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沙县小吃小笼包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2:24 作文素材
沙县小吃小笼包的简介作文素材

篇一:沙县小吃简介

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大江南北。因此,人们将沙县誉为“小吃城”、“美食城”。20世纪90年代,沙县为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增收难题,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引导群众走出山门,把小吃制作的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破解了“三农”难题,并以此带动沙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效显著,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及专家们的肯定与支持。至2011年,沙县小吃呈爆炸式增长,沙县政府决定将其整合上市。

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因此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沙县小吃又分为两大流派,即口味清鲜淡甜、制作精细的城关小吃流派,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等,独具特色;口味咸辣酸、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镇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如米冻、喜粿、米冻皮(粳籼面)、牛系列等。沙县豆香糍粑

历史上,夏茂人基本属于客家,喜外出。因此外出经营小吃最早最多的是夏茂流派小吃,几乎大江南北都有夏茂人的踪迹,这种

流动性也使夏茂流派小吃的原料加工与经营服务分离,即加工的不经营,经营的不加工,形成低工艺的简单重复劳动。而沙县城关人则是山区文化,喜欢自己加工自己经营,即“前店后坊”的家庭式经营格局,城关流派沙县小吃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成为沙县小吃的主角。因此,到过沙县的人必尝沙县小吃,吃了“沙县小吃”都有“沙阳归来无小吃”之感叹。

沙县小吃已形成产业规模,小吃从业人员不断壮大。沙县小吃产业发展项目在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群众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已达

1.3万余户,近5万人,约占沙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9%沙县甜烧麦

和农村劳动力的55%,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沙县小吃业人数近万人,农民经营小吃业年收入近5亿元。“沙县小吃”已成为沙县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成为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同时沙县小吃还丰富繁荣了全国各地的餐饮市场,给各社会阶层人士带来饮食方便。其次,发展区域不断扩大。目前,“沙县小吃”已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其中发展上千户以上的城市就有本省的福州、厦门、泉州,以及省外的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上海、南京、杭州、海南、长沙、武汉等城市,并向江苏、广西、江西、云南、北京等省市拓展,乃至国外(如:新加坡等国),倍受各地消费者赞誉,“沙县小吃”被誉为中国餐饮业的一朵奇葩,并成为福建省餐饮业向外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沙县小吃在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经营业主中也存在一些经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品牌杂乱、竞争无序等问题。为尽快实现小吃业主从一个普通农民向现代餐饮业经理人的转变,同时提高沙县小吃档次和知名度,沙县从从业人员素质入手,强化培训。沙县在县职业中专学校建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创办“沙县小吃烹饪学校”,轮流对农村富余劳力、待业青年、下岗职工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等进行小吃专业技术培训。沙县小吃办公室人员经常到各乡镇巡回举办"沙县小吃"业务技术培训班,专为农村外出做小吃的进行技术培训。目前,沙县重点加强规范化培训工作,小吃培训服务中心从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市场信息、经营理念、卫生常识、卫生管理、维权保障知识等方面对经营业主进行规范化的强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沙县小吃-糍粑水平。

2004年,沙县小吃店核准使用"沙县小吃"注册商标,今年开始推行沙县小吃经营标准化工作,培育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对经营沙县小吃人员的素质、小吃经营店的标准,小吃品种质量标准,以及经营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积极引导经营业主按照沙县小吃经营标准要求进行整改提高,推进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小吃经营店率先达到标准化经营。对未办理沙县小吃注册商标准用手续,又不按照经营规范标准经营的小吃店进行全面清理,责令停业营业,取消商标使用权。在沙县小吃比较多的城市,依托当地烹饪协会逐步组建在外行业管理组织,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目前,已在上海、厦门、杭州组建了沙县小吃行业管理组织。现在,

沙县人将每年的12月8日定为“沙县小吃节”。

为了带领小吃业主做亮特色,打响品牌,1998年,沙县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沙县小吃"服务商标,2002年该商标被沙县桅香豆干

三明市认定为知名商标,2005年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3年以来,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积极组织小吃业主多次参加国家、省级举办的各类行业活动,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旅游烹饪大奖赛,全国烹饪协会、福建烹饪协会还在沙县举行"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专场认定会。沙县小吃的品牌优势逐渐显现。2008年10月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组织参加了商务部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其中三道中华名小吃品种在博览会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展中获金银奖。中国饭店协会、福建省烹饪协会分别于2003年、2004年三次到沙县举办"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专场认定会。眼下"沙县小吃"翡翠饺、水果塔、菊花酥、双色马蹄糕等63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而扁肉、烧麦、芋包、包心豆腐丸等43个闻名遐迩的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03年,沙县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11月14日,沙县接受了中国烹饪协会关于"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认定。

沙县小吃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从1997年开始,我们每年把12月8日定为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活动来营造发展氛围,宣传沙县和沙县小吃品牌,特别是2005年12月,在省经

贸委支持下,省烹饪协会和沙县人民政府联合,成功举办了较高层次的"沙县小吃发展研讨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领导和专家,福建省经贸委、烹饪协会、工商局、商标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以及上海、浙江、广东、四川、江苏等省市烹饪界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专家沙县拌面

