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悦悦的凉茶微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7:18 体裁作文
悦悦的凉茶微博体裁作文

篇一:小悦悦

小月月事件概况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抢救无效,10月21日0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4日上午,广东佛山南海区检察院称已批准逮捕小悦悦碾压案嫌疑人。

母亲自责 事发时妈刚刚上楼收衣服,小悦悦就偷偷跑了出去”.她平时也经常独自在事发路段独自来往。结果意外,小悦悦的母亲不停埋怨自己:“我谁都不怨,只怨我没看好孩子!现在我只希望孩子能好起来,带她回老家。”

遭到质疑 有人说“想出名、炒作”

1、法律是不是没有相关责罚条例责罚那些见死不救的人?

搜狐微博@TVS罗凯:我们不可能从法律上去制裁所谓见死不救的人,这也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谴责他们,而应该想想他们这种行为背后的社会现象。如今乐于助人有可能都成为一件带有风险的行为了。

2、您觉得现在这个事情的责任在于谁?

搜狐微博@TVS罗凯:三个方面的责任,其一:小悦悦父母对于孩子看管不到位;其二:市场内机动车道占道、超速现象严重;第三:碾压小悦悦的司机。

3、您是怎么看待拾荒老人的行为的? 她是个英雄!善良纯粹的人!

“18路人”的旁观者效应

假如某个事件只有一个人遇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会积极干预。但是,如果有很多人或者预料到很多人可以见到,这样他的责任就会分担开,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期待别人去做,或者是哪怕自己不做的时候,他自己的内疚感、自责和负罪感也会减轻,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事件影响

1、 广东拟立法惩罚见死不救

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了谴责、质问和反思,建议“见死不救”立法。广东省委政法委也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征求救济、奖惩机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面对社会上出现老人跌倒没有人敢扶、见死不救等热点事件,省政法委官方微博上发出信息,“请停止冷漠,广东将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问计于民”。

转型期社会价值问题

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此前南京、天津的事件,扶人者却要承担责任,社会价值出了问题,这是直接原因。

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害怕 ?民族特质重道德性,小月月事件是害怕战胜道德。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路人没有实施救助的义务。同时,由于各地发生多起助人为乐却遭反咬一口的事件,

也让大家变得过度自我保护。

“根源在于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的精神。”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文所所长曾德雄博士认为,若缺乏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大多数人会因没有安全感自保,势必会出现个人无公德、社会无公义的现象。

如何保证好心人行善“零风险”?为此,有律师提出,有必要把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责任。

实际上,在美欧诸国,都有类似“见死不救罪”规定。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扣50万法郎罚金。”

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美国一些州的法律

自愿且不求奖励报酬的个人,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或不作为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加拿大安大略省《见义勇为法》

“见死不救罪”立法需谨慎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王仲兴认为,针对中国目前的状况,“见死不救”不宜入罪。他认为,小悦悦事件反映出的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事情,设立“见死不救罪”更应慎之又慎。 王仲兴认为,18位过路人见死不救,应该遭到道德谴责,

但他也强调,这18个路人可能也存在谴责不下去的可能性,肯定会有人为他们辩护。因为他们的情况不完全一样,一些人可能是没看清楚,不知道小孩受伤,一些人怀疑是设的“局”,担心将事情赖在自己头上。此前的“彭宇事件”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人们也不想类似麻烦在自己身上发生。

王仲兴还提到,国外在“见死不救”这方面有着相关的法律,一些国家叫做“拒绝援助罪”。但应该注意到,这项罪名成立有着非常严格的前提,比如要充分界定救助者与被救人之间的关系,如是否为亲属或者恋人等;以及在救助者是否造成伤害等一系列前提下,才能立罪。

可能冤枉无辜者王说立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打击犯罪,另一方面有可能冤枉无辜者。他表示出现“见死不救”不应从个人身上找原因,只给个人治罪,有失公允。“见死不救”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以及国家相关制度和法律的欠缺。这种恶劣的现象从法律和道德层面迟早要得到解决。 王仲兴认为,中国目前的状况不是无法可依,最重要的是将现有法律执法可依,同时借鉴国外的法律,大量分析类似案例,将法律更便于操作。

