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与课堂有关的故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0:30:54 字数作文
与课堂有关的故事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数字故事拓展课”走进小学课堂

“数字故事拓展课”走进小学课堂

作者:白巧变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年第02期

摘 要 :本文是将数字故事与小学作文及各个相关学科相结合,主要致力学生对数字故事的制作和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借助于故事的数字化、视觉化表达,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氛围和环境中进行视觉化的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能动的思考能力。最终通过“数字故事拓展课”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设计、策划、语言、音乐、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

关键词:数字故事;拓展课;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5-04

一、引言

数字故事是故事的数字化表达,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将故事视觉化,以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数字形式呈献出来的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主要区别于传统故事形式。

针对数字故事本身的特点,本文将其与各个学科相结合,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等项融合,主要致力学生对数字故事的制作和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借助于故事的数字化、视觉化表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氛围和环境里进行视觉化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一个个情节,采用形象的数字化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能动地积极思考和发问,学习知识的能力。让数字故事与课程整合更加生动自然、更有效,让数字故事成为生活中视觉化表达的一部分。

二、“数字故事拓展课”开设背景

上海市某小学是电子书包项目试点学校之一。基于对信息技术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实践教育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余年来,她一直走在教育信息化探索的路上。随着电子书包项目的逐步推进,丽英小学开始关注拓展型课程,追求新的突破。为了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实现新的突破,充分依托数字化环境开发拓展型课程创造属于学生们自己的课堂,学校启动了拓展型课程领域的重构和再设计。如何依托数字化课程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成为学校思考的新命题。

数字故事协会在2002年,对数字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个古老的讲故事艺术的现代化表达。丽英小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把 “数字故事拓展课”定为18个拓展型科目之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1)培养学生学会讲故事

(2)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视觉化思维的培养

所谓的视觉化思维是指视觉形式的感受能力,借助于形象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运用图形语言及绘画媒体对所见与所思进行描述的能力。所以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就是视觉化思维形成的过程。

(4)数字故事与语文作文的整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故事所具有的故事性、艺术性、创造性等特征,使学生经历了整个故事的发生、体验、感受和创作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信息素养的培养

数字故事的创作要用到很多信息化的手段,比如:如何得到一张精美合适的图片,如何剪辑音乐,如何收集字体等一系列的信息工具和资源。数字故事的制作,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必然的。

三、“数字故事拓展课”具体实现

“数字故事拓展课”项目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启动,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本项目进行实施。本文讲述的是笔者教授的五年级数字故事拓展班,一共有20位学生参与,每周五进行一个小时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生具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础知识,熟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在原有的故事范本中,进行创编、模仿、制作,用简单的技巧丰富故事内容。

(3)通过数字故事的鉴赏,培养学生对色彩、音乐、图片的鉴赏能力。

(4)学生会在生活的情节和体会中寻找写作材料,经过构思、写作和修改形成一个2-3分钟的精彩的文本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颠倒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爱班网络平台,采用课堂交流、互动、分享的教学过程达到课堂内容的讲授。

(2) 掌握图片、音乐的搜集方式,以及常用的处理技巧,进而掌握制作数字故事的步骤。

(3) 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形式,小组分工完成教学任务。

(4) 通过模仿、鉴赏、讲述、创作数字故事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对数字故事的形成过程有完整的理解并能够进行完整的创作式操作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提高学生对故事、图片、音乐等事物的美的鉴赏力。

(2) 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协作能力。

(3) 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二)教学策略

本项目的实施策略是结合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全面开展。

教师方面:通过接触和了解,参与项目的老师对数字故事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所以对教师的数字故事制作的指导和教授是由作者团队完成的,双方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学生方面: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教授,一是教授数字故事的制作技巧,最后是以数字故事呈现成果。二是学生在数字故事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故事的脚本写作和数字故事的制作,把故事用视觉化的数字故事来表达。课下老师通过建立qq群,爱班网等,用线上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百度云盘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故事微课程的发送,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分享。

