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千古罪人张学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15:01 字数作文
千古罪人张学良字数作文

篇一:张学良到底是千古罪人还是民族英雄?

9.18事变他奉行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把东北精锐部队撤入关内,致使我国东北瞬间沦丧,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三省,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北大门,使我国人民备受凌辱。

分论:

1. 于家是不孝之子:A.张作霖费了一生的精力,从一个社会最底层小混混爬到了民国时期具有绝对举足轻重地位的地步,创下了可以说是千秋的功业。而张学良却丢掉了他的老爹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基业,丧失了东北三省,使东北军成为了没有根据地的流寇。B.在皇姑屯事件中张学良应该是知道他的父亲是死于日本人之手的。因为张作霖生前坚决抵制与日本人合作,坚决守护中国的北大门。所以在火车行驶中遭到了日本人的暗算。而日本人炸死张作霖的目的是要拔取这个侵略中国的巨大障碍。同时,从后面的东北易帜以及西安事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张学良心里是明白谁是杀父仇人的,否则他不可能做这两件事。1928年,结果短短的三年时间,日本人就发动了9.18事变,侵占了东三省。张学良却没有因为父亲的死而愤慨,让东北军完全丧失了自主权。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看看亚历山大,同样是父亲被暗杀,但亚历山大取得了政权,历经千辛万苦守住了他的老爹菲利普打下来的江山,然后就武力统一了希腊,最后进行征服世界的伟业。

2. 于国是不忠之臣:张学良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可以看出蒋介石是没有一直让他不抵抗的。后来南京政府在认识到日军必将占领东三省的野心和国联的软弱后,逐渐改变政策,1931年11月14日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可以看出是张学良自己违背了命令,膻做主张。而当时他经过东北易帜已经归于南京国民政府,从这一个方面来看,他又是不忠的。

民族英雄

1.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通电全国,主张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和名义上的统一。

2.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主张抗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统一的抗日民族战线。

1.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因其父亲在北京撤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对年仅27岁的张学良来说,是坚定了把日本军阀驱逐出东三省的决心。而当时日本想把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是给张学良施加了很多压力的。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借向张作霖吊丧之机,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中国东北不听日本劝告,而与暴动的南方达成妥协之类事情,为了维护我国既得权利,则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对于东北易帜一事,一路要干涉到底。同一天,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向张学良再三示威。此时,张学良肩负国耻家仇,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答应了南京政府向他抛出的橄榄枝,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于张学良,他历来反对内战,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希望国家统一。从这一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促成蒋介石接受张学良、杨虎成及中共抗日思想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事变的倡导者,还是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实施者,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出的决定性作用,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张学良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是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的。张学良也一直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同时,在西安事变中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保护蒋介石的安全。12月12日上午,张学良首先接见在西京招待所被拘留的万耀煌军长,当即告万:"只要委员长接受我们的主张,我亲送委员长回南京,一切是非听国人公论。"同时张还对晏道刚讲:"若全国人不赞成我的主张,则我送蒋先生回南京。我到南京请罪。最后,他在共产党,国民政府中进行斡旋,促成了谈判。而他却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软禁至死。从这点来看他算得上是个英雄。

篇二:『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千古罪人——张学良--历数少帅七宗罪

废之小者忘祖败家,废之大者祸国殃民,张学良少帅无疑是属于后者的。

最近开车时听单田芳的评书——乱世枭雄 讲张作霖的故事。后来还发现单田芳还有一部作品——千古功臣张学良。我一看这题目,就眉头一皱,心想这个废物的纨绔子弟,祸国殃民,不仅败家还祸害全族,上不能安邦定国,下不能守产护家的东西,怎么成了千古功臣了呢?同样的历史史实,我却得出和他不同的结论。历史争议咱们一概不讨论,现在,仅以谁也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作为基础,我也来数数张学良的几条“特性”,或者说张学良的“七宗罪”。