美国有两个法律是要求和鼓励人们助人为乐的:《救援责任法》和《善行法案》。

欧洲 见死可不救有前提 不得危害施救者安全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如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法律也规定,任何有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具有营救危难的法律义务。《德国刑法典》第323条c项就规定,“意外事故、公共危险或困境发生时需要救助,根据行为人当时的情况急救有可能,尤其对自己无重大危险且又不违背其他重要义务而不进行急救的,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国家规定“见死不救罪”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前提性限制:救助

他人对自己或者第三人并无危险。

之所以法律要为对“见死不救”的法律非难设置这样一个“天条戒律”,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的平等保护原则,即法律从来都不能强迫互相之间不负法定救助责任的当事人之间,以牺牲一方当事人安危为代价来救助处于危险境地的另一方。对于见义勇为,新加坡法律则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道歉加赔偿。

加拿大魁北克“义务法案”规定公民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违者有法律责任。

检察日报:法律规制“见死不救”忌自设禁区

用法律手段规制“见死不救”,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民众建议立法,以立法拯救道德滑坡、社会风气

2001年全国两会上,32名代表就增设“见死不救罪”提出议案。之后,不时有类似呼声。但十年过去,基本“原地踏步”。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和民众诉求强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家学者对此几乎一致否定。在我看来,部分意见,有自设禁区之嫌。

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也反对法律规制“见死不救”前提是当公民的诚信程度、公信力比较高的情况下,成立这样一个罪名,大于弊的;我们今不具备此前提。”

用法律来管制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混乱。

把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律惩处似乎是过之了有所谓越位之嫌。本身也侵害了公民自由权,果真如此以后我们行事都得被法律逼着实施那有违其意义之初。

其实我个人觉得的是,我们不需要对‘见死不救立法惩处’而只需改为怎么“维护褒扬见义勇为者”。营造了一个行善做好事的“环境”之时,自然而然会让更多人祛除后顾之忧。

以公权力通过立法介入道德领域,有可能会侵犯到公民私权。但是国外不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律师就认为,立法更重要的应该是保护施救者的权益。

篇二:微博宣传

提高杭州微博用户活跃度

NB策划小组

2013年4月

目 录

活动背景...............................-3- 目的及意义.............................-4- 活动前期...............................-5- 活动中期...............................-6- 活动后期...............................-7- 注意事项...............................-7- 经费预算...............................-7- 微博发展策略...........................-8- 团队成员...............................-9- 附录一.................................-10- 附录二.................................-11-

背景

一、微博背景

2006年,twitter问世,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在此刺激之下,中国于2007年5月由王兴退出大陆首个微博类应用——饭否。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此后腾讯、网易等网站相继推出各自的微博平台。从后在通过微博140字及图片发表各大社会热点的强势出击下,微博用户在三年内急速增长。

二、 微博优势

微博能如此迅速的被广大社会群众所接受,首先是因为它是打发睡觉前、等车等碎片时间最好的应用。其次是因为它作为一个社会关系平台,其消息的传播效益非常高,能够快的帮助用户传播信息。

三、微博现状

2012年,微博在经历明星效应下带来的火热后,由于存在暴露私人信息的风险、发表内容缺乏新意、内容虚假等等的各种负面影响,导致微博用户活跃度下降。中国微博的使用者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和白领阶层。但是大学生这样的年轻化的群体,求新求时尚,对新事物有天然的追求。因此对微博的忠诚度不高。导致微博用户量出现波动。

四、竞争对手

目前来说对微博现有市场参与者最具威胁的是那些与微博有着密切联系的SNS服务提供商,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运营经验,拥有一定的用户群体,对微博领域有着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其实“人人网”这样具有雄厚实力的SNS已经将微博的特征融入到SNS中,他为广大用户提供的状态更新功能,方便用户及时分享和获取最新的信息,字数上限也是140字左右可以说这已经是微博的形态,只是它没有想微博一样形成一个独立产品而已。但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对微博形成了威胁。同时也不可忽视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的威胁。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发展了较为成熟的社区,培养了一批较为忠诚的用户群体,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社区文化,用户粘性强。淘宝的“淘江湖”、网易的社区等都有类似发布即时信息的功能, 如果能够有效结合电子商务这个平台或许可以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微博产品,那么它对微博的威胁不可小觑。

五、竞争产品

国内目前微博的竞争产品博客、贴吧、腾讯滔滔等。这些竞争者普遍实力雄厚,,运营经验丰富,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各自的忠实的用户群体,不过微博在中国刚刚起步三年,市场还不够成熟,还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还处于用户的争取与努力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阶段。