家长方面: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或创作如果有家长的参与,更加能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希望能邀请家长参与,笔者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qq群,方便家长之间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设想把优秀的作品上传在qq群共享,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习单,让更多地家长去分享和学习,家长也可以参与学生作品的点评。针对家长作者团队还录制了数字故事制作技巧的微课程,发布在“微型家长培训班(百度云盘)”上供家长学习提升。

(三)教学方法

根据选题的内容,每节课都会有一个3-5分钟的(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与课堂有关的故事作文)ppt技术小技巧的教授,然后针对每个小技巧,会有一个相对应的课外小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对每个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在大作品的制作过程就会得心应手,最后针对大的作品会教授一些ppt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流程螺旋上升,每节课的上课方式都不尽相同,内容也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数字化讲故事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个人学习体验,让学生有感所发,有话所说。

(四)具体过程

数字故事拓展课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采用颠倒课堂的方式,但是这里所谓的颠倒的课堂,是经过了“本土化的改良”,笔者将其称之为“呼唤自主学习的课堂”,又为“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老师讲、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各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同时我们还采用可汗学院的方式把整个学习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先学后教,问题引领、合作互动和自适应评价的理念进行项目的实施。

那么针对一个学期14周的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参见下表),笔者详细的设计和策划了在接下来的13次课中,通过13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实践。

四、最后成果

本次项目最后成果是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呈现的,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题材和故事进行数字故事的创作,也可以对散文、电影、歌曲等进行改编,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最后把作品发布在网络平台,让其老师、家长、同学评价,也可以自评。汇集所有的评价,最终选出本次项目的冠军、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现奖,以此来鼓励学生。

五、教学效果

数字故事拓展课使原本不相识的孩子,因为共同喜欢的课程走在了一起,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变成好朋友。在为期的14周里,每个周五,笔者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度他们的数字故事之旅,看着孩子们一天的快乐成长,这是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们从对数字故事的惊叹和羡慕,到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经历课堂上即兴创作、非语言活动等过程,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记得曾经黎老师说过一句话“数字故事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其实并不是数字故事本身,应该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通过学生的数字故事,可以看到很多属于学生自己的故事,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让笔者感动的是五年级一班学生王悦在她的一次课后感悟中这样写到:当你走在丽英小学,如果你听到从三楼传来的音乐,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在上音乐课,你肯定想不到我们是在学习数字故事,这个课堂让我难以忘怀,不仅让我发挥了自己的才艺,更加发挥了想象力,我情不自禁的感慨,原来上课可以这么有趣和快乐,在数字故事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即兴创作,我

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还有一位学生的家长也通过新浪微博给笔者留言,告诉笔者她女儿特别喜欢数字故事拓展课,希望能多教给学生一些东西。

在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笔者又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数字故事课前后学生、老师和家长状态的变化。

从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字故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接触到数字故事这种新形式之后,学生都想制作属于自己的数字故事。数字故事给学生直观感受,令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经常在下课后对课堂上的故事进行回味,并和身边的人复述,或者和同学讨论。这个过程,教师会辅导、帮助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提高更快。从以下数据中可以看出(参见图5),学生更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故事,增强其表达能力。

六、总结和展望

教学要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获取所需的知识。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正确的讨论和交流,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如何安全地完成一项任务等等。

至于其他,我们应该更相信孩子学习的潜能。数字故事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方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对象。所以,应该探究把数字故事开发成一个“数字故事拓展课”课程体系,使其他学科也融去其中,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数字化的学习才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4).

[2]国际数字故事中心网站[DB/OL]. http://www.storycenter.org 2012,2.

[3]教师数字故事资源[DB/OL]http://techteachers.com/digitalstorytelling.htm2012,2.

[4]黎加厚.教育叙事的可视化,数字故事的新发展[EB/OL].

[5]周洁. 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3).

[6]李颂.数字故事 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1(3):44-46.