特性1、用人不当,放权郭松龄,养虎为患; 后果20万东北军内战,20年没有战乱的东三省再次生灵涂炭,奉军元气大伤,经济衰退。

1925年11月,郭松龄起兵10万倒戈反奉,由山海关攻入辽宁,兵临沈阳城下。郭松龄作为张学良的良师益友,被他一手提拔起来。“少帅”把他爹给他的全部兵权都拱手送人,东北军最精锐的3,4两个军被少帅“赠与”郭松龄。谋臣们苦劝少帅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和太信任郭松龄。少帅跟没听着一样。跟少帅同窗八年后,郭起兵要打倒少帅他爹。虽然在日本人的介入下,郭松龄反奉战失败,郭身死,但是奉军20万大军混战,损兵折将,大伤元气。更重要的是,东北父老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20年再无战乱之苦,结果就因为少帅的这一特性,导致再次生灵涂炭,物价飞涨,东北地区一片大好的经济形势毁于一旦。(东北那些几百几千人规模的土匪危害还是不大的;尤其是比起中原大地上北洋军阀,辛亥革命,四处起义等等的那些大战,东北流行的土匪就不值一提了。)张少帅这种用人,这种放权,这种败家的能力令人佩服。

特性2、看不清时局,制造中东路事件,用兵苏联;后果,东北军实力大损,东北大地再遭战火。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东北铁路线的长春以南部分全部割让给日本 (南满铁路)。长春以北的铁路仍然由沙俄掌管,这部分铁路称为中东铁路。苏联成立后继承了沙俄政府在东北的特权。但是,此时苏联急于改变国际上的生存环境,非常希望与周围邻国改善关系,采取了很多示好的表现,于是也就默许了张学良收回中东路前期的一些蛮横做法。而此时虎视眈眈的日本才是东北最大的威胁。结果,张少帅就真以为苏联不堪一击,不仅不提防杀父大敌日本,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挑衅苏联,还以为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放着杀父之仇不去报,不去收南满铁路却打中东路的主意,唉!)哪知道,1929年10月苏联稍微一动,挥师南进,东北军精锐尽出却根本不堪一击,一退千里。损兵数万后张学良庆幸苏军见好就收没有直捣奉天 (幸好有日本在后面威慑苏联,鉴于20年前的阴影和现在苏联的国际形势,大熊也就不赶尽杀绝了。)苏联战胜后也没有附加任何新的条件,一切恢复到开战之前的状态。此战总共打了5个月,又是生灵涂炭,东北人民再次拜少帅所赐,饱尝战火。此时大家肯定会想念张大帅。回忆张大帅在位时,左右逢源,联俄联日,让日俄互相制衡,大帅在其中游刃有余。虽失些小利,但是东北大地在他治下13年没有战火,13年未丢寸土,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少帅损兵折将,作孽苍生,实在是有愧“千古功臣”之盛名。但是,如果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景象,也就不难理解这“千古功臣”为何能做出这种祸国败家的举动了:一个浪荡公子穿着豪华服饰躺在床上,一手擎着大烟锅正抽着鸦片,另一只手抱着“赵四”小姐,边吸毒边调戏美女,还一边呐喊着“给我打苏联,收回中东铁路”。如此功臣,如此造福苍生,也就难免了。

特性3、贪得无厌,带兵入关,参与中原大战;东三省后防空虚,给918日军入侵创造了便利条件。

千古罪人张学良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系合作反蒋,百万大军中原混战。9月18日,中原大战胜负已分,冯阎两军在陇海津浦两线节节败退,结果这时张学良通电全国,率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要平息中原大战。(4个月前他怎么不调停?蒋介

石打胜了他来调停?传说中的渔翁得利?)结果40万东北军被分兵两处,20万主力先后入关。这20万主力陷入中原混战不说,东北老家剩了20万残兵,导致后防空虚,为后来的918埋下祸根。

