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聪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4:44 小学作文
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聪明小学作文

篇一:诸葛亮为什么那么聪明

事实上诸葛亮小的时候真的并不聪明甚至有点儿憨,可是他的父亲有一位棋友乃一鹤发童颜仙风道骨道士,天天都要到诸葛亮家来和父亲下棋时间长了和他的父亲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诸葛亮就居住在南阳卧龙岗,他小的时候天天要到卧龙岗后面的一所私塾里读书,其间必须经过一片黑松林,每次都会遇见一位白衣白裙的美少女出现,就这样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少男少女经常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他们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开始恋爱了。

一天诸葛亮回家晚了受到了父亲的责备:诸葛亮坦诚地告诉了他和黑松林白衣的少女由玩耍到恋爱的经过,父亲听了以后沉默无语尚在思考,父亲那个鹤发童颜的道士棋友摆手阻止道说:不可!不可!万万不可!那个白衣少女乃是一只修行了一千年白狐精!诸葛亮不相信问他是怎么知道的,道士对答曰:天机不可泄漏,然后对诸葛亮的父亲低声耳语数句,父亲勃然大怒坚决地决绝了诸葛亮和白衣少女的婚事,孝顺的诸葛亮非常

难过,但还是果断地断绝了和白衣少女的恋情,每次路过黑松林的时候总是躲着白衣少女,在白衣少女的百般追问下,诸葛亮无奈只好告诉了她。

他的父亲的棋友认出了她乃是一千年白狐,所以他的父亲不同意诸葛亮和白衣少女的婚事,白衣少女听了以后非常失望难过至极,同时也非常地恨这个多嘴的老道士,悄悄地告诉了诸葛亮说其实那个老头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原来是一只修行了一千五百年的白鹤,你可以趁他和你父亲专心下起的时候偷出他经常拿的那个拐杖,然后把拐杖的杆给钻空以后给灌上细石灰,这样等他下完了棋以后回家的时候你就悄悄地跟在他的身后,根据他拐杖里面漏出来的石灰粉的痕迹就可以顺利地找到那只白鹤精住的地方,但是万万不能让他发现,在他的窝里面有一只鹤卵乃是他修炼了一千五百年的元丹,你如果得到了那个元丹的话他一定会非常着急地跟你要讨回,给你多少金银财宝你都不能同意换。

你只需要拔下他的七七四十九根羽毛做成一把扇子,在你急难之际,只要把羽毛扇对着自己太阳穴一扇你就会妙计顿生,给你增添无穷智慧,你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了,你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了,也不用再这样天天地辛苦了。诸葛亮听了以后大喜,按照白衣少女教给他的法子如发炮制如果找到了白鹤老道住的的地方,原来是在卧龙岗后面九道弯的一棵有数十丈高的大松树上,他利用树枝盖成了一间漂亮的鸟窝,窝里面藏着一枚晶莹剔透颜色洁白的鹤蛋。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把它拿回了家。

白鹤老道士和诸葛亮的父亲下完棋以后告辞回家,发现修炼多年的原丹被盗了非常着急,白鹤老道士已有了相当的道行精通阴阳五行奇门遁甲之术,掐指一算已经早知就里原来是白衣少女教诸葛亮盗了他的元丹了,他风急火燎地赶到了诸葛亮的家,把诸葛亮悄悄地约了出来询问此事,被诸葛亮一口否认说就是不知道什么元丹也不知道现在是

藏在什么地方,元丹可是白鹤精的命根子失去了他的修行就将一事无成,在白般无奈的情况之下白鹤老道士终于做出了妥协拔下他的七七四十九根羽毛给诸葛亮做成一把扇子,就这样诸葛亮从此以后就天天都拿着那把扇子摇一摇就会智如泉涌妙计顿生……摇一摇就能化险为夷克敌致胜……原来他是在汲取智慧源泉那无穷无尽的的能量……

篇二:诸葛亮是个聪明人吗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吗

八(1) 冯家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 被描写成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也正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第一、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陷入具体的事务中,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领导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他聪明吗?

第二、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乃至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无情义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战中,在华容道上把关、张或关、赵两人位臵对换一下,不但可以让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又可以抓住曹操,岂不两全其美?但是,当时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又错选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尔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事件,皆因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他自己也差点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而诸葛亮不会用人和错用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了。

第三、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实属无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司马懿则相反,他敢诈病欺曹爽,最终使魏政权归司马氏。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害怕什么?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某一战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这能说诸葛亮是聪明的吗?

篇三:命理解析诸葛亮为何那么厉害

命理解析诸葛亮为何那么厉害

诸葛亮传奇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也灿烂。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受到世人的崇拜,是智慧的象征。是怎样的因素造就了这样一个伟人呢?他的命理又有什么特点?

