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红顶商人胡雪岩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26:18 体裁作文
红顶商人胡雪岩小说体裁作文

篇一:读《胡雪岩》后有感

读《胡雪岩》后有感

09 材化郑军平

最近我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让我很感兴趣的书,它是由二月河和薛家柱所著,,在二月河与薛家柱共同创作的这部小说中,既没有沿袭高阳的路子,将胡雪岩写成一个“商圣”,一个传奇性的成功者,也没有如某些传记那样,写他的商战谋略,而是写他在时代的波峰浪尖上,如何驾驭命运,为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战乱频仍的江南,在外国资本的挤对下,艰难开拓商业王国的曲折经历。小说重点渲染了他的成功经历和方法及悲剧性的命运,写出了封建皇权的残酷无情,宫廷内外权臣间的倾轧,胡雪岩辉煌后的凄凉结局(此文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胡雪岩的成功之道)。

书中作者以惯有的历史小说笔法详解红顶商人胡雪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商之道,既展现了晚清官场的诡计阴谋及明争暗斗,同时也展示了胡雪岩纵横政商两界的智慧和谋略。

我从书中了解到,胡雪岩是我们中国近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其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我读的这本书,其主要是讲在晚清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赡与奇瑰,表现了在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较量中,中国商人的大智慧。同时,通过胡雪岩的成功经历,揭示了商业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小说最后以悲剧结束胡雪岩辉煌的经商人生,更给我以无限的启迪。不过,最让深深受益的是为人为官、处世经商之道,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大智慧。

胡雪岩为人以德

书中说了许多关于胡雪岩为人处世的故事,其中最能体现其为人处世特点的是一个“德”字,这也使其为人处世高明成功的地方,这些德是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相当高,这就为他在商场和官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究竟胡雪岩是怎样做到为人以德的呢?这里大有学问啊。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帮助王有龄的故事,王有龄是一位落魄官员的后代,他父亲一些原因而被人陷害,被贬杭州。其家境平穷到被房东赶出家门。胡雪岩同情他,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帮助王有龄筹钱补缺官职,为此,胡雪岩把自己在钱庄的那个饭碗给丢了,这种德是一种舍己

为人的高尚美德,若不是这样,胡雪岩也不会有他后来的辉煌。正因为这样(胡雪岩全心帮王有龄不缺),胡雪岩才能在商场和官场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一个强有力的依靠(王有龄及其有关联的官员)。

若说胡雪岩帮王有龄是存在私心的,有目的的,那他在杭州城收复后为老百姓所做的那些的事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吧,自己出钱为杭州城老百姓请医生,买药物,并且给老百姓免费施粥,这些事情,在我们这个时代,都很少人能够做到,跟何况是在清朝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胡雪岩胡先生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几人能与之相媲美。他这个善举救了成千上万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杭州老百姓。你能说这是沽名钓誉吗,那成千上万条人的性命呢,我们有谁沽名钓誉还挽救了成千上万条人的性命,这就是德。就是大德,是胡雪岩为人处世之德。是胡雪岩成功之德

胡雪岩经商以义

胡雪岩在经商方面是很讲究义字的,从胡雪岩的第一次做生意时就可以看出。胡雪岩第一次做生意是和曹帮做粮食生意,在交易时,王有龄和胡雪岩跟曹帮的人商定若是朝廷向曹帮要粮食,王有龄他们必须调集粮食来曹帮,由于战事原因,粮价飞涨,王有龄建议胡雪岩直接用银子来还曹帮,胡雪岩坚决反对,并说做生意就要讲信义,失去信义则什么生意也做不成。我认为他说得很对很对,我们今天就是缺少像他一样的生意原则(讲信义),以至于出现了大量的造假贩假的行为。我们今天社会真的需要向胡雪岩那样的经商原则。

此外,在经商方面,还有很多事能说明胡雪岩是经商以义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胡雪岩在丝业方面与洋人斗智斗勇的竞争,他那广阔的胸襟及超绝的智慧还有那爱国的热情都让人折服。他说的那些话我都还清晰的记得,他说中国的丝业应该由中国人来经营,不能让洋人打压中国商人及丝农(老百姓),我们这些商人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对付洋人。在那个人人为己自私自利的社会环境下,胡雪岩还能说出这样关心人民和国家的话,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胡雪岩它是有多么的爱民爱国,这就是胡雪岩经商的义,大义。

唉,可惜啊,可惜。可惜聪明绝顶的胡雪岩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那个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清末时期,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在进行,列强对中国进行着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李鸿章和左宗棠推行洋务运动,各方面关系非常复杂。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也难逃厄运。由此可说,胡雪岩是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他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