目的及意义

目前,微博降火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流量下降,热度衰减;内容同质,缺乏亮点;企业微博,虎头蛇尾;应用开发,步履为艰等一系列的问题挡在了微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先让微博用户的活跃度提高,为微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次活动参与人员分为学生和社会人士,体现了人群的广泛性。三个话题的选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一,因为本次活动地区是在杭州,再结合杭州的本土文化及其经济的发达性,“印象杭州”能让在杭的民众对杭州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其二,苹果、三星、HTC、小米等众多手机品牌被大家广泛关注,其间的竞争也可想而知,手机作为人们的实用工具,其话题热度也从未间断过,因此选择“亮出你的手机来”这一话题有利于让大家积极参与进讨论中来。其三,“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社会焦点问题,杭州政府针对此现象也出台了专门的政策,那站在民众的角度是如何看到这些举措的呢?此问题的抛出,也能让大学生和社会人士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家群策群力,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此处活动的进行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们重新关注微博,了解微博使用现状,重新使用微博,为微博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增加微博用户数量,提高竞争优势,进一步开发微博的潜能。

活动前期

一、活动宣传的具体内容

1.学生发表评论时@自己学校的微博账号

2.共三天网上活动时间,每天一个话题(印象杭州,晒出你的手机来,“中国式过马路”在杭州),每天在早上6点放出新话题,晚上9点结束本话题的讨论。

3.根据讨论的热度(评论量和转发量等)评出奖项,三个话题结束后由新浪微博发布统计结果,通过个人所发微博的评论和转发热度以及每天的幸运抽奖环节评出各个奖项(校园个人表现奖,社会个人表现奖,幸运奖和最佳学校表现奖)

二、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在活动前一礼拜进行

网络部分

1.与新浪微博官方进行沟通,在微博广场,热门微博等主页进相关宣传,帮助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与粉丝量较大的微博进行协商(50个微博,每个400元,在他们发微博的时刻进行此项活动的宣传,每个微博每天共发10次,每隔一小时一次,为期一周),让他们帮助进行前期的宣传,带动更多的微博用户关注并积极参加此项活动。

非网络部分

1.雇佣人员(雇佣24人分8组,每组去5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天的宣传)到40所高校进行宣传活动(与各个学校协商征求许可,进行张贴海报的活动方式)。

2.雇佣人员到各大商业中心和活动中心等10处人口密集处进行三天本次活动的宣传(征求各商场的许可后,雇佣50人分为10组,在10处地点进行发传单,张贴海报,)。

3.与有关杭州广播电台杭州交通经济广播FM91.8(时间定为早8点05与晚5点25,为期一周)及杭州日报合作(普通版四分之一通栏,7700/元天,登报四天),利用电台和报纸来进行活动的宣传。

篇三:小悦悦走了

小悦悦走了,看看各大国外媒体的报道!(心碎)

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10月13日被二辆车连续从幼小身躯上碾压而过,十几个路人见死不救,最后还是一位拾荒老妇伸手相助。消息传出后,犹如重磅炸弹,不仅国内舆论大哗,西方媒体也被惊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

瑞士法文报纸《晨报》报导:“过路人对受重伤的女孩完全视若无睹。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激起愤怒。请注意,此录像包含一些画面,有可能激起反感(pouvant choquer)。”这个词在英语和法语中,不是一般的反感,而是指由惊恐、惊骇、震惊而导致的令人毛骨悚然、令人发指、令人撕心裂肺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厌恶和反感。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中国“30年来专心致志的经济发展是否只是留下一种道德真空?”

BBC报导,中国有很多事“惊人”,佛山碾童事件又给国际社会提供了另一个令人震惊、愤怒、难以言说的惊人。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政治现象,而不是文化现象;这是中国政府一贯通过政治和法律手段无情打压“见义勇为”或坚持“恻隐之心”的人造成的。

华尔街日报称,佛山一个市场的监控摄像机拍下的这段令人不寒而栗的画面,引发中国反思。近年来,中国人的冷漠是外国人和中国人都经常见到的现象。一些人说,这是中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不过,在仔细研究了小悦悦事件后,很多人指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中国缺乏见义勇为的法律来保护那些帮助陌生人的好心人。

路透社报导,路人漠视女童被撞,拷问中国社会良知。中国经济的繁荣以及贫富分化,使社会价值观改变这一话题变得极富争议,一些人痛心地将他们所见到的现象归因于物质至上的思想替代了道德规范。