命理学家高勇强老师说:一代智囊诸葛孔明先生出生于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时辰不清楚,但是影响不太大。排出三柱为:辛酉年 丙申月 壬申日,日主为阳金生阳水,强而有力的偏印格。强有力的偏印有天生学习五术的优势与亲和力,悟性奇高的诸葛亮学习“易学”容易而且精通,善于推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诸葛亮成为神机妙算的军事人才。当然偏印的优点不止这些,孔明的成就也不仅仅在于军事上。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从高勇强老师对偏印分析的命理学角度中来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明。

偏印还代表了善于创新,搞发明创造。具有“鬼才”,所以我们也能看到一代智囊的孔明先生其实还是个发明家呢,他发明了“诸葛连弩”大大提高蜀国军队的战斗力。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运输三军的粮草,解放了人力,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据说“馒头”也跟诸葛亮有关,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后世的诸葛菜、孔明灯也跟他的发明创造有关。 孔明还多才多艺,文学造诣深,还精通音律。这也跟偏印有关?回答正确!还真和偏印有关,偏印也代表。偏印为用神而有力的孔明先生

也是文学家,我们看到他流传后世的作品有:《草庐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此外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 可见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

偏印当然也有它的缺点,其中的两点便“害死”了我们的孔明先生,偏印的人自我,劳碌这两点也导致孔明,事无巨细都统揽。活活累死,享年54岁。诸葛亮应该是很自我的,不然蜀中不可能那么“无人”吧,怎么就什么都要亲自操办呢?答案留给史学家吧,我们就从命理学说说,八卦一下就好。

是不是命中有偏印的人都能很牛叉呢?答案是:在一些方面比大部分人牛叉些。不然人人都能成就非凡了。要看偏印的有力程度,而且一个人的成就问题除了命理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方面影响。但是命中带偏印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才艺,具有才华的人。而且绝对有他精通的一个领域。大家留意的话很多明星,艺人都是偏印格,或者命中有偏印、偏印有力的。说不定你也是哦。

关于偏印格的命理知识就为大家介绍这些了,仅供大家参考。想解析自己命理又无从下手的朋友可以咨询我哦。

篇四: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是曹操或孙权?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400 多个各具特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学界通常只把诸葛亮看作“神机妙算”的军师,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小说艺术典型比较优秀的三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即“才智”、“忠诚”、“勇毅”进行新的心理分析和艺术解读,希望藉此对这一小说人物形象有多方面、多角度、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并能理解它为历代读者及现实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感染和启迪作用。

【关键字】诸葛亮 刘备 三国 曹操 孙权

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化身,虽历经了从三国时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仍为世人所称颂。那么,就是这位英雄,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呢?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他的主要社会活动就是种地和读书游学。其游学生活在诸葛玄投奔刘表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诸葛玄去世的建安二年( 197),诸葛亮便开始躬耕陇亩,直到他出山辅助刘备的建安十二年( 207) 年,一直过着耕读结合的生活。至于诸葛亮耕读生活的地点,笔者认为最有可能在今新野、邓州交界附近的新野或邓州境内。诸葛亮的读书活动是在劳动之余或农闲时间进行的,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仍在农闲时间进行游学,并利用小姊为襄阳大族庞德公媳妇的姻亲关系,交游士林。此时诸葛亮的身份,可以说是外农夫而内名士,身在陇亩而志在庙堂。正因为如此,诸葛亮的外貌形象也有双重特点,《诸葛亮集》注引《姓源韻谱》: “诸葛亮身长八尺,形细面粗,犹如松柏,皮肤枯槁,文理润泽。”陈寿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两者并不冲突,诸葛亮身高八尺,身材魁伟,说他皮肤粗糙枯槁,那是作为一个农夫的典型外在特征,而说他“容貌甚伟”则是其内在名士气质的显现。考察史料,诸葛亮的耕读生活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耕读结合,以耕谋生,以读增才明志。诸葛亮的躬耕生活绝不是为了隐居,而是为了生存,如果不劳动便没有生活来源。诸葛亮又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自比管仲、乐毅。要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必须要增长自己的才干,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诸葛亮读书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对诸葛亮来说,读书不是为了皓首穷经,而是为了开拓眼界,启迪思维。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式使他比“读书务于精熟”的学友在花费同样多的时间下,可以读到更多的书,并且这种读书方式更具有宏观的思维方式,诸葛亮足智多谋与他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此外,诸葛亮读书“好为梁父吟”,并且“常抱膝长啸”,这些都是诸葛亮高远志向和士人风范的流露。二是以学会友,通过农耕之余的游学活动结交名士。诸葛亮的师友主要是通过游学来实现的,老师之辈有司马徽、酆玖、 庞德公等。司马徽曾推荐诸葛亮拜酆玖为师学习韬略,司马徽自然是诸葛亮的师辈。庞德公既是诸葛亮小姊的公公,又是其师长。诸葛亮的同学或朋友主要有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等几位。诸葛亮的耕读生活对他的出山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耕种田地,锻炼了诸葛亮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的作风。通过读书游学,诸葛亮积累的学识和杰出才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崔州平等同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庞德公和司马徽的评价。习凿齿《襄阳记》: “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诸葛亮每次见到庞德公,“独拜床下”。司马徽不仅称诸葛亮为卧龙,还认为他是识时务的俊杰。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与汉末汝南刘劭的月旦评颇为类似,具有名士品评的特点,刘备先是从司马徽那里听说了诸葛亮,而后又有徐庶的直接推荐。所以诸葛亮能够顺利的出山并择主而事,靠的是师友们的扬名和举荐。而这些师友的关系的建立,正是基于诸葛亮的耕读和游学生活。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有着双重面孔的人,性格很复杂。起初,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抱负,后来他又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曹操在看到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时,他会伤心落泪,并出台政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安定社会。但是他也会因为父亲之死而迁怒他人,大肆屠杀几十万无辜百姓。对待人才方面,他既可以连袜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出去欢迎人才来访,也会因一些小事而翻脸无情,杀害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诸葛亮对曹操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的。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在这位高风亮节、功业卓著的楷模身上,古人所提倡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位列第一的立德来说,

