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大境门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3:57 初中作文
大境门资料初中作文

篇一:张家口大境门

大境门———长城名关

北京西北,万里长城蜿蜒依附的褐红色山体在这里被一条河流撕开了一个口子,跨越河流,河套里修起了一座关城,建起了一座城门。 这个被河流撕开大山的口子就是张家口,口上建起关城的城门就是大境门。历时千百年,关城城门下青石铺就的的街道依然行走着过往的车辆,残缺风化斑驳的古老城墙墙体间或的封留在现代建筑材料粗糙堆砌的中间。关城,把地理分成了口内口外,农耕文化和游牧民族在这里被联结、被阻隔。驱车,我来到了关城的口外,黝黑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方砖把城门外铺就成一坪有鲜花绿草点缀的广场,广场的一角星星点点的停留着承载游人的车辆。远远望去,青灰色城墙簇拥的青灰色城门圆形门洞的正上方四个石刻的大字“大好河山”,大字下是三个较小的同样是石刻的大字“大境门”。“口外”仿古建筑售票厅购票后进的“口内”交票登上了城墙。站在城门上城墙的马道上向“口外”望去,右侧的城墙被现代沿河公路劈山切断,荒漠的城墙下断开的山石泛着褐红色的伤疤。左侧山体上的城墙幸存的遗留着一个由青砖砌起的烽火台,联结烽火台的城墙被用一段岩石水泥的堆砌代替,内侧修起了沿城墙走向楼梯一样有铁栏杆扶手的台阶,石墙很高烽火台是不可能让上去的。转过第一个烽火台与楼梯相傍的是没有了青砖垛口和马道的褐红色岩石堆起的石垄,上面的青砖也许正躺在谁家厕所的墙壁上。没有青砖包裹的烽火台裸露着黄土夯打的身躯,岿然屹立在山顶之上。

站在烽火台转角处俯身向口内观望,拆除近几十年拙略红砖建筑

后到处碎砖烂瓦工地上,被隐藏着的古老关城虽然残缺但依然华美的城墙墙体、城门、四梁八柱卷顶歇山的房屋显露了出来,醒悟的一代人正在找回被掩盖和遗失的历史符号。眺望远方,口外清水河上方的山坡上是居住着乡民的村庄,隐约可见崎岖的小路连接着远处的另一座村庄,现代的公路虽然沿着河谷修到了大山的深处,但村村相连直达关城崎岖的小路依然诉说着逝去的故事。静静地细听,低沉委婉的驼铃声中走来远方的驼队------。

简介

大境门造型朴实厚重,它所体现的粗犷苍劲、限而不拘的气势,在整个长城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现在,大境门仍为通往口北的要道,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市政府、区政府已着手对大境门进行全面修复和综合开发,使大境门一带成为旅游避暑的胜地。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当时的地方军政首脑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苍劲壮观。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京都,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后建卧龙亭和将军亭。

大境门意义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

位。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在国内外学术界已被列入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同样重要的关口。我国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封建王朝以长城和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门”意思是指边境之门。1927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门楣上书写的“大好河山”四大颜体大

字,苍劲有力,颇为壮观,更为大境门增添风韵。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繁荣与凄凉,在这里周而复始,更迭演绎。大境门历尽沧桑,是张家口历史的见证,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与大境门密切相关。大境门既目睹了旧中国的贫弱,也目睹了新中国的兴旺和塞外张家口的历史巨变。张家口人以大境门为荣,大境门也自然成为张家口的象征。 大境门历史

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大批骁勇的八旗兵从大境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赶赴南方。张家口大境门为平“三藩之乱”起了重要作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

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

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张库商道南承京津,辐射湖广,北面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和毛斯科洼(今莫斯科),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张库商道是中俄贸易的唯一通道,张家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和皮毛集散地,被誉为“陆路商埠”、“皮都”。当时,在长城脚下,在大境门内外,店铺林立,牛马驼成群,各类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到19世纪末,张家口依然十分繁华,贸易额曾达到1.5亿两白银。由于张库大道的繁荣,清廷把