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并且张扬自己,并且最终消亡下去。他这个人好接近又难惹,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用到了极致

啊,真是一部好书,真是一位至人。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的光辉与智慧,学到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在我心中你虽不是君子却胜于君子,在我心中你虽不是圣人却强于圣人。

篇二:饥寒中死去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饥寒中死去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古代的商人,无论多么长袖善舞,家产过亿,在专制皇权面前,只不过是一片浮云,远如明初的沈万三家族,虽然富可敌国,但却因朱元璋对其财富的猜忌,落得家破人亡。近则是我如今要讲的晚清胡雪岩了。

胡雪岩,由于台湾的高阳先生写的同名小说在1990年代畅销大陆,引起无数大陆商人对胡雪岩的成功顶礼膜拜,那套小说还在当时成为送礼佳品,以致出现了“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江湖名言。胡雪岩在短短的12年里由一个小地方的小钱庄老板跃为资金上千万两、田地万亩、官授二品顶戴、御赐黄马褂的超级红顶商人,人们都对此非常羡慕和渴望。可惜,当时许多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历史上胡雪岩的最终结局。那就是,他后来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红顶商人”

即“官商”,“红顶商人”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为什么一位二品的红顶商人会遭遇到如此悲剧呢? 那还得从他的蚕丝厂说起。丝,是当时中国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刚开始中外贸易时,中国生丝的行情,被中国的丝行操纵在手中。丝行利用信息来源的不平衡压低支付给农民的收购价,同时又利用收购方面的优势抬高外贸售价,获利丰盛。但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欧洲市场的生丝囤积的重要性已经大为下降;而且,意大利等地的生丝产量也大幅提高,于是生丝的定价权开始向西方转移。而胡雪岩有感于“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于是在1882年,胡雪岩开办蚕丝厂,高价尽收国内新丝15000包,企图夺回生丝定价权。那么,他夺回了没有呢?

胡雪岩的巨量囤积,的确使他在于外商谈判价格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当时每包生丝通扯价(平均价)为320两白银,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总价为480万两白银。外商们愿意加价收购他手中的生丝,这一加价幅度高达总价的一半,但是胡雪岩拒绝了。很明显,胡雪岩拒绝的理由不可能是基于爱国,更多的应该是利润没达到他心中的目标。怡和洋行的档案表明,在1883年4月、8月,他们两度与胡雪岩商量购买生丝,胡雪岩“自信心甚强,因为本季丝收极歉”。

但是,在胡雪岩对生丝市场极为自信的时候,他的阜康钱庄出大问题了。1883年10月19日的《申报》记载:1882年的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商铺大面积倒闭的现象呢?原来,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洋务运动发展导致了不少民营资本纷纷参与到股份公司的开设之中,许多民间资本纷纷流向股份,其中当然不会少了逐利而行的钱庄。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股份公司的股票价格自然被不断推高,这样又导致民间对股份公司极为看好,宁愿向钱庄贷款也要去买股份。1884年1月23日《申报》称,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股份公司的崩盘导致了连锁反应,阜康钱庄的贷款回收基本无望。而胡雪岩敢于与外商斗生丝价格的前提就在于他的钱庄优势。如今全完了,因为大批民众纷纷涌进各钱庄挤兑,钱庄自顾不暇。

1883年11月,胡雪岩将自己所囤积的15000包生丝分别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亏损150万两白银。若在之前,这损失胡雪岩肯定能够应付过去。可惜,今非昔比,胡雪岩的资金链处处漏水,阜康上海总号倒闭,接着各地的阜康钱庄纷纷倒闭。“胡所倒约近千万两,半公卿大臣所寄放者”。恭亲王奕、协办大学士文煜“皆折阅百余万”。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那可不是胡雪岩一个商人能靠关系解决的事情了,清政府立即出面调查胡雪岩所造成的经济事件。在慈禧太后的关注下,户部电报各省严查胡雪岩的政府欠款。结果,各省查出胡雪岩共欠公款总计达240多万两,关键是,这些欠款如今基本无法回归政府。那还了得!慈禧太后“凤颜大怒”。事到如今,胡雪岩的官场恩主、两江总督左宗棠也无法帮他遮风挡雨了,而与左宗棠不合的李鸿章乘机进言胡雪岩平时的“胡作非为”。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开除胡雪岩一切官职品位,查抄家产,严追

治罪。胡雪岩,彻底破产了。原本,慈禧太后是想将胡雪岩治死罪的,在左宗棠极力斡旋下,还是把他的命给留下了。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比沈万三家族要好那么一点点。