特性4、贪图小利,收石友三意图壮大实力;反被石友三攻击,东北军再陷内战泥潭。 石友三,反复无常之小人,三次投冯反冯 投蒋反蒋,后来看张学良入主中原,又投张。蒋介石听说此事,电示张学良杀石友三,收编其部。结果张学良不听蒋言,也不听手下的劝阻,执意收降石友三。于是,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起兵10万造反张学良。虽然,后来全军覆没,但是东北军关内主力又在此战中消耗甚大。这又给918扫清障碍。

特性5、目光短浅,奉行不抵抗政策,率东北军退入关内;东三省送人,热河察哈尔稍后送人,家乡父老比8年抗战又多受了6年痛苦。

这个大家最熟悉了,不多说了。关内关外,5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将东北3千里山河,3千万百姓拱手送人。大帅历尽半生才打下来的地盘,被他儿子不到3年,败家了个精光。绝对佩服。张学良回忆录还说“我没有想到日本人有这么大野心,想占领全中国。”何其之厚颜无耻。放着国恨家仇,居然不报,妄称为人。看看马占山将军,组织黑龙江警察和民兵抗击日军,还能在江桥抗战中阻挡日军半个月之久。之后还能用姜维最擅长的“诈降计”投日反日,然后退往苏联,最终又打回东北老家,解放全国。比比马占山,张学良还有什么脸活着? 特性6、徒劳无功,发动西安事变;实现了一无所成,自己落了个忤逆君主的骂名。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徒劳无功,一无所成,下文会提到。就问一句话,难道抓了蒋介石,再放了他就能让他停止内战去抗日?就是个笑话嘛。

特性7、自私自利,西安事变后送蒋介石回南京; 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自相残杀,最终东北子弟兵灰飞烟灭,大部客死异乡。

可能有人会说他是救国的功臣,改旗易帜,助蒋实现国家统一。他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这能看出他是功臣?简直笑话。还有说他退出东北,中东路事件都是听蒋介石的命令,那更是笑话。我就说三件事,就能解释清楚为何说他做了这些事却不能算功臣,不抵抗和中东路都和蒋介石无关。

事件1、1928年6月15日,北平天津被北伐军占领,二次北伐胜利,北洋军阀全体战败,仅剩奉系张学良退守关外的东北。7月19日张令汤玉麟宣布先行易帜。12月29日正式宣布东北易帜。

事件 2、1930年4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向蒋介石开战,中原大战爆发。9月18日,张学良宣布率20万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从背面攻击晋军和西北军。

事件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抓蒋介石。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密会下级军官,要夺张学良杨虎城的兵权。1941年1月皖南事变

如果他改旗易帜是为了国家统一,结束内战,那他为什么要带兵入关,参与中原大战?如果他维蒋介石之命是从,那他为什么在中原大战开始5个月后才入关?难道大战开始蒋军节节败退,被西北军都打怕了的时候蒋介石会不命令他入关支援?如果他维蒋令是从,为什么要西安事变?为什么剿共2年了才事变,东北军3个师打光了蒋介石不给他补充的时候他才西安事变了?可见,他改旗易帜根本不是为了国家统一;他对蒋介石的命令,也是有的听有的不听,有的先听后不听(比如剿共),有的先不听后听(比如参与中原大战);西安事变也不是为了结束内战一致对外。

事实摆的差不多了,可以推论一下了。他改旗易帜,本身就是权益之计。事实也证明他这权益之计用的好,他易帜之后,外部矛盾没有了,北伐军内部就分裂开始内战了。于是他不仅保全了自己,还可以渔翁得利,利用中原大战之机,兵不血刃 入主中原。中东路是他自己狂妄自大,又不识时局。918他不抵抗,放着国恨家仇不报,无非是为了保存实力,防止自己消耗过大,被蒋介石所吞并 (可惜没了地盘,只有军队又有何用?目光短浅,不如

大帅呀!)西安事变更是笑话。皖南事变证明蒋介石反共之心,一直未死,跟西安事变不事变没有关系。1936年西安事变后,东北西北两军不听蒋命,即使蒋想剿共也得重新部署,调兵遣将。只是半年之后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爆发,再也没有机会全力剿共了。直到日军稍微停顿一下,皖南事变也就来了。难道抓了蒋介石就能让他停止剿共,联共抗日?那未免太天真了。西安事变其实什么作用都没有,只要张少帅说一句我不剿共,效果就达到了。结果他抓了蒋介石,又像刺猬一样放掉,还搭上自己半生幸福,20万东北军的性命,西安事变也是赔到了家了。