第一条国有实用铁路修到张家口,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1927年,最后一任察哈尔都统高维岳被大境门内外的高山大川所感动,写下了“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更为大境门增添了气势。

长城大境门区域不但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和陆路商埠,而且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就在大境门内外展开革命活动,

1925年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建立了农民运动协会,遗址保存完好。 1945年8月,我冀察主力部队一举解放了被日伪蒙疆政府统治了八年之久的张家口,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取的第一座较大城市,八路军雄赳赳开入大境门,成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性记录,大境门一时成为“第二延安”、“东方模范城市”、“文化城”的象征。

篇二:大境门的历史变迁

大境门的历史变迁

早在明朝,张家口属于九边重镇——宣府镇辖区,属万全右卫地,是守卫长城的军堡。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长城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小境门”、“西境门”(“境门”即边境之门的意思)。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 从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起,在张家口长城外(现在的大境门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随着市场的繁荣,蒙汉百姓来往更加频繁,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开设了大境门,蒙汉开始更加频繁的经贸交流,张家口也开始走向繁荣。

清朝平定葛尔丹叛乱后,康熙52年(公元1713年)张家口的晋籍文人张自成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至此两百多年张家口无战事。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等,张家口逐渐发展成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大境门外成了我国北方国际贸易重要的内陆口岸,被称为第二条丝绸之路的张库大道也在此期间逐渐形成,张家口经济的繁荣达到鼎盛时期,大境门也已成为张家口的标志和符号。张库大道指张家口通往蒙古高原库伦城(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贸易运销路线,南起张家口,北向库伦,直到俄罗斯的边境城市恰克图,全长三千多公里。

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当时大境门内外不仅有国内大小商家店铺1500多家,而

且还吸引了美、英、日、德、俄等44家国外洋行,年贸易额最多时达白银1.5亿两,被称为重要的陆路码头。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张家口逐渐衰落。大境门也开始败落,甚至部分城墙被毁,大境门陷入了民房的包围。

篇三:张家口大境门景区

张家口大境门景区

大境门是张家口标志性建筑,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中国长城四大名关”,被誉为中国“万里长城第一门”。1982年被公布河北省重点

大境门资料

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大境门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在2011年“河北最美30景”评选活动中位居第20名,成为我市唯一入选景区。2013年,河北省政府批复同意大境门街区成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大境门始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门楣上“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是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于1927年所书,下面的“大境门”三个字是清顺治皇帝六岁时的亲笔题字。大境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券洞外侧高5.4米。宽6米。内侧高9.5米,宽6.8米,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筑拱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请人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时刻上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的吉祥文字。

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张库商道南承京津,辐射湖广,而北面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和毛斯科洼(今莫斯科),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张库商道是中俄贸易的唯一通道,张家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和皮毛集散地,被誉为“陆路商埠”、“皮都”。当时,在长城脚下,在大境门内外,店铺林立,牛马驼成群,各类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到19世纪末,张家口依然十分繁华,贸易额曾达到1.5亿两白银。

由于张库大道的繁荣,清廷把第一条国有实用铁路修到张家口,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历史上的大境门是保卫京都、防御外侵的“军事之门”;是中、蒙、俄三国人民交易往来的“融合之门”;是中国北方最早对外贸易的“开放之门”;是康熙帝亲征葛尔丹时的“凯旋之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解放全国的“胜利之门”。景区内现有大境门、城楼、“大好河山张家口”照片展、仿古明清步行街、二郎庙、八仙洞、西太平山等景点。

景区自2005年,利用国债资金900万元,区政府自筹760万元,修建西太平山步游路、汽车路,开发了部分景点。2007年,恢复了大境门东段267延米长城及两座敌台,