1885年十一月,胡雪岩在饥寒中死去,终年63岁,后人把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

篇三:中国历代商人白话小说

《中国历代商人白话小说》

五册一套的《中国历代商人白话小说》近日由中国书店出版。该套书是国内第一套集中反映古代商人生活和商业活动的小说。其中既有对红顶商人胡雪岩奢华私生活的揭秘,又有晚明至清末诸多普通商人的酸甜苦辣;重现惊心动魄的古代商战传奇,发掘古人营商智慧与技巧,对当下的经商素养和企业文化都有裨益。

著名文学评论家阿英先生曾感叹“历来写商人的小说是很少见的。《中国历代商人白话小说》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该套书分五册,皆精心从海量明清小说及近代小说中勾稽编撰而成,堪称是反映中国古代商人与经商活动的集大成者。

《巨富》,是自“三言二拍”中精心选取的最经典的经商故事。

《掘宝》,是自明清九部小说中选取的记载古人营商之法和经营技巧的小说。

《胡雪岩外传 发财秘诀》,前者再现红顶富商的奢华生活;后者堪称晚清商场“厚黑学”。

《市声》,讲述生意历史,毕现商人群相。阿英先生曾给予极高评价。

《交易所现形记》,讲述上海“信交风潮”故事,是第一部中国现代金融业小说。

《巨富》作者之一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 人并称“吴下三冯”。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红顶商人胡雪岩小说)

《巨富》作者之一 凌濛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àn),别号即空观主人。汉族,明代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巨富》目录

一怒成巨富-----------------1

龟壳藏奇珍-----------------19

行善人转运-----------------42

聚财之宝镜-----------------55

仁义自来福-----------------74

艄公富人变-----------------96

俗商遇海神-----------------113

商人二两银-----------------129

苎麻藏千金-----------------150

吝啬人失财-----------------166

贩香奇遇记-----------------174

《掘宝》作者之一 天然痴叟:著有《石点头》,又名《醒世第二奇书》。明代拟话本集。

《掘宝》作者之一 东鲁古狂生:著有《醉醒石》作为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林中一部代表作品,不仅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作品题材涉及比较广泛的社会内容,而且在写作艺术上,也有胜处。

此外,语言简洁明畅,较少同类作品中那种文人掉书袋的现象,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如上举述,《醉醒石》是一部瑕瑜并见的作品,在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史上自有一席之地。

《掘宝》目录

大方建奇功-----------------1

掘宝见真人-----------------16

老天酬良善-----------------48

赚钱莫发愁-----------------65

讨债还债记-----------------70

富相与贫相-----------------73

海外生意经-----------------97

济人得福贵-----------------124

守信商人传-----------------139

为利用毒谋-----------------150

贪执失商机-----------------152

善恶终有报-----------------155

积财算盘翁-----------------184

延寿享福法-----------------190

《胡雪岩外传》作者 大桥式羽:本名陈蝶仙。他的表兄顾紫笙为胡雪岩第四女婿,因这层戚谊关系,陈蝶仙多次去过胡宅,他对“芝园”印象极深而写过《芝园怀旧记》。他对这个红顶商人有着深刻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篇四:胡雪岩的悲剧人生

揭秘饥寒中死去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悲剧人生

中国古代的商人,无论多么长袖善舞,家产过亿,在专制皇权面前,只不过是一片浮云,远如明初的沈万三家族,虽然富可敌国,但却因朱元璋对其财富的猜忌,落得家破人亡。近则是我如今要讲的晚清胡雪岩了。

胡雪岩,由于台湾的高阳先生写的同名小说在1990年代畅销大陆,引起无数大陆商人对胡雪岩的成功顶礼膜拜,那套小说还在当时成为送礼佳品,以致出现了“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江湖名言。胡雪岩在短短的12年里由一个小地方的小钱庄老板跃为资金上千万两、田地万亩、官授二品顶戴、御赐黄马褂的超级红顶商人,人们都对此非常羡慕和渴望。可惜,当时许多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历史上胡雪岩的最终结局。那就是,他后来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红顶商人”即“官商”,“红顶商人”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为什么一位二品的红顶商人会遭遇到如此悲剧呢?那还得从他的蚕丝厂说起。丝,是当时中国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刚开始中外贸易时,中国生丝的行情,被中国的丝行操纵在手中。丝行利用信息来源的不平衡压低支付给农民的收购价,同时又利用收购方面的优势抬高外贸售价,获利丰盛。但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欧洲市场的生丝囤积的重要性已经大为下降;而且,意大利等地的生丝产量也大幅提高,于是生丝的定价权开始向西方转移。而胡雪岩有感于“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于是在1882年,胡雪岩开办蚕丝厂,高价尽收国内新丝15000包,企图夺回生丝定价权。那么,他夺回了没有呢?