法新社报导,有网友对女童被撞事件发表评论,认为“表面上作恶是司机和冷血路人,但根源是62年毫无人性的专制社会”。

英国《独立报》文章说,女童被撞过程的监控录像震惊了中国,引发有关中国是否失去了道德准绳、以及拜金主义和失控的经济增长促成绝情和冷漠社会的激烈辩论。

BBC报导,社会冷漠网民质疑“幸福广东”。这件事是对广东当局提出的所谓“幸福广东”的莫大讽刺。广东省政府强调不纯粹追求GDP增长,而要建设以人为本,建设全面的幸福体系。

小悦悦的悲惨故事震惊了中国社会,反响剧烈,近日连续数天位于百度热词榜首。

中国演员袁弘通过新浪微博发表评论说:“看完这段视频,被强烈的民族自卑感击倒在地。连续18人,这自卑的腰杆怕是十八个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也挺不起来的。”

不少网民对社会冷漠甚至冷血的地步,都隐约归咎是社会及政府制度所致。据新浪网和金羊网的网民帖文,有人认为“这样的国民,这样的国家,有钱了,强大了,又怎么样?”也有人说:“是这个充满罪恶的社会制度,才造就了如此狠毒如此无情的司机和路人!”

有人撰文说,这件事再次说明了现在富裕起来的广东仍然是精神文明的沙漠。文章说,唯一见死相救的偏偏是个无资格入户广东,被排除在幸福广东人之

外的捡垃圾的妇女。

有人认为这并不反映冷血不冷血的问题,而是社会出了严重的问题。在现在的中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事很可能就是倒大霉的事,这样的前车之鉴实在太多了,每一个个人就是在这样的耳闻目睹中默默进化着的,没有谁比别人更有资格指责他人。”

网友王干表示,其实中国人的良心一直在被拷问。他例举了几年前就有“红歌之乡”重庆的44岁农民金有树,路见满载乘客的中巴掉进池塘,顿跳入塘中,打烂车窗将被淹的19名乘客抢救上岸,自己因浸泡冷水时间过长,呛水引发肺病,向政府求助无人理,借债就医数月,后因无钱医治不幸去世。他下葬时,19名被救者无一人到场!

网友“juhua0908”表示,首先是制度堕落,然后是公平失衡,继而道德败坏。当这一标准根深蒂固植根每一名国民身上,心照不宣的时候,这个民族国家就没有希望了。骂人的我就不说了。该骂的已经骂了,痛心的也不下一万次。重振民风,提升道德必须从制度疗伤做起,一步一步。也许没有救亡的路可走,再一次痛心。所幸的,我生活在香港,这方面的道德还没沦落这个地步

【观察】看看国外媒体是如何报道小悦悦事件的

看日本如何报道评论广东小悦悦事件

昨晚和几位日本人教授在东京赤坂的居酒屋里喝酒,大家的话题居然扯到了广东省佛山市发生的2岁女孩小悦悦两次遭到车碾,而18名路人避而不救的事情上。其中一位还拿出当天的晚报,冲我说了一句话:“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这话说得让我无法反驳。

从昨天到今日上午,日本许多的电视台都在播“中国小悦悦事件”。朝日电视台在今日上午的时政节目

中,用了2分钟的时间,还制作了不少图板,来解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到的中国社会的道德

问题,看了令人深思。

我拍下了一部分节目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看待“小悦悦事件”的态度和视角

新闻节目的题目是“中国人无视被碾女孩”

节目主持人惊讶的表情,加上“冷血”两个字,说明了一般日本人对于这一事件的感觉和看法。

这位女影星说了一句话:“这样的事情在日本是无法想象的”。

节目主持人说,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

没有磨灭。

篇四:微博热议和食品安全

微博热议

微博是一种互动及传播性极快的工具,传播速度比报纸等媒体还要快。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曾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博的优缺点如下。

一、优点

(1)微博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互动性、时效性强。2011年浙江温州的动车事件,就是动车的乘客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出的,比其他媒体更快速更及时,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大范围内快速传播,因此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高效快捷的途径和方式。

(2)微博改变中国社会生态。

当某局长将与情人开房的聊天记录公布在微博上并迅速被定位到具体某个人时,微博体现了其不可思议的作用。微博反腐,网络反腐让不遵纪守法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无所遁形,“表哥”、“表叔”、郭美美事件、中石化的天价吊灯、故宫失窃、企业污染、安全事件、官员的艳照门等事件只要一上微博,马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监督。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环境。