儒家的忠孝仁义,就是他毕生践行的标准。作为一个有眼光、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诸葛亮当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经不是大汉的政府,要想践行忠义,自然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再者,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国理念是内儒外法,实行儒家的仁政,以法辅德,而曹操实行的却是霸者之政,强权政治,这明显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

孙权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不愧为一代豪杰。他据有江东,兵精而粮足。孙权爱惜人才,以诸葛亮的才干,在东吴应该是很有前途的,但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

刘备一生极其坎坷。起初,他在家乡起兵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又卷入诸侯混战,几十年东征西讨,凭着讲感情、够朋友和自己的那点谋略才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拉起了一支队伍。但他没有聪明的谋士辅佐,所以只能时而投靠陶谦,时而联合吕布,时而归顺曹操,时而依附袁绍,始终被人利用来利用去,跑了大半辈子,也没跑出个名堂来,一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刘备走投无路时,只好跑到荆州投靠刘表。

刘表把刘备安置在抵抗曹操的最前线,替自己守住大门,扮演“炮灰”角色,所幸的是,刘备镇守新野的几年里,曹操忙着在北方东征西讨,几乎无暇顾及刘表,所以刘备在新野一住就是八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认识了司马徽和徐庶,这两人极力向他推荐诸葛亮,并称赞诸葛亮是“卧龙”。很快,刘备就亲自去拜访这位年仅27岁、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千古传颂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史书记载,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当这位读书人倍感苦闷的时候,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智的人——刘备来了。

这就是刘备的过人之处。刘备在诸侯中被人称为英雄,靠的不是他有多少军队,有多大地盘,而是他对朋友很诚恳、很讲信义,即使对一般的人也很有礼数,

另外对老百姓也很仁慈。所以,在天下动荡的那个年代里,很多人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他。由于有这种号召力,当时的诸侯,包括曹操和袁绍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很重视刘备,很愿意与他结盟。刘备能“三顾茅庐”,抛开他急需人才不说,单说他作为一个世人皆知的大英雄、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将军,肯屈尊拜访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战略问题,这就足以让诸葛亮感动了。 在我国古代社会,道德高于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质尤其重要。有一个贤德的君主作为领袖,则上行下效,就能使官风廉正,官风正则民风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而在道德方面,刘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有着皇族身份的刘备,参与了诛杀曹操的密谋,这是对大汉朝廷难得的忠诚。这在感情上就与深受忠孝思想影响的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层。此外,刘备在平原、徐州任上实行仁政,仁义之名远播,这对于崇尚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同样推崇仁政的诸葛亮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再者,刘备礼贤下士,被称为天下英雄,在当时名头不小,这一点诸葛亮也必然会有所考虑。

刘备虽然声望很高,但此时除了手下有一批生死相随的人以外,并没有多少实力,可以说刘备还处在困境当中。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乃至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间会大有可为。同时,刘备手下有一流武将,却没有一流的治世能臣,可以说留给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可见,选择追随刘备,既符合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推行儒家仁政,又有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彭海云,李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艺术形象新论[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第31 卷第5 期2012 年10 月011( 2) : 194 - 196.