胡雪岩的巨量囤积,的确使他在于外商谈判价格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当时每包生丝通扯价(平均价)为320两白银,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总价为480万两白银。外商们愿意加价收购他手中的生丝,这一加价幅度高达总价的一半,但是胡雪岩拒绝了。很明显,胡雪岩拒绝的理由不可能是基于爱国,更多的应该是利润没达到他心中的目标。怡和洋行的档案表明,在1883年4月、8月,他们两度与胡雪岩商量购买生丝,胡雪岩“自信心甚强,因为本季丝收极歉”。

但是,在胡雪岩对生丝市场极为自信的时候,他的阜康钱庄出大问题了。1883年10月19日的《申报》记载:1882年的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商铺大面积倒闭的现象呢?原

来,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洋务运动发展导致了不少民营资本纷纷参与到股份公司的开设之中,许多民间资本纷纷流向股份,其中当然不会少了逐利而行的钱庄。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股份公司的股票价格自然被不断推高,这样又导致民间对股份公司极为看好,宁愿向钱庄贷款也要去买股份。1884年1月23日《申报》称,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股份公司的崩盘导致了连锁反应,阜康钱庄的贷款回收基本无望。而胡雪岩敢于与外商斗生丝价格的前提就在于他的钱庄优势。如今全完了,因为大批民众纷纷涌进各钱庄挤兑,钱庄自顾不暇。

1883年11月,胡雪岩将自己所囤积的15000包生丝分别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亏损150万两白银。若在之前,这损失胡雪岩肯定能够应付过去。可惜,今非昔比,胡雪岩的资金链处处漏水,阜康上海总号倒闭,接着各地的阜康钱庄纷纷倒闭。“胡所倒约近千万两,半公卿大臣所寄放者”。恭亲王奕、协办大学士文煜“皆折阅百余万”。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那可不是胡雪岩一个商人能靠关系解决的事情了,清政府立即出面调查胡雪岩所造成的经济事件。在慈禧太后的关注下,户部电报各省严查胡雪岩的政府欠款。结果,各省查出胡雪岩共欠公款总计达240多万两,关键是,这些欠款如今基本无法回归政府。那还了得!慈禧太后“凤颜大怒”。事到如今,胡雪岩的官场恩主、两江总督左宗棠也无法帮他遮风挡雨了,而与左宗棠不合的李鸿章乘机进言胡雪岩平时的“胡作非为”。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开除胡雪岩一切官职品位,查抄家产,严追治罪。胡雪岩,彻底破产了。原本,慈禧太后是想将胡雪岩治死罪的,在左宗棠极力斡旋下,还是把他的命给留下了。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比沈万三家族要好那么一点点。

1885年十一月,胡雪岩在饥寒中死去,终年63岁,后人把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

篇五:胡雪岩读书报告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虽然写胡雪岩的传记作品很多,但尤以高阳的《胡雪岩全传》为最佳。高阳(1922年-1992年),一说生于1926年。为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笔名高阳、郡望、吏鱼、孺洪等。高阳原为许姓郡望,许晏骈以此发表其所有的小说作品。浙江杭州人。其父许宝璞为清秀才,壮年早逝,由母亲教养成人。1951年,高阳开始了他的历史小说创作历程。一生创作颇丰,著作约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岩全传》三部曲、《慈禧全传》等。高阳的作品中对于清代历史有着独特的研究深度,也是他最为拿手的部分。高阳先生从对清人笔记的整理和诗集中能发现前人所不能发现的观点,而这需要一定的考据功底和诗歌鉴赏能力。而清朝大多的史料正需要如此去发现才能得到真相。这一点也是高阳先生在论述清史时所做到的最为后辈学者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高阳的人生信息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创作的《胡雪岩全传》为什么会这么受人推崇。其一,高阳先生是杭州人,对杭州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的熟悉程度不是别的人所能比拟的,所谓“生于斯,长于斯”。其二,高阳出生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旧学”功力深厚,对于历史资料的研究发掘较之一般的作家有很大优势。

