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塞下曲,其一,李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7:34 字数作文
塞下曲,其一,李益字数作文

篇一:李益塞下曲赏析

李益《塞下曲》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唐)李益《塞下曲》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李益这首诗背后不只一个故事。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进士,授郑县尉,又任华州主簿,转侍御史。后出塞从军,入朔方、宁、幽州诸节度使幕中为从事。即所谓“三受末秩,五在兵间”。曾东游扬州。宪宗朝入为都官郎中,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太子宾客等官。文宗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诗名早著,尤以边塞诗流传最广,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的七绝冠盖当世,与王昌龄媲美。代表作如《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当时广为传唱。这首《塞下曲》绝句历来为人称颂,它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李益追慕古代英雄、渴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建功立业的情怀。然而,由于全诗用典,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这样的:伏波将军(马援)只愿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归葬;定远侯(班超)何必要...

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以凝练、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唐军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汊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 (注) 马援曾表示;“为保卫国家,甘愿马革裹尸而还”;班超也曾言;“为了国家的安定,大丈夫死而不惧,又何必生还关内呢?”

第三句运用了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覆没,只轮不归的典故,表现了唐军将士全歼来犯之敌的必胜信念。“只轮”应是借代战车,整句的意思是,不要乘着自己的战车归附胡人。海窟:本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西北塞外胡族的栖息地。 第四句运用了唐代闻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薛仁贵在与九姓突厥在天山作战时,连发三箭,射杀三人,使得敌人下马降服。当时军歌唱道:“将军,战士人。”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篇二:李益塞下曲

李益塞下曲 塞下曲 作者: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以凝练、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唐军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汊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 第三句运用了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第四句运用了唐代著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当时军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人汉关。”

诗词一编辑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绿”字下得绝佳。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

“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诗词二编辑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作品鉴赏

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

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作者简介编辑

李益

(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篇三:李益

> 七绝·上汝州城楼

ZZ 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94

> 七绝·春夜闻笛

ZZ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87

> 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

ZZ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ZS【注解】:

1、外弟:表弟。

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韵译】:

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

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

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

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容。

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

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

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

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

【评析】: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

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

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18

> 七绝·汴河曲

ZZ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ZS【注释】: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66

> 乐府·长干行

ZZ 唐·李益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渺渺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ZS【注释】: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101

> 乐府·江南曲

ZZ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ZS【注释】:

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曲名。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

【简析】:

写妇女候夫不归的怨,从潮水的升落有期和瞿塘贾的重利轻别离,联想到当初不如嫁给一个弄潮儿还会按时回家。怨恨发得很奇,也可见怨之深。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卷19_11全唐诗:卷283_45

> 七绝·隋宫燕

ZZ 唐·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ZS【注释】: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92

> 杂言·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ZZ 唐·李益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ZS【注释】: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44

> 七绝·夜上受降城闻笛

ZZ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ZS【注释】:

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

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

塞下曲 其一 李益

卷27_89全唐诗:卷283_97

> 从军有苦乐行 时从司空鱼公北征。

ZZ 唐·李益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寄语丈夫雄,若乐身自当。

ZS 我歌:一作我欲。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1

> 乐府·登长城

ZZ 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ZS 题:一作《塞下曲》。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2

> 乐府·杂曲

ZZ 唐·李益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 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 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3

> 五古·送辽阳使还军

ZZ 唐·李益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ZS 报国愤:一作报国意。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4

> 五古·赋得早燕送别

ZZ 唐·李益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ZS 不息:一作复息。红萼:一作红蕊。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5

> 五古·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ZZ 唐·李益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昆仑进琪树,飞舞下瑶池。 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釐。国典唯平法,伊人方在斯。 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 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浩思凭尊酒,氛氲独含辞。

CC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6

> 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

ZZ 唐·李益

篇四:1塞下曲六首

1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塞下曲六首(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5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 城东早春

作者: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8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 送友人

作者: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0晚春

作者: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竹枝词两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13 秋词

作者: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4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5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6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7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 花非花(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9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0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1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 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23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4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5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6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7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8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9剑客

作者: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30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1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篇五:【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1-1 Word版含解析]

[题组一 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②①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致虚庵:书房名。②:竹器。《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③明月:珍珠。④灵台:此指心。

(1)胡逸老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的颈联为“奇句”“奇语”。那么,“奇”在哪里?请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雅,不慕名利;仁爱,能济困扶危;闲逸,旷达。

(2)①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了。②化实为虚。把山比作画图,尽可让读者想象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图”,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③情景交融。前句写视觉,后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说出其中两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④③

答案:(1)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

(2)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②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从“以响衬静”角度作答亦可)③讲究炼字。“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题组二 景物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京秋

周密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片首句从远处落笔,“烟水阔”展现出辽阔苍茫的自然景色,“高林”“晚蜩”“碧砧”“银床”,景物由远及近,这四句色彩冷淡,声响凄清,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湖天秋暮图。

4.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这两首诗所写的景物各有何特点?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分别抓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片断来表情达意,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赏析李诗中“绿”、王诗中“新”“旧”三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李诗表现了西北风光的壮丽迷人,王诗描绘了“秋月照长城”的边塞壮阔之景。李诗表现了将士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王诗渲染了征人深重的思乡之愁。

(2)李诗抓取军中驰猎的片段,将士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表现出他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王诗抓住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

(3)“绿”字动词化,它不仅写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新”指的是新曲调,“旧”指的是不变的别情,意在表明无论琵琶曲如何变换新曲调,其曲词中依然蕴涵着不变的别情,“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渲染出边愁的深重。

[题组三 事物形象]

5.(经典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城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是虽然不难,但要归纳完整却相当不易,从上阕看,有梅开的时间、花香、姿态、地点等几个方面的描写,“春未到”“雪”是梅开的时间;“香异”写梅开之异香,其中“异”,是“非常”的意思;“一枝斜”是写梅开的姿态;“野人家”指村野人家,是梅花开放的“地点”。

答案: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梅:说它是花,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却又香得出奇。这样写既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又表明它的颜色洁白,香气高雅,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

(2)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比的手法很容易答对,“富贵”对“冷落”,“玉堂”对“竹篱”,“琼榭”对“茅舍”,还有“两地不同栽”明显运用了对比(对照)手法。梅的品质考生即使不读本词,也容易想到其凌寒而开的骄傲、孤高,而本词在此基础上,突出其贫富对比的背景,以“一般开”来昭示梅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独立自我、始终不变的高洁品质。

答案:下阕运用了对比手法,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写出了梅纯洁而又高傲的品质,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梅 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 ①陈亮,南宋著名词人,他胸怀大志,坚决反对投降派的主张,力主抗金恢复中原。②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③东君:司春之神。

(1)“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和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其仅有的咏梅诗作,有人评价说能代表诗人的气质与性格。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2)《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梅花落》的哀曲阻挡不了梅花的芬芳;那么,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②③①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