(3)政府开微博,有利于公众通过微博介入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如2013年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用微博全程直播“薄*熙*来一案”,增加了司法的透明性。2011年的“微博打拐”行动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微博获取群众的力量,并取得惊人的效果。同时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向公众公开信息,使政务透明化,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如2010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当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了每一分钱的公务花费,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二、缺点

(1)微博信息鱼目混杂,公众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微博虽“微”,但很“博”。在这个拥有将近2亿用户的领域中,也充斥着某些谣言讹传、误解误读、哗众取宠、情绪化以及不负责任的宣泄谩骂。2013年公安部门刑拘了一些通过微博散布谣言者。个别乱象的背后还有某些人别有用心的企图、争名逐利的利益链条。

(2)微博会带来大量的垃圾信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注册微博,都可以在微博上发布信息,所以很多信息是没有阅读价值的,比如有的人经常会发“我在吃饭”、“我在剪头发”等,特别是有些媒体名人,霸占了微博的资源,却经常发布一些垃圾信息,更可笑的是还有大量的人跟着留言转发,浪费了别人的阅读时间。

(3)公众通过微博过度关注某些事件,特别是司法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法官的判决。比如“药家鑫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公众如此关注,他很有可能不会被判处死刑。

三、如何正确对待

(1)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管理和使用,微博用户实名制化,制定有关规定来约束公众的行为,特别是对于虚假、诈骗、恶意煽动等侵犯人民权益和危害社会稳定的言论,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惩处。对于谣言和虚假信息,要及时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纠正,以正视听。

(2)社会各界应该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舆论空间和环境。

(3)公众应该提高法律和道德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微博的受害者和被利用者

食 品 安 全

一、背景资料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关系到人民饮食、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但是,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地沟油、毒黄瓜、上海的染色馒头、台湾的塑化剂、双汇火腿肠、阜阳奶粉(劣质)、苏丹红(含有致癌物质)、雀巢奶粉(超碘)、变质奶(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冠生园月饼(过期原料返厂加工再销售)、福寿螺、上海瘦肉精、问题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超标)等事件。

重庆警方依托全国公安信息系统,建立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信息数据库,同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搜集相关犯罪线索;当地工商部门也建立起了有奖举报制度,举报“问题食品”最高奖10万元人民币。

二、主要原因

第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在于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不惜以牺牲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代价谋取私利。

第二,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

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如工商、卫生部门监管不力。

三、主要影响

第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导致人们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产生怀疑,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二,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近几年发生的毒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劣质奶粉等,严重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激发了受害者对政府的不满,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四、应对措施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第二,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鉴别食品优劣的能力,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第三,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诚信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奖惩分明等手段对经营者进行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扬起向善的风帆

——道德风气如何提升

2011年10月,一段监控视频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汽车先后碾轧,18个路人经过却都未施以援手,一朵尚未绽放的小花最终不幸凋零。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人们在震惊、悲愤之余,也在叩问:我们的道德到底怎么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的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血脉里流淌了五千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今天,却遇到了“道德的困扰”,道德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看待

我们的道德状况,如何构筑和坚守我们的道德家园?

道德现状怎么看

面对以“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败德现象,“道德滑坡”的观点颇有市场,甚至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道德危机的地步”。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道德的主流还是积极进步的。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呢?

事实最有说服力。大量的事实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悄然提升,人民群众日益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以“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平民英雄”,这些时代楷模、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灿若星云。他们以关爱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以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责任担当,向我们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展示着文明风尚。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国人的道德风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遇大灾大难,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汶川地震后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让无数人热血奔涌;每逢重大活动,都会看到成千上万志愿者奔波忙碌的身影,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到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他们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一道亮丽的道德风景线。对此,西方媒体也不吝惜赞美的语言、艳羡的目光。

也不可否认,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许多败德现象。

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一些无良企业被频频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胶囊……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道德底线。

一些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老人跌倒路边无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额费用,公交车上面对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观……令人倍感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可见,我们正经历道德的进步,也承受着道德的阵痛;我们身边处处演绎着浓情大爱的“最美”事迹,也不时出现令人寒心的失德行为。正如有人所说,中国的道德状况是一幅“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图景。因而,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道德的“全貌”,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也不能从一些失德败德现象简单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结论。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种种失德败德现象,是道德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我们既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道德建设怎么改进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教育和灌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导。

