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小古文揠苗助长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6:28 作文素材
小古文揠苗助长的意思作文素材

篇一: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揠苗助长》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其中的寓意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糟。”

作为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三位老师打破了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老师跳出了逐字逐句翻译的困境,成为了课堂真正的指导者。不同的教学个性,成就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但相同的教学思想让小古文的教学又寻找到了新的出路。

沈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活泼有趣,非常符合低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沈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朗读。学习小古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多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她首先通过朗读童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揠苗助长这一教学主题后,学生从读词再到读文,环环相扣。通过指名读、范读、齐读、师生对读等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内容,沈老师没有一字一句的解释,而是通过读古今文对比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降低了难度,教学下来,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好。

樊老师的课比较简洁紧实,对《揠苗助长》的教学更侧重方法的指导,将重点放在“读懂”上。老师没有从头到尾地解释、翻译,而是将《揠苗助长》古文中的词语分成“古今相通”和“古今相异”两类,各个击破,攻克了词语关,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难度就降低了不少。

周老师的课比较大气沉稳。从故事图片入手,让学生猜故事名字,先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学生通过注释自己读通小古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小古文,紧接着在读懂的基础上读深小古文,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最后,结合自身经验,引出浩然之气,告诉学生,寓言的正面是故事,背面是哲理。

篇二:文言文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篇三:初一古文翻译练习揠苗助长+画蛇添足

原文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见《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1] 3、揠(yà):拔。

4、茫茫然:疲惫不堪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告诉。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17、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一)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注释:

1.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2.卮:古代饮酒用器具

3. 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一壶酒。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准备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成:完成。 17.余:剩余。 18.足:(画)脚。 19.亡:丢失,失去。 20.为:给,替。 21.乃左手持卮:然后

22.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3.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 24.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5.谓:对......说。

26.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画脚。 27.终亡其酒:亡,失去 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解释。

引酒且饮之(A.并且 B.将要 C.而且) ( ) 终亡其酒 (A.同“无” B.丢失 C.逃跑) ( )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 3.请用一个成语给本文命题。 题目:

篇四: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

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

芦 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

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

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 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 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

10、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篇五:小古文练习2

破瓮救友

光坐七岁①,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

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②,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①光坐七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②瓮:水缸。

译文: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好像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从此后就很喜欢看书,甚至连饥

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大水缸,失足掉进缸里积水

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 ( ) ②众皆弃去 ( ) ..

③儿得活 ( ) ④群儿戏于庭( )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个分句一处)

(1)光坐七岁,凛然如成人。 (2)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解释句中“之”字的意思。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 B、光持石击瓮破之( )

4、这则小古文讲了哪两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2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司马光。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小古文揠苗助长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①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②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处士:有才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②廪食(lǐn sì):国家

供给的粮食。

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

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

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 ) ②宣王悦之 ( ) ..

③廪食以数百人 ( ) ④好一一听之( )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4处)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3、解释句中“之”字的意思。

A、宣王悦之( ) B、好一一听之( )

4、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

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揠(yà):拔。 茫茫然:露出疲惫但十分

满足的样子。 谓:对??说。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 予:我。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

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1、圈出文中指代“苗”的“之”。文中的“其”也是指示代词,都是指代( )的。

2、朗读句子,需要有五处停顿,请你标上停顿线“/”。

宋 人 有 闵 其 苗 之 不 长 而 揠 之 者。

3、解释词义。

其:( ) 归:( )。 曰:( )。 矣:( )。 视:( )。 .

4、我想把这些词语送给这个宋人:急于( ) 欲速则( ) ( )热豆腐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如爸爸每天要我做一大堆课外题目,恨不得让我从现在的六

十几分一下子提高到100分,请你用上“揠苗助长”来劝说: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

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

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

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

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1、解释词语。 食:( )。长:( )。 然:( )。 皆:( )。 故:( )。

遂:( )。子:( )。 走:( )。

2、下面两句都有四处停顿,请你标上停顿线“/”。

a.虎 不 知 兽 畏 己 而 走 也 B.观 百 兽 之 见 我 而 敢 不 走 乎

3、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4、“之”的意思。〈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 ..

〈3〉兽见之皆走 ( ) 〈4〉辍耕之垄上 ( )

5、这则寓言的寓意: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