张学良少帅活到101岁高龄,可是他恢复自由后再也没回东北老家看过一眼。中国大陆对少帅的宣传一直都是积极正面的,他为什么不回来呢?是不敢?还是无颜?我倾向于后者。东北父老在他治下深受苦难,中华民族也因为他赠送东北而陷入战火8年。(没有在东北6年的后方建设,资源掠夺,日本想全面侵华又谈何容易?8年抗战,日军胜仗打了无说,但是数数看看日军真正安安稳稳占领了的地方又有几处?除了沿海几片外就只有东北华北了。)如果说一般平民百姓,能活到100岁是幸福的话,少帅活到100岁就是痛苦了。每天他都可以悔恨自己当初的决定,悔恨自己当年的无能无知给家乡父老带来的苦难。也许这才是他不回家乡的原因吧。比起马占山将军,1950年就心满意足的仙逝而去,少帅这百岁高龄未必是什么舒服的事。(马占山将军65岁去世前,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不过,他早已信了基督教,归顺了上帝,可以用“上帝的安排”来解释一切,他也就不会那么自责了吧

张学良绝对的庸才一个,就冲他不放一枪的放弃了东北就该被审判。 不要把责任全推倒蒋介石的头上。

老蒋命令张学良打红军他为什么不听?为什么反而把老蒋抓起 来?这说明张学

良并不是惟命是从的人,如果不是他惧怕日本人和想保存势力,谁叫他离开东北他都不会听。

他的东北军是他的私人的武装,不是中央军。所以他完全可以将 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保卫自己的地盘与自己的乡亲。二十万东北军号称兵强马壮,300架飞机无一升空作战连零件都不缺的就丢给了日本人 被二万鬼子打得蜂拥入关,还解释是中央电令绝对不抵抗,说张是名将,这名将也太容易当了些。他领军20万, 家财万贯,风光无限,他干了什么?就算退一万步说,军队和地盘是 军阀的生命线,这点道理连一般的土匪都懂,可我们的少帅怎么就不明白?),他却带著几十万军队跑出来了,你说该不该吗?

您早干什么去了?有本事捉长官,不敢向占领自己家乡的敌人开一枪。陪老蒋回去想证明自己人格高尚,以为如此就能心安理得活下去,让老蒋这个小心眼觉得欠了他的,净玩这小算计。实际上丢掉东三省足够留一世骂名了!!!

一代名将?你看看他的东北军,就知道什么是一代名将。东北军打日本不敢,打红军也是屡战屡败。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当时东北军予以反击,是否能全歼当时实力有限的关东军,至少灭了挑起9.18的那几个鬼子是不成问题的,如果那样,对其后的历史进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当时东北军奋力抵挡日军一段时间,假如蒋介石倾全国之力抗击日本 那很有可能让日军的扩张速度慢非常的多,并且会影响日军大本营可能会放弃对中国的进攻,也许后面的局势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张何止是庸才,根本就是个花花公子加败家子。看看他的表现: 重用郭松龄,结果郭吃里爬外,差点把张作林赶下台;他老子让日本人炸死,他父仇不,带领军队逃跑,将老张几十年的心血送了日本人就是不孝。不能守卫领土,任由日本人占领,就是对国家的不忠。 让东北几千万百姓受日本人铁蹄蹂躏,就是不仁。让自己的军队被蒋介石利用,兵源没有补充,番号被取消。如何面对自己的部下,就是不义。

我声明,我的观点并不是对失败者的歧视,如果张学良失败得似项羽(项羽是我最崇拜的军事家之一,虽然他是失败者),也不至于给我如此恶的印象!“西安事变只能说略赎其罪”?扣押军队统帅,扣押上级指挥官,天下有这样的军人吗?美国的西点军校,中国的国防大学就教学生:以后你们的指挥官指挥出现错误,你们就把他关押起来。军人的职业准则是什么?下级有强制上级改变命令的职责和权利吗?就从这点上说张学良就是个土匪、流氓!张老了以后说过:“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一副小人嘴脸。您爱女人我们不管,可您一枪不放从东三省跑了,让鬼子进了关,生灵涂炭,还说“平生无憾事”,您还要脸吗?