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普遍开展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道德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断对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面对当前道德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提高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实践养成。道德建设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的养成。应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

活实际,把道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开展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抓住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既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推动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完善“官德”考评,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应该时刻加强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治理突出问题。当前道德领域问题很多,不可能短时期一并解决,应该从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当前要围绕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努力使这几个方面问题得到明显改变,增强群众对道德建设的信心。

善用榜样带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推出的郭明义、林秀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短短一年多,郭明义的微博粉丝就突破1000万,爱心团队遍布全国17个省市。应该继续精心选树典型,特别是动员群众发现身边的感动、评选身边的好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道德建设的自身规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道德名言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贾谊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刘向

制度保障怎么完善

“好心人”救人免责、鼓励为“好心人”作证、被救助人诬陷敲诈或被刑拘……2011年11月28日,深圳发布了《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这部被称为全国首部为善意助人者提供保护的法规,成为从制度层面推动道德风气提升的一种尝试。

一提到“道德”,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循循善诱的教化、春风化雨的熏陶,好像并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强制力量。然而,“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范维护道德行为、惩戒失德行为,人们的行善愿望就可能被遏制、甚至逆转,就可能导致好人“流血又流泪、伤身又伤心”的现象。

人们常说,“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这也说明,在抑恶扬善上,道德与制度、与法律是根本一致的。提升社会道德风气,既要靠良知、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来“保驾护航”。通过完善法制、强化监督、惩治败德等一系列制度手段发出强烈信号,让善者无后忧、让恶者不敢恶。

定底线,明规则。一些人言行举止越过道德底线,丧失最基本的荣辱感,人们对此反映最为强烈、深恶痛绝。道德管不了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来管。应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宣示任何失德行为都将产生不利后果,尤其是触及制度“红线”的严重行为,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加强道德立法,推动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对言行越过底线的人给予规约和制裁。

彰善举,惩恶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们最朴素的道德信条。但现实中,却往往

出现好人吃亏、坏人得利的情况。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对模范道德行为给予奖励保护,为好人化解道德风险,使其权益得到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相继制定了对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的政策措施。同时,应建立对失德违法行为的惩戒机制,形成震慑失德者的强大力量。

强监管,抓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必须下决心狠抓执行力,切实维护司法的公平和公正,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行善者不必畏首畏尾,让失德者时时诚惶诚恐,推动形成健康的道德环境。

政策传真

深圳《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举证规则。被救助人主张遭遇的人身伤害是救助人造成,要求救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

鼓励作证。因救助行为被起诉的,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为救助人作证的证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应予以物质奖励。

惩戒措施。

悦悦的凉茶微博

被救助人明知其提出的主张没有事实依据或者隐瞒歪曲事实真相,要求救助人承担责任的,有关机关可以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公开赔礼道歉;涉嫌诈骗的,由公安机关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百姓心声

●生活中并不缺乏温暖与善意,只要我们用心汲取,终将汇成改变你我的温暖洪流。 ●有法律制度做后盾,道德才有攀登更高山峰的信心和力量。

●只有保护好见义勇为者,见死不救者才会越来越少。

●每一次“痛心”与“焦虑”的背后,恰恰说明,如潮的向善之心从未泯灭和走远。

诚信体系怎么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道德、社会公德。“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也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如果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意识,人与人就难以融洽相处,整个社会就难以安定有序。

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加速转型、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人诚信意识淡薄、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过低等原因,诚信缺失问题仍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失信行为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已成为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引导、舆论监督、法律惩戒等多方面入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加强诚信法制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当前,要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保障,加快建立我国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所谓征信,就是依法采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为每个人和企业建立一个永久相伴的信用档案。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信用身份证”。如果发生了失信行为,“信用身份证”将被抹上灰色的一笔,以后在申请贷款、求职、进行商业合作时,将面临更加谨慎和挑剔的目光,甚至被拒之门外。可以说,征信系统就是一个“紧箍咒”,能有效约束个人和企业信用行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以1860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成立第一家信用局为标志,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信用制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征信系统和信用体系。我国的征信系统建设是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的。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截至2011年年底,已为1800多万

篇五:2011年中国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

2011年中国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

数微博风云 谁最有影响

中国第一份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发布,全面梳理及评价2011年微博该报告由川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联合5大高校传媒研究机构联合推出。

1月6日,中国第一份由媒体和高校合作的第三方微博调查报告——“中国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2011年)”发布。