们在充分肯定沙县小吃业发展成果的同时,对沙县小吃发展中如何提高档次、加强管理、树立品牌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研讨,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中国小吃之乡-沙县"大型演唱会,并在"同一首歌"晚会上,现场进行精品扁肉、蒸饺、烧麦、豆腐丸等沙县小吃品种制作表演,将沙县小吃展示给全国观众,把"沙县小吃"搬上了荧屏,进一步扩大了沙县和"沙县小吃"的影响,"沙县小吃"已成为沙县对外宣传的最佳名片,享誉大江南北。今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专家们的意见,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文件和推进沙县小吃更快更好发展的措施,目前已在上海、广州、厦门等城市组建沙县小吃行业管理组织,培育了一批示范店,推进沙县小吃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方向经营,将取得明显成效。沙县小吃成为中国饮食行业的新兴产业。

对于沙县小吃,有人提出:“沙县小吃只有小吃,没有大菜”的观点,其实,作为单个品种,小吃固然“小”,但许多小吃汇集在一起,亦可形成大的规模、大的气派。近几年来,沙县小吃在县内外造成的影响,就是“小吃能做大文章”的有力证明。沙县小吃

篇二:沙县小吃

一、简介沙县小吃

1、 沙县小吃的两大流派

2、 沙县小吃的起源地

二、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

1、 政府重视

2、 走向产业化

3、 走向规范化

4、 形成大品牌

三、对沙县小吃的现状分析

1、目前的发展规模及主要分布情况

2、特色分析

1、经济实惠

2、新鲜可口

3、绿色健康

3、不足之处

四、沙县小吃的文化营销对策

五、对沙县小吃的发展建议

一、简介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大江南北。

(一) 沙县小吃的两大流派

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

因此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沙县小吃又分为两大流派,即口味清鲜淡甜、制作精细的城关小吃流派,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等,独具特色;口味咸辣酸、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镇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如米冻、喜粿、米冻皮(粳籼面)、牛系列等。

(二) 沙县小吃的起源地

说到沙县小吃的起源,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地处沙县西北部、距城关44公里的夏茂镇,这里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如今,夏茂镇有1.3万人在外从事小吃业,年收入就达1.5亿多元,被称为“夏茂现象”。

“沙县小吃第一人”——61岁的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副会长乐相森透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波及城乡的沙县民间标会倒会风波,逼迫外出谋生的夏茂镇农民点燃了沙县小吃的星星之火。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副会长张云寿也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倒会影响面大,外出的沙县人做小吃还债,结果经营不错,一传

十、十传百,带动更多的人出去。

对此,夏茂镇分管小吃的副镇长罗光海的说法是,受倒会影响,1992年该镇走出1000农民,基本都变成小吃业主。

二、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

(一)、政府重视

据乐相森透露,1997年,全国开始劲刮办节风,三明市要求所辖各县市结合各自特色办节,时任沙县县委书记的刘道崎(现三明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一日前往夏茂镇考察,惊见满街都是肩挑双隔锅(一种铝锅,中间隔成两半)煮卖扁肉的小贩。

一番调研后,刘道崎顿悟,决定以办小吃节为载体,把传统小吃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沙县小吃推向大市场,使其成为扩大城乡劳动力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走向产业化 沙县小吃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小吃从业人员不断壮大。沙县小吃产业发展项目在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群众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已达1.3万余户,近5万人,约占沙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9% 。和农村劳动力的55%,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沙县小吃业人数近万人,农民经营小吃业年收入近5亿元。

“沙县小吃”已成为沙县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成为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同时沙县小吃还丰富繁荣了全国各地的餐饮市场,给各社会阶层人士带来饮食方便。其次,发展区域不断扩大。目前,“沙县小吃”已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其中发展上千户以上的城市就有本省的福州、厦门、泉州,以及省外的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上海、南京、杭州、海南、长沙、武汉等城市,并向江苏、广西、江西、云南、北京等省市拓展,倍受各地消费者赞誉,“沙县小吃”被誉为中国餐饮业的一朵奇葩,并成为福建省餐饮

业向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走向规范化

随着沙县小吃在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经营业主中也存在一些经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品牌杂乱、竞争无序等问题。为尽快实现小吃业主从一个普通农民向现代餐饮业经理人的转变,同时提高沙县小吃档次和知名度,沙县从从业人员素质入手,强化培训。 沙县在县职业中专学校建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创办“沙县小吃烹饪学校”,轮流对农村富余劳力、待业青年、下岗职工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等进行小吃专业技术培训。沙县小吃办公室人员经常到各乡镇巡回举办"沙县小吃"业务技术培训班,专为农村外出做小吃的进行技术培训。

目前,沙县重点加强规范化培训工作,小吃培训服务中心从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市场信息、经营理念、卫生常识、卫生管理、维权保障知识等方面对经营业主进行规范化的强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2004年,沙县小吃店核准使用"沙县小吃"注册商标,今年开始推行沙县小吃经营标准化工作,培育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对经营沙县小吃人员的素质、小吃经营店的标准,小吃品种质量标准,以及经营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积极引导经营业主按照沙县小吃经营标准要求进行整改提高,推进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小吃经营店率先达到标准化经营。对未办理沙县小吃注册商标准用手续,又不按照经营规范标准经营的小吃店进行全面清理,责令停业营业,取消商标使用权。在沙县小吃比较多的城市,依托当地烹饪协会逐步组建在外行业管理组织,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目前,已在上海、厦门、杭州组建了沙县小吃行业管理组织。 现在,沙县人将每年的12月8日定为“沙县小吃节”。