张学良曾说:“自古英雄爱美人,不爱美人不英雄。我虽不是英雄,但在爱美人方面和英雄一致”。1928年底张学良易帜後,经常走访南京。张学良走访南京的目的不是和蒋介石商谈政事,而是爱上了当时外交部长王正廷的妹妹,最後王正廷只好将妹妹进呈。张学良最荒唐的事是将当时的电影明星胡蝶诱拐到北京,电影公司向张学良提出抗议,结果张学良干脆出10万元将胡蝶买了下来,可谓骄横之极。张学良因“九一八”事变後退避不战而被迫辞职出国时,首先做的事却是向他的诸位爱妾一一告别,被当时的报纸责骂为“娇妾重於国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张学良如此挥金如土的生活,当然经常感到钱不够用,除了加收各种苛税外,还通过其它渠道搞钱,特别糟糕的是盗卖故宫的珍宝。张学良掌管北京期间,从故宫搬出数百箱珍宝运到上海拍卖,其中有一些极为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比如英国图书馆以12万英镑购入了“王右军快雪时晴图”,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以65万美元购入了“唐寅踏雪寻楼图”。

谁是故宫宝物的所有者呢?从法律上讲故宫中的一切财物均为末代皇帝溥仪私人所

有,这是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签订的清帝退位条约中所规定的。然而中国人并不重视法律条文,不知什麽时候故宫中属於清帝的私人珍宝已变成国家所有,却忘记了在法律上废除承认清帝财产权的优待条约。

1930年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加入蒋介石一侧,出兵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但也正是因为张学良把东北军的主力部队都开进了关内,使关外兵力空虚,日本关东军才有机可乘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在一个月内占领东北全境。张学良的关东军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将整个东北让给了日本。虽然一些资料说张学良不抵抗是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但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并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而且张学良本人也从来没有执行蒋介石命令的先例。如果张学良决心向日军开战的话,蒋介石根本不可能阻止。蒋介石下野後,汪精卫曾代表国民党中央多次下令张学良对日出兵,收复东北失地,张学良均拒不执行。可见张学良的不抵抗只不过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并不是为了执行国民党中央的命

篇三:张学良之功过

张学良之功过 风流少帅张学良,去世于2001年10月14日,在这之后存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院的《张学良日记》的公开,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张学良,这位被共和国称为“千古功臣”的张少帅到底是供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 功其一:东北易帜

说到张学良对中国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易帜以后,张学良积极对抗日本,在他的主持下,东北各省设立了国民党省党部,国民政府在东北建立了新的交通委员会,营建自己的铁路系统和电信系统,发展葫芦岛港以对抗日本治下的大连港,拒绝延长日本的租借地,禁止当地群众为日本人工作,以制止日本人在东北的矿山开采和森林采伐。

从1928年到1931年,除了对抗日本外,张学良对苏俄也日益强硬。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苏联与国民政府不再合作。1928年底东北易帜以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张学良试图强行收回中东路的权益,引起了中苏之间的中东路冲突。在这种情况下,1929年7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正式与中国断交。中苏断交后,张学良与苏军又发生武装冲突,但是,东北军同苏联红军的战斗力相差过于悬殊,张学良失败。此后,双方于1929年12月22日签订了《伯力会议议定书》。