并挖掘西境门,开辟大境门广场。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共拆迁企事业单位,居民600余户,新建成广场2.5万平米,对广场进行了铺装硬化,高标准实施了亮化、绿化、美化。2009年新修建张库商道历史文化场景园、《大好河山张家口》照片展、八仙洞并修复了二郎庙。2010年修复门额“大好河山”的落款及年月。2012年6月,桥西区政府与张家口市城投公司合作,正式启动大境门外广场升级改造工程,对大境门景区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2013年在大境门景区成功举办“大好河山张家口 欢乐迎春嘉年华”大境门庙会。大境门景区逐渐成为张家口市的旅游中心和游客集散地。

篇四:大境门的来历

大境门的来历 “大好河山”

明长城的遗址,大境门是明长城唯一的一座门,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修建的。“大好河山”是察哈尔都统高维岳所提,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曾在此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就是从这进的城。

大境门在北魏,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的,全长450公里。清顺治六年(公元1644年)来远堡西侧边楼开宪谷建门,名曰“大境门”。

篇五:大境门遗迹调查报告

大境门遗迹调查报告

大境门简介:大境门,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

据相关资料记载,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1927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门楣上书写的“大好河山”四大颜体大字,苍劲有力,颇为壮观,更为大境门增添风韵。

历史沧桑: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大批骁勇的八旗兵从大境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赶赴南方。张家口大境门为平“三藩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 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

1927年,最后一任察哈尔都统高维岳被大境门内外的高山大川所感动,写下了“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更为大境门增添了气势。

1945年8月,我冀察主力部队一举解放了被日伪蒙疆政府统治了八年之久的张家口,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取的第一座较大城市,八路军雄赳赳开入大境门,成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性记录,大境门一时成为“第二延安”、“东方模范城市”、“文化城”的象征。

1948年12月我军在大境门外的西甸子、乌拉哈达等一带山谷中围歼国民党官兵54000多人,一举从国民党手中夺回张家口,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辉煌胜利。解放军的威武之师就是从大境门进入市区的,可以说大境门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门,是中国革命的凯旋之门。

重要地位: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在国内外学术界已被列入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同样重要的关口。我国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

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

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

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封建王朝以长城和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门”意思是指边境之门。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繁荣与凄凉,在这里周而复始,更迭演绎。大境门历尽沧桑,是张家口历史的见证,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与大境门密切相关。大境门既目睹了旧中国的贫弱,也目睹了新中国的兴旺和塞外张家口的历史巨变。张家口人以大境门为荣,大境门也自然成为张家口的象征。

现状分析:解放后,大境门受到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境门在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对保护工作更加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全市人民和驻军捐资对大境门西边的城墙曾进行过一次修缮,使大境门免于坍塌。2005年张家口市政府、桥西区政府制定了大境门保护规划方案,筹措了680万元资金,用于将长城外大境门东、西两侧6000多平方米方圆内的56户居民全部迁出,已拆除房屋140多间,计划恢复大境门外东侧长城一百米,再现从明隆庆五年至民国,长达450年互市、边贸市场原貌。

事故处理:2012年8月6日凌晨5时左右,张家口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境门西段长城城墙发生坍塌,坍塌处位于大境门门洞以西30多米处。由于坍塌发生在凌晨,景区内没有游客和市民,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张家口市桥西区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进入汛期以来,张家口大雨频繁,加之大境门景区内外广场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多种原因致使大境门西段长城城墙出现了裂缝,导致坍塌。

这目前河北省文物部门派出专家对坍塌及发生险情的长城墙体进行排险处理,防止二次坍塌,并将制定保护修复方案。

未来规划:大境门造型朴实厚重,它所体现的粗犷苍劲、限而不拘的气势,在整个长城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现在,大境门仍为通往口北的要道。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市政府、区政府已着手对大境门进行全面修复和综合开发,使大境门一带成为旅游胜地。

修缮大境门,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进行经济的开发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张家口政府在修缮大境门的同时也在做着相关产业的开发,例如仿古一条街的建设,重拾有特色的当地文化,一系列的措施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必将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给张家口的未来注入无限生机。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