[7]英国数字故事中心网站[DB/OL]. http://digistories.co.uk/2012,2.

[8]张 春 枝 . 数 字 故 事 化——增 强 学 生 数 学 兴 趣 的 重 要 途 径 [J]. 中 国 校 外 教育,2007(1):111-112.

篇二:我与课堂内外的故事

我与课堂内外的故事

喜欢《课堂内外》,需要理由吗?

——题记

朋友常问我:“你为什么喜欢看《课堂内外》呢?”

喜欢《课堂内外》,需要理由吗?

若干年前依次不经意的翻阅,促成了我与《课堂内外》的零距离接触,她一步步地走进了我的世界,我一字一句地咀嚼她。开始是粗读,既而是精读,最后是品读。最初我是每期必买,后来我是每年必订,一订就是好几年,妈妈总是大力支持我看《课堂内外》,因为她小时候也是个“小书迷”,并且是《课堂内外》的忠实读者,我家最早一期的《课堂内外》还是1981年12月号的呢!如果说她影响了几代读者,这话一点也不假。

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一天天加重,我读书的兴趣不再,激情也消失了,《课堂内外》便渐渐淡出了我的书架。

有一次,妈妈到邮局给我订《文摘报》,她第一眼就看到了杂志架上的《课堂内外》,顿时爱不释手,于是,她把订《文摘报》的钱拿来订了2004年的《课堂内外》。当她回到家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高兴得一跳老高。晚上,我打开书架,以前的《课堂内外》静静地躺在里面,我轻轻地抚摩着她的封面,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翻开书,往日熟悉的情景有浮现在我眼前。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天天等,夜夜盼,终于等来了亲爱的邮递员。当我从他手中接过全新的《课堂内外》时,所有的欣喜和激动化成了一只小鸟,在我胸口呼啦啦地唱起快乐的歌来。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他,生怕弄皱了一个书角。 有了《课堂内外》,我不再感到了孤独,不光如此,我的朋友们也渐渐喜欢上了他。每个月的月初,他们都会焦急地问我:“收到《课堂内外》了吗?” 每当看到《课堂内外》在同学们手中传阅时,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我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课堂内外》!

喜欢《课堂内外》,需要理由吗?

篇三:我与《课堂内外》的故事!

我与《课堂内外》的故事!

1998年,那一年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偶尔的一天,我去好朋友家里玩,在她的家里,我看到了《课堂内外》小学版的这本书,在她家中看了很久。直到妈妈来接我时,我才恋恋不舍地……临走时,我还是依然想着它……在这的第二天,妈妈便帮我订了小学版的《课堂内外》,我第一次订阅《课堂内外》这本书,拿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我就觉的这书的封面很精致,内容丰富多彩。从此以后,我便和《课堂内外》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我们形影不离。从这以后,每一期的《课堂内外》我都会准时的订阅。

在我每次看完一篇文章后,我都感叹不已,我感受文章中所有的感觉,认真的体会品味,不管是什么文章,我都觉的很精彩(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在这以后我就更加喜欢《课堂内外》了。一次一次的看,一次一次的品味,发表一篇文章是艰难圣洁的,看到别人在发表自己的文章,就觉的别人的文采很有天赋!后来!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脑海中回响,突然,我自己有了去投稿的念头。文章我已经写好了,可是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把它投进邮箱,最终我还是被它所击倒。然而,我还在坚持的订阅着每一期的《课堂内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间,我已经升入中学的生活,我又订了《课堂内外》的初中版。以后的我,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每次看《课堂内外》的文章时,我都会细读每篇文章,仔细认真的品味。读了几期《课堂内外》后,觉得每一期都是那样的精彩,读完这期还盼望着下一期的《课堂内外》。就这样!!我的好朋友见到我看《课堂内外》时,都说我是个十全十美的读书王。

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都没有离开过《课堂内外》。从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我依然是《课堂内外》的忠实读者。

长大了,我有了自己的想法!

长大了,我有了自己的文字!