过其一: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态度

九·一八事变大家都熟悉,张学良在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但是,让我们设身处地为少帅想想:东北易帜的目的,就是依赖全国的力量抗拒日本和苏俄。仅仅靠东北自己的力量,能同日本作战吗?绥芬河、诺门坎与苏俄军事对抗的失败,很明显是前车之鉴。在抗日问题上,张学良打定主意服从中央。而此时的中央,根本没有对日开战的实力和准备。那些认为仅仅靠着东北军就能在九·一八事变中击退日本的网友,不光是对事变前夕东北的双方兵力状况不清楚,而且恐怕有点判断上的偏差,同那种认为三元里抗英式的举动就能打败英国人的思路是类似的。

功、过其二:西安事变

张学良先生虽然活了101岁,但他自己却说我的一生只有十几年,也就是从他的父亲死去到西安事变。那么让他“死去”的西安事变是他的功还是过呢?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的一个关键。在这一点上,海峡两岸的分歧最

大。西安事变的实际后果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分歧最大正是在这种后果上而不是在动因上。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举措,是大手笔。正是如此,维护了蒋介石的威望,保证了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权威。对于蒋介石来说,软禁张学良,也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解决东北军集团的遗留问题。对于这一点,国共双方似乎都有点顾左右而言它。

在台湾张学良被批判成了“千古罪人”,而在大陆我们则称他为“千古功臣”。想必也是因为西安事变吧。在蒋介石看来“逃”到陕北的共产党不出三个月,就可以完全消灭。而这时候张学良却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这给了共产党一个大喘气的机会,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最后解放战争中打败了国民党,解放了中国。从这点看来,西安事变就是个历史转折点,而张学良是坑了国民党,一手成就了共产党。这也许是,中国共产党一直称赞张学良的原因吧。1949年以后,张学良成为国共双方都十分敏感的人物。

1990年,张学良又将旧作《谒延平祠》寄给吕正操,云:“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遵明朝,确保台湾入版图。”借郑成功的例子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对于自己的评价,他写道:“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我以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状。

过大于功,那是国民党的评价,功大于过,那是共产党的评价。

功与过在这件事上不是绝对的,但抗日来说,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可是换一种思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国民党消灭了共产党,国民党自己就可以成为“抗日统一战线”。但是历史没有偶然。至少在我看来,张少帅功大于过!!!!!!!!!!!!!!!!!!!!!!!!!!!!!!!!!!!!!!!!!!!!!!!!!!!

篇四:顶天立地男儿汉——张学良

顶天立地男儿汉

计算机学院 淦家彦 2015301500239

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个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就可能截然不同,为胜利者所书写的历史亦是如此。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如果没有他与他所做的事情的话,中国的历史定会改写。一个国家的历史教育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联系的。如今在网络上可以看出前苏联当年国内的统治是如何的一种红色专制,即便是中国,也免不了对从前的历史有所隐瞒和修改。因而,我选择避开教科书里那些主观的判断性的结论性的语句。现如今的信息来源如此丰富,我们也能够收获对一个人物的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出生与辽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陆军一级上将,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其主要事迹如下:

1.改旗易帜: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其在东北的统治。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张学良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名政府,此后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革命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同年的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其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2.不抵抗政策: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 “不抵抗政策”所致:蒋介石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命令张学良撤出东北。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对于日本,张学良可谓是既有国仇又有家恨,但是之所以“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既丢掉东北的领土也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

3.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一同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张学良坚持不要地盘不要钱,只要抗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挽救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际。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会南京的举措,更是大手笔。正是如此,才维护了蒋介石的威望,保证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领导权威和对抗战的领导权威,而此后张学良被软禁长达五十四年的时间。

也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国共两党对张学良的历史评价大相径庭。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其他人的对其评价如下:

唐德刚: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

实在是斗量车载,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

邵铭煌(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张学良与杨虎城当年身为国民党将领,不仅没有积极剿共,还以非常手段挟持统帅,这种行为几乎等于是‘军事政变’,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没有所谓“平反”的问题。

曹长青:张学良嗜好毒品、女色,生活上是花花公子作派,甚至在指挥热河保卫战是,“只到前线去过一次,还是为了陪宋子文;汽车每行十五公里就得停下来,让他注射毒品”。张学良是假将军、假英雄、假基督徒。