(四)、形成大品牌 为了带领小吃业主做亮特色,打响品牌,1998年,沙县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沙县小吃"服务商标,2002年该商标被三明市认定为知名商标,2005年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3年以来,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积极组织小吃业主多次参加国家、省级举办的各类行业活动,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旅游烹饪大奖赛, 全国烹饪协会、福建烹饪协会还在沙县举行"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专场认定会。

沙县小吃的品牌优势逐渐显现。2008年10月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组织参加了商务部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其中三道中华名小吃品种在博览会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展中获金银奖。中国饭店协会、福建省烹饪协会分别于2003年、2004年三次到沙县举办"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专场认定会。眼下"沙县小吃" 翡翠饺、水果塔、菊花酥、双色马蹄糕等63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 而扁肉、烧麦、芋包、包心豆腐丸等43个闻名遐迩的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03年,沙县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11月14日,沙县接受了中国烹饪协会关于"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认定。

三、对沙县小吃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的发展规模

沙县小吃不但流行在三明市各县(市、区) , 而且在福建省内的其他城市如福州、厦门也可常常遇到挂着“沙县小吃”招牌的小吃店, 甚至北至北京、南至深圳, 以及在新加坡、美国的太平洋旅游胜地———塞班岛也有“沙县小吃”的踪迹。足见沙县小吃影响之大、传

播之广。据不完全统计, 沙县各类小吃有上百种, 常年供应的有几十种, 蒸、煮、炸、烤、腌, 加工方法多样, 米、面、芋、豆腐原料独具地方特色。“沙县小吃”中的翡翠饺、水果塔等63 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 扁肉、烧麦、芋包、包心豆腐丸等43 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目前在外的沙县小吃店达1.3万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年利润约5亿元,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沙县小吃业近万人。5亿元是按每店每天300元的保守营业(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沙县小吃小笼包的简介)额估算。这1.3万户的主要分布地域是:广东省约6000家,上海市约2000家,杭州市约1000家,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共约2000家。

(二)、特色分析

1、经济实惠 沙县小吃的单价一般在两元以上。花两三元钱,一个人可以吃饱。夏日炎炎,一碗青草冻下肚,清暑去火功效,赛过冰淇淋;寒冬腊月,花上几角钱,几块豆干,一碟辣椒豆豉油,足够使你浑身发热,额头冒汗。

2、新鲜可口 经营沙县小吃的经营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传统,每天制作的小吃数量不多,一般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售完。从原料采购与食品保存的角度看,这种传统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据行家介绍,小吃的原料存放超过半天,味道也会走样。因此,有经验的小吃经营者为了维护小吃的声誉,宁可缩短营业时间,减少营业额。这就保证了沙县小吃的新鲜可口。从制作方法上看,沙县小吃绝大部分是现做现买,调味可随食用者的习惯增减,这也是沙县小吃新鲜可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绿色健康

从饮食科学的角度看,沙县小吃又是合乎科学的健康食品。沙县小吃基本上是低脂肪、低热量的清淡食品。沙县小吃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是黄豆、大豆,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在各种食品中是名列前茅的。沙县风味小吃的许多原料、佐料都有丰富的营养。有的可以以食为药,有去病保健的作用。为了发扬沙县风味小吃医疗保健的传统,有人还开设了药膳炖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享用沙县小吃还是一种乡情浓郁、情趣十足的精神享受。沙县小吃遍布街头巷尾,同广大居民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街头小吃是沙县的一大街景,其中 买豆干的尤具特色。五六个人围着街边的一张小方桌,用筷子夹着豆干,蘸着调料,送进口中。小吃摊又是一处天然的社交场所,一边享用小吃,一边听食客们闲聊,真可以叫人长见识。严格地说,没有这些情调,没有这种氛围。就体现不出真正的沙县小吃的文化内涵。

四、沙县小吃的文化营销对策

沙县小吃作为中华传统名小吃, 不仅只是一种产品也富有丰富的文化意识和特色, 因此, 其营销模式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 将文化营销更好运用其中。

(一) 加强饮食营养和保健, 拓宽海外市场

沙县小吃已遍布中国大地, 它通过酱料的更换满足了中国南北不同口味的差异, 可见其在营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适应性及灵活性。沙县小吃要吸引更多的忠诚的顾客就应该了解目标顾客需求及其构成, 并了解顾客需求的构成。沙县小吃要立足中国, 走向世界, 这就需要在沙县小吃原有的特色上, 根据国外客户的饮食文化完善沙县小吃的系列产品。我国的传

统饮食文化偏重于菜肴的色香味形, 沙县小吃的各种系列产品在此方面可谓是天生丽质。但西方人更注重饮食保健问题中各种营养素的营养作用。这就要求沙县小吃做到用料多样, 荤素搭配, 使小吃成分趋于全面、平衡、合理。同时在烹调过程中注重原料和制熟工艺的协和性, 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让沙县小吃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更国际化, 充分发挥其开拓海外市场的潜力, 向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成为全球的快餐食品。