长大了,我依然喜欢着《课堂内外》!

随着年龄的成长,我的作文水平也在一步一步的提高!

这时候才真正知道喜欢《课堂内外》是不需要理由的!

篇四:课堂上的讲故事活动

课堂上的讲故事活动

课堂上的讲故事活动

课堂上的讲故事活动

课堂上的讲故事活动

学生的故事情景剧表演

篇五:模仿作文

“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课题研究报告

瑞昌五中 王平安 黄上庚 徐来喜 王健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作文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作文教学素有“小半壁江山”之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起来,我们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使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下,学生感到有事情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的特点,忽视了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不能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写作文的角度看,还是从教师教作文的角度说,作文教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国内作文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局限

综观当今中学的作文教学,喜忧参半。

喜的是,语文教育界的同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钻研并总结出了许多作文指导思路。我们将通过调研所得到的国内目前较先进的十种作文指导模式进行概

要式的了解,以观照当今作文教学的成果。

①“大语文观”的作文教学模式。以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纯孝老师的说写教学模式为代表,它有五个重点: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坚持自改和讲求序列。把它概括起来,可简述为:“积累——构思——起草——修改——评价。”

②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兰溪一中王良谷老师设计的“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可简述为:在整体背景下的单项训练→构成整体的单项训练→整体训练的较高级

阶段。

③“悟仿式”作文训练模式。古人云:“悟,心解也”。我国古代评论诗文,就常有“顿悟”,“领悟”等说法。并且有人强调指出,“学贵心悟”,“识文章者,当如禅有悟门。”“悟仿式”作文训练模式试图把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理论和思想运用

于指导学生的作文实践,重视“下水仿写”这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训

练环节。

④微格作文训练模式。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项志伟老师将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写作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板块,即三个大的“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微格。每个大的微格还可进行小的切分。

⑤“二时、三环、五步”作文训练模式。洪山高级中学李淑英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法。二时,二课时。三环,全过程为三个环节:a.教者指导,书面成文(第一课时);b.互相批改鉴赏比较;c.宣读范文,领悟其妙(第二课时)。五步:整体过程分为五个步聚:a.导思;b.批改(自批);c.荐文(小组推荐,作者宣读);d.评论(自评、互评、教师点评);f.后记(写心得体会)。可以说,这一做法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

角,把老师解放了出来,学生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⑥、“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法训练模式。湖北新洲九中周英杰老师在作文训练中设计的这一模式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围绕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特定的实景进行观察、思考,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提提供的范

文做模仿练习,以达到创造作文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⑦定标、指导、练习、互批、讲评五步作文教学法。定标,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目标。指导,?出示参考题目,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点拨;?师生共同研讨他人范文。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交流认识,取长补短,教师则矫正点拨,引向训练目标。练习,学生成文阶段。互批,根据训练目标让学生自批互批,并讨论交流。讲评,?总结学生作文完成目标情况,公布达标的比例;?师生共议,推荐范文,统一认识;?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优缺点总结,写

在自己的作文文尾。

⑧“群批法”作文训练模式。本模式是新洲县第九中学程永福老师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其训练过程为:a.找出典型习作(三至多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风格但有研究价值的习作,打印原样,发给每个学生,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某一专题);b.明确评改要求(提出评改要求和统一标准);c.学生独立批改(业余时间,

三至五天完成);d.集体进行讲评(分三步完成)。

⑨创造发明技法与快速作文教学模式。本模式由张春林、田家骅、贾玉龙、王宝玲等老师探讨总结。采用分割组合法由一点发散延伸,训练学生多角度构思,确定写作方向;还可采用模仿法与希望列举法快速构思。教师先示例构思思路,然后学生也来借鉴学用;而希望列举法则是确定了作文任务后,提出一些思考题

引发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讨论发言说自己希望写些什么。

⑩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作文模型实验教学法就是选用典范的例文提炼作文“公式”,让学生用公式作文的一种教学法。实施过程:选模型找公式——学模型

