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灯下》作文指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3:35 作文素材
《灯下》作文指导作文素材

篇一:读《灯下》有感

读《灯下》有感

开学初,我们学校迎来了一批新的图书,种类特别多,有我爱看的《故事书》,还有能提高我作文水平的《作文大全》。上个星期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读后感,我借了一本书,看了《灯下》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油灯下那跳动的火光闪烁着点点真情,灯下则是深沉的父爱。整篇文章一个“爱”字也没有,但却用朴素的语言和关切的话语,为我们勾绘出了伟大的父爱。

我也有一个爱我的爸爸。记得有一次,我发起了高烧,奶奶焦急地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当时正在工地上干活,听了我的病情,急急忙忙赶回来。我坐在爸爸的电动车后面,伏在他宽厚的背上,我感到那样的安全和温暖。爸爸送我到了县医院,他一个人忙得跑上跑下,直到医生给我吊上水,他才坐下来,还不停地问我感觉好点没。那一刻,我眼睛里满含泪水,不知是生病的原因还是被爸爸感动了。想到爸爸平时辛苦地工作,为我和弟弟妹妹的学习和生活操劳,我真想对他说:“爸爸,您辛苦了,我长大一定要孝顺您!”

父爱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父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篇二:灯光下的你

灯光下的你

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四班:文诘雅 指导老师:陈亦萍 无论多么寒冷的冰,在爱与执着的春光下,终究会融为欢快的溪流。

——题记

刚上五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你,知道你叫陈亦萍老师,却没有在意过你。开始,我并没有特别喜欢上你,一样的作业,一样的教学,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一样!可那时的你很信任我,课代表让我当,点名册让我写??似乎所有的好事情都让我干,可是我很不争气,对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只是“哼”了一声。

我似乎就是这么倔,要强的我,甚至连你对我的好,都从未对妈妈说过。可是你从不计较,还是那么重用我,还是那么欣赏我,从来都没有因我的“高傲”责怪我一个字。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发现,我错了,错得那么离谱!

你的丹凤眼上多了一圈淡淡的墨痕,讲话的时候已经带有明显咳嗽,再看看我的丛书,我懂了。

我似乎走进了那样的夜晚:夜深了,天上的星星犹如钻石,调皮地告诉你:睡觉啦!可你依然在灯旁,伏着身,是在改我们那错得一塌糊涂的作业,还是在写那枯燥无味的教案?灯光照在你的脸上,背影是那么秀美,那么高大;夜更深了,可你脸上却没有半点倦意,眉头渐渐舒展,灯光下的你,骤然变得庄严;那普普通通的灯,因为有了你,变得璀璨。

“咳咳??”几声抑制不住的咳嗽声,把我拉回来了现实,我那时候真想扇自己耳光,文诘雅,你个笨蛋!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你,只能更好地完成你交代的任务,你布置的作业。

当你宣布我在区里作文比赛二等奖时,当你发现我纠正上课讲话的习惯时,当你发现我的书写变得漂亮时,你脸上写满藏不住的笑容,我第一次知道,我没有辜负你的教导。

那晚,我做了个梦:还是那盏灯,还是你,只不过,你上次的忧愁早已变成喜悦,灯,依然是那么明亮,那么柔和,那么美,你那时不时抬头望向窗外思索的动作,也是永远定格在我心里??梦醒了,我知道,你是对我真的好。胜利了:高兴;失败了:鼓励;生病了:关心??

灯光下的你,永远是那么高大,那么美!

(2013.12荣获海峡冰心杯二等奖)

篇三:灯下漫笔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任务教学教学设计

《灯下》作文指导

篇四:灯下,我静静地……

灯下,我静静地……

灯下,我静静地想,

童年,幸福的童年,兄妹间牛背旁的乐趣, 少年,我曾偎依在灯旁,无目标的憧憬美好的理想,也曾享受了胜利后的喜悦。

灯下,我静静地看,

青年,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却停了展开的帆,成为孤舟一页,昔日的相处,使得我夜夜难眠。 灯下,我静静地听,

可感良师诤友的勉励

可敬老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可叹光阴的一去不返,

今天我又能起飞了乘昨日的帆船, 和她一道去追回失去的一切。

篇五:13《灯下漫笔》教案 (1)

13《灯下漫笔》教案 (1)