(二) 打造形象, 树立品牌

1、形成过目不忘的品牌标识和品牌文化氛围。

虽然政府已经注重品牌管理, 但目前, 绝大多数的沙县小吃还属于分散的、互不联系的生产状态, 无法使人形成过目不忘的品牌标识。沙县小吃应在坚守其产品地方特色的同时借鉴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的成功经验, 不仅要设计统一的沙县小吃商标、字体、颜色上, 还可以编创宣传沙县小吃的广告和歌曲, 灯箱牌匾、餐具设备、工作服帽、卫生标准等均统一设计使用, 规范小吃的经营环境, 并严厉打击冒牌沙县小吃以保护已形成的品牌。沙县小吃还可通过电视广告、参加多种有影响力宣传力的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另外, 可将沙县小吃的起源及制作同历史及一些神话传说相结合, 以展示品牌文化气质, 提高品牌宣传效果, 形成品牌的文化氛围。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 强化品牌形象, 将沙县小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

2、培养小吃经营者的品牌意识。

政府需培训的不仅是各小吃经营者的小吃制作技巧, 还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牌意识及饮食文化方面的修养。品牌的打造是推动沙县小吃不断发展, 走出中国, 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而品牌的创建和保护需要各个小吃经营者们的共同努力。沙县小吃经营者只有万众一心, 形成共同的品牌意识和强大而富有朝气的团队才能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三) 创建行业文化, 树立行业形象

虽然每个沙县小吃的经营规模小, 且拥有这个品牌的不是一个企业, 而是政府组织, 仍应在此行业中创建沙县小吃的行业文化, 树立其行业形象, 以促进各项营销的实施。第一, 要引入优秀的理念文化。在沙县小吃中创建一个, 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的行业经营哲学和服务理念。第二, 形成完善的制度行为文化。可制定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行业经营管理手册》,内容包括本行业及各小吃业主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规定及员工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服务技巧等。第三, 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根据沙县小吃的花色品种与制作工艺, 设计出结构细密的专业生产组织, 建立原料配送中心及质量监控机制, 使之生产作业渠道更加畅通, 产品更具专业化。

五、对沙县小吃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加盟制度

目前沙县小吃的店遍地开花,非常多,但是很多店都没有通过加盟的手段直接开张。由于没有进行培训和技术更新,很多店的口味都走样了。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关闭那些没有加盟,直接自己开张的店面,保持沙县的口味纯正。另一方面,沙县总部要完善加盟制度,让店主学到真正的手艺,保护自己的品牌。

(二)扩大宣传,树立品牌

沙县的名气已经挺大了,但还是需要扩大宣传,形成一个好的品牌。沙县小吃就是一个小吃行业里的一个品牌,只有把品牌做大做好了,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三)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小吃类行业也同样需要不停的推出新的产品,目前沙县小吃的品种比较全,比较多,但还是需要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

篇三:沙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沙农〔2010〕87号

沙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沙县小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制作工艺源自古中原一带民俗,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1997年以来,沙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核心,始终坚持把沙县小吃业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之举,深度挖掘沙县小吃这一传统的民间烹饪工艺,在强化组织引导、服务扶持的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推进小吃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托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品质,带动农民致富,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之路。2009年,全县外出经营沙县小吃1.8万户,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营业额超过35亿元,纯收入6亿元以上,成为农民实现稳步增收的主渠道。在沙县小吃 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沙县小吃配料市场也应运而生,目前沙县小吃配料生产和经销企业在全国各地分布有80多家经销店,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为加快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县农产品加工的竞争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深入分析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趋势及小吃配料加工市场的现状与趋势,提出2010至2015年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促进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㈠我县小吃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活跃,商业的流通,沙县群众纷纷走出山门,西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云南,北上浙江、上海、江苏、湖南、湖北等地经营沙县小吃,并向珠江长三角集结以及山东、天津、北京等地拓展,全国各大中城市及港台地区均可见到“沙县小吃”的倩影,有的已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落户,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目前“沙县小吃”已有63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其中有39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06年10月,国家商务部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沙县扁肉”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金奖,“沙县烧麦”和“沙县红菇豆腐丸”两个品种获银奖。随着沙县小吃业的发展壮大,沙县小吃商标品牌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2年,沙县小吃服务商标被三明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知名商标”,2005年,被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著名商标”,并成功注册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集体商标,2008年被三明市工商局推荐上报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同时,沙县于2003年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截至目前,沙县从事沙县小吃经营业的户数达一万多户,五万余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1%和农村劳动力的58%,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从事沙县小吃业人数近万人。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已超过35亿元,年创纯收入6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成为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沙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同时也丰富了各地餐饮市场,成为福建省餐饮业向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中国餐饮行业的新兴产业。

㈡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沙县小吃配料市场的基本情况

沙县小吃配料的使用现状:

目前,沙县小吃使用的配料主要有:

①调味类:食盐、味精、鸡精、酱油、料酒、醋、豆汁油、食用油等传统的普通调味品,主要用于各种小吃、炖罐等。

②拌料类:花生酱、辣椒酱、大蒜酱等,主要用于拌面、水饺、芋饺等。

③增脆类:复合磷酸盐等主要用于扁肉、小笼包馅料保水增脆,米冻、米冻皮、喜粿增加韧性。

④香精类:肉精膏、肉精油等,主要用于增加香味;

⑤中药材类:当归、参片、枸杞、八角茴等,主要用于炖罐、卤品。

⑥草、树根类:黄花菜根、穿山龙、牛奶根等主要用于炖罐。

沙县小吃配料的主要来源

①沙县本地生产的:花生酱、辣椒酱、复合调味料、黄花菜根等。

②外地生产的:复合磷酸盐、肉精膏、肉精油、当归、参片、构把、八角茴、穿山龙、牛奶根等。

2.我县小吃配料加工基本状况

小吃配料在沙县本地生产的主要有花生酱、辣椒酱、复合调味料、黄花菜根等。目前,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共有17家,生产辣椒酱、花生酱及复合调味料共有十多个品牌, 17家企业中有4家生产复合调味料,13家生产辣椒酱和花生酱。年产值超过500万规模以上的有福建三明老潘头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调味类。如食盐、味精、鸡精、酱油、料酒、醋、豆汁油、食用油等传统的普通调味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该公司正在向海外市场进军。在金沙园区的香之源、佳丰食品、凯发食品、昌潮(光头)食品等生产企业,拥有标准厂房,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齐全,生产经营管理较为规范。主要生产辣椒酱和花生酱,年产值都在300万元以上。除17家纳入县质量监督局监管范围的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外,在各乡镇尚有许多对自产辣椒进行初级加工,年生产2000-3000公斤的家庭式或代加工模式的辣椒酱小作坊。

3.沙县小吃配料市场流通的现状

据工商局统计,我县具备经营资格的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有18家,在外地设分销点80多个,这些分销点办照率不足40%。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共经销全国51家企业的17类品种230多个品牌的小吃配料,以及我县企业自主生产的花生酱和辣椒酱等10多个品牌。目前我县自主生产的小吃配料的主体(含小作坊)共有30多家,真正具备主体准入资格的只有20家,其产品获得准入资格的只有5家,自主申请使用商标的3家。

二、我县小吃配料加工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取得成效

1.市场初具规模,具备筹建小吃配料加工市场的基础条件

生产规模壮大:目前沙县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企业共有17家,生产辣椒酱、花生酱及复合调味料共有十多个品牌,在各乡镇尚有许多对自产辣椒进行初级加工,年生产2000-3000公斤的家庭式和代加工模式的辣椒酱加工点。据统计,2009年全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小吃配料加工业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涌现了一批年产值超500万元的规模化、现代化的龙头企业,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构建起了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吃配料加工业为核心纽带的新型产业链。

种植基地逐步形成:近年来,我县以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为主的农产品种植品种较多、面积不断扩大。主要种植品种有花生、辣椒、大蒜、黄花菜、大豆等,据统计,我县以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为主的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其中:辣椒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主要生产菜用牛角椒和作为加工类的朝天椒,主要集中在夏茂镇、富口镇;花生积植面积有3000多亩,主要集中在富口镇;大蒜种植主要集中在凤岗、虬江,面积约2600亩;黄花菜种植面积3000亩,主要集中在高桥镇。

营销网络不断扩大: 沙县小吃业主使用的花生酱、辣椒酱、大蒜酱等均由沙县发往全国各地,年耗材20000万吨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小吃配料已经形成数亿元的大产业。据县工商局统计我县具备经营资格的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有18家,在外地设分销点80多个。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共经销全国51家企业的17类品种230多个品牌的小吃配料,以及我县企业自主生产的花生酱和辣椒酱等10多个品牌。初步估算沙县小吃配料市场年总销售额约1亿多元。随着小吃产业的发展,将来的销售额还会逐年增加,我县已成为小吃配料、用具、用品的重要产地和主要集散地,已具备筹建沙县小吃配料加工市场的基础条件。

2.监管到位,小吃配料市场规范有序

2006年以来,各职能部门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小吃配料的安全检测。2009年县财政增拨小吃配料专项检测经费10万元,201O年第一批专项经费已下拨到位,对我县生产、经销和使用小吃配料的情况进行抽检,每年抽取50份以上沙县小吃及配料样品,进行硼砂、吗啡等特

殊项目检测,对餐饮单位使用配料进行监督;2009年对小吃配料生产企业巡查次数达到100余次,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建立健全了添加剂使用档案和食品原料采购台帐,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管理,企业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

2009年我县成立了沙县小吃配料分会,制定沙县小吃配料分会章程,发布了《告全县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书》、《沙县小吃配料生产企业、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对小吃配料的生产、经销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规范,提高各会员单位依法经营的自律能力。目前,我县小吃配料生产企业取证数已从2008年的5家,上升到14家,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小吃配料经销企业经营较为规范,小吃店环境卫生逐年改善、添加剂使用较为规范。