——用模型——评模型——会模型。

此外,诸如读写创一条龙作文教学法、快乐作文教学法、融入生活作文法、情境导写作文法、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法等等,不一而足,“你方唱罢我登场”,倒

也热热闹闹。

忧的是在一些偏远学校,或者观念更新不快的学校,作文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出题学生写,写完交来老师批”的传统层面上,我们不否认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确实发挥过功不可没的历史作用,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它

已远不能适应当今新课改的要求。

寻找一种既实用、易操作,又具有顽强生命力、推广价值大的作文教学模式,

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期盼。

(三)、课题申报简况

正是在这种作文教学改革表面上热闹,大面积沉寂的境况中,我们历时多年、反复试验、不断探索与总结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在九江市中语会2004年(永修)年会上引起了九江市语文界的关注。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指导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一线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综合已有的作文教研成果,将其整合到《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训练》教程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其精髓在于给学生以训练与展示的舞台!不仅仅是

授之以渔,更可贵的授之是授之以渔场。

“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于2004年下向九江市课题办申报,于12月被九江市课题办列为“重点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已于2006年12月顺利结

题。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重视”,即:

1、重视写作兴趣及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2、重视对写作材料搜集过程的评价,注重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

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

水平;

4、重视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缺点以及典型案例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

的写作情况和发展过程;

5、重视写真情实感和有创意的文章。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4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2003年入学的八年级两个班学

生。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实验采取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的方法,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 1、2004年12月——2005年5 月 调研计划阶段,此半年间,全课题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写作基础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初

始档案;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2005年6 月——2006年5月 实验检测阶段,这一个阶段,教育专家、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与一线实验教师团结合作,共同研究,改进实验方案,

探讨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2006年6月至10月 总结验收阶段,实验领导小组成员整理相关材料,

主持人撰写实验报告。

本课题采用以下四种方法研究:

1、调查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写作基础进行调查,使参与实验者

了解情况,并建立学生初始档案。

2、对比法。把实验班学生的“快速作文”、“创新写作”、“自改和互改”等与

对照班对比研究。

3、检测法。对实验方法、实验效果作即时检测,相关数据及时统计与存档,

为调控实验方法与过程提供最可靠信息。

4、分析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其成长历程,注重从个案中发现规律,

总结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历时两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

育科研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两年来,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一次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机会,逐步培养自己教育科研的使命感,积极按照课题计划参与课题研究,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购买了不少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统计表明第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共收集查阅相关著作20多本,相关论文100多篇,共计文字材料300多万字,相关的教学课件50多个。资料的查阅收集过程同时又是理论学习的过程,许多课题组老师在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把理论学习与个人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形成了部分有质量的经验总结。两年多来,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在校级以上刊物汇编或发表,黄上庚《破传统思维模式,创作文教学新路》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一等奖,徐来喜《初中生怕写作文成因探究与对策》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二等奖,徐来喜《如何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论文被九江市中语会评为一等奖,徐来喜参赛范文《难忘的一件事》获国家级三等奖。2006年2月,由王平安主编、其它六位课题组成员参编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系列丛书印刷出版,全书累计150页,13多万字,该书正式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为全校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切实、可靠的帮助。在此基础上,由黄上庚主编,凝聚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心血的《作文新突破》一书已于11月份正式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王平安《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实验报告入选《中

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

(二)、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作文教学研究的热情,提高了作

文教学效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全面培养我校学生的作文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我校的教学质量服务。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课题组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积极探索作文教学,认真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他们在课堂中积极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训练,在实验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进入课题实验阶段以后,课题组老师都能积极利

用45分钟进行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训练,并且收到较好的效果。 经过两年来的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技巧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课题组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显著。课题组成员所任班级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均名列各年级前茅,在各类作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大都来自课题组老师所在的班级。 2006年我校初三的语文中考成绩骄人,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远远高于瑞昌平均线。上述成绩的取得与我们课题组在初三年级积极进行作文教学改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