[2] 张程. 刘备为何一再求见诸葛亮[M]. 2012. 5 ◆下◆ 领导文萃. [3] 余明侠. 诸葛亮评传[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西晋]陈寿. 三国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5] 朱子彦.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石冬梅. 刘备掌控蜀汉人才成败谈[M]领导科学 2012·7月上

篇五:向诸葛亮借智慧5——信任的诀窍

向诸葛亮借智慧5——信任的诀窍

画外音:(在职场上有一些人,他们能力很强,在工作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但他们也有烦恼,因为领导会担心,这些有能力的人,不听指挥,也会担心其中的野心家,抢班夺权,在这方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刘备的信任,我们今天的职场能人,又能从诸葛亮做法中得到什么借鉴呢?)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63岁的刘备病倒了。大夫说,小毛病,就是拉肚子,养养就好了。刘备就躺在床上养病,养病期间,他就很闹心,在头脑中总是出现这样的战斗场景,说自己站在山头,看见火光之中,一片喊杀声,到处都是士兵和马的尸体,铺满了路面,铺满了江水。

有人说那是赤璧之战?这不是赤璧之战,这就是几个月前,刘备指挥的一次重大战役,叫夷陵之战。就是我们传说中的火烧联营七百里,刘备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在此之前,刘备经常会这么想,说火烧赤避这个曹操是个什么滋味呢?

刘备今天终于体会到了,原来是这个滋味啊!刘备很痛苦啊!有的时候刘备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这事是我干的么,我怎么会遭遇这么大的惨败呢?

这一年章武三年,是刘备登基的第三年,章武二年刘备刚刚登基,就统帅大军,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向东吴宣战。但是,讨伐东吴的雄心壮志没有给刘备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却让他体会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夷陵之战惨败以后,部队人马殆尽,好几位大将都死了。刘备只身逃到了白地城,到了这刘备就病倒了。按照遗书上边描述,刘备当时的病症很简单,就是拉肚子,所以医生就给他诊断,说是我主万岁,水土不服养养吧。

结果这病是越养越重,刘备已经病到了无法起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了。所以刘备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谁都有个死么,于是刘备就派快马进成都,紧急调在后方的诸葛亮,前来永安托孤,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

来了以后,刘备是怎么说的?在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里边都是一致的记载:刘备说:“孔明啊!你的才能比曹坯大十倍,说你能按国终定天下,说我的儿子是这块材料,你就扶保他当皇帝,如果他不是那块料,您就自己当皇帝。”这一句话把诸葛亮的冷汗就说出来了。

诸葛亮诚惶诚恐,他没有想到,刘备托孤会这么说。而且大家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以这种方式托孤的人恐怕也只此一份,就刘备这一个人。刘备托孤这段话,咱还是用老百姓的话来理解理解。

他相当于老太爷要去世,临死之前找帐房先生谈家产分配问题,这个帐房先生来了,老太爷气喘吁吁地说,财产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你看看我儿子行还是不行,他要是行,你把财产给他,他要是不行,财产就是先生你的了。

你想想哪个老太爷会这么托孤。所以这事情,他托的很蹊跷,他托的很奇怪。我们就要分析分析刘备他是什么动机呢?我们考虑两种情况,历史有可能性,咱们就要考虑两种,这样完整。

第一种,刘备是真心,他真的认为,这个天下交给谁都可以,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儿子。他真的认为让诸葛亮当领导,管国家是老百姓之福,是天下之福,这是真心。

第二种可能性,是担心,他担心诸葛亮位高权重,一手遮天,而且人人景仰,名漫天下,自己一个17岁的儿子,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能坐得稳吗?万一坐不稳怎么办,他这是担心。大家设身处地为这样病床上,就要撒手西天的刘备想想,他是真心,还是担心。

我觉得两种可能性都有一点,但是,担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诸葛亮当时就做了一个坚决的承诺,说我一定忠心,就是做鬼我都不会变心,他是这样的啊!刘备跟诸葛亮的对话,让诸葛亮压力很大,为什么让诸葛亮压力很大呢?就是因为,诸葛亮也没想到,刘备会这么说。于是,诸葛亮当场有一个表现,叫泣涕,一边哭一边流鼻涕,为什么诸葛亮哭成这样?有人就说了,第一是诸葛亮感动,刘备这么信任自己。第二诸葛亮难过,老战友就要死了,看着心碎呀!所以他就哭了。我到觉得诸葛亮还有第三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伤心那,伤心什么?伤心我这么多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让打先锋打先锋,让守后路就守后路,我这么努力,临了到今天,居然你还是对我有怀疑,这当下属也太难了吧!这做人也太难了吧!此时的诸葛亮眼泪当中他也会有这种因素。

画外音(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职场能人,他们自己有能力,手上有权利,这样的人,在单位进行人事交接的时候,往往能体现出一定的影响力,那么,他们在这个时候,怎么做,才能使单位平稳过度呢,三国时的诸

葛亮在刘备去世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从他的做法中,我们又能吸取什么经验和智慧呢?)