㈡存在问题

1.农产品生产能力薄弱。小吃配料在本地生产的主要有花生酱、辣椒酱、大蒜酱复合调味料、黄花菜根等。目前我县农户有种植辣椒、花生、大蒜等,主要集中在夏茂、富口镇,主要是农户的零星种植。以上原料生产能力薄弱,规模较小,无法供应企业生产,企业主要是从外地调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2.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小吃配料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新产品研发能力弱,自主创品牌意识较差,缺乏引领沙县小吃配料市场规范发展规模的龙头企业。我县现有小吃配料生产企业17家,年产值超过500万规模以上的仅福建三明老潘头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在金沙园区的香之源、佳丰食品等生产企业,拥有标准厂房,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齐全,生产经营管理较为规范。但是,企业规模较小,新产品的研发人才少,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3.加工技术与装备落后,增值水平不高。分布在各乡(镇)、村的家庭式、季节性生产辣椒酱的小作坊,其生产设备简陋、产品简易包装甚至散装、产品质量问题较多。

三、沙县小吃配料市场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㈠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提高小吃配料加工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化经营为依托,以做大做强小吃配料加工市场为根本,优先扶持发展产业关联性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显著、区域比较优势明显、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加收入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切实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㈡基本原则

——技术创新原则。大力开展小吃配料加工技术攻关,加快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改造传统技术,促进小吃配料产品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由简单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

——龙头带动与产业集聚原则。以产业化为基本形式,实行一个产业一种思路,以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为“点”,发展特色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

——优质安全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小吃配料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市场监督准入制度,鼓励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名优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循环经济原则。坚持农产品多层次综合加工、综合利用,主产品与副产品一起开发,加工下脚料和废弃物得到有效综合加工利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㈢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2010年—2015年建设以沙县小吃配料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加快建设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全县小吃配料加工业有较快发展,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具体目标:

1.2010年—2015逐步建立以夏茂镇、富口镇、琅口为主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以小吃配料为主农产品,如辣椒、花生、大蒜、黄花菜等、大豆种植基地。依据区域优势,在全县各个乡镇建立小吃配料种植基地4万亩,其中:在夏茂镇建立辣椒种植基地5000亩,富口镇建立朝天椒大棚种植基地5000亩、花生5000亩,高桥建立黄花菜种植基地10000亩,虬江建立大蒜种植基地10000亩,大豆5000亩。

2.2010~2015年,全县小吃配料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小吃配料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全县培育形成年产值超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小吃配料加工大型龙头企业10 家,创建1~3个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

四、沙县小吃配料市场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㈠提高认识,加强规划指导

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发展小吃配料加工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重点发展一批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龙头加工企业,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国内外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的优势特色产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抓紧制订出台关于促进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采取必要的财政、税务、金融和行政措施,促进小吃配料加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㈡加大研发力度,培育沙县小吃配料名牌产品

篇四:沙县小吃文化城简介

沙县小吃文化城简介

沙县小吃文化城位于福银高速沙县出口处,占地面积100亩,建筑总面积

7.5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该城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徽派园林设计手法,以沙县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遵循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将建筑和谐地融入淘金山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景区之中,展现沙县1600年的闽中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古城风貌。规划设计为小吃餐饮、休闲娱乐、宾馆客栈及旅游购物等四个区,建设20余幢古建筑群,并配套建设园林景观、建筑小品、绿化及夜景工程等。

小吃文化城按国家

4A级景区进行布局,汇集

了“天一美食”、“廣容大

酒店”、“黄歧海鲜酒楼”、

“庙门扁肉店”等颇具特

色的风味酒家,还有沙县

小吃明档,它们是经过反

复筛选最终选定的10家

最具特色的沙县名小吃,品种多达五六十种,有“葱肉饼、豆腐丸、水晶烧麦、米果、泥鳅粉干等”;在旅游购物区,有专门销售沙县特色板鸭的专卖店,有经营翡翠挂件、瓷绘、木雕根雕等特色工艺店,有经营本地各类菌菇、笋干、蜂蜜、土鸡蛋、茶籽油、夏茂冬酒、老潘头酱油豆腐乳系列、富口老情人豆腐干等的土特产商行等;有集大型慢摇吧、桑拿、茶艺馆、养生健体会所为一体的多种休闲娱乐中心;设有高、中档客房,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的廣容大酒店和古香古色的客栈;寿山石雕收藏馆,你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石雕文化,更是增添小吃文化城的文化品位。

沙县小吃文化城集华夏美食文化精粹,让您和您的亲朋好友,吃在小吃文化城,品尽天下美食精华。正是艺精味美,千秋享盛誉;客畅朋欢,四海可亨通!