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来:不论张学良将军的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江泽民: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行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去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6岁关到83岁。

从以上这些对张学良好坏不一的评价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其评价不尽相同,所以单单以一家之辞来评判一个人是有失公允的。张学良自评说是千古罪人。他一生风流不羁,四处留情;他曾吸毒成性,沉湎其中;他以下犯上,发动叛变。他或许有着利用兵谏,在逼蒋抗日之后,他就可以在西北联合红军和西北军而割据,洗刷不抗日的污名,且可与蒋分庭抗礼的隐秘动机,而且有学者推断:可能西安事变并不存在促使蒋介石抗日这回事,而只是把原来的计划争取时间、积蓄力量的战略部署破坏了;把全面抗日的时间表提前了。这除了对日本人有利,对中国人则是巨大的灾难——抗战的惨烈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中国从各方面都准备不足。所以从其他的方面来说,表面看张学良好像是“爱国”,但其实是害国。

还记得这么一首诗“遥想东北王,生子贤仲谋。家仇国耻恨,易帜云自开。挥师入中原,四海复安康。一朝成罪人,千古传功臣。”在被囚禁的五十四年之中,张学良失去了两个儿子,一位夫人,三个弟弟,三个姐妹,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奉张家族因为西安事变所剩无几,他的四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将军在“文革”中沉冤而死,他对自己家族所遭受的一切都表示忏悔,但对于西安事变和东北易帜则是至死不悔。此外日本历史学家松元一男在中《张学良和中国》中说:“在西安事变里获益最多者是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失去了身为国家元首的面子,张学良种下了被监禁半个世纪以上的开端,杨虎城也导致了被惨杀的命运,但是对共产党来说,拜西安事变之赐,红军得以苏生、发展而取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之所

以有今天,是托张少帅之福。因为认清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张学良看成千古功臣。

但是,无论如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的一生难免会留有些许遗憾,张学良的一生总体还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其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

最后用张学良的诗作结“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这或许是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篇五: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

题目: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国家、民族的危亡关头,置个人的生死于度外,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长期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光辉里程。西安事变的伟大历史功绩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也因此被赞誉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然而笔者认为,充满浓烈“兵谏”意味的西安事变本身并不能促使强硬的蒋介石接受张学良、杨虎城及中共的抗日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是关键所在。以往史学界在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问题的研究上多侧重于对中共方针、作用的研究,以及客观原因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触动作用,而忽略了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欲根据手中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张学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一论述。

目录

一、 “拥蒋抗日”主张,奠定事变和平解决的思想基???2

二、 确保蒋氏安全,为事变和平解决提供前提条件????3

三、 力主事变和平解决??????????????????4

四、 斡旋,促成谈多方判?????????????????5

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

五、 力排众议,坚持无条件释蒋?????????????7

六、 不畏牺牲,亲自送蒋回南京?????????????8

七、 不计个人安危,促使军事善后问题和平解决?????8

八、 参考文献??????????????????????9

一、 “拥蒋抗日”主张,奠定事变和平解决的思想基础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他并没有将蒋介石排斥在抗日统一战线之外,而是提出“逼蒋抗日”的。早在1936年3月,张学良与李克农在洛川会谈时,张学良就针对中共的“反蒋抗日”方针,首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要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参加抗日战争,是不是可以包括蒋介石在内呢”[1]51。1936年4月9日,当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举行会谈时,张学良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然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参加,那么蒋介石也应包括在内。他是中国现在的实际统治者,我们发动抗日战争,如不把他争取过来,困难是很大的”[1]56。张学良认为:“蒋介石是有抗日的思想和打算的,??但他有个很固定的看法,就是认为必须先消灭共产党才能抗日。”张学良深知蒋介石的一贯固执,也考虑到做其工作的难度,他指出,必须用最大的力量争取,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张学良还明确地向周恩来提出具体办法,那就是“你们在外边逼,我在里边劝,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把蒋介