一、 教学目的

1、领会文章的深刻思想

2、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

3、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

二、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忧愤深广的杂文。鲁迅以深邃的目光,穿透几千年中国的历史风云,凝结成一个痛苦的结论:中国人的历史不过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怪圈中恶性循环,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中国百姓从来就没有做过一回真正意义上的“人”,顶多不过是奴隶(或叫“牛马”)。文章最后,寄深切希望于青年改变这一悲哀的现实,创造一个全新的民主社会。学习这篇文章一定要让学生领会这一精神实质。鲁迅的思想是如此深邃,鲁迅的文字是如此含蓄,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教师的适时点拨。

三、 重点和难点

1.“人”的价格(即真正意义上的“人”)

2.人的三个等级:

奴隶(牛马)

下于奴隶(不及牛马)的东西

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言:从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再到鲁迅照片的赏析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二) 质疑释疑:

1. “第一、二样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它们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第一样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即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

第二样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意志却被主子宰割。)

共同本质:始终是奴隶(牛马)。

2.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课文中:五胡十六国、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3.你理解“第三样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第三样时代”即: 中国百姓有“人”的价格的时代,把“人”当“人”的时代,百姓活着真正体现了“人”的价值的时代。换言之,民主、自由的新时代。

4.作者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你是如何理解“人”的价格的?

“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质,有“人” 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5.文章论述了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问题,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引出来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引出来的。

“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与“人变成了奴隶贱了身反而万分喜欢”有其内在的相似处: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

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最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

第二课时

一、目标: 杂文的写法与练习

二、步骤:

(一)杂文的写法:

通过典故、趣闻、寓言、传说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说古道今,就实避虚,联系现实,针砭时弊。 如何通过鲁迅所提供的这个“钞票换银元”的故事,提炼出自己的思想?

(二)关于鲁迅思想核心的探讨

鲁迅原名——树人

鲁迅思想核心——立人

“树”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动用法,即“使人树”、“使人立”。“人”即“国民”,在鲁迅看来,中国国民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无论是阿Q、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闰土。鲁迅一生追求目标,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使之“立”起来。

(三)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比较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所蕴涵的感情

附2:几个相关概念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世界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具体为:自由、平等、博爱。

《灯下漫笔》教案 (2)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萝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一如既往,诗人的解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至于他们自己本身原因,诗人们并没有涉及,也许不愿,也许不能??那么,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是怎样认为的呢?他又是怎样概括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请快速阅读全文,而后作答。

二:研习文章

(一)分析鉴赏

1.作者是怎样概括中国的历史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小结过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要么做不成奴(板书)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

2.什么是奴隶?鲁迅先生在一篇小短文里有这样很形象地描述。

(分发《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

3.学生对文章中的“奴才”的概括。

(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

4.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

5.参考:

A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

(〈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 心悦诚服 恭颂)

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

B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

(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缺少反抗精神。 重点词语:中立 杀掠 希望 决定)

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 C假使真有谁能够??“皇恩浩荡”了。

追问:什么是“奴隶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6.我们现在能够回答出作者在概括中国历史两个时代时的心情了吗?

(集愤怒、讽刺、批判、同情为一体,而又以怒——对暴政、怜——对百姓 为主。)

小结:中国的历史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也在一会儿不如牛马一会儿略如牛马中艰难跋涉。“三千余年古国古”,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样一个小玩艺。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轿夫(老百姓)如果对坐轿的人(统治者)不含笑(作乱的人),中国也早已经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7 那么有“不含笑”的“轿夫”吗?作者又是怎样评论这些作乱的人的呢?

(黄巢 张献忠等,“受意外的灾殃”,“将奴隶规矩毁得粉碎” ,“给‘主子’清道辟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批判。)

(二)思辩讨论

安心为奴的,作者是哀怜;揭竿作乱的,作者又批判。请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揭竿作乱的人应该有让天下百姓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的胸襟和愿望,而不仅仅是为了黄袍加身。安心为奴就会失去做人的基本尊严。)

追问:

(,就会不思反抗,从而。先生的思想核心是“立人”,而“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自由。)

(三)愿望憧憬

1.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不如牛马和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先生希望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人”的价格,做回真正的人,而转奴隶为人,我们应该是什么方式?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争)板书

2.现在已经“争”到了吗?现在是哪个时代?

(尚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先生理想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第三样时代)

4.谈谈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社会的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鲁迅的迷惘与思考

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他没说。怎样争?他没说。(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板书划线 )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他没说。他只是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他在探索着,他也在激励着我们去探索。

(五)总结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日本作家增田涉这样回忆:“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灯,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板书设计:

奴——————(争)——————人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