篇五:沙县小吃

一、简介沙县小吃

1、 沙县小吃的两大流派

2、 沙县小吃的起源地

3、沙县小吃开遍全国的真相

二、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

1、 政府重视

2、 走向产业化

3、 走向规范化

4、 形成大品牌

三、沙县小吃的市场分析

四、对沙县小吃的现状分析

1、目前的发展规模及主要分布情况

2、特色分析

1、经济实惠

2、新鲜可口

3、绿色健康

3、不足之处

五、沙县小吃的文化营销对策

六、对沙县小吃的发展建议

一、简介沙县小吃

1.简介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大江南北。

(一) 沙县小吃的两大流派

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

因此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沙县小吃又分为两大流派,即口味清鲜淡甜、制作精细的城关小吃流派,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等,独具特色;口味咸辣酸、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镇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如米冻、喜粿、米冻皮(粳籼面)、牛系列等。

(二) 沙县小吃的起源地

说到沙县小吃的起源,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地处沙县西北部、距城关44公里的夏茂镇,这里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如今,夏茂镇有1.3万人在外从事小吃业,年收入就达1.5亿多元,被称为“夏茂现象”。

“沙县小吃第一人”——61岁的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副会长乐相森透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波及城乡的沙县民间标会倒会风波,逼迫外出谋生的夏茂镇农民点燃了沙县小吃的星星之火。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副会长张云寿也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倒会影响面大,外出的沙县人做小吃还债,结果经营不错,一传

十、十传百,带动更多的人出去。

对此,夏茂镇分管小吃的副镇长罗光海的说法是,受倒会影响,1992年该镇走出1000农民,基本都变成小吃业主。

2.沙县小吃开遍全国的原因

近年来,沙县小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遍大江南北,即使是在饮食差异巨大的北方市场,扁食和拌面也变得“所向披靡”。日前又有媒体报道,称沙县小吃正在谋上市?这是继俏江南,金钱豹之后的第三起食品上市事件。为啥沙县小吃就这么牛呢?沙县小吃开遍全国的真相又是什么呢?中国食品网(简称中食网)记者为大家一一揭秘。

沙县小吃一年盈利40亿

千万不要小瞧了5块钱一碗的馄饨和拌面,因为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店一年营业额能够超过40亿元。40亿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全聚德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3倍,小肥羊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2倍。对于无处不在的沙县小吃,网上曾经流传一个著名的段子,“沙县小吃不是为了挣钱才开遍全国的,是特设的特别行动机构,同属于情报部门的还有无处不在的兰州拉面和绝味鸭脖。”

据沙县当地政府统计,目前全县外出经营小吃的人数达5万余人,每10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7个在做小吃。沙县县政府甚至专门成立了科级单位小吃办,重点支持小吃行业的发展。

凡是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

在北京经营沙县小吃的女老板林文姬看来,和南方市场不同,北方市场对沙县小吃的接受程度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身为沙县小吃大军中的一员,在北京经营沙县小吃的女老板林文姬的足迹遍布厦门、广州和北京,而她的轨迹也几乎是沙县在全国市场发展轨迹的缩影——先是福建省内,接着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最后才是北方市场,现在的沙县小吃遍布海内外每个角落,“凡是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

一个被小吃改变的县城

“沙县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做小吃的人买的,两年前有个楼盘专门挑正月开盘,两三天就卖完了,被回来过年的小吃业主抢购一空。”沙县人庄亮如今在厦门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他亲眼看着自己家乡的房价被一步步推高,“2005年,沙县新盘的价格是每平方米2000多元,现在有的都过万了,快赶上厦门的房价了。”

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店一年营业额能够超过40亿元,净利润超过8亿元,这些钱的一部分又辗转回到了沙县。沙县小吃直接改变了这个气候温和的福建中部偏北的小县城的经济形态,在沙县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房地产税收和地皮交易的钱占到了县里财政收入的60%以上,这其中,小吃业主的贡献“居功至伟”。

除了回乡买房置业这种最原始的需求,沙县小吃业主的另一大爱好是买车。“县城现在开始堵车了,新车牌号不够还从别的县调来”,庄亮对记者表示。而小吃业主林文姬则骄傲地向顾客描述其自己家乡的富饶,“在我们沙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小汽车和自行车一样普遍”。

除此之外,被小吃改变的还有当地的物价,所有外出的沙县人都对沙县目前的高物价“咋舌”,“现在沙县菜价比厦门还贵。”庄亮向记者抱怨。

小吃正深刻地影响着沙县当地的经济形态。“我们店里炖罐的药草和辣酱都来自于沙县。”沙县小吃业主林先生告诉记者,做出正宗的沙县小吃不仅需要传统的手艺,原材料也至关重要。而小吃的繁荣不仅仅带动了桌椅、调料、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还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一些小吃业主在挖到“第一桶金”后转向其他产业,而水电、矿山、房地产是发了财的沙县人最为集中的领域。

沙县小吃的未来在哪里?

沙县小吃的崛起,让人联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成都小吃,如今成都小吃因为服务差、环境差、缺乏特色而日渐势微,沙县小吃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成都小吃?

和所有的草根快餐品牌一样,行业标准缺失、管理匮乏以及整合困难是阻碍沙县小吃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沙县小吃几乎全部沿袭了“夫妻店”的经营模式,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有利于沙县小吃遍地开花,另一方面,这种野蛮生长也使得沙县小吃的发展缺乏约束和制衡。尽管都打着沙县小吃的名号,小吃的内容也都几乎相同,却因为经营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两家沙县小吃相差不过数百米,口味却千差万别”,家住后现代城的吴女士对记者表示。