话休烦絮,高阳的《胡雪岩全传》主要讲述了胡雪岩从一个钱庄伙计,慧眼识珠,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让王进京完成了捐官补缺,后王有龄放任浙江,官运亨通,王为了报答胡雪岩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也是竭尽全力帮助胡雪岩,两人一官一商互相提携,随着王有龄成为浙江巡抚,胡雪岩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阜康的金字招牌在浙江的地面上也树立了起来。然而太平天国运动中,王有龄在杭州殉国,胡雪岩失去了自己最最大的靠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临危不乱,仔细分析形势,先是处理了王有龄的后事,然后主动成功的帮助左宗棠筹集粮饷,赢得了左宗棠的信任。故左宗棠主政浙江后,委任胡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胡雪岩对战后民生凋敝的杭州城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碱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随后他又帮助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为左宗棠平定新疆筹集粮饷。在此期间,胡雪岩又通过一系列运作使得阜康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使人有云“。岩财源滚滚,利润丰厚,数年即白银千万计。至同治十一年(1872),其阜康支店达二十处,布及大江南北。白银二千余万两,田万亩,并授江西候补道,赐黄马褂,实乃业大家隆官商皆通之辈也。”他所开创的胡庆余堂历经百年,在取得“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业界地位的同时,也见证了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

然而,谁也不曾料想一时风光无二的胡雪岩最后会穷困潦倒。18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在胡处的年代,欧洲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东西方之间的严重矛盾。胡倾力收购生丝,主要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囤货与欧洲的丝商进行角力。无奈因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李鸿章势力对左宗棠的打压下以失败而告终。读至此处,我不禁长叹,中国历史上但凡有所作为的志士仁人,有多少最后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衰弱积弊,难道不正是因为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地小人得志而形成的吗?斗天斗地,与人相斗,奇乐无穷的思想,又是多么地悲哀,可叹!书中,很多他身边的人劝他早点出手生丝,还有利可图,然而胡雪岩执意不肯,他念的是丝农的利益,顾的是民族的气节。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了人类而献身;那时的我们将感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对于胡雪岩,我想他部分地做到了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的人。也许这样的评价有些高,但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说,他真的是一个让我觉得很钦佩的人。

而能让一个普通的读者对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除了人物本身的可塑性外,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是分不开的。高阳说过“小说凭想象,历史讲真实,真实与虚构之间形成两极端。须想办法给予调和、贯通,而在这调和过程中,历史本质不能给予改变”。他提出:“以虚构的人物,纳入历史的背景中,可能是历史研究与小说之间的两全之道。”譬如书中的一部分人物,如古应春等,是作家自己通过文学创作创造出来的人物,是子虚乌有者,但这些人物的出现,却使胡雪岩有了一个充分施展的历史活动空间。并且他在塑造人物时,总是不惜笔墨地修复或还原生成人物的历史综合情境,使之成为“历史的人”。为营造这种文本的真实,高阳巧妙地把一些确有记载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事件嵌入叙事之中,造成一种想象的真实,李鸿章、左宗棠自不必说,因为胡雪岩的命运沉浮与他们的明争暗斗紧密相关。此外,慈禧太后、李连英、沈葆贞、恭亲王、文煜等,也出现在文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左宗棠平洪杨、征伊犁,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事件无不给我们真实的历史感。这种真实感让胡雪岩的形象更加地真实和贴近。作者又借助虚构的人物,如古应春给读者一个第三方的视角,从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来观察胡雪岩的为人处世。“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并没有因为这些虚构的人物出现,而改变了历史事实,从而保证了这部历史小说的客观真实性。

另外,作者曾经身处民国年间的中国,对于晚清时期的历史人文风貌如数家珍,加之作者非常注重对素材的积累,让今天的人们读来都有一种上了一课古代文化史的感觉,让读者受益良多,例如他对城隍庙的那段文字——“城隍庙这位尊神起于北齐,原是由秦汉的社神转化来的。起初只有江南一带才有,不知是东南人文荟萃之区,那个聪明人,想出来的好法子,赋予城隍以一种明确的身份:它是阴间的地方官,都城隍等于巡抚,县城隍便是县令,一般也有三班六房。在冥冥中可以抓人办案。因此,老百姓受了冤屈的,就有一个最后申诉的地方。县官也承认本地有这么一位地位完全相等的同僚。而这位阴世的县官也似乎管着阳世的县官,是以不能不心存忌惮。”

然而,这本书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书中作者极力把胡雪岩描述成一个完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点不足。且胡雪岩私人生活奢靡,穷奢极欲,吃穿用度无不讲究,这一点提到的不多。并且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如三妻四妾等。

总之,高阳运用自己细腻丰润的笔触,将读者置身于晚晴波谲云诡的商海、官场,让读者与主人公胡雪岩一起经他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体裁作文