(丙)

明朝迎娶春姑娘。(丁)

丁式:

天泰秋色

湖光波影香山头,(丁)

空水澄鮮七色秋。(乙)

西岭红枫三百里,(丙)

白云古寺共悠悠。(丁)

乙式:

(华山)笔名诗

日月精华天地生,(乙)

奇缘本在险峰中。(丁)

苍桑风雨凌云志,(甲)

石入苍穹揽九重。(乙)

丙式:

天泰冬韵

雪韵湖山旷野靜,(丙)

残阳古寺冷清清。(丁)

孤鹰点影高天上,(甲)

万物悄然待春风。(乙)

这四种粘对格式括号内是指(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子。 从以上可以看出,甲式和丁式粘对格式一样,不同

的是首句不一样,甲式用(甲句)开头而丁式用(丁句) 开头。乙式和丙式粘对格式一样,也是首句不一样,乙 式用(乙句)开头,而丙式用(丙句)开头。

用甲句和丙句开头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用乙句和丁句开头的因其是平收,所以首句必须入韵。 这四种粘对格式实际上就是(甲丁)和(乙丙)两 种格式。

下面我们再用四首七律来看一下其粘对格式

杨玉环

史安兵马幽燕叛,(甲)

月夜延秋蜀道难。(乙)

贵丽曲江夕日梦,(丙)

玉环马嵬叹苍天。(丁)

红顔禍水谁之过,(甲)

无道荒淫权欲贪。(乙)

芙海贵妃依旧是,(丙)

几时又换丽人顏。(丁)

丁式:

武则天

纲常论理倒乾坤,(丁)

褒贬功德任后唇。(乙)

汉武唐宗皆有过,(丙)

则天武曌非完人。(丁)

圣人有误如知錯,(甲)

论语重修再省身。(乙)

日月当空天意授,(丙)

朝天冠下女儿魂。(丁)

乙式:

法门寺

古寺法门兴盛唐,(乙)

珍奇佛宝地宫藏。(丁)

二千四百九十九,(甲)

件件桩桩世无双。(乙)

释祖如来生诞日,(丙)

精华舍利又重光。(丁)

有缘千里朝佛指,(甲)

盛世金经法会忙。(乙)

丙式:

秦始皇

战乱连年民臥炭,(丙)

人心思定富桑田。(丁)

秦兴周灭新朝换,(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