这个时候,诸葛亮的智慧就发挥作用了,人不怕遇到困境,怕遇到困境的时候没有想法。人也不怕没有想

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聪明

法,怕需要有想法的时候,找不到有想法的人,人也不怕找不到有想法的人,怕找到这个人,你不听他的,诸葛亮这个人,属于不用找别人,听自己的就行,所以,诸葛亮就给自己找了四个方法,这四个方法对处理班子团结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现实中,我们很多企业,不怕做业务,就怕做人事,不怕干部闹事,就怕班子成员闹事。很多领导一天到晚都愁啊!我手下这四粱八拄这几个人我怎么管呀!其实,处理班子成员团结的问题,是事业发展的核心,手脚都能乱,只要脑子不乱就能前进,一个队伍当中,如果脑子乱了,那你就完蛋了。这就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没有油,车头不如牛。

诸葛亮在处理班子问题上的高明策略,第一个策略叫: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上搭台子。

中国人有句话说,本命年难过,公元209年,是刘备的本命年,刘备是属牛的,这一年也是赤避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刘备在本命年里,还没等从赤璧之战喜悦当中走出来,可怕的消息就传来了。

第一个坏消息,他的老婆甘夫人去世了。剩下了三岁的儿子,一个年近50的男人,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很凄凉,刘备很痛苦啊!正在痛苦的时候,传来消息了,说江东的谋士吕泛前来拜访。刘备就以为吕泛跟鲁肃一样,也是来讨要荆州的,那得硬着头皮见那。

结果硬着头皮一见,吕泛给刘备带来一桩美事,吕泛说,我们吴侯孙权有个妹妹,正当妙龄,听说刘皇叔你最近刚刚丧妻,我特来提亲。刘备担心说,我年近半百,鬓发班白,吴侯的妹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啊!吕泛说,我们吴候这个妹妹,虽说是女儿,但是却有豪情壮志,非天下英雄不嫁。你刘皇叔名扬四海,就是个大英雄,正合适呀!年龄不是问题,刘备美啦,刘备说那先生宽就一天,我回去商量商量。

回来就找诸葛亮说这件事,诸葛亮听了二话没说,诸葛亮说当面一定要谈好了,过两天咱们就去娶亲。刘备说亲事是好事,但万一周瑜定计策,他要害我我不是送上门去了吗?刘备这心里叫想喝粥又怕烫嘴,跟孔明说你给我吹吹。

诸葛亮给刘备吃了定心丸说,主公你放心,我略施小计,保准让周郎一筹莫展,保准主公你没问题,公主她到手,荆州也没事,他不是给咱施美人计吗?我给他来个要美人不中计,刘备说这个好,于是打点行装准备奔东吴,走之前刘备又犹豫了,刘备说我还是心里没底,诸葛亮就给刘备交底了,说我派赵云跟你去,而且我给赵云留了三个锦囊妙计,保你安然脱身。

刘备就去了,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妙计,就是到了东吴大造声势,在所有的媒体上宣传,刘备来娶亲了,这叫生米做熟了饭,而且借助乔国老,吴国太的实力把生米做成熟饭。第二个锦囊妙计是在适当的时候,编造一个曹操入侵的借口,这不为了唤醒别人,只为了唤醒温柔乡里的刘备,让他赶紧回荆州,

第三个锦囊妙计就是关键时刻,追兵到来,打不过的时候,把孙夫人请出来,借助孙夫人呵退追兵。于是刘备安然脱险,在孔明的精心安排下,刘备真的幸福啊!真的是周瑜给他使糖衣炮弹,啃了糖衣扔炮弹,周瑜给他用美人计,他要美人没中计。刘备因为这个事对诸葛亮的信任、感激、依赖都大幅度的增长。

这个就是诸葛亮非常聪明的智慧,就是说作为一个班子成员,二把手在干工作做决策的同时,你还的关心,一把手的个人生活问题。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你要以朋友的身份,家人的身份,帮他想想办法,咱们革命大家庭,领导是都是父母官,战士都是子弟兵,咱们是一家人啊!咱们得有点亲情,得有点感情啊!

诸葛亮看没看到有风险,他也看到了刘备到江东有风险。那你说他能不能以工作的名义站着说,主公你别去,不能因为这么一个女人,危害咱们事业,危害咱们发展,那你要这样说,这叫给领导改善生活设置障碍,诸葛亮没有设置障碍,诸葛亮是搭平台,想了办法,大家想这两个做法完全不一样,一个人设置障碍,一个人搭平台,你是愿意听设置障碍的,还是愿意听搭平台想办法的。当然大家还是愿意听想办法的,当然大家也愿意信任想办法的。

所以当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不够信任的时候,那说明我们的感情交流不够多。那你就关心关心个人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想想办法,别整天绷着脸谈任务,谈工作,咱难也谈谈感情,帮你想想办法。这样心里距离自然就拉近了,感情自然就有了。所以诸葛亮这个策略,就是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上搭台子,搭平台,帮你想想办法,帮你改善生活,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就有了一些了。

画外音(在今天的职场中,有一些人能力很强,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挑肥拣瘦,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但却总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他们让领导担心,和同事隔阂,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

可以称作职场能人,他是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今天的人们,可以借到怎样的智慧呢?) 在感情上有了一些以后呢,诸葛亮又采取了第二个策略,这个策略叫我在具体工作中,我决不主动要求说我喜欢干什么,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个策略叫:“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

三国志陪注当中记载,说曾经东吴的谋士张昭,向孙权建议,说咱们就招聘诸葛亮得了。事实上孙权可能也向诸葛亮发出了聘书,但诸葛亮拒绝了,有人就问诸葛亮了,说你为什么不答应?

孔明说,孙将军是个好领导,但是观察他的气量风度,他能够尊重我,但是未必能够充分发挥我的才能。你要用一个人才千里马,你得知道千里马的需求,千里马什么需求,有人说它需要草料贝,大家注意,千里马不光需要草料,它还需要草原,你光给他草料,不给他草原,你给他吃上等的草料,他也不愿意给你干。 诸葛亮的态度就是,谁能给我草原,谁能充分发挥我的价值,我就给谁干。你到孙权手下,他给我一顶一的草料,给我一个大院,顶多给我一个操场,我才不给他干呢!这话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打下了伏笔,你说刘备给诸葛亮草原了吗?给了,但是没有全给,他给了两头,收了中间。

首先诸葛亮刚到刘备手下的时候,刘备先让他管军事,火烧新野,火烧伯望坡。接着管外交,说服江东孙权。接着让他管民政,管经济,治理零陵、长沙、贵阳。政治、军事、民政、外交都让他管,他干得很好。但是在赤避之战以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赤避之战以后刘备给的名义上是军师中郎将,但基本上做的都是留守处主任。你看,取西川的时候,带的是法正、庞统,诸葛亮留守。取汉中的时候,带的是法正,诸葛亮还是留守。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内,诸葛亮扮演的都是留守处主任的角色。而真正起军师作用的是法正,诸葛亮挂着军师的名,做的是后勤处长的工作。诸葛亮放下了在隆中对当中,实现自己理想的胸怀技能,认认真真做起了繁琐琐碎的后勤工作,政府工作。那你说他争执了么,他没争,他有怨言么,他没怨言,你让我干,我就兢兢业业地干,认认真真地干。所以我们讲,一个能人,以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工作境界为高,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最高。

我们给大家做一个比喻,一个天下第一的琴手,参加一个乐团合奏。你说你要不要上来就弹你世界第一最拿手的曲子,你不要,你得先看指挥,后看乐谱,指挥叫领导,乐谱叫工作计划。如果你不看领导,不看工作计划,上来就拉你擅长的,你拉得越棒,对整个队伍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你看,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年轻人一上来,就新官上人三把火,上来就干自己最擅长的,结果干完了擅长的,领导不满意,群众有意见,他自己还特委屈。我干得这么好,他们为什么都有意见,因为你没看指挥,没看乐谱,没看上级领导的意图,也没看工作计划。所以说,高水平的人,以学会被动工作为成熟进步,你得听人家指挥啊。

画外音(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上级领导,刘备的信任,获得了职场同僚的支持,最终他拥有了一定权利,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但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马上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有另外的做法,我们要向诸葛亮借智慧,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借到怎样的智慧呢。)

不过呢,有了这样不挑肥拣瘦,不斤斤计较的工作作风,还不足以让诸葛亮,让所有的人都放心,都支持,为了获得这种支持,他又使用了第三个方法,叫做:“弱示沟通,展示依赖”。

我们给大家举个例子,出师表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感人,同时也很高明。如果你读出师表光读出感人,那不叫高人,如果你读出高明来,那你的境界也就高了。“臣本布衣……”诸葛亮说这些话的态度,非常的低调,而且说话的时候,不是给先祖说的,而是给后主。换句话说,不是给爹说的是给儿子,你想对儿子说话都这态度,你想想对爹应该更谦卑了。而且你看看用词,明明是在隆中,在这里寻找机会,等待着大展宏图,但是他却说是苟全性命。明明是三顾茅庐,英雄出世,但是他却说成先祖请来我是委自枉曲。明明是中流砥柱,顶大梁的人物,他非说是跑腿的。他非常非常的低调,甚至有点自贬的意思。为什么诸葛亮的沟通方式,要把自己贬得这么低呢?这就是一个高明的策略,就是“示弱策略”。

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人们会嫉妒强势的人,而不会嫉妒弱势的人,人们会嫉妒那个士强的,而不会嫉妒那个示弱的。因此谦虚和低调,可以减少周围的人对你的嫉妒和怨恨,不能太牛,不能太得意。第二,更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弱势的人让人觉得更可靠,更不容易变心。通过示弱,能够获得更多的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你要学会示弱,更多的人才认可你。关于这种示弱,现实生活中有例子,大家去体会一下。我们的一个老教授,结婚30多年了,感情一直特别好,孩子们去海外了。我们一群年轻人到教授家里去做客,开玩笑说您给我们传播传播经验,您二老感情这么好,有什么感情牢固的经验给我们传播传播。他什么呀,30多年感情一直这么好,你猜老教授怎么说,老教授说,其实也没什么经验,说起来挺丢人的。我这个人,我嘴刁,我吃不了外边的饭,我就得吃这老太婆做的饭,要没她做的饭,我得饿死,所以就这么跟他过了半辈子。

你猜老太太怎么说,老太太说的更逗。教授夫人说,我这个人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晚上睡不着觉,必须晚上这老头子躺在我旁边,那呼噜呼噜有节奏地打,打到第三曲的时候,我才能睡着。要没有他躺在我旁边,我神经衰弱能把我折磨死。接着,两人相视一笑,说我们就这样走了半辈子,他们就是这样说的。结果事实是什么样的呢?紧接着就发现了,我跟教授到南方去参加论坛,吃自助餐。老教授说的吃老太太做的饭,要离开她做的饭,教授一口都吃不下的,但实际上,取两回,比我吃的还多。接着又给家里打电话,问阿姨睡觉怎么样,保姆说阿姨睡觉可香了,以前是狮子在屋里打呼噜,现在狮子走了,阿姨自己打呼噜,睡到自然醒。

于是,我们发现,地球离了谁都照转,咱们离开谁都能开心过好日子。但问题是双方都说离不开,而且每个人找了一个具体的生活理由。而且说这话的时候,最让人感到佩服的是,说离不开的理由的时候,每个人说这理由的时候,都相信自己说的是假的,但都以为对方那是真的。这个感情就牢固了,这叫通过展示弱点,展示依赖,获得对方的支持和信任,所以大家记住,感情是示弱的学问,不是示强的学问。你要说我离得开你,那感情就淡了,你要说我离不开你,感情会浓。

但是,你虚拟一个真实的生活原因说我离不开你,那感情会更浓,大家记住在外边吃完山珍海味,回到家里的时候,别忘了说一句,还是家里的饭好吃。人说你吃点吧,你说我饿过劲了,都吃不下去了,你必须要展示这种依赖。孔明先生用的就是这个办法,所以大家记住,为什么女强人感情不幸福,因为她太强,她处处都展示自己很强,中国人有句话叫怜爱,怜爱、怜爱,什么叫怜爱,先怜后爱,会示弱。所以我们每一个要想感情幸福的人,获得别人认可、支持的人,你都要学会示弱,对亲人,对朋友,对家人,对领导。所以会士强的人叫力量,会示弱的人叫智慧,诸葛亮是有智慧的,他用这个方法就能够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画外音(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有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有了这个平台后,有些能力很强的人,干事业却并不顺利,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有了施展能力的平台后,做事情就很成功。那么,诸葛亮在这方面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呢?他又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借鉴呢?)

有了这个信任和支持呢,领导和同事就给他搭了一个平台,说你才华很多,你充分发挥吧!诸葛亮有没有充分发挥,没有,诸葛亮紧跟着就使用第四个方法,这个方法叫:“稳住情绪,积极但不着急”。

这个方法从刘备的一个问题说起,我们前面提到了章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刘备发大兵,带队伍去攻打东吴,结果直接造成了火烧连营七百里。夷陵残败,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核心部队,损失殆尽,刘备很痛苦,这个战败的消息传到成都以后,诸葛亮怎么说的呢?诸葛亮说了一句特别引起争议的话,直到今天我们史学界还在争议,这句话是什么呢?诸葛亮说法正法孝直要是还活着,那就好了。

这时候法正已经死了,他一定能劝阻我们主公,让他不要东征,即使劝阻不住,他跟着去东征,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诸葛亮是这么说的,说完了以后,有人就指责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了不负责任的吹凉风的话,说法政死了你不是活着吗?你为什么不劝阻,法政不能去,你不能去吗?你为什么不跟着,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东征,为什么不跟着东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深入的问题。他里边有很多心理原因,我们得认真的分析分析,咱们不用历史的方法,我们用心理学、管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分析诸葛亮。

他为什么不跟着东征呢?我们分析两个视点,首先分析刘备东征的动机,有人会说,刘备东征是为关羽报仇啊!这种论断有道理,但不完全,他是三国演义里说的,他不是三国志里的逻辑。首先桃圆三结义是虚构的,三国志里边没有,第二刘备东征的时候,离关羽死已经三年了,你早干什么去了,要说恨三年前更恨,要说打,三年前更得报仇。你为什么不去,那有人就说,他这是在积攒力量。

好,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理解,刘备东征那一年是他当皇帝的第二年,刘备终于登基做皇帝了,他想建立更大的功勋,他要实现自己的夙愿,打曹操实力差距太大,当然要打东吴,吞并东吴建立更大的帝国,吞并天下,所以我们想,刘备东征,他应该有感情原因,更有政治原因,他既是感情的报仇,也是政治的冒险。

我们分析东征时候的天下形式,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曹魏排名第一,孙权第二,刘备第三,所以刘备东征属于第二名和第三名掐起来。大家想想谁高兴,第一名最高兴,第一名最高兴的就是,你们俩玩命的打,遍体鳞伤,最好掐死一个,我再上来把另一个人给收拾掉。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是,还有一个比这个更快速的买卖,就是我先帮着第三名把第二名整死,回过头来,让遍体鳞伤的第三名在我旁边,趁他不注意再把他拿下,这个买卖是更实惠更快速的。那你说这事诸葛亮看到没有,诸葛亮看到最早,诸葛亮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看到了,提前到哪儿,提前到隆中对时就看到了。

诸葛亮说,我们作为第三名要想发展,要想活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和第二名和平合作。你决不能跟他打,要打你就吃亏,诸葛亮早就看到了。那问题就在于,诸葛亮看到了,他说没说,有人说“他没说”,我很痛苦的

翻看史书,还真没找到,刘备东征的时候,第一个拍案而起提反对意见的是赵云,赵云坚决反对,那第二个给刘备提反对意见的是众大臣,有了赵云有了群臣,但惟独没说诸葛亮的事,你说诸葛亮为什么他就不说呢?他完全可以站起来说,领导,你错了,你别打,你糊涂啊,缺心眼啊你打,就不让他打。领导说,我就要打,诸葛亮怎么办,联合群臣啊,上书啊,跟他争辩啊,说不能打,实在不行,你打起来,我可以拒绝给养,拒绝派部队,我不配合,这不就让你不打了吗,孔明确实有条件这样做,但你想想,这样做就出大事了,你敢联合周围的人,跟领导对着干,说小了你是拉帮接派,说大了这叫搞政变啊!孔明是非常懂这个原则的,所以尽管我们讲……客观上他一定提过,但提过,刘备没有接受,刘备被雄心壮志,也可能是被野心给吹的,有点发烧了,他根本不想这些事。

那诸葛亮选择的就是放下个人的想法,认认真真的咱们先干吧!所以诸葛亮实际上就在后方,发什么命令,做什么事情,他没有往前方去,一直到后来,刘备病重了,在永安宫里边已经大病不起了,发现自己时日不多,连忙地派人找诸葛亮来,永安托孤。诸葛亮的原则就是你不让我来,我保准不来,一旦你让我来,我保准以最快的速度来,这就是一个能人、一个高人的工作节奏,叫做:“不叫不到,一叫就到,随叫随到”。

来了以后,刘备把后事都托付给诸葛亮了,我们前边讲了,刘备是收了中间,放了两边。就是说,从赤璧之战到白帝托孤这个中间这段,没让诸葛亮管大事,但是,在赤璧之前,以及白帝托孤以后,是把天下交给诸葛亮的。

刘备交给诸葛亮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是认可了诸葛亮的工作态度,当下属不容易啊,你想想,领导让你干,你干不干?你要不干他不甘心,你要是干不好,他不开心,你要干好了,他不放心。所以他要反复地考验你的工作态度,最后诸葛亮经受住了这个考验,所以刘备对他有点放心了,最后决定托孤给诸葛亮,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刘备觉得诸葛亮隆中对以来的战略是对的,刘备低头了,托孤这件事证明刘备有点反思,刘备觉得自己确实有点错了。所以呢他就把白帝城托孤这件事情,想了很久,想清楚了,于是呢,就把国家天下的大事,全都托付给了诸葛亮。

一直到这为止,诸葛亮自出山以来,才真真正正第一次走到了政治、军事一把抓的位置上。终于有了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危机四伏,千窗百孔,孔明先生运用了好几个非常有效的措施,轻而易举的就应对了这个混乱危机的局面,引导着新生的蜀汉政权走出了危机,那么,诸葛亮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用了哪些策略,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呢?请看下集!稳定的良方。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