这些早就被沙县政府看在眼里。早在1997年,沙县政府就成立了小吃办,组织了同业公会,设计了统一商标,引进了洋快餐的装修和管理模式。为了吸引沙县小吃业主,小吃办

后来陆续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设立联络处。在一些地方,沙县小吃办的管理已见雏形,一些沙县小吃店已经成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会员。按照沙县小吃办的设想,会员店面有统一的招牌、商标和餐具,许多店面的原料都是从指定的食品公司配送,且每年会组织一至两次的培训会议。但目前的现状是,更多的沙县小吃仍是单兵作战。“我们对现在的生意很满意”,一些沙县小吃业主对记者表示,找不到加入的理由。如何让众多小吃业主心甘情愿地加入小吃办的阵营中来,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二、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

(一)、政府重视

据乐相森透露,1997年,全国开始劲刮办节风,三明市要求所辖各县市结合各自特色办节,时任沙县县委书记的刘道崎(现三明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一日前往夏茂镇考察,惊见满街都是肩挑双隔锅(一种铝锅,中间隔成两半)煮卖扁肉的小贩。

一番调研后,刘道崎顿悟,决定以办小吃节为载体,把传统小吃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沙县小吃推向大市场,使其成为扩大城乡劳动力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走向产业化 沙县小吃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小吃从业人员不断壮大。沙县小吃产业发展项目在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群众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已达1.3万余户,近5万人,约占沙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9% 。和农村劳动力的55%,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沙县小吃业人数近万人,农民经营小吃业年收入近5亿元。

“沙县小吃”已成为沙县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成为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同时沙县小吃还丰富繁荣了全国各地的餐饮市场,给各社会阶层人士带来饮食方便。其次,发展区域不断扩大。目前,“沙县小吃”已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其中发展上千户以上的城市就有本省的福州、厦门、泉州,以及省外的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上海、南京、杭州、海南、长沙、武汉等城市,并向江苏、广西、江西、云南、北京等省市拓展,倍受各地消费者赞誉,“沙县小吃”被誉为中国餐饮业的一朵奇葩,并成为福建省餐饮业向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走向规范化 随着沙县小吃在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经营业主中也存在一些经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品牌杂乱、竞争无序等问题。为尽快实现小吃业主从一个普通农民向现代餐饮业经理人的转变,同时提高沙县小吃档次和知名度,沙县从从业人员素质入手,强化培训。 沙县在县职业中专学校建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创办“沙县小吃烹饪学校”,轮流对农村富余劳力、待业青年、下岗职工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等进行小吃专业技术培训。沙县小吃办公室人员经常到各乡镇巡回举办"沙县小吃"业务技术培训班,专为农村外出做小吃的进行技术培训。

目前,沙县重点加强规范化培训工作,小吃培训服务中心从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市场信息、经营理念、卫生常识、卫生管理、维权保障知识等方面对经营业主进行规范化的强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2004年,沙县小吃店核准使用"沙县小吃"注册商标,今年开始推行沙县小吃经营标准化工作,培育沙县小吃标

准示范店,对经营沙县小吃人员的素质、小吃经营店的标准,小吃品种质量标准,以及经营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积极引导经营业主按照沙县小吃经营标准要求进行整改提高,推进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小吃经营店率先达到标准化经营。对未办理沙县小吃注册商标准用手续,又不按照经营规范标准经营的小吃店进行全面清理,责令停业营业,取消商标使用权。在沙县小吃比较多的城市,依托当地烹饪协会逐步组建在外行业管理组织,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目前,已在上海、厦门、杭州组建了沙县小吃行业管理组织。 现在,沙县人将每年的12月8日定为“沙县小吃节”。

(四)、形成大品牌 为了带领小吃业主做亮特色,打响品牌,1998年,沙县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沙县小吃"服务商标,2002年该商标被三明市认定为知名商标,2005年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3年以来,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积极组织小吃业主多次参加国家、省级举办的各类行业活动,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旅游烹饪大奖赛, 全国烹饪协会、福建烹饪协会还在沙县举行"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专场认定会。

沙县小吃的品牌优势逐渐显现。2008年10月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组织参加了商务部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其中三道中华名小吃品种在博览会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展中获金银奖。中国饭店协会、福建省烹饪协会分别于2003年、2004年三次到沙县举办"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专场认定会。眼下"沙县小吃" 翡翠饺、水果塔、菊花酥、双色马蹄糕等63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 而扁肉、烧麦、芋包、包心豆腐丸等43个闻名遐迩的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03年,沙县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11月14日,沙县接受了中国烹饪协会关于"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认定。

三、沙县小吃的市场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西安的总体经济形势:西安相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市民的工资水平较低,但物价日涨,人民的消费水平并不低。

沙县小吃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大江南北的市场,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原因,

那就是沙县政府鼓励沙县人民走出沙县,做亮特色、发扬品牌,让中国、让全世界知道沙县。有很多人是先知道沙县小吃,后来才了解沙县的。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论文化氛围,西安敢称第二,没有地方敢称第一。

但是这里绝对不闭塞,西安同时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国内国外相互影响。沙县小吃,作为一个有文化背景的传统小吃是能够被热爱文化的西安消费者接受的。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瘦肉精,地沟油,致癌添

加剂等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整日人心惶惶,沙县小吃健康营养的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物价飞涨也是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大问题。沙县小吃不贵,相信

对于很多人,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诱惑。

二,沙县小吃分析

1,三大特点——品种繁多、新鲜可口、经济实惠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