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

石扭转过来”[1]57。肤施会谈后,张学良按照最初的设想对蒋介石展开了艰巨的工作,在多次劝谏、苦谏乃至哭谏不果的情况下,张学良与杨虎城一道断然采取了“兵谏”的方式。事实证明,张学良拥蒋抗日的决心早已有之,这不仅是他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也是他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思想前提,注定了张学良在对事变的处理上,必然采取和平解决的方针。

二、 确保蒋氏安全,为事变和平解决提供前提条件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采取了一系列确保蒋介石安全的措施,为事变和平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并没有将蒋介石置于死地的想法。在布置临潼捉蒋时,当于学忠问到抓到蒋介石后,第二步怎么办时,张学良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他答应抗日,我们还拥护他做领袖。张学良在部署行动计划时,向参加行动的东北军强调要保证蒋的安全。他对负责捉蒋任务的孙铭九、王玉瓒等人反复叮嘱:“千万不可把委员长打死了,万不得已时,只能把他的腿打伤,不要叫他逃跑了。”[2]217当东北军报告蒋介石一时找不到时,张学良情绪激动地对左右说:“若是找到委员长,我一定说服他抗日,只要他抗日,我仍拥护他为领袖,若找不到他,就割了自己的头,请虎城拿到南京请罪。了此公案,决不能要停止内战而引起内战。若是如此,我张某便成了千古罪人”[3]。焦急

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万分的张学良命令负责搜山的白凤翔,务必在九点以前找到委员长,否则拿着自己的人头来。可见张学良保护蒋介石的态度和诚意。此后,张学良又周密部署了蒋介石在西安的安全问题,将蒋介石特意安排在张公馆对面的高桂兹之处。从上述的一系列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绝无伤害蒋介石之意,这些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先决条件。假如当初张学良未对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蒋介石的性命不保的话,历史真将被改写,新的内战将不可避免。

三、 力主事变和平解决

过去史学界普遍认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才接受了和平解决的方针。但通过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我们发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张学良首先提出来的,共产党和平解决的主张要晚于张学良。

早在1936年12月11日,即西安事变的前一天,张学良就授意应德田等人拟好了逼蒋联共抗日的八项救国主张。这八项主张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要求,其中也包含了和平解决的思想,成为日后西安事变三方谈判的基础。另外,张学良在确信蒋介石于临潼被扣时,曾向杨虎城表示:“如果委员长到西安后,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我便送他回南京”。张学良送蒋回南京的决心此时就已定下,而非25日临时的头脑发热和某些学者认为的偶然性。12月13日,张学

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

良在对西北“剿总”全体职员的讲话中,再次阐述了发动事变的动机和解决事变的态度。他说:“我们这次举动,把个人的荣辱生死完全抛开,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我们这种举动对委员长是绝对无损的。如委员长能放弃过去主张,毅然主持抗日工作,我们马上绝对拥护他,服从他!那时,甚至他对我们这次行动,认为是叛变而惩处我们,我们绝对坦然接受,因为我们所争的是主张,只要主张能行通,目的能达到,其他均非所计。”[5]445以上种种都充分证明,张学良从决定发动事变之始已有和平解决的想法,而非受中共或外界的影响,此后张学良为和平解决事变的种种努力都是围绕着这种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和展开的。

四、斡旋,促成谈多方判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局势极其复杂紧张的情况下,张学良及时发表对时局的宣言,阐明自己发动西安事变的初衷及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争取舆论的支持,并且敞开大门欢迎各界人士入陕共商抗日大计。事变当天,张学良立即电邀中共派代表来西安共商善后大计,继之致电冯玉祥、阎锡山、李烈钧等中间人士和地方实力派,披肝沥胆陈述自己的爱国、护蒋的诚意,张学良希望通过此举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力邀他们“或远赐教言,或躬亲来陕,开诚指示,共谋国事,力挽危舟”[6]1059。事变当天,张学良还专门给孔祥熙、宋美龄发电:“如欲来陕,尤所欢迎”[6]1057。为促成

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