该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5家权威研究机构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梳理全年微博风云

“中国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2011)”分为“2011年十大最具影响力媒体微博”、“2011年十大政务微博”、“2011年十大公职人员微博”、“2011年十大名人微博”、“2011年十大趣味微博”、“2011年十大草根微博”、“2011年十大民间组织微博”等9个部分,涉及传媒、政务、名人、草根、公益组织等,对2011年的微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及评估。

参与调查报告工作的,除5家权威研究机构负责人外,还包括20多位其他高校、学术机构的专家。

“中国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2011)”是国内第一个由高校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联合发布的第三方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是独立于微博运营商进行的调查和评估。报告的意义在于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对微博的社会影响程度和方式进行权威地梳理及评估。

该报告以2011年重大新闻事件为参照,以媒体、政务、草根等9类微博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发挥的影响力为核心指标,同时以国内第一个由高校学术机构发布的微博影响力评估指数——“南开大学微博影响力指数”为模型进行分析,考察了知名度、活跃度、关注度和美誉度等4个指标。知名度、活跃度和关注度指数由数据统计而来,美誉度指数由学者和评委综合打分得出。该报告集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是较为全面、科学的分析模型。

报告摘要>>>

2011年十大最具影响力媒体微博

新周刊、中国之声、凤凰卫视、南方都市报、财经网、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新闻周刊、湖南卫视、创业家杂志、新闻晨报

2011年十大政务微博

上海地铁shmetro、平安北京、广州公安、成都发布、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旅游、微博银川、外交小灵通、欢乐长安、中国维和警察

2011年十大公职人员微博

伍皓、蔡奇、朱永新、陈士渠、郭明义、段郎说事 (段兴焱)、穆铁礼甫哈斯木、御史在途(陆群)、廖新波、郑继伟

2011年十大名人微博

任志强、黄健翔、薛蛮子、姚晨、潘石屹、谢娜、李开复、郑渊洁、方舟子、于建嵘、邓飞 2011年十大趣味微博

实用心理学、我们爱讲冷笑话、猫叔、苍井空、环球家居、罗玉凤、IQ伤不起、80年代80年代、青年老黄历、若小安1

2011年十大草根微博

姬十三、金星、苏紫紫、扫地的唐老八、王云青-淳、知书识墨、纪许光、袁小芫、菜菜飞儿、lytv李翔

2011年十大民间组织微博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科学松鼠会、免费午餐、公益慈善论坛、果壳网、宝贝回家、壹基金、爱心衣橱、知乎、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

2011年十大微博事件

校车事故、郭美美炫富、日本地震引起的谣“盐”、小悦悦惨遭碾压事件、王功权私奔、乔布斯去世/潘币、四姑娘山驴友失踪、微博打拐、局长微博开房、李阳家暴

2011年十大新锐微博

天宫一号、小炜伊 (小伊伊)、京港地铁、陈利浩、小悦悦妈妈、中国微博联播、丽娜华的Mom、全球潮流婚纱、浙大CCNT实验室饮水机、会理县政府

专家观点>>>

2011年微博表现耳目一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鸿铎:

微博的撰写者应该把微博当成营销自己的平台,努力提高微博的品味,这是提高微博影响力的关键。

四川大学教授欧阳宏生:

中国微博影响力调查报告(2011)对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形态和传播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微博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多渠道传播、多角度传播。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幸:

通过微博,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了温州动车事故、北京地铁4号线扶梯事故的现场情况。如果没有微博,现场的情况可能被模糊。微博让我们看到了真相。

浙江大学教授邵培仁:

新闻是社会的镜子,传播是社会的神经,媒介是社会的大脑,那么微博呢?微博是社会的晴雨表,是大众的KTV,是智者的擂台赛,是网友的会客厅,最重要的它是丑闻的曝光台。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卜彦芳:

此次对微博影响力的盘点,不仅让我们重温2011年生活的串忆,更让我们体会到微博的微而不“薄”,积微成“博”。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主任张君昌:

微博开始给人的印象更多是琐碎化、个人化、片段化,到了2011年微博的表现让人耳目一新。微博正在慢慢地从日常生活渗入到社会公共领域,给每个人以平等的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小普:

2011年,中国正式进入了“政务微博元年”。过去难以接近的政府、公共机关,在微博上和你我一样,只有一个小小的“微”地盘,也变得能和你我一样地说话,这反而让大